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蘇東坡品過茶

找到約197條結果 (用時 0.028 秒)

茶與蘇東坡的情結

茶,在蘇東坡的人生中,是一位形影不離而又安靜契合的伴侶。

《次韻曹輔寄豁源試焙新芽》:“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詩中點明是戲作,實際上乃真心真情之作。在東坡心中,佳茗似佳人,宛轉解音,可以清心,可以忘憂,更可以品禪悟道。

蘇東坡對茶道深有研究。“已過幾番風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zhàn),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云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此闕《水調(diào)歌頭》記述了采茶、制茶、點茶的情景及品茶時的感覺,描述得極為生動傳神。蘇東坡認為好茶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彼€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對飲茶用的茶盞,他最初贊同兔毫盞,后來在江蘇宜興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淖仙皦馗似凡?,東坡興致極高,親自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還在壺上題詞:“松風竹爐,提壺相呼”,更是風雅神韻。此后這種壺式被后人命名為“東坡壺”。

蘇東坡一生,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樂觀豁達的性格讓他隨遇而安。他在《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彼诤贾萜穱L白云茶之后贊嘆:“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焙冗^顧渚茶之后,寫詩:“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痹谀蟿χ萜穱L到新餅茶,贊道:“未辦報君青玉案,建溪新餅截云腴?!薄案∈迅伤笏箍娱e試雨前茶”,這種谷雨前的“焦坑茶”產(chǎn)自粵贛邊的大瘐嶺下;還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寧(今修水)的雙井茶,湖北興國(今陽新)的桃花茶……篇篇茶文,記錄了蘇東坡的人生軌跡。

蘇東坡年少得志意氣飛揚,后半輩子久經(jīng)風波看淡生死,于茶道上亦到達自然雋永超然物化的境界。故人千里迢迢寄來的上等好茶,被不諳茶道的老妻稚子按照北方的習慣“一半已入姜鹽煎”,東坡不以為意,說道:“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边@一句,淡泊寧靜,意味深長,真是關于茶道的最本質(zhì)最精煉的概括。

蘇東坡的一味禪茶,不僅是追求優(yōu)雅的生活,更是散亂中的內(nèi)心堅守。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 林頤(浙江溫嶺),原題:禪茶一味蘇東坡】

滋味醇厚天柱茶

論年齡,大別山麓家鄉(xiāng)天柱山綠茶大概至少已有1300多歲了。唐陸羽《茶經(jīng)》指出:安徽產(chǎn)茶地方“江北有舒州、壽州……”舒州是皖西南潛山縣的古名,可見天柱茶歷史悠久。

《潛山縣志》載:“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茶可惠數(shù)斤。其人獻數(shù)十斤,李不受。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shù)斤。李憫而受之曰:此茶可消肉食毒也。乃命烹一甌沃肉食內(nèi),以銀盒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為水矣。”李德裕是唐代宰相,他說的話雖算不上金口玉言,但至少證明他喜歡天柱山茶。

天柱山“天柱峰巒,高峙云表,曉霧布浸,淑氣鐘之”,綠茶生產(chǎn)條件得天獨厚;加之中華傳統(tǒng)“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入人心,天柱山茶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發(fā)展。按區(qū)域、采摘時間以及價錢分檔,天柱名茶已形成一串響當當?shù)摹版湕l”:如“天柱劍毫”、 “天柱云霧”、 “天柱弦月”……

天柱茶之所以與國家5A級旅游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天柱山齊名,是因為產(chǎn)茶地滿坡滿谷蘭蕙競放,淡霧清香溶為一體,茶樹與之和諧相處,于是自然而然“近朱者赤”。而用天柱山源頭泉水沖泡的茶,喝起來格外清香爽口、回味無窮。我推測:“天柱弦月”或許就是那能“消肉食毒”之茶的后代,因為它的葉片畢竟不是嫩芽芽——其特點堪稱汁味微苦,“勁足”,耐泡,不怕折騰,完全有能力瓦解甚或消除肉中毒素。

暢游天柱山,不啻峻美山景養(yǎng)眼,而且能真切感受和風拂身心的溫馨。從大龍窩索道返回時,導游在天柱山文化園或古縣城覓一靜謐處,請秀美靚麗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少女沏一杯天柱茶,客廳雅室霎時就會有一縷縷裊裊上升的清香氣息。此時,您端起茶杯或考究的紫砂壺,呷幾口嬌嫩柳葉色茶湯,仿佛悄然回到天柱峰巒、置身在虛無縹緲的云霧氛圍中。

天柱山金牌景區(qū)茶藝演示和供游客品茶的專門茶社,設在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東坡別業(yè)”內(nèi)。茶社北倚國寶石刻群,南望皖河支流潛水,東靠中國漢族地區(qū)重點開放的三祖寺,西乃為紀念宋代大文人黃庭堅而修建的“涪翁亭”。茶社周邊修竹、桂花樹并排站立悄然向你致意,流泉小溪汩汩淺唱似佳人纖手撫慰使你的心境漸入雅靜。茶社匠心獨運請來蘇東坡“坐鎮(zhèn)”,顯得古色古香、底蘊厚重。

蘇東坡一生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熙寧十年(1077年),他作詩“年來四十發(fā)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訪潛山居,慎無逃人改名字。”元祐八年(1093年),東坡終于來到潛山,與老朋友一同游覽了天柱山。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蘇軾被任命為舒州團練副使,友人建議他定居舒州,他也有此打算。雖然最終未能實現(xiàn)夙愿,但東坡向往天柱山并想在潛山安家的思念表白卻一直傳為佳話。

茶藝師小王(大學三年級實習生)告訴我,她們在進行茶藝演示前 ,都要盡力講解茶文化和天柱山茶的來歷和故事。游客品茶后,如購買都是當場挑選、包裝和封口,確保茶葉質(zhì)量。小王、小秦和小葉,在演示茶藝時,一招一式無不在顯現(xiàn)天柱茶韻,努力將天柱山天地造化、人文景觀與名茶和諧相融,營造茶事活動場所、環(huán)境,追求精神與心靈放松“佛”的境界氛圍。

在茶社,小王為我沏了一盞三祖禪茶(禪:佛教指“靜思”)。她輕聲細語說,該茶原料是天柱山綠茶,在鍋里炒制成卷曲形干茶,形狀很一般、甚至不中看,但味道不錯。我喝了幾口,的確香氣撲鼻,滋味鮮醇清爽,仿佛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禪茶也好,佛茶也罷,與“仙茶”似乎都有不解之緣;喝了這樣的茶,人們“覺悟”之后,思維或許能進入仙境吧?

2015年7月,雷打不動愛喝天柱綠茶的母親整整81周歲了。母親愛喝茶,特別喜好家鄉(xiāng)的天柱山綠茶之弦月茶。這也難怪,天柱山恰好處在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長江溫濕氣流與大別山冷空氣的雙重作用,使森林覆蓋率高達98%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00多萬個單位……早在唐代,天柱茶就挺進皇宮。唐代楊華撰《膳夫經(jīng)手錄》云:“天柱春野茶甘香芳美,滋味醇厚……”

弦月,半月彎兩頭尖形如秀眉。弦月受母親力捧的緣故是價廉物美,最大的優(yōu)點是“勁足”,沖泡三次還有較濃茶汁,合老百姓的口味。父親在世時也喜歡喝弦月,于是母親一買就是十幾斤。賣茶的老板娘每年準時將茶送到我家,坦誠地對母親說:“定給您老人家的茶葉,我都先篩了一遍,很少有茶葉末子?!毙虏栀I下后,立馬被母親密封起來,接著很快進入冰箱“冬眠”。在這過程中,茶葉的“大敵”高溫、潮氣基本上被“屏蔽”,茶葉的原味“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順暢“安營扎寨”了。

受遺傳因素驅(qū)使,打從記事起我就對茶“一往情深”。 每天上下午必泡一次茶,沒有茶好象炒菜沒放碘鹽和味精,沒有茶仿佛思索的發(fā)動機沒有了燃料。我家冰箱里儲存的“山珍海味”,主要也是天柱山綠茶。我的茶葉拿出來時,通常色澤翠綠,泡時湯色明亮。每每默默品茶時,隱約覺得似有母親的身影在眼簾前晃動,感到母親身上散發(fā)著的那特有的溫馨在我鼻翼毛孔前輕輕搔揉。

想到母親已步入耄耋之年,想到自己也戴上了花甲“桂冠”,好不怨怪人生太悠忽短暫……既然老小一般,不妨反芻來些許“少年不知愁滋味”吧。咱們抽空團團圍繞老人身旁,洗壺、燒水、沏茶,再準備幾盆水果、糕點,然后瞇眼吸吮坐場里縷縷香氣,用舌尖舔品弦月茶的韻味,美美享受愜意生活,歡度每一天。

【摘自2016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霍建明(安徽潛山),系中國散文學會、安徽省作家會員】

喜茶

喜茶之人,一為喝茶,一為品茶。

所謂喝茶,本義在于解渴。烈日當空,酷暑難當,樹蔭之下設一茶攤,揮汗如雨的路人駐足暢飲,頓覺口舌生津,兩腋生風,連呼“好茶!好茶!”幾毛錢一大碗的茶水好能好到哪里?所謂“日高人渴漫思茶”,此“好”只為能消渴解暑,至于茶色茶味,渾然不知。

也有一類人號稱懂茶,日日整套高級茶具,呼朋引伴,時時也作“晴窗細乳戲分茶”之悠閑,講起茶經(jīng),也能如數(shù)家珍般列出龍井、鐵觀音、碧螺春等色香味之種種,但要真正令其品茶,卻未必能品出個子丑寅卯。

曾聽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是一老漢自稱品盡天下種種名茶,只須輕啜一口,就能辨其品名。一日老漢外出歸家,見客廳茶幾上一壺色翠如碧的湯水,口渴間端壺牛飲,連稱清香無比,沁人心脾,急問老妻“從哪兒尋得如此好茶?”老妻淡然答曰:“這是我早晨剛煮的綠豆湯?!?/p>

故俗人喜茶只能稱“喝茶”,莫論“品茶”。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日酒足飯飽之際,喝喝茶,聊聊家常,亦能于煙火氣息中尋得樂事,活得心廣體胖,如此而已。

高雅之人喜茶,更多的是賞其神,敬其性,品其深邃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雅人傾心向往的茶樹必生于高山之巔巖壁之上,云霧繚繞間得雨露日月精華滋養(yǎng),其高山云霧質(zhì)非凡品能比。一枚小小的茶葉采摘下來,須經(jīng)曬青、揉捻、烘焙、緊壓,如經(jīng)歷一場涅槃重生,把生命的種種酸甜苦辣化作一縷清香中略帶苦澀的精魂,讓飽經(jīng)風霜歷經(jīng)滄桑或痛定思痛的文人雅士啜飲間如遇知音如獲知己惺惺相惜。

一生與茶結下不解之緣的蘇東坡可謂是茶史上喜茶第一人。屢遭貶謫,倍受打擊,再豁達再豪放的人內(nèi)心也會充滿郁悶和焦慮,不同的是這位自稱東坡居士的大詩人能于苦痛的縫隙中尋找到療傷的良藥?;氖彽臇|坡地里,他默默種下一株株茶樹,又默默采茶烘焙烹煮,從此佳茗似佳人,一把東坡壺日日夜夜不離身,清茶一杯,淺斟細飲間,茶氣裊裊,品清苦淡雅,觀細葉輕舞,一腔抑郁不平之氣隨之煙消云散,豪放詩情如浪滔天。

茶能清心,亦能養(yǎng)性。櫳翠庵里妙玉收集梅瓣上的雪水,深埋地下五年后用來煮茶,茶便有了梅的傲潔雪的清寧;揚州茶樓里鄭板橋掃來竹葉烹茶葉,茶氣中便流淌著竹的清高淡泊和正直;湘江月下劉禹錫喜見滿滿一碗清清亮亮的月光茶,茶湯里便氤氳著月的皎潔和優(yōu)雅。

品茶,品的是清是幽是靜是淡;喜茶,喜的是那質(zhì)性自然不事雕琢的清香中的苦澀,苦澀中的清香。

【摘自2017年《吃茶去》雜志(總第67期);作者:呂立華(山東萊陽)】

找到約186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