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誰偷走了中國的茶葉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百年紅茶巨頭揮淚敗走!“立頓”們的衰敗,才剛剛開始

立頓,世界第一袋泡紅茶巨頭。

中國茶客眼中的笑話,中國茶企眼中的神話。

終究,難掩江河日下的窘境,被母公司賣掉。然而,立頓只是一個縮影,真正的西方茶飲大衰敗,現(xiàn)在才開始。

-01-

紅茶巨頭的高光

“你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就有1252杯立頓熱茶被飲用,119罐立頓冰紅茶被消費。立頓一年的茶葉凈銷量,相當于1.4萬頭成年非洲象的體重?!?

這就是立頓巔峰時候的實力。在肯尼亞、印度、斯里蘭卡建立原料中心,在英國拼出一年四季相似的口感。

一個不產(chǎn)茶的立頓,把袋泡紅茶事業(yè)做到全球第一,不得不承認,立頓締造了傳奇。

1890年,湯姆森立頓在英國推出立頓紅茶。兩年之后,站在英國工業(yè)革命下的風口上,率先在芝加哥開了分店。開始了全球擴張,逐漸把品牌賣到全世界。

80年之后的1972年,立頓被全球快消巨頭聯(lián)合利華收購,搭上零售的順風車,開始了快速的擴張之路。

1992年,立頓進入中國。然而,面對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和賣茶人津津樂道的茶故事,立頓不屑一顧:

茶葉沒那么復雜,不管什么茶,對消費者來說,茶就是一杯健康的飲料,把茶做得衛(wèi)生、干凈、實惠就好。

依舊打著創(chuàng)始之初的口號“從茶園直接進入茶杯的好茶”。說得通俗點就是:原生態(tài)+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國內(nèi)茶葉看著立頓也很不爽,袋泡的家伙,你也配叫茶,不講茶文化、不講故事也能賣出去。垃圾貨。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立頓的營銷,的確甩出國內(nèi)茶葉幾條街。最具代表的就是,早在1989年,請了當時年輕人的偶像的周HJ為立頓代言。

借著改開的春風,趁著國人對外來文化的追捧。當時的白領,多以喝立頓為榮。短短數(shù)年,立頓就做出了中國茶包銷量第一的業(yè)績。

并且,之后很多年,在華業(yè)績以兩位數(shù)的速度在增長。那時候的立頓,可謂是風華正茂。

以至于2008年,發(fā)生了中國茶企至今還念叨的事。新華社記者發(fā)表了一篇《七萬家中國茶企不敵立頓》的文章,在茶行業(yè)引起了較大反響。

2007年,全國干毛茶總產(chǎn)值298.8億元。然而,立頓一個企業(yè),在全球一年就賣了230億。

當時的中國茶企,仰望著強大的立頓,只能無奈的嘆息。自此,有了7萬中國茶企不如立頓的魔咒。

然而,被捧到高處的立頓有點飄了。2012年,立頓曝出9種農(nóng)殘超標的新聞:立頓的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均含有禁用農(nóng)藥滅多威。

那幾年,食品安全的風口浪尖,立頓用農(nóng)藥也就算了,居然還隱瞞不報,玩中西方雙標。一個農(nóng)殘,一個隱瞞,一個雙標。終究還是盎撒家的茶企,只對錢有感情,對中國人沒有感情。作死的路上,搞得自己節(jié)操碎了一地。

當人們再次關注立頓的時候,是2019年11月,網(wǎng)上傳出聯(lián)合利華要賣掉立頓的消息。聯(lián)合利華趕緊出來辟謠。

2020年1月,聯(lián)合利華又說,要看立頓的業(yè)績,才決定賣不賣。到了8月,終于下定決心,剝離印度和印尼之外的茶業(yè)務。

終于,2021年11月19日,快消巨頭聯(lián)合利華宣布:將以45億歐元(約327億人民幣)的價格,將其全球茶業(yè)務打包賣給PE巨頭——CVC資本。立頓也在其中。

萬物皆有周期,沒有永遠不敗的茶企,只有時代的茶企。

百年紅茶巨頭,終于淪落到被打包出售。


-02-

生產(chǎn)力的角逐

無論你我,還是立頓茶企,都在時代的潮流中。

時代強盛的本質(zhì):是生產(chǎn)力的角逐。立頓,依托工業(yè)革命的先進生產(chǎn)力機械化走向強大。也必然在生產(chǎn)力被反超時,走向衰落。

茶葉,奢侈品

當中國生產(chǎn)力在世界前列的時候。

茶葉、絲綢、瓷器是世界三大奢侈品,歐洲貴族,以玩中國三大件為榮。

歐洲男人冒著被砍的危險,跑到南美洲逼著當?shù)厝送诘V,搶來的白銀,都源源不斷地運來買中國的茶葉。

茶葉,為明清兩代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也奠定了白銀成為法定貨幣的基礎。

工業(yè)革命的沖擊

近代,當西方生產(chǎn)力超過中國的時候。

1849-1853年,英國人羅伯特福瓊把茶葉偷盜出中國,在印度種植。20年后,大吉嶺紅茶出世。

英國人把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機械化,用在茶葉這個奢侈品上。立頓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出現(xiàn)的。

過去百余年,立頓為代表的機械化茶企把中國茶葉遠遠甩在身后,本質(zhì)上,是機械化對中國傳統(tǒng)手工制茶形成了生產(chǎn)力的代差。

茶葉原料被偷走,制茶生產(chǎn)力形成了代差,西方繞開中國茶葉供應鏈,中國茶葉出口一落千丈。

《申報》等主流媒體曾呼吁中國茶葉也實行機械化。茶葉從業(yè)者也為振興中國茶葉而努力。

1896年,福州焙茶公司,即福州機器造茶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公司形勢的機械化茶企。

那個時代的茶人,做出了努力,他們盡力了。然而,中國茶葉依舊被西方機械化制茶打得一敗涂地。

畢竟,一塊鋼板,一顆螺絲釘都考驗著一個國家工業(yè)實力。沒有工業(yè)基礎的大清,去找外國人買制茶設備,不但貴,還不賣給你先進的,也不會賣太多給你。

那個時代的中國茶人,不是輸給了某個人,而是輸給了時代,輸給了以機械化為代表的的先進生產(chǎn)力。

在英國工業(yè)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就意味著:

手握世界第一奢侈品茶葉的中國,守不住這個最賺錢的財富了。

因為,最賺錢的行業(yè),總會向生產(chǎn)力水平高的地方轉(zhuǎn)移。

只是,茶葉大盜的手段,太過拙劣了。

當生產(chǎn)力水平重回巔峰

一杯茶,產(chǎn)業(yè)的角逐,產(chǎn)業(yè)的背后,是生產(chǎn)力的較量。

20年前,我們從紡織業(yè)做起。給發(fā)達國家做衣服,一件衣服掙幾美分,硬是用汗水和勤勞換來了最基礎的原始積累。

然而,又用市場換技術,依靠家電等輕工業(yè)萬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有了錢,買重工業(yè)設備,雖然有點落后,但以此為基礎研究,也少走了很多彎路,我們有了重工業(yè)體系。

我們吃下了最全工業(yè)體系,積累了技術,才有了今天在尖端領域的沖刺。局部領域,我們還落后,但整體而言,中國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超過西方。

生產(chǎn)力反超,作為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就是這一領域,本土企業(yè)開始崛起,西方企業(yè)走向衰落(各行各業(yè)都是這樣)。

比如茶,2007年,立頓創(chuàng)造230億財富,而整個中國茶產(chǎn)業(yè),只創(chuàng)造了298.8億元的財富。

但是,到2021年,立頓仍然是230億的銷量。而2021年的中國茶產(chǎn)業(yè),全國干毛茶內(nèi)銷額就達到了3120億元。立頓還是當年的立頓,中國茶葉,卻增長了十幾倍。

正如同近代中國,生產(chǎn)力被西方超越的時候,茶葉被偷盜出國。生產(chǎn)力繼續(xù)發(fā)展,外溢到茶行業(yè),中國茶產(chǎn)業(yè)必然進一步壯大,立頓為代表茶葉市場,還會被進一步壓縮。

或許,我們真有可能奪回被英國人搶走百余年的世界茶葉定價權。

天道有輪回。歷史,他饒過誰。

寫在最后:

一杯飲料,文明的沖突。

普洱茶,乃至中國茶,與葡萄酒,有太多的相似。

然而,目前,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卻沒有葡萄酒那么成熟。于是,茶行業(yè)有人探索:普洱茶學習葡萄酒分級,普洱茶學葡萄酒的標準化。

這是茶行業(yè)從業(yè)者對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有益探索,茶行業(yè)有這類關心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人,難能可貴。

然而,一切商業(yè)的繁榮,都是生產(chǎn)力外溢的結(jié)果。中國茶產(chǎn)業(yè),根本沒必要模仿誰。

生產(chǎn)力帶來的文化溢價

古代,中國生產(chǎn)力超過西方的時候,中國茶葉是西方的奢侈品。

當西方工業(yè)文明的生產(chǎn)力超過東方農(nóng)業(yè)文明的時候,中國茶葉衰落,西方機械化制茶崛起,西方本土的葡萄酒成為東方人眼中的奢侈品。

如今,中國人對西方紅酒的追捧,就像明清時代,西方人對中國茶葉的期盼一樣。

當中國生產(chǎn)力重新超過西方的時候,西方葡萄酒的好日子、奢侈品也就到頭了。所謂奢侈品包、紅酒,未來都將中國市場逐漸衰落下去。

終有一天,中國茶葉、要么茶文化,要么深加工等科技領域,要么其它茶領域,必然又對西方形成吊打。

經(jīng)濟是一個整體,茶只是其中的一個循環(huán)。生產(chǎn)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大量的工業(yè)品賺到錢,賺到錢的人才會產(chǎn)生消費,帶動消費業(yè)的發(fā)展,這樣一環(huán)帶一環(huán),大家都有錢了,才會喝杯好茶。

我們要做的,不是模仿葡萄酒,模仿阿貓阿狗,而是立足于自己的需求,立足服務好國內(nèi)茶客,等時機到來,再用先進的生產(chǎn)力對外國茶葉形成吊打。

文化自信

生產(chǎn)力發(fā)展,帶來的必然是文化自信。

正如今日之中華,大街上隨時能看到唐制、明制漢服,越來越多的人拋棄葡萄酒,靜下心來品味一杯中國茶。

漢服的盛行,茶文化走向繁榮,都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之后,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

未來,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浪潮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國茶葉的美好。

那一天,已經(jīng)不再遙遠。你我皆處于時代之中,

凌云壯志,不負芳華。一杯茶,敬未來可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杯茶,敬活在當下。

來源:普洱話江湖,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葉戰(zhàn)爭vs糧食戰(zhàn)爭!200萬噸茶葉庫存,中國茶葉的最后底牌

一粒糧食,一片茶葉。

不僅僅是日常吃的米飯、喝的飲料。

中國茶葉,產(chǎn)量巨大。年產(chǎn)近300萬噸,累計庫存超過200萬噸。

龐大庫存,占用了資金和成本,未來一段時間,庫存也很難去掉。然而,如果沒有龐大的庫存。中國茶葉,早被人吃得渣都不剩了。

-01-糧食戰(zhàn)爭

1956年,美國大豆染上毀滅性寄生蟲,大豆幾乎到了絕收的邊緣。

但他們在中國松花江平原的野生大豆里,找到了寄生蟲抗體,并將抗體轉(zhuǎn)移到大豆中,度過了危機。

在松花江黑豆的基礎上,他們還利用轉(zhuǎn)基因復制出一種高轉(zhuǎn)化、高產(chǎn)能,低成本的大豆種子,并在全球申請了專利。

一場攪壞全球大豆市場的陰謀開始了。

免費的東西最貴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mào),可以跟全世界做生意了。

那一年,轉(zhuǎn)基因種子進入中國。他們把轉(zhuǎn)基因種子“免費”送給中國農(nóng)民種植。

轉(zhuǎn)基因種子產(chǎn)量和出油量都很高,還免費使用。淳樸的農(nóng)民只相信土地,他們開始大量推廣轉(zhuǎn)基因種子。

然而,轉(zhuǎn)基因種子進行過基因改造,沒有繁育能力,不能作為種子再次繁殖。

2003年,中國傳統(tǒng)大豆種子被免費的轉(zhuǎn)基因打得一敗涂地,幾乎沒有了市場。

這時候,臭名昭著的轉(zhuǎn)基因種子公司,突然向世貿(mào)起訴,說中國農(nóng)民盜用其科技產(chǎn)品。

農(nóng)民被迫停止種植,只能另尋新種。但被轉(zhuǎn)基因占領的大豆市場,無論種子還是大豆,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中國企業(yè),只能向美國求購。

這時,美國農(nóng)業(yè)部突然說:北美產(chǎn)區(qū)天氣極端,導致大豆減產(chǎn)8.12%。隨后,華爾街資本配合表演,瘋狂拉升大豆價格。

2005年初,國際大豆上漲到4400元/噸,中國只能以4300元/噸的價格購買了900萬噸大豆。

中國買大豆,主要是榨油,把大豆買進來之后。美國又宣布:不好意思,庫存統(tǒng)計出了問題,去年大豆豐收,降價。

就這樣,中國企業(yè)接盤后,大豆價格攔腰截斷。大豆一度跌到2200元/噸。

豆油的原材料暴跌,豆油價格也跟著跌。以高價接盤大豆的中國榨油企業(yè),根本活不下去了。

比如,中國糧油企業(yè)以4300元/噸的價格買進大豆原料,榨油后,可以賣5900元。但此時,市場大豆價格2200元/噸,榨出油來能賣3000元。

3000元的售價,只相當于4400元大豆原料的三分之二。如此一來,中國糧油企業(yè),自己的原料比別人的成品售價還高,根本活不下去。

這時候,四大糧商A(美ADM)、B(美邦吉)、C(美嘉吉)、D(法路易達孚)出手了

美國控制的糧商,用低價控制了中國85%的糧油企業(yè)。

拼的,就是儲(庫)備(存)

2008年,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國際糧價又漲了一波,四大糧商蠢蠢欲動,開始囤貨,拉動價格。

中國也沒閑著,中儲糧放出大招:拋售儲備糧。

四大糧商一個瞪著一個:我們4家控制了全球80%的糧食,不信拉不動你的糧價。

中儲糧拋出多少,四大糧商全收。他們想著:等你沒糧食的時候,讓你眼巴巴看著我操控糧價。

四大糧商,見糧就收,夢想買光中國的糧食。

中儲糧半個月拋售一次糧食,價格漲,每周拋售一次,價格還是在漲。到后來,干脆每天都拋出儲備糧。

四大糧商再厲害,手中的資金畢竟有限??粗袃Z深不見底的倉庫,他們終于還是慌了,心里一萬個沒底:你們家到底有多少糧食。

官方對外宣布:糧食儲備1億噸,夠全國人民吃一年。

四大糧商心理徹底崩潰,差點一口老血噴進太平洋,險些把四大糧商中的邦吉逼到被收購的邊緣。

中國糧食,憑著深不見底的儲備,守住了飯碗。

-02-茶葉戰(zhàn)爭,并未結(jié)束

茶葉,古代中原王朝的戰(zhàn)略物資。

明朝張居正,清朝乾隆帝,都是以茶制夷的高手。手段也很簡單:你不聽話,我就不給你茶喝。

19世紀20年代,英國商船滿載著黃金白銀,到中國買茶葉。英國,實在經(jīng)不住茶葉的誘惑。然而,茶葉偏偏只是中國有。

一年又一年,英國當流氓搶來的錢,都進了大清的腰包。如果一直買下去,大英的家底,遲早會被敗光。

為了扭轉(zhuǎn)貿(mào)易逆差,英國輸入鴉片。道光帝派林則徐禁煙,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大清完敗。

英國原以為大清好歹是個青銅,誰知道,大清是一堆爛泥。就這實力,還想要日不落帝國花錢買茶。

失去的茶葉定價權

1849-1853年,英國派出皇家園藝協(xié)會的羅伯特福瓊,先后兩次,偷走了中國茶葉。20年以后,喜馬拉雅山南麓種出了大吉嶺紅茶。

英國殖民地的茶葉投入生產(chǎn),中國失去了茶葉壟斷權,茶葉出口一落千丈。

1903年,中國茶葉出口占世界出口的33.09%。1921年,占比下降到8.79%。不再是一流茶葉強國。

此時,英國殖民地的茶葉,卻是風生水起。

1890年,印度茶葉出口超過中國。1903年,英國殖民地肯尼亞種植茶葉。

英國通過殖民地供給和茶葉拍賣,繞開了中國茶葉供應鏈,壟斷了世界茶葉的定價權。

167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倫敦舉行第一次茶葉拍賣。

壟斷了世界茶葉中轉(zhuǎn)的東印度公司,規(guī)定:銷售的茶葉,都必須由東印度公司進行估值、分級和拍賣。

也就是說,你的茶葉值多少錢,你說了不算,東印度公司說了算。

在東印度公司的游戲規(guī)則下,1861年,英國殖民地、印度加爾各答茶葉拍賣市場成立。1883年,英國殖民地斯里蘭卡,科倫坡茶葉拍賣市場成立。

直到今天,世界茶葉主要交易方式,仍然是英國人主導的拍賣。也就是說,世界茶葉定價權,在英國(掌握茶葉定價權,就能操縱市場)。

茶葉戰(zhàn)爭,并未結(jié)束

世界茶葉,表面上各做各的生意,其實背地里,跟大豆戰(zhàn)爭一樣,暗潮洶涌。

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等,看著不產(chǎn)茶的英國拿著茶葉定價權,誰不想把這個肥差搶過來?

比如,世界第一茶葉出口國,非洲小國肯尼亞。1956年,在內(nèi)羅畢成立了自己的茶葉中心,為的就是挑戰(zhàn)倫敦拍賣市場的權威。

1969年,拍賣中心搬到港口城市蒙巴薩,還是為了挑戰(zhàn)英國的游戲規(guī)則。

茶葉戰(zhàn)爭,和糧食戰(zhàn)爭一樣,從未結(jié)束。茶葉定價權的爭奪,才是當今世界茶葉市場的本質(zhì)。

據(jù)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數(shù)據(jù):2020年,中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2021年1-5月,我國茶葉累計出口量13.57萬噸,比去年同期下滑5.8%。

出口連續(xù)下滑,因為:我國茶葉客戶為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低迷,出口以綠茶為主。

更因為:英國主導的世界茶葉貿(mào)易里,中國茶葉不通過拍賣流通(去年,我國茶葉出口減少,但肯尼亞、斯里蘭卡等國可歡了)。

所謂農(nóng)殘,所謂抽檢不合格。在不加入英國主導的茶葉定價權面前,多喘一口氣,都是錯。

看清了這一點,我們會更清楚,該怎么看待中國茶葉的不足。

首先,中國茶葉交易

國內(nèi)的茶葉交易,并不是通過拍賣。這也是西方人總用農(nóng)殘給中國茶葉穿小鞋的原因。

有人覺得印度有茶葉局管理,我們沒有。這是中國茶葉賣不過印度的原因,甚至還有人吹捧印度茶葉拍賣制度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透明、高效。

然而,印度茶葉拍賣的背后,是英國人制定游戲規(guī)則。

如果中國茶葉也這么玩,意味著:我們的茶葉值多少錢,不是中國人自己說了算,而是英國人說了算。中國3000億茶產(chǎn)業(yè),完全是為英國人做嫁衣。

比如,冰島老寨古樹茶,我們覺得值5萬元/公斤,但英國人覺得你的茶葉只值得3美元/公斤。

如果真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中國年產(chǎn)茶葉近300萬噸,3000億茶葉市場,只值90億美元。我國8000多萬人靠茶為生,90億美元,根本無法養(yǎng)活這么多人。

所以,中國茶葉需要的:從來不是茶葉拍賣,更不是學印度學斯里蘭卡學阿貓阿狗,而是做好自己。

制定自己的茶葉標準,讓茶葉少一點炒作,抵制虛高的茶價。讓消費者買茶放心,讓消費者都喝得起茶。

如此,既滿足國人茶文化的需求,又做大茶產(chǎn)業(yè),造福一方百姓。

其次,我國茶葉庫存

目前,我國茶葉保守估計也超過200萬噸。

這些龐大的庫存,堆在倉庫里,占據(jù)了倉儲,占用了資金,甚至很難變現(xiàn),把很多茶商拖垮在賣茶的路上。

然而,家中沒有庫存,會是怎樣一番場面。

市場繞不開供求,如果中國沒有茶葉庫存,還要去國外購買茶葉。國際市場,英國人操縱茶葉價格。大豆的悲劇,又會再一次上演。庫存,是壓力,但也是防范危機的底牌。

正是有幾百萬噸茶葉堆在家里,幾乎匹敵其它產(chǎn)茶國一年的產(chǎn)量。我們才能坐在家里,品著名優(yōu)茶,吐槽茶圈江湖往事,笑看茶界幾多風云。

所以,對待茶葉庫存。茶葉就像家中的糧,應該有,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多存點也無關緊要。

但更重要的是:茶葉年年產(chǎn),要把庫存變現(xiàn)。

寫在最后:

糧食也好,茶葉也罷。

表面云淡風輕,背后都不太平。

你我凡夫俗子,能在碌碌塵世中,捧一杯茶,閱一本書,望天上云卷,看庭前花開。

在平凡的生活里,喝自己喜歡的茶,做自己喜歡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已是相當不易。

一杯茶的背后,不僅是一份喝茶的愉悅感,更是一方民生。

中國茶葉,做好自己,要賣到世界,只有兩條路: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茶葉深加工;

奪回世界茶葉定價權。

來源:巡茶紀,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知識產(chǎn)權失竊案

2015年,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出版了薩拉·羅斯(Sarah Rose) 的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我?guī)腿×艘粋€中文名:《茶葉大盜:改變世界的中國茶》。

在我看來,再也沒有比“茶葉大盜”這個稱呼更適合羅伯特·福瓊的了,為他寫傳記的薩拉·羅斯說,福瓊從中國偷走茶種這事,是一宗人類史上最大的商業(yè)盜竊。她寫道:“茶葉符合成為知識產(chǎn)權的所有條件:具有很高的商業(yè)價值、必須采用中國特有的某種工藝和流程生產(chǎn)、中國對這一技術極為保護、擁有這一技術讓中國在競爭對手面前獲得極大優(yōu)勢?!?/p>

福瓊大作《兩訪中國茶鄉(xiāng)》,是一本罕見的中國紀行文本,書里充分展現(xiàn)了他博物學家的素養(yǎng)。他記錄了鴉片戰(zhàn)爭后那個巨變的中國,風土、物種、人群以及命運,誰想得到,舟山曾經(jīng)被英國占領過,當?shù)厝艘阅転榇笥⒌蹏峁┎每p服務為榮。福瓊不僅記錄了茶葉的鑒別方法,還記錄了鴉片的鑒別方法,他也詳實地還原了南京棉的制作,特別純凈與柔軟。閩江的梯田就像通往山上的樓梯,令人震撼。福建的大麥4月就熟了,而上海要到5月。福瓊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福州人居然吃牛肉喝牛奶。

在福瓊之前,茶葉知識從未如此系統(tǒng)且規(guī)模地被外國人獲得,即便是中國人,也很少有人會那么百科全書式去了解茶。福瓊重點談論了中國與英國飲茶的方式不同,中國是清飲,英國是混飲,這是消費習慣。而有關茶葉種植、加工、運輸?shù)鹊?,對西方人來說,完全都是陌生的,故福瓊的記載事無巨細。

我們重溫福瓊的中國紀行,大有裨益。在我看來,《兩訪中國茶鄉(xiāng)》是近200年來最重要的茶葉文本,它的重要程度僅僅在陸羽的《茶經(jīng)》之后。

品飲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我可以得到一杯茶,真的只是茶,沒有糖,沒有牛奶,在中國喝茶從來不添加這些東西。”不過,他在福建卻喝到加奶的茶。福瓊多次提到中國人喝純茶的問題,這是寫給英國人看的?!拔覀兒戎瑁野l(fā)現(xiàn),如果不加糖、不加奶,純正的茶水喝起來非常提神。不時有店小二前來給我們的茶杯續(xù)滿開水,通常要這樣反復續(xù)上兩三次水,或是喝到?jīng)]有茶味為止?!薄霸谘谉岬南奶旌壬弦槐?,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比這個更讓人消困解乏,哪怕是起到一半的作用也好——我是指像中國人喝的那種又純又正的茶水,既不加糖也不加牛奶。在消困解乏方面,它比葡萄酒和啤酒都要好很多。茶可以解渴,可以提神,還可以袪除這種氣候所引起的種種疾病?!?/p>

這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在中國,喝茶加奶這種混飲的傳統(tǒng)遠遠比清飲的傳統(tǒng)更為久遠,但為什么西方人會覺得混飲不是中國的傳統(tǒng),反而是安徽、浙江、福建極少數(shù)喝清飲的地方才是中國的傳統(tǒng)?

他奉勸那些淑女,要向中國學習如何泡茶。先燒水,把水燒開,像陸羽、蘇東坡教導的那樣,從蟹眼煮到魚眼。要溫杯,為茶杯預熱,泡茶的第一杯要倒掉。

茶樹種植方面的知識,是英國人從未掌握的

在安徽,福瓊看到山坡上有大片大片的茶林,茶林中間還種著一些莊稼,有小米和玉米等。小米和玉米能為茶林遮蔭的作用,這對茶林的生長是有些好處。但他也有懷疑:“這樣做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喜歡把各種農(nóng)作物混在一起耕作,實際上,這一實踐遍布全中國各地。在別的地方,我從來沒見過像這個山區(qū)里長得這么好的小米和玉米?!贝_實,即便是今天,依然還有許多地方把茶樹與玉米地混種在一起,這主要是土地的最大利用。

在徽州,福瓊找到了他訪問中國最想獲得的茶樹種植知識,后來他在武夷山又驗證了這些知識的正確性,從種子到茶樹,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茶樹都是由種子繁殖而成的,茶樹種子在10月成熟。茶農(nóng)把種子采集下來以后,再放在一個籃子里,與沙子和濕土混雜在一起,一直保存到春天。如果不采用這種辦法,就只有小部分茶樹種子能夠發(fā)出芽來。如果暴露在劇烈變化的溫度和濕度環(huán)境中,這些種子就會被毀掉。

到了3月份,人們把茶樹種子從籃子中取出來,種到土里去。這一階段會種得很密,成排成列地種在苗圃里,或者種在茶園里某塊空出來的角落上。有時候,為了提高茶園的土地利用率,人們會在茶田的每個空閑位置種上五六顆種子。

茶樹苗長到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移栽了。移栽一般是在春天季風變化的時候進行,這時候甘雨時降,雨水溫暖。樹苗種植成行,株距約4英尺左右,每行有五六棵樹苗的樣子,行距也是4英尺左右。等到第三年,這些茶樹就可以開采第一批茶葉了。

在徽州,他看到的茶園的土地,都是紅壤土當中混雜著相當比例的碎石和沙子。

而在武夷山,“在我腳下以及四方都是武夷山嶙峋的山石,山谷中、山坡上有很多小塊的肥沃土地,上面都種著茶樹”,福瓊寫道。

武夷山以及附近一帶的茶樹都是在如下的環(huán)境中生長的:

1.土壤肥沃程度中等,呈棕紅色,含有大量這一地區(qū)的巖石顆粒;

2.茶田因為巖石的特殊構(gòu)造以及山坡上不斷滲出來的流水而保持了充足的濕潤程度;

3.由于山勢的自然傾斜,茶田的排水狀況良好,如果是在平地上,也因為比河流水面高出許多,所以排水良好。

茶樹采摘方面知識。

幼苗一般在兩三年內(nèi)都不會采摘葉子,直到它們完全長大了,生出強壯有力的枝條。過早采摘茶葉,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栽培方式。即使茶樹完全長大了,對那些長勢不太好的茶樹,茶農(nóng)們也不會采摘太多茶葉,有時候甚至繞過它們,不去采摘這些茶樹的葉子,避免影響它們的生長。

但即使是照料得很好,土壤也很適宜,茶樹老了之后,最終還是會萎縮,生長不良,茶葉的出產(chǎn)量下降從而使得茶農(nóng)賺不到錢。所以在那些管理得好的茶園里,茶農(nóng)們每年都要把一些老茶樹移走,用新的樹苗來頂替它們。一棵茶樹,它處于全盛時間的生長期有多長,當然要取決于很多條件,但即使是照料得很好,能夠持續(xù)給茶農(nóng)帶來盈利,茶樹樹齡也不宜超過十年或十二年,過了這個年齡段就不太合適,通常在這之前要把它們挖出來,把地方騰出來讓給新的茶樹。這也解釋為什么清以來,在安徽、福建難以看到有年份的大茶樹主因,因為產(chǎn)量需求,那些稍微上點年紀的茶樹都被挖走。

茶樹與工藝知識

福瓊?cè)婕m正了西方長期以來有關茶樹的錯誤知識。西方一直以為,紅茶樹與綠茶樹是兩種樹,福瓊結(jié)合在廣州以及浙江、安徽與福建的考察認為,林奈以來的西方在茶樹分類上是錯誤的,沒有所謂的紅茶樹,綠茶樹,紅茶與綠茶不過是加工工藝的不同而已。錯誤的根源在于,西方人大部分都是在廣州獲得茶知識,他們對大陸內(nèi)地的茶一無所知。福瓊的大作出版后,在英國賣得特別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書里傳播了正確的茶知識,滿足了英國茶客的需求。

在古老的傳說中,中國人采茶的時候要請猴子來幫忙,福瓊也糾正了這一錯誤認知,猴子采茶的可能性小,但猴子到了種有茶樹的巖石上,中國人就朝它們?nèi)邮瘔K,這使得猴子們很生氣,它們于是開始折斷茶樹的樹枝,把樹枝朝著襲擊它們的人扔下來。就這樣,人們獲得了巖石上那些不易采摘到的茶。威廉·烏克斯1935年出版的《茶葉全書》里,就有一幅猴子摘茶的插圖,這帶著西方對東方的浪漫想象。

茶葉的收購知識

當年那些在崇安、星村收茶的茶商創(chuàng)造了“一手”茶這個詞匯,他們親自或者委托他們的經(jīng)紀人前往這一地區(qū)的各個小鎮(zhèn)、村落和寺廟,從和尚道士以及茶農(nóng)們手中收購茶葉,這些收購來的茶葉運到茶商家中,都堆在一起。這些堆在一起的茶葉,以620箱或630箱為一手。同一手茶葉,其形態(tài)、等級都是一樣的。倘若不是經(jīng)由這樣一種收購方式,那么同一手茶葉,就可能會有好幾種不同的茶葉。到了大茶商手中,這些茶葉經(jīng)過重新烘焙、包裝然后再銷往國外。

現(xiàn)在在云南茶山流行守采,就是等著在茶樹下看著茶農(nóng)采,為了保真,頗有點當年茶商收“一手”的做法。

同一手茶葉的箱子都包在一起,上面標上這手茶葉收購商的戳記。一年又一年,同一手茶葉,或者說,標有同樣戳記的茶葉,就這樣運到外國茶商那兒去。慢慢地,有些茶葉的名聲更好一些,要價也更高一些。福瓊也警告說,這并不意味著,今年這一手的茶葉和去年這一手的茶葉質(zhì)量就一樣好,盡管它們買自同一個人,箱子上也標著與去年一樣的戳記。

茶葉運輸知識

高級茶全程運輸不落地,低級茶則相反。福瓊專門畫了兩幅素描,又不厭其詳?shù)孛枋隽苏麄€畫面。也因為這樣,那個時代武夷山中的挑夫,茶馬古道上的背負,都成為與茶葉相關揮之不去的影像。

高品級的茶葉,茶葉箱一路上都不能接觸到地面。茶葉箱按下述方式背著:兩根竹竿,各長7英尺左右,這兩根竹竿的一頭,一邊一根,牢牢地與茶葉箱綁在一起。兩根竹竿的另一頭則并起來綁在一起,這樣形成一個三角的形狀。通過這種方式,搬運工可以把茶葉箱扛在他的肩頭,腦袋則正好夾在兩根竹竿圍成的三角中間。為了把茶葉箱更輕松地背在肩頭,箱底還會綁上一小塊木板。

搬運工需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竿一頭插在地上,把竹竿垂直豎起,這樣整個箱子的重量就都由地面受力。在山里走那種陡峭的山路時,有了這種設施就會很方便,因為有些山路陡得每走幾步就要歇一下,如果搬運工們沒有這種便利的工具,茶葉箱就要不斷地放到地面上。而當搬運工們在客棧或茶館休息的時候,茶葉箱也可以支在竹竿上,靠墻豎著放在那兒。

所有低檔次的茶葉,都用普通方式把它們挑下山來,也就是說,搬運工們用扁擔挑茶葉,扁擔兩頭各挑一箱。等到他休息的時候,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客棧里,茶葉箱就直接放在地上,沾到泥土,等它們運到目的地,茶葉的外觀就不如那些用另一種方式運下山的高級茶葉了。

茶葉利潤

茶葉到底能不能賺錢?福瓊這筆賬算得已經(jīng)超過他博物學家的范疇,但也正因為有他這筆賬,我們才得以了解當年茶商的選擇。

茶葉商,無論是在武夷山、屯溪還是在上海,或者什么地方,茶商都以廣州人為主,廣州茶商也是福瓊在沿途努力回避的人群,他們能一眼就認出福瓊是個老外,他假冒長城以北中國人的把戲只能偏偏廣州以外的人。

從原料收購,到運輸,再到外國人手上,怎么賺錢?福瓊很關心,“我收集下面這些信息是為了搞清楚,如果可能的話,一箱或者一擔茶葉運到出口港到底要征收多少費用。如果我能夠或多或少把這個情況弄清楚,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每年從這一貿(mào)易中賺取了多少利潤,以及他們是否有可能降低茶葉價錢,同時,我們自己的關稅也能相應地下降一些,這樣,就可以讓我們?nèi)w英國人民都喝得起這種美味健康的飲料?!?/p>

這部分,《兩訪中國茶鄉(xiāng)》寫得極為細致,敖雪崗的譯本也非常流暢,我將再次復述一遍。

武夷山附近最好的紅茶,先被送到崇安,在那被標上某一戳記,賣給與外國茶商打交道的中間商,這些人通常都是廣州人。然后中間商開始雇傭搬運工,把茶箱從福建武夷山挑運到江西鉛山、河口兩個地方。武夷山到鉛山220里,到河口280里,搬運工要5到6天。武夷山是一座大山,分屬福建與江西,武夷山的風土更接近江西,尤其是飲食上,都比較喜歡吃辣。茶葉在鉛山、河口走水路,如果去往廣州,就要西行,進入鄱陽湖。經(jīng)過南昌府、贛州府,再走陸路,翻越大梅嶺,進入廣東南雄,這需要一整天時間,之后再把茶葉重新裝上大船,運往廣州。茶葉從武夷山運到廣州,整個路程下來,大概需要六個星期到兩個月。

如果是運往上海市場,茶船要逆流而上,向東駛向玉山。玉山離河口有180里。需要一到四天時間,看水流情況。茶到玉山以后,需要再次搬運到常山。玉山位于一條往西注入鄱陽湖的河流的源頭,而常山則坐落在一條往東注入杭州灣的河流旁邊。從玉山到常山大約有100里,搬運工需要兩到三天才能走完。從常山到杭州大概有800里,由于一路下行,五六天時間就能輕松地完成這段路程。從杭州到上海的距離約為500里,需要五天時間。

紅茶從武夷山運到上海整個里程估計為400英里,整個行程便要花上28天,這大概是路上平均要花的時間。

這兩條道路,我把之稱為“紅茶之路”,影響了整個西方文明史,是一條媲美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的茶道。

1848年12月,英格蘭市場上出售的普通紅茶,要價大概在每磅8便士。這種茶在上海的售價是:1846年為每擔12兩銀子,1847年為每擔11兩銀子,1848年為9到10兩銀子,1849年7月為11兩銀子。這些售價中都包括了出口稅。

假設這些茶葉是“紅茶之路”運來,那么一路上雇請搬運工和雇船的錢大概如下:每箱1740文錢相當于一擔2718文錢,如果用銀錢計算的話,大概是1.8元銀元,或者1.359兩銀子。此外還要加上產(chǎn)茶區(qū)茶葉的價錢,批發(fā)商用于檢測、購買木炭、雇請勞力炒茶的費用,茶葉箱子和包裝的費用,以及海關費用和出口稅等。

茶農(nóng)出售上述這種茶葉的要價大概是每斤80文錢,相當于每擔4兩銀子。各種費用總計:每擔9.773兩銀子。

這筆賬福瓊一算,沒什么利潤啊?!拔⒈〉脦缀蹙妥屓藨岩?,生產(chǎn)商是否還愿意繼續(xù)維持這樣的生產(chǎn)規(guī)模?!辈贿^,這是普通茶的價格,高級茶就不一樣了。

高品級的茶葉在上海的價格, 1846年12月是從20到28兩銀子不等,1847年從18到26兩銀子不等,1848年從14到22兩銀子不等,1849年7月則是從16到25兩銀子不等。而這種茶葉在英國市場1847年11月的賣價是從每磅1先令到1先令4便士不等。茶農(nóng)以每斤160文的平均價格賣給中間商,把這些精品茶葉運到上海碼頭的總體費用為14兩銀子。而英國商人在上面記載的四年時間中,他們付出的平均收購價是22兩銀子左右,一擔茶葉的利潤為8兩銀子。

這就是大家只做高端茶,不做低端茶主因,利潤。

偷運茶種的過程

福瓊能夠偷運活的植物,僅僅有博物學家的眼光遠遠不夠。在中國的茶鄉(xiāng)歷練,他獲得了大量有關茶樹種植與養(yǎng)護的知識,同時,沃德箱的應用使得福瓊偷盜過程如魚得水。

福瓊在上海制作出規(guī)格為1.2米寬、1.8米高的巨大沃德箱,將他采集到的全部樹苗和樹種,盡數(shù)栽培于其中。

沃德箱的發(fā)明者納撒尼爾·巴格肖·沃德(Nathaniel Bagshaw Ward)是一位外科醫(yī)生,他住宿的地方,植物因為空氣被嚴重污染而無法存活,1829年,沃德醫(yī)生發(fā)現(xiàn)在蕨類植物在密閉罐中生長得很好,他由此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沃德箱。

沃德箱玻璃內(nèi)壁可以形成了冷凝水,冷凝水滴到土壤上,形成水氣的自然循環(huán),土壤也可以一直保持同樣的濕度,陽光可以透過玻璃照射進來,滿足植物生長的所有與條件。1842年,沃德把這種可以用于長途運輸植物的技術公諸于世,帶來的了植物獵人在全球的盛行。

福瓊詳細地記錄了這一過程:“我從中國最好的絲綢產(chǎn)區(qū)采集了一些小桑樹,我把它們都種到一個箱子里,就像平常種樹那樣,然后給它們澆水;兩三天以后,等到泥土干透了,把大量茶樹種撒到泥土表面,然后在種子上面再蓋上大約半寸深的土,澆上水,用一些木板把這些泥土蓋緊;這之后就像往常一樣,把整個箱子綁起來,綁得越緊越好。箱子運到加爾各答之后,里面的桑樹長得都很好,茶樹種也在運輸途中發(fā)芽了,泥土表層長得到處都是?!?/p>

能成功運輸,并且成功種活后,福瓊繼續(xù)他的工作。

“在試驗成功的消息從印度傳回來以后,我決定繼續(xù)用同樣的辦法來包裝那些箱子,這一次我將親自帶著它們走一回。于是,我在每個箱子的茶樹苗之間都撒滿了茶樹種?!?/p>

“這樣包裝、準備好的箱子一共有14個,我手中還剩了大量的樹種,在1蒲式耳左右。我打算用下面這種辦法來處理這些種子。我準備了兩個玻璃柜子,用來把中國采集到的山茶花運往加爾各答的植物園。我把茶樹種子都倒在柜子前面,又倒入一小部分泥土摻雜在種子里面。然后在柜子底部鋪上這樣一層泥土、種子的混合物,兩者大概是1:2的比例,把那些山茶花從花盆中輕輕取出,放到這一層混合物上面。山茶花之間的空隙也都用這種混合物填滿,填到一定高度為止,然后再在最上面撒上少量泥土,把頂部的種子覆蓋起來。給柜子里澆水,澆得透透的,然后用木板把柜子中的泥土固定下來,再把柜子蓋子像平常一樣合上扎緊?!?/p>

來源:茶業(yè)復興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