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綠茶茶葉浮在表面

找到約8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5 秒)

茶葉審評的程序

茶葉品質(zhì)的好壞、等級的劃分、價值的高低,主要是對茶葉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等項目,通過感官審評來決定。

茶葉感官審評按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的順序進行。先嗅香氣后看湯色,是因為香氣物質(zhì)容易揮發(fā)散失。由于高溫下溶于茶湯的多酚類等化學(xué)成分很容易發(fā)生氧化而使湯色發(fā)生改變,或茶湯剛瀝出時因茶杯溫度高而不宜立即嗅香氣,所以有的把看湯色放在嗅香氣之前,尤其是綠茶審評應(yīng)先看湯色。

一、把盤

把盤,俗稱搖樣匾或搖樣盤,是審評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驟。審評干茶外形,依靠視覺和觸覺鑒定。茶類、花色不同,茶葉外在的形狀、色澤是不一樣的。因此,審評時首先應(yīng)核對茶樣,判別茶類、花色、名稱、產(chǎn)地等,然后扦取有代表性的樣茶。

審評毛茶外形一般是將樣茶放入篾制的樣匾里,雙手持樣匾的邊沿,運用手勢做前后左右的回旋轉(zhuǎn)動,使樣匾里的茶葉均勻地按輕重、大小、長短、粗細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勻分布在樣匾里的毛茶通過反轉(zhuǎn)順轉(zhuǎn)收攏集中成為饅頭形,這樣搖樣匾的“篩”與“收”的動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3層。

一般來說,比較粗長輕飄的茶葉浮在表面,叫面張茶,或稱上段茶;細緊重實的茶葉集中于中層,叫中段茶,俗稱腰檔或肚貨;體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積于底層,叫下身茶,或稱下段茶。

審評精茶外形一般是將樣茶倒入木質(zhì)審評盤中,雙手拿住審評盤的對角邊沿一手握住樣盤的倒茶小缺口,同樣用回旋篩轉(zhuǎn)的方法使盤中茶葉分出上、中、下3層。一般先看面張茶和下身茶,然后看中段茶??粗卸尾钑r將篩轉(zhuǎn)好的精茶輕輕地抓一把到手里,再翻轉(zhuǎn)手掌看中段茶品質(zhì)情況,并衡量身骨輕重??淳柰庑危獙釉u比上、中、下3段茶的拼配比例是否恰當和相符,是否平伏勻齊不脫檔。

看紅碎茶外形雖不能嚴格分出上、中、下3段茶,但樣茶在盤中篩轉(zhuǎn)后要對樣評比粗細度、勻齊度和凈度,同時抓一撮茶在盤中散開,使顆粒型碎茶的重實度和勻凈度更容易區(qū)別。審評精茶外形時,各盤樣茶的量應(yīng)大體一致,便于評比。

二、開湯

開湯,俗稱泡茶或沏茶,為濕評內(nèi)質(zhì)的重要步驟。開湯前應(yīng)先將審評杯碗洗凈擦干,按號碼次序排列在濕評臺上。一般紅茶、綠茶、黃茶、白茶散茶,稱取樣茶3g投入審評杯內(nèi)(審評毛茶,如用250mL容量的審評杯,則稱取茶樣5g),杯蓋應(yīng)放入審評碗內(nèi),然后用沸滾適度的開水依次沖泡,泡水量應(yīng)齊杯口鋸齒邊緣,并保持各杯加水量一致。

沖泡第一杯起即應(yīng)計時,隨泡隨加杯蓋,蓋孔朝向杯柄。沖泡到規(guī)定時間后,按沖泡次序?qū)⒈瓋?nèi)茶湯濾入審評碗內(nèi),倒茶湯時,杯應(yīng)臥擱在碗口上,杯中殘余茶汁應(yīng)完全濾盡。

三、嗅香氣

嗅香氣應(yīng)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湯的審評杯,另一手揭開杯蓋,靠近杯沿用鼻輕嗅或深嗅。為了正確判別香氣的類型、高低和長短,嗅時應(yīng)重復(fù)1~2次,但每次嗅的時間不宜過久,嗅香過久,嗅覺會失去靈敏性,一般一次2~3s。另外,杯數(shù)較多時,隱香時間太長,因冷熱程度不一。就難以評比。注意在每次嗅評時都將杯內(nèi)葉底抖動翻個身,在開始評定香氣前,杯蓋不得打開。

嗅香氣應(yīng)以熱嗅、溫嗅、冷嗅相結(jié)合進行。

熱嗅重點是辨別香氣正常與否、香氣類型及高低,但因茶湯剛倒出來,杯中蒸汽分子運動劇烈,嗅覺神經(jīng)受到高溫的刺激,敏感性受到一定影響。因此,辨別香氣的優(yōu)次,還是以溫嗅為宜,準確性較高。

冷嗅主要是評定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或者在評比時有兩種茶的香氣在溫嗅時不相上下,可根據(jù)冷嗅的余香程度來加以區(qū)別。審評茶葉香氣最適合的葉底溫度是55℃左右。超過65℃時感到燙鼻,低于30℃時茶香低沉。特別是染有異氣的茶,如煙氣、木氣等將隨熱氣而揮發(fā),因此溫度低了可能就嗅不到了。審評香氣時還應(yīng)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抽煙、擦化妝品、噴香水、香皂洗手等都會影響香氣鑒別的準確性。

四、看湯色

湯色靠視覺審評。茶葉開湯后,茶葉內(nèi)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形成的溶液所呈現(xiàn)的色彩,稱為湯色,又稱水色,俗稱湯門或水碗。審評湯色要及時,因茶湯中的成分容易發(fā)生進一步氧化而使湯色加深,冬季審評紅茶時,還可能由于冷后渾的形成而使茶湯出現(xiàn)渾濁。

湯色還受光線強弱、茶碗規(guī)格、容量多少、排列位置、沉淀物多少、沖泡時間長短等各種外因的影響,在審評時應(yīng)注意。如果各碗茶湯水平不一,應(yīng)加調(diào)整。如茶湯混入茶渣殘葉,應(yīng)以網(wǎng)匙撈出。用茶匙在碗里打一圈,使沉淀物旋集于碗中央,然后開始審評,按茶湯顏色類型及深淺、明暗、清濁及沉淀物多少等評比優(yōu)次。

五、嘗滋味

滋味是由味覺器官來區(qū)別的。不同茶類或產(chǎn)地不同的同一茶類都各有獨特的風(fēng)味或味感特征,良好的味感是構(gòu)成茶葉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味感是因茶葉中呈味物質(zhì)的數(shù)量與組成比例不同而致。味感有甜、酸、苦、辣、鮮、澀、咸、堿及金屬味等。

味覺感受器是滿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后,立即將受到刺激的興奮波經(jīng)過傳入神經(jīng)傳導(dǎo)到中樞神經(jīng),經(jīng)大腦綜合分析后產(chǎn)生不同的味覺。舌頭各部分的味蕾對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不同。如舌尖最易為甜味所興奮,舌的兩側(cè)前部最易感覺咸味而兩側(cè)后部為酸味所興奮,舌心對鮮味、澀味最敏感,近舌根部位則易被苦味所興奮。

審評滋味時茶湯溫度要適宜,一般以50℃左右較符合評味要求。如茶湯太燙時評味,味覺受強烈刺激而麻木,影響正常評味,如茶湯溫度低了,味覺將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味覺靈敏度降低,二是與滋味有關(guān)的物質(zhì)溶解在熱湯中多而協(xié)調(diào),但隨著湯溫下降,溶解在熱湯中的物質(zhì)逐步被析出,湯味隨之變得不協(xié)調(diào)。

評滋味時用湯匙從審評碗中取一湯匙放入品茗小杯,然后吮入口內(nèi),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茶湯入口后需在舌頭上循環(huán)滾動,才能較全面地辨別滋味。嘗味后的茶湯一般可不咽下。審評滋味主要按濃淡、強弱、厚薄、鮮滯、爽鈍及純異等評定優(yōu)次。

六、評葉底

評葉底主要靠視覺和觸覺來判別,根據(jù)葉底的老嫩、軟硬、整碎、凈雜、色澤和開展與否等來評定優(yōu)次。

評葉底是將杯中沖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放在審評杯蓋的反面,因茶類不同有時也可將葉底放入白色搪瓷漂盤里評比。要注意把細碎的附著在杯壁、杯底和杯蓋上的茶葉倒干凈。采用葉底盤或杯蓋審評葉底時,先將葉張拌勻、鋪開、掀平,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如感覺不夠明顯時,可在盤里加茶湯掀平茶葉,再將茶湯徐徐倒出,觀察平鋪時和翻轉(zhuǎn)后的葉底,或?qū)⑷~底盤反撲倒出葉底在桌面上觀察。用漂盤看葉底,則加清水漂葉,使葉張漂在水中便于觀察分析。評葉底時,要充分發(fā)揮眼睛和手指的作用,先用手指按掀葉底感受軟硬、厚薄等,再看芽頭和嫩葉含量,葉張卷攤、光糙、色澤及均勻度等。

來源:茶貴人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如何泡好一杯茶,只需記住這幾個要素!

  沖泡一壺好茶,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不僅是茶有好壞,還受到不同泡茶者的沖泡習(xí)慣的影響,沖泡出的茶湯香氣、滋味往往也有差別。有經(jīng)驗的泡茶者了解所泡茶葉的特性,能夠根據(jù)茶性選擇合適的泡法,控制呈味物質(zhì)浸出速率,突出其品質(zhì)特點中令人愉悅之處,降低品質(zhì)缺陷造成的不悅感。泡茶的基本要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茶水比例
  茶葉中各種物質(zhì)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guān)。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zhì),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yōu)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茶葉用量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qū)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云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xí)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qū),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guān),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沖泡水溫
  據(jù)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堿、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nèi)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有關(guān)。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松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guān)。
  具體說來,高級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yǎng)價值;咖啡堿、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chǎn)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xué)浸出,結(jié)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于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于原料并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fā)揮出來。
  至于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nèi)煎煮后,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后就可憑經(jīng)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xí)慣等都有關(guān)。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鐘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采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zhì)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jù)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堿、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鐘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隨著時間的延續(xù),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后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xù)開水,以此類推。

  對于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鐘即可。由于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yīng)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后,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yīng)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鐘,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shù)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jīng)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tài)有關(guān)。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松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沖泡次數(shù)
  據(jù)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堿、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于這類茶的內(nèi)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xù)沖泡4~6次,甚至更多。


泡茶的水溫多少度最好?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喝茶的傳統(tǒng),茶文化是我國傳承千年的古老文化,象征著我國的文化與禮儀,所以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是非常喜歡喝茶的,而喝茶容易泡茶難,泡茶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其中泡茶的水溫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多少度的水泡茶最好呢?不同的茶,需要的茶水溫度是不一樣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泡茶的水溫多少度最好?
  一、綠茶:水溫:71.1-79.4℃,時間:一泡30秒,之后每多一泡,時間加15秒。
  二、紅茶:水溫:96.1-98.9℃,時間:3-5分鐘,如需要添加牛奶和糖的話最好泡5分鐘。
  三、烏龍茶(青茶):水溫:96.1℃,時間:3分鐘。之后每多一泡,時間加15秒。
  四、白茶:水溫:87.8℃,時間0.5-2分。之后每多一泡,時間加15秒。
  五、黑茶:水溫:100℃,時間:約10秒至30秒。之后每多一泡,時間加15秒。
  六、花茶::水溫:80℃。時間0.5-2分。之后每多一泡,時間加15秒。

  水溫與茶葉的關(guān)系
 ?、倥莶璧乃疁馗撸柚菀捉?;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谂莶杷疁氐母叩?,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均有關(guān)系。
  細嫩的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沸水沖泡,這樣泡出來的湯色清澈明亮,香氣純正而清新,滋味鮮爽而甘醇,葉底明亮而不暗,飲之可口;如果水溫過高,湯色會變黃,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yǎng)價值,咖啡堿、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chǎn)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

  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浸出,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對大宗紅、綠茶和花茶而言,由于茶葉加工原料要求適中,可用澆沸后不久,約90℃的沸水沖泡。如果沖泡的是烏龍茶、普洱茶等特種茶,茶的用量較大,必須用沸騰的水馬上沖泡,才能將茶葉汁浸泡出來。


找到約8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