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留根泡茶

找到約21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普洱熟茶沖泡秘籍合輯!掌握這4大技巧,你就是泡茶高手!

如果說,熟茶的第一次生命來自枝頭的原料,那么它的第二次生命則來自渥堆發(fā)酵,而第三次生命則是在沖泡之間。

從失水到吸水,再干燥,又吸水,一片熟茶完成了生命的三度淬煉,綻放出生命最精彩的部分,它的溫和、醇厚,甘甜給人們帶來了溫暖與健康。

96銷法沱茶湯

今天,旗艦店“藏品普洱”掌柜,就以他珍藏多年的96年銷法沱老熟茶為例,為大家講解普洱熟茶的沖泡技巧!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專業(yè)原創(chuàng)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紹,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買茶、存茶、泡茶、品茶的專業(yè)干貨知識,盡在工眾號“藏品普洱”,歡迎交流!

一、泡熟茶首選紫砂壺

一般來說,沖泡熟茶,推薦使用紫砂壺。紫砂壺因其特有的保溫性、透氣性、吸附性能使茶湯更為順滑。

紫砂壺嘴小、蓋嚴,可以有效地聚香;而且由于沒有施釉,紫砂壺有不少的開口氣孔,透氣性較佳,有助于茶味的發(fā)揮。同時,其雙氣孔結(jié)構(gòu)可以吸附雜味,可以把熟茶的渥堆味和雜味都會吸附一些。

紫砂壺

二、醒茶是必要準(zhǔn)備

醒茶是沖泡熟茶之前必做的功課之一。無論是年份稍久的熟茶,還是新制熟茶,都需要醒茶。熟茶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帶有火氣味、渥堆味,加上長期倉儲,難免會“悶”,喝起來有燥火感。

所以需要醒茶來減少堆味、除其濁氣,茶湯口感也能更加稠厚、順滑。時間充足的話,將餅、磚、沱等緊壓普洱熟茶,在準(zhǔn)備品飲的前一周左右,就可以進行醒茶了,這種醒茶法業(yè)內(nèi)稱為“干醒法”。

醒茶

如果是需要立即品飲,提前沒有醒茶,可采用“濕醒法”,即沖泡時的醒茶。

用開水充分浸潤茶具后,把撬好的96銷法沱茶塊投入壺中,注入熱水3-5秒后倒掉,然后靜置20-30秒,等茶葉充分吸收壺中的熱氣蘇醒展開,再注入第二泡水。這樣能使茶葉充分浸潤,能夠促進茶葉內(nèi)含物的釋放。

96銷法沱條索

三、投茶量影響濃淡度

投茶需適量,投茶量過大,容易出現(xiàn)醬油湯色;投茶過少,滋味寡薄,影響品飲感。正常評審時,茶水比例是100ml的水比7g的茶葉,但在實際沖泡過程中,建議200cc紫砂壺,投茶12克,可根據(jù)個人口感濃淡酌情調(diào)整。

另外分享一個投茶技巧,可以將茶塊與茶末,按照7:3的比例投放。以茶塊為主,再用散茶片或茶末作補充,這樣能夠保證茶湯口感的穩(wěn)定性,不會出現(xiàn)前后幾泡茶湯濃淡度相差過大的情況。

投茶技巧7:3

四、注水出湯時間很關(guān)鍵

熟茶一般采用沸水沖泡,一般來說:香靠沖,湯靠吊。也就是說,如果希望讓茶湯高香,我們就快水猛沖,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時會犧牲湯感。

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我們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wěn)定而緩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這樣又會犧牲香氣,這個口訣過于大略。

沖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實際應(yīng)用中要根據(jù)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藝作很多調(diào)整。

沖泡96銷法沱

沖泡熟茶最怕出現(xiàn)醬油湯,前面已經(jīng)講到投茶量過大,容易出現(xiàn)醬油湯色;同時沖泡熟茶出湯速度快慢,也會導(dǎo)致出現(xiàn)醬油湯色。

一般把熟茶泡濃很容易出現(xiàn)在頭幾泡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前面幾泡節(jié)奏要快,具體來說就是快速注水,時間控制在5秒左右出湯,否則時間長易成“醬油湯”。

96銷法沱出湯

中段可適當(dāng)延長出湯時間,20秒左右,后段可以進行 1分鐘左右的悶泡,控制出湯時間,可以盡量平衡每一泡的濃度。

熟茶每次出湯時,一定要瀝干水分,不要留根。如沖泡過程中有間斷,再復(fù)沖泡時,第一泡出湯也要迅速。

96銷法沱茶湯

總之,沖泡普洱熟茶是賦予普洱茶第三次生命的歷程,掌握一定沖泡技巧,是習(xí)茶的基本功力。茶友不必心急,循序漸進,自然能感受到品味普洱茶的樂趣。

文章參考:黃貞貞《濃淡相宜泡熟茶》[J].《普洱雜志》,2020(137)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泡茶時,茶湯要不要“留根”?

泡茶的時候有留根的說法,那是啥意思呢?留根,是指在泡茶出湯時有意不把茶湯瀝盡,會在泡具里留下一些茶湯,目的是延續(xù)茶湯滋味,以保證每一泡茶湯滋味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變化,不至于出現(xiàn),上一泡茶湯滋味濃淡適中,下一泡茶湯滋味出現(xiàn)斷崖式的情況。

有人主張把水倒盡,避免茶水久浸不分離而影響下一泡的茶湯,也有的人主張留根法,避免一次性把茶水倒得太干凈而導(dǎo)致不耐泡。


出湯時不倒盡,而是每一泡都留一點茶水在茶壺中,留給下一泡,這種就叫做“留根法”,也叫“湯底”,也有叫“母湯”的。關(guān)于倒盡還是留根,總有著讓人糾結(jié)的去留問題。

那么,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兩種出湯的方式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

一,這兩種出湯的方式有什么區(qū)別

1,把茶湯倒盡

沖茶之后,把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一定要控制好蓋碗的角度,一般來說,將蓋碗垂直,耐心地等蓋碗里面最后幾滴茶湯都干凈了,再將蓋碗放下。

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茶葉一直泡在水中,等到下一泡的時候,茶葉就會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這就有點變相的“坐杯”了。


2,留根法

留根,即在泡茶的時候留下一些茶湯,不要倒干凈。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xù),風(fēng)味沒有太大的變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讓茶更好喝。

故意不把茶倒盡,相當(dāng)于延長了茶葉在水中的沖泡時間,可以使下一泡茶湯有著更好的品飲滋味和口感體驗。如果前幾泡都把茶湯滴盡,到后面幾泡幾乎就沒有什么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濃茶湯在壺里,留給下一泡,這樣可以讓連續(xù)幾泡茶濃度下降的不會太快。


二,什么情況下需要把茶倒盡

一般來說,在使用小茶壺,小蓋碗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氣的功夫茶泡法時,需要把茶倒干凈。

這是因為小茶壺和蓋碗的容積非常小,如果留余湯在里面,余湯很快就會變濃,影響下一泡的茶湯滋味;特別是沖泡黑茶,巖茶,普洱茶等滋味濃強的茶葉時,如若不出湯干凈,下一泡的茶湯必然又濃又苦,香味也不好。

即使下一泡加水沖泡稀釋,茶湯仍然會帶有過久浸泡的悶味。通常來說,泡茶一定要耐心地把最后的茶湯滴盡,再把蓋子打開,防止茶葉受熱悶壞。

三,什么情況下適用于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適用于三種情況

1,一是用玻璃杯或者大壺沖泡時,茶葉浸出率比較高,如大壺沖泡紅茶,花茶時經(jīng)常采用留根泡法,為的是讓茶湯的滋味穩(wěn)定。

2,二是沖泡的茶葉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葉,如綠茶,黃茶等。

3,三是需要量大,快速,便捷泡茶的時候,多采用留根法。


通常情況下,用玻璃杯泡茶時,都是直接用杯子喝茶的,沒有辦法茶水分離。

茶和水是一直接觸不分離的,喝上半杯時滋味淡,喝到下半杯,茶湯就會越來越濃。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沖泡時濃度下降的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幾乎沒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湯,再沖下一杯。

人多,需要用大壺沖泡時,通常茶葉浸泡的時間比較久,內(nèi)含物質(zhì)浸出的較多,如果不留一些底料,下一壺茶可能就會淡如水了。尤其是鮮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瀝干,第二泡就沒有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三分之一,在沖下一泡,這樣濃度都不會差太多。


一般在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等味淡的茶,且使用玻璃杯或大壺沖泡時會留根:避免茶湯滋味下降太明顯甚至出現(xiàn)無味的情況。煮茶也會留根:出湯時留三分之一在壺內(nèi),加熱水繼續(xù)煮,茶湯滋味會更均勻、穩(wěn)定。

像沖泡普洱茶、紅茶等味濃的茶,或者是使用白瓷蓋碗泡茶都不建議留根。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水里,內(nèi)質(zhì)大量浸出,會導(dǎo)致下一泡茶湯濃度過高,苦澀味過重,不僅降低耐泡度還會影響品飲體驗。

一般來說,泡茶最好把水瀝干,避免久浸,至于茶耐不耐泡,跟其本身的品質(zhì)有關(guān)。

來源:茶生活展,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何為留根?悶泡?坐杯?煮茶?

留根 悶泡 坐杯 煮茶



泡茶,總能衍生出許多的話題,如過江之鯽,隊伍聲勢浩大。茶友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活躍思維讓人嘆為觀止,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樣。一千個茶友泡茶,就會有一千個問題,而且問的極為到位。


有的茶友問:“我用紫砂壺泡茶,要是沒有把水倒干凈,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悶泡有什么區(qū)別呢?”


? ?這個問題中隱藏了沖泡時的3個問題。水沒有倒干凈,稱之為留根,而非悶泡和坐杯。看到此處的您,是否能分得清“留根”、“悶泡”和“坐杯”的區(qū)別呢?下面就逐一為大家解答。




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時候留下一些茶湯,不要倒干凈,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xù),風(fēng)味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讓茶更好喝。在泡茶時,有兩種情況會用到留根法。

01

第一、煮茶要留根

煮老白茶,倒茶時不要把茶湯都倒干凈,要留下1/5的母湯,以備續(xù)水之用。這樣做可以保證每一壺煮出來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如果每煮一壺茶,都把茶湯倒干凈,茶湯的濃度會很快下降,茶也不耐泡,喝第一壺茶還帶有濃郁的棗香、藥香,等到喝第二壺茶時就只剩下粽葉香,到第三壺口感就會很清淡,沒有太多的滋味。




02

第二、玻璃杯泡茶要留根

用玻璃杯泡茶時,通常也會用到留根法,讓茶更好喝。比如在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茶時,我們也會留下茶湯,以延續(xù)茶葉鮮爽甘醇的味道。如果前幾杯都把茶湯滴盡,到后面幾泡幾乎就沒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


如果用白瓷蓋碗泡茶,不建議茶友們用留根法,最后幾滴茶是精華成分,如果沒倒盡,茶湯濃度不夠;如果用留根法,茶葉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時候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悶泡

?

悶泡,可理解為“悶+泡”。悶,指的是密閉,使不透氣。要形成悶的條件,一定是要有一個密閉的空間。泡,即茶葉浸泡在水中。


? ?我們平時所說的悶泡,就是加夠水之后,蓋上蓋子悶泡,至少3分鐘時間。比如用紫砂壺、蓋碗這類有蓋的茶具,都可以達到悶泡的效果。


? ?悶泡,其實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容易讓茶葉的缺點呈現(xiàn)。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點,就會加蓋悶泡,等到茶湯涼了,再倒出來品嘗,尋找茶葉的缺點。


? ?有的茶友泡茶時,忽然有事要離開幾分鐘,沒來得及出水,茶葉悶泡在紫砂壺、蓋碗里,把茶葉里最最深層次的物質(zhì)都激發(fā)出來。


? ?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這種長時間悶泡出來的茶,不建議大家喝。茶湯會變得苦澀、濃烈,極端影響喝茶體驗,簡直堪比現(xiàn)代版“十大酷刑”。



坐杯


?從字面上講,“坐杯”就是讓茶葉坐在杯子里。實際上是等待茶葉中的物質(zhì)析出,讓這些滋味物質(zhì)均勻擴散而延緩出湯的時間。


? ?平時我們泡茶時坐杯,往往是因為茶湯變淡了,喝在嘴里沒啥滋味。但看茶葉,它還沒有完全舒展,丟了又很可惜。這時候,我們就會延緩出水的時間。至于延緩的時間,要根據(jù)茶湯的濃淡情況判斷。


? ?如果是沖泡巖茶,到第四泡時建議延緩10秒左右出水,茶葉和水多接觸一會兒,滋味釋放會多一些。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時間會更長一些,約1分鐘。


? ?坐杯和悶泡,是不一樣的性質(zhì)。悶泡是瘋狂地讓茶和水長時間接觸,目的是讓茶葉的缺點暴露;坐杯是循序漸進的,目的是讓茶湯更好喝。


煮茶


? ?煮茶,就是把茶煮著來喝。煮茶過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觸,經(jīng)過短時間的沸騰之后,茶葉中的物質(zhì)析出,溶于茶湯,形成獨特的風(fēng)味。


? ?“煮茶”、“悶泡”和“坐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煮茶過程中水溫恒定。坐杯和悶泡沒有恒定的溫度,水溫是不斷下降的過程。


? ?同坐杯一樣,煮茶是為了茶湯更好喝,提高我們喝茶的愉悅感。能夠拿來煮的茶,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上了一定的年份。比如陳年的白茶適合煮著喝,而當(dāng)年的新白茶不建議煮著喝。這一點,也是煮茶的與眾不同之處。

找到約21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