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基諾族與普洱茶相關(guān)的傳說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阮殿蓉說茶】攸樂山考察記

  『又到攸樂山』

  在那濃烈的綠意中,

  是基諾族風格鮮明的房屋,

  安詳?shù)夭卦谏嚼铩?/p>

  借參加紀念孔明興茶1780周年暨中國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的機會,我們二十余人的六大茶山茶馬古道考察團回到西雙版納,造訪古六大茶山。

  

  第一站就是攸樂山。

  選擇它作為第一站,不僅僅是因為它離景洪近,也不僅僅是因為它在歷史上曾有過的“六大茶山之首的地位,而是因為一種崇敬,一種思古之幽情。

  強烈的陽光下,是熱帶充沛的雨水孕育的大片雨林,在那濃烈的綠意中,是基諾族風格鮮明的房屋,安詳?shù)夭卦谏嚼铩?/p>

  考察團的團員中,有人在端詳基諾族的房屋建筑時脫口說出了帽子二字。這不是新奇的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看見而已,事實上,基諾族的房屋就是仿諸葛孔明的帽子建的,他們自稱是孔明的后裔,是茶祖的后代。在他們心里,自己オ是貨真價實的茶人。

  

  傳說總是誘人的,它總是從一些干癟而沒牙的嘴里泄露出來,就像山泉,不經(jīng)意就擠出了石縫。相傳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國時代,南征的孔明率軍到此,一部分貪睡的士兵“丟落”于此,待他們追上孔明卻因為軍規(guī)不可違而不被收留。

  慈悲的孔明念及落伍者的生存,賜予茶籽,囑其好好種茶。為了他們能抵御熱帶的烈風暴雨,賜帽讓他們照樣子修房建屋。從此,種茶采茶便成了基諾族的傳統(tǒng)。茶,已經(jīng)和這個民族血脈相融了。

  我們朝著寨子后面進發(fā),氣喘吁吁地爬上一個緩坡,數(shù)百年的龍帕古茶園就跌入了眼簾。那些古茶樹,有的長得比碗口還粗,高度超過了壯漢,因為無人管理,茶園有幾分荒蕪,也有幾分滄桑。

  

  沒有人采過的茶菁肥厚柔嫩,我和團員采兩葉放在嘴里,細細咀嚼中,有澀澀的滋味。但是過了片刻,大葉種茶的回甘就顯現(xiàn)了出來。我們的嘴里,都有了那種甜絲絲的味道了。

  那是一種從口腔向心靈深處延伸的甜味,綿長溫和而不失堅決。那也是一種最適宜追溯的甜味。

  從三國時期開始種茶的攸樂山,到了清初,千年與茶相關(guān)的歷史也不僅侵淫了厚重的茶文化,而且,也將莽莽攸樂培養(yǎng)成了著名的普洱茶產(chǎn)地,當時以龍帕寨為制茶中心的攸樂普洱茶,一度是皇家貢茶。

  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貴總督鄂爾泰奏請朝廷同意設(shè)立了普洱府,并在思茅設(shè)立了茶葉總店。也就在同一年,因為攸樂山“車里茶山的咽喉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再加之產(chǎn)茶重地的因素,清政府地方當局在此設(shè)立了一個維護茶山治安和管理茶山茶事的機構(gòu)一一“攸樂同知”,攸樂茶山茶葉生產(chǎn)的盛況,從此可窺一斑。

  

  從歷史的沉醉中走出來,我們的目光又再次被那些郁郁蔥蔥的古茶樹吸引了。

  都聽說過基諾族有一種罕見的吃茶法一涼拌法,我們也忍不住想親手嘗試做做。于是便采集了一些鮮嫩的茶葉,將其帶下山來,到了餐館,一群人聚集一起,按照過去書上看來的做法,將其揉軟搓細,放在大盆里加上清水,投入黃果葉、酸筍、酸螞蟻、白參、大蒜、辣椒、鹽巴等配料拌好了。當我們把它與糯米飯佐餐,口中不僅清香甘甜,還余味悠長。據(jù)說,這涼拌茶還有添體力、祛寒消暑之功效呢。

  離開攸樂山之前,我們特意到基諾族寨子里走了一遭。我們轉(zhuǎn)悠的龍帕村是一個小小的寨子。寨子里只有一家小商店,一個懷孕的皮膚黝黑的少婦坐在商店的柜臺前,兩個基諾族的少年在向她購買糖果。他們將糖果放在嘴里,然后展開糖紙,猜糖紙上印的恐龍的名稱。我湊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恐龍知識,不比昆明同年齡的孩子少。

  寨子里時有摩托駛過,景象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帥氣的基諾小伙,后座上載著一個漂亮的基諾姑娘,在寨子里風一樣地竄出竄進。是他們提醒著我,文明與進步,是全人類的渴望。

  

  離開攸樂山去勐侖參加紀念會的路上,我猛然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歷了最好的紀念。紀念茶祖孔明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做一個茶的圣徒,拜倒在攸樂山古茶園翠綠的茶樹下。


西雙版納:基諾山中出好茶

在云南西雙版納,有一座被原始林海所覆蓋的大山——基諾山。古人稱其為“攸樂山”,并把它列為云南六大普洱茶山之首。

為了探尋這里出產(chǎn)好茶的秘密,記者已五進基諾山。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一次在基諾茶山的偶遇。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個上午,記者正在基諾族鄉(xiāng)龍帕寨的古茶園里拍攝。忽然,茶樹叢中一個面孔黝黑且布滿皺紋的基諾族老人闖入了鏡頭。我們素昧平生,因茶而遇,一時竟無言以對。他很快便轉(zhuǎn)過身,敏捷地爬上一棵古茶樹采茶去了。記者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瞬間,便用手機逆光拍下了他的影像。

后來,記者打聽到,這位老爺爺已經(jīng)75歲了,名叫資布魯。很顯然,他的人生時光大多都在這片古茶園里度過,更不知見證了古老的茶山多少過往。

后來,記者了解到,基諾人是一個很早就會種植與利用茶葉的民族,并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的茶文化。不過,由于缺乏歷史文獻記載,今天沒有人能說清他們的先祖究竟從什么年代就開始種茶、吃茶的。

在探究基諾族栽培利用茶葉的歷史時,有兩個從古代口口相傳而來的神話值得一提。第一個傳說里,基諾人的創(chuàng)世女神阿嫫堯白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后,把天地等分別交給漢族、傣族等各民族去管理。由于基諾人因故未能前去參加分配,阿嫫堯白擔心他們生活有困難,便將一把茶籽撒在了基諾山上,讓他們以茶為生。從此,基諾山就成了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

第二個傳說則講,早在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孔明)率大軍南征到基諾山,有一小部分士兵在行軍途中因疲勞而貪睡。當他們一覺醒來,卻發(fā)現(xiàn)大部隊早已走遠了,于是急忙追趕,但孔明向來治軍嚴明,不肯收留他們。這些人只得被“丟落”在基諾山,繁衍后代慢慢形成了基諾族。

不過,心地善良的孔明先生擔心這些掉隊者留在這樣荒無人煙的大山上恐怕難以生存,就給了他們一把茶樹籽,教他們種茶謀生。于是,基諾人就在基諾山種起茶來。時至今日,他們?nèi)园阎T葛亮當作茶祖供奉。

有意思的是,這第二個傳說后來竟然被清朝地方修志專家采納。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府志》卷二十“古跡”篇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鉈于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

關(guān)于基諾山產(chǎn)茶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唐宋。唐代的樊綽在《云南志·卷七》中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彼未膶W家李石在其《續(xù)博物志》卷七中也說:“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

據(jù)已故的云南地方史專家、云南大學教授方國瑜在《閑話普洱茶》中考證:“所謂銀生城,即南詔所設(shè)‘(開南)銀生節(jié)度’區(qū)域,在今景東、景谷以南之地。產(chǎn)茶的‘銀生城界諸山’在開南節(jié)度轄界內(nèi),亦即在當時受著南詔統(tǒng)治的今西雙版納產(chǎn)茶地區(qū)。又所謂‘蒙舍蠻’,是洱海區(qū)域的居民??梢娫缭谝磺Ф倌暌郧?,西雙版納的茶葉已行銷洱海地區(qū)了。”這里的“南詔”正是指唐代在云南大理一帶割據(jù)的地方政權(quán)南詔國。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入朝廷貢茶案冊,并被指定為皇家冬天專用茶?;Z山茶由此“一鳴驚人”。清代乾隆年間的《滇海虞衡志》這樣記載:“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chǎn)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嵩,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边@里提到的“攸樂”就是今天的基諾山。1729年,清政府專門在基諾山設(shè)立“攸樂同知”,管理茶葉買賣及相關(guān)賦稅。當時有許多茶商和馬幫前來收購茶葉,基諾山的龍帕寨就曾是清政府設(shè)立的茶場和當時的制茶中心。

基諾山為何能出產(chǎn)好茶?今天來看有一點很明確:這里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優(yōu)越?;Z山系無量山余脈,山巒連綿起伏,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山中古茶園土壤屬紅壤,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且土質(zhì)肥沃無污染,非常適合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世代與茶相伴、以茶為生的基諾人“吃喝茶”的方式多種多樣,各山寨至今還保留一些古樸、原始的敬茶、飲茶習俗,比如包燒茶、臘攸、竹筒茶。其中的“臘攸”,也被人們稱為“涼拌茶”?;Z人一般在上山勞動休息的時候,就地取材,用隨身帶的砍刀砍下一節(jié)粗大的竹筒,一剖兩半做容器,然后從旁邊茶樹上采幾把新鮮的茶葉,用手揉碎后放入竹器中,取一點山泉水灌入,加入少許隨身攜帶的鹽巴、辣椒、大蒜等,攪拌均勻后食用,既可提神解渴,又可以下飯。而“竹筒茶”這種用當?shù)厣L的天然竹筒存儲茶葉的方法也充分體現(xiàn)了基諾人利用自然的聰明智慧。

當然,基諾人不僅自己吃茶、喝茶,還早已學會了用山上的好茶與山下平壩地帶的傣族、漢族進行商品交換,獲取急需的生活用品。有一首基諾族民歌《漢族阿哥你哪里來》這樣唱道:

高大的漢族阿哥唉,你們從哪里來?

札磊、札角呵,我們走呀走過來。

泡核桃和糖果帶來了嗎?

基諾最好的鮮茶與你換……

如今,基諾山的茶葉遠銷各地,幫助基諾人擺脫了千年的窮困,也讓基諾山茶香飄四海。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基諾山中出好茶

在云南西雙版納,有一座被原始林海所覆蓋的大山——基諾山。古人稱其為“攸樂山”,并把它列為云南六大普洱茶山之首。

為了探尋這里出產(chǎn)好茶的秘密,記者已五進基諾山。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一次在基諾茶山的偶遇。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個上午,記者正在基諾族鄉(xiāng)龍帕寨的古茶園里拍攝。忽然,茶樹叢中一個面孔黝黑且布滿皺紋的基諾族老人闖入了鏡頭。我們素昧平生,因茶而遇,一時竟無言以對。他很快便轉(zhuǎn)過身,敏捷地爬上一棵古茶樹采茶去了。記者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瞬間,便用手機逆光拍下了他的影像。

后來,記者打聽到,這位老爺爺已經(jīng)75歲了,名叫資布魯。很顯然,他的人生時光大多都在這片古茶園里度過,更不知見證了古老的茶山多少過往。

基諾人用新采摘的茶葉加工成“涼拌茶”

后來,記者了解到,基諾人是一個很早就會種植與利用茶葉的民族,并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的茶文化。不過,由于缺乏歷史文獻記載,今天沒有人能說清他們的先祖究竟從什么年代就開始種茶、吃茶的。

在探究基諾族栽培利用茶葉的歷史時,有兩個從古代口口相傳而來的神話值得一提。第一個傳說里,基諾人的創(chuàng)世女神阿嫫堯白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后,把天地等分別交給漢族、傣族等各民族去管理。由于基諾人因故未能前去參加分配,阿嫫堯白擔心他們生活有困難,便將一把茶籽撒在了基諾山上,讓他們以茶為生。從此,基諾山就成了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

第二個傳說則講,早在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孔明)率大軍南征到基諾山,有一小部分士兵在行軍途中因疲勞而貪睡。當他們一覺醒來,卻發(fā)現(xiàn)大部隊早已走遠了,于是急忙追趕,但孔明向來治軍嚴明,不肯收留他們。這些人只得被“丟落”在基諾山,繁衍后代慢慢形成了基諾族。

不過,心地善良的孔明先生擔心這些掉隊者留在這樣荒無人煙的大山上恐怕難以生存,就給了他們一把茶樹籽,教他們種茶謀生。于是,基諾人就在基諾山種起茶來。時至今日,他們?nèi)园阎T葛亮當作茶祖供奉。

有意思的是,這第二個傳說后來竟然被清朝地方修志專家采納。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府志》卷二十“古跡”篇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鉈于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p>

關(guān)于基諾山產(chǎn)茶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唐宋。唐代的樊綽在《云南志·卷七》中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彼未膶W家李石在其《續(xù)博物志》卷七中也說:“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p>

據(jù)已故的云南地方史專家、云南大學教授方國瑜在《閑話普洱茶》中考證:“所謂銀生城,即南詔所設(shè)‘(開南)銀生節(jié)度’區(qū)域,在今景東、景谷以南之地。產(chǎn)茶的‘銀生城界諸山’在開南節(jié)度轄界內(nèi),亦即在當時受著南詔統(tǒng)治的今西雙版納產(chǎn)茶地區(qū)。又所謂‘蒙舍蠻’,是洱海區(qū)域的居民??梢娫缭谝磺Ф倌暌郧埃麟p版納的茶葉已行銷洱海地區(qū)了?!边@里的“南詔”正是指唐代在云南大理一帶割據(jù)的地方政權(quán)南詔國。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入朝廷貢茶案冊,并被指定為皇家冬天專用茶?;Z山茶由此“一鳴驚人”。清代乾隆年間的《滇海虞衡志》這樣記載:“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chǎn)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嵩,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边@里提到的“攸樂”就是今天的基諾山。1729年,清政府專門在基諾山設(shè)立“攸樂同知”,管理茶葉買賣及相關(guān)賦稅。當時有許多茶商和馬幫前來收購茶葉,基諾山的龍帕寨就曾是清政府設(shè)立的茶場和當時的制茶中心。

基諾山為何能出產(chǎn)好茶?今天來看有一點很明確:這里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優(yōu)越?;Z山系無量山余脈,山巒連綿起伏,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山中古茶園土壤屬紅壤,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且土質(zhì)肥沃無污染,非常適合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世代與茶相伴、以茶為生的基諾人“吃喝茶”的方式多種多樣,各山寨至今還保留一些古樸、原始的敬茶、飲茶習俗,比如包燒茶、臘攸、竹筒茶。其中的“臘攸”,也被人們稱為“涼拌茶”?;Z人一般在上山勞動休息的時候,就地取材,用隨身帶的砍刀砍下一節(jié)粗大的竹筒,一剖兩半做容器,然后從旁邊茶樹上采幾把新鮮的茶葉,用手揉碎后放入竹器中,取一點山泉水灌入,加入少許隨身攜帶的鹽巴、辣椒、大蒜等,攪拌均勻后食用,既可提神解渴,又可以下飯。而“竹筒茶”這種用當?shù)厣L的天然竹筒存儲茶葉的方法也充分體現(xiàn)了基諾人利用自然的聰明智慧。

當然,基諾人不僅自己吃茶、喝茶,還早已學會了用山上的好茶與山下平壩地帶的傣族、漢族進行商品交換,獲取急需的生活用品。有一首基諾族民歌《漢族阿哥你哪里來》這樣唱道:

高大的漢族阿哥唉,你們從哪里來?

札磊、札角呵,我們走呀走過來。

泡核桃和糖果帶來了嗎?

基諾最好的鮮茶與你換……

如今,基諾山的茶葉遠銷各地,幫助基諾人擺脫了千年的窮困,也讓基諾山茶香飄四海。

來源:云茶交易中心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