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千丈鏡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茶文化之源管窺:唐代茶圣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淺析

摘要:本文的要義在于淺析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興的內在聯(lián)系,從水文化視角揭示茶與水、茶文化與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疊、交叉關系,認為水文化實乃茶文化之源頭活水,“茶水民族”早已成為一個永久性的中華民族指代符號。論述了陸羽的水學思想、茶學思想與大禹治水精神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管子的水思想、孔孟儒家的水思想和老莊道家的水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他對水質資源分布及其優(yōu)劣與否和純凈及污染情況極為重視,首創(chuàng)鑒水分類和優(yōu)劣標準,深化與提高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強化了唐人自覺保護名泉和水質的意識。此外,中茶文化對外傳播,其中也包含著中國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識、水科學。

關鍵詞:茶文化;水文化;陸羽水思想;水質資源優(yōu)化;鑒水分類和標準;文化傳播

本文的要義是淺析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興的內在聯(lián)系。唐宋以后,闡述水與茶或水文化與茶文化之關系可抵要端者,當以自詡“余齋居無事,頗有鴻漸之癖”的浙江錢塘著名茶人、明代茶文化家許次紓所論最為至要,他在《茶疏·擇水》中明確提出:“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痹S氏又言:“余嘗言有名山則有佳茶,茲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醿烧?、兩都、齊魯、楚粵、豫章、滇、黔,皆嘗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發(fā)源長遠,而潭此澄澈者,水必甘美?!? 許氏“無水不可與論茶”之論,發(fā)人所未言,或可從不同視角有助于我們揭示茶與水、茶文化與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疊、交叉關系。實質上,茶產于山水之間,山水之自然地質屬性決定茶之品位與品性,而水文化實乃茶文化之源頭活水。

在以往的中華茶文化研究中,鮮有透過水文化史視角,將水文化作為茶文化之源的系統(tǒng)論述。我們都知道,水、陽光和空氣——自然資源三大元素構成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生命賴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所在。水作為一種自然元素,不僅是人之生命永恒依托的物質資源,更是人達至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資源。人類文化學者認為,水文化是人類文明初始的母體文化,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也可以說就是一部水文化發(fā)展史。人類文明生產史和生活史最早開發(fā)、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水,人類古代文明的起源也大都發(fā)源于江河湖海水流域一帶。例如,世界文明史上所言的五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發(fā)源于今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發(fā)源于今西亞的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發(fā)源于今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發(fā)源于今歐洲的愛琴海諸島,中華文明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中國是茶文明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唐人陸羽《茶經》記敘中國西南部的原生茶樹為喬木,直徑可達“一尺兩尺乃至數(shù)十尺”,而其中“巴山陜川有兩人合抱者”。這是世界茶文明史上有關野生茶樹最早的明文記載。中國西南部地域廣闊,地貌復雜多樣,水資源極其豐富,雨水充沛,也是史書記載的中國先民種茶、飲茶與藝茶的起始地,以及中國茶業(yè)、茶經濟最早的起始地。東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卷一《巴志》云:“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⑿Q、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這說明,此地此時所產之茶已納貢王室。

茶文明從西南部的山水之間走出來,匯入中華文明長河,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千百年來茶水待客、邀友品茗、無茶不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風民俗和禮儀禮俗,茶水文化涵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心性、精神與性格,“茶水民族”早已成為一個永久性的中華民族指代符號,并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費孝通先生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學術研究結論。以往我們談茶文化,談水文化,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談中華文明發(fā)展史,往往都是各自作為一個單獨命題來論述的,很少講“茶水文化”、“茶水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符號。而這關系到我們怎樣重寫中華茶文明史,怎樣更好地把中華茶文明寫入中華文明史。

這是誘發(fā)筆者思考和重點考察“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這一命題的起因之一。

起因之二,陸羽《茶經·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畜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彼J為,凡用山水,最好選取乳泉或石池漫流之水,至于湍急的山水最好勿飲,如長喝此水,幾可使人患頸疾(先秦時,即已知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土地、水質等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左傳·成公六年》:“土薄水淺,其惡易覯……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而由幾處溪流匯合后積蓄于山谷之水,雖看上去澄清,但因水不流動,從暑熱之日到霜降前,“或潛龍畜毒于其間”,即水質可能已被污染,故用此水,必須要先挖開缺口,流放掉那些沉積多日的污水,引來上游下泄的新鮮泉水,然后才可取之飲用。凡用江河之水,須到距離有人居住的遠處去取水。凡用井水,則要從人們日常汲水的井中去打水。與陸羽生活于同時代的唐詩人劉長卿在《送崔處士先適越》詩中有言:“小江潮易滿,萬井水相通?!边@很能說明此一時代唐人對水的有關認識已很深刻。

從中我們也可以窺知,陸羽對唐代的水質資源分布及其優(yōu)劣與否和純凈及污染情況可謂極為重視,知曉水品之優(yōu)劣與水資源環(huán)境、人體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并形成了其關于水質評價的認定標準,其中包含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劣與否及環(huán)境變化與保護的初步科學認識,以及引導人們開始重視對水資源、水品質的科學認識和環(huán)保理性意識。當代中國著名茶文化專家丁文在《唐人品水重山泉》一文中曾指出,品水標準系自“陸羽首創(chuàng)”,其“鑒水總分三類:山水、江水、井水”,其“鑒水優(yōu)劣的標準有二:一是流動,‘流水不腐’;二是無污染”。

以今天的現(xiàn)代水質科學技術知識來分析山泉水礦物質成分和測定天然飲用水技術標準,十分容易。但在唐代陸羽所提出的鑒水品水標準,卻是首創(chuàng)性的,它開創(chuàng)和確立了中國古代飲用水之標準。更為重要的是,“陸羽的品水標準為后世人所認同”,“自宋元以后直到近代,出現(xiàn)了以賣水為業(yè)者,所賣之水皆為山泉水”(丁文:《唐人品水重山泉》)。這是我們認識陸羽水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出發(fā)點。

相比而言,在數(shù)百年后的明代,許次紓《茶疏·擇水》云:“江河溪澗之水,遇澄潭大澤,味咸甘洌。唯波濤湍急,瀑布飛泉,或舟楫多處,則苦濁不堪。蓋云傷勞,豈其恒性。凡春夏水長則減,秋冬水落則美。” 陸樹聲《煎茶七類》云:“井取多汲者,汲多則水活?!睆埓髲汀睹坊ú萏霉P談》直言:“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只得八分?!崩顣r珍《本草綱目》卷五《水部》云“水為萬化之源”,“井泉地脈也,人之經血象之,須取其土濃水深,源遠而質潔者,食用可也”;“貪淫有泉,仙壽有井,載在往牒,必不我欺”;“城市近溝渠污水雜入者……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也”。顯然,明人對唐人陸羽關于水質的優(yōu)劣和純凈與污染評定標準以及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劣與否及環(huán)境變化與保護的認識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繼承和發(fā)展。以此略考明代的飲用水認知與評定標準和方法,無疑帶有新的生產、生活實踐和科學認識特點。此與明代城鄉(xiāng)建設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歷史條件相對等,也說明相比唐代而言,明代的茶產業(yè)和茶飲對水質、水資源、水環(huán)境影響的要求要嚴格得多,因為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發(fā)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其誘導因素或許更為復雜和多樣。這是茶文化研究的另一個課題,此不贅。

起因之三,《唐全文·陸文學自傳》記載:“上元初,結廬于苕溪之濱,閉關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宴永日。常扁舟往來山寺,隨身惟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子蓋今之接輿也?!标懹鸬囊簧c山水相伴,其知水、識水、親水、愛水頗深。他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品鑒天下名泉佳水,對水質之優(yōu)劣對茶味的影響頗有心得體會,故其煮茶時極重所選之水,曾依次將天下名泉劃分為二十等級。

據(jù)唐人張又新《煎茶水記》載:

卷末又一題云《煮茶記》,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歡,因之赴郡。 至揚子驛,將食,李曰:“陸君善于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子南零水又殊絕。今日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命軍士謹信者,挈瓶操舟,深詣南零,陸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陸以勺揚其水曰:“江則江矣。 非南零者,似臨岸之水?!笔乖唬骸澳宠凵钊?,見者累百,敢虛紿乎?”陸不言,既而傾諸盆,至半,陸遽止之,又以勺揚之曰:“自此南零者矣?!笔辊耆淮篑敚Y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蕩覆半,懼其鮮,挹岸水增之。處士之鑒,神鑒也,其敢隱焉!” 李與賓從數(shù)十人皆大駭愕,李因問陸:“既如是,所經歷處之水,優(yōu)劣精可判矣?!标懺唬骸俺谝?,晉水最下?!崩钜蛎P,口授而次第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蝦蟆口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巖縣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 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武關西洛水第十五,未嘗泥; 吳松江水第十六; 天臺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余嘗試之,非系茶之精粗,過此不之知也。

此乃唐大歷元年(766年)陸羽游揚州大明寺時所發(fā)生之事,因陸羽品水時識破軍士取水不實,而引出李季卿命人把陸羽口授的茶水品第依次記下之事。此即后世所傳的陸羽所排定二十等次的宜茶之水。不過, 一生嗜茶的唐代才子張又新《煎茶水記》言:“此二十水,余嘗試之,非系茶之精粗,過此不之知也?!庇纱饲】勺C明,陸羽排定的二十等次宜茶之水曾經后人一一品鑒,或勘定無誤。唐人對與茶學、茶藝、茶飲有關的問題,從不輕信所謂權威定論,而是要事必躬親,去實踐,去親歷。這是唐代茶文化極為可貴的品質。也正因此,《煎茶水記》又稱《水經》,文雖不足千字,但對陸羽《茶經·五之煮》內容卻是有所突破的,張氏更重水品,其文對水品的記載也更詳、更清晰。這似可表明,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在陸羽的引導下開始走向自覺。

關于被陸羽列為“天下第二泉”的無錫惠山寺石泉水,陸羽游無錫惠山時曾作《游慧山寺記》(《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慧山,古華山也。……梁大同中,有青蓮花育于此山,因以古華山精舍為慧山寺。

寺在無錫縣西七里……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馬亭,以備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罛甓,淵淪潺湲,濯漱移日?!瓘拇笸钪鄙?,至望湖閣,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長洲,東泊江陰,北淹晉陵,周圍一萬五千三百頃,蒼蒼渺渺,迫于軒戶?!?/p>

夫江南山淺土薄,不自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余頃。此山又當太湖之西北隅,縈聳四十余里,唯中峰有叢篁灌木,余盡古石嵌崒而已。……叵以鶴林望江,天竺觀海,虎丘平眺郡國以為雄,則曷若茲山絕頂,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開邃宇,飛檐眺檻,凌煙架日,則江淮之地,著名之寺,斯為最也?!垷o其源,流將安發(fā)?予敦其源,亦伺其流,希他日之營立,為后之洪注云。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寺石泉水,因了陸羽《游慧山寺記》洋洋灑灑和繪聲繪色的激揚文字而名揚天下,天下嗜茶品泉者接踵而至,歷代不衰。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泉水最多的國度之一,與人文和旅游記憶有關的名泉大大小小以千數(shù)計,遍布全國各地的泉水之甘美、之純潔,名聞遐邇;另一方面,在唐代茶飲和茶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背景下,自陸羽評定名泉之后,人們對天下名泉的認知度和喜愛度超越前代,以名泉水沏佳茗,無形中深化與提高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逐漸強化了唐人自覺保護名泉和水質的意識。然仍不免有好事者,他們對名泉的喜好達到超出人之正常理性約束的癲癡程度。例如,據(jù)唐代無名氏《玉泉子》記載,唐宰相李德裕因最愛飲惠山泉水,竟命人千里“鋪遞”至京師,供其品飲。此事雖然荒唐奢侈,卻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名泉意識以及名泉文化已在唐代社會各個階層普及開來,并帶動唐代飲茶須以佳水配之的風尚。

在此,頗值一提的是,在陸羽《茶經》問世之前,年長陸羽五十歲的唐代著名中醫(yī)藥學家、浙江寧波人陳藏器通過刻苦研習各類本草醫(yī)書和中醫(yī)藥理論及診治方法,撰著《本草拾遺》十卷,其中他從“本草茶療”之概念出發(fā),提出“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著名論斷,并動手調配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療秘方為人治病。據(jù)《三秦志》所言,當時“病家云集,門庭若市”。而且,陳藏器曾以藥茶為唐玄宗十八子李瑁治好了旁者無法治愈的怪病。為此,唐玄宗昭告天下,賜陳藏器為“茶療鼻祖”。更為重要的是,陳藏器在《本草拾遺》特別指出,從山地溢出的礦泉水為“玉井水”,此水“味甘平,無毒”,而且久服可“令人體潤,毛發(fā)不白”。所謂“玉井水”,陳藏器《本草拾遺》言:“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是也。”東晉王嘉《拾遺記》卷十《昆侖山》載:“昆侖山有柰,冬生子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可見古人對玉井水的水質有清醒認識,對其保健功效頗為推崇。

陸羽一生博學多能,除茶學之外,于詩文、音韻、小學、書法、戲曲、史志、旅游、地理、考古、水學、農學、工學、醫(yī)藥、飲食等方面多有涉獵,成就不俗,在唐代文壇活躍一時,而且曾流寓浙江,他撰寫《茶經》時,對浙江寧波人士、著名中醫(yī)藥學家陳藏器的學問與卓識,不可能未有所聞,亦不可能未有所習所得。例如,《茶經·七之事》引用與茶食、茶療和茶藥有關的古籍藥典計有《神農食經》、《晉書》、《搜神記》(干寶)、《食檄》(弘君舉)、《食論》(華佗)、《食忌》(壺居士)、《爾雅注》(郭璞)、《雜錄》(陶弘景)、《后魏錄》、《本草》、《枕中方》、《孺子方》等等。

在陸羽《茶經》問世后,唐人競相傳抄,推動唐朝飲茶之風遍及各地。《新唐書·隱逸·陸羽傳》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zhí)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其后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在如此“尚茶成風”的影響下,文人墨客鑒于陸羽對山泉水的品鑒和推崇,特別是他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標準的界定以及水質特性的高度概括,讓唐代士子和茶人從中感受到與此前不同的更值得稱道的茶飲審美享受。這期間,更有推波助瀾者,如唐常州刺史獨孤及撰《慧山寺新泉記》:

此寺居吳西神山之足。山多小泉,其高可憑而上。山下靈池異花,載在方志。山上有真增隱客遺事故跡,而披勝錄異者,賤近不書。無錫令敬澄字深源,以割雞之余,考古案圖,葺而筑之,乃飾乃圬。有客意陵陸羽,多識名山大川之名,與此峰白云相與為賓主。乃稽厥創(chuàng)始之所以而志之,談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廣,勝掩他境。

其泉伏涌潛泄,潗漝舍下,無沚無竇,蓄而不注。深源困地勢以順水性,始雙墾袤丈之沼,疏為懸流,使瀑布下鐘。甘溜湍激,若釃醴乳。噴發(fā)于禪床,周流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經營于法堂。瀑潺有聲,聆之耳清。濯其源,飲其泉,能使貪者讓,躁者靜,靜者勤道,道者堅固,境凈故也。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發(fā)于自然,非夫人疏之鑿之之功,則水之時用不廣。亦猶無錫之政煩民貧,深源導之,則千室褥褲。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功若響答,其揆一也。予飲其泉而悅之,乃志美于石。

因了唐代文人墨客的交口相贊,名泉以詩文褒揚而馳名天下,所以,唐代詠茶與山泉佳水的名詩名文不絕于口,在唐山水田園詩之外,別具一格。例如,儲光羲《詠山泉》:“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陸龜蒙《謝山泉》:“決決春泉出洞霞,石壇封寄野人家。草堂盡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皇甫冉《無錫惠山寺流泉歌》:“寺有泉兮泉在山,鏘金鳴玉兮長潺潺。作潭鏡兮澄寺內,泛巖花兮到人間。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長苔草。處處縈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無冬春。任疏鑿兮與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偏依佛界通仙境,明滅玲瓏媚林嶺。宛如太室臨九潭,詎減天臺望三井。我來結綬未經秋,已厭微官憶舊游。且復遲回猶未去,此心只為靈泉留?!?/p>

唐人尚山尚水、尚茶尚藝,所作詠山泉詩文雖不免仍有仿效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的影子,但此時的唐人筆墨之下更多地是凸顯隋唐大一統(tǒng)文明時代新氣象,他們盡情謳歌的山泉直抵唐山水文化和唐茶文化精神之魂魄——有泉水流動不止“年年長自清”的生命回響,有流泉潺潺“此心只為靈泉留”的生命觀照,唐人的水文化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與升華。這正是唐代茶文化橫空出世的根基所在。

起因之四,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將所考的唐代茶區(qū)總括為山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大主產區(qū),并一一辨析各地所產茶葉之優(yōu)劣等級。

那么,從陸羽水學思想形成基點出發(fā),我們如何對唐代茶區(qū)的形成以及唐茶文化的奠基作出合乎歷史發(fā)展邏輯的合理、科學地解讀?

首先,水文明是華夏民族建立夏國家文明體的母體記憶,《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理天下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修建排灌水利工程,以利民墾田種植。此為古史傳說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guī)模水利治理工程,中國古代水思想和水資源的治理、開發(fā)及利用起步于此。大禹是中華民族水治理和水思想的先行者,其無私奉獻精神和因勢利導的科學精神,代代相傳,這無疑是陸羽水學思想形成的基點之一。

其次,在春秋戰(zhàn)國思想家中,《管子·水地》提出,地者和水者都是萬物之重要思想,強調:“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枪示哒吆我?水是也。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為之正?!? 孔子從社會歷史和倫理教化出發(fā),將水之形態(tài)和性能與人之精神和道德相聯(lián)系,開創(chuàng)儒家水思想體系。他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等發(fā)人深省的睿智思想,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世代傳承的寶貴思想資源。老子和莊子建構了道家水思想體系。老子《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崩献訉λN種境界的無限延伸和提升,包含著無比深刻的思想,也奠基了中國水文化得以破除水功利唯一性的超然品質?!肚f子·天地》篇提出,“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內化了中國人從水思想中自覺升華人生境界的通路。另一方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水利的利用和開發(fā)從防洪排澇轉向農田灌溉——修建大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特別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兼有防洪和航運的雙重功效,帶動農業(yè)生產力和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理當是構成陸羽水思想形成的另一個基點。

再者,魏晉南北朝以來,農田水利的重點開發(fā)和利用向江淮流域轉移。在南朝,太湖流域已是天下聞名的富饒地區(qū),“畝值一金”。至唐代農田水利建設又達至一個興盛階段,據(jù)《新唐書·地理志》等記載,唐代修建的水利工程達1130多項,“安史之亂”后在江淮流域的水利建設更是取得了新的大發(fā)展,長江流域一躍取代黃河中下游而成為全國農業(yè)經濟優(yōu)勢區(qū)位地帶,先進的水利開發(fā)和利用造就出江南魚米之鄉(xiāng)。這是構成陸羽水思想的又一基點。

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情況下,歷經歷朝歷代的水利與水資源有效開發(fā)、利用和治理,至唐代,在世界上領先的中國先進水生產力終于花開花落,形成了《茶經》上所說的八大茶產區(qū)(涵蓋今川、鄂、湘、贛、皖、蘇、浙、閩、桂、粵、黔、豫、陜等省域)。由此,大唐茶葉種植業(yè)獲得迅速發(fā)展,手工制茶作坊日漸發(fā)達,推動茶葉流通商品化和茶飲普及化程度日益加深,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唐代茶產業(yè)區(qū)域化和茶加工制作與保存專業(yè)化,茶業(yè)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經濟門類,唐中期之后隨著茶葉生產及流通的規(guī)?;魇詹铇I(yè)賦稅漸成定制。茶在唐代很快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飲料,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品茶飲茶漸成風俗,茶事日盛。據(jù)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列入唐代貢茶的計有十四品目名茶。其中,產于吳越之地的“顧渚紫筍”和西蜀之地的“蒙山紫筍”甚為唐皇室所喜愛,命在顧渚山和蒙山監(jiān)制督造貢茶。顧渚山和蒙山均有泉水,可謂顧渚貢茶和蒙山貢茶成為唐代貢茶佼佼者的立身之本——好山好水產好茶。

同時,陸羽在《茶經·一之源》提出飲茶者應作“精行儉德之人”,他將自己的水學思想與茶學思想與管子思想、孔孟儒家思想和老莊道家思想相融合,開啟唐茶文化精神內核,一方面預示唐茶文化正式奠基,另一方面自《茶經》問世亦標志茶學由此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此后,唐人抄茶書、著茶書、讀茶書、談茶書,蔚成風氣。

中茶文化相繼傳到海外,這其中也包含著對外傳播中國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識、水科學。例如,中國茶傳至朝鮮半島,韓國茶道對水質、水量、水溫和泡茶時間也有相當?shù)闹v究與要求。高麗王朝時的文學家、哲學家、茶人李奎報(1169—1241)所作茶詩云:“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風?!薄霸u茶品水是家風,不要養(yǎng)生于世榮?!笨梢娞迫说脑u茶品水之風亦傳入朝鮮半島,以“活水香茶”為品鑒標準。唐茶傳至日本后,日本飲茶效仿唐朝餅茶煎飲法,講究取水要汲取清流。日本茶道尤為重視煮水器茶釜,并視其為可登大雅之堂的茶儀禮具,日本人認為用茶釜所煮之水,其水質明顯要優(yōu)于一般壺所煮之水。

古來謙謙君子均以水德自居,水生萬物,德行天下。故酈道元《水經注》云:“水德含和,變通在我?!睎|坡君子嘗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茶者而言,則不可飲無茶。竹,無水不生;茶,無水不生。故君子之道,無水,不可與言竹;茶人之道,無水,不可與論茶!斯言誠哉!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胡克夫(石家莊),系河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兼秘書長、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武夷茶文獻輯校,武夷茶詩中的山場

云窩 竹窠 接筍

隱屏 茶洞 金井 幔亭

……

云窩 竹窠

御茶園歌

御茶園在武夷第四曲,元于此創(chuàng)焙局、安茶槽。

五亭參差一井洌,中央臺殿結構牢。每當啟蟄百夫山下喊,事見《武夷志》。摐金伐鼓聲喧嘈。歲簽二百五十戶,須知一路皆驛騷。山靈丁此亦太苦,又豈有意貪牲醪。封題貢入紫檀殿,角盤癭枕怯薛操。小團硬餅擣為雪,牛潼馬乳傾成膏。君臣第取一時快,詎知山農摘此田不毛。先春一聞省帖下,樵丁蕘豎紛逋逃。入明官場始盡革,厚利特許民搜掏。殘碑斷臼滿林麓,西皋茅屋連東皋。自來物性各有殊,佳者必先占地高。云窩竹窠擅絕品,其居大抵皆巖嶅。茲園卑下乃在隰,安得奇茗生周遭。但令廢置無足惜,留待過客閒游遨。古人試茶昧方法,椎鈐羅磨何其勞。誤疑爽味碾乃出,真氣已耗若醴餔其糟。沙溪松黃建蠟面,楚蜀投以姜鹽熬。雜之沉腦尤可憾,陸羽見此笑且咷。前丁后蔡雖著錄,未免得失存譏褒。我今攜鎗石上坐,箬籠一一解繩縚。冰芽雨甲恣品第,務與粟粒分錙毫。([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十八)

雨夜宿王子穎龍游學署

先生六十鬢將華,老去方憐始愿奢。百里好山長繞郭,一官閒地便移家。空堂對酒涼生幔,細雨移燈夜落花。分爾歸裝無俗物,芙蓉巖石竹窠茶。([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二十五)

武夷采茶詞四首

荔支花落別南鄉(xiāng),龍眼花開過建陽。行近瀾滄東渡口,滿山晴日焙茶香。

時節(jié)初過谷雨天,家家小竈起新煙。山中一月閒人少,不種沙田種石田。

絕品從來不在多,陰崖畢竟勝陽坡。黃冠問我重來意,拄杖尋僧到竹窠。山茶產竹窠者為上。僧家所製遠勝道家。

手摘都籃漫自夸,曾蒙八餅賜天家。酒狂去后詩名在,用許?題詩巖事。留與山人唱采茶。([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四十四)

接筍峰(折筍) 茶洞 隱屏峰

茶洞

寒巖摘耳石崚嶒,下有煙霞氣欝蒸。聞道向來嘗送御,而今秪供五湖僧。四山環(huán)繞似崇墉,煙霧絪緼鎭日濃。中產仙茶稱極品,天池那得比芳茸。([明]喻政《茶書》信部)

茶洞

折筍峰西接水鄉(xiāng),平沙十里綠云香。如今已屬平泉業(yè),采得旗槍未敢嘗。草屋編茅竹結亭,薰床瓦鼎黑磁瓶。山中一夜清明雨,收卻先春一片青。([明]喻政《茶書》信部)

飲武夷茶作

武夷新茗好,一啜使神清。色以真泉出,香因活火生。摘來從折筍,烹處正啼鶯。白白瓷杯里,花枝照愈明。武夷茶以折筍峰、茶洞種者為佳。([清]屈大均《翁山詩外》卷八)

茶洞作武夷茶歌

海獄圖經尊武夷,叁十六峰峰匕奇。清溪蜿蜒遶其趾,玻璃冷浸珊瑚枝。高岑窈壑積空翠,遍植仙芽種特異。雀舌鷹爪著翹英,顧渚蒙山遜韻致。雖云勝地發(fā)先春,焙製精良始絕倫。如彼昆岡之拱璧,亦藉雕琢工尤純。伊余夙負煙霞癖,嗜茗玉川當避席。結宇幽棲大隱屏,芳叢片甲石巖白。薄寒乍暖動殷雷,抽穎含珠次第開。晴云曉起天凝碧,采采盈筐帶露回。盪滌竈釜取冰潔,旋摘柔條爨光烈。輕揉急扇火候宜,香比蘭芬色似雪。篛裡罌封謹閉藏,遮防陰濕暍臨黃。雨前雨后親標識,序列藤蘿鄴架傍。屋角胡麻澗中水,千丈云根瀉石髓。刳竹搖空導入廚,元神未散洵甘美。鼎沸鐺聲獸炭紅,砌蟲吟罷來松風。定湯不釋復不老,成法師承桑苧翁。碧甌引滿時獨酌,搜索詩腸潤枯涸。遂覺兩腋御涼飔,塵襟蕩盡諳丘壑。題品誰將作酪奴,莊周一任馬牛唿。乳花香泛清虛味,旗槍浮綠壓醍醐。頻年抱膝鮮踰閾,好景當之無愧色。點檢茶錄與茶箋,注叅期弗遺余力。([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一)

武夷山中諸佳處短詠不盡復為長篇然亦粗志其概未窮九曲之勝也

海內名山紛莫數(shù),武夷奇觀不可遇。華峰岱麓勢雄強,雁蕩匡廬亦虛譽。春初鼓櫂問幔亭,早見桃開紅滿路。萬年宮祖武夷君,漢祀乾魚義何據(jù)。艤舟先上大王頂,一曲氣概此峰具。玉女煙鬟絕可憐,對鏡妝成默無語。小藏巖插架壑船,大藏金鷄振赤羽。洞穴高高不可攀,虹橋吹散渺難度。臥龍?zhí)端坛尾ǎ纱惨捎邢伸`聚。昇日峰側金井澗,翠竹紅蕉儼懸圃。釣臺逕出小九曲,晦翁筆墨驚鸞翥。四曲灣頭御茶園,荒蕪但有仙泉注。平林渡口大隱屏,精舍猶留舊茶樹。屏邊上下兩云窩,連梯接筍猿愁步。盤折接連大隱巔,一二石室鍊師住。晚對幽奇坐賞遲,激聲似聽鐵笛吐。天游宛轉入青冥,萬丈懸龍飛瀑布。一覽高臺試振衣,叁十六峰眼底措。小桃源果類桃源,更衣平豁饒佳趣。城高西入桃源洞,百花莊上堪沿泝。筍洲八曲擬淇澳,清溪如練飛白鷺。聘君草堂已丘墟,靈峰蒼翠還如故。遙望霞洲散夕霞,舟子春寒怯日暮。棹歌仍過眾峰邊,速童沽酒星村渡。([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山川典》卷一八叁,武夷山部)

武夷山采茶詞

大隱屏前春草生,昇真洞口春日晴。北山采茶南溪賣,勸郎莫向臺江行。頭春二春粟粒芽,累儂織手摘新丫。不如玉女峰偏暇,日日臨溪自插花。今年茶較去年好,今年人較去年老。手把茶枝若為情,春風惆悵建溪道。人言閩茶葉欲新,儂道閩茶樹欲陳。若將陳樹都芟卻,那得新茶香煞人。([清]陳棨仁著、葉恩典點?!蛾悧と试娢募?

坐茶塲試武夷茶偶成叁絕

陰嶺高厓露漸晞,晴云黏地午風微。提筐小摘青青葉,一派歌聲接筍歸。

石乳翻翻應火候,松風謖謖瀉鐺邊。箬籠細字分題處,嚼出清甘是雨前。

海味腥羶不下喉,建溪溪水碧于油。好憑七碗澆腸胃,洗盡年來萬斛愁。([清]顧嗣立《秀埜草堂詩集》卷十七)

自玉山至南昌舟中雜詩二十首(其五)

焦石山柴賤如土,焦石渡產柴炭。鉛山冬筍不論錢。別有白毫接筍出,旋吹活火汲新泉。冬筍、武夷茶俱集鉛山河口,時直最廉。([清]顧嗣立《秀埜草堂詩集》卷五十叁)

冬夜煎茶

清夜迢迢星耿耿,銀檠明滅蘭膏冷。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ㄓ胥捙f標名,接筍峰頭發(fā)新穎。燈前手擘小龍團,磊落更覺光炯炯。水遞無勞待六一,汲取堦前清渫井。阿僮火候不深諳,自焚竹枝烹石鼎。蟹眼魚眼次第過,松風欲作還有頃。定州花瓷浸芳綠,細啜慢飲心自省。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坡翁品題七字工,汲黯少戇寬饒勐。飲罷長歌逸興豪,舉首窗前月移影。([清]愛新覺羅·弘歷《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金井坑

丘文舉寄金井坑茶用蘇子由煎茶韻賦謝

連旬梅雨苦不堪,酷思奇茗餐香甘。武夷地仙素習我,嗜茶有癖深能諳。建溪粟粒靈芽貴,箬葉封函得眞味。叁十六峰巖嶂髙,身親采摘寧辭勞。上品旗槍誰復有,未及烹嘗香滿口。我生不識逃醉鄉(xiāng),煮泉卻疾如神方。銅鐺響雪爐掣電,瓦甌浮出琉璃光。窗前檢點清異錄,斟酌十六仙芽湯。([明]徐興公《鰲峰集》卷八)

幔亭

陳以哲孝廉自武夷山中有作寄懷侑以仙洞茶建溪酒賦此答謝

敲門報有山中使,新從武夷下九曲。高人猶在幔亭間,縹緲煙霞叁十六。秋陰猿鶴解相留,日宴群仙酣未足。慇懃寄我洞天香,逡巡復有杯中綠。安得乘風輒御虛,伴爾名山脫塵俗。司馬云端舊結廬,至今借與何人宿。君來且赴曲江春,莫畏移文絆巖谷。([明]盧龍云《四留堂稿》卷四)

王倩泠自四明來訪將由羅浮歷武夷至雁蕩而歸武林賦此為別

雪夜扁舟過子猷,偶因并合散窮愁。鑑湖月色辭鄉(xiāng)遠,粵嶺梅花伴客留。春酒碧霞瑤石酌,巖茶新雨幔亭游。永嘉山水應無盡,早向錢塘及好秋。(《四留堂稿》卷十二)

一月之間惠武夷茶者叁至口占叁首

九曲溪流下,浮來物色新。斜封先后至,俱道武夷春。見說煙霞裡,鎗旗隱御園。似應余進奉,采擷下云門。何處仙游美,尋真有幔亭。分來春已足,無待乞山靈。(《四留堂稿》卷十六)

閔道人寄武夷茶與曹能始烹試有作

幔亭仙侶寄真茶,緘得先春粟粒芽。信手開封非白絹,籠頭煎吃是烏紗。秋風破屋盧仝宅,夜月寒泉陸羽家。野鶴避煙驚不定,滿庭飄落古松花。([明]喻政《茶書》信部)

延平劉孝廉正思贈武夷茶上品叁種喜為作歌

幔亭峰上白云鄉(xiāng),氤氳瑞草涵芬芳。吾生塊處老一室,何由蹋屐游閩疆。幸然遠朋頗好我,比年茶茗多攜將。品題名號繽紛甚,巖洲之閒分低昂?!恫枳V》云:“武夷以巖茶爲上,洲茶爲次。”斷崖絶磵脫泥壤,蓊郁老樹摩青蒼。先春雷動靈牙摘,和煙帶雨迎清旸。絶品由來不易得,一撮珍重非尋常。延平劉子叁年別,公車敦約停輕裝。篛籠滿貯銀瓶疊,開緘一一聞幽香?;蛉缱先妆攀椋蛉缃鹄倩ㄟ€藏。或如蓮菂抽成縷,人工精鑿呈毫芒。一名宋樹,一名藏花,一名蓮子心。令我應接頓不暇,奇珍快意逾琳瑯。重玩古人真賞句,歐梅如在兼蘇黃。龍團鳳餅製不作,漫嗟水厄澆枵腸。欲訪當時老桑苧,斟酌水火傳遺方。松風聲起魚眼沸,舌端真味回甘長。調融榮衛(wèi)瀹肝肺,神功貫注殊難量。底事有情延白墮,儘教無夢問黃粱。何日羣仙從飲宴,寶文初蕊還相將。蓬萊山有寶文蕊,食之不飢。([清]彭定求《南畇詩稿》壬辰集)

御賜武夷芽茶恭記

幔亭峰下御園旁,武彝山下有御茶園。元時貢茶地名。貢入春山采焙鄉(xiāng)。曾向溪邊尋粟芽,蘇軾句:武夷溪邊粟粒芽。卻從行在賜頭綱。云蒸雨潤成仙品,器潔泉清發(fā)異香。珍重封題報京洛,可知消渴賴瓊漿。([清]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卷叁十)

工夫茶同安人尚茗飲號曰工夫茶

宜興時家壺,景德若深甌。配以幔亭茶,奇種傾建州。瓷鼎烹石泉,手扇不敢休。蟹眼與魚眼,火候細推求。熁盞暖復潔,一注云花浮。清香撲鼻觀,未飲先點頭。歡言酌嘉客,珍若泛仙篘?!端洝窂埛司恫杞洝逢懳磧?yōu)。經營玩時日,僅足潤燥喉。富家尚無妨,貧者乃效尤。君看一杯茶,可敵十斛麰。曷移此工夫,去作稻粱謀。([清]陳棨仁著、葉恩典點?!蛾悧と试娢募?

來源:武夷山茶產業(yè)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詩100首】歷代詠茶古詩詞100首大全(三)

??? 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歷代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兩萬余首精美茶詩、茶詞和茶曲,真是詠之不盡,賦之不絕,唱之不斷,以下是歷代茶詩茶詞100首精選,供您鑒賞與參考。

(五十一)

《潮州春思》

清·丘逢甲

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攬?zhí)渴钟H煎。

小砂壺瀹新鷦咀,來試湖山處女泉。

-

(五十二)

《茶庵鳥道》

清·舒熙盛

崎嶇鳥道鎖雄邊,一路青云直上天。

木葉輕風猿穴外,藤花細雨馬蹄前。

山坡曉度荒山月,石棧春含野墅煙。

指顧中原從此去,鶯聲催送租生鞭。

-

(五十三)

《茶庵鳥道》

清·渝楊

崎嶇道仄鳥難飛,得得尋芳上翠微。

一徑寒云連石棧,半天清磐隔松扉。

螺盤側髻峰嵐合,羊如回腸屐跡稀。

掃壁題詩投筆去,馬蹄催處送斜暉。

-

(五十四)

《普中春日竹枝詞十首》

清·舒熙盛

鸚鵡檐前屢喚茶,春酒堂中笑語話。

共語年來風物好,街頭早賣白棠花。

-

(五十五)

《謝賜普洱茶》

清·査慎行

洗盡炎州草木煙,制成貢茗味芳鮮。

筠籠蠟紙封初啟,鳳餅龍團樣并圓。

賜出儼分甌面月,瀹時先試道旁泉。

侍臣豈有相如渴,長是身依瀣露邊。

-

(五十六)

《軍中行樂詞十首》

清·査慎行

猩猩貼地坐鋪氊,紅點酥油一樣鮮。

普洱團茶煎百沸,偏提分賜馬蹄前。

-

(五十七)

《雪中入直》

清·陳鵬年

六花飛作帝城春,紫殿金鋪一色勻。

萬頃鏡中難看影,九重天上本無塵。

亞枝密想探梅路,饑雀寒如寓直人。

獸炭龍團皆拜賜,同將雪水試茶新。

-

(五十八)

《煮茗》

清·嘉慶皇帝

佳茗頭綱貢,澆詩必月團。

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

魚蟹眼徐揚,旗槍影細攢。

一甌清興足,春盎避清寒。

-

(五十九)

《賜貢茶二首》

清·王士禎

兩府當年拜賜回,龍團金縷詫奇哉。

圣朝事事寛民力,騎火無勞驛騎來。

?

-

(六十)

《烹雪用前韻》

清·乾隆皇帝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夸雀舌。

點成一椀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寒香沃心俗慮蠲,蜀箋端硯幾間設。

興來走筆一哦詩,韻葉冰霜倍清絕。

-

(六十一)

《山樓雨望酬文田叔》

清·林鶴年

坐看微云起,雨從西北來。

溪痕長頻藻,石氣潤莓苔。

潑墨濃如畫,焚香凈不埃。

群兒驅犢返,小婢報花開。

斜日淡蓑影,涼風入酒杯。

偶逢諸父老,閑與話蒿萊。

生意動林際,杉茶遍戶栽。

-

(六十二)

《涉園》

清·林鶴年

涉園成趣靜相宜,偷得閑身補舊詩。

茶熟山妻長對品,花開小婢慣先知。

方塘雨過魚偏活,野檻云移鳥自嬉。

十二明窗臨水遍,卷廉風試薄綿時。

一樽聊為故人開,短彴長廊掃綠苔。

戲擲詩牌同斗草,糾參觴政陋猜梅。

桃尋源里評花甲,李撥爐邊憶芋魁。

到底山中多歲月,神仙當貴付深杯。

?

-

(六十三)

《攜粵廈眷屬避亂還安溪》

清·林鶴年

杜陵兄妹滯天涯,此日團圓聚一家。

到底故山風物好,隔籬花雨課春茶。

萬山風雪掩柴門,世外朱陳別有村。

始信桑麻成福地,人間何處不桃源。

-

(六十四)

《登蒙山》

明·李應元

振衣百仞岡頭路,蒙頂蒼蒼倚大羅。

欲向天邊看五岳,先從云際揖三峨。

上清風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蘿。

莫謂天臺迷舊處,青鞋綠杖擬重過。

-

(六十五)

《甘露寺》

明·葉桂章

一掬靈湫天上來,數(shù)莖仙掌削蓬萊。

行云行雨飛金相,踞虎蟠龍繞鷲臺。

-

(六十六)

《蒙頂》

明·葉桂章

數(shù)朵芙蓉插半天,一雙龍象擁青蓮。

尸骸已解余丹灶,老衲當年臥石泉。

-

(六十七)

《草書立軸》

明·擔當和尚

不去花前學舉觴,必馭轂雨采旗槍。

世人慎勿輕榮瑩,萬事無如水味長。

-

(六十八)

《感通寺寒泉亭記》

明·劉維

點蒼山末有蕩山,蕩山之中曰感通寺,

寺旁有泉,清冽可飲。

泉之旁樹茶,計其初植時不下百年之物。

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

采茶汲泉烹啜之數(shù)百年矣,

而茶法卒未諳焉。相傳茶水并煎,

水熟則渾,而茶味已失。

遂與眾友,躬詣泉所,

并囑印光取水,

發(fā)火,拈茶如法烹飪而飲之。

水之清冽雖熱不解其初,

而茶之氣味則馥馥襲人,

有雋永之余趣矣。

?

-

(六十九)

《齋居》

明·林大欽

掃葉烹茶坐復行,孤吟照月又三更。

城中車馬如流水,不及秋齋一夜情。

-

(七十)

《詠茗》

明·佚名

霧鎖千樹茶,云開萬壑蔥。

香飄十里外,味釅一杯中。

-

(七十一)

《試武夷茶》

明·閔齡

啜罷靈芽第一春,伐毛洗髓見元神。

從今澆破人間夢,名列丹臺侍玉晨。

-

(七十二)

《煮茶》

元·王惲

枯腸拍寒貯春云,洗盡囂煩六腑香。

出木策勛存夜氣,大河流潤下昆侖。

胸中宿酒哄殘兵,一碗澆來陣敵平。

蒙頂?shù)孟梢赏Z,月波千丈與詩清。

瀟瀟風雪薄虛窗,細貯旗槍煮夜缸。

若論廊清貞武事,一天幽思為詩降。

-

(七十三)

《喜春來·贈茶肆》

元·李德載

蒙山頂上春先早,楊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風騷。應笑倒,鎖金帳,飲羊羔。

木香帶來千林杏,金桔寒生萬壑水,

一歐甘露更馳名,恰二更,夢斷酒初醒。

-

(七十四)

《陽春曲·贈茶肆》

元·李德載

茶煙一縷輕輕飚,攪動蘭膏四座香,

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金芽嫩采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

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

(七十五)

《奉謝劉景文送團茶》

北宋·黃庭堅

劉侯惠我大玄璧,上有雌雄雙鳳跡。

鵝溪水練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

劉侯惠我小玄璧,自裁半璧煮瓊爢。

收藏殘月惜未碾,直待阿衡來說詩。

絳囊團團余幾璧,因來送我公莫惜。

個中渴羌飽湯餅,雞蘇胡麻煮同吃。

找到約6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