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品茗的排場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茶 I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對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這種草木之間的飲料,總有一種獨特是風骨,讓人著迷。在日本精通美術和茶道的藝術家岡倉天心眼里,茶“既沒有葡萄酒的倨傲自大、咖啡的顧影自憐,也沒有可可那種做作的天真”。他說:“本質(zhì)上,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美’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span>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 文人雅士們在茶里灌注了自己的生命,從而茶脫離了民生的拙樸,成為了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標識。譬如,一個人如果對生活抱有一種寧靜寬容的態(tài)度,別人會稱贊他肚子里有茶水;一個人如果表現(xiàn)得很暴躁,沒有生活品位,別人就譏誚說此人肚子里顯然沒有茶水。

而在歷史的脈絡里,愛茶之人把煮茶品茗上升作為了一種生活的儀式,并在不斷改變著。

唐代的茶,做出來的是茶餅,泡茶之前有一套繁復的程序。先要將茶餅放在炭火上烤,烤得松軟,陸羽說要軟得像嬰兒的手臂,然后立即趁熱放進紙袋里,不讓香氣四散。冷卻下來以后,搗成茶葉末,再用火力強勁、不沾腥膻油膩的木炭來煮。



而在歷史的脈絡里,愛茶之人把煮茶品茗上升作為了一種生活的儀式,并在不斷改變著。

唐代的茶,做出來的是茶餅,泡茶之前有一套繁復的程序。先要將茶餅放在炭火上烤,烤得松軟,陸羽說要軟得像嬰兒的手臂,然后立即趁熱放進紙袋里,不讓香氣四散。冷卻下來以后,搗成茶葉末,再用火力強勁、不沾腥膻油膩的木炭來煮。



煮茶的水以山泉水為最上,其次是江湖水,最差的才是井水。茶是活物,林澗之水也是活物,瀝瀝山泉一瀉而下,奔騰流淌時帶上了草木芬芳。湖水稍微寧靜一些,但更遼闊,能倒映山川的心事。尋常喝的井水是細小、幽深的,無山泉的涌動,也沒有江湖寬廣的視野,故陸羽說,烹茶一定要用活水。

唐人喝茶還要加調(diào)味品——鹽。初沸時加鹽加茶葉,剛好在生機勃勃時泡開。茶在里面沸騰,鹽也在其中溶化,水表面出現(xiàn)一層白色湯花?!懊髁料穹e雪,燦爛若春花”。



唐人喝茶喜用越州窯的青瓷碗,泛著淡淡的青,如玉似冰。綠茶倒進去,與淡青色的釉彩相輝映,相得益彰。那淺淺的綠色,讓人恍然如歸草木山林之中。假想一下,唐人喝茶、煎茶的意趣就在于此。

宋人泡茶時,要在小石磨里將茶葉碾成細末,再用沸水在碗里沖,沖起來后用竹制的茶筅點茶,讓茶末和水生出泡沫,打出湯花來。點點湯花,如同人生綻放在平凡瞬間的細碎花朵。

宋人喜歡用厚實的黑瓷碗,黑白相映,是非分明。講究的是文人情趣,而不是回歸自然本真。



明清煮茶則是將散茶葉放在碗里直接泡開。既無唐人煎茶的程序,又沒有宋人點茶的湯花,很寫實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明代似乎更注重器皿的選擇,所推崇的是宣德的白瓷小盞。雪白的薄瓷胎映著茶湯,別有一番美妙。




茶道融合了東方道德倫理、宗教思想的精髓。它講求衛(wèi)生,要求保持潔凈;它不求排場,講究在簡樸中見到自然;它追求平等,無論身份高低貴賤,只要愛茶,都是真君子,都有自己的品格在其中。


今人難以像唐人一樣細細煎茶,因為我們已沒有大把從容的流光歲月了。也許不必迷戀那樣繁復的儀式,但要在簡單的茶中喝出內(nèi)心豐富的意趣來。

所有原創(chuàng)文章,言論僅代表本人。

本刊轉(zhuǎn)載文章及圖片非盈利用途,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唉!這才是茶會精神。歷史竟錯過了八百年

?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

為什么?請容我解讀。我們還是先從一首茶詩談起。這首唐朝宮女的詩,被我推為“陜西人必讀必用的二十首茶詩”之次篇。這二十首茶詩的組成,無論它切及陜茶的那個角度,都有一點共通,就是能古為今用,和當代茶人精神相呼應。

?

?

【惜花吟】

唐 鮑君徽

?

枝上花,花下人,

可憐顏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

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盡此花下歡,

莫待春風總吹卻。

鶯歌蝶舞韶光長,

紅爐煮茗松花香。

妝成罷吟恣游后,

獨把芳枝歸洞房。

? ? ? ? ? ??

?

這首詩不難懂,描寫普通宮女的生活,嘆青春易老韶光不在。宮女鮑君徽是唐代宮廷茶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見證人。她在唐德宗時期應召入宮,和群臣唱和。入宮不久,既以奉養(yǎng)老母為由,上疏乞歸?;实劬谷灰簿?span>批準了。

?

?

01

?

?

鮑君徽的《惜花吟》,有人說是閨怨詩,卻也形象的描述了唐代后宮煮茶的生活。從《宮樂圖》來看,唐朝后宮,飲茶是一種背景或者氣氛。除茶這個元素外,還有茶點,還有音樂演奏,可能還有聯(lián)詩行令八卦消息,這更像是一次文化沙龍。詩中“紅爐煮茗松花香”記錄了后宮喝茶的悠然狀態(tài)。紅爐煮茗,說的是飲茶使用煎茶的方式?!八苫ā笔菍Σ枘拿枋?。

?

?

唐代飲茶法主要為煮茶法、庵茶法、煎茶法三種方法。陸羽《茶經(jīng)》“六之飲”:“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笨梢娾植璺ㄔ谔瞥呀?jīng)很有群眾基礎,可視做現(xiàn)代泡茶法的雛形。煮茶法指將整葉茶放入湯中煮成羹而飲用的方法,所謂“茗粥”。陸羽《茶經(jīng)》“六之飲”中說煮茶:“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陸羽先生看不上這種原始的飲茶方式,說是“溝渠間棄水”,評價真是尖刻。而煎茶法是陸羽等茶人對庵茶法和煮茶法的改進,即如《茶經(jīng)》中所述,將餅茶先研末再投湯中煮飲的方法,中唐以后開始盛行。

?

《茶經(jīng)五之煮》說:“第二沸出水一瓢, 以竹筴環(huán)激湯心, 則量末, 當中心而下, 有傾勢若奔濤濺沫, 以所出之水止之,而育其華也。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 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

?

這里將二沸投茶后茶湯形成的微細泡沫稱作"", 視為茶湯精華所在。這種對茶湯浮沫的形象描寫, 隨著煎茶法的盛行而反復被詩人詠嘆,形成更多的詩化意象。著名的如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有“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劉禹錫《送州李郎中赴任》“松花滿碗試新茶”,明確形容剛剛研磨好的茶粉就像松花一樣輕嫩!后來更把茶事中煮水的聲音叫做“松風”。 如北宋蘇軾《汲江煎茶》詩即有“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泄時聲”。因此,用松花來形容茶粉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

?

02

?

?

唐代畫作《宮樂圖》是對這首詩的最佳解讀。唐朝宮廷畫《宮樂圖》是典型的庵茶法,茶末事先置入細瓶或其他容器,然后注入沸水,再分湯飲之。

?

《宮樂圖》描繪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圖中12人,或坐或站于條案四周,團扇輕搖,品茗聽樂,意態(tài)悠然。長案正中置一很大的茶釜(即茶鍋),茶海中有一長炳茶勺,畫幅右側(cè)中間一名女子手執(zhí)長柄茶杓,正在將茶湯分入茶盞里。茶盞為碗狀,有圈足,便于把持。她身旁的那名宮女手持茶盞,似乎聽樂曲入了神,暫時忘記了飲茶。對面的一名宮女則正在細啜茶湯,侍女在她身后輕輕扶著,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樣子。另有正在啜茗品嘗者,也有彈琴、吹蕭者,神態(tài)生動。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jié)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yōu)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

?

在《宮樂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茶湯是直接放到桌上的,之前備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式并沒有體現(xiàn)在畫面中,也可能是侍女們在另外的場所完成。《宮樂圖》畫面中沒有出現(xiàn)煮水的環(huán)節(jié),即表明煮水的位置和茶席的位置在空間上有一定的距離,這在唐宋茶畫中是個例外。

?

《蕭翼賺蘭亭圖》,唐閻立本作。

趙佶的《文會圖》

?

陸羽的煎茶法,水二沸時投茶粉,侍茶師要及時和沸水互動,所以爐具不可能距離太遠。宋代流行的點茶法,煮水的瓶子都比較小以便于及時拎起來注水,同時對水溫的控制很高,所以也不會讓爐具離人太遠。由此看來,《宮樂圖》可能是典型的庵茶法,而不是陸羽的煎茶法。

?

更重要的是,擺脫了爐具對人的控制,茶會喝的更悠然。不是嗎?

?

真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擺脫原葉茶對人的控制,還得有多少年?

?

后人也把這幅畫稱為“會茗圖”。會茗,就是茶會的意思,逼格就低了一大層。唐代的藝術家已經(jīng)有了共識,茶是一種生活藝術,不是主流價值觀。這種觀點在《宮樂圖》和《韓熙載夜宴圖》中都有明確的流露。真正的茶會不會把“茶”推到第一個位置,甚至名字都不帶“茶”字?;蛘叻催^來說,凡是把“茶”推到第一的茶會,都有賣茶的嫌疑。

?

?

03

?

?

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與梅妃斗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我矣?!泵峰鷳曉唬骸安菽局畱?zhàn),誤勝陛下,設使調(diào)和四海,烹飲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毙诤荛_心。

?

這位聰穎機智的梅妃可能是最早將茶百戲引入唐宮的女茶人,可惜當時畫工不在場,沒有將斗茶的場景描繪下來,不然,一幅“梅妃斗茶圖”足以和“宮樂圖”相媲美了?!懊峰琛?,是玄宗和梅妃的夫妻蜜戲,肯定不同于后宮的下午茶沙龍,也不同于宮廷茶宴的排場,可能是最早關于中國點茶法的記載。

?

?

宋代點茶其實就是注茶,即用單手執(zhí)壺,使沸水由上而下,直接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盞內(nèi),使其形成變幻無窮的物象。因此,注水的高低,手勢的不同,壺嘴造型的不一,都會使注茶時出現(xiàn)的湯面物象形成不同的結(jié)果。

?

?

從唐代后宮梅妃為始衍生出來的茶戲活動,籠罩了隨后的宋金元時期,文人雅士為了突出自己的社會階層,讓這種精致的泡茶“自娛”成份更重。直到明朝朱權時期,單置寮室?!犊紭動嗍隆分姓f:“茶寮,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nèi)置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設,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鄙蠄D是明代文征明所繪《品茶圖》的局部放大圖畫的右側(cè)便有一茶寮,一童子正煽火煮水,準備茶事。畫中幾案上一壺兩杯,正是用茶壺泡茶分飲。從這個時期起,中國人的茶生活才擺脫了茶器具對人的束縛和控制,開啟了“一瀹一啜”的飲茶新時代。

?

試看唐代盧仝極負盛名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形容喝茶時只說一碗如何,兩碗如何,一直數(shù)到七碗,簡直有點為喝茶而喝茶的樣子。宋代講斗茶,講分茶,也未能從喝、喝、喝的圈子里跳出來。為什么?茶人們太忙了,DIY式的茶生活,讓人閑不下來。文人雅士爭著當大眾審評,不說說第一泡第二泡第三泡各自的感受如何能行呢?只有在明代的茶寮中,茶才變成一種恬淡的生活藝術。

?

?

想當年陸羽在創(chuàng)立煎茶道的時候,也設計了一套自己的CIS(形象識別系統(tǒng))。首先視覺上的識別,就是風爐。鐵打的爐子流水的茶,這個風爐器以載道,陰陽交感,化合八卦,上題“伊公羹陸氏茶”六字。“治大國如烹小鮮”,陸羽先生肯定很得意,他以煎茶道實現(xiàn)了匡時濟世的儒家抱負。其次,他還建立了行為識別,陸羽“煎茶道”最核心的一個手法就是在水“一沸”時舀出一勺,“二沸”置入茶末,再把之前舀出的這一勺水回到鼎里止沸,達到融和育華的目的。這個動作顯示了陸羽先生通茶理識茶性,但其有意的儀軌教化作用不可忽略。

?

唐代后宮的“庵茶法”文化沙龍,在經(jīng)歷了“”、“貢”的文化進程之后,螺旋式上升,這一下子就過去了近八百年,到明代才重新回到生活藝術的軌道上。至此,茶事活動開始更注重喝茶人的體驗,而不是泡茶人的DIY。在茶事活動中,侍茶和喝茶的角色才逐漸分離開,并趨于平等。

?

?

?

?

這是一本特別的#詩詞# 書。詩詞是一扇門戶,穿過這道門,可以看到茶背后的人,以及人的精神。茶、器、人三者構架了茶文化。最重要的,它古為今用,能給今人以資源,能給今人以力量,能給今人以自信,幫助今人找到精神支柱和發(fā)展之魂。

?

這本書#始翠山發(fā)現(xiàn)陜茶之美# ,說的是中國茶,茶始于翠山,人類也是,陜茶僅是一個坐標和立場。《始翠山,詩詞發(fā)現(xiàn)陜茶之美》,點擊左下”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

?

茶人三不見,茶話三不談

我們在好幾篇文章都講過一句話:能有時間靜靜的喝一杯茶,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福氣。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是這樣,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好不容易有空喝點茶,對面坐的也不是對的人,聊的也不是對的話題。

喝茶的人,會遇到很多茶友,也會聊很多茶話。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再做茶友,也不是所有話都適合在茶桌上說。

畢竟屬于彼此的這一份安靜的時間,還是干凈一點好,所謂茶人三不見,茶話三不談,懂得拒絕一些人和事,才能靜靜的喝一杯茶。

茶人三不見:

有三種人,不喝茶也罷

一不見:金錢客

年輕時,我們談愛情,談理想,談人生,唯獨很少談金錢,認為談錢太過俗氣。

而當青春散場,步入中年,面對生活的壓力與艱難,不得不承認,我們都是俗人。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這碎銀幾兩,能解萬種惆悵 。

努力賺錢的人,值得尊敬。但是滿嘴只有錢的人,還是算了吧。

有的人,端起茶杯,就是滿嘴的奢侈和炫耀。簡而言之,他喝過最好的茶,并不是你倒的這一杯。拾起話題,不是某某朋友又賺了多少錢,就是某某朋友又花了多少錢。

感覺他身邊都是有錢人,永遠都是這樣,能讓他提起興趣的話題都是炫耀財富,炫耀人脈,哪怕這些財富和人脈都跟自己沒關系。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也都成了過客。

俗世多忙,能得半日空閑,能舍三分名利,才是愛茶之人的座上客。

愿我們每個人都繼續(xù)保持努力,永遠不為錢而卑微,亦不為錢所累。

二不見:虛情人

《菜根譚》說: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后之毀;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不再背后說人壞話,勝過當面夸獎別人。相處久了不討厭,勝過剛認識的時候裝君子。有的人,剛開始什么都好,相處久了,就假了。

真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偽君子。

年齡越大,圈子越小,等人到中年,還留在你圈子里的人,可能十個手指都數(shù)得過來。

做人,真誠最重要。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一起喝茶的人,要么能交心,要么不如安靜。

當人面一套,被人面一套,跟你在一起說別人壞話,跟別人在一起說你的壞話。剛相處表現(xiàn)得像個君子,過段時間就漏出尾巴。人前人后的不一致的人,虛情假意的人,這杯茶,不喝也罷。

三不見:無信徒

言而無信的人不可交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本褪钦f一個人說話做事總得靠譜,不能一會兒是三,又一會兒是四,讓人無所適從。

生活中,與言而無信的人共處是個噩夢,對輕言承諾的人抱有希望是浪費生命。

他們一直變化著,上午說的事下午就變了,昨天決定的事今天就成了廢紙一張,和他們交往,就像坐上一條他們自己也不知開往何方的船。與他們喝茶,比喝毒藥還難以下咽。

朋友貴在真誠,朋友有別的缺點或許可以原諒,若是言而無信,讓人摸不透他的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還是敬而遠之的好,因為誰也沒有興趣天天聽無法兌現(xiàn)的話。

茶話三不談

有三種話,別在喝茶時候說

茶話,顧名思義,品茶談話,聊聊人生感悟,生活瑣碎。

但茶話卻也不是什么都能說的,這三種話,無論如何不要講,講了反而輸品格。

一不談:空話

夸夸其談,卻很少實踐的人,無論是誰都不歡迎,哪怕在茶席上也一樣。

曾國藩讀書不走捷徑,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雖然曾國藩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后,后邊的路就越來越順,四年后中了進士,而其他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學,后來卻連舉人也沒有出來一個。

天馬行空的空話,底層思維是想走捷徑,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去努力,互吹海塞,實現(xiàn)了這是一個諾言;說出后卻做不到,就成了一句空話。

愛茶的人,尤其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yǎng)。他未必在茶席上能說會道,但每一句說出的話,都應該是真實不空的。

正正厲害的人,安靜喝茶,埋頭做事,從里到外兩個字:靠譜!

二不談:葷話

葷話,就是俗稱的黃段子,一些不雅且讓人尷尬的話。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在路邊攤,一方小桌,幾瓶小酒,一邊拍桌子一邊講葷話。

但在茶桌上,葷話卻讓人極其不舒服,一來不尊重異性,二來也不雅。

粗俗的人即使有錢也只能買些豪華的排場,骨子里的東西還是粗俗不堪,喝茶的時候嘴里蹦出來的都是各種葷段子、不雅的口頭禪。有品位的人即使喝的茶不貴,但是他們喝茶的時候,總是靜靜的品味。

沒有誰會通過葷話,來品悟人生的道理。都是通過分享生活經(jīng)歷、觀察世事人情去總結(jié)。

都說從一個人的談吐,從他講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個經(jīng)常講葷話的人,可見生活品味也堪憂。

三不談:氣話

喝茶的時候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說,連喝茶的心都不要有。全身心貫注在茶上,一口一口慢慢品茗,不要在意茶味的甘苦,你的心越清凈,喝出來的茶越清香甘爽。

我們喝茶,很大原因就是尋求片刻安靜,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

心情很差,一直說氣話,不懂得克制。會讓一起喝茶的人也感受到壓抑的氣場,不歡而散。

愿所有愛茶的人,保持克制,不講氣話。

怒時不做決定,氣未消不說出口,冷靜了才回答,才能讓彼此都好,不傷人傷己。

來源: 茶道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