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明代馮可賓岕茶箋

找到約19條結果 (用時 0.021 秒)

無事 有閑 宜茶也

無事、有閑,這是兩個再普通不過的詞了。當我第一次在《 續(xù)茶經 》中讀到明代馮可賓《 岕茶箋 》“ 茶宜 ”篇中十三宜茶情境“ 無事 佳客 幽坐 吟詠 揮翰 倘佯睡起 宿酲 清供 精舍 會心 賞鑒 文僮”時,我才對“無事”這個詞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我們掛在嘴上的“ 無事 ”,竟然在十三茶宜排行榜上位居榜首。細思,妙哉!

自此,我偏愛上“ 無事 ”這個詞,把它收錄到我們茶友會編印的實用型工具書《 逸品有約 》中。釋義:無事,出自明代馮可賓《 岕茶箋 》十三茶宜之首,表達“ 宜茶 ”狀態(tài),抒發(fā)可愉悅品茶的心情。例:茶友 A:有閑約茶嗎?茶友 B:無事,約!

去年茶友會定制了一批主人杯,收集了 10 個茶友們高頻使用詞,“無事”也理所當然入選了。

我向來推崇忙里偷閑,即使工作、生活很忙,都不影響我喝茶。再忙,拿保溫壺,投幾克耐悶泡甚至喜悶泡的優(yōu)質中期茶,設個鬧鐘,鈴聲一響,茶便泡好了,美美地抿一口,這一刻,我便是“無事”的狀態(tài)。

但得片刻閑暇,便可慢泡細品。若得半日閑,起爐烹泉,慢煮慢泡慢品,這一刻,時間會慢下來。我總是很陶醉在忙碌生活中的這些個碎片化的“無事”狀態(tài)。這種向往和追求,也在我的朋友圈展現(xiàn)出來了,許多人以為我總是“無事”。

說到“ 無事 ”,有個茶友有段茶事不得不提。茶友會中有一位茶友的口頭禪是“ 我日日無事 ”,因而得名“ 無事哥 ”。一次,無事哥來茶友會喝茶,喝到一半,我才發(fā)現(xiàn)剛好給他面前的杯子是“ 無事 ”杯,真是太湊巧了,我當即說:“ 配你,喝完要帶走 ”。

無事哥是我的高中同學,高中畢業(yè) 20年了,他的笑容跟高中沒兩樣,總是露出“ 若無閑事掛心頭 ”的笑容。20 年來,他做過很多生意,涉及許多行業(yè),眼界非常開闊,就像他對茶的態(tài)度一樣。

在“ 無事哥 ”的身上,我看到了“ 無事 ”的詮釋。一個人,事業(yè)有所發(fā)展,能夠時常保持“無事”的狀態(tài),這不得不說是令人羨慕、佩服的狀態(tài)。在無事哥身上,我們看到,“ 無事”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在潮州工夫茶話中,有句家喻戶曉的話,叫“ 有閑來食茶 ”,“ 有閑 ”與“ 無事 ”有異曲同工之妙。某日,我想到這里,腦中突然蹦出一句話:有閑、無事,宜茶也!這不正是我們喝茶人所追求的嘛!

多年來,我倡導“ 心逸而品,品而逸心 ”的茶道。這和現(xiàn)在我們提倡的“宜茶”是相通的。我們認為,品茶的最佳狀態(tài),是“ 無事 ”。非必“ 無事 ”之身,有“ 無事 ”之心可矣。

有“無事”之心,乃可多得“有閑”之身,方得“有味 ”之茶,此謂之“ 心逸而品 ”;徜徉于“ 有味 ”之茶,可養(yǎng)“ 無事 ”之心,可得“ 有閑 ”之身,此謂之“ 品而逸心 ”。

泡亦然,心逸而泡,泡而逸心。置身茶席之間,眼之所及,心之所系,皆茶也,身有閑,心無事,如是可言泡,此謂“ 心逸而泡 ”。沉心于斯,陶然于斯,杯中壺里,不知時日,是謂“ 泡而逸心”。

于是,我們提出“宜茶三重境界”:有閑、無事,宜茶也!身有閑,心無事,宜茶也!且教身有閑,勿使事掛心,宜茶也!所以我們作了副對聯(lián) —— 進門便做有閑客,入座只喝無事茶。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小小一只茶壺,茶趣樂無窮

 

在中國文明史上,自水壺到酒壺,然后自酒壺發(fā)展到茶壺,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變的寫照。壺之妙就在它有一個壺身,一個壺蓋,一個壺嘴,一個把手,共同組成一件器物。形狀、大小、飾物的變化非常豐富,時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別。

茶壺的發(fā)展歷程

漢代以前的壺是沒有流的,水從哪進哪出。

西晉以后出現(xiàn)的雞頭壺,首先在壺上出現(xiàn)嘴,但是西晉時期的壺嘴只是裝飾,并不出水,逐漸再開始出水,逐漸開始有出水的。

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短流”執(zhí)壺,壺嘴短。

到了五代時期,壺流開始加長變彎。

宋代飲茶習慣的改變和陶瓷工藝的改進,茶壺不是直接沏茶的,而是往里注水的水注,和現(xiàn)在的壺比較接近了。

瀹飲喝茶法

明代是我國繼宋朝之后,茶類生產和制茶技術方面最為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在中國飲茶史上,明代倡導的以散條形茶代替窮極工巧的餅(團)茶,以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改變傳統(tǒng)的研末而飲的煎飲法,這就是“開千古茗飲之宗“的瀹茗法。

瀹飲之法對后代影響極為深遠,時人對其價值也多有肯定。

明代人認為這種品飲方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所以,明清以來,這種品飲方式廣泛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植根于廣大平民百姓之中,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藝術。

茶壺宜大宜小

茶壺以小為貴。明代馮可賓《岕茶箋》:“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況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時。太早則未足,太遲則已過。”

如何養(yǎng)好一把壺

新壺需要開壺??梢杂脹鏊訙?,把壺身同壺蓋煮至十分鐘,把雜質去掉后就可以使用了。

講究飲茶的人都會一種茶一種壺。比如普洱茶,屬于高溫茶,它不怕聚集溫度,長時間地浸泡,所以泡普洱茶適合斂口的、大肚的茶壺,這樣它又足夠的水量,保持長時間的溫度,對泡制普洱茶有好處。如果泡清茶,建議用比較大口的敞口壺,在泡茶的時候盡量都不帶蓋,不把蓋悶上去,悶茶就爛了。所以茶的品種對茶壺是有要求的。

如果長時間地用一把壺泡一種茶,對壺內的清理是適度的,涮一下不留雜質就好,這樣長時間的使用,茶壺內部會留下茶堿、茶垢,這個對養(yǎng)壺是有好處的。一把真正使用長時間的好壺,外面閃著包漿葆光,內部打開蓋可以看見茶垢茶山,是一把壺養(yǎng)得最佳的狀態(tài)。

泡茶的技巧

茶葉種類繁多,需求的泡茶溫度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要想泡好茶,就要根據(jù)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溫度,掌握好泡茶溫度與器具。一般說來,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種類及老嫩、外形等緊密相關。

附:中外飲茶的區(qū)別

英國人、法國人,下午會來杯下午茶,他們沒有我們泡茶和喝茶的樂趣,他們都是用袋裝茶,不喜歡在茶水中有茶葉。而中國人認為茶水中有茶葉是一個極大的樂趣,甚至有時候嘴里進一個茶葉,也是一個樂趣。

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小小一只茶壺,茶趣樂無窮

在中國文明史上,自水壺到酒壺,然后自酒壺發(fā)展到茶壺,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變的寫照。壺之妙就在它有一個壺身,一個壺蓋,一個壺嘴,一個把手,共同組成一件器物。形狀、大小、飾物的變化非常豐富,時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別。

茶壺的發(fā)展歷程

漢代以前的壺是沒有流的,水從哪進哪出。

西晉以后出現(xiàn)的雞頭壺,首先在壺上出現(xiàn)嘴,但是西晉時期的壺嘴只是裝飾,并不出水,逐漸再開始出水,逐漸開始有出水的。

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短流”執(zhí)壺,壺嘴短。

到了五代時期,壺流開始加長變彎。

宋代飲茶習慣的改變和陶瓷工藝的改進,茶壺不是直接沏茶的,而是往里注水的水注,和現(xiàn)在的壺比較接近了。

瀹飲喝茶法

明代是我國繼宋朝之后,茶類生產和制茶技術方面最為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在中國飲茶史上,明代倡導的以散條形茶代替窮極工巧的餅(團)茶,以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改變傳統(tǒng)的研末而飲的煎飲法,這就是“開千古茗飲之宗“的瀹茗法。

瀹飲之法對后代影響極為深遠,時人對其價值也多有肯定。

明代人認為這種品飲方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所以,明清以來,這種品飲方式廣泛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植根于廣大平民百姓之中,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藝術。

茶壺宜大宜小

茶壺以小為貴。明代馮可賓《岕茶箋》:“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況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時。太早則未足,太遲則已過?!?/p>

如何養(yǎng)好一把壺

新壺需要開壺。可以用涼水慢慢加溫,把壺身同壺蓋煮至十分鐘,把雜質去掉后就可以使用了。

講究飲茶的人都會一種茶一種壺。比如普洱茶,屬于高溫茶,它不怕聚集溫度,長時間地浸泡,所以泡普洱茶適合斂口的、大肚的茶壺,這樣它又足夠的水量,保持長時間的溫度,對泡制普洱茶有好處。如果泡清茶,建議用比較大口的敞口壺,在泡茶的時候盡量都不帶蓋,不把蓋悶上去,悶茶就爛了。所以茶的品種對茶壺是有要求的。

如果長時間地用一把壺泡一種茶,對壺內的清理是適度的,涮一下不留雜質就好,這樣長時間的使用,茶壺內部會留下茶堿、茶垢,這個對養(yǎng)壺是有好處的。一把真正使用長時間的好壺,外面閃著包漿葆光,內部打開蓋可以看見茶垢茶山,是一把壺養(yǎng)得最佳的狀態(tài)。

泡茶的技巧

茶葉種類繁多,需求的泡茶溫度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要想泡好茶,就要根據(jù)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溫度,掌握好泡茶溫度與器具。一般說來,泡茶水溫的高低,與茶葉種類及老嫩、外形等緊密相關。

附:中外飲茶的區(qū)別

英國人、法國人,下午會來杯下午茶,他們沒有我們泡茶和喝茶的樂趣,他們都是用袋裝茶,不喜歡在茶水中有茶葉。而中國人認為茶水中有茶葉是一個極大的樂趣,甚至有時候嘴里進一個茶葉,也是一個樂趣。

?

圖文整理于網(wǎng)絡

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找到約19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