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普洱新廠

找到約614條結果 (用時 0.009 秒)

解析普洱茶嘜號的3個新動向,行家教你如何解讀!

我們都知道,很多普洱茶都有一個編號,比如7542、421、7663…對行家來兌,一看到這個編號,他基本上就能知道這是個什么茶,來自哪個廠,用料如何。但是你再追問他為什么這樣?他就只能說個大概,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今天,旗艦店“藏品普洱”掌柜,就來為我們普洱茶編號的由來。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專業(yè)原創(chuàng)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紹,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買茶、存茶、泡茶、品茶的專業(yè)干貨知識,盡在“藏品普洱”,歡迎交流!

一、普洱茶編號的由來及意義

1976年,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下發(fā)了一個普洱茶編號的檔,檔全名為:《云外茶業(yè)字第84/45號—關于加工生產普洱茶的樣價及有關問題的暫行規(guī)定》。文件的內容如下:為穩(wěn)定質量,對普洱茶的品種、花色初步制定了18個茶號,各廠具體如下:

新茶號代表的意思:數字代表,從左到右第1、2個數字代表該產品創(chuàng)制的年份;第3個數字代表原料級別;第4個數字代表廠名(1:昆明茶廠,2:勐海茶廠,3:下關茶廠,4:普洱茶廠。)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個檔,下面就做一些粗略的講解。首先,這里的每一個茶號對應于一個規(guī)范化的產品,比如7663,對應下關茶廠1976年開始生產、以6級原料為標準的100克普洱茶熟茶制成的沱茶。

7581對應著昆明茶廠1975年開始生產的以8級以下(8級、9級、10級)茶葉為原料生產的250克普洱茶熟磚茶。

至于每個茶的生產年份,則在外包裝的大票上用數字標明,比如1977年生產的某產品的第三批,標為“7-3”(在隨后的執(zhí)行中改為703,這樣可以標注10批以上的該產品)。

4位數的為緊壓茶,5位數的為散茶。對散茶來說,由于要經過分篩機分篩,中間的2位數完全可以代表它的原料級別。

二、普洱茶編號的發(fā)展變化

而緊壓茶由于原料有拼配,它中間的那一位數字不能完全代表原料的級別,中間的那位數字既可能是原料的中位數(如7542中有1級,1993年以后改為2級、5級、6級等原料,但是沒有4級茶),也可能是所用原料中最好的那個級別(比如7581最高級別茶味8級茶)。

文中還可以看出,7572的創(chuàng)制年份早于昆明茶廠的7581。而出口二分之一普沱7663也較普沱7763早(后期7763似乎并未流行開來,該編號茶被7663L取代)。

隨后,由于產品的增多,又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茶號,比如,1979年,勐海、下關更換了一大批散茶茶號,1985年,又出現(xiàn)了8582生茶七子餅,8592熟茶七子餅,1986年下關茶廠更換了一批新的緊壓茶茶號等。

同時,小包裝散茶(100克) 出現(xiàn),他們編號為Y562,Y671 ,P901 ,p902 , NY562(NEWY562)等,這些茶號沒有創(chuàng)制年代。盡管茶號很多,但當時的生產都相當規(guī)范,每種茶號都對應特定的產品,每年或每一批的差距不會太大。

三、茶號發(fā)展的3個新動向

上世紀90年代后期,茶葉市場從統(tǒng)購統(tǒng)銷到徹底放開,很多茶商開始自己到茶廠訂貨,茶號也有了新的變化。

這里有三個新動向非常重要,一是不規(guī)范茶號出現(xiàn),比如:7262、7222、7042、7062 等茶號,完全與級別或創(chuàng)制年代無關;

第二是用傳統(tǒng)茶號生產不同的產品,比如7572竟然出現(xiàn)了生茶!這些茶是徹底的茶商訂制茶,是茶廠在經濟不景氣,買方市場的情況下的無奈選擇。

第三,很多民營茶廠也開始生產自己的編號茶,他們大多喜歡以8或6作為茶廠代號來為茶號結尾。當然,原中茶系統(tǒng)還有很多不常見的茶號,比如7312、7502、7 512、7692、7752 、7762、7902、9252 等,真是令人眼花繚亂。

但這些非傳統(tǒng)茶號或者產量不大,或者已像7262高檔熟餅、421高檔散茶那樣被廣大茶友所接受,自然,這一問題也就不那么令人困惑了。

聲明:文章由“藏品普洱”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深耕中生代普洱市場的決勝點(下)如何找到稻草覆蓋下的珍珠?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看看中生代普洱。在作者看來,中生代普洱是進入適飲期的開始,是一個價值躍升的轉折點。而進入中生代之后,其實普洱茶并不是快速走向消費,而是還需要經歷一段較為漫長的倉儲轉化過程。它可能成為某人茶桌上的心頭好,也可能進入流通領域。

昨天講到,同樣年份的中生代普洱,有些來源于國營大廠,就紅紅火火,有些則缺乏背書而默默無聞。所以,一旦中生代普洱進入流通領域,在商業(yè)眼光的注視下,就面臨著存放前景、變現(xiàn)率等等問題,且看作者如何為中生代普洱的發(fā)力支招。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一個事實,中生代茶只是剛剛進入品飲適口性區(qū)間的一個時期茶的統(tǒng)稱,它其實尚未轉化出被市場大量消耗的口感特征,所以它雖然開始能消耗了,但絕大多數仍然需要繼續(xù)存放。中生代茶只是在去到普洱茶一個轉化期跳升的節(jié)點上,這給它帶來重新價值評估的機會,伴隨而來的是換手率的增加和大量的交易與變現(xiàn)。普洱茶的存放本來就是一個漫長和不斷接力的過程。每個存放者很難從一而終地把一片新茶放到老,或者中途變現(xiàn)離場,或者從舊茶環(huán)節(jié)接過存茶的接力棒開始存茶,觀念和取向不同導致參與投資普洱的角度和模式不同。但所有的一切都和變現(xiàn)率有關,變現(xiàn)率好自然茶就會價值高些。而變現(xiàn)率又受什么驅使呢?變現(xiàn)率首先是和口感有關,口感好的茶更容易被市場接受和消耗,變現(xiàn)率自然就高;其次和品牌有關,好的品牌廣為人知既利于換手也便于消耗,變現(xiàn)率自然不在話下。

回到這波中生代茶結構的分析,既有很多大品牌的傳統(tǒng)配方茶,也有很多小品牌甚至不知名的茶,還有四大廠老員工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傳統(tǒng)配方茶,和新時代下用料精良的古樹純料風格茶,更有一些創(chuàng)新制作但轉化一般的“摸索配方茶”。

先知先覺者其實歷經十幾年普洱存放觀察,已經得出了早期的普洱新茶存放其實就是風險投資,很多用料普通、工藝不完善的新茶存放下來其實沒有什么未來,即便存放十幾年口感也乏善可陳,非常平庸。也許這類用料的茶應該做成熟茶,或者快速陳化的倉茶,縮短倉儲周期,較低成本,快速在市場中消耗。這類制作的普洱新茶根本不適合大成本周期長的干倉陳化,也就是說不是所有新茶都有長期存放的價值的。

我想最起碼在這一波中生代茶浪潮的到來中我們能給出這樣的一個結論:不是所有普洱生茶的存放都有未來,還是要看配方、用料和存放手法。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傳統(tǒng)配方雖然是當下市場消費的主流,但未必是未來的主流,更不是普洱存放唯一和最好的訴求。因為大量古樹純料茶轉化出的綜合口感超越了傳統(tǒng)配方,給口腔和市場都帶來一股驚艷。它理應受到市場追捧,同時也應在價格上體現(xiàn)這一切。如果是大品牌的茶,那么價格早就扶搖直上,攀升得蕩氣回腸,但若是不知名的小品牌卻往往有些事與愿違。實際上,在這波中生代茶中存在大量轉化優(yōu)良的性價比很高但卻不為人知、價格嚴重低估的品種。造成這樣窘況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品牌度不夠導致知名度偏低,造成變現(xiàn)率低。

2.市場不夠成熟,消費者還是被品牌牽著走,沒有自我價值發(fā)現(xiàn)能力。

3.在原有小品牌失去對其陳化后的口感重新評估能力后,缺乏第三方具備公信力的機構介入,對其再背書和價值評估。

中生代茶每個時期都有,但當下中生代茶卻具備一些前所未有的特征。首先是大陸流行普洱后第一波存茶高潮帶來的量產的中生代茶,這個第一次既代表第一波面向全國市場量產的中生代茶,也意味著第一批試驗性的中生代茶。為何說是試驗性的?因為回到十幾年前,除去傳統(tǒng)配方拼配茶有更老的茶作為轉化依據,很多小廠、新廠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生產出很多新配方新制作的茶,轉化至今出來的效果是如其所愿呢還是事與愿違呢?應該說,兩者都有,畢竟那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年代,這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投資,時至今日,很多當年不可測的情況因為轉化結果已經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事實上,的確很多普洱存放十幾年至今轉化一般,沒有什么市場前景。但既然是風險投資,就一定有表現(xiàn)出色的品種轉化超出預期,這些茶具備繼續(xù)存放下去的價值。同時在觀察過十幾年轉化效果后,它未來的轉化走向將更為有章可循,再不會如之前新茶階段的具有太多不可測因素。

問題在于如何把這類沒有大品牌加持的轉化優(yōu)良又被低估的中生代茶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在市場呢?我認為有兩個途徑可以達到,第一是由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或者平臺重新對其陳化后的價值進行評估,并背書再推向市場。第二,就是拋棄其前身的品牌,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品牌,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二次品牌,對其形象的重新打造和市場推廣,二次品牌的出現(xiàn)能讓其和之前相同品牌的其他平庸產品來一次劃分和隔離,同時也便于引入新的資本。

問題在于如何把這類沒有大品牌加持的轉化優(yōu)良又被低估的中生代茶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在市場呢?我認為有兩個途徑可以達到,第一是由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或者平臺重新對其陳化后的價值進行評估,并背書再推向市場。第二,就是拋棄其前身的品牌,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品牌,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二次品牌,對其形象的重新打造和市場推廣,二次品牌的出現(xiàn)能讓其和之前相同品牌的其他平庸產品來一次劃分和隔離,同時也便于引入新的資本。

在中生代普洱茶領域中介入資本,有別過往一擁而上,一味悶頭沖向新茶生產領域的投資方式。事實上,對于以越陳越香為核心價值的普洱茶,我們更關注的是轉化后的效果,從新茶轉化到中生代茶要經歷漫長的十幾年,還有很多不可測風險存在。而轉化到中生代茶后,已經大致能確定未來繼續(xù)陳化的結果,相對而言投資中生代普洱風險更低。假若有好的甄別能力,直接在這一波中生代小品牌茶中尋找轉化優(yōu)良而又低估的品種,一旦發(fā)現(xiàn)無異于找到一座金礦,只要給予二次品牌附加,并全力打造新的宣傳和渠道,絕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若說十幾年前新茶原料低廉是投資普洱新茶的一個大機會,現(xiàn)在在新茶原料居高不下,風險劇增背景下,在中生代普洱茶中尋找稻草下覆蓋的珍珠將又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機會。

存茶是一個漫長而又有趣的過程,投資普洱和投資股票一樣,首先是防避風險,再談投資收益,投資普洱要追求價值發(fā)現(xiàn)而不是炒作,那些不顧性價比,一味扎堆參與擊鼓傳花般的炒作,潛在的大風險將不言而喻。

本文節(jié)選自

深耕中生代普洱市場的決勝點作者丨普茶藏珍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德豐昌說普洱 普洱熟茶歷史究竟有多遠

百年普洱 經典傳承

  普洱熟茶歷史并不久遠,可以說是一個新生的快消類茶品,其口感表現(xiàn)和保健功效也是顯而易見的。

  普洱熟茶歷史究竟有多遠,這也是有據可查的,對于鑒別普洱熟茶年份的真?zhèn)魏途C合價位也是有借鑒作用的。

視頻用時15分07秒


早期記載摘錄

  范和鈞在《創(chuàng)辦佛海茶廠的回憶》中記載:

  “……緊茶制作并不復雜,每年冬季將來時,把收購積存的曬青毛茶取出,開灶蒸壓后,裝入布袋,積壓成心型,然后放置屋角陰涼處約四十天后,布袋發(fā)微熱約40℃左右,袋內茶葉則已發(fā)酵完畢,解開布袋,取出緊茶,在外包綿紙,即可包裝定型,俟季節(jié)性馬幫到來,便可裝駝起運……”

  在這段文字中范和均先生已提寫到緊茶發(fā)酵的事,對發(fā)酵天數,發(fā)酵溫度都作了詳細介紹,只不過那發(fā)酵過程是在布袋內進行。

  1939年,李佛一在《佛海茶業(yè)概況》中記載:

  “緊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蓋”黑茶者再包于二蓋之外曰“高品”如制圓茶一般,將各色品質按一定之層次同時裝入一小銅甄中蒸之,其柔軟,傾入緊茶布袋,由袋口逐漸收緊,同時就坐橙邊沿照同一之方向,輪轉而緊揉之,使成一心臟形茶團,是為“緊茶”?!暗撞琛比~大質粗須剁為碎片?!案咂贰表毾纫蝗諠褚韵喈斨衷弧俺辈琛?,經過一夜于是再行發(fā)酵'成團以后,因水分尚多,又發(fā)酵一次,是為第三次發(fā)酵。數日之后,表里皆發(fā)生一種黃霉。藏人自言黃霉之茶最佳。

  范和均、李拂一說佛海緊茶時都說到發(fā)酵,除了范和均、李拂一的說法外,還有緊茶發(fā)汗說法,1951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團在西雙版納做社會調査,留有調查報告,其中關于車佛南的茶葉一文中寫到:“緊茶:茶莊收購散茶后,即以大量的細黑條做包被——俗稱面茶或梭邊,以粗黑條做底——稱高品茶或二屆茶;以老茶做心子,制時依次將三者放入銅制筒子內待蒸熱后,用布揉制成錐形,各為“錠”,然后堆置使其發(fā)汗即可出售……”

  這篇文章記于1951年5月說緊茶堆放是為了使其“發(fā)汗”,估計“發(fā)汗”是民間的說法,與范和均、李拂一說的“發(fā)酵”是一回事。

熟茶產生背景

  熟普發(fā)酵首次出現(xiàn)在香港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

  民國之后,香港逐漸成為普洱茶最主要的消費地之一。而隨著交通的不斷改善,運時縮短,到港的茶餅陳化期都不夠,而商業(yè)城市香港寸土寸金,茶商們不僅在討論干倉與濕倉的孰優(yōu)孰劣,也開始在嘗試人工發(fā)酵普洱茶的原料——曬青毛茶,使原料熟化后再加工壓制為餅。

  消息傳回云南,云南省茶葉公司非常重視來自大客戶方的需求信息,于1955年11月,通知下關茶廠對出口緊壓茶進行后發(fā)酵試驗,但試驗不了了之。

  70年代初,普洱茶對外貿易不斷擴大,生產供不應求,從香港也傳回來越來越確切的消費需求。1973年4月,云南省召開茶葉加工會議。在長達7天的茶葉加工座談會上,傳達了李先念副總理和外貿部李強副部長有關國際形勢和茶葉發(fā)展的重要講話,李強副部長講話中特別強調了要發(fā)展普洱茶。

熟茶產生的階段

  20世紀70年代第一批到廣東學習人工發(fā)酵的老專家和老技工:吳啟英、鄒炳良、曹振興、蔡玉得、侯三、刀占剛等。

  廣云貢餅——1973年以前,云南每年都調撥給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曬青毛茶數百噸,廣東口岸用云南曬青毛茶混合本地大葉青茶、越南青茶制成普洱散茶獨家經營出口。

  吳啟英手稿《昆明茶廠加工普洱茶的點滴回憶》:

  1974年秋交會期間,時任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宋文庚(主管業(yè)務)與敖其富同志帶著由交易會上取回的普洱茶樣來昆明茶廠找時任新廠的廠長李希金,問能否加工此茶?李廠長立馬叫我去他辦公室看樣茶:此茶外形粗壯,色為黑褐色,相當于9-10級青毛茶制成。當時廠庫存400噸左右9-10級青毛茶,無法處理,只能慢慢拼入青磚使用。要解決廠內積壓的低檔青毛茶,唯一方法做普洱茶來消化積壓。因此昆明茶(廠)答應做普洱茶。

  1974年后,省茶葉公司在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普洱茶廠、瀾滄茶廠和宜良茶廠等國營生產廠家推行熟茶發(fā)酵技術。

  1974年以前,云南是沒有熟茶生產記錄的。

  1975年,昆明茶廠研制成功普洱茶原料的發(fā)水渥堆技術,以此為基礎制成普洱茶熟茶,由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自營出口,曬青毛茶停調廣東。

  20世紀70年代,廣東和云南渥堆發(fā)酵的研究,以中茶7581為代表。

  1976年,熟普發(fā)酵技術成熟。“熟普”散茶壓制的沱茶7663、茶磚7581面市,從此以后,各種普洱茶熟茶產品風起云涌,普洱茶“熟餅時代”開啟大幕。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業(yè)公司規(guī)范了普洱茶的嘜號,餅茶用4位,頭兩位為該茶品創(chuàng)制年份,第三位為曬青毛茶原料等級,第四位為茶廠編號(1是昆明茶廠,2是勐海茶廠,3是下關茶廠,4是普洱茶廠)。散茶用5位,3、4位原料毛茶等級。普洱茶嘜號:7542,7562,7572,75671,76563等

  1976年,普洱熟茶產品在法國市場獲得認可。

  1977年,一個叫佛瑞德·甘普爾的法國商人,從香港天生茶葉公司訂購了一批1.2噸的云南普洱沱茶(熟茶)試銷法國。被國內稱為:銷法沱。

  1979年,法國巴黎安東尼醫(yī)學系臨床教學主任艾米尼·卡羅比醫(yī)生臨床實驗結果證明,云南普洱茶對人體減肥效果顯著;1986年,法國醫(yī)學界臨床實驗表明,云南沱茶使二十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血脂降低。

  云南省1979年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談會:關于“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提出的“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理論,至今在發(fā)展普洱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引導了一大批考據普洱茶消費者。

找到約587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