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梅占母樹

找到約35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蘆田鎮(zhèn)開展“我為蘆田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獻一策”活動

為深化推進“深學爭優(yōu)、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進一步謀劃發(fā)展思路,不斷提高蘆田鎮(zhèn)梅占茶葉的質量,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動村集體經(jīng)濟、村民“雙增收”,提升鄉(xiāng)村振興工作水平。近日,蘆田鎮(zhèn)黨委、政府聯(lián)合安溪縣委黨校、縣農民講師團舉辦“我為蘆田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獻一策”調研交流活動,縣委黨校領導班子成員、縣農民講師團、蘆田鎮(zhèn)領導班子成員共同參加。


調研組一行首先前往中國梅占發(fā)源地——三洋村,在梅占茶母樹公園,梅山巖茶葉合作社理事長、縣高層次人才楊福丁向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章添才一行深入介紹梅占茶的母樹保護、生長習性、茶園管理和采摘制作等情況。


隨后,調研組一行到達崇信社區(qū)“黨建+”鄰里中心,鎮(zhèn)黨委張菊芳書記向調研組詳細介紹蘆田國營老茶場保護與利用,“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與運營,以及蘆田梅占茶葉分布與發(fā)展等系列工作情況。


活動中,還召開主題交流座談會。與會黨校老師、農民講師團成員、茶企代表、一線茶農和蘆田鎮(zhèn)干部職工共同圍繞“如何將蘆田梅占茶葉的產(chǎn)銷提檔升級”這一主題開展熱烈討論。梅占茶企代表楊福丁、制茶名匠楊木山、興溪合作社王文興等分別介紹蘆田茶葉和梅占茶的探索實踐中,發(fā)展現(xiàn)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措施??h農民講師團吳建法、張穎聰、上官宏耿、高童謙、張根福、李木菊、王建全、黃啟明、張樹根、王木輝、劉協(xié)宗、吳清軍等人,從理論和實踐出發(fā),以歷史和現(xiàn)實視角,高度肯定蘆田國營茶場的歷史輝煌成就,以及蘆田梅占茶業(yè)發(fā)展成效,結合個人經(jīng)歷、經(jīng)驗分析當前發(fā)展遇到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優(yōu)勢和不足,并提出具有建設性和操作性的“金點子”。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要傳承發(fā)揚國營老茶場的初心、匠心精神,做好一葉茶、促進一業(yè)旺。二是要發(fā)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tǒng)核心區(qū)之一的優(yōu)勢,積極打造網(wǎng)紅打卡地,加大宣傳力度。三是要運用直播帶貨、淘寶等線上電商平臺,時刻關注和適應市場變化。四是要走品牌化路線,串點成線,打造“茶文化+”的精品旅游線路,帶動第三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活動中,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提名人選黃藝星熱情致辭,他表示:感謝縣委黨校領導老師、縣農民講師團成員蒞臨關心指導,蘆田鎮(zhèn)將充分吸納、梳理和用好座談會上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升梅占茶業(yè)產(chǎn)銷的務實舉措,整合政策、土地、資金等優(yōu)勢資源,重點投入,奮力推動茶產(chǎn)業(yè)轉型提檔升級。

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章添才表示,將充分發(fā)揮黨校和農民講師團等優(yōu)勢資源,持續(xù)與蘆田鎮(zhèn)開展密切合作,為蘆田鎮(zhèn)的茶業(yè)理論知識培訓、傳統(tǒng)制茶技藝提升和市場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智慧支持,助力蘆田鎮(zhèn)有效實施“政院企村”深度結合的鄉(xiāng)村振興建設模式,推動蘆田鎮(zhèn)茶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文字:沈家楊 圖片:沈家楊

來源:記憶蘆田,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武夷巖茶常見35種茶樹品種

-01-大紅袍

大紅袍: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中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按概念分:

1、母樹大紅袍:產(chǎn)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巖下天心永樂禪寺之西的九龍窠。(三株六棵)

2、純種大紅袍:母樹大紅袍中的某一品系單獨扦插繁育栽培后,單獨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指奇丹、北斗)

3、拼配大紅袍:使用兩個以上的品種,制茶師傅根據(jù)茶葉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形質不一的產(chǎn)品)再根據(jù)不同的占比進行拼配,提高茶葉品質、穩(wěn)定茶葉品質、擴大貨源的方法。

4、大紅袍:也可作為武夷巖茶的一個統(tǒng)稱。

-02-水仙

水仙為國家級茶樹良種,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水仙原產(chǎn)于建陽市水吉縣大湖桃子崗的祝仙洞,相在清代道光年間引入武夷山。茶樹性狀穩(wěn)定,品質特征穩(wěn)定優(yōu)異。

主要特征:

條索肥壯,葉片較厚,帶有蘭香,有明顯的“寬、扁、黃”的特征,足火的水仙可見葉脈突出俗稱“露白骨”。

l樹齡小于三十年的稱為:水仙,樹齡大于三十年的稱為:高樅水仙,樹齡大于六十年的稱之為:老樅水仙。

l“樅味”是指來自茶樹自身枝干木質部的木本香,附著物的氣息與周圍生態(tài)氣息的綜合。

l老樅水仙的主要三個特征為:木質味、青苔味、粽葉香。

-03-肉桂

肉桂為省級茶樹良種,無性系,灌木類,中葉種,晚生種,原產(chǎn)于馬枕峰

-04-鐵羅漢

鐵羅漢:始于宋代,以故事傳說命名,它的品種香,極有特色,是中藥當歸的味道——一種濃烈的,微有苦意的,藥香。

-05-水金龜

水金龜,是四大名叢里,香氣最嬌艷的一種。它的品種香,是梅花香。如果用梅花的品種來比擬,水金龜是白梅的香氣,幽,寒,孤傲;梅占是蠟梅的香氣,清長,勁道;而向天梅的香氣,是粉梅,嬌麗、柔媚婉轉。

-06-白雞冠

白雞冠,是四大名叢里最有特色的一款。

它是道茶。道家修道專用的練氣茶。便是因為如此,白雞冠方能名列四大名叢之一。

白雞冠的品種香,是藥香。當然,是與鐵羅漢截然不同的藥香。鐵羅漢的藥香,剛猛勁道,是馳騁大漠的英雄本色。白雞冠的藥香,清新素雅,是溫潤如玉的富家公子。此藥香非彼藥香。但白雞冠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卻是勿庸置疑的。

傳說,南派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真人,住在止止庵里,便是靠飲用這款道茶,方才飛升仙去的。

當然正史并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但因為了這些美麗的傳說,白雞冠,又具有了更有文化價值的氣息。


-07-半天妖

半天鷂,又稱半天腰、半天妖。

據(jù)說是因為那茶樹生在半山間,高聳入云,幾乎是天的一半,因而得名。茶農去過“半天腰”原生的那片崖壁,極陡峭險峻,爬到不能爬了,就要攀登梯子上去。那處所在,還有一方摩崖石刻,上書殷紅的“半天腰”三個大字。

人跡難上,飛鳥才至。鳥銜了一顆茶樹種子,扔在這處,于是長成了這株神奇的茶樹。故而,叫半天鷂、半天腰、半天妖,都是實至名歸的。

-08-黃觀音

黃觀音是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1977-1997年培育;編號105,鐵觀音與黃旦雜交后代中單株選育;“透天香”特性引進種,國家級良種。

-09-金觀音

金觀音又名茗科1號,從鐵觀音與黃旦雜交后代中單株選育,編號204,有乳香、奶油香,國家級良種。

-10-紫紅袍

紫紅袍(紫衫)編號303,又名九龍袍,大紅袍自然雜交后代之一,以茶樹品種命名,葉芽紅紫。

-11-奇蘭

奇蘭原產(chǎn)于福建省平和縣,是福建省烏龍茶系中的珍稀茶良種。相傳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開漳圣王陳元光的第二十八代嫡孫陳元和在平和境內發(fā)現(xiàn),因芽梢呈白綠色,具有獨特蘭花香氣,故名“白芽奇蘭”。上世紀90年代初,福建平和縣農業(yè)部門科技人員從地方茶樹群體品種中單株選育成功。

奇蘭干茶條索肥碩,梗粗壯,節(jié)間長,色澤烏潤褐綠、稍帶暗紅。奇蘭香氣高揚,沸水一注入,便有蘭花般的香氣溢出,正如幽谷蘭花的放香一般,并且香氣溶于水中。

-12-矮腳烏龍

矮腳烏龍茶樹無性系品種之一,灌木型,小葉類中生種,系烏龍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原產(chǎn)于福建省北苑貢茶基地的建甌、現(xiàn)東峰鎮(zhèn)百年矮腳烏龍茶種植園。這片種植園前身便是北苑御茶園。

-13-梅占

梅占又名大葉梅占、高腳烏龍,原產(chǎn)安溪縣蘆田鎮(zhèn)三洋村。無性系,小喬木型,中偏大葉類。葉厚,葉長成橢圓形,已有100多年栽培史,是武夷山較早引進的品種之一。梅占屬于高香型品種,加工成巖茶后,香而不膩,滋味如其名,醇厚中帶有酸甜,其特征是典型的梅子香;因為梅占引進武夷山時間較久,目前已融入武夷巖茶名叢系列。

-14-佛手

佛手原產(chǎn)于福建永春縣蘇坑、玉斗和桂洋等鄉(xiāng)鎮(zhèn)海拔600~900米高山處,至今已有300年的栽培歷史。因其鮮葉大的如掌,形似佛手柑故名“佛手”,又稱“金佛手”。

武夷山引進永春佛手茶,在各正巖山場有零星栽培。成品茶特征是條緊結肥壯,卷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味甘厚,耐沖泡,湯色橙黃清澈。沖泡時馥郁幽芳,冉冉飄逸,就像屋里擺著幾顆佛手、香櫞等佳果所散發(fā)出來的綿綿幽香沁人心脾。因為佛手的香味很像雪梨的果香味,所以,佛手又被稱為“雪梨”。


-15-毛蟹

毛蟹始于清末,以茶樹品種命名,原產(chǎn)于安溪福美村,國家級良種。茶香清新,有茉莉花香。

-16-八仙

八仙茶產(chǎn)于福建省詔安縣,屬小喬木大葉類,植株高大,根系發(fā)達,春季萌芽早,冬季封園遲,育芽能力強,芽梢抽長快,節(jié)間長,茸毛短而少,芽頭較瘦小,梗細小,喜蔭濕,抗寒性較弱。高香耐泡,回味甘爽持久。適制綠茶和烏龍茶,香氣高,品質優(yōu)。

-17-金牡丹

金牡丹學名220由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78至2002年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棪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金牡丹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濃郁的花香。金牡丹這類個高香的茶葉,多為輕火茶、中輕火茶。往往輕火的金牡丹表現(xiàn)出高昂的茶香,常見的花香為梔子花香,且濃郁帶有奶香,香氣沖天。

-18-黃玫瑰

黃玫瑰(506)是福建茶研所以黃觀音和黃旦為母本和父本雜交而來的國家級新良種,具有品質優(yōu)異、香氣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等特點。

-19-春蘭

春蘭(301)鐵觀音天然雜交的后代,特點是茶香細幽,蘭花香明顯,湯感略醇。是我們在挑選12金釵時,常常打交道的老熟人。

-20-丹桂

丹桂(304)它是巖茶當家花旦品種肉桂的后代,有桂皮香,茶香高長,不過湯水微微容易出苦味。

丹桂集奇丹和肉桂的特點,以香氣高、耐泡度高見長?;ㄏ忝黠@,葉質柔軟,水中香明顯,回甘快,滋味醇,湯色橙黃。泡濃些,會帶有一點苦澀味,泡稍淡些,更能品味其香的特殊性。

-21-瑞香

“瑞香”是福建省茶科所從黃旦雜交后代中選育出來的,編號為305。瑞香在這些“代號茶”當中,屬于年輕派,是在2003年才選育而出,相比之下,是這些茶中“資歷淺”的一款茶。瑞香的特點在于香氣足,滋味濃郁,在這些茶中屬于“有個性”的一派。

雖說在香氣方面,瑞香不如金牡丹和黃觀音,但瑞香勝在它的滋味醇厚、香氣豐富上。

-22-金鎖匙

金鎖匙本地種,已有近百年栽培史,有花香,原產(chǎn)于武夷宮山前村(彌陀巖等處亦有)。

-23-石乳

石乳最古老的傳統(tǒng)名樅之一,以香型命名,有乳香、花果香、青苔味;本地種,原產(chǎn)于慧苑巖、大坑口一帶的名巖區(qū)。

-24-百歲香

百歲香始于宋代,有花粉香,以成品香型命名,巖壁上刻有“百歲香”三字;本地種,原產(chǎn)于慧苑巖。

-25-瓜子金

瓜子金以茶樹葉片形態(tài)命名,葉小型似瓜子,有熟瓜子味;本地種,原產(chǎn)于北斗峰,天游峰亦有同名之樹。

-26-向天梅

向天梅以成品香型命名,有梅果甜香,現(xiàn)九龍窠內茶樹,系1961年種植;本地種,原產(chǎn)于北斗峰。

-27-金柳條

金柳條有奶油香,以茶樹葉形命名。

-28-玉麒麟

玉麒麟原產(chǎn)于外九龍窠,本地種,中生種。


-29-正太陽

正太陽原產(chǎn)于外鬼洞,本地種,中生種。

-30-小紅袍

小紅袍培育于現(xiàn)代,編號55,品質近似于大紅袍。

-31-紫羅蘭

紫羅蘭原產(chǎn)于九龍窠,本地種,特晚生種。

-32-黃奇

黃奇從黃旦和白奇蘭自然雜交后代中單株選育,以茶樹品種命名;國家級良種。

-33-悅茗香

悅茗香培育于現(xiàn)代,科研品種,悅茗香,培育現(xiàn)代,國家級良種,從赤葉觀音有性后代中單株選育,以茶樹品種命名。

-34-胭脂柳

胭脂柳原產(chǎn)于北斗峰,本地種,特晚生種。

-35-醉墨

醉墨原產(chǎn)于九龍窠,本地種,特晚生種。


來源:武夷茶人面對面,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為啥巖茶種植面積最大的是個外來品種

武夷山是茶樹品種的基因庫。巖茶在清朝就有幾百個品種,具體是哪些,以及它們的特征是啥,沒有完備的記載和保存下來,現(xiàn)存記載了兩百多種。

民國茶學宗師林馥泉在1942年寫成的《武夷茶葉生產(chǎn)制造及運銷》,我看過好多遍,信息量巨大。里面有一句話寫道:“武夷本山所栽培之茶樹品種,就目前調查所得,由生態(tài)及品質上完全不同者,計有十種,即如上述之菜茶、水仙、烏龍、桃仁、奇蘭、鐵觀音、梅占、雪梨、黃龍、肉桂等是也。”

桃仁母樹做的巖茶已經(jīng)不算商品了,私下瓜分

林馥泉的意思是他考察的上百個品種里頭,他認為特征明顯且互相差異較大的有十個典型品種。里面烏龍指哪個品種,我沒能查閱到。水仙、奇蘭、鐵觀音、梅占、雪梨(也稱作佛手)這5個是外來品種,也就是說林馥泉認為十大個性巖茶品種里一半是外來的。

佛手的葉片

5個外來品種里頭,4個是閩南品種,即所謂“南種北引”。唯一一個不是從南邊來的,是水仙,它是隔壁東邊來的。

據(jù)說水仙母樹是清朝道光年間在建陽的小湖鄉(xiāng)的大胡村的祝仙洞附近發(fā)現(xiàn)的。一開始把這棵茶樹稱作“祝仙”,念著念著諧音偏掉了,大家就稱作水仙了。

建陽的地理位置圖如下。那里還是建盞起源地、朱熹故里。

水仙母樹據(jù)說還活著,被保護了起來。如果用科學儀器是可以測定真?zhèn)蔚?。也有可能是在原來水仙母樹的位置上補種的。這個,其實沒關系,民俗角度的意義更大。如果較真地追究真相,那包括乾隆十八棵龍井御樹啥的都沒意義了

水仙母樹

水仙茶樹當代在建陽的種植面積很大,許多便宜的巖茶水仙的原料來自建陽。清末時陸續(xù)有人把水仙移植到了武夷山包括正巖,所以至今最老的巖茶老叢水仙確實也就一百年。

被炒到夸張?zhí)靸r的古井百年老叢水仙

關于諧音這個事兒,肉桂可能和水仙一樣,肉桂取名的主流說法是風味像香料肉桂那般的有刺激的辛香,非主流的說法是最早由清朝文人取名“玉桂”,當?shù)氐陌l(fā)音里“玉”和“肉”念不清晰,混在一起了,文縐縐的玉桂就變成了接地氣的肉桂

由于水仙這個茶名是諧音而來,所以和水仙花的香氣毫無共通之處。至于有水仙般的蘭香,那可以理解為偏意境的描述。

水仙花

在林馥泉的時代,巖茶各品種的種植面積比較均勢。在當代,不管是正巖、半巖、洲茶還是整個閩北烏龍的山區(qū),水仙的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都超過了一半。那么,回到標題:為啥巖茶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水仙這么個外來品種呢?

從茶農的視角,樸素地覺得這個茶樹品種挺好養(yǎng)活的,抗病蟲害能力強,單位畝產(chǎn)量蠻高的,做出來的茶挺好喝的,樹齡可以夠老,不管是老叢的新茶還是陳化多年的老烏龍其風味都有買家喜歡,如此多的優(yōu)點,當然多多種植它

從茶的科研角度,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水仙為國家優(yōu)良品種,以及位列全國41個半喬木大葉型茶樹良種之首。是之首哦,證明了它的優(yōu)勢。

半喬木指的是介于灌木和喬木之間。在巖茶品種里面,水仙可以長成老叢的,比人要高,但沒云南許多喬木那么高。鮮葉平均尺寸的角度,比水仙大的巖茶品種只有佛手。

正巖的水仙,按照不同的山場、不同的樹齡、以及陳化的年份,可以呈現(xiàn)不同的風味。正巖以外的所謂“高山巖茶”山場,如吳三地、程墩那邊,也能形成風味的獨特辨識度。

水仙還可以甘當幕后,巖茶自清朝起就有單獨品種和多品種拼配的兩種做法,許多取了藝名的巖茶、拼配的大紅袍,它的成分里水仙往往能占到50%以上。也就是說,水仙的風味和其他巖茶品種中的大多數(shù),可以無違和感地拼配在一起

對于茶園總面積更大的廣袤的閩北烏龍,水仙成為了普貨巖茶的大宗品種。

水仙在清末開始南下,在閩南茶山種植后,按照閩南烏龍茶的工藝做成了閩南水仙,其中最著名的是漳平水仙。

加了桂花的漳平水仙

繼續(xù)南下,在粵北地區(qū)尤其是潮汕,形成了鳳凰單叢的主要品種。當然,換了個地方都會發(fā)生自然變異,以及制法上的差異,使得做出來的茶,會有明顯的地域區(qū)別。

當代,在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水仙都有被引種。

總之,水仙的山場適應性非常牛,這是它能夠跨界成功的底氣。水仙的可塑性很強,能吸收當?shù)毓に囂厣?,成為對方想要的模樣。巖茶的巖骨花香、閩南水仙的清香柔美、鳳凰單叢茶中香水的美譽等等。

水仙還可以做成其他茶類,譬如我喝過水仙做的桐木關紅茶,一般般;喝過鳳凰單叢做的紅茶,很勉強;喝過閩北水仙做的綠茶,OMG

其實,還有一種很冷門的水仙白茶,產(chǎn)量很少的,占白茶產(chǎn)量比重都不到0.001%,可以忽略不計。水仙白在清朝就有了,而且是在水仙起源地建陽,所以白茶的國家標準中出現(xiàn)了水仙的字眼,把它涵蓋了進去。水仙白有特殊的品種香,具體怎么描述,我沒想出詞匯,且我喝的樣本太少,沒積累足夠的經(jīng)驗。

八年前,遇到建陽本地小伙子搞茶葉的,喝了他做的水仙白,有了個印象。后來看到他去西藏種植和研究白茶去了,再后來忘了啥事情溝通后他把我刪了。

今年一位資深茶友買了一箱中茶推出的水仙白的茶餅,按白牡丹的芽葉嫩度采制的。他送了我一餅,我品嘗后打算等放五年變成老白茶后看看啥狀況。我問茶友,你咋想到買整整一箱這么冷門的白茶,他說這是中茶第一年推出水仙白,預計以后推出的新茶會品質下降,所以就下手了。嗯,蠻有道理的,呵呵。

小結一下,用茶科學的專業(yè)術語,水仙這個品種,它的“適制性”很贊,可以跨地域、跨工藝、跨茶類都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其魅力

來源:奕哥說茶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5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