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民間茶歌茶詩

找到約91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茶灣.茶亭.作家林

重九前夕,那個在“茶灣”土地上的畬家人終于想要在“作家林”下的茶園里唱一出茶歌了。

最初認識“茶灣”的人和事,還是來自著名柘籍詩人游刃的一篇文章《灣里:歌舞畬村的一次詩意追尋》——在《藏在時光縫隙里的山歌》文章中,秋槿回憶起自己的祖父,他寫道:“我的爺爺生于閩東的柘榮縣楮坪鄉(xiāng)灣里畬族村,柘榮縣的畬族村寨有灣里、王家山、茶灣、八碇、樓崗、寶鑒宅等,聚居著吳、藍、雷、鐘四姓畬民。他們世代愛唱山歌,愛講畬族傳說故事。我爺爺最擅長即興編唱山歌,年僅十八歲時,就唱遍九鄉(xiāng)十八寨,足跡遍布閩浙許多畬族村落,受到許多畬家少女的青睞和愛慕,他當年幾乎每到一處畬家村寨,都要與人對唱山歌,他即興唱對的山歌有很濃郁的畬族特色,運用畬族語言藝術確切生動,富有很強的民族感情,所以常常會被一群畬家的青年男女簇擁著,對唱山歌,通宵不眠。”灣里,這個清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肇基,有著二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畬族村,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編寫民間小說《陳美人》等500多首歌謠的吳庭柱,飽讀經(jīng)書、聰明過人、編寫了《三嬌美人圖》、《月臺夢》等1000多首畬歌的吳阿寶,這些小村歷史上名聞遐邇的杰出人物,與村莊相互造就,使灣里在我們探尋歷史的燭照中變得更為幽遠、深邃。

后來,我沿著著名詩人游刃文章的線索找到了他認可的灣里畬族詩人秋槿(吳若飛),彼時他在《風廬》的博客點擊率已經(jīng)達數(shù)十萬。他歷經(jīng)滄桑,卻鮮為人知,理論上必須面黃肌瘦,卻為人健碩,面里相外看不出詩人的感覺。然而縣作協(xié)《柳絮》每每約稿,他總能如期完成,但凡筆會采風,大都能遠程參與。但文學畢竟暫時無法成為他糊口的生計,他只得背井離鄉(xiāng),一邊寫詩,一邊謀生。

緊接著我無意間從《福建民間故事三套集成.柘榮卷》翻到了關于灣里畬族村故事員吳興松的惟妙惟肖的記述。寧德民間故事三套集成大致始于八九十年代,那時候的畬族故事員吳興松不僅口述實錄了許多畬家故事,還自己撰寫了很多畬族民間故事。然而這兩個畬族灣里名人恰恰就是柘榮縣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他倆的低調(diào)樸實若愚,著實出乎了我的意料。

今年盛夏,柘榮縣茶業(yè)局在灣里等畬族村蓋了一些茶亭,作為茶民憩息遮陽避雨的地方,希望縣作家協(xié)會去命名。大家沿途參觀了云霧里的畬族茶樹茶山,雖然不約而同地擁有一片幸福興奮感,卻難置可否。據(jù)查史料,歷史上大量的畬族聚集地都用茶來命名,比如“茶亭”、“茶堂”、“茶鞍”、“茶灣”等。在柘榮,灣里、茶灣原來本來就是一個村。無形的感概令人無法言語,只有感嘆。似乎歷史早已為畬家茶做了一番與生俱來的注冊,無需我們自作主張再作命名了。

九月九登高節(jié)前夕,浙江畬歌王子蒞臨灣里、茶灣醞釀畬歌節(jié)事宜,我因工作關系得以謀面,恰巧也和這個村的作協(xié)會員吳興松一路陪同。當我經(jīng)過一片云蒸霞蔚的茶園時,不禁驚愕了,那小家碧玉般在云霧間漸次展開的茶園上居然扦插了數(shù)個我意料之外的牌子——作家林!

由此,我驀然想到了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也想到了在柘榮的畬族歷年歷代留下的有形的茶詩茶文與非物質(zhì)的系列文化遺產(chǎn),從口口相傳的畬歌藝術、習俗相承的“蝴蝶八卦舞”,到潛移默化的茶文化禮俗遺風,乃至無意間詩書傳家留下的畬族詩人與民間文藝家,都讓人感激歷史為畬民留下了茶與文化的喘息空間。

數(shù)年前,中國林茶系列活動很多。有一年,我與畬族的作協(xié)會員們給寧德市林茶部門的領導寫了封信,就是希望在像在灣里這樣的地方做一些林茶文化。雖然這只是我一個簡簡單單的提議,可是數(shù)年之后,一個美其名曰“作家林”的灣里畬族茶園就這樣成為風景林了。真真應驗了某為先人所言的“一語成讖”。

“不用懷疑這秋風中經(jīng)久傳頌的氣候可以搖響我

歷經(jīng)幾生幾世的回憶,那陰影與潔白的

甬道。當秋風吹痛我響亮的骨頭,開始探訪我胸膛上

燃燒的血液,我將盜回圣土,培育你的芊芊玉指……”

一句祈愿、一首長詩,在《誰在秋風中搖我的琴》中(秋槿),且讓我為那一片畬歌里的“作家林”祝禱:那是茶、那是林,是畬民只言片語的憩息與喘息;那是茶灣、那是灣里,是畬歌碗里茶里的生生不息......

【摘自2015年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周貽海(福建柘榮)】

漫話斗茶

(《吃茶去》雜志)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飲茶史,并以飲茶為主體,勾連著一個又一個與茶相關的文化現(xiàn)象。其中,斗茶就是一種具有非常重要位置的茶文化現(xiàn)象。

斗茶,也叫“茗戰(zhàn)”、“斗茗”。它產(chǎn)生于晚唐,興盛于宋代。綜合宋、明人記述,斗茶大約包括以下三項: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戲。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自帶佳茗,先斗茶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宋·蔡襄《茶錄》);次斗茶湯。根據(jù)茶的品種,選用最恰當?shù)乃?,茶煎畢,比賽茶湯的顏色、味道,誰的茶湯先在碗邊沾上茶痕,誰為負。宋代范仲淹著名的《斗茶歌》寫的很清楚,有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奔榷凡璧钠奉悆?yōu)劣,又斗用水的功夫。有時茶質(zhì)雖略次于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北宋江修復《嘉祐雜志》云:“蘇才翁嘗與蔡君謨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蘇茶劣,改用竹瀝水煎,遂能取勝?!庇袝r用同樣的水煎茶,最能檢驗茶質(zhì)優(yōu)劣。這種斗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zhì),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其次是茶令,飲茶行令,用以助興。宋人王十朋詩云:“搜我肺腸茶助令?!弊宰ⅲ骸坝铓w,與諸友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則罰。”所舉故事,都與茶相關,可互問互答,答錯則輸;輸者只許聞茶香,眼巴巴看著別人品嘗香茗。據(jù)說宋代李清照常和丈夫趙明誠行茶令,十有八九都是趙明誠敗北。

再者是分茶,宋人稱之為“茶百戲”。

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楊萬里有一首《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專詠茶百戲,云:“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水,隆興元春新五爪。二者相遭免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究竟采用什么方法,使盞面怪怪奇奇變幻無窮,今天已不能揭示其中奧秘,宋代的確有人能夠“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碑敃r,有一位善于分茶的和尚叫福全,“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并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于湯表(宋·陶榖《荈茗錄》)”。圍觀者終日不絕,門庭若市。

宋代斗茶之風興起,與宋代的貢茶制度有關,向?qū)m廷貢茶之先,以斗茶的方式評定茶葉品位的高下,勝者作為上品進貢。久而久之,斗茶自然獨立出來,成為游戲。不過,玩的范圍,在宋代主要局限于文人雅士之間。

元代趙孟頫所繪《斗茶圖》,圖中渲染的是市井四位賣茶者形象,他們每人一副擔子,四個人都不甘落后,爭夸自己的茶香、湯好,一幅生動的斗茶情景躍然紙上,藝術地反映了元代民間斗茶的真實情形。

(摘自2014年第5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周武

中國茶文化之一茶歌

  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以茶為基礎衍生出許多與茶相關的茶歌、茶詩、茶戲、茶畫、茶染、茶道等,如今都已經(jīng)成了民間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創(chuàng)美在這就給大家慢慢聊。

  茶歌

  茶歌主要是由茶農(nóng)和茶工勞作時創(chuàng)作出來的民歌或山歌;另一種來源,是將文人的作品唱成歌;還有一種來源就是由謠而歌(民謠經(jīng)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民間)。

  從現(xiàn)存的茶史資料來說,茶葉成為歌詠的內(nèi)容,最早見于西晉的孫楚《出歌》,其稱“姜桂茶荈出巴蜀”,這里所說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主要分三點——唱歷史、記辛勤、贊茶葉

  《富陽江謠》全面深刻地描述了

  明朝老百姓苦難的處境

  控訴朝廷無情壓榨的歷史

  因茶而興,因茶而敗

  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富陽江謠》

  富春江之魚,富陽山之茶。

  魚肥賣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婦,捕魚夫,

  官府拷掠無完膚。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魚何不生別縣,茶何不生別都?

  富陽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魚始無!

  嗚呼!山難摧,江難枯,

  我民不可蘇!

  唯美可愛煙花動圖分割線

  《武夷山茶歌》

  是清代流傳在江西的茶歌

  主要記錄茶農(nóng)們

  每年到武夷山采茶的辛勤

  但依然窮困潦倒生活狀況

  《武夷山茶歌》

  清明過了谷雨邊,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無走頭,三更半夜爬上樓。

  三捆稻草搭張鋪,兩根杉木做枕頭。

  想起崇安真可憐,半碗腌菜半碗鹽。

  茶葉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賽過雞。

  采茶可憐真可憐,三夜沒有兩夜眠。

  茶樹底下冷飯吃,燈火旁邊算工錢。

  武夷山上九條龍,十個包頭九個窮。

  年輕窮了靠雙手,老來窮了背竹筒。

  唯美可愛煙花動圖分割線

  贊茶歌一般是贊美茶葉的凈美與品質(zhì)

  也有以贊茶歌來祝福新婚的夫婦

  討個好彩頭

  《贊茶歌》

  清明過了谷雨邊,背起包袱走福建。

  良言報喜獨生花,出了那家來這家。

  這家老板笑哈哈,出門就喊請喝茶。

  吃了茶來多謝茶,吃茶不能算打發(fā)。

  老板打發(fā)出了手,游春好去拜別家。

  在很多產(chǎn)茶地區(qū),都流傳著有趣、豐富的茶歌,或歌頌著茶農(nóng)們的辛勤勞作,或贊美茶葉美徳,或通過茶葉寄托著對生活美好的向往。

  從茶歌的歷史上來看,茶歌大都是底層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口頭歌唱形式,在民間流傳發(fā)展著、傳播著中國茶文化,記錄著當?shù)夭枞~采摘制作的歷史,成為了研究茶史的活化石。

找到約89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