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龍井有澀么

找到約1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我買了生茶回去可以自己發(fā)酵嗎?「再問就要被拉黑了」

四月初,春茶陸續(xù)上市,很多消費者喜歡在這樣的季節(jié)買茶。作為一個在茶媒體工作的小編,每到這個季節(jié),總會有幾個早就在朋友圈屏蔽我的可愛人兒突然想起我,并當做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似的咨詢我買茶事宜。

在為大家答疑解惑的過程中,有些一眼看上去很沙雕的問題讓我常常處于拉黑人的邊緣,但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外界看來,普洱茶行業(yè)依然撲朔迷離,水深彎急,沒有老司機帶路不敢前行。我覺得有必要寫篇文章和大家討論討論。


如果你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歡迎直接轉發(fā)本文給你的朋友們。如果有你想問的問題,那正好自己消化消化。


我買了一餅茶,你幫我看看好不好。

?

這大概是茶界眾人被問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最令人無奈的請求。一聽說你做茶,Duang地一下幾張暗淡又模糊不清的照片就發(fā)來了,誒你幫我看看這款茶怎么樣呀?”?你如果說,對不起,我沒法回答,或許會被質疑專業(yè)性或者認為不太友好;但你的良心不允許你有這么不負責的行為。我寫了一段話,下次可以這么回TA:

?

你好,我真的真的很想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但臣妾真的做不到。首先,一款茶并不能單看照片辨別好壞,當然,如果是大品牌我可以說,這個品牌還不錯,是良心商家云云,但更多時候這些茶的品牌我聽都沒聽過,所以不予置評。


正經評茶現(xiàn)場


其次,評一款茶好壞,需要在專業(yè)條件下通過一致、統(tǒng)一的操作規(guī)范和設備通過對茶外形內質八項因子進行品評從而確定一款茶的表現(xiàn)。即使是一款知名茶企的知名茶品,也會因為儲藏等問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滋味改變。

?

因此,單從圖片我不能評價,所以,不要挑戰(zhàn)我的職業(yè)道德底線了好嗎~


?我買了生茶回去需要自己發(fā)酵嗎?”?

/?

我可以自己發(fā)酵普洱茶嗎?

?

這種令人頭皮發(fā)麻的問題,我真的遇到過!但至少,提問者是知道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的,也知道熟茶是需要渥堆發(fā)酵的。(已經很難得了朋友們!)

?


不過答案依然是不需要,不可以,不推薦。我想你不會為了想吃豆腐乳而自己去買豆腐在家發(fā)酵吧。


發(fā)酵熟茶需要一定的量,即使現(xiàn)在有企業(yè)成功使用小堆離地發(fā)酵技術,那也是200kg干茶,如果你愿意自己在家做大型實驗,我并不會加以阻止,但是需要提前買保險。沒有足夠的量,沒有過硬的知識,沒有干凈可控的發(fā)酵環(huán)境,你在家做出來的只是發(fā)霉的有毒茶,并不是熟茶。

生茶放久了就會變成熟茶嗎?


不會!生茶放久了只會變成老生茶。很多人會用米和飯的區(qū)別來回應這個誤解,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比喻,因為生茶和生米都未經過高溫與水的作用來“煮熟”。生米煮成熟飯的過程比較簡單易見,而有微生物參與的普洱茶人工發(fā)酵過程則比較復雜。普洱茶的后發(fā)酵(渥堆),是圍繞微生物的生長、代謝和轉化進行的。幸運的是“發(fā)酵作用的巧妙之處是能讓被分解的東西嘗起來更美味,而不是更糟糕?!保s翰·麥奎徳《科學的品嘗》,P97

?


那么,為什么總有人問“生茶到底要放幾年才會變成熟茶?”從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這種誤解首先來源于人們對“普洱茶”這一概念的統(tǒng)一性假設,這種假設是這樣的:生茶和熟茶既然都是普洱茶,雖然它們現(xiàn)在不一樣,但早晚也是會一樣的。


遺憾的是,時間如同脫離弓弦的箭,持續(xù)向前,永不回頭,這種統(tǒng)一和對等在普洱茶的世界無法達成。另外,這種誤解還包含了人們對于事物從生到熟發(fā)展規(guī)律的經驗判斷,這里面有語言陷阱也有經驗陷阱。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先跳出“生”與“熟”的二元對立。

?“2005年的普洱茶是不是過期了?


有朋友在搬家期間翻到一餅茶,他看到上面的日期是2005年。于是他問我,你看這茶有沒有過期?還能喝么?我告訴他,普洱茶在適宜的條件下,可長期保存。只要這餅茶在存放的過程中沒有被污染產生異雜味,沒有發(fā)霉,就可以飲用。?或許,還增值了。

“普洱茶買回去需要放冰箱么?


我有一個朋友,很癡迷冰箱,她買什么都要放冰箱,面膜、面包、保健品,那天她買了一片茶,她說她看到別人把鐵觀音和龍井都放冰箱,普洱茶是不是需要放冰箱。


我說普洱茶不用放冰箱,像昆明這樣的溫濕度條件,正常存放就好。業(yè)界的人常說,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它的滋味會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追尋和體會這種變化的發(fā)生,是每一位普洱茶愛好者的必經之路。科學倉儲,請點擊:普洱茶在倉儲過程中需要人為干預么?「存茶十問」

"熟茶不就是紅茶么?"


一天給一群朋友泡茶,因為大家有不同需求,同時泡了生茶和熟茶,一黃一紅。

“你喝生茶還是熟茶?”我問。

“給我來點紅茶”一位茶友回答說。

“這是熟茶,先生”我耐心的解釋說。



這位先生聽到之后,點了點頭,沒說什么,接著喝茶。同時,現(xiàn)場還有人給他普及了生茶、熟茶、和紅茶在工藝上的區(qū)別。我看這位先生也聽得很認真,頻頻點頭。過了幾分鐘,他的杯子空了。他又對我說,“給我來點紅茶”。“熟茶是紅湯茶,但不是紅茶”,我邊倒茶邊說?!凹t湯茶和紅茶,一樣的嘛!”這位茶友自信地說。


好的,我認輸。

“你看我買的這餅199塊老班章/冰島/其他任何貴的茶是不是真的?

?

現(xiàn)在想找9.9包郵的老班章都很難了,說明大家對老班章的認知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是個好現(xiàn)象。不過很抱歉,即使是199的老班章也不是真的。其實買老班章、冰島、曼松等高價普洱就像買奢侈品,有了品牌效應后只要不貪小便宜就不會買到假貨。


以香奈兒包為例,2萬元很大概率是真的,2000元的是A貨,200元的就不要妄想了。去年老班章古樹春茶均價為10000/公斤,冰島古樹春茶均價9000/公斤,曼松古樹春茶均價12000/公斤,所以大家可以推斷出大致價格,3000+一片可以考慮一下。


那么如何辨別用A貨來冒充正品的情況呢?最靠譜的還是去大品牌官方商店購買,請勿輕信代購或個人商家。

這茶不苦不澀沒味道,肯定不是好茶!

?

這句話一定不能說出口啊,各位!一說出來就破功了!在座所有人就都知道你不懂茶了。你當然可以辯解,班章的霸氣不正是其又苦又澀?老班章也是很甜的。老班章的霸氣,在其滋味、湯體、香氣、回甘等任何方面都達到幾乎完滿的狀態(tài)。


而刺激的苦味和澀味,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咖啡堿含量過高,抑制了氨基酸和糖類物質從而導致的一種失衡表現(xiàn)。導致這種滋味呈現(xiàn)的原因有很多,茶樹生長環(huán)境有污染、日曬時間過長、品種都有影響。



一口下去,只有苦和澀的茶,刺激是刺激,恰恰是位于審美鄙視鏈最底層的茶。而普遍被認為有高級感的茶,往往口感細膩非常,層次豐富,需要調動全身心去感受。不過有些茶,沒味道就是沒味道,不好喝就是不好喝,也不用去強裝。

為什么我堅持喝了一年普洱了,還沒瘦下來?


我的一位美女同事做過一個研究:關于喝普洱茶與吃零食長胖的相關研究。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她發(fā)現(xiàn)喝了普洱茶之后,每到下午都會餓得忍不住吃好多高熱量的甜點零食。本來是抱著喝茶減肥的,但是由于餓得快,甜點零食吃太多了,體重一直在穩(wěn)步上升。


于是,她決定下午不喝茶,不喝茶就不會餓,不餓就不用吃零食甜點,不吃零食甜點就不會胖了。這個實驗進行一個月以后,這位小伙伴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重再沒增長了。這不是一個科學的實驗,僅供參考。所以當你問為什么喝普洱喝了一年,為什么還沒瘦下來之前,先算算你這一天又攝入了多少熱量。當然了,適量、適度、科學飲茶,還是有益健康的。

我買的冰島茶黃片那么多,是不是假的?


有朋友親自到冰島買了一片普洱茶,買回來之后發(fā)現(xiàn)餅面有很多粗老葉子,他咨詢了身邊的茶友,別人告訴他說這是黃片(普洱茶界對粗老葉子的稱呼)。他認為我是喝過真冰島的人,于是他就來問我,這冰島茶那么多黃片,是不是假的?讓我拿一餅真冰島來對照。



我的回答是,黃片不能確定這片茶的真假,只能說明賣家沒有挑黃片(而已)。在茶山買茶,挑不挑黃片,是兩個價格。不同的采摘方式、原料級別以及加工方式,都會影響茶葉的外觀。

普洱茶這么貴,都是炒出來的吧。


我們常常有一種樸實的心理:好人老老實實做茶賣茶,壞人才會去炒作。為什么茶越來越貴,是因為炒作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把炒作的人消滅掉,茶的價格就能回歸。同理,房價越來越高,普通人住不起房了,原因也是壞人在炒作,不能讓他們得逞。

?

我也一度是這么認為的,這種樸素的思想,被薛兆豐稱為“事與愿符”的想法。但經濟學不是這樣想問題的,經濟學研究的是“事與愿違”的現(xiàn)象,而我們普通人最缺的就是這一點點經濟學思維。

?

別只盯著那64萬、88萬、100萬,價格只是供需關系反映出來的結果。88萬冰島茶王樹的人,可能聽到了背后潛在的聲音,可能是為了宣傳。但只要能賣出去,就說明有人需要,這時價格就真實反映了需求。今年老班章沒有繼續(xù)炒出新高,不正是供需關系趨于平穩(wěn)的一個證明?

冰島茶價格雖然在短期上升了,但茶商和茶農們?yōu)榱司S持冰島的高品質,會去想方設法把茶持續(xù)做好。隨著價格上升,參與其中的中間商也會增多,在各種茶商的激烈競爭中,最終導致市場供給變大,價格反而會下降。而獲益最多的,正是消費者自己。

??又是長知識的一天!

茶業(yè)復興

出品人:周重林

主編:楊靜茜

編輯:楊春?趙娟?陳朦?羅安然?楊湘

美編:王天華?熊雄

運營:貓貓

喝茶,要喝好茶

每天一文,陪伴你開心喝茶!

?

?

喝茶,要喝好茶

?

文/梁實秋

?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么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

?

但是,數(shù)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鐵觀音、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于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都嘗試過。

?

茶是中國人的飲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茶字,形近于茶,聲近于(木賈),來源甚古,流傳海外,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么?”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

?

孩提時,屋里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里,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作綠豆色,粗糙耐用,當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敦厚的風貌,現(xiàn)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

?

這種碗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銀托白瓷小蓋碗是祖父專用的,我們看著并不羨慕??茨切⌒〉囊槐K,兩口就喝光了,泡兩三回就換茶葉,多麻煩。

?

如今蓋碗很少見了,除非是到故宮博物院拜會蔣院長,他那大客廳里總是會端出蓋碗茶敬客。再不就是電視劇中也看見有蓋碗茶,可是演員一手執(zhí)蓋一手執(zhí)碗縮著脖子啜茶那狼狽相,令人發(fā)噱,因為他們不知道喝蓋碗茶應該是怎樣的喝法。

?

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溫杯之類。如今,我們此地見到的是蓋碗,多半是近年來本地制造的 “萬壽無疆”的那種樣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蓋碗,樣式微有不同,總覺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陸,順便談是我的舊居,帶來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蓋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還有一點磕損,睹此舊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

?

茶葉品種繁多,各有擅長。有友來自徽州,同學清華,徽州產茶勝地,但是他看見我用一撮茶葉放在壺里沏茶,表示驚訝,因為他只知道茶葉是烘干打包捆載上船沿江運到滬杭求售,剩下來的茶梗才是家人飲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謂的“賣席的睡涼炕”。

?

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龍井,多次到大柵欄東鴻記或西鴻記去買茶葉,在柜臺面前一站,徒弟搬來凳子讓座,看伙計秤茶葉,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見棱見角,那份手藝只有藥鋪伙計可媲美。茉莉花窨過的茶葉臨賣的時候再抓一把鮮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雙窨。于是茶店里經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

?

其實,清茶最為風雅。抗戰(zhàn)前造訪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對總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澀瑟的、綠綠的。我曾屢侍先君游西湖,從不忘記品嘗當?shù)氐凝埦?,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風篁嶺,近處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龍井茶,開水現(xiàn)沖,風味絕佳。茶后進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

?

?

有朋自六安來,貽我瓜片少許,葉大而綠,飲之有荒野的氣息撲鼻。其中西瓜茶一種,真有西瓜風味。我曾過洞庭,舟泊岳陽樓下,購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葉均如針狀直立飄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

初來臺灣,粗茶淡飯,頗想傾阮囊之所有再飲茶一端偶作豪華之享受。一日過某茶店,索上好龍井,店主將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葉以應,余示不滿,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滿,店主勃然色變,厲聲曰:“賣東西看貨色,不能專以價錢定上下。提高價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愛其戇直?,F(xiàn)在此茶店門庭若市,已成為業(yè)中之翹楚。此后我飲茶,但論品位,不問價錢。?

?

?

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于功夫茶。

?

《潮嘉風月記》說功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

?

我沒嚼過梅花,不過我旅居青島時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飲酩酊,輒相偕走訪一潮州幫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煙具、茶具均極考究,小壺小盅猶如玩具。更有孌婉卯童伺候煮茶、燒煙,因此經常飽吃功夫茶,諸如鐵觀音、大紅袍,吃了之后還攜帶幾匣回家。不只是否故弄玄虛,謂爐火于茶具相距七步為度,沸水和溫度方合標準。與小盅而飲之,若飲罷逕自返盅于盤,則主人不悅,須舉盅至鼻頭夢嗅兩下。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欖,舌根微澀,數(shù)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罷不能。

?

?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細呷細品,要有設備,要人服侍,如今亂糟糟的社會里誰有那么多的功夫?紅泥小火爐哪里去找?伺候茶湯的人更無論矣。普洱茶,漆黑一團,據(jù)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

在北平,我只在正陽樓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動彈,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

?

四川的沱茶亦不惡,惟一般茶館應市者非上品。

?

臺灣的烏龍,名震中外,大量生產,佳者不易得。處處標榜凍頂,事實上那里有那么多凍頂?

?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提起喝茶的藝術,現(xiàn)在好像談不到了,不提也罷。

?

梁實秋:一盞清茶,往事如煙

喝茶,要喝好茶

文/梁實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么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

但是,數(shù)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于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都嘗試過。

茶是中國人的飲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茶字,形近于茶,聲近于(木賈),來源甚古,流傳海外,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么?”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時,屋里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里,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作綠豆色,粗糙耐用,當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敦厚的風貌,現(xiàn)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

這種碗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銀托白瓷小蓋碗是祖父專用的,我們看著并不羨慕??茨切⌒〉囊槐K,兩口就喝光了,泡兩三回就換茶葉,多麻煩。

如今蓋碗很少見了,除非是到故宮博物院拜會蔣院長,他那大客廳里總是會端出蓋碗茶敬客。再不就是電視劇中也看見有蓋碗茶,可是演員一手執(zhí)蓋一手執(zhí)碗縮著脖子啜茶那狼狽相,令人發(fā)噱,因為他們不知道喝蓋碗茶應該是怎樣的喝法。

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溫杯之類。如今,我們此地見到的是蓋碗,多半是近年來本地制造的 “萬壽無疆”的那種樣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蓋碗,樣式微有不同,總覺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陸,順便談是我的舊居,帶來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蓋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還有一點磕損,睹此舊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葉品種繁多,各有擅長。有友來自徽州,同學清華,徽州產茶勝地,但是他看見我用一撮茶葉放在壺里沏茶,表示驚訝,因為他只知道茶葉是烘干打包捆載上船沿江運到滬杭求售,剩下來的茶梗才是家人飲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謂的“賣席的睡涼炕”。

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龍井,多次到大柵欄東鴻記或西鴻記去買茶葉,在柜臺面前一站,徒弟搬來凳子讓座,看伙計秤茶葉,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見棱見角,那份手藝只有藥鋪伙計可媲美。茉莉花窨過的茶葉臨賣的時候再抓一把鮮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雙窨。于是茶店里經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

其實,清茶最為風雅??箲?zhàn)前造訪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對總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澀瑟的、綠綠的。我曾屢侍先君游西湖,從不忘記品嘗當?shù)氐凝埦?,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風篁嶺,近處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龍井茶,開水現(xiàn)沖,風味絕佳。茶后進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 

有朋自六安來,貽我瓜片少許,葉大而綠,飲之有荒野的氣息撲鼻。其中西瓜茶一種,真有西瓜風味。我曾過洞庭,舟泊岳陽樓下,購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葉均如針狀直立飄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來臺灣,粗茶淡飯,頗想傾阮囊之所有再飲茶一端偶作豪華之享受。一日過某茶店,索上好龍井,店主將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葉以應,余示不滿,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滿,店主勃然色變,厲聲曰:“賣東西看貨色,不能專以價錢定上下。提高價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愛其戇直?,F(xiàn)在此茶店門庭若市,已成為業(yè)中之翹楚。此后我飲茶,但論品位,不問價錢。 

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于功夫茶。

《潮嘉風月記》說功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

我沒嚼過梅花,不過我旅居青島時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飲酩酊,輒相偕走訪一潮州幫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煙具、茶具均極考究,小壺小盅猶如玩具。更有孌婉卯童伺候煮茶、燒煙,因此經常飽吃功夫茶,諸如鐵觀音、大紅袍,吃了之后還攜帶幾匣回家。不只是否故弄玄虛,謂爐火于茶具相距七步為度,沸水和溫度方合標準。與小盅而飲之,若飲罷逕自返盅于盤,則主人不悅,須舉盅至鼻頭夢嗅兩下。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欖,舌根微澀,數(shù)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罷不能。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細呷細品,要有設備,要人服侍,如今亂糟糟的社會里誰有那么多的功夫?紅泥小火爐哪里去找?伺候茶湯的人更無論矣。普洱茶,漆黑一團,據(jù)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陽樓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動彈,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

四川的沱茶亦不惡,惟一般茶館應市者非上品。

臺灣的烏龍,名震中外,大量生產,佳者不易得。處處標榜凍頂,事實上那里有那么多凍頂?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提起喝茶的藝術,現(xiàn)在好像談不到了,不提也罷。

(本圖文來源于美物道 禪茶一味 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找到約1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