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思普古茶

找到約209條結果 (用時 0.029 秒)

連續(xù)三年!廣東省茶促會蔡金華會長率百名茶商考察貴州成果豐碩

? ?4月17至20日,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會長蔡金華率近百名廣東茶商、茶人赴第13屆貴州茶文化節(jié)暨茶產業(yè)博覽會,走訪貴州茶山、茶企和茶葉生產加工廠,深入了解貴州茶的種植環(huán)境和加工生產環(huán)節(jié),感受貴州茶的獨特魅力,并與余慶縣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545

  這是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連續(xù)第三年“包”高鐵到貴州赴會。活動期間,廣東考察團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問、一路買,將茶葉銷區(qū)消費者的聲音帶到了茶葉產區(qū),搭建起了信息交流平臺,促進了兩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

  走進萬畝茶海,品干凈黔茶

  18日上午,考察團一行參加了第13屆貴州茶文化節(jié)暨茶產業(yè)博覽會開幕式,并走進茶博會余慶分會場,與當?shù)夭杵蠡咏涣鳌YF州茶博會上,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遵義紅……每一款茶都讓考察團成員印象深刻。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556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559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03

  走進松煙鎮(zhèn)二龍茶山的萬畝茶海,廣東考察團陶醉于綿延的碧浪中。大家在綠水青山間,品味馥郁茶香,喝著余慶干凈茶,感受著余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美、干凈茶的香與純。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24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29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33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43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47

  在迎春村茶葉基地、春景村橋底苦丁茶種植示范基地、桂花村九龍?zhí)敛枞~基地,考察團成員邊走邊看,聽取介紹,詳細了解基地建設、茶園管護、茶葉質量管控、生產加工等情況。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52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657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00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06

  廣東省茶促會理事、靖觀文化總經理姚建靜表示:“貴州處在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西南茶區(qū),這里所產的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綠茶濃爽、紅茶甜醇,香氣口感俱佳,一旦喝過,就會愛上!希望貴州茶能保持樸實的風格,立足百姓,讓更多人能喝得到、喝得起?!?/p>

  “這次來貴州湄潭、余慶確實是震撼到我了!”廣東省茶促會理事、思普古茶執(zhí)行董事劉江波感嘆。他說:“這兩個地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各種優(yōu)質茶類的種植面積規(guī)模也是相當宏大。特別是在參觀過程中看到茶園的各項科學、生態(tài)的管理手段,讓我們銷區(qū)的茶行業(yè)從業(yè)者感覺到這是一杯真正的放心茶?!?/p>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10

  余慶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茶產業(yè)強勢發(fā)展得到考察團成員們的一致認可。通過此次考察,廣東考察團對余慶茶有了更深入、更真實的了解,也將以此次考察為契機,讓身邊更多人了解余慶茶,愛上余慶茶。

  余慶苦丁茶大有可為,粵黔共創(chuàng)未來

  19日上午,廣東考察團成員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小葉苦丁茶地標品牌推介會暨貴州茶產業(yè)招商引資大會,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會長蔡金華在會上進行了講話。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15

  蔡金華會長表示:“連續(xù)兩屆的中國小葉苦丁茶地標品牌推介會,我們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都有代表參加,意義非凡。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一直致力于茶產業(yè)資源的上下游合作,宣揚與傳播茶文化。我們將積極組織更多的粵商來貴州余慶進行尋茶購茶的尋源活動,也大力支持余慶縣苦丁茶走出貴州,走向世界!我們非常歡迎余慶縣苦丁茶來粵開拓市場,將貴州特色茶文化在華南土地上傳播開來!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19

  蔡金華會長代表東莞市天德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現(xiàn)場進行遵義市余慶縣黑茶科技博覽園建設項目投資簽約,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22

  余慶是小葉苦丁茶的原產地,余慶小葉苦丁茶是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優(yōu)質健康飲品,素有“綠色金子”的美稱,一直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去年隨廣東考察團來過貴州的廣東省茶促會會員劉金花已經成了余慶小葉苦丁茶的“粉絲”。今年再次踏上貴州之行,她說:“看到余慶小葉苦丁茶工業(yè)園區(qū)落地成型,已經在投產,真的很驚喜!這么高效和高格局的發(fā)展和規(guī)劃,讓我們看到當?shù)卣推髽I(yè)茶商、茶農們的信心,貴州茶未來可期!”

  產銷合作共贏,謀求發(fā)展新機遇

  在第13屆貴州茶產業(yè)博覽會期間,廣東考察團一行還參觀考察了中國茶城、遵義茶業(yè)集團、泰和集團等茶企,深入了解貴州茶生產加工和品牌建設。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26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30

  考察團成員在參觀學習中收獲頗多,紛紛表示貴州茶產業(yè)在加工制作方面的工業(yè)化進程與時俱進,相當給力。此外,貴州茶產業(yè)在茶品牌的建設也融入了非常多年輕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不僅有真誠的姿態(tài),更有奔跑的決心。相信貴州茶的發(fā)展定能更上一層樓。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35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40

微信圖片_20210424124744

  近年來,粵黔兩地茶行業(yè)交流合作密切,兩省扶貧協(xié)作、互利共贏,推動黔茶出山的同時,也為廣東的茶人、茶友帶來更多干凈好茶,為廣東茶企帶來更多合作商機。

  貴州700萬畝茶園,種植面積已連續(xù)八年居全國第一。長期以來,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積極搭建廣東銷區(qū)與各大茶產區(qū)交流合作平臺,共建茶葉產銷對接機制。貴州茶的獨特魅力深刻影響了中國茶的消費市場,希望借此次考察機會,促進兩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為廣大茶葉消費者帶來更為優(yōu)質干凈的茶資源。

瀾滄古茶的文化發(fā)展

  普洱茶聞名中外,其原產地在思茅地區(qū)和今西雙版納州,瀾滄古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茅地區(qū)從1993年開始舉辦中國普洱茶葉節(jié),對思茅地區(qū)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弘揚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普洱茶的種植歷史,源遠流長。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已開始種茶。而最早在歷史文獻中記載普洱茶種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親自到過云南南詔地的唐吏樊綽。他在其著《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便y生城即今思茅地區(qū)的景東縣城,景東城即是唐南詔時的銀生節(jié)度所在地,銀生節(jié)度轄今思茅地區(qū)和西雙版納州。

  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qū)境內,已盛產茶葉。明代萬歷年間的學者謝肇制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這個名詞:“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鼻濉兜岷S莺庵尽份d:“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清代雍正年間以來,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思茅同知承辦的。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國、英國先后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之興旺,作為文物遺跡的今還有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12.5公里,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xù)30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普洱茶”屬云南大葉種茶,其性狀特點是:芽長而壯,白毫特多、銀色增輝,葉片大而質軟,莖粗節(jié)間長,新梢生長期長,持嫩性好,發(fā)育旺盛,經專家化驗,內含生物堿,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芳香類物質等含量豐富。著名的國家級腫瘤醫(yī)學專家梁明達教授,經過科學研究,提出過肯定的結論說,“普洱茶——二十一世紀的抗癌保健飲料”,并以此命題在93年舉行的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論文,放映了有關科研投影片子,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關注重視。

  1991年發(fā)現(xiàn)后并于1992~1993年考察論證并經國際研討會肯定的瀾滄邦崴古茶樹,即是過渡類型古茶樹,樹高11.8米,根干徑1.14米,樹齡已千年?!吨袊茖W報》、《中國茶葉》、《中國文物報》、《人民日報》、《農業(yè)考古》、臺灣《壺中天地》、香港《文匯報》、泰國《新中原報》、菲律賓《世界日報》、日本《茶道雜志》、印度《阿薩姆評論》、美國《納西通訊》等報刊均先后對邦崴古茶樹作過報道,影響之廣,可見一斑。

  瀾滄景邁栽培型萬畝古茶林,是迄今為止國內面積大、歷史長(千年),保存比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在1997年2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者通過對景邁萬畝古茶林的考察,進一步證實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最早種植茶樹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語言把茶稱為“臘”,為后來的傣族、基諾族所借用。瀾滄景邁栽培型萬畝古茶林,被稱為“天然茶葉博物館”,對研究中國茶業(yè)發(fā)展史、古代茶樹農藝、茶葉與民族的關系,古代茶葉規(guī)模種植經營、古代茶葉貿易等都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普洱茶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自從遠古時期居住在瀾滄江流域沿岸思普區(qū)一帶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野生茶樹的用途,繼而進行栽培、馴化、利用時,即開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地區(qū)各民族的飲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鍋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鹽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鍋茶,佤族的鐵板燒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間,以茶待客,以茶聯(lián)姻、以茶作禮、以茶祭祀、以茶作貢、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藝、以茶經貿、以茶入藥、以茶入詩等等,已成了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貿,以茶興農,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誼,以茶廣交天下,更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增進了國際交往。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此言甚是。古今中外文人學者為普洱茶著書立說,吟詩作曲者不乏其人。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曾將普洱茶寫入《紅樓夢》,俄國文豪托爾斯泰亦將普洱茶寫入《戰(zhàn)爭與和平》,清代文人阮福著有《普洱茶記》,而在思普區(qū)茶鄉(xiāng),則流傳著不少與普洱茶有關的古詩曲和民間山歌,其種茶、采茶、揉茶、飲茶、詠茶、祭茶等,均屬由茶而引出來的一系列“茶文化現(xiàn)象“。在已出刊的《中國普洱茶詩詞楹聯(lián)集》中,搜集有古今詩詞曲419首,楹聯(lián)52幅,民歌8首。其中有清代的《普茶吟》、《采茶曲》、《茶庵鳥道》詩,英國《茶歌》等,有當代吟詠普洱茶鄉(xiāng)種茶、采茶、制茶、飲茶、論茶、茶史、茶山、茶廠、運銷、出口、藥用、保健、茶藝、茶節(jié)等題材的茶詩詞曲聯(lián),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內容。

  1997年4月,國家郵電部發(fā)行《茶》郵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樹》,印瀾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面值50分,同時發(fā)行了瀾滄邦崴古茶樹極限明信片,開了中國大陸茶文化入郵之始,在國際郵政上起到了宣傳作用。思茅地區(qū)的普洱茶藝表演隊,曾在思茅、昆明、泰國清萊等地表演過,由具有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飲茶習俗組合而成,以“清敬和愛”為茶藝精髓向賓客敬獻清茶、烤茶、酒茶、茶藝表演注重品茗環(huán)境和品飲氣氛,把茶具、觀茶、聞香、浸泡、嘗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現(xiàn)出來,為普洱茶文體提升高雅品位。

南糯山——西雙版納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古茶區(qū)之一

南糯山


地理位置: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和鄉(xiāng)

海拔高度:1200~1600米

平均溫度:17℃

茶葉品種:勐海大葉種

1自然特點

南糯古茶山屬勐??h格朗和鄉(xiāng),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縣城24千米,是西雙版納有名的古茶山,是距州府景洪市區(qū)最近的茶山,也是西雙版納州風景最美的茶山。

南糯山海拔1200~16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約17℃,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南糯山植被茂密,常處于云霧籠罩之中,高山云霧出好茶,因而茶葉品質極佳,從古至今都是優(yōu)質普洱茶重要的原料基地,南糯山茶葉品種為大葉種,是國家級良種“勐海大葉種”的原產地。

歷史沿襲

南糯山相傳有1700多年的種茶歷史,也是瀾滄江下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唐代南詔時期,居住在南糯山布朗族的先民(即濮人)一直在栽培利用茶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了南糯山,不知去向,而他們遺留下的茶樹被隨后遷來的哈尼族所繼承。據(jù)當?shù)厝酥v,他們從普洱市墨江縣遷來南糯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千百年來,哈尼族人不斷對南糯山的茶樹進行種植管理。至清代,南糯山茶園面積達1.5萬畝,年產干毛茶300多噸,運往普洱、勐海等地加工成普洱茶,再銷往海內外。

1938年,民國政府在南糯山創(chuàng)辦了思普茶葉試驗場,開展茶葉種植與制茶。1940年設立南糯制茶廠,從印度購進揉捻機、切茶機、烘干機等6部制茶機器,收購鮮葉或曬青毛茶,加工成紅茶、緊壓茶,銷往境外,南糯山也因此成為云南機制茶的發(fā)祥地。

但后來因銷路不暢,使南糯種茶場茶園到1949年10月時大部分已荒蕪。1950年,南糯山茶葉產量僅16.5噸。

“茶樹王“之憾

1951年8月,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接管了南糯種茶場和制茶廠,迅速恢復了南糯山的茶葉生產。1953年南糯山茶葉產量恢復到62.5噸,1958年上升到193.1噸。同時,在省茶科所的科技支持下,南糯山成為云南臺地茶和無性系茶苗栽培試驗示范點。

南糯山保存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半坡老寨發(fā)現(xiàn)了一株高5.5米、基部莖圍達1.38米的古茶樹。這株古茶樹雖然老態(tài)龍鐘,但依然枝繁葉茂,被尊稱為“茶樹王”。后經多學科專家綜合考察論證,“茶樹王”樹齡達800多年,屬栽培型茶樹,茶樹王的威名也迅速在國內傳播開來。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通往“茶樹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訪,參觀茶樹王的專家、學者、游人不斷增多,以目睹茶樹王的風姿為榮。但由于周邊環(huán)境的破壞及過多人為的影響,1995年秋這株“茶樹王”不幸“仙逝”。


南糯山古茶

南糯山是西雙版納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古茶區(qū)之一。現(xiàn)存古茶園1.2萬畝。南糯山古茶苦澀微弱,回甘較快,生津好,香氣以淡雅的蘭香、蜜香為主。南糯山有迷人的風光,古樸的哈尼寨子,豐富的古茶資源,涼爽宜人的氣候,便捷的交通,成為西雙版納茶山旅游的最佳之地。

來源:新華國茶,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05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