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青草香茶莊

找到約39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福在安溪香滿城

走進中國茶都安溪,濃濃的茶香撲鼻而來。安溪是以茶立縣的城市,茶是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茶者壽,安溪百歲老人多,安溪人長壽,被譽為添壽福地。

安溪是茶葉王國,遠山近嶺種滿茶樹,到處飄逸著茶香,這是一片充盈著香氣的土地。茶香成為安溪的代表,當然,安溪還有桂花香、蘭花香、瓜果香等。說安溪是充盈著香氣的城市,一點也不為過。安溪長年位居全國產(chǎn)茶百強縣首位,茶是這里最大的民生。在采茶季節(jié),安溪籠罩著茶香,單說這香氣,安溪就是座幸福的城市。

安溪最大的香氣,來自鐵觀音。單就鐵觀音的芳香,就可以分出很多種氣味,我們叫它地域香、地土香。每座山頭的鐵觀音,呈現(xiàn)出的香氣略微有所不同,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山坡,有了些細微分別,加上鐵觀音的品種香,加上大師名匠的手藝,安溪鐵觀音鍛造出一個香氣的王國。但有一種香最明顯,叫蘭花香。鐵觀音最獨特的氣質(zhì),氣質(zhì)如蘭,它的香高貴淡雅,而捕捉這份香氣并不容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自身品質(zhì)的卓越,制茶人高超絕倫的制作技藝都很重要,而唯技藝最難。假如說品種、山頭、水分、日照、氣候等自然條件是天注定的客觀因素,那么人為的制作技藝,經(jīng)驗的傳承,捕捉鐵觀音的基因密碼就顯得很重要。烏龍茶制作技藝為國家級非遺傳承技藝,也就非一般人所為。

在一座茶山上,烏龍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魏月德隨手摘下一芽三葉,在掌上輕拍幾下,鐵觀音紅心歪尾,紫色的芽蕊,清晰可辨的葉脈略微拱起肥碩的葉面,在陽光下晶瑩剔透。就這么隨手幾下,葉片已發(fā)出淡淡的香氣,似青草香。鐵觀音葉子的水分已開始在行走,鐵觀音的神奇旅程開始,一枚葉子香氣的故事就開始,而這種奇特還不大好說,很難定量分析。細分鐵觀音的芳香,有人叫它蘭花香、石韻香、牛乳香、水果香等等,在外行人心中并不懂,而在內(nèi)行人心中,也要苦苦追求。安溪茶人一輩子孜孜以求的事情,就是集畢生精力于此,捕捉一份獨特的鐵觀音香氣,烙上個人的獨特印記,讓很多人慕名來到安溪,帶著朝圣般的心情,追隨心中的一分熱愛。

作為普通的茶客,對茶的研究不一定那么深透,但對好茶的一分熱愛,也可以溢于言表。在祥華鄉(xiāng)政府品茶室,被胡平老省長譽為“茶中極品”的祥華鐵觀音,你不喝,你豈不是白來祥華?到祥華不拜訪名山,不登臨佛耳,不賞人間四月杜鵑紅,可能因時間關系、因天氣關系,皆可以說得過去,但豈能不喝茶?喝茶去,喝祥華鐵觀音才不虛祥華之行。作為普通的安溪人,喝過不少的茶,喝過很多鐵觀音,但到祥華,你眼睛還是一亮,怕漏過任何一次品茶的好時機。主人拿出深藏的鐵觀音,有些是獲獎茶、壓箱茶,喝茶的人多了一點,賓主落定,斗茶方起,推杯換盞,匙盞相撞,刮勺清脆之聲,人擠我推,有時失點洋相,肆意的輕浮聲、滿足聲,飄蕩于耳。來一場爭論,來一場高下立辨,請一位專業(yè)的茶師傅作個評定,甚至有了一次輸贏的輕許,只為那一勺茶。茶能飽人和醉人,到祥華確實不想走,想好好喝茶,想好好聞香。而這番情景,在安溪的大地上,可以說司空見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安溪舉行鐵觀音杯征歌大賽,有一曲《人到安溪不想走》的歌,說的就是對安溪的這份熱愛,對這份香的執(zhí)念。

關于茶的故事、香氣的故事,在安溪,每年官方都有組織數(shù)不清的茶文化節(jié)、開茶節(jié)、大師賽等茶事活動。品茗之風,安溪為盛。民間斗茶的煙熏火燎,從茶坊勞作的那一刻開始,或隨時隨地開始,閑聊抽煙喝酒,更愛喝茶。達官貴人要喝茶,普通百姓也好這一口,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分童叟,舌尖在茶湯里翻轉流連,有人就是行家。

曾在龍涓鄉(xiāng)高鼎茶莊園旁,簡易的草寮,臨近溪邊,清澈的溪水在流淌,燒水的水壺渾身疙瘩,舊痕新傷都有。烏黑的壺身,耕作的農(nóng)人,隨意就地拾來三兩石塊,搭一石灶,支個樹杈,橫一短薪,就地取水泡茶。茶未喝,心中已充滿茶香,想想這幅燒茗圖就是安溪茶農(nóng)的寫照。

大碗喝茶,牛飲也不算稀罕事,喝茶的狠勁豪氣,一點也不比喝酒差。小時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大人耕作,小孩也不閑著,送茶送水送飯,力所能及。大熱天,口渴難耐,喝茶并沒那么講究,牛飲喝茶,就是痛快。提個帶蓋的鋁桶,鋁蓋上倒扣個瓷碗,沖上大半桶的滾燙開水,灑進數(shù)兩鐵觀音,讓茶葉在水里舒張,洇出澄黃的一桶茶,送到田間地頭耕作的父母身旁,茶已微溫,含著茶末,用碗裝茶,差點連茶末倒進肚里,想必也是美好記憶。茶還是香的,自己喝的茶,自已辛苦制作的茶,豈能不香。在安溪大地上,到處翻卷著泥土的氣息,也伴隨著米飯的芳香和茶香。

安溪人對茶的喜愛,對一份香的熱愛捕捉,達到無與倫比的程度。早在置縣之初的五代,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的《龍安巖悟長老惠茶,作此代簡》,就有“潑乳浮花滿盞傾,余香繞齒襲人清”的裊裊云煙。比詹縣令稍后的吳越王錢俶幕僚黃夷簡,隱居小溪場,即今天的安溪,寫有“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安溪的茶香,彌漫春山,早年的安溪先民就懂得焙茶這門獨特技藝。乾隆年間,安溪人官獻瑤《雪水烹茶》寫著“滿頰生香知臘味,一時高唱起春聲?!薄坝昵安柘蜓┲信?,雪碧茶香澈底清?!鼻逅畮r山僧意求《清水巖居》“草際攤徑秋色老,水邊試茗舌根香?!边B橫在《安溪鐵觀音》寫到“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犀心。”都是濃濃的茶香。近現(xiàn)代詩文,寫到安溪的茶香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安溪的一些茶聯(lián)中,也寫到茶香,如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坪舉人王宗庇,官至武英殿校書郎,題有“客至茶香留舌本,睡余書味在胸中”,以此茶聯(lián)贈送給現(xiàn)長卿鎮(zhèn)珍田村蘇承瓜,譜寫著一段友情佳話。中央電視臺2005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由中國楹聯(lián)學會葉子彤撰寫的“品鐵觀音,香飄兩岸;拜媽祖廟,情系一家?!弊尠蚕柘?,更加聲名遠揚。

安溪人愛茶的香,還表現(xiàn)在茶的取名上。安溪是茶葉國家良種寶庫,安溪的當家花旦以鐵觀音為代表,其它的良種茶,也值得一說,也是香氣透頂,黃金桂素有“透天香”之譽。佛手茶,據(jù)說是康熙年間,虎邱鎮(zhèn)騎虎巖大道禪師將大葉烏龍與香櫞嫁接而成,在禪修的靜謐中,獨尋一份奇特的香氣。至于肉桂、水仙、奇蘭等種,似乎也是奇香撲鼻。蘆田鎮(zhèn)的梅占茶,據(jù)說得名于“梅占百花魁”,梅花的香似乎與蘭香伯仲之間。當年,山居故里的福建晚清八大詩人林鶴年在《田家述》里,感慨“種梅三萬株,終老吾何悔”。梅占茶的香氣,于他定然深入骨髓,至今梅占茶的芳香,仍然彌漫于內(nèi)安溪大地。

茶,南方之佳木。諸多佳茗繁衍于安溪大地,安溪之福。安溪自古以來,一直是彌漫著香氣的大地。茶者廉、茶者清、茶者壽、茶者福,不得不感恩這片充盈著香氣的土地。

來源:安溪報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版納茶倉品鑒會】高山云霧孕靈根,先賢傳藝澤蒼生

  2018年11月7日

  景洪市晴

  溫度23℃

  濕度71%

  日出東方,光芒激射,照耀天地,人的神采亦漸漸復蘇,躍眉入目,流光溢彩。

  清風習習,版納茶倉公司第四場品鑒會如期而至,時日晴朗,茶人們魚貫入場。俏麗的主持人宣布,品鑒會此即開始,品鑒方式63方程式,主題“猜產(chǎn)品?鑒年份”。

  樣1:湯色金黃透亮,香足滑順,細膩而有層次,果酸顯,澀微顯,生津回甘持久。

  樣2:湯色淡黃明亮,逐泡漸淺,青草香郁,滋味醇滑柔和,煙顯,回甘佳。

  

  樣1:三泡色澤相近,香弱澀重,茶氣足,酸明顯,不耐泡。

  樣2:首泡深黃,苦澀濃重,煙顯,其后湯色轉淡,綿柔含澀。

  

  品飲不久,有人即言兩款茶年份相距應該不超出3年,有人揚言樣1年份應在2014年上下,有人斷言樣2是俊昌號(生)等,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主持含笑。

  

  隨著討論白熾化,樣1仍迷蹤縹緲難尋,樣2敲定為俊昌號,意見一致則是樣1比樣2好喝。主持公布答案后,有笑,有惱,有詫異。

  

  樣1:純古術如虹?2014年

  樣2:俊昌號生茶?2012年

  純古術·如虹和俊昌號均以15秒來沖泡,如虹香揚水勁,細膩飽滿,層次明顯,杯底蜜香,回甘久;

  俊昌號香氣飽滿,入口微苦澀,甜蜜香顯。

    

  為傳承、發(fā)揚與光大普洱茶生產(chǎn)工藝,形成公司獨特的生產(chǎn)工藝、產(chǎn)品配方。

  

  公司在保留原暢銷產(chǎn)品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制開發(fā)了純古術系列。集古法制茶技術,采用南糯等名山古樹茶為原料,滋味釅厚,濃強氣韻顯勁。

  

  1922年,駱英才先生創(chuàng)立俊昌號茶莊于鳳慶魯史古鎮(zhèn),是魯史首位集種植、生產(chǎn)、銷售于一體的大規(guī)模經(jīng)營的茶莊,并且,推動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魯史制茶葉盛極一時。

  

  作為俊昌號傳人、六大茶山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阮殿蓉依照祖?zhèn)髦谱鞣椒?,推出六大茶山“俊昌號”系列,延續(xù)塵封的制茶歷史。

  采用鳳慶岔河大葉種喬木型原料精制而成。餅形周正、松緊適度、條索肥壯,顯毫且整齊如扇,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湯色黃亮、葉底墨綠柔軟。

  

  中國茶之源,云南茶之鄉(xiāng),版納茶之根。綿綿青山萬里,千年古樹屹立,經(jīng)風雨,遭流寒,慣見沉浮,仍以白云為上鄰,披云霧為衣衫,葉綠芽嫩贈有緣。

  茶與先賢的緣,話不盡茶史載,情不斷工藝傳。故言,六大茶山,傳承古今。


福元昌古樹白票:柔雅成風骨,味香淡如荷

不知不覺間,今年已是我與福元昌古樹【白票】已經(jīng)相約的第三年,現(xiàn)在的我,無論怎么沖泡,都能讓杯中福元昌古樹【白票】的滋味,泡成我最喜愛的味道,究其原因,當是執(zhí)著,便能手熟吧。回想曾經(jīng)剛接觸茶的日子,那時的我尚且年少,心思單純,對一個事物的喜歡也來如春夢,去似朝云,后來隨著年紀漸長,才沉下了心思,對喜歡的東西有了執(zhí)著。

有人說,喜歡是比愛清淺,但把喜歡重復上千千萬萬遍,心底便也有了愛的纏綿和眷戀。所以即使現(xiàn)在的我已不太記得第一次喝到福元昌古樹【白票】時候的味道,但那種直抵內(nèi)心的悸動,卻能始終保持新鮮。

記得之前跟朋友約茶,朋友說福元昌古樹【白票】算復古老派的蒼色,總會讓人想起范祖禹的“夜上朝天曉不極,舉頭唯見蒼蒼色”,而這種能夠與我們骨子里烙印上的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共鳴的能力,非在歷史長河中穿梭過的老派票號所不能做到。而票級茶,本就是源自號級茶的細分,福元昌茶廠憑借延續(xù)百年的老茶莊全體之力,耗時七年最終成功地把建國以前私人茶號的品質(zhì)精良、收藏價值一一呈現(xiàn),既是對“普洱茶王”的致敬,也是對本已淹沒在歷史里的古董茶味的探求和還原。

香·寧神沁心,如梅如蜜

其實不止是福元昌古樹【白票】,我覺得喝福元昌【傳芳系列】的所有經(jīng)典復刻的票號級圓茶,都不是在單純的品鑒山頭純料和精細工藝,而是在品味這承襲百余年未斷的代代堅守,曾經(jīng)那些差點淹沒遺失于歷史長河的茶園、手藝、風味,都被福元昌茶廠精心保留下來,如今還原復刻,才最終獻上的一份古六山精粹之味。

現(xiàn)在的我,于案前煮水,燙盞,這福元昌古樹【白票】干茶散出的甜香,初嗅竟像是久熬的酸梅湯,再聞便帶上了有如梅干杏脯一般的甜味,若不是喝過福元昌古樹【白票】,我一定會被這有稠度的香味驚到,醒茶過后的公道杯,一直留有一股淡淡的甜,細膩柔韌的像是蜂蜜的拉絲一般,久聞不斷。

味·喉懸甘泉,荷香習習

福元昌古樹【白票】的風味,不太有古六山傳統(tǒng)的厚重和濃烈,相反卻甚是柔順嬌俏。想來,當是古六山里大葉味釅,中小葉鮮甜的緣故,記得虞富蓮老師在《中國古茶樹》一書中也提出過“大葉拼小葉,品質(zhì)優(yōu)”的觀點,因此才孕育出福元昌古樹【白票】這樣柔順甘甜,水路細膩的茶品吧。

福元昌古樹【白票】開泡的脂粉香配合上入口的鮮爽,咽下茶湯后口中留存的淡竹清味和微苦,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不由得讓人想起清代張泓在《滇南新語》中形容古六山的:“味香淡如荷”,此時正是恰如其分。

韻·柔而不弱,軟而帶骨

泡至尾水的福元昌古樹【白票】,一開始入口的青草的芬芳已經(jīng)完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愈發(fā)甜美的脂粉香和蜂蜜清甜,加上高海拔的茶葉原料本身的清涼感,這種融合統(tǒng)一的感受讓人不禁微閉雙眼,深吸一口清氣,從喉嚨處慢慢彌散開來的微涼緩緩沉入腹中,隨后茶氣又從丹田之處蒸騰而起,柔緩而有力的暖變周身?,F(xiàn)下雖值盛夏,但此刻我仿佛躺在花草豐茂的向陽山坡,正享受著從山頂處吹下的卷著薄霧的微風。

可若是你覺得可以趁著這份溫軟沉睡下去,卻又錯了,福元昌古樹【白票】的氣韻貴在長遠,如溪如泉,俗話說靜水深流,此時在體內(nèi)游走的茶氣,便是了。那包裹在茶湯中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總會在積蓄到一定的程度,綻放開來,這可能,就是專屬于古六山千百年來凝聚的時光的精彩。

所以我愛的茶,不一定要有驚奇獨一的滋味,也不一定要有攝人心魄的香氣,但一定要有遇之不忘,繞梁不絕的韻味風骨。福元昌古樹【白票】,便是這般的滿含了百年經(jīng)典氣韻的還原復刻,曾經(jīng)那些在各大拍賣場上被頻頻拍出天價的茶王風采,現(xiàn)在都被福元昌的茶師盡數(shù)融進這餅茶里,這種能夠被喝到的傳承老味,才是我愛的福元昌古樹【白票】里最為珍貴的老茶莊票號茶的韻味。

或許多年以后,曾經(jīng)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里的票號級普洱正味,能被一一尋回,我們不必再對著典籍望茶興嘆,而是能夠同坐共飲,至少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就讓福元昌古樹【白票】,作為我探尋傳奇票號茶味的開端吧。

找到約3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