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瀾滄江原生普洱茶

找到約58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柏聯普洱茶莊園基本法(下篇)

第三部分 柏聯普洱茶莊園的十年之路

位于瀾滄縣惠民鄉(xiāng)的景邁山境內有上萬畝種植在雨林中的千年古茶園,茶山是那么美。茶葉是那么好,1950年建國一周年時,當地的布朗族頭人巖灑就專門選擇了景邁茶送給毛主席。2001年江澤民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送給各國首腦的禮品中也有景邁茶。美麗的景邁山成為柏聯集團又一個圓夢的地方。

自2006年開始籌備,收購了擁有50年歷史的國營惠民茶廠,引入法國葡萄酒莊園模式,由港資柏聯集團投資兩個億的國內首個普洱茶莊園,于2008年7月21日在普洱市景邁山正式啟幕。莊園集種植、加工、旅游、文化、服務為一體,在普洱茶界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通過挖掘普洱茶文化,同時突顯景邁山的人間美景,提升普洱茶的健康和文化價值,并帶動旅游業(yè)、服務業(yè)、銷售業(yè)、酒店業(yè)、慈善業(yè)等多行業(yè)的共同發(fā)展。這座以景邁山為基地,以文化為靈魂,以保護為基礎,以品牌為先導的世界級莊園,被稱作一座普洱茶的自然博物館。

普洱茶要成為一個大的產業(yè),要想成為世界飲料的高端,就要走普洱茶莊園之路。由于葡萄酒與普洱茶的生產,都注重產地、年份、拼配與文化含量。借鑒葡萄酒莊園的模式,打造世界第一的普洱茶莊園,意在將普洱茶與其擅長的旅游產業(yè)開發(f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景邁山普洱茶莊園打造成普洱市的邊三縣——“普洱綠三角”的一個亮點。

今天的柏聯普洱茶莊園,擁有11000畝歐盟有機(IMO)認證和中國有機認證的疏林茶園,一個全透明的制茶坊和三個初制廠,茶工1700余人,年產400余噸普洱茶,精制產品100余個,已成為全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普洱茶莊園。

柏聯普洱茶莊園的出現,給業(yè)界注入了新風尚,作為一種全新的、嫁接了多種行業(yè)的經營模式,柏聯的成功,為許許多多的茶企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一、莊園誕生

源于柏聯主人劉湘云和景邁山的一次偶遇。

一年夏天,劉湘云受朋友之邀,來到中國西南邊境和緬甸鄰近的景邁山,人們告訴她,這是中國和世界的茶源地之一,存活著千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園。她深深的為這片天地著迷,從這里愛上了普洱茶。茶給了她震撼,甚至改變了她的生活。于是她決定在景邁山建起了自己的莊園,用心做好每一片茶,讓親人和朋友們分享,從中去品味生養(yǎng)我們的亙古的大地、去品味時光的流轉和人生。

在柏聯決定進入普洱茶產業(yè)之前,曾認真地思考過:柏聯應該以何種方式進入普洱茶產業(yè).柏聯的目標是什么.柏聯需要做什么樣的茶品牌.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策劃、論證、考察、調研后,一種借鑒法國葡萄酒莊園的模式,集普洱茶種植、生產、營銷、文化、旅游、科研為一體的全新產業(yè)模式——柏聯普洱茶莊園,最終被敲定!

法國的波爾多地區(qū)的酒莊,都是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莊園,是世界上公認的極品紅酒區(qū),以各具特色和品質完美而遠近聞名。其實不僅法國的莊園有傳說,云南普洱茶也有相似的背景。早在幾百年前,在云南的茶區(qū),普洱茶以茶號、商號的形式散落在民間,當年史料中提到的“認茶山”等行為就是“普洱茶莊園”的雛形,比如大家熟悉的“宋聘號”、“同慶號”、“福元昌”號等等,每個茶號實際上就代表了一個茶的莊園。但柏聯期望,普洱茶莊園的出現,不僅是對過去的簡單回歸,也不是對法國紅酒莊園的模仿,而是一種在新經濟環(huán)境下的提升,注入了現代的理論。同時,伴隨著普洱茶莊園的出現,位于省會城市商業(yè)的鉆石地段開設的普洱茶旗艦店,普洱茶會所,普洱茶體驗館將也先后啟幕,全新呈現了普洱茶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莊園主要建設內容(九大內容、兩個核心基地、三大旅游配套項目)

柏聯普洱茶莊園是以茶為主題,一二三產融合,茶業(yè)、旅游業(yè)、休閑養(yǎng)生三大產業(yè)聯動的綜合體,是高原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的一個精品工程與范本。莊園的建設以兩大茶葉基地為核心,涵蓋九大建設內容,涉及茶園種植、現代化工廠生產、構建營銷渠道與品牌運作,通過構建茶葉全產業(yè)鏈打通了一二三產,并將茶產業(yè)與旅游、休閑養(yǎng)生深度結合起來開發(fā),擁有三大旅游配套項目。

(一)莊園按照省政府關于“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個有的要求來建設,堪稱云南省莊園建設的典范之作

2013年,省政府提出了莊園建設的“六個有”:要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要求,在全省打造100個省級特色農業(yè)莊園。

柏聯普洱茶莊園建有茶園、制茶坊、茶倉、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館、祭茶祖、茶佛寺、雨林會所九大內容,正是“六個有”之最好詮釋。

有主體:指的是開發(fā)主體為企業(yè),柏聯普洱茶莊園開發(fā)主體為柏聯集團。

有基地:柏聯擁有1.1萬畝自有茶園基地及景邁山2.8萬畝合作古茶園基地,以及現代化的茶葉制造工廠及原產地倉儲基地,并建有精品酒店、付臘溫泉休閑養(yǎng)生旅游區(qū),介入老達堡拉祜族音樂村開發(fā)。

有品牌:柏聯集團打造的是世界第一個普洱茶莊園、普洱茶的世界知名品牌,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柏聯集團在進入普洱茶行業(yè)之前,已經在精品酒店、SPA、古鎮(zhèn)旅游等板塊,積累了深厚的品牌文化,特別是柏聯一直強調的細節(jié)和服務意識,均走在行業(yè)的前列,在進入普洱茶行業(yè)之后,力邀全球頂級設計師團隊和咨詢公司,對品牌形象進行規(guī)范。今天的柏聯普洱,被評為普洱茶行業(yè)的奢侈品,不是柏聯普洱的價格昂貴,而是其所呈現出來的品牌氣質,符合奢侈品的定義。

有展示:制茶坊、茶倉、茶道、茶博物館、茶山寨、茶祖廟、茶佛寺、雨林會所、旗艦店、體驗館都是展示產品、文化、生活方式的絕佳場所,打造景邁山朝圣之旅,倡導健康的慢生活。

有文化:深入挖掘景邁山原生民族的生態(tài)文明、精品旅游文化、現代莊園文化、茶文化、休閑養(yǎng)生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等。

(二)莊園建設九大內容:

茶園:柏聯擁有1.1萬畝自有茶園基地及景邁山2.8萬畝合作古茶園基地。自有1.1萬畝茶園是過了歐盟認證的疏林有機茶園。茶園是第一車間,經過十年的雨林再造工程,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境,國營農場時代的臺地茶園變成了疏林有機茶園。有人評價柏聯普洱茶莊園的茶葉是吃水果長大的,這不是無由來的。在莊園里,有更多的林木和果樹,樹上有歡快歌唱的小鳥和蹦蹦跳跳的松鼠,茶園里有放養(yǎng)的茶花雞和各種小動物。柏聯人認為,一個美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才能造就一片品質優(yōu)良的茶葉產品。

制茶坊:莊園茶講究原產地的純料、獨特的加工工藝和原產地窖藏。融入了現代與傳統(tǒng)建筑設計風格的制茶坊,是中國最美的茶廠。透過明亮的大落地窗可以參觀整個莊園茶的生產流程。其引進了洗茶機,可以清除掉茶葉上的鳥糞、昆蟲和灰塵什么的,在第一關上就保證了茶葉的衛(wèi)生。其他方面還引進了幾項專利產品,以保證在在制茶方面擁有最先進和完備的工藝,按照高于國標的企業(yè)標準進行生產。柏聯普洱茶莊園,按照后現代工業(yè)化生產的要求,結合了傳統(tǒng)制茶技藝,從生產流程的設計和管控上,完全做到產品流向管理。

茶倉:原產地窖藏,是中國第一座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實現普洱茶后發(fā)酵可控的專業(yè)窖藏。

茶道:創(chuàng)意性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創(chuàng)作了“少數民族茶道”、“茶禪一味茶道”和“中國青花國粹茶道”等意蘊豐富的茶道表演藝術。柏聯普洱把國人飲茶的生活方式上升到種精神層面和藝術高度,旨在通過普洱茶道給人們一種關注身心和諧的品質生活方式。柏聯普洱的原生態(tài)民族茶道,承載了云南景邁山的一千三百年的少數民族茶文化,融和了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以云南最早種茶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姑娘為茶藝師,以少數民族樂器巴烏、木琴、葫蘆絲等民樂為伴奏,在樸素、悠揚的民族樂曲中,用民族舞蹈語言再現了瀾滄江兩岸雨林種茶先民們古樸、簡單而又純真的生活狀態(tài)。原生態(tài)民族茶道茶道倡導了一種真誠、自然、淳樸、和諧、簡單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回到一種返樸歸真、與自然融合的心境中。

茶博物館:莊園配套了一個古色古香的老茶博物館,陳列著宋聘號、陳云號、敬昌號、同慶號等百年老字號產品,以及大紅印、八八青等優(yōu)質普洱茶產品。

茶山寨:景邁山景邁、芒景兩大古村落,展示民族民俗文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化。

茶祖廟:由柏聯投資建設,按照芒景布朗族的“一祖六神”文化進行打造,是祭祀茶祖帕哎冷的圣地,成為景邁山茶祖朝圣之旅最重要的一站。

茶佛寺:景邁山的傣族、布朗族信仰南傳小乘佛教,每個山寨都有大小形態(tài)不一的寺廟佛塔,金色的佛塔在寨子里特別顯眼。柏聯將保護好這些寺廟建筑與文化,并與寺廟合作共推景邁山茶修之旅。

雨林會所:一座藏在雨林深處的私密會所,建在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腹地,與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的古村落作伴,放松身心,聆聽天籟,體會來自遠古的召喚。

(三)莊園建設的兩個核心基地

柏聯莊園的打造是圍繞1.1萬畝自有茶園基地及景邁山2.8萬畝合作古茶園基地來進行的,茶園、制茶坊、茶倉、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館、祭茶祖、茶佛寺、雨林會所等九大內容,都是在這兩大基地里進行建設。前者原是國營惠民茶廠,因體制問題發(fā)展艱難,經改制打造成柏聯普洱茶莊園。而后者屬于景邁與芒景兩個村委會。因兩個基地的情況截然不同,柏聯采取了不同的打造方法。

1、景邁山古茶園及古村落以保護為主,盡量將開發(fā)放在原惠民茶廠及周邊進行。

2、對于自有茶園基地的開發(fā),按照“公司+基地+茶工”模式進行。合作的景邁山古茶園,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進行。景邁村與芒景村各組建一個茶農專業(yè)合作總社,柏聯與兩大合作總社深入整體合作,并扶持其做大做強。

3、借鑒景邁山世居民族千年來形成的疏林茶園傳統(tǒng),將原惠民茶廠1.1萬畝臺地茶改造成通過歐盟標準的有機疏林茶園。

(四)三大旅游配套項目

早在2006年,柏聯集團就作為重點招商引資企業(yè)參與普洱市“綠三角”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并入駐惠民鎮(zhèn)做茶產業(yè)與旅游業(yè)。2012年,全省選重點扶持的旅游二次創(chuàng)業(yè)項目,將茶的旅游文化項目放在景邁山,由柏聯來打造景邁山茶祖文化旅游,將景邁山茶祖景區(qū)規(guī)劃為4A景區(qū)。柏聯還參與惠民旅游小鎮(zhèn)開發(fā)。柏聯普洱茶莊園擁有茶、旅游、休閑養(yǎng)生三大產業(yè),除了莊園茶祖廟等九大建設內容本身就可以作旅游觀光與深度體驗之外,還建有三大旅游配套項目:

(1)建在普洱茶莊園內的精品酒店。

(2)正在開發(fā)建設的付臘溫泉。其以鄉(xiāng)村旅游來帶動,擁有森林溫泉酒店、戶外的運動休閑中心,開辟有山地車賽道、自行車賽道、房車營地、熱氣球活動基地,通過運動達到養(yǎng)生養(yǎng)老的目的。

(3)參與老達堡音樂村建設。老達堡有200戶拉祜族,人生來就會唱歌、跳舞,展現民族風情。

三、用新型高原特色農業(yè)模式改造傳統(tǒng)茶業(yè)

其體現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方面。

(一)走一二三產融合的道路,促進了產業(yè)的轉型升級

農業(yè)是第一產業(yè),其要真正發(fā)展壯大,必須走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的道路,具體到茶業(yè)而言,也就是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從茶園到茶杯進行全產業(yè)鏈打造。柏聯普洱茶莊園擁有自有1.1萬畝茶園基地以及2.8萬畝古茶園。前者以前屬于惠民茶廠,以種植與加工為主,銷售開始是計劃調撥,后來放開市場以客戶下訂單為主。其主要長項在于一產二產,至于屬于三產的商業(yè)與服務業(yè),其并沒有走出去開拓市場的能力,更談不上創(chuàng)建品牌,以坐等客戶上門,或者到茶葉批發(fā)市場推銷為主?;菝癫鑿S的體制與企業(yè)建設水平,只能適應計劃經濟與中國市場經濟發(fā)展初級階段。到了21世紀初期,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惠民茶廠由當年的明星企業(yè)迅速淪為邊緣企業(yè),也是題中應有之義。2007年通過改制,成立柏聯普洱茶莊園,引入現代企業(yè)管理制度,施行先進的管理經營模式,以做精品為核心定位,融合一二三產,茶葉、旅游與休閑養(yǎng)生三大產業(yè)相輔相成,共同做大柏聯普洱茶莊園這一精品品牌。

同時,景邁山的2.8萬畝古茶園產權在茶農手上,其屬于典型的小散亂種植、加工與經營模式,光靠農戶是很難融合一二三產進行整體打造。柏聯以“公司+基地+茶農專業(yè)合作總社”的形式,與景邁山茶農展開深度合作,在充分保護古茶園的基礎上對之進行深入的綜合性開發(fā)。

要做好精品,必須深入理解市場真實的需求,通過深度對接市場,來倒逼供給側改革,從而從茶園種植開始,乃至加工、倉儲,到銷售與展示,施行一系列與市場深度接軌的精品工程,以改變目前我國農業(yè)與農村落后的現狀,實現農業(yè)的轉型與升級。

1、種植管理層面

1.1萬畝茶園,沒有增加,反而在減少。不追求產量,追求品質:

(1)茶園實施嚴格的種植管理

A、疏林茶園改造(生態(tài)改造)

第一、現有茶園種非茶類植物,以落葉植物為主,葉子落下來變成有機肥,種了將近十萬株。

第二、間伐、放養(yǎng)茶樹。10—15米放養(yǎng)一蓬茶樹,營造植物多樣性與立體空間。放養(yǎng)型茶樹花開得多,吸引昆蟲授粉,為昆蟲的繁衍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修整茶樹與茶樹之間的行距,讓陽光照到茶樹之間的土地上,微生物、矮草能生長。改制以前大量施用農藥、化肥,土壤有農藥殘留。用分解農殘的藥物進行灌溉,進行土壤改造,分解重金屬,做到零農殘,確保食品安全。

B、有機茶園建設

不使用化肥、農藥,使用經過歐盟認證的有機肥、有機農藥。禁止在茶園里大量種其他經濟作物,因為種多了,茶農出于保產、增產的目的用農藥、化肥。發(fā)豆科植物給老百姓種,固氮。用牛糞、雜草、腐殖土做有機肥,發(fā)放給老百姓施用。

C、在各個生產隊進行宣傳教育,規(guī)范農事活動,制定嚴格的有機茶種植規(guī)范制度。公司專門成立了有機茶項目管理部,來實施有機茶園建設。

(2)公司對茶農的管理與支持

A、有機農藥、有機肥料由公司統(tǒng)一購買,免費發(fā)給茶農統(tǒng)一使用。

B、頒布禁用農藥名目,禁用除草劑。

C、有病蟲害,生產隊上報公司,由有機項目部確定針對措施,再噴灑生物農藥。

D、鼓勵物理除草,補助60元一畝。

E、收鮮價根據市場行情,逐年價格上浮。

F、內部茶園標準認證。按公司的系統(tǒng)做的茶工,頒發(fā)有機茶認證證書,在工廠有備案,給一個更高的收鮮價格,沒有證的,就不是有機茶,給另一個價格。以前靠行政手段強制實施,現在讓農民轉過來主動要求認證。這是由推廣期的示范強制,到鞏固期精細化深度有機成果鞏固的表現。以前對隊,現在對戶,管理越來越精細化。

2、加工

(1)根據產品開發(fā)品系,在加工過程中有不同的工藝和產量。

不同的產品采用不同的工藝。由產品計劃倒推采用什么品種、質量與等級的鮮葉,按什么工藝來做。

(2)生產出的原料只要不達標,嚴格控制不進入下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精細化生產控制,保證出廠產品都符合企業(yè)標準。企業(yè)標準高于國標。

3、五大生產管理體系

產品初制生產質量管理控制體系、產品精制生產質量管理控制體系、產品生產成本控制體系、產品倉儲質量控制體系、產品可追溯體系(種植、加工到倉儲)。五大體系保證莊園產品有機、安全、健康,從茶園到茶杯的生產質量控制體系。

打造環(huán)境友好型農業(yè),做到各種生態(tài)平衡(茶園生態(tài)平衡、公司和茶農生態(tài)平衡)

4、景邁山整體打造

注重挖掘保護景邁山少數民族文化,在景邁山本著保護先行原則,再開發(fā)。景邁山茶祖文化旅游開發(fā)指導原則(十六字方針):保護先行、浮現文化、高端配套、標準發(fā)展。

在古茶園方面,不追求高價格、高產量來獲取利益,不過度采茶,要養(yǎng)樹。平衡公司與景邁山上五個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比如山上搞旅游活動、茶葉項目要做到平衡,五個民族都要參與,不能偏頗,這樣才能做到民族團結。開發(fā)茶祖廟等項目做到四個融合:

(1)與當地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融合;

(2)與自然景觀融合;

(3)與村容村貌(建筑樣式風格)融合;

(4)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融合。

(二)管理人性化,保障了茶工與農民收入的穩(wěn)步增長,繁榮了邊疆經濟

1、管理人性化

對于茶工:

第一、逐年提高鮮葉采收工資,一年提高10—15%。

第二、有機茶園建設,有機肥、生態(tài)農藥公司統(tǒng)一采購,茶工在農事活動中不用出錢。

第三、公司逐年改善生產隊的生產、生活設施,路水電三通,建垃圾場、籃球場等。

第四、茶工子女就學扶持,考上大學補助1000元;職工去世發(fā)500元慰問金;困難茶工扶持等。

對于員工:

改制時茶廠有210名職工,只要認同公司理念,愿意留下來,全部接收。改制的2007年,職工一個月900元工資,到現在,中層都是5000元(不含五險),中層老員工工資翻了六倍。莊園(連酒店)擁有320名員工,百分之九十五的員工都來自當地茶工中的富裕勞動力。

四、柏聯莊園十年建設的社會效益

柏聯莊園通過十載建設,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保障了農民收入的穩(wěn)步增長,促進了產業(yè)的轉型升級,繁榮了邊疆經濟,成為莊園經濟的示范。

五、十大創(chuàng)舉

(一)借鑒法國葡萄酒莊經驗,打造全球第一家普洱茶莊園,是云南發(fā)展高原特色農業(yè),建設精品農莊的一個范本。同時也為茶企構建莊園經濟指明了方向與架構,柏聯普洱茶莊園代表著茶莊園的高度,其許多理念已經成為茶莊園的標配。

(二)首創(chuàng)茶旅融合發(fā)展模式。茶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相結合開發(fā)莊園經濟,已經成為了許多茶莊園孜孜以求的事,2014年以來茶山游的蓬勃興起就是明證,茶旅結合成為茶企發(fā)展的一種標配。而柏聯2007年就在推茶旅一體化發(fā)展模式。

(三)借鑒景邁山流傳上千年的古老茶葉園藝,推出全新的疏林生態(tài)茶園建設模式,并被政府作為生態(tài)茶園建設的景邁山模式,在全普洱市范圍內進行推廣,成為生態(tài)茶園建設的一種標準范式。

(四)建設原產地窖藏,打造全球首個普洱茶后發(fā)酵科技倉,引領普洱茶微生物發(fā)酵研究與倉儲深度結合之前沿,這標志著普洱茶倉儲由經驗時代進入了科技時代。

(五)摸索出一條普洱茶高端品牌發(fā)展之路。柏聯企業(yè)的核心基因是做精品,其迎合了當前精細化的品質消費潮流,將柏聯普洱茶當做一個世界級的文化精品工程來打造,極大地拓展了普洱茶的境界,提升了普洱茶的形象,也為業(yè)界打造高端品牌提供了參考。

(六)在“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基礎上嫁接莊園模式,引領傳統(tǒng)的“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升級,其是農業(yè)經濟領域組織形態(tài)的一大創(chuàng)新,用全新的治理結構建設美麗鄉(xiāng)村。

(七)其是國營老廠改制的一個范本。

改革開發(fā)以來,國企改制是個長期話題,不同時期有不同改制模式,比如八十年代盛行廠長承包制,九十年代中期起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改制。柏聯普洱茶莊園為民營資本改造國企豎立了一個經典案例?;菝癫鑿S被柏聯收購后,柏聯確保原有老職工的利益,只要認同公司理念、愿意來上班的,柏聯都盡量接收;公司員工90%以上都是原惠民茶廠職工與子弟,以及在瀾滄縣本地招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也大都是老廠及本地的;收鮮價格逐年穩(wěn)定增長;改制前工人工資900元一個月,現在平均下來三四千元一個月。

(八)其創(chuàng)造了保護先行的景邁山開發(fā)模式。

柏聯參與景邁山整體打造,嚴格按照景邁山茶祖文化旅游開發(fā)指導原則(十六字方針)執(zhí)行:保護先行、浮現文化、高端配套、標準發(fā)展。注重挖掘保護景邁山少數民族文化,在景邁山本著保護先行原則,再開發(fā)。

(九)其為邊疆民族地區(qū)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理念,繁榮了邊疆經濟,扶持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帶頭人。

景邁山地處滇西南的中緬邊界,為普洱市邊三縣范疇,當地有傣族、布朗、哈尼、佤族、拉祜五個世居少數民族,加上漢族有六個民族。柏聯以“公司+專業(y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與邊疆民族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比如芒景村組建了茶農合作社、旅游合作社與柏聯普洱茶莊園合作,一起整體打造景邁山的茶產業(yè)與旅游業(yè)。這些世居民族在柏聯的帶動下,由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轉向與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莊園經濟深度接軌,在政府與公司的扶助下進行一系列精品工程的建設,整體改變了景邁山落后的面貌,成為邊疆民族地區(qū)與現代社會接軌的一個典范。

(十)探索了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模式,走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道路,讓茶業(yè)、旅游、休閑養(yǎng)生三大產業(yè)落戶景邁山,解決了當地人就業(yè)問題,扶持與帶動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fā)展,從而真正實現產業(yè)扶貧、產業(yè)致富,減少了人口向城市盲目流動,避免出現“空心村”,讓老百姓能留在當地安居樂業(y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幸福指數高漲。

第四部分 展望未來

一、推動茶莊園的行業(yè)標準出臺

莊園經濟要規(guī)范化發(fā)展與做大,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標準。2012年以來,茶企紛紛涉足莊園經濟,連一個小老板蓋了小廠房,建有餐飲、住宿、體驗等接待設施也打出了莊園的旗號。在茶莊園概念火熱的同時,也亂象叢生,埋下了隱憂。什么是茶莊園,其需要符合何種軟硬件條件才能算莊園?時代需要我們給出一個關于莊園標準的嚴謹答案。柏聯普洱茶莊園作為全球第一家茶莊園,通過為期十年的艱苦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為茶企量身定做的莊園之路。當然,茶莊園的打造可以有不同模式,但其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柏聯為推動中國茶莊園事業(yè)的進步,愿意拿出十年的實踐與思考與同行進行分享,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推動行業(yè)標準的出臺。

(一)標準制定依據:“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這是省政府關于莊園建設要求做到“六個有”,也是打造茶莊園的必要條件。

(二)標準化分兩步走:

1、柏聯先制定茶莊園的企業(yè)標準,并大力宣傳,引發(fā)業(yè)界對標準進行關注與討論,達成共識。

2、用企業(yè)標準來積極推動行業(yè)標準的出臺。

(三)制定行業(yè)標準四大關鍵詞:原產地、自有、規(guī)模與標準

1、莊園首先是原產地的產物,這是莊園的靈魂。

2、其次要有自有基地。只有屬于自己的東西才能深入打造,否則只會淺嘗輒止,若不扎根經營,莊園經濟也無從談起。

3、要達到一定規(guī)模。莊園是一種集約經濟,小打小鬧做不成莊園。

4、要符合成體系的軟硬件指標,達到標準的才能稱為莊園。

二、穩(wěn)農基礎上富農

惠民茶廠改制以來,實現了茶工收入逐年穩(wěn)步增長,下一步將在穩(wěn)農的基礎上富農。

三、全新的開發(fā)格局

隨著景邁機場與高速公路的修建,景邁山的交通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旅游業(yè)將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菝衤糜涡℃?zhèn)的游客接待中心將建在莊園,再沿著茶祖文化旅游環(huán)線,對莊園打造的精品項目展開觀光游與體驗游。莊園的旅游板塊將開發(fā)更多的景區(qū)、景點,做更多的精品項目,讓游客來了能體驗高品質的景邁山朝圣之旅。

蓬勃發(fā)展的景邁山旅游能很好地帶動茶產業(yè)快速增長。以普洱茶莊園為核心布局更多的點,柏聯集團旗下的各個精品酒店(昆明、騰沖、黃果樹、重慶、華清池、景邁山)聯動,打造旅游大環(huán)線,開發(fā)精品休閑養(yǎng)生項目。同時,積極拓展茶葉銷售網絡,做大茶葉銷量,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做成世界知名的普洱茶品牌。茶產業(yè)、旅游、休閑養(yǎng)生三大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旅游與休閑養(yǎng)生能帶來巨大的人流來接觸柏聯茶,進而深度體驗柏聯茶,從而成為忠實的消費者。茶產業(yè)做大了,也可以為旅游與休閑養(yǎng)生產業(yè)開辟流量入口。這樣一來,柏聯就形成產業(yè)深度開發(fā)閉環(huán),成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領導品牌。

四、景邁山古茶品牌保護與建設思路:

(一)景邁山名氣大,這是好事情,但也存在隱憂:

1、當地有些茶農短視,小樹當古茶賣。

2、外來客戶太多,直接找茶農買原料。這些客戶水平參差不齊,茶農根據客戶的五花八門要求,做出來的茶許多都是有問題的。而這些良莠不齊的茶流向市場,會嚴重影響景邁茶的聲譽。

3、景邁山只有100—200噸古茶,市面上流通的景邁古茶至少上千噸,偽劣產品盛行。

4、景邁山擁有大大小小的初制所200家、合作社90家。生產工藝標準不統(tǒng)一,做的是百家茶,加上客戶上山說“按我的要求做”,工藝更加混亂,許多茶品失去后期陳化價值。

(二)保護景邁山古茶品牌,要做“六個統(tǒng)一”:

統(tǒng)一的種植加工管理、工藝標準、檢測手段、市場行為、服務、定級評價。

(二)組建景邁、芒景兩個茶農合作聯社來整合小散亂的茶農、初制所、小合作社。

抓大放小,支持大的,不符合要求的,市場自然淘汰。

(三)按照“資源共享,達成長期利益合作”的原則,實行“公司+茶農合作聯社+農戶”模式,公司、茶農合作聯社與茶農三方做好各自的定位。

有古茶的茶農,賣好鮮葉;合作社、合作社聯社,加工好毛茶;企業(yè)做好產品,打好品牌。定位于某個環(huán)節(jié),就做好某個環(huán)節(jié)的事,只賺某個環(huán)節(jié)的錢,而將其他環(huán)節(jié)交給合作伙伴去做,讓合作伙伴去賺錢。

(三)銷售途徑:

1、龍頭企業(yè)渠道;

2、柏聯跟茶祖旅游文化結合,開發(fā)祭茶祖禮茶、茶祖紀念茶、體驗茶等;

3、建設普洱茶原產地窖藏,推出年份茶。

五、需要的政策支持

附件

柏聯茶莊園企業(yè)標準

定義:

茶莊園是指,在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擁有鮮明的原產地特征,符合莊園規(guī)范標準體系,自有茶園、工廠、銷售體系與品牌,產業(yè)鏈涵蓋一二三產業(yè),以茶業(yè)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yè)綜合體。

內涵:

1、鮮明的原產地特征

2、符合莊園規(guī)范標準體系

3、自有茶園、工廠、銷售體系與品牌

外延:

涵蓋一二三產業(yè),涉及茶產業(yè)、旅游產業(yè)與休閑養(yǎng)生產業(yè),擁有茶園、制茶坊、茶窖、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館、祭茶祖、茶佛寺、雨林會所九大項目。

標準:

莊園規(guī)范標準體系

1、種植標準

必須符合環(huán)境友好、自然生態(tài)、綠色有機、安全健康標準

2、生產標準

擁有符合茶葉生產規(guī)范的標準化工廠

符合國家食品行業(yè)生產標準

自成體系的產品工藝標準

3、倉儲標準

原產地標準化專業(yè)茶窖

符合普洱茶后發(fā)酵機理的倉儲工藝標準

4、產品管控標準

茶園到產品可追溯體系

產品輔料可追溯體系

5、產品認證標準

擁有食品衛(wèi)生許可證、QS證、中國有機認證、ISO認證、HSP認證

考核指標:

1、莊園認證六大硬性指標:

符合原產地保護認證

自有茶園1000畝以上

畝產不高于100千克干毛茶

廠房不低于2000㎡,功能齊全

自建銷售體系

自有品牌

2、莊園認證五大軟性指標:

即符合莊園規(guī)范標準體系五大標準

原產地認證:

國家認證保護范圍

茶有明顯地域風格

具有相似的物候特征

有悠久的茶歷史文化傳承和共同認知

形成原產地公共價值觀與影響力

莊園茶標準:

1、綠色、有機

2、安全、健康

3、有明顯的莊園風格

4、大眾能接受,消費得起

5、原產地可溯源

后記:

我所理解的莊園經濟是關于三農問題的一種制度安排,其并不是簡單照搬法國紅酒莊園的分級制度,而是基于中國特殊國情與未來發(fā)展的一種國家戰(zhàn)略,亦即關于農村、農業(yè)、農民與小城鎮(zhèn)的雄安千年大計。因此,企業(yè)戰(zhàn)略必須緊扣國家戰(zhàn)略才能將莊園經濟做大做強,才能做成茶莊園經濟的典范……

文/白馬非馬(撰于2016年7月)

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臨滄普洱茶產區(qū)為什么被譽為世界古茶之都?

臨滄茶區(qū)。位于云南的西南部,地處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中下游之間,年平均氣溫17.5°C,年降雨量1400mm,北回歸線從境內穿過,全區(qū)氣候溫和,光照充足,低緯度、高海拔,水資源豐富,最適宜茶樹生長。是云南省出名的四大茶區(qū)中一,也是我國普洱茶最大的原料產地,被譽為“天下茶倉”。

臨滄茶區(qū)的前身是“下關茶廠”(現名:下關沱茶集團),始建于1941年,是我國西南地區(qū)建廠較早、規(guī)模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yè)。

據統(tǒng)計,目前臨滄茶區(qū)總共的茶園總面積約130萬畝左右,是云南四大茶區(qū)中產量最多的一個。


臨滄的7縣一區(qū)都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

臨翔區(qū):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臨滄茶區(qū)重要的茶山分布地之一,該地茶區(qū)主要由昔歸、那罕、邦東、太陽箐這四大山頭組成。

臨翔區(qū)境內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區(qū)立體氣候變化顯著,全年無明顯寒暑之分,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云南省氣候四季如春三名地之一。

當地盛產的昔歸茶,產于邦東鄉(xiāng)忙麓山,是臨滄大雪山向東延伸靠近瀾滄江的一部分,因產地氣候突出,茶葉香氣濃甜而深受茶客歡迎,


雙江縣

雙江地理位置正處于瀾滄江中游地區(qū),是勐庫大葉種茶的原產地之一。當地茶區(qū)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冰島五寨、大雪山、小戶賽、大戶賽、大中山、磨烈、壩糯等十八寨。

雙江萬畝原生古茶樹群,位于雙江縣勐庫鄉(xiāng)。該地區(qū)原始野生古茶樹林占低12000多畝,約80000多株原生茶樹,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世界上面積最大、樹齡最長、海拔最高的原生古茶樹林。云縣漫灣鎮(zhèn)白鶯山、大朝山等地古茶樹群。

永德縣

臨滄永德十二山,山山強勁,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茶內質豐富。

該地區(qū)主要是野生型古茶居多,集中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護區(qū),藥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綠生態(tài)森林中。其中班卡鄉(xiāng)-放牛場古茶園,主要分布在老別山北段西坡的班卡鄉(xiāng)境內,面積約800余畝,因茶內質豐富而聞名。

鳳慶縣:

臨滄鳳慶地處云南省西南部,臨滄市西北部,境內古樹資源豐富,約占地54000多畝。鳳慶的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小灣鎮(zhèn)香竹箐、大黑龍?zhí)?,腰街鄉(xiāng)星源,大寺鄉(xiāng)路山、清水,勐佑鎮(zhèn)新林,詩禮古黑,永新鄉(xiāng)團結、龍竹山、羊頭山,三岔河鎮(zhèn)柏木和雪山鎮(zhèn)的黃竹林山等地。

這里的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有雨熱同季和干涼同季的特點,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冬暖夏涼,雨量集中,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16.5℃。鳳慶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茶葉品質優(yōu)異。

云縣

云縣位于臨滄東北部,野生茶樹集中分布在漫灣鎮(zhèn)的白鶯山、大丙山;幸福鎮(zhèn)大宗山;愛華鎮(zhèn)安河村等地區(qū)。

位于漫灣鎮(zhèn)的白鶯山,在大丙山中部,被稱為“古茶園自然博物館”,古茶樹1.24萬畝。茶樹品種豐富,展示了從野生茶樹到栽培茶樹不同階段的演變歷史。

云縣有很多古茶樹群落,分布于瀾滄江自然保護區(qū)的大朝山、愛華鎮(zhèn)黃竹林箐、幸福鎮(zhèn)大宗山萬明山和漫灣鎮(zhèn)白鶯山、大丙山等地,全縣共有37431畝。

鎮(zhèn)康縣:

馬鞍山古茶園處于低海拔、空氣濕度高等地理氣候條件和特殊土壤條件造就了馬鞍山茶葉具有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持久、滋味濃厚鮮爽、清香色綠、飲后“回味甜”的品質特點深受眾多消費者認可和好評。

滄源縣:

滄源縣保存有大量的古茶樹群落,集中于糯良鄉(xiāng)、單甲鄉(xiāng)等地。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野生茶樹群分布面積達30000多畝,集中分布的就有10000多畝,樹齡推測千年以上。


耿馬縣

耿馬縣野生古茶樹資源豐富,經初步普查,野生古樹分布面積達5.7萬多畝,分布于怒江流城和瀾滄江流域山脈中。

多年來,臨滄茶區(qū),為世界各地,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的普洱茶葉。是聞名中外的“滇紅之鄉(xiāng)”。

來源:傳誠古樹普洱茶廠家,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山》:以詩人的筆觸,鋪開普洱茶的精神檔案和茶山畫卷

近日,《茶山》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茶山》是著名詩人、散文家雷平陽時跨二十余年,對云南易武、倚邦、習崆、布朗、南糯、忙糯和大雪山等古茶山的體察記錄與文化論證。作為茶文化研究者,作者集文學創(chuàng)作與茶文化生態(tài)學研究于一身,涵蓋從西雙版納到臨滄等古老茶區(qū)的著名茶山及其文化生態(tài),集文學、文化人類學和茶學之大成。此書為作者茶山書寫文字的精微之作,全方位展現了普洱茶核心產區(qū)的精神檔案和茶山畫卷,是人們探知瀾滄江流域茶山文明和云南少數民族茶神奇觀的必備之書。


作者簡介

雷平陽,當代詩人,散文家,一級作家,現居昆明。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暨“全國文藝名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云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主任。著有《風中的群山》《天上攸樂》《擊壤歌》《云南記》《送流水》《修燈》等詩歌、散文集四十多部;曾獲人民文學獎、人民文學年度詩人獎、詩刊年度大獎、十月文學獎、華語傳媒大獎詩歌獎、《鐘山》文學獎、花地文學排行榜詩歌金獎、中國詩歌學會屈原詩歌獎金獎和魯迅文學獎等重要獎項;有眾多作品翻譯為英、法、西、葡、波蘭、俄、日、韓等語言。

精彩書摘

在勐海縣的茶山格局中,海拔1300米的曼糯山只有2000多畝古茶林,產量16噸左右,其規(guī)模甚至可以忽略不計。2003年春,當巖邁到某茶廠請來幾位制茶師傅教人們采摘、殺青、揉茶、壓餅等工藝時,這些外來的師傅也才發(fā)現這座迷霧籠罩的山岡上,不僅暗藏著好茶,還暗藏著勐海茶葉銷往內地的一條秘密通道。而且,在與耄耋老人的交流中,他們還發(fā)現,他們所傳授的技藝,曾經是這座山上人人通曉的常識,無非是常識歸于塵土,他們才獲得了重新布道的機會。2005年,巖邁不滿足于原料銷售所獲得的微薄利潤,創(chuàng)建了曼糯茶山的第一個茶葉品牌“曼糯古茶”,自己壓餅向外銷售,帶著自己的茶餅,獨自闖蕩昆明、廣州、青島等地的一個個茶博會。至2011年,在“老班章”等勐海眾多如日中天的品牌縱橫天下的時候,其“曼糯古茶”竟然在本縣舉辦的“茶王節(jié)”上摘得了兩項金獎和一項銅獎?!皸l索緊結黑亮,香氣高揚持久,杯底留香獨特,湯色金黃明亮、飽滿,苦、澀明顯綿長但回甘悠久,山野氣息強勁,葉底黃綠勻齊”,有此特點,曼糯古茶開始令人矚目,價格也因此從幾十元一公斤飛漲到了現在的1600元左右一公斤。

在談論曼糯山古茶異峰突起之時,也許只有巖邁請來的那幾位制茶師傅領教到了進入時間迷宮后的山野文明的悲劇性。曼糯山所屬的勐往鄉(xiāng),現在看來,它仿佛西雙版納與普洱市之間群山里的一塊飛地,隱匿、沉默、鮮為人知,是大千世界背過去才能看到的一個角落,而且是心臟邊的向內的角落??稍趦汕曜笥业闹芯挿ジ绞飞希恢痹凇膀妵迸c“蒲甘國”內附的交流畏途上扮演著瀾滄江南岸最后一站的重要角色。明朝在緬甸設置緬甸、孟養(yǎng)、木邦、八百大甸、底馬撒、大古剌等宣慰使司,并同時在中緬邊境一帶設置孟密宣撫使司、蠻暮安撫使司、孟艮御夷府、里麻長官司、茶山長官司、車里宣慰使司等“三宣六慰”,勐往也一直是車里宣慰使司(轄今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老撾部分地區(qū))瀾滄江之南(俗稱“江外”)廣大地區(qū)北上的重要驛站之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脫離傳統(tǒng)內附格局的緬甸雍籍牙王朝在緬王莽繼覺的主持下,派兵進入云南九龍江和滾弄江的耿馬、孟定、車里等地,征收花馬禮貢賦,挑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中緬“花馬禮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開始時清政府不以為意,認為只是“莽匪”對清王朝邊疆的普通性騷擾而已,直至1765年12月21日云貴總督劉藻接到普洱鎮(zhèn)總兵劉德成、署普洱府知府達成阿關于緬軍入侵車里的急報,并令部屬全力征伐,這才標志著“花馬禮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緬軍三路進犯,一路由勐龍滋擾九龍江;一路由勐捧、勐臘進兵橄欖壩;另一路則由勐海挺進勐往,直抵車里江(瀾滄江),威逼普洱。劉藻一方面督軍御敵,另一方面上書乾隆。乾隆也在其給劉藻的諭旨上批示:“此等丑類,野性難馴,敢于擾害邊境,非大加懲創(chuàng),無以警兇頑而申國法。劉藻等既經調兵進剿,必當窮力追擒,搗其巢穴,務使根株盡絕,邊徼肅清。恐劉藻拘于書生之見,意存姑息,僅以驅逐出境,畏威逃竄,遂爾茍且了事。不知匪徒冥頑不靈,乘釁生事,視以為常。前此阿溫、波半、扎乃占一案,未嘗不重治其罪,甫經半載,仍敢怙惡不悛,即其屢擾邊界,已屬罪無可逭。此次若復稍存寬縱,難保其不再干犯。養(yǎng)癰遺患之說,尤不可不深以為戒。著將此傳諭劉藻知之?!保ā肚〕现I檔》)乾隆下諭,劉藻自然也縱馬三路迎抗緬兵,殊不知九龍江、橄欖壩兩路清軍連戰(zhàn)連捷,而由何瓊詔、明浩和楊坤三將統(tǒng)領的勐往一線清軍,渡江冒進不說,還將兵械捆載而行,將弁徒手,掉以輕心,視“莽匪”如無物,大搖大擺地前去御敵。沒想到,軍隊剛至勐往,便遭到了“莽匪”的四面伏擊,明浩受傷,何瓊詔、楊坤下落不明,清軍大敗?!佰峦鶟 ?,導致后來敗歸的何瓊詔等三將被斬,也致使云貴總督劉藻降職并羞愧地自刎于普洱。最為嚴重的是,它直接導致了這場戰(zhàn)爭進入了持久戰(zhàn)。戰(zhàn)爭過程中,接任劉藻的陜甘總督楊應琚也因“欺罔乖謬,不能任事”而被賜死;接任楊應琚的伊犁將軍明瑞也在對緬戰(zhàn)場上身負重傷后引刀自殺;之后,接任明瑞的川陜總督傅恒則在戰(zhàn)爭結束前夕染病于緬,班師回朝后幾個月不治而亡。與此同時,清軍入緬作戰(zhàn)死亡2萬人以上,馬匹損失6萬匹左右,清廷撥付軍需銀1300多萬兩……

“花馬禮戰(zhàn)爭”是一筆糊涂賬,緬方說自己大捷,清廷亦將其列入“十全武功”之列,說自己全面奏凱。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場戰(zhàn)爭其實就是一柄雙刃劍,攔腰砍過,雙方都為此流出了大量的難以收回的鮮血。而在評判戰(zhàn)爭過程中致命的戰(zhàn)役性節(jié)點時,“勐往潰敗”肯定應該視為將清軍推入戰(zhàn)爭泥潭的第一塊滾石,也就是多米諾骨牌游戲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攤開云南地圖,你就會發(fā)現,瀾滄江由北向南一路劈山裂野,至普洱和西雙版納一帶,更是將國家版圖上花團錦簇的邊地活生生地切成“江內”和“江外”兩個區(qū)域,“江內”依附于內省,“江外”則毗鄰緬甸、老撾、越南。勐海一縣均在“江外”,孤懸之地也,而勐海之勐往鄉(xiāng),則處在勐海的最北端,隔江而望普洱。內省人南下,過瀾滄江,踏上“江外”飛地,經勐海而走夷方,第一腳必然踏到的就是勐往的土地,“驃國”人,蒲甘人,“江外”國民,由車里朝北走,前往長安、金陵、北平,勐往自然也是江外最后的驛站之一。因此,巖邁才會說,祖上的人們背茶去普洱銷售,同時也有內地人成群結隊地渡江而來,到勐往收茶。那些人到了勐往,一人隨身帶著一個布口袋,白天收茶,晚上就縮進布口袋里在路邊或街頭呼呼大睡。著名的普洱茶專家彭哲也多次與我說過,在瀾滄江上沒有架設橋梁之前,民國乃至清代,地處“江外”的勐海和景洪等眾多茶山上的茶葉,很大一部分都是經由勐往而銷往內地的。天籽山主人李旻果祖上是思茅人,她一直在寫一本名為《老虎與茶》的書,敘述與重現她的爺爺趕著馬幫往來于思茅與勐海之間運茶的傳奇故事。老虎出沒于大江兩岸的山峰之間,出沒于勐往、勐拉和勐阿,爺爺和茶是幸存者……唯其如此,在民國時期,勐往曾設思普邊行政分局、殖邊分署、臨江行政區(qū)和臨江設治局等更替性機構,1949年一度設寧江縣府于此。

在彭哲與李旻果諸君的口述中,勐往和曼糯茶山,其風云際會的畫卷之上,那明滅不休的人影,無論是走夷方的、戍邊的,還是逃亡的、販茶的、原生的,他們的身上無一不攜帶著茶葉,無一不飄蕩著茶香?!拔沂冀K認為,那曼糯茶山的布朗人,真正杰出的種茶人、制茶者,一代代往上推,只會是越往上的人越優(yōu)異,越往上的人越是與茶樹合二為一的,是茶神的兒子。茶道和茶技的傳承,越往下,漸漸地丟失了很多精髓,直至因為諸多的原因而失傳。今天的興旺,可以說是久旱之后龜裂的焦土上又生出新的生命……”彭哲說,隨之長嘆一聲。

來源: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朱綺琳,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56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