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朋友圈賣茶葉

找到約603條結果 (用時 0.066 秒)

身邊喝茶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茶文化是不是要在8090后斷檔?

說說我做茶遇到的那些尷尬事。

1:新客進店。

水滾茶靚,歡快暢談,最后客戶說:你們老板在不在,我問問他。你們小姑娘家家的,哪里懂茶葉。

我:……? 我的搭檔出去了,您問他也是一樣的答復呢。

?

2:發(fā)朋友圈。

XX普洱新上市,數(shù)量有限,老饕趕緊下手。

不一會兒接到很久不聯(lián)系的朋友電話:你是不是微信被盜了,居然發(fā)起朋友圈賣茶葉?

我:...... 是我,我改行做茶葉了。

?

3:去產(chǎn)地收茶。

茶農(nóng):你真讓你爸媽省心,我們這邊好多年輕人嫌做茶沒意思,寧愿去打工,也不回來幫忙。

我:......你們家孩子真好,等玩夠就回來就繼承家業(yè)了。



芳村茶葉市場這邊好多比我小的茶老板也開店好幾年了,為什么還給r人一種年輕人要摒棄中國茶文化的錯覺呢?

?我想這個問題用可得性偏見(Availability heuristic)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最合適不過。

可得性偏見指人們進行預測和決策時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夠憑想象構造而得到的信息,導致賦予那些易見的、容易記起的信息以過大的比重, 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決策陷阱。

舉個簡單例子:

全球茶葉人均消費量最高的是哪個國家?A中國 B土耳其

毫無疑問,我猜很大一部分人選中國。那還用說?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有4000多年的飲用史,全世界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大,當然是我們中國人在茶葉上消費最多了。

然而真相是:土耳其。

?


幾年前歐睿國際(Euromonitor)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中國每年消費的茶葉量是16億磅,位居世界第一;不過,中國人并不是喝茶喝得最多的人。如果按人均每年的茶葉消費量來看,中國的名次遠遠退后于其他國家。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6.961磅;排名第二的是愛爾蘭,每年人均消費量是4.831磅;第三是英國,每年人均消費量是4.281磅。中國每年的人均茶葉消費量是1.248磅,排名第十九位。

?


雖然是幾年前的數(shù)據(jù),但是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便很難扭轉(zhuǎn),幾年之內(nèi),可以縮小差距,如果想要有非常大的改變,不太現(xiàn)實。

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會選中國,除了我們擁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之外,茶葉還是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國外的。

特別是歐洲國家,給我們的印象日常飲品是咖啡。去過土耳其旅游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的店鋪攤位,都會出售茶葉,現(xiàn)場煮現(xiàn)場喝,茶具頗有特(如下圖),茶葉真的是滲透到他們生活每一個角落。


?


這就是可得性偏見給我們帶來的誤判。

同樣茶文化不但在8090這兩代人沒有斷檔,除了接手父母輩的產(chǎn)業(yè)外還有很多新人進圈,包括我自己。

這幾年借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東風,很多8090后做起了線上銷售,像某馬茶葉,就是年輕人在網(wǎng)上做起的品牌。

還有這兩年興起的直播帶貨,自媒體帶貨,芳村茶葉市場搞帶貨的全是年輕人,甚至還有95后。

?


茶文化給到人們在8090后斷檔的錯覺,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們對茶商的固化印象。

我們認為,做茶的人大多成熟穩(wěn)重,儒雅淡定,覺得8090后輕浮不靠譜。,其實90年出生的人,今年也30歲了,早就到了承擔頂梁柱角色的時候,現(xiàn)實不允許絕大部分8090后任性了。

2:受社交軟件影響。

看社交軟件的各種分享各種曬,曬車曬旅游曬飯局曬奶茶,曬喝茶做茶的就是不多見。從而給到大眾的印象:年輕人真不怎么喝茶,更談不上做茶了。

?

作為一個做茶7年的85后,我深有感觸。

茶葉沒有被8090后不接受,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學習。

這個過程非??菰?,能堅持下去的人要么是出于興趣,要么出于生計。

一部分茶商為了自身利益故弄玄虛,五花八門的知識充斥市面,良莠不齊。導致茶圈比較封閉,行外的人難以融入。

將茶文化傳承下去,我們需要一個強硬的領導者,一種不到長城心不死的核心精神。

很多前輩覺得8090后胡攪蠻纏做茶葉,我覺得也不失為一種傳承的方式啊,不是嗎?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我)

?

?

?

朋友圈,讓你離茶越來越遠

完了,新茶又上市了!每到新茶上市的時候,筆者都要用顫抖的右手點開朋友圈。如果一打開朋友圈,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曬茶......完了,各路大神又出來蹦噠了。

“茶人”們今天喝珍藏,明天喝單株,今天喝八千,明天喝一萬。無非是說自己的茶如何如何好,葉底如何如何肥嫩,茶湯更加是“綿柔順滑甜厚”。

整個朋友圈都帶著濃濃的一股廣告感,最糟糕的是這廣告還經(jīng)常是圖文不符,或者是從頭翻到底每張圖基本長一個樣。打廣告也要敬業(yè)??!

曾經(jīng)看到有三個賣小青柑的朋友各發(fā)了朋友圈,宣傳自己的“全生曬小青柑”。筆者抱著對堅守傳統(tǒng)生曬工藝的崇敬點了進去,結果看到了下面三張色彩分明的圖片。

雖然朋友圈的信息真?zhèn)坞y辨,但很多入門茶友對茶的很多知識都是從朋友圈接觸的。畢竟很多茶友缺乏系統(tǒng)學習茶葉知識的時間,只能通過朋友圈、微博及其它第三方平臺“學茶”。

不過僅靠這些碎片化閱讀,很容易越學越糊涂,越學越迷茫,甚至誤入歧途。

茶界所謂的大師、茶人、專家泛濫,不明出處、毫無根據(jù)、主觀性過強的信息鋪天蓋地,這對于缺乏判斷力的入門茶友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就好像朋友圈的茶葉評鑒一樣,往往主觀性過強,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同的人喝肉桂會有不同的體悟。

人生哲理型:火功足的肉桂,沖泡后,前段激烈,后段沉穩(wěn)。就像怒馬鮮衣過后,安穩(wěn)才是歸宿,安穩(wěn)不是平淡,而是一種幸福。

小清新型:在這泡肉桂里,我們喝出了青春懵懂時戀愛的滋味,那是唯一一份經(jīng)過時間洗滌,可以褪去所有浮躁和雜質(zhì),只留下,干凈,透亮,清新,還有撓心般小甜蜜的初愛體驗。

文藝黃段子型:青春悄然開始,結束無聲??刹还苓^去多久,我們依然能夠想起,17歲時,我曾喜歡你。同樣,我也永遠會記住這泡只焙了一道火的肉桂,與我的舌尖在嘴巴里談戀愛,羞羞中帶著藏都藏不住的小甜蜜,美極了。

這要是讓未成年的茶友看到了,那還得了?!好好的茶評寫得跟情感專欄似的,入門茶友簡直一臉茫然,茶跟舌尖談戀愛的具體表現(xiàn)到底是什么???

言歸正傳,初看茶葉的價值如何判定貌似很抽象,其實不然。一款茶的價格是由口感+變現(xiàn)能力+稀缺性三者綜合決定的,口感好價格自然高,但茶好不好,一個人說了不算,市場說了才算。大部分人都認可某種茶的市場價值,那個茶才有價值。稀缺性也是引發(fā)供求平衡的關鍵,畢竟物以稀為貴。

一門專業(yè)知識由入門到精通,一定要經(jīng)過系統(tǒng)性學習、訓練,茶學也不例外。

“學茶”請先從基本常識入手,只有在底層知識框架搭建完備之后,才有能力對信息價值做出正確判斷,分清楚好壞。當你對各種各樣的茶的口感、變現(xiàn)能力、稀缺性有一個融匯貫通的了解后,你才能正確判斷一款茶的價值。

賣瓜的總是說自己的瓜甜。

沒有一位賣茶人說自家茶比他的茶差??粗⑿帕斜砝锾芍纳锨€聯(lián)系人,卻不知道誰是可以深夜里交付真心的茶人。

這時候,你不要難過,你可以找我,咱們可以約泡(茶)。我會告訴你學茶的無上秘笈,那就是~

文/呵呵(寫于2017年7月)

茶葉是中國的國飲,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品味很重要

茶葉是中國的國飲,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品味很重要

俗話:人生有味如茶,始自春秋時代起,中國人的飲茶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飲茶,也是中國人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苦茶久食益思意”、“人固不可一日無茶”等大家名言足以說明茶在人們心中的特殊地位,茶能夠與咖啡、可可、并列為世界三大飲料,咱們中國人實在是功不可沒,國人對茶的研究應該說是享譽天下的,在飲茶方面,中國人完全可以給老外們上一課,因為很多外國人也是對老舍的《茶館》津津樂道。

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呢?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什么叫好壞?什么叫精品?農(nóng)殘有沒有超標?或者合不合口味?都是對茶葉標準的認定。

茶葉是中國的國飲,無論是閑暇時刻、還是商業(yè)宴請,都有茶的登場,俗語:滿杯酒、半杯茶,都是一種文化,要判斷這個茶葉好不好,那真的就有點強人所難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喝茶就跟喝水一樣,最多能夠分辨出這個茶是什么味道的,其他的好不好,還真的說不出道道,很多茶有什么功效,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好喝不好喝不能成為它好不好的決定性因素。

一款茶葉的的好壞要從哪些方面來判斷?我們簡單的分享一下以下幾個判斷條件:

味道:好的茶葉一般有如:清香等味道,如果他呈現(xiàn)霉味等刺激的味道,說明他有變質(zhì)等問題,或者存放的時候過期發(fā)霉了。

形狀:沖泡后茶葉的形狀是怎么樣的,如果是人工采摘的一般是完整的葉子,好茶一般是芽頭、一芽一葉等等,如果是機械采茶,則會導致茶葉面破裂,不完整,如果茶葉罐里的茶梗、茶角等邊角料太多,也就是說這個茶葉是機械采摘的。顏色:不同茶葉種類的茶湯顏色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是好茶這個茶湯顏色都是清澈明亮的,如果茶湯顏色都是混濁的有很多沉淀物的,就要三思而后買了。

茶葉葉片:我們看看茶葉的葉片的鋸齒,鋸齒多的說明這個茶葉很成熟了,比較老了,會相對差一些。

古人之所以推崇共茶,這也是與茶本身的品性有關,很多人認為,酒能激發(fā)人的世俗欲望,而茶卻能消除這種欲望,由此,也更有了“以茶消酒”之說,簡單來說判斷茶葉好壞一般是三個步驟,一看二聞三泡,一看就是看茶葉的凈度,是否含有雜質(zhì);看茶葉形狀,看松緊、輕重、扁圓、粗細;看茶葉的色澤以及嫩度,二聞就是聞茶葉的香度,抓干茶聞之辨別茶香高低,并檢查是否有異味,三泡就是把茶葉用水泡開,通過熱嗅、溫嗅、冷嗅,以及觀察茶湯的顏色四個步驟加以鑒別。


如果怕買到假茶的話,那就一個是看準大品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大品牌的茶葉質(zhì)量一般都有保障,只要你抱著一分錢一分貨的心態(tài),按著人家寫著的產(chǎn)地,品級等等,不要想著撿漏,一般都不會買到質(zhì)量太差的茶葉,隨便說一下:朋友圈賣茶葉的就不要上當了,正規(guī)的渠道會用這種方式宣傳嗎……

找到約562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