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綠茶分幾種

找到約1,973條結(jié)果 (用時 0.018 秒)

拋開迂腐的教科書套話,以喝茶人的角度看幾種黃山綠茶的特點

我很煩那些介紹茶葉的套話

特別是綠茶

10個茶葉9個都差不多

所以我真實的想法

就是寫一篇茶葉介紹的文章

然后提醒你們

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教條主義......

很多時候,大家介紹茶葉是有范本的,很多專業(yè)課老師教學生的時候,也會按照固定的套路告訴大家各種茶葉一定是啥味道,香氣什么的很多也是看書上教的去硬套,不知道這算是嚴謹還是迂腐?可是大家都沒在意,教材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現(xiàn)在的市場工藝和品種早就變的更豐富了。

我TM煩死那些套路了,我就想客觀的好好聊聊茶葉,然后你們好好看看、然后多買點、我多掙點、我再多喝點不同的茶葉、然后再多給你們客觀的介紹茶葉.......

多好的良性循環(huán)

1

如有雷同,并非巧合

如果說賣茶有套路,那么很多人形容茶葉就有范式,比如說綠茶里面。鮮爽,回甘,香高,味醇 ,幾乎所有茶葉都這么形容。其實這是一種看似專業(yè),但是對消費者不怎么友好的詞匯,因為你一看上去,全國五湖四海都這么形容,不看產(chǎn)品名稱你都不知道你買的什么茶。要是我自己買茶葉,一看上去都這樣,我也會有一種罵娘的感覺。

你去買龍井:鮮爽,香高,味醇

去買黃山毛峰:鮮爽,回甘,香高

去買信陽毛尖:鮮爽,回甘,味醇

去買安吉白茶:鮮爽,香高

......

拜托各位茶企大佬們,寫介紹能否走點心呢?

2

是“專業(yè)壓制”還是“同流合污”?

其實一直以來,銷售文案對茶葉的介紹過于范式化,包括我自己網(wǎng)店產(chǎn)品介紹寫的還是不夠友好,因為對于消費者而言,絕大部分是無法站在單一描述角度去理解茶葉特點的。例如很多時候我們所謂黃山毛峰的香氣高,僅僅是相對毛峰的高,大多數(shù)時候,黃山毛峰的高香和龍井的高香不是一回事,所以這樣的介紹一定很容易讓客戶理解有歧義,商家往往是給自己埋雷。

所以我認為,在跟客戶介紹茶葉的時候,并不是真的要顯示出自己的專業(yè)性,而更是要說客戶聽得懂的東西。

所以借此機會,也想簡單來聊一下黃山幾款茶之間的異同,這樣有助于各位茶友去選擇。

3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烘青茶,毛峰比較適合口感清淡的客戶,特別早期的毛峰,強度不是很高,耐泡度一般,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香氣

毛峰因為是烘青,大部分還是清香,嫩栗香之類的香氣,也會有一些近似花香。當然,也有人說毛峰有蘭花香,有沒有呢我現(xiàn)在覺得不需要糾結(jié),每個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樣。但是毛峰的清香,花香,都是屬于比較清幽的,其實跟高香扯不上關系,所以追求濃厚香氣的朋友,可能炒青工藝會比黃山毛峰更合適,當然,部分火工較高的毛峰,也可能會出現(xiàn)栗香,炒豆香的。

滋味

一般現(xiàn)在為了追求外形的好看,很多高檔毛峰都是不揉捻的,所以也導致現(xiàn)在很多明前毛峰滋味比較清淡,所以毛峰從滋味和香氣上來說,整體走的都是清雅一條路線的,當然好的毛峰鮮爽度也會很好,同樣會口齒留香,但就算這樣,整體的感覺還是偏柔的。

另外針對這個毛峰的問題,我們高端的有分兩種工藝,一種傳統(tǒng)的古法制作的毛峰增加揉捻的,相對于普通的毛峰,滋味會濃厚不少。一種是理條的,頭采的滋味會相對淡一些,但是勝在外形優(yōu),同樣還是具備綠茶的鮮醇。目前已經(jīng)開啟預售,有需要加文末那個賣茶的微信。

外形

此外,黃山毛峰作為烘青嫩采綠茶,還有一個特點是高等級茶葉芽葉成朵,泡在水中會有很不錯的懸浮感,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在中國綠茶消費習慣中,外形占比因素很高,這也是一個不值得過于吹噓但客觀存在的優(yōu)勢。

綜合來說,毛峰更適合喜歡清淡的人。

4

大方茶

大方是一種扁炒青,算是黃山的一種小眾茶,緊跟著毛峰寫主要是這個茶在某種程度上是跟毛峰走的兩條路線,更適合喜歡口感偏濃的人。

機制大方

機制大方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jīng)不能算是傳統(tǒng)大方了,其整體路線因為市場的要求,其實都更傾向于如今的龍井風格,因為大方目前很多都是批發(fā)往浙江,充當龍井茶高價銷售。但實際上大方和龍井雖然接近,但是滋味會更濃一些(感覺還是多酚類物質(zhì)更多)。

香氣

機制大方一般都是明顯的栗香,這一點都不需要想象,買到茶一聞就知道,在黃山的綠茶種類中,已經(jīng)可以算是香氣特別高濃的綠茶了。但是缺少毛峰和猴魁的那種清花香的感覺。

滋味

還是相對于毛峰和猴魁,會感覺滋味更濃厚,強度也會更高,對口腔的刺激感也越強,其帶來的回甘和生津也更持久。特別適合喜歡喝濃茶的人。

手工大方

我為什么大方這個小品種我還分兩個類型做,客觀說并非是手工工藝上有多突出,我覺得手工工藝對其滋味香氣風格會帶來很大的不同,并且生態(tài)才是其真正的賣點,實際體驗就是能喝的出來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好,茶葉一進嘴就是甜的。

香氣

鮮嫩香,清香,并非是機制的濃厚的板栗香,其實手工因為比較難做到機器那么高的溫度炒制,所以香氣整體沒有那么高長,所以跟機制大方來比,手工的大方在香氣高,濃的程度要低很多。整體會走的嫩香,清香的風格。

滋味

甜爽,鮮醇,潤厚,欠爽。手工大方的滋味也是優(yōu)點和缺點非常明顯的,滋味上能喝的出來生態(tài)真的很好,比較甜,一進嘴就甜,而且那種鮮度也非常強烈。但是因為是手工人加茶油炒制,不知道是不是師傅做的時候,刷的油沒控制好,在2020年的手工大方滋味厚但是欠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在2021年我能夠跟師傅多多溝通,解決這個問題。

5

太平猴魁

猴魁最大的特點就是厚,而且因為品種持嫩性好,幾乎是中國唯一的以大為美的綠茶,而且更難得的是,大葉子提供了非常不錯的滋味豐富性,同時因為持嫩性好還不苦澀。

香氣

猴魁也是屬于烘青,但猴魁因為品種特征的關系,香氣除了嫩栗香,甜香外,部分品種確實會帶有比較明顯的蘭花香,但是猴魁香氣可以用高而且長來形容,依舊不能算濃香。

滋味

猴魁真正出彩的是其滋味,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厚,其實客觀說猴魁真的是需要好好稱贊一下的,不僅普綠茶常規(guī)該有的鮮、爽、醇、回甘等特點都有,而猴魁還有一個與其他綠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厚,有一些猴魁甚至會感覺倒茶湯的粘稠感,而且這么大葉子一般也不會苦澀,所以猴魁的滋味,真的可以在綠茶里面獨樹一幟的。

那客觀來說,我覺得猴魁是香氣,滋味,都比毛峰會更濃厚,同時又不帶有苦澀。站在喝茶人的角度,我會覺得好的猴魁能給人帶來回味更好,特點也更加明顯。而且從市場層面說,猴魁幾乎可以算是黃山最拿得出手的綠茶了。

6

滴水香

圓炒青工藝,命名是因為茶樹品種而非商品名稱。

滴水香這個樹種是我在喝黃山綠茶里面,我個人感覺,唯一除了猴魁外清晰蘭花香的綠茶。

香氣

因為是炒青工藝,所以滴水香一般會有比較好的甜香,嫩栗香,同時不知道是不是品種的原因(這個品種我了解的也少,猜測)有時候會有蘭花香。所以香氣上可以算高,長了。

滋味

滴水香我覺得是介于大方和毛峰之間的一款綠茶,有著適中的口感,再加上其炒青工藝帶來的高香也并沒有掩蓋本身的清花香,所以也是非常不錯的一款綠茶,而且相對耐泡,所以特別適合辦公室牛飲。

7

喝綠茶的三個進階過程

其實簡單介紹完我自己銷售的這些黃山綠茶,我只站在喝茶人的角度,綠茶大概我認為進階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其實先搞清楚不同工藝之間的特點,第二個階段弄清楚不同茶葉品類直接的區(qū)別,第三個階段弄清楚品種和山場之間的特點。

1.0工藝優(yōu)先

江南茶區(qū)的綠茶,工藝上對香氣影響在很多時候是凌駕在品種之上的。所以,對于消費者,如果喜歡香氣高濃的,選擇炒青工藝的綠茶,喜歡清爽清淡的,選擇烘青。

2.0品類差異

當明白炒青和烘青等之間的區(qū)別后,其實是可以喝喝不同品類之間的區(qū)別的,比如同為炒青的碧螺春和龍井到底有什么不同,同為烘青的毛峰和猴魁有什么區(qū)別等等。

3.0追核心小產(chǎn)區(qū)

我認為綠茶選擇進階終極角度,還是要會懂得品種和產(chǎn)區(qū)的特征,如果你喝茶懂得拋開工藝去看品種和地域,任何一種工藝只是決定了茶葉的大致走向,茶葉品種不同,地域不同,其實內(nèi)涵物質(zhì)不同,協(xié)調(diào)出來的香氣滋味綜合看,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的。所以如果你已經(jīng)大概了解清楚了炒青和烘青工藝帶來的區(qū)別,那么確實可以去看看品種和地域的區(qū)別了。

雖然我第一段講的工藝對香氣凌駕在品種之上其實主要還是香氣和風格,而綠茶往往又是一種很吃原料的茶類,所以好的產(chǎn)區(qū)的鮮葉做出來的優(yōu)點和普通產(chǎn)區(qū)(包括品種也是一樣)之間,還是會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有一點,這里所謂的核心小產(chǎn)區(qū)我指的是有明確優(yōu)質(zhì)特征小氣候,這一點有時候跟市場上追捧的小產(chǎn)區(qū)包含會更大,而不是簡單市場追的產(chǎn)區(qū)概念。舉個例子,黃山毛峰一般都認為休寧的品質(zhì)一般,但是有個叫做流口的地方,海拔不高,但是出來的鮮葉有著明顯的高山韻。所以我這里講的核心小產(chǎn)區(qū)會比市場火熱的概念產(chǎn)區(qū)范圍要大的多。

簡單來說,當你真正喝茶喝到一定的水準,是完全可以去追山場的,這里面是有很多微觀的區(qū)別是可以明確感知的。那這里僅僅適合很小很小一部分人,其實對小產(chǎn)區(qū)的具體差別,如果沒有盲品分辨的能力,就不必追求核心產(chǎn)區(qū),但是綠茶相對簡單,喝茶人的基數(shù)也很大,很多時候喝茶有個三五年的茶客基本都能喝出來的。

上海茶博會丨存儲綠茶這樣做,一年四季都能喝到春天的味道

4月,春光明媚,佳茗已至。

隨著各地綠茶陸續(xù)上新,很多茶友開始選購新茶,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這些綠茶要如何保存才好?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嫩芽葉在高溫殺青的狀況下,破壞了酶的活性,酶促氧化停止,使得綠茶具有“葉綠湯綠”的特征。很多茶客買綠茶、喝綠茶也是奔著綠茶的“鮮”去的,而幾乎所有“鮮”的事物,尤為需要注重保鮮,以延長它的最佳色澤香氣。

影響綠茶保存的幾大因素


要保存好綠茶,須知影響茶葉變化的主要因素:水分、光線、溫度、氧氣、異味。


水分:綠茶在加工制作過程中,經(jīng)過干燥之后,干茶水分較低,加上茶葉疏松多孔的結(jié)構,使得茶葉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因而茶葉需要放置在干燥之地。




光線:陽光會加速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zhì)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使綠茶茶葉質(zhì)量下降,因而茶葉需要放置在避光環(huán)境下。


溫度:綠茶茶葉最佳保存溫度為0-5℃,溫度過高容易使得茶葉中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芳香性物質(zhì)則會被分解破壞,使香氣、滋味都有所降低。





氧氣:綠茶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jié)合,氧化后的綠茶茶葉湯色容易變紅、變深,營養(yǎng)價值也會降低。


異味:綠茶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烯類化合物,茶葉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貯存時,容易吸收異味。





家庭存儲綠茶的幾種常用方法


了解到了影響茶葉變化的主要因素,由此展開的存茶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最普遍的家庭存茶法是冰箱冷藏法,但冰箱存放綠茶,需注意幾個小問題。

1、冰箱中的水份較大,加上冰箱內(nèi)存儲其他東西,雜味較多,所以茶葉在放入冰箱前一定要密封妥當,可以在茶葉包裝盒外面再套上一個密封袋保存,這樣最萬無一失。





2、從冰箱中取出茶葉罐時,最好是先放置一段時間,等到和室內(nèi)溫度差不多的時候再打開取茶,這是因為,茶葉剛從冰箱取出溫度比較低,水汽容易凝結(jié),此時打開袋子,水跑到袋子的內(nèi)壁上,讓茶葉吸走了。


3、如果非常喜歡喝綠茶,一次買的茶葉量多,建議采用分裝的形式放在冰箱存儲,以半月或一月的飲茶量分裝,這樣可以減少茶葉與外界接觸的次數(shù)。




4、茶葉在冰箱保存過,取用完需要繼續(xù)放回冰箱儲存,否則會因茶葉脫離了原先的穩(wěn)定環(huán)境而容易加速氧化變質(zhì)。


如果是在外租房等不具備冰箱的條件下,還有一些比較常用有效的存茶的小方法:

塑料袋法:這是最方便經(jīng)濟的方法。套上一個厚實、干凈、無異味的塑料袋,在套好后反向套上一只塑料袋,扎緊。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減少空氣交換,增強保鮮效果,延長綠茶的保鮮時間。


罐貯法:這個方法采用的容器是各種馬口鐵罐,也是市場上很常見的茶葉包裝容器之一。雙層鐵蓋的防潮性能更佳。一般只要把茶葉放入潔凈的鐵罐內(nèi)即可。還要注意存放時置于陰涼干燥處,避光保存。




瓦壇貯茶法:用比較厚實的紙(如牛皮紙)把茶葉包好,然后把茶包置于陶瓷壇內(nèi)的四周,中間放塊狀石灰包(或硅膠包),茶葉量大的話石灰包也要適當大一些;再用棉花墊于蓋口,減少空氣交換,石灰視吸濕程度一兩個月?lián)Q一次即可。


茶圈杠精分幾種

當一個人吃慣了大蒜拌面

永遠是體會不了在零下40度冬泳的爽快感的

這兩句話有關系嗎?

當然沒有......

就像茶圈也有很多問題杠精沒有杠到點上

一個喜歡喝咖啡的人,很難理解喜歡一口餃子一口大蒜人的快樂。

你非得讓這兩個人坐下來探討咖啡還是大蒜香,

這不有毛病嗎?

1

開杠

茶葉之復雜

復雜到不僅在學術界沒有統(tǒng)一的認知,連市場上看法也都是十分紛雜。所以真正研究深入的人知道茶葉的復雜性,都沒有辦法輕易表態(tài)和下結(jié)論。所以這也給了我們這樣的半吊子從業(yè)者敢一知半解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門檻之低

茶葉銷售的門檻又很低,其實什么人都可以進來依靠人際關系,兜售兩盒茶葉,所以從業(yè)者水平層次不齊,而且大部分都很低下。

不懂的人胡說也有市場

關于茶葉很多現(xiàn)象是非常難下定論的,又沒辦法提出確定的觀點。所以一個不怎么懂的出來說兩句,就算知道是錯的,大家又不能把他怎么樣。

這也造成了今天網(wǎng)上,自媒體上各種觀點的論戰(zhàn),特別是抖音上這種能夠帶貨的平臺,互噴是比安安靜靜分享茶葉更能獲得更大利益的。所以現(xiàn)在的茶圈的論戰(zhàn)和互噴可能比你們村頭大媽的爭吵更加罵娘。

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網(wǎng)上很多人為了以下這些問題開杠比如:

六大茶類的鄙視鏈是怎么樣的?

普洱和巖茶哪個更好喝?

等等......

別看這些問題提的特別無聊,可就是又很多杠精們樂此不疲,這里面就是利用了視角不同,答案不同的差別,游走在不同觀點之間博取關注,所以說的好聽點叫做立場不同的爭吵,難聽點就是杠精。

2

茶葉好不好喝,你想怎么杠就怎么杠

雖然我一直反對從業(yè)者過多去談適口而珍,但其實消費者站在個人的角度,適口而珍就是一句非常政治正確的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這篇我的文章)

沒有底層邏輯的適口而珍,是“政治正確 專業(yè)無能”

打個比方,很多從業(yè)者是不是經(jīng)常會遇到類似的場景?有些客人就好一口霉味、焦糊味的茶葉,你手里一堆好茶給他他就不喜歡,還跑隔壁去買比你貴一倍的這種垃圾劣質(zhì)茶,只能憤憤的看著客人樂此不疲、津津樂道。

最后讓你承受一萬點暴擊的是,還滿天下宣傳你的茶葉沒隔壁的好,你是不是站在一邊恨得牙直癢癢卻無可奈何?

所以,茶葉好不好喝可以探討,但永遠無法求同。哪怕你是一個專家,在好不好喝這個問題上,永遠也無法跟一個鍵盤俠討論清楚的。

3

茶葉好不好,由不得你來杠

茶葉好不好是跟標準有關,每一類茶葉體系下,都會有相應的標準。

當然這些標準在制定的時候,我承認有各種團體,企業(yè)的參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利益導向。但是這種利益導向的痕跡并不會很大。而且這種品質(zhì)特點的總結(jié),其實都是由這個行業(yè)眾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有一定的參考性的。

真的不是說你覺得好喝,這個茶葉就是一定意義上的好,不要拿你個人的審美去挑戰(zhàn)一群人行業(yè)的總結(jié)。

所以,在我看來

茶葉好不好喝是文化問題,自己說了算。

茶葉好不好,是標準問題,沒人可以杠。

4

茶客”杠“專家

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感受,在一些評茶賽的時候,專家評定的優(yōu)質(zhì)茶,到了消費者哪里總感覺沒有那么好,其實我有時候喝起來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我們不討論什么獎項是否公平,專家水平是否高低的影響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標準不一樣。

專家評判的維度一款茶,香氣,滋味,外形,葉底,湯色都會計入評分項,因為這里面會考慮到跟茶葉相關的各種問題。

而消費者就不一樣了,什么外和葉底大部分是看不懂的,一般來說香氣滋味在不同的茶類占比可能有個50%左右,但是到了消費者這邊,至少是90%的評分占比。

所以有時候?qū)<以u判一泡好茶,未必就一定是你認可的好茶,特別是綠茶這種外形評分占比權重很高的茶類,這種現(xiàn)象就會更明顯。

所以有時候?qū)<以u比得好,跟我們喝起來得好,角度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5

好不好喝來杠高價茶

當你滿足于200元一斤還買一送一的金駿眉,一邊把剛喝進嘴的茶葉沫子吐進泡茶的腌菜瓶子里,一邊敲著鍵盤罵著桐木金駿眉和小*茶都是智商稅的時候,有時候可能也是為了自己那點可憐的”面子“的托詞罷了。

你根本就不懂一個老板在談生意的時候,僅僅就是為了泡茶的時候拿起包裝時顯露一下自己實力的目的,所以,總有一部分人是不那么在意甚至也沒必要在意是不是真的好喝的。

你可以舉一千個理由分析證明高端茶的種種不合理、品質(zhì)一般的道理,但也無法阻擋小*茶一年銷售幾十個億你卻沒有貢獻過一分的事實。

高價茶無罪,市場有一部分人就是需要高價。高價茶的價值也不會僅僅是在于好不好喝。

有些你夠不著的東西的存在,根本不需要跟你解釋合理性。

6

愚弄大眾的”杠精“

其實啊,茶圈里面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問題大家在討論,我覺得也沒有問題,至少杠的越多,證明關注喜歡的人越多,誰也不希望茶葉有一天變成了跟菜場里面白菜一樣,大家買的時候只看新不新鮮,價格夠不夠低。

其實寫這篇文章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爭論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只是希望各位茶友在看到類似爭論的時候,你看的明白大家討論的立場有什么不同,刻意游走在不同觀點之間博取關注的杠精,才是真正希望愚弄大眾的人。

找到約1,90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7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