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鞠肖男茶葉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文物收藏家眼中的茶文化

喝茶人都想知道什么是好茶,靠品牌還是靠口味,還是靠喝下后身體的感覺?怕是不同的人對好茶的感覺千差萬別?!逗炔鑶栕妗返淖髡呔闲つ惺且晃晃奈锸詹丶?,他以文物收藏家的視角研究茶文化,說出了一般茶人難以說出的觀點,讀來饒有趣味。在書中他開宗明義地向讀者交代,所謂好茶,就是“好原料+適度加工”。


《喝茶問祖》鞠肖男著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曾經(jīng)有過一段身患疾病的歷史,在好友推薦下喝了古樹茶一年多之后,各項指標趨于正常,由此機緣,開始對古老茶樹產生興趣,到臨滄古茶樹產地進行持續(xù)的考察、品嘗、試驗,收集各類證據(jù)并研討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

好原料的產生必然由一棵茶樹內在的原因和外在的環(huán)境共同促成。在海拔1750-2800米的山上,古茶樹的存在成為作者探究茶樹來源的平臺。在形成好茶原料的過程中,生物鏈、海拔、溫度、適度、溫差、空氣、土壤、云霧、陽光的綜合作用,無疑成為構成好茶的重要原因。在作者所提倡的打分占比的評價中,一份好茶形成的體系就清晰產生了。在茶演變的歷史中,隨著海拔的降低,茶的品質相應越來越差,茶樹流傳的形式也會由高海拔的大樹向著低海拔地區(qū)的小樹而演變?yōu)閺拇笕~到小葉。作者提出瀾滄江一帶為世界茶樹的源頭,分析中自成一家之理,還是有實證上的意義與現(xiàn)實中的存在感的。

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起于唐而興盛于宋,產生白茶、綠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品類,看起來貌似是產區(qū)不同,其內在演變的邏輯,在于人類不斷通過各種加工方式,改變或去除茶中的苦澀味。茶之為茶,就在于這種不斷演變的歷史況味中。作者饒有趣味地介紹了中國自唐朝以來不斷演變的茶葉加工史,宋朝的團茶被朱元璋改變?yōu)樯⒉?,自此,茶從皇家真正走向民間。從煎茶、點茶、斗茶到泡茶,形式的改變,意味著中國茶文化的解放。

在作者的解讀里,好茶并不是加工得越精細越好,相反,越接近自然的口感,越有本真的味道。好原料是作者所強調的,適度的加工是作者所提倡的。書中沒有像其他茶書那樣大量鋪排各種茶的做法,而是將茶制作的工藝,摻雜著個人的生活體驗娓娓道來。中國的茶文化,存在博大精深的傳播體系,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不同的發(fā)展樣式。

一部茶移栽史,是茶文化傳播的歷史,也是國度興衰的歷史。作者在書里回憶了茶馬古道帶來的貿易繁榮,提到了茶葉交易帶來的貿易順差,也提到英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斷向印度、肯尼亞、緬甸等殖民國家移栽茶葉的歷史。如今,茶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上70多個國家30多億人的日常飲料。一片樹葉,講述著歷史的風雨。

《喝茶問祖》是一個癡情茶人的心血之作。作者對中國茶有品類但無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尷尬地位深懷憂慮,提出我國現(xiàn)有茶學標準不能解決茶對比評價的問題,并由此提出建立茶原料的生態(tài)評價標準、構建茶綜合評價標準體系的建議。茶綜合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將茶原料、技術指標、品鑒指標分別打分,然后組合成綜合的打分系統(tǒng)模型,讓所有茶都能做品質對比,從而分出高下。對優(yōu)化茶葉種植、公平交易、明白消費,讓中國茶打出響亮的世界名牌,建立起具有世界話語權的中國標準,具有重要意義。(戴榮里)

來源:文匯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