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綠茶茶水圖片

找到約228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紅茶,能跟綠茶一樣泡嗎?3招讓紅茶更好喝

紅茶跟綠茶,就像一面鏡子的正反面。

綠茶不發(fā)酵,紅茶全發(fā)酵;綠茶性涼,紅茶性溫;綠茶茶湯清澈綠潤,紅茶茶湯紅艷明亮。

要說習慣,中國人當然最習慣綠茶,但也毫不防礙紅茶常年占據(jù)六大茶類內銷量老二的位置。除了綠茶之外,中國人第二喜歡的是紅茶。

紅茶跟綠茶個性迥異,但很多人沖泡時候就跟泡綠茶一樣泡。

紅茶其實比綠茶能玩的花樣更多。

怎么泡紅茶更好喝?跟著學!

圖片

杯泡紅茶?沒問題

綠茶最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杯泡,紅茶可以杯泡嗎?沒問題!

紅茶杯泡跟綠茶杯泡一樣。先投茶,后加水,再品飲。

具體方法參考如下:

準備:

直身玻璃杯(容量約250毫升)、干茶2克、礦泉水或純凈水

沖泡:

1、煮水,沸騰后稍放涼幾分鐘;

2、投茶,干茶放入玻璃杯內;

3、沖泡,稍晾涼的水溫一般在80℃~90℃左右,倒入玻璃杯。

重點:

①茶水比100:1

玻璃杯泡,一般注水七八分滿,水量大約在200毫升,干茶2~3克即可。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茶湯浸出速度快,滋味濃,干茶放多了苦澀感明顯。

2克干茶,大約這么多

②每泡≤10分鐘;3泡為宜

玻璃杯泡紅茶不可久浸,每泡茶盡量在10分鐘內喝掉。

3泡過后,茶味淡寡,不值得喝。

注意沖泡時,每泡不要喝干,留1/3茶底再加水,滋味更均勻。

圖片

茶水分離,更好喝

前面講了紅茶杯泡,雖然沒問題,但要滋味更好喝,還是建議茶水分離的泡法。

具體方法參考如下:

準備:

蓋碗(容量約150毫升)、干茶3克、礦泉水或純凈水

沖泡:

1、煮水,沸騰后稍放涼幾分鐘。

2、投茶,干茶放入蓋碗內。

3、洗茶,第一道茶水快速倒掉。

4、出湯,倒入公道杯或品飲杯內。

重點:

①茶水比50:1

蓋碗出湯快,相對杯泡,可以適當增加投茶量,茶水比50:1。

②即泡即出

紅茶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蓋碗即泡即出。

③3~4泡

蓋碗泡紅茶,可以沖泡3~4泡。茶湯出至公道杯中,再倒入品飲杯中喝,口感滋味更均勻。

調飲紅茶,絕絕子

綠茶跟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氣質極相配,紅茶在張揚個性的歐美人群中更受歡迎。

綠茶講究清飲,紅茶講究調飲。

紅茶調飲配方極多,如果不想出錯,可以試試最基礎的檸檬紅茶,尤其適合夏天。

準備:

紅茶2克、白砂糖10克(也可用蜂蜜替代)、鮮檸檬1個、礦泉水或純凈水

做法:

1、將2克紅茶放入杯中,倒入約200毫升沸水沖泡,靜置5~10分鐘。

2、濾掉茶渣,保留茶湯。

3、茶湯中加入10克白砂糖。

4、檸檬洗凈,切片,去籽。

5、待茶湯晾涼至60℃~70℃時,2~3片檸檬,將檸檬汁擠入茶湯,檸檬片放入杯中。

6、冰箱冷藏,風味更佳。

加入檸檬汁后,茶湯會變成好看的橙黃色

重點:

①糖水比 1:20200毫升的茶湯,放10克糖,喝起來是微甜的口感。嗜甜的話,可以多加一些糖。

②溫水放檸檬因為鮮檸檬在沸水中會損失維生素C,完全的冷水浸泡,有益成分又不能完全揮發(fā)出來,所以最好在溫水60℃~70℃時,加入檸檬。

來源: 網(wǎng)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投茶量,決定一款茶湯滋味的關鍵,綠茶、普洱茶、白茶不外如是

  《1》

  春天,在桃紅李白中,一路怒放。

  鄰居院子里的那株山櫻花,花期已過。再出門,邂逅的只有那一樹的葉子,在料峭的春風當中搖曳。

  等到春天徹底過去,山櫻花又將結出飽滿的果子,又是一番令人垂涎欲滴的畫面。

  在春季里,倒春寒時常拜訪。
圖片描述  


  每一回倒春寒來的時候,都會讓人手足無措。分明已經(jīng)清洗干凈,收起來的羽絨服,再一次被取出。

  果然,春茶季還沒到,不能著急收衣服。待上太姥山,這些“戰(zhàn)斗”裝備,用的著。

  春意濃,卻也春寒料峭。

  足不出戶的日子,尚未結束。

  茶,仍舊是每日打發(fā)閑散時光的最好選擇。

  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里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結果倒也是意料之外。

  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隨意投茶。

  “沒有稱的,都是大概量一下?!?/div>

  “不稱茶,隨手放,根據(jù)經(jīng)驗來做一個小小的判斷。”

  “從來不稱茶。”

  這也只是冰山一角,不稱茶的習慣,并不是個案。
圖片描述  


  《2》

  有一年,到武夷山去尋茶。

  朋友給推薦了一戶茶農(nóng),慧苑組的,聽說茶農(nóng)祖上三代,對于水仙茶的制作,都特別有研究,朋友說,在他們家喝到的水仙茶,將是獨一無二的。

  給朋友送了個白眼,巖茶制作,本就獨一無二,你找出兩款一模一樣的茶看看。

  每年采摘的天氣,制作的工序,做青的時間,任一環(huán)節(jié),都會影響茶葉滋味,自然找不出一模一樣的兩款茶來。即使是同一個制茶師,也不可能。

  直接忽略朋友的好評,中肯喝茶,不能被左右,否則帶上了標簽喝茶,就沒有意思了。

  夏季的午后,天氣特別熱,躲進這位茶農(nóng)的家里喝茶。

  茶農(nóng)熱情好客,又看是熟人引路,拿出了三款還不錯的水仙茶招待。
圖片描述  


  燙壺溫杯之后,投茶。

  茶農(nóng)的投茶方式,果然簡單粗暴。

  只見他大概地抓了一把,輕輕地搖晃了兩下蓋碗,又扔了幾根條索進去。然后就準備開始沖泡。

  等到換了第二種水仙茶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做法,大概抓一把,抖動幾下蓋碗,又拿了幾根條索出來,目測一下投茶量差不多了,就開始繼續(xù)沖泡。

  連續(xù)三泡茶,都沒有見茶農(nóng)稱茶。

  呃……

  茶農(nóng)果然豪邁,喝茶與我等小女子不同。咱們稱茶,都是要拿出一把小秤,稱到相應重量之后,不能多,更不能少,才能放心沖泡。

  家里有茶山,果然底氣十足。

  當時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這些水仙茶,怎么喝都不對味,甚至有一泡還特別地苦澀,滋味濃烈,印象分,并沒有很高。

  心中疑惑,“難道茶農(nóng)泡茶,都不稱的?隨便抓一把就泡?”

  也不是。

  到了另一戶茶農(nóng)家里喝茶,他的做法,又不一樣。人家在泡茶之前,是要稱一下的,稱8克巖茶,用常見的倒鐘型白瓷蓋碗沖泡,蓋碗容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

  而且這個茶農(nóng)稱茶,還不是用我們平時見到的這種電子克秤稱茶,而是用砝碼,也就是天平秤,是物理課上,能見到的那種砝碼,特別有趣。一下子,讓喝茶變得高大上,又富有趣味性。
圖片描述  


  只是,這種砝碼秤不如咱們平時用的電子克秤方便。

  當然,用什么秤這倒不是重點。關鍵在于茶農(nóng)在喝茶前,是要稱茶的,也講究準確稱茶。

  畢竟,準確稱茶,對于茶農(nóng)的銷售而言,很重要。

  《3》

  對于茶農(nóng)而言,投茶量準確,才能讓茶葉表現(xiàn)出最佳水平。

  在茶農(nóng)這兒,泡茶的目的性也很明確——銷售。

  一泡茶,泡完之后,能達到銷售的目的,才算是物有所值。

  為了銷售,必然要讓茶葉的表現(xiàn),達到最佳水準。為了能讓茶葉有一個好表現(xiàn),精準投茶不可少。

  您別看投茶量這一細節(jié),它的變動,直接影響茶葉的滋味。

  之前就寫過一篇文章,關于武夷巖茶投茶量多增加0.3克后,對香氣、滋味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多了0.3克之后的巖茶,顯然會滋味會更加濃郁些。這些濃郁的滋味,在有的茶友口中,就變成了苦澀。有著苦澀味,滋味太濃的茶,反而不讓人喜歡。
圖片描述  


  喝了這類茶后,茶友甚至還會給茶葉打上品質不好的標簽。

  你看,原本是好茶,結果因為投茶量太多,反而成了劣質茶,得不償失啊!

  然后,人家就不買單了。茶,就只能砸在自己手上了。

  茶農(nóng)深諳此道,才知道精準投茶的重要性。若是沒有精準投茶,到家里喝茶的客人一喝茶,結果不喜歡這樣的味道,自然就不會產(chǎn)生銷售。

  要是茶滯銷了,對于茶農(nóng)而言,那真的是愁云慘淡。

  自然,學會精準投茶,更為重要。

  沒有精準投茶的,大概是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因果關系,不知道這小小的投茶量,也是會影響茶葉的印象分。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

  投茶量,就是撬動巖茶品質的那個支點。

  《4》

  精準投茶,并不只是茶農(nóng)要注意,咱們身為茶客,同樣也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

  沒有養(yǎng)成精準投茶的習慣,它很有可能成為喝茶的攔路虎。

  有的茶友聽完之后,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

  甚至于之前還聽說過,用秤稱茶,是不專業(yè)的喝茶方法……

  呃,說不用秤稱茶,這才是非專業(yè)。

  有此認識,只能說他對茶葉的認識,并不深刻,還不能體會到投茶量對茶湯滋味帶來的巨大影響。

  這味蕾,該有多遲鈍,才喝不出這些差別?

  說真的,投茶量這件事看似雖小,卻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稍不留神,投茶量太少,就會讓茶葉泡出的味道,偏淡。這種偏淡的口感,對于茶葉本身品質展示而言,并非好事。

  淡的茶,會讓人聯(lián)想到茶葉的內在物質不足,順帶的就是聯(lián)想到茶葉品質太差。

  你一旦對這款茶產(chǎn)生質疑后,對于茶掌柜的不信任感,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將會發(fā)生連鎖反應,最后將所有的信任感摧毀。

  與之相對的,是投茶量太多,也會影響我們的喝茶體驗,而且這種投茶量太多的做法,比投茶量少,還更摧毀茶葉形象。

  投茶量太多,會導致茶湯的濃度太大。

  茶湯濃度一旦太大,喝完之后,就會覺得滋味苦澀,而且是那類能給舌頭帶來毀滅性傷害的苦與澀。喝完之后,只會讓你懷疑自己喝的是黃連,而不是一杯茶。

  至此,它也將會影響我們對一款茶葉的判斷,很有可能,與好茶失之交臂。

  《5》

  茶友說,自從看了你們的直播之后,我也買了一個同款的電子秤。還好買的早,要是晚了,物流停運了,都買不到了。

  當然,茶友要表達的重點,還在之后。

  “喝茶前稱茶,發(fā)現(xiàn)確實多一點,少一點,口感差別特別大?!?/div>

  是啊,這就是精準投茶的重要性。

  多一些,少一些,都足以影響茶葉的品質。而且這些影響,將會直接影響我們未來喝茶。

  好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一把專業(yè)的茶葉克秤解決。

  標準投茶量,才能喝出茶葉真正的香氣口感,這都是多年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

  那么,茶葉的投產(chǎn)量,又該如何控制?不同的茶類,它們的投茶量,放多少合適?

  經(jīng)驗之談,投茶量分享。
圖片描述  


  以下分享的投茶量,都是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沖泡,如果列位看官的蓋碗容量,大于此容量,或者是小于此容量,請按照等比例換算。

  白茶——5克

  散茶、餅茶、新茶、老茶,都可以按照這一投茶量。

  不建議增加,也不建議輕易調整。這一投茶量下,是能夠比較完整地展示白茶的鮮香與醇爽。

  巖茶——8克

  不論水仙、肉桂、大紅袍,輕火茶還是高火茶,同樣是建議大家投茶8克。

  至于為了方便售賣,一斤茶裝成60泡,而增加投茶量,這一做法,也不建議使用,最好的還是投茶8克。

  紅茶——5克

  沖泡桐木紅茶時,這一比例,是最佳。金駿眉、正巖煙小種,都可采用這一投茶量。

  普洱茶——8克

  沖泡生普或者是熟普時,投茶8克,是最佳狀態(tài)。

  綠茶、黃茶——5克

  泡綠茶,通常是用玻璃杯沖泡,一般200毫升水,搭配3克綠茶。改用白瓷蓋碗泡茶,仍舊選擇投茶5克。

  《6》

  除了用白瓷蓋碗沖泡,有的茶類,還會選用煮茶法。

  像是老白茶,會采用煮茶法。

  改用煮茶法,那么它的投茶量,就要調整,就不能按照5克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比例換算。如果按照這一比例煮茶,茶湯煮出來,將會變得比較濃烈,刺激,甚至還是苦澀。

  這一點,希望茶友們能夠及時調整。

  換作煮茶,因茶與水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投茶量要適當減少,茶水比例,要換。

  根據(jù)白茶的狀態(tài),咱們可以調整茶水比例。

  煮干茶。

  干茶,即沒有沖泡之前的茶葉。

  在這一情況下,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夠。

  不建議多投茶,否則易苦澀,尤其是高山老白茶,更不可輕易增加。

  煮葉底。

  葉底,即沖泡過多次,茶葉吸水后的狀態(tài)。

  一般葉底,是先用蓋碗沖泡所產(chǎn)生的,投茶量通常是5克。在這一情況下,5克的葉底,搭配300-400毫升左右的水。

  葉底,因為經(jīng)過多次沖泡,內在物質已經(jīng)有部分被消耗,故而投茶量要多一些。

  投茶量太少,將會增加煮茶時間,甚至是煮不出白茶的風采。

  是以,精準投茶,不可缺少。

  《7》

  有的人覺得,不就是喝個茶嘛,怎么這么麻煩?

  精準投茶,并不是麻煩,而是講究。

  精準投茶,也不難。

  您只要準備好一個電子克秤,在正式?jīng)_泡前,稱取出相應重量的茶葉,就行。

  步驟,并不繁瑣。

  但是,多了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可以讓你的茶葉,變得好喝十倍都不止。

  關于精準投茶的好習慣,建議茶友們可以養(yǎng)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你真的會泡綠茶嗎?

夏日炎炎,綠茶,是這個世界最為解暑的天然飲料之一。光看嫩綠的茶葉與清淡的茶湯,雖是熱水沖泡,卻能確實地帶給人們清涼。

喝茶分雅俗,想喝到真正地道的綠茶,除了水和茶葉的要求,還得講究沖泡的方法。相對其它茶類來說,綠茶可以簡單根據(jù)條索的緊結程度,分為兩種方法。

不過無論應用哪種方法,第一步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燙杯。只有經(jīng)過滾燙熱水預熱過的杯子,才能充分激發(fā)茶的色香味,是許多人忽略的綠茶沖泡重要技巧。

條索舒展的茶葉

西湖龍井、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

1、燙杯,取適量茶入杯,此時高溫的杯子與殘余的熱水相互作用,茶香被慢慢烘出。圖片

2、沖入85°C左右的熱水,到茶杯1/3處時停止。然后搖晃杯身,使茶葉充分被熱水浸潤。這時,茶香馥郁,雖不宜品飲,卻是聞香的好時候。

3、注水時盡量不要對著茶葉,這樣會損傷嫩葉,尤其是新下的綠茶,降低茶水品質,造成茶湯渾濁。建議沿杯邊注水。

4、等待一會兒,干茶吸水伸展開來,再沖水注滿,依然沿杯邊注水。此時的茶葉徘徊飄舞,或游在浮沉之間,別有一番茶趣。

5、關于續(xù)杯,第一泡的茶湯,留下1/3時,即可續(xù)杯,這是二泡。如果茶芽肥壯,二泡茶湯正濃,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圖片

緊結重實的茶葉

碧螺春,平水珠茶、都勻毛尖

信陽毛尖、廬山云霧、君山銀針等

1、同樣燙杯之后,先將85°C左右的熱水沖入杯中,再放入茶葉,不要加蓋。讓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慢慢舒展,現(xiàn)出芽葉的形態(tài)。

2、待茶涼至適口,即可品飲。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之間,若高于60°C,茶湯燙嘴蒸汽燙鼻;若低于40°C,香氣低沉,味道苦澀。

3、這個溫度一般不易掌握,可以用手碰一下杯子,不燙手了即可品飲。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之下,必能根據(jù)茶葉種類的不同,得到最佳的飲用時機。需要續(xù)杯時,和上一種方法一樣,留下1/3的茶水進行續(xù)杯即可。

一杯綠茶,不僅應給人生理上的享受,更應讓人感到心理愉悅。

來源:茶情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24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