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六安到齊云山

找到約13條結(jié)果 (用時 0.011 秒)

新品上線|春日的燦爛:六安瓜片土種(明前茶)


無論是你是不是六安人,無論你是否愛喝茶、是否愛喝六安瓜片,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會震撼一定會感動。


震撼是因為原來六安瓜片的牛逼之處遠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感動是因為原來六安瓜片所帶來的榮譽感讓我們更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更自豪地對別人說“我是六安人!


記得分享給你們的朋友,讓他們知道我們炫耀是有資本的!


金寨縣響洪甸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治理淮河水患的一座大型水庫,水面面積59.21平方公里,總庫容26.32億立方米,居皖西6大水庫之首。



一湖碧水,綠波蕩漾,群山疊翠,倒映水中。明鏡似的水面將一座座山包分割成一個個島嶼,形狀各異,有的像鳳凰,有的似海馬,神形兼?zhèn)洹?/span>



蕩舟湖上,放眼四周,山上的竹海連綿,茶園起伏。這里是六安瓜片茶的核心產(chǎn)區(qū),青山綠水滋養(yǎng)的沃土成就了瓜片茶的優(yōu)良品質(zhì)。每年春季,這里茶商云集,六安瓜片從這里香飄四海。



在響洪甸水庫清澈的水底,淹沒著一段繁華的歷史。為了治理淮河水患,這里數(shù)萬群眾拋棄家業(yè),背井離鄉(xiāng),“麻埠街”已靜臥水底近60年。民國時期,麻埠街有大小茶、麻行30余家,春季營茶,秋季營麻,生意興隆。解放前后這里非常繁榮,有“小上?!敝Q。



目前,在湖心的“海島”上,仍居住著50多戶居民,他們以采茶、捕魚等為生,早聞鳥鳴、晚聽蟲叫,山水交融的世界里,他們生活得寧靜、悠閑。



這里的民風敦厚純樸,當你行走在山間的民居前,主人會把曬在門前的板栗、花生一把一把地往你手里塞,讓你嘗嘗鮮。島上的居民,上山采茶伐竹、下湖捕魚撈蝦時,家里的門是敞開的,游客可以隨便進屋添水歇腳。



朝霞初升,暮日垂落,湖面上金光閃閃,一條條漁船穿梭在流光溢彩的湖光山色里,宛如一幅山水畫。在這里,看得見的是山,望得見的是水,留下的是一抹抹忘不了的鄉(xiāng)愁。




2004年7月,響洪甸水庫被批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如今已成為人們休閑時親水登山的好去處。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制作過程中已木質(zhì)化,剔除后,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nèi)采摘,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六安瓜片的傳說


相傳在金寨麻埠鎮(zhèn)有個農(nóng)民叫胡林,為雇主到齊云山一帶采制茶葉。茶季結(jié)束時,他來到一處懸崖石壁前,那里古木縱橫,人跡罕至。忽然,他在石壁間發(fā)現(xiàn)了幾株奇異的茶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芽葉上密布一層白色茸毛,銀光閃閃。胡林精于制茶之道,對于辨別茶樹品種優(yōu)劣極為內(nèi)行,知道眼前的茶樹是極為難得的名貴品種。于是,他隨即采下鮮葉,精心炒制成茶,帶在身上,下山回家。


胡林趕路心急,便走進路旁的一家茶館歇腳,將自己隨身所帶的山茶拿出來沖泡,開水一注入,只見茶杯中浮起一層白沫,恰似朵朵祥云飄動,又像金色蓮花盛開,異香滿屋,經(jīng)久不散,舉座皆驚,異口同聲贊曰:“好茶!好香的茶!”后來,胡林又回到山中,去尋找他在懸崖石壁間所發(fā)現(xiàn)的那幾株茶樹,可是峰回路轉(zhuǎn),再也無處尋覓了。當?shù)厝苏J為這是“神茶”,不可復得。





這個故事流傳若干年后,有人在齊云山蝙蝠洞發(fā)現(xiàn)了幾株茶樹,相傳是蝙蝠銜籽所生。這幾株茶樹和胡林當時所描述的茶樹一模一樣,大家就自然而然地稱其為“神茶”。據(jù)說,六安瓜片就是神茶繁衍而來的。


六安瓜片產(chǎn)地


六安瓜片的產(chǎn)地十分促狹,主要產(chǎn)于皖西大別山北麓的金寨縣、裕安區(qū)、霍山縣的部分地區(qū)。而其中產(chǎn)自金寨齊頭山蝙蝠洞附近的六安瓜片品質(zhì)非常優(yōu)異。


歷史沿革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茶誕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華。根據(jù)六安史志記載和清代乾隆年間詩人袁枚所著《隨園食單》所列名品,以及民間傳說,六安瓜片于清代中葉從六安茶中的“齊山云霧”演變而來,當?shù)厝肆鱾鳌褒R山云霧,東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達金盆照月、北連水晶庵”的說法。六安瓜片原產(chǎn)地在齊頭山周圍山區(qū),清朝列為名品入貢,并暢銷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游一帶,京津地區(qū),曾遠銷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歐、美市場。



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資格每月享受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老一輩革命家對六安瓜片多有情鐘,一代偉人周恩來與葉挺將軍曾有一段與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緣。


建國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軍委作為特貢茶。


1971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wù)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促進了中美關(guān)系的發(fā)展,被傳為佳話。“六安瓜片”不愧為六安人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加工工序


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開采,至小滿節(jié)氣前結(jié)束,采摘標準以一芽二三葉為主,群眾習慣稱之為“開面”采摘。


扳片:鮮葉采回要及時扳片。分嫩葉(或稱小片)、老片(或稱大片)和茶梗(或稱針把子)三類。


生鍋與熟鍋:炒茶鍋口徑約70厘米,呈30度傾斜,兩鍋相鄰,一生一熟,生鍋溫度100°C左右,熟鍋稍低。投葉量100克,嫩片酌減,老葉稍增。鮮葉下鍋后用竹絲帚或節(jié)花帚翻炒1-2分鐘,主要起殺青作用。炒至葉片變軟時,將生鍋葉掃入熟鍋,整理條形,邊炒邊拍,使葉子逐漸成為片狀,用力大小視鮮葉嫩度不同而異,嫩葉要提炒輕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葉則帚把要帶緊,以輕拍成片。炒至葉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時即可出鍋,即時上炕。


毛火:用烘籠炭火,每籠投葉約1.5公斤,烘頂溫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揀去黃片、漂葉、紅筋、老葉后,將嫩葉、老片混勻。


小火:最遲在毛火后一天進行,每籠投葉2.5~3公斤,火溫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老火要求火溫高,火勢猛。木炭窯先排齊擠緊,燒旺燒勻,火焰沖天。每籠投葉3~4公斤,由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鐘,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邊烘邊翻。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籠輪流上烘。直烘至葉片綠中帶霜時即可下烘,趁熱裝入鐵筒,分層踩緊,加蓋后用焊錫封口貯藏。


價值功效


六安瓜片的化學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其化學成分是由3.5-7.0% 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zhì)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zhì)、脂質(zh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茶葉中含有20-30% 的葉蛋白,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 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zhì),也是人體必需的。



綠茶有利于預(yù)防和抑制癌癥;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療;有利于減肥和清理腸道脂肪;有利于清熱除燥、排毒養(yǎng)顏。


“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飲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還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勞能夠改善消化不良。


抗衰老


六安瓜片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于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chǎn)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六安瓜片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nèi)有益菌的繁衍,因此六安瓜片具備整腸的功能。


降血脂


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fā)生率的功效。六安瓜片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減脂


六安瓜片含有茶堿及咖啡因,可以經(jīng)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zhì)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防齲齒、清口臭


六安瓜片含有氟,其中兒茶素可以抑制生齲菌作用,減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發(fā)生。茶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殺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細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防癌


六安瓜片對某些癌癥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論階段。對防癌癥的發(fā)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六安瓜片中的兒茶素類物質(zhì)能抗UV-B所引發(fā)之皮膚癌。


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六安瓜片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六安瓜片減輕病況。


獲獎榮譽


1982年、1986年分別被商業(yè)部評為全國名茶,其后1995年獲“安徽省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獎和“中國國際茶文化、茶產(chǎn)品推薦獎”。


1999年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茶葉質(zhì)檢中心測評為國際茶葉界質(zhì)量最高等級“國際先進水平”、并于同年獲“99中國國際農(nóng)業(yè)博覽會金獎”,同時被評為國家“名牌產(chǎn)品”。


2001年中國(蕪湖)茶博會上榮獲“茶王”殊榮。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胡錦濤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將六安瓜片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綠牡丹4種名茶,作為“國禮茶”贈送給俄羅斯領(lǐng)導人。


2008年,六安瓜片已經(jīng)獲得國家質(zhì)檢總局“地理標志產(chǎn)品認證”。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


2010年,六安瓜片走進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


2014年5月8日,由六安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四屆六安瓜片茶文化節(jié)暨2014六安名優(yōu)茶推介會,在南京市茶葉協(xié)會、六安市在外人才協(xié)會南京分會等的共同努力下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辦。


細節(jié)

干茶和沖泡


我們推出的這款2019年新茶六安瓜片:選用核心產(chǎn)區(qū)齊頭山蝙蝠洞原料,平均海拔有800多米,云霧環(huán)繞。


安徽省六安瓜片:最復雜的綠茶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以其形美、色綠、香濃、味醇而稱譽于世。安徽省金寨齊云山周邊所產(chǎn)的六安瓜片茶在形、色、味、香上均堪稱一絕,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生產(chǎn)區(qū)。

六安瓜片外形:顏色寶綠鮮艷,外形呈單片瓜子形,茶條均勻。

茶水:茶水顏色為淺綠色,清香高爽,滋味香醇。

葉底:泡開的茶葉為嫩綠色,葉面較完整。

在中國復雜的茶葉譜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一方面,它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葉茶,采摘期僅限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產(chǎn)地域以皖西齊頭山方圓幾十公里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藝極為復雜,反復長達一周,尤其講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則苦,嫩一分則澀。在茶葉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極盡雕琢之能事,以至沖泡出來如同翠綠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產(chǎn)仍需投入大量人力,這使得成本居高難下。有好事者曾統(tǒng)計《紅樓夢》中80多處提到六安瓜片,但現(xiàn)實中此瓜片茶卻流通不廣,仿佛只存在于小說與遐想中。

與其他茶葉不同,瓜片的采摘極為講究,只采摘最嫩的葉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條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從采摘技術(shù)上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葉子單獨采摘的茶葉。


每年3月底茶樹經(jīng)過越冬期開始萌發(fā)新芽;4月初,一芽一葉初展,即第一個葉片長出;4月上旬第二個葉片長出;4月中旬第三個葉片長出;第四個葉片長出時應(yīng)該在4月20日谷雨前后。當?shù)谒钠~子長出時,采茶人開始輕輕摘下第二片葉子。

第一葉是不要的,因為長時間包著芽頭,長出時就老了;而此時第二葉剛剛展開,頁面長度在3厘米左右,既積累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又保證葉片的嫩度,正好采摘。同時,茶樹經(jīng)過一年的積累,新葉獨具精華。

第二葉采摘后,隔1~2天后第三葉則葉形初展,即可采摘,以此類推。隨著氣溫的升高,葉片的老化程度越來越快。所以,在眾多鮮葉中,以第二片為極品,最為華貴,傳統(tǒng)上才稱其為“瓜片”。第一片葉稱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葉稱為“梅片”,芽頭稱為銀針。

瓜片的黃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內(nèi),一旦過了5月5日的立夏,氣溫上升快,葉片迅速變老??梢哉f,立夏之后,已無瓜片。此時采茶,已不需要繡花般的精細,用手擄采即可。


采茶時期的天氣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則葉片含水過多,容易發(fā)酵。如果天氣熱得太快,新葉加速老化,采摘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采茶是個技術(shù)活,需要手法細膩,把葉片輕輕捏下,不可使葉片受損,也不能折斷枝條。一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也只能平均采3~4斤的鮮葉,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采1斤鮮葉。一般4~5斤的鮮葉加工后才能產(chǎn)出1斤瓜片,所以一個工人一天所采鮮葉也產(chǎn)不出一斤茶。

瓜片傳統(tǒng)的采摘方法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以前采摘直接將長了四五片葉的枝條掐斷,然后增加一道“板片”工藝——就是采茶回來后,將葉片從斷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別歸類,嫩葉與老葉用不同的火候殺青,而芽頭可做毛峰,或?qū)⒀?、梗加工后自己喝?/p>

現(xiàn)在“板片”工藝已經(jīng)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額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將分揀環(huán)節(jié)提前到采摘環(huán)節(jié),可以盡量保證每片葉子的嫩度最佳。

剛采回的鮮葉是沒有味道的,經(jīng)過10小時的攤晾后,開始散發(fā)出淡淡的花果香氣。攤晾時不能被太陽直曬,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條件的要翻一翻。

在鮮葉加工中尤其講究火工,是瓜片制作的一大特點。甚至可以說,唯其如此,瓜片才可稱之為瓜片。

第一道工序是殺青,即對鮮葉進行初步干燥。與其他綠茶不同,瓜片殺青分為生鍋和熟鍋,兩鍋連用,先炒生鍋后炒熟鍋。炒茶鍋的直徑為80厘米,鍋臺是一個大約25~35度的斜面。炒茶的工具是一個細竹絲或者高粱穗編成的“茶把子”,像一個扁扁的小掃帚。灶臺用木柴加熱,生鍋的鍋溫為100~120攝氏度。

投下鮮葉約2兩,要每一片葉子能都接觸到鍋底。鮮葉落鍋有炸芝麻的噼啪聲則溫度合適,若溫度過高葉子就焦糊了。炒生鍋時,炒把手心向上,托住把柄推動葉子在鍋內(nèi)不停地旋轉(zhuǎn),邊旋轉(zhuǎn)邊挑拋。


炒生鍋大概1~2分鐘,葉片開始發(fā)軟變暗,葉片的含水率降到60%左右。于是將生鍋中的葉片直接掃入并排的熟鍋。熟鍋的溫度要低一些,約為70~80攝氏度。

炒熟鍋的技術(shù)含量非常高,它的作用在于給葉片雕琢形態(tài),整理形狀,通過茶把子的拍打使葉片兩側(cè)邊緣向后折疊起來,形成瓜子形狀,如同用手折紙飛機。不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口炒鍋內(nèi)用茶把子完成的,需要炒茶師有非常豐富的經(jīng)驗。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狀之意,如果熟鍋定型不成功,茶葉品級就會大大降低。

炒茶師邊炒邊拍,使葉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葉片邊緣向后折疊。炒熟鍋不僅要定型,還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葉香味更濃。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分鐘,茶葉已變?yōu)榘稻G色,含水率進一步降到35%左右。

兩道殺青完成后,開始進入茶葉的干燥烘焙階段,這將直接決定茶葉的口感、香氣。瓜片烘焙分為三個階段——毛火、小火和老火。


一般情況下,茶農(nóng)在熟鍋殺青后馬上就要“拉毛火”。烘焙的燃料要選擇最好的栗炭,不能有一點煙氣,否則茶中就會有煙火味道。拉毛火需要竹條編制的小烘籠,形似一個寬檐禮帽,下有圓柱形的籠裙攏住火苗。每籠約鋪放3斤熟鍋茶葉,烘頂?shù)臏囟燃s100攝氏度,每2~3分鐘翻一次,八成干后可以出籠。拉過毛火后,葉片已經(jīng)比較干燥,含水量不超過20%,顏色由暗綠轉(zhuǎn)為翠綠,葉片兩側(cè)邊緣向后折起,形似細長的瓜子。

拉完毛火的茶稱為“毛茶”。茶農(nóng)白天采茶,當晚就要經(jīng)過殺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時加工,茶葉就可能發(fā)酵。毛茶制好后放到大竹笸籮里,去掉形狀不規(guī)整、顏色不好的葉片。挑揀完成后,毛茶就可以賣給茶廠,按級定價。到了茶季,各村鎮(zhèn)都有茶葉夜市,即使半夜農(nóng)民也可以挑著毛茶去交易。

后面的兩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則由茶廠完成。

火在毛火后一天進行。每個小烘籠上攤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頂溫度則比拉毛火時上升了20攝氏度,最高到120攝氏度。由一名茶師不停地翻攤,直到茶葉飄出清香味,此時茶葉含水率降到10%左右。

小火后,把茶葉放入竹簍中停放3~5天,按照制茶的術(shù)語稱為“吐綠”或“回?!?。由于鮮葉中葉脈的含水量高于葉片,經(jīng)過幾重炒制、烘焙后,葉片已基本干燥,而葉脈仍有水分。經(jīng)過三五天的停放,使葉脈將水分吐出,整片茶葉的含水量分布比較均勻,有利于下一步繼續(xù)烘焙。

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極為關(guān)鍵的一步,它直接決定茶葉的香氣、色澤、定型、斷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號烘籠,直徑1.5米左右,每籠上可攤放茶葉6~8斤。烘籠頂端的溫度繼續(xù)上升,要達到160~180攝氏度,80斤木炭排齊擠緊,形成一個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勢猛烈均勻。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產(chǎn)周期,從采摘到成品需要一個星期。由于干燥徹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葉,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較低,平均4.5斤鮮葉出1斤干茶。

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殺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須依賴于人工操作和經(jīng)驗判斷。


茶具搭配佳偶

六安瓜片屬于綠茶,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都是適合沖泡的器具,這里建議用蓋碗沖泡。六安瓜片是片形茶,茶葉體積稍大,所以適合用碗身稍大些的蓋碗來沖泡。

沖泡經(jīng)驗提示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兩次沖泡的方法,先用少許的水溫潤茶葉,水溫一般在85℃左右。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如果用100℃的水來沖泡就會使茶葉受損,茶湯變黃,味道也就成了苦澀味。

來源:茶書院,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10大名茶制作工藝及茶葉特征丨百科

  每個人喜愛的茶葉不一樣,不同茶葉的產(chǎn)地以及特點、工藝上都會有區(qū)別,而這些茶葉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今天小編整理了10大名茶的相關(guān)信息,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西湖龍井,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區(qū)。


  制作工藝:龍井茶的外形和內(nèi)質(zhì)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lián)的。過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xiàn)在,一般采用電鍋,既清潔衛(wèi)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zhì)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zhì)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茶葉特征: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于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制作工藝:碧螺春一般分為7個等級,大體上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碧螺春的茶葉非常嬌嫩,采摘必須及時和細致。從采、揀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須非常精細。只有細嫩的芽葉,巧奪天工的高超手藝,才能形成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獨特風格。


  茶葉特征: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萬至7萬個芽頭,芽為白毫卷曲形,葉為卷曲青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3、普洱茶,產(chǎn)于云南各大普洱茶產(chǎn)區(qū)。


  制作工藝:以經(jīng)殺青后揉捻曬干的曬青茶為原料,經(jīng)過潑水堆積發(fā)酵的特殊工藝加工制成,再經(jīng)過干燥過程處理,即加工為普洱茶(熟茶)。普洱茶是制作各種緊壓茶的原料。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茶葉特征:大喬木,高達16米,胸徑90厘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長8-14厘米,寬3.5-7.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褐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cè)脈8-9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網(wǎng)脈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有細鋸齒,葉柄5-7毫米,被柔毛。

  花腋生,直徑2.5-3厘米,花柄長6-8毫米,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長3-4毫米,外面無毛?;ò?-7片,倒卵形,長1-1.8厘米,無毛。雄蕊長8-10毫米,離生,無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先端3裂。


  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徑約2厘米,3爿裂開,果爿厚1-1.5毫米。種子每室1個,近圓形,直徑1厘米。


  4、君山銀針,產(chǎn)于湖南岳陽君山。

圖片/網(wǎng)絡(luò)

  制作工藝:君山銀針的制作工藝非常精湛,需經(jīng)過殺青、攤涼、復包、足火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特別注意殺青、包黃與烘焙的過程。根據(jù)芽頭的肥壯程度,君山銀針可以分外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茶葉特征: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時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鮮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青草味,泡后銀針不能豎立。


  5、六安瓜片,產(chǎn)于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

  制作工藝: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采摘,標準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shù)關(guān)鍵是在于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后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fā)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茶葉特征: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nèi)質(zhì)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


  6、黃山毛峰,產(chǎn)于安徽歙縣黃山。

  制作工藝:黃山毛峰的制造分系摘—殺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茶葉特征:其外形細嫩稍卷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色,味苦,葉底不成朵。


  7、祁門紅茶,產(chǎn)于安徽祁門縣。

  制作工藝:采青—萎調(diào)—揉捻(發(fā)酵)—干燥—成品茶。


  茶葉特征:茶顏色為棕紅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8、都勻毛尖,產(chǎn)于貴州都勻縣。

  制作工藝:分為殺青—揉捻—整形—提毫—提香—烘干等工序。


  茶葉特征:茶葉嫩綠勻齊,細小短薄,一芽一葉初展,形似雀舌,長2至2.5厘米,外形條索緊細,卷曲,毫毛顯露,色澤綠潤,內(nèi)質(zhì)香氣清嫩,新鮮,回甜,水色清澈,葉底嫩綠勻齊。假茶葉底不勻,味苦。


  9、鐵觀音,產(chǎn)于福建安溪縣。

  制作工藝:鐵觀音采摘須在茶押形成駐芽,頂押形成小開面時,及時采下二三葉,以晴天午后茶品質(zhì)最佳。毛茶的制作需經(jīng)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初焙、包揉、文火慢焙等十多道工序。其做青為形成“鐵觀音”茶色、香、味的關(guān)鍵。毛茶再經(jīng)過篩分、風選、揀剔、干燥、勻堆等精制過程后,既成為品茶。


  茶葉特征: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zhuǎn)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


  10、武夷巖茶,產(chǎn)于福建崇安縣。

  制作工藝: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揀剔等。


  茶葉特征:外形條索肥壯,緊結(jié),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nèi)質(zhì)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找到約1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