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臺灣蘭香子的功效

找到約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9 秒)

十談普洱茶 收藏鑒別知識

 

◆ 十談普洱茶 收藏鑒別知識(上)

□ 茶色棘紅如棗為上品 味甜略苦而不澀越陳 無味之味為極品

□ 普 洱 茶 的 收 藏 鑒 別 知 識

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稱,當年的新茶反而不值錢。品質(zhì)好的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六年前,云南西雙版納某廠出品的7542號常規(guī)茶(干倉貨),當時一餅(七兩餅,350克)不過10元多,現(xiàn)在的市場批發(fā)價超過100元,而一家名廠在10年前出品的普洱茶,現(xiàn)在的市場價是原價的10倍。

在普洱茶的故鄉(xiāng)西雙版納,一家歷史久遠的茶廠在 60周年時出品了一批精制茶餅,記者走了幾家普洱茶店,老板們都說,這是收藏品,不賣。不飲普洱茶的人投資普洱有一定難度,不懂茶一不小心就會上當。通常投資普洱茶的都是長年飲普洱茶的人。這些茶客通常都是自己飲用、送禮和轉(zhuǎn)讓三者并舉的,很少有人單純?yōu)榱颂桌磐顿Y,這種投資方式同西方人投資葡萄酒的方式差不多。

普洱茶是公認的一種有生命的茶。投資普洱茶多年的李老板說,新茶的價格一般很便宜而且透明,暴利是藏在舊茶里的。由于真正的舊茶價高,常年飲用花費不小,一些普通人為了能花少錢飲高價茶,就早早買了新茶存著,這也是近年來投資普洱茶的人多起來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由于高品質(zhì)的茶存放的年頭越久,售價越高,市場上有些

“做舊茶”的奸商,把10多元買回的新茶放在防空洞里灑上水,再吹干幾個月,拿出來就當舊茶一餅100多元賣,賺取暴利,弄得市場上魚龍混雜。這就是投資普洱茶的風險所在。

普洱茶第一談

存茶莫性急

茶界有一句老話: “ 茶葉賣到老,名目認不了 ” 。中國到明朝時論茶的專著,成書就有 55 部之多,加上迄今衡量茶質(zhì)高低仍未有統(tǒng)一的科學標準,只靠經(jīng)驗、口感等評價茶質(zhì)的細膩區(qū)別,真是談何容易!普洱里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說,大季的春茶就要比秋茶、夏茶售價高 30% 左右。另外,投資普洱茶不能性急,好的青餅,通常要存放十年,而好的熟餅,一般也要六七年 .

1 、熟茶是哪一年發(fā)明生產(chǎn)技術(shù)的?

答:熟茶的工藝發(fā)明開始于1973 年的勐海茶廠,可以說一點73年以前生產(chǎn)的普洱茶均是生茶, 73 年后才有熟茶的產(chǎn)生,73年是個分水嶺。

2 、熟茶是怎樣做的?

答“熟茶是通過“渥堆”的工藝:即是將曬青茶葉堆放在倉庫中淋上一定量的水產(chǎn)生熱量加速起陳化轉(zhuǎn)變工程,使的茶葉的烈性的到快速轉(zhuǎn)變,軟化口感,能馬上進行飲用的工藝。

3 、為何生茶才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答:因為熟茶已經(jīng)是人工控制轉(zhuǎn)變了的茶,其口感變化不大,所以收藏價值就不大啦,隨著時間的長久價格雖然會有點攀生但畢竟無法和老生茶比擬,因為好的生茶通過在優(yōu)質(zhì)的儲藏環(huán)境下(干倉收藏,空氣濕度合適等)所產(chǎn)生的茶氣和茶質(zhì)的變化很大(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樟香、蘭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氣及化口生津順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談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所產(chǎn)的大葉種茶,經(jīng)過加工進行后發(fā)酵的茶。以年代又區(qū)分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為古代遺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喬木型古茶樹為原料所制作,老茶則是以樹齡三十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為主,新茶則大半采自人工種植的灌木型茶園。云南有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和茶樹優(yōu)良品種, 據(jù)史志記載 , 云南從原茶 ( 俗稱野生茶 ) 轉(zhuǎn)移為家種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迄今仍生長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樹 , 勐海巴達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樹和臨滄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與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被譽為”世界三大古茶樹王”。它們是茶樹原產(chǎn)云南的活化石。

◆ 十談普洱茶 收藏鑒別知識(中)

□ 普洱茶第三談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兩種制作工序。

1 、傳統(tǒng)普洱茶制作工序:殺青(生曬、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曬干

2 、現(xiàn)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濕渥堆(灑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過程:采茶—殺青—揉捻—曬干—渥堆—晾干—篩選分類—緊壓成型

普洱茶的分類

(一)依制法分類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發(fā)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會轉(zhuǎn)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制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fā)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后為分界點。

(二)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于通風、干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fā)酵,陳化 10~20 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于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fā)酵速度。由于茶葉內(nèi)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chǎn)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三)依外型分類

1 、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 375 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餅。

2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 100 克、 250 克,現(xiàn)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 2 克— 5 克。

3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

4 、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 100 克到數(shù)百斤均有。

5 、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jīng)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 、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 普洱茶第四談

1 、普洱茶沖泡宜選腹大的壺 , 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 , 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 . 建議材質(zhì)宜選陶壺 . 紫砂壺。

2 、普洱茶沖泡份量: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 20%, 將茶磚 , 茶餅 , 撥開后 . 暴露空氣 2 星期 , 再沖泡味道更好。

3、沖泡普洱茶:要先沖過一次熱水對于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里面。第一次沖泡茶葉的熱水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zhì)一并洗凈。第一次的沖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而第二次以后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后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后再喝。

4 、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涌般撲鼻而來,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于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沁滲齒齦,并由舌根產(chǎn)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氣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 普洱茶第五談

普洱茶屬于越放陳舊越好的茶類,因此現(xiàn)今有人以標榜普洱的年限為榮,追求年限長久的普洱茶,普洱茶這就涉及到如何辨別普洱茶陳期,以下的方法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

1 、 1950 年之前:這個時期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同興貢餅,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nèi)飛”。

2 、 1950 年~ 1968年:所謂“印級茶品”,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時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葉公司”字號,改由各茶廠自行生產(chǎn),統(tǒng)稱“云南七子餅”,如: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另外,品茗、辨識普洱茶時需注意“四大要訣”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為眾多專業(yè)人士經(jīng)驗之談,僅供普洱茶愛好者參考,四大要決是:

一、 清:聞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純:辨其色;茶色如棗,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倉,不可位潮濕。

四、 氣:品其湯;回味溫和,不可味雜陳。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錯誤年代為標竿。

二、 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jù)。

三、 不以深淺湯色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為假象。

五、 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

六、 不以樹齡葉種為考量。

◆ 十談普洱茶 收藏鑒別知識(下)

品 茗 之 普 洱 茶 篇 ------------------ 收藏鑒別

□ 普洱茶第六談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許多細膩微妙的香氣物質(zhì),在香型上主要分為:蘭香、棗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樹林,這些樟樹多數(shù)高達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樹底下的空間,最適合普洱茶的種植生長,大樟樹可以提供茶樹適當?shù)恼谑a機會,在樟樹環(huán)境下可以減少茶樹的病蟲害發(fā)生。更可貴的是普洱茶樹的根,與樟樹根在地底下交錯生長,使茶葉有了樟樹香氣。同時樟樹枝葉也會散發(fā)樟香,茶樹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氣,貯存于葉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葉種茶葉幼嫩的芽茶,經(jīng)過適當度的陳化后發(fā)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濃烈的青葉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屬于飄湯茶香。

蘭香:新鮮的普洱茶青那股青葉香,經(jīng)過長期陳化后,由青葉香而轉(zhuǎn)為青香,那些種植在樟樹林下的茶樹,得到樟香的參化,樟香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為蘭香,蘭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貴的茶香。

棗香:只有生長在植被非常茂盛,經(jīng)常云霧繚繞而且有野生棗樹的環(huán)境中的茶樹才能產(chǎn)生這種香氣,由于經(jīng)常有落葉,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樹根系吸收了這些肥料,加上茶葉吸收霧氣,于是茶葉形成特殊的棗香氣。

□ 普洱茶第七談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純(茶色要棘紅,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倉,不可潮濕),四要氣(口味溫和,不可五味雜陳)。我們強調(diào).普洱茶的好壞不能完全以年代來評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頭生津,喝了才知。

洱茶常有甜、苦、澀、酸、水、無味等以上數(shù)種的味道,這些味道可能單獨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時有多種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夢寐以求的。經(jīng)過長期陳化,普洱茶苦和澀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減弱,甚至完全沒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葉中,經(jīng)沖泡后,慢慢釋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jīng)_泡到后面,甜味越明顯。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對健康無害,與濃糖的甜膩有所區(qū)別,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湯中的甜味,為純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將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藝術(shù)境界。

苦----苦和澀本來就是茶葉特有的味道,古代稱茶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為其中含「咖啡堿」,咖啡堿對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了興奮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過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從略帶苦意的茶湯,達到回甘喉韻功效。以比較幼嫩等級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

澀----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已經(jīng)不見苦澀了。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xiàn)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較強的「陽剛性」普洱,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普洱。以其苦澀的程度區(qū)別二者,是最具體辨別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應盡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葉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這些帶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經(jīng)過三、五開沖泡后,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鮮的茶葉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水味帶給人稀弱敗壞而不新鮮的感覺。

無味----無味之味有著十足的禪境,大多數(shù)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

□ 普洱茶第八談

普洱茶的生命歷程,這里是就狹義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開始,那段漫長的陳化過程。普洱茶與其它許多茶類不同的是,它必須要有一段貯存的歷史過程 ( 普洱綠茶除外 ) 。自然走過的歷史,才能表現(xiàn)其真實性。普洱茶必須自然地從歷史歲月走出來,才能展現(xiàn)它的真實性。其真性就是自然新鮮。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鮮呢?

1 、從香氣辨別

普洱熟茶因為是經(jīng)過渥堆,所以會產(chǎn)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陳期以內(nèi)的干倉熟茶 ( 依傳統(tǒng)說法,未曾霉變過的茶品為干倉茶 ) 可以從型茶表面聞出一股熟茶味。約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經(jīng)消失,則可從茶湯中感覺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間由緊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磚茶,稱之為「 73 厚磚茶」,至今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無論從型茶或茶湯,都再也沒有熟味感覺,卻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jīng)過長期干倉陳化而轉(zhuǎn)變過來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從湯色辨別

干倉的普洱生茶茶湯是栗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即使是陳年的生茶,比如已經(jīng)有八、九十歷史的龍馬牌同慶老號普洱茶,它的茶湯顏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紅印普洱圓茶的茶湯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湯顏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現(xiàn)代的茶種分類中,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因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guān)的。

3 、從葉底辨別

干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臺灣的東方美人茶葉底顏色很相似。葉條質(zhì)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一泡同慶老普洱茶的葉底,可以顯現(xiàn)出百年前那種新鮮活力。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xiàn)暗栗或黑色,葉條質(zhì)地干瘦老硬。如果是發(fā)酵較重的,會有明顯炭化,像被烈火燒烤過。有些較老的葉子,葉面破裂,葉脈一根根分離,有如將干葉子長期泡在水中那種碎爛的樣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時間不長,發(fā)酵程度不重,葉底也會非常接近生茶葉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無法立即干燥,延誤了較長時間,葉底也會呈現(xiàn)深褐色,湯色也會比較濃而暗,跟只是輕度發(fā)酵匯堆過的熟茶是一樣的。

□ 普洱茶第九談

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zhì)優(yōu)良。同時普洱茶的獨特風味,還與其有個自然轉(zhuǎn)化的過程有關(guān),轉(zhuǎn)熟后的普洱茶,經(jīng)過特殊的加工程序,壓裂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茶團,置于干燥處自然陰干。再按運輸要求,包裝入簍,運住外地。云南地處祖國邊疆,西雙版納地處云南邊睡,山高水險.在古代交通極為艱難,茶葉的外運全靠馬幫牛幫,山路上耽擱的時間很長,有的路段馬幫一年只能走兩趟,牛幫則一年只能走一轉(zhuǎn),茶在馬背、牛背上長時間顛簸,日曬風吹雨淋,使其內(nèi)含物質(zhì)徐徐轉(zhuǎn)化,導致普洱茶的獨特澤更明、陳香風味更濃。 藥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 1925 年的《梵天盧叢錄》、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遣》《思茅采訪》、《物理小識》、《百草鏡》、《滇南聞見錄》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記載。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普洱茶的生理、藥理功能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進一步的得到了開發(fā)。

巴黎圣安東尼醫(yī)學系臨床教學主任愛米樂•卡羅比則通過實驗證明,普洱茶對脂肪的代謝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對降低人體所含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血尿釀等有不同的療效。另外,人們因飲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壓與動脈硬化諸癥。巴黎亨利倫多醫(yī)院的貝納爾賈可托教授說:“這種茶似乎擁有一種或多種對脂類的新陳代謝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節(jié)夫和增山一郎合著的《功效奇異的普洱茶》書,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熱。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靜岡舉行的,“茶與健康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中,與會者對中日學者論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誘導體的抗氧化活性”表現(xiàn)了極大興趣,引起了強烈反響,港澳同胞認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開胃消滯、抑菌減肥,珍之為養(yǎng)生妙晶,不可一日無的保健飲料。還認為:綠茶 性寒:紅茶性熱;而普洱茶不寒不熱,又經(jīng)濟實惠,普遍嗜飲,稱之為“寶利茶”。

普洱茶性較中和、正氣,較適合港人的腸胃,大多數(shù)人嗜飲,港九茶葉行商會鎪事長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歡飲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為“五點,”(十個字) :一是夠濃,二是耐沖,三是性溫,四是保健,五是價廉。、

日本進口普洱茶加工為精美的小包裝茶,以貴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竅窕茶、益壽茶等美稱。

□ 普洱茶第十談

喜陳年飲品及食品者應皆知,不論存紅酒、泡藥酒、釀陳梅,材料與制作重要,但存藏更是關(guān)鍵,不同的環(huán)境與容器,對其品等高下之影響不可忽視。所以上上品的陳年普洱茶決非只要茶材優(yōu)、制作佳,而隨意放在一般環(huán)境之通風處可得。就個人經(jīng)驗歸納此存茶五要:恒溫、恒濕、不見光、無雜味、喜熱鬧。上上品之陳年普洱茶,除茶材與制作講究外,更要有和緩的后發(fā)酵存藏。故前三要皆為此。存茶者皆知,適當?shù)臏囟扰c濕度對茶的重要性,但卻常忽略了穩(wěn)定的溫度與濕度更有助于和緩的后發(fā)酵,光線當然也不能被輕忽,與前二要理同。

[后記]

六大茶山:勐海山、南糯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樂山,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內(nèi)飛: 1950 年之前的“古董茶”內(nèi)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nèi)飛”。

印級茶: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干倉:指通風、干燥及清潔的普洱茶存放倉庫,其存放的普洱茶葉為自然發(fā)酵,發(fā)酵期較長。

濕倉: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fā)酵的時間和速度。

號級茶餅:為辨別茶餅、茶葉年代、級別、生產(chǎn)廠的編號,如: 8582 餅為(前兩位數(shù) 85 為 85 年出品,第三位數(shù)8為8級茶,最后一位數(shù)2為勐海茶廠的代號),茶廠代號:1、昆明茶廠,2、勐海茶廠,3 、為下關(guān)茶廠。

鐵 餅:壓制得比較厚實、堅硬的茶餅叫鐵餅,和相應的“火燒餅”等同為工藝流程上的名稱。

中茶牌:茶餅的外紙正面標志為8個“中”字圍繞著“茶”字,為中國土產(chǎn)畜牧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商標。

大益餅: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商標,“大”字中間有個反白色的“益”字,根據(jù)不同級別和年限分有不同顏色的商標,如“紅印”“藍印”“黃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jīng)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

七子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 375 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餅。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 100 克、 250 克,現(xiàn)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 2 克— 5 克。

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 100 克到數(shù)百斤均有。

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廣云貢餅:除云南省外,廣東省也生產(chǎn)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調(diào)撥自云南省,而部分則是廣東省所生產(chǎn)的茶青,也稱之為“廣東餅”。大部分廣東餅的普洱茶,在60 年代后都是用廣東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廣東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餅,故名:廣云貢

紀念餅(磚、沱):為紀念某個事件所特別制作的小批量茶葉,帶有相應編號和證書,較有名氣的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

 

普洱茶的好到底有多好?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總有一點障礙。障礙來自對比。最強大的對比者,是綠茶。


一杯上好的綠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蕩清香,遞送到唇齒之間。茶葉仍然保持著綠色,挺拔舒展地在開水中浮沉悠游,看著就已經(jīng)滿眼舒服。湊嘴喝上一口,有一點草本的微澀,更多的卻是一種只屬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鮮得可以讓你聽到山岙白云間燕雀的鳴叫。


我的家鄉(xiāng)出產(chǎn)上品的龍井,馬蘭的家鄉(xiāng)出產(chǎn)更好的猴魁,因此我們深知綠茶的魔力。后來喝到烏龍茶里的“鐵觀音”和巖茶“大紅袍”,就覺得綠茶雖好,卻顯得過于輕盈,剛咂出味來便淡然遠去,很快連影兒也找不到了。烏龍茶就深厚得多,雖然沒有綠茶的鮮活清芬,卻把香氣藏在里邊,讓喝的人年歲陡長。


相比之下,“鐵觀音”濃郁清奇,“大紅袍”飽滿沉著,我們更喜歡后者。與它們生長得不遠的紅茶“金駿眉”,也展現(xiàn)出一種很高的格調(diào),平日喝得不少。


正這么品評著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樣子就不對,一團黑乎乎的“粗枝大葉”,橫七豎八地壓成了一個餅型,放到鼻子底下聞一聞,也沒有明顯的清香。扣下來一撮泡在開水里,有淺棕色漾出,喝一口,卻有一種陳舊的味道。


人們對食物,已經(jīng)習慣于挑選新鮮,因此對陳舊的味道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防范。更何況,市面上確實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帶著近似“霉鍋蓋”的氣息,讓試圖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猶豫了,因為他們知道,世間有不少熱愛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質(zhì)很高。難道,他們都在盲目地熱愛“霉鍋蓋”?而且,這些人各有自己的專業(yè)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動機。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開始懷疑自己,重新回頭,試著找一些懂行的人,跟著喝一些正經(jīng)的普洱茶。


這一回頭,性命交關(guān)。如果他們還具備著拓展自身飲食習慣的生理彈性,如果他們還保留著發(fā)現(xiàn)至高口舌感覺的生命驚喜,那么,事態(tài)就會變得比較嚴重。這些一度猶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幾乎所有的茶客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幾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還說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經(jīng)微微出汗了。隨即腹中蠕動,胸間通暢,舌下生津。我在上文曾以“輕盈”二字來形容綠茶,而對普洱茶而言,則以自己不輕盈的外貌,換得了茶客身體的“輕盈”。


這可了不得。想當年,清代帝王們跨下馬背過起宮廷生活,最大的負擔便是越來越肥碩的身體。因此,當他們不經(jīng)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時期普洱茶已經(jīng)有不少數(shù)量進貢朝廷,乾隆皇帝喝了這種讓自己輕松的棕色莖葉,就到《茶經(jīng)》中查找,沒查明白,便嘲笑陸羽也“拙”了。據(jù)說他為此還寫了詩:“點成一碗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他的詩向來寫得不好,我當然不會去考證,但如果真用“金莖露”來指稱普洱茶,還算說得過去。


《紅樓夢》里倒是確實寫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勸“該燜些普洱茶喝”。宮廷回憶錄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盞普洱茶,因為它又暖又能解油膩。”由京城想到茶馬古道,那一條條從普洱府出發(fā)的長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區(qū)。那里本該發(fā)生較多消化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人們終于從馬幫馱送的茶餅、茶磚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當今中國,食物充裕,越來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樣的問題。因此,普洱茶風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處僅僅是讓身體輕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藥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還是口感。要寫普洱茶的口感很難,一般所說的樟香、蘭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種比擬,而且是借著嗅覺來比擬味覺。

世上那幾種最基本的味覺類型,與普洱茶都對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較穩(wěn)定的味覺公認,如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茶系列所體現(xiàn)出來的味道,與普洱茶也不對路??傊?,與這一些類型化、準類型化的味覺定型相比,普洱茶顯得曖昧、含糊、內(nèi)斂,因此也難以言表。


人是被嚴重“類型化”了的動物,離開了類型就不知如何來安頓自己的感覺了。經(jīng)??吹揭恍┪娜艘浴昂貌柚恋薄罢娌锜o味”等句子來描寫普洱茶,其實是把感覺的失落當作了哲理,有點誤人。不管怎么說,普洱茶絕非“至淡”“無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國文字來表述,比較合適的是兩個詞:陳釅、透潤。


普洱茶在陳釅、透潤的基調(diào)下變幻無窮,而且,每種重要的變換都會進入茶客的感覺記憶,慢慢聚集成一個安靜的“心理倉貯”。


在這個“心理倉貯”中,普洱茶的各種口味都獲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準確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聯(lián)想予以定位。我曾做過一個文學性的實驗,看看能用什么樣的比喻和聯(lián)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強道出。

于是有了:


這一種,是秋天落葉被太陽曬了半個月之后躺在香茅叢邊的干爽呼吸,而一陣輕風又從土墻邊的果園吹來;


那一種,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當歸、二分冬棗用文火熬了三個時辰后在一箭之遙處聞到的藥香。聞到的人,正在磐鈸聲中輕輕誦經(jīng);


這一種,是寒山小屋被爐火連續(xù)熏烤了好幾個冬季后木窗木壁散發(fā)出來的松香氣息。木壁上掛著弓箭馬鞍,充滿著草野霸氣;


那一種,不是氣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純凈笑容和難懂語言,雖然不知意思卻讓你身心安頓,濾凈塵囂,不再漂泊;


這一種,是兩位素顏淑女靜靜地打開了一座整潔的檀木廳堂,而廊外的燦爛銀杏正開始由黃變褐;

……


這些比喻和聯(lián)想是那樣的“無厘頭”,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號,便能立即被檢索出來,完成對接。


普洱茶的“心理倉貯”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領(lǐng)域的低劣產(chǎn)品了。這對人生實在有一點麻煩,例如我這么一個豁達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幾乎可以接受任何飲料,卻已經(jīng)不能隨意接受普洱茶。因為“心理倉貯”產(chǎn)生了敏銳的警覺,錯喝一口,就像對不起整個潛在系統(tǒng),全身心都會抱怨。


這種拒絕,說大一點,是在人品結(jié)構(gòu)邊緣衍伸了一個小小的“茶品”結(jié)構(gòu),在人格形態(tài)外沿拖拽出了一個小小的“茶格”形態(tài)。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過否定和刪削,來求得等級自守。這對茶事來說,雖然無關(guān)精神道德,卻是有涉生活素質(zhì)。


第三,是深度。


與人們對其他美好飲食的記憶不同,普洱茶的“心理倉貯”,空間幽深、曲巷繁密、風味精微。這就有了徜徉、探尋的余地,有了千言萬語的對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國的紅酒,才有類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類上,普洱茶有“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等等代際區(qū)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貯存區(qū)分,有大葉種、古樹茶、臺地茶等等原料區(qū)分,又有易武山、景邁山、南糯山等等產(chǎn)地區(qū)分。其中,即使僅僅取出“號級茶”來,里邊又隱藏著一大批茶號和品牌。哪怕是同一個茶號里的同一種品牌,也還包含著很多重大差別,誰也無法一言道盡。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篳路藍縷地試著用文字寫出這些區(qū)別的,是臺灣的鄧時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實茶品在一次次深夜沖泡中讓我們從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頂級普洱老茶的,是菲律賓的何作如先生;最早以自己幾十年的普洱茶貿(mào)易經(jīng)驗傳授各種分辨訣竅的,是香港的白水清先生。我與他們,一起不知道喝過了多少茶。年年月月茶桌邊的輕聲品評,讓大家一次次感嘆杯壺間的天地實在是無比深遠。


其實,連沖泡也大有文章。有一次在上海張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戲稱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蘇榮新先生和其他幾位杰出茶藝師一起泡著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個房間,我一喝便知是誰泡的。茶量、水量、速度、熱度、節(jié)奏組成了一種韻律,上口便知其人。


這么復雜的差別與一個個朋友的生命形態(tài)連在一起了,那個天地就有了一種讓人舍不得離開的人文深度。


以上這三個方面,大體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但是,要真正說清楚普洱茶,不能僅僅停留在感覺范疇。普洱茶的“核心機密”,應該在人們的感覺之外。

品鑒普洱茶

?

?????一個人總有多重身份,往往,隱秘的身份比外顯的身份更有趣。說遠一點,那個叫做嵇康的鐵匠,還能寫一手不錯的文章;那個叫黃公望的卜者,還能畫幾筆淡雅的水墨。說近一點,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其實是一流廚師;一個天天上街買菜的鄰居大媽居然是投資高手。
???????辛卯年秋日的一天,深圳舉辦“新生代普洱茶”品鑒會,近二十年來海內(nèi)外各家著名茶場、茶廠、茶莊、茶商提供的入圍產(chǎn)品經(jīng)過多次篩選,今天要接受一批來自亞洲不同地區(qū)的專家的終極評判。一排排茶藝師已經(jīng)端坐在鐵壺、電爐、瓷杯前準備一展沖泡手藝,一本本品鑒書也已安置在專家們的空位之前。品鑒書上項目不少,從湯色、純度、厚度、口感、余津、香型、氣蘊、力度等等方面都需要一一打分。眾多媒體記者都舉起了鏡頭,只等待著那些品鑒專家在主持人讀出名字后,一個個依次登場。
???????品鑒專家不多,他們的名字,記者們未必熟悉,但普洱茶的老茶客們一聽都知道。突然,記者們聽到一個十分疑惑的名字,頭銜很肯定:“普洱老茶品鑒專家”,卻奇怪地與我同名。仔細一看,站出來的人竟然也長得與我一模一樣。
???????不好意思,這是我的一個秘密身份的無奈“漏風”。本來,我是想一直秘而不宣偷著樂的,沒想到這次來了這么多“界外記者”。這次和我一起“漏風”的,還有我的妻子馬蘭,她在文件上標出的頭銜也是“普洱老茶品鑒專家”,但她覺得我們兩人既然一起“漏風”就不必一起亮相了,便躲在茶桌、茶客的叢林中低頭暗笑。其實,幾乎所有的高層專家都知道,她在普洱茶的品鑒上,座次還應該排在我的前面。
???????人們一旦沉浸于自己的某一身份,常常會忘了其他身份。每當我進入普洱茶江湖,全然忘了自己是一個能寫文章的人。當然也會看一些與普洱茶有關(guān)的文章,那也只是看看罷了,從來沒有以文章的標準去要求。這次在深圳“漏風”之后,就有朋友希望我以自己的文筆來寫寫普洱茶。
???????這就要我把兩個身份交疊了,自己也感到有點唐突。我說,本人對文章的要求極高,動筆是一件隆重的事。但是,隆重并不是艱深。文章之道恰如哲學之道,至高與至低“首尾相啣”,終點必定潛伏于起點。如果談普洱茶談得半文半白、故弄玄虛、云遮霧罩,那就壞了,禪宗大師就會朗聲勸阻,說出那句只有三個字的經(jīng)典老話:“吃茶去?!边@就是讓半途迷失的人回到起點。因此,如果由我來寫一篇談普洱茶的文章,一定從零開始,而且全是大白話。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總有一點障礙。
???????障礙來自對比。最強大的對比者,是綠茶。
???????一杯上好的綠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蕩清香,遞送到唇齒之間。茶葉仍然保持著綠色,挺拔舒展地在開水中浮沉悠游,看著就已經(jīng)滿眼舒服。湊嘴喝上一口,有一點草本的微澀,更多的卻是一種只屬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鮮得可以讓你聽到山岙白云間燕雀的鳴叫。
???????我的家鄉(xiāng)出產(chǎn)上品的龍井,馬蘭的家鄉(xiāng)出產(chǎn)更好的猴魁,因此我們深知綠茶的魔力。后來喝到烏龍茶里的“鐵觀音”和巖茶“大紅袍”,就覺得綠茶雖好,卻顯得過于輕盈,剛咂出味來便淡然遠去,很快連影兒也找不到了。烏龍茶就深厚得多,雖然沒有綠茶的鮮活清芬,卻把香氣藏在里邊,讓喝的人年歲陡長。相比之下,“鐵觀音”濃郁清奇,“大紅袍”飽滿沉著,我們更喜歡后者。與它們生長得不遠的紅茶“金駿眉”,也展現(xiàn)出一種很高的格調(diào),平日喝得不少。
???????正這么品評著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樣子就不對,一團黑乎乎的“粗枝大葉”,橫七豎八地壓成了一個餅型,放到鼻子底下聞一聞,也沒有明顯的清香??巯聛硪淮榕菰陂_水里,有淺棕色漾出,喝一口,卻有一種陳舊的味道。人們對食物,已經(jīng)習慣于挑選新鮮,因此對陳舊的味道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防范。更何況,市面上確實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帶著近似“霉鍋蓋”的氣息,讓試圖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猶豫了,因為他們知道,世間有不少熱愛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質(zhì)很高。難道,他們都在盲目地熱愛“霉鍋蓋”?而且,這些人各有自己的專業(yè)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動機。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開始懷疑自己,重新回頭,試著找一些懂行的人,跟著喝一些正經(jīng)的普洱茶。
???????這一回頭,性命交關(guān)。如果他們還具備著拓展自身飲食習慣的生理彈性,如果他們還保留著發(fā)現(xiàn)至高口舌感覺的生命驚喜,那么,事態(tài)就會變得比較嚴重。這些一度猶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幾乎所有的茶客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幾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還說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經(jīng)微微出汗了。隨即腹中蠕動,胸間通暢,舌下生津。我在上文曾以“輕盈”二字來形容綠茶,而對普洱茶而言,則以自己不輕盈的外貌,換得了茶客身體的“輕盈”。
???????這可了不得。想當年,清代帝王們跨下馬背過起宮廷生活,最大的負擔便是越來越肥碩的身體。因此,當他們不經(jīng)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時期普洱茶已經(jīng)有不少數(shù)量進貢朝廷,乾隆皇帝喝了這種讓自己輕松的棕色莖葉,就到《茶經(jīng)》中查找,沒查明白,便嘲笑陸羽也“拙”了。據(jù)說他為此還寫了詩:“點成一碗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他的詩向來寫得不好,我當然不會去考證,但如果真用“金莖露”來指稱普洱茶,還算說得過去。
???????《紅樓夢》里倒是確實寫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勸“該燜些普洱茶喝”。宮廷回憶錄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盞普洱茶,因為它又暖又能解油膩。”由京城想到茶馬古道,那一條條從普洱府出發(fā)的長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區(qū)。那里本該發(fā)生較多消化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人們終于從馬幫馱送的茶餅、茶磚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茶之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當今中國,食物充裕,越來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樣的問題。因此,普洱茶風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處僅僅是讓身體輕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藥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還是口感。要寫普洱茶的口感很難,一般所說的樟香、蘭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種比擬,而且是借著嗅覺來比擬味覺。
???????世上那幾種最基本的味覺類型,與普洱茶都對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較穩(wěn)定的味覺公認,如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茶系列所體現(xiàn)出來的味道,與普洱茶也不對路??傊?,與這一些類型化、準類型化的味覺定型相比,普洱茶顯得曖昧、含糊、內(nèi)斂,因此也難以言表。
???????人是被嚴重“類型化”了的動物,離開了類型就不知如何來安頓自己的感覺了。經(jīng)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無味”等句子來描寫普洱茶,其實是把感覺的失落當作了哲理,有點誤人。不管怎么說,普洱茶絕非“至淡”“無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國文字來表述,比較合適的是兩個詞:陳釅、透潤。
???????普洱茶在陳釅、透潤的基調(diào)下變幻無窮,而且,每種重要的變換都會進入茶客的感覺記憶,慢慢聚集成一個安靜的“心理倉貯”。
???????在這個“心理倉貯”中,普洱茶的各種口味都獲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準確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聯(lián)想予以定位。我曾做過一個文學性的實驗,看看能用什么樣的比喻和聯(lián)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強道出。
???????于是有了:
???????這一種,是秋天落葉被太陽曬了半個月之后躺在香茅叢邊的干爽呼吸,而一陣輕風又從土墻邊的果園吹來;
???????那一種,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當歸、二分冬棗用文火熬了三個時辰后在一箭之遙處聞到的藥香。聞到的人,正在磐鈸聲中輕輕誦經(jīng);
???????這一種,是寒山小屋被爐火連續(xù)熏烤了好幾個冬季后木窗木壁散發(fā)出來的松香氣息。木壁上掛著弓箭馬鞍,充滿著草野霸氣;
???????那一種,不是氣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純凈笑容和難懂語言,雖然不知意思卻讓你身心安頓,濾凈塵囂,不再漂泊;
???????這一種,是兩位素顏淑女靜靜地打開了一座整潔的檀木廳堂,而廊外的燦爛銀杏正開始由黃變褐;
???????……
???????這些比喻和聯(lián)想是那樣的“無厘頭”,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號,便能立即被檢索出來,完成對接。
???????普洱茶的“心理倉貯”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領(lǐng)域的低劣產(chǎn)品了。這對人生實在有一點麻煩,例如我這么一個豁達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幾乎可以接受任何飲料,卻已經(jīng)不能隨意接受普洱茶。因為“心理倉貯”產(chǎn)生了敏銳的警覺,錯喝一口,就像對不起整個潛在系統(tǒng),全身心都會抱怨。
???????這種拒絕,說大一點,是在人品結(jié)構(gòu)邊緣衍伸了一個小小的“茶品”結(jié)構(gòu),在人格形態(tài)外沿拖拽出了一個小小的“茶格”形態(tài)。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過否定和刪削,來求得等級自守。這對茶事來說,雖然無關(guān)精神道德,卻是有涉生活素質(zhì)。
???????第三,是深度。
???????與人們對其他美好飲食的記憶不同,普洱茶的“心理倉貯”,空間幽深、曲巷繁密、風味精微。這就有了徜徉、探尋的余地,有了千言萬語的對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國的紅酒,才有類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類上,普洱茶有“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等等代際區(qū)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貯存區(qū)分,有大葉種、古樹茶、臺地茶等等原料區(qū)分,又有易武山、景邁山、南糯山等等產(chǎn)地區(qū)分。其中,即使僅僅取出“號級茶”來,里邊又隱藏著一大批茶號和品牌。哪怕是同一個茶號里的同一種品牌,也還包含著很多重大差別,誰也無法一言道盡。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篳路藍縷地試著用文字寫出這些區(qū)別的,是臺灣的鄧時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實茶品在一次次深夜沖泡中讓我們從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頂級普洱老茶的,是菲律賓的何作如先生;最早以自己幾十年的普洱茶貿(mào)易經(jīng)驗傳授各種分辨訣竅的,是香港的白水清先生。我與他們,一起不知道喝過了多少茶。年年月月茶桌邊的輕聲品評,讓大家一次次感嘆杯壺間的天地實在是無比深遠。
???????其實,連沖泡也大有文章。有一次在上海張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戲稱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蘇榮新先生和其他幾位杰出茶藝師一起泡著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個房間,我一喝便知是誰泡的。茶量、水量、速度、熱度、節(jié)奏組成了一種韻律,上口便知其人。
???????這么復雜的差別與一個個朋友的生命形態(tài)連在一起了,那個天地就有了一種讓人舍不得離開的人文深度。
???????以上這三個方面,大體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但是,要真正說清楚普洱茶,不能僅僅停留在感覺范疇。普洱茶的“核心機密”,應該在人們的感覺之外。



???????普洱茶的“核心機密”是什么?這個問題不能由過于癡迷的茶客來回答。這正如,只要是“戲迷”,就一定說不清楚所迷劇種存在的根本意義。能夠把事情看得比較明白的,大多是保持距離的客觀目光。
???????在我認識的范圍內(nèi),兩位離云南普洱很遠的東北科學家,盛軍先生和陳杰先生,對普洱茶所作的科學研究令人欽佩。這一點,就連云南籍的普洱茶專家沈培平先生,也贊譽有加。
???????因此,我希望茶客們也能聽聽有關(guān)普洱茶研究的當代科學話語。即便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概念,仍然不妨暫時擱下杯壺,硬著頭皮聽下去。中國的飲食研究,不能老是停留在淺層分類和外相表述上。
???????為了溝通的方便,我們可以先在科學思維和一般思維之間找一個共同的入口,那就是發(fā)酵。誰都知道,普洱茶和其他茶種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發(fā)酵。綠茶可稱為“不發(fā)酵茶”,烏龍茶、紅茶可稱為“輕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或“單發(fā)酵茶”,普洱茶則可以稱為“后發(fā)酵茶”“長發(fā)酵茶”。在普洱茶里邊,生茶又可以稱為“自然發(fā)酵茶”,熟茶又可稱為“人工發(fā)酵茶”。你看,一說“發(fā)酵”,幾乎把所有的茶種都涵蓋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發(fā)酵”呢?簡單說來,那是人類利用微生物來改變和提升食物細胞的質(zhì)地,使之產(chǎn)生獨特風味的過程。平日我們老在暗中惦念的那些食物,大多與發(fā)酵有關(guān),例如各種美酒、酸奶、干酪,豆腐乳、泡菜、納豆、醬油、醋等等。即便是糧食,發(fā)酵過的饅頭、面包也比沒有發(fā)酵過的面粉制品更香軟、更營養(yǎng)。在醫(yī)學上,要生產(chǎn)維生素、氨基酸、胰島素、抗生素、疫苗、激素等等,也離不開發(fā)酵過程。
???????發(fā)酵的主角,是微生物。
???????一說微生物,題目就大了??茖W家告訴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出現(xiàn)才幾百萬年,而微生物已存在三十五億年。世界上的生命,除了動物、植物這“兩域”外,“第三域”就是微生物,由此建立了“生命三域”的學說。這些無限微小又無限繁密、無比長壽又無比神秘的“小東西”,我們至今仍然了解得很少,卻已經(jīng)逼得當代各國科學家建立了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等等分支組成的生物工程學來研究。盡管研究還剛開始,奇跡已嘆為觀止。聽說連開采石油這樣的重力活兒,遲早也可以讓微生物來完成。真不知道再過多少年,這些“小東西”會把世界變成什么樣。
???????在我們還沒有動用科技設(shè)備折騰它們之前,這些 “小東西”一直在自然的樂園里忙碌著。而云南,則以特殊的方位、地形、氣候和生態(tài),成了它們樂園中的樂園。就說云南的普洱茶吧,那些在原始山林中生長了千百年的喬木大葉種古茶樹,始終被一大批種類繁多的微生物菌群陪伴著,呵護著,喂養(yǎng)著。從茶樹的根,到莖、葉、花,一處也不曾懈怠。否則,哪會存活得那么健康又那么久遠?
???????微生物菌群天天攝取著太陽能,裂解著細胞壁,分解著有機物,分泌著氨基酸,激活著生物酶,合成著茶氨酸,這就是發(fā)酵。結(jié)果,激活的生物酶有利于消食,茶多酚有利于降低膽固醇,汀類物質(zhì)有利于降脂,茶色素有利于減少血粘度,泛酸、胱氨酸有利于解酒護肝,果膠物質(zhì)有利于除毒,而種種綜合因素又能抑制糖尿病的“靶標”,有利于降低血糖,減少尿酸,防止老年癡呆……
???????當?shù)氐牟柁r(nóng)憑著經(jīng)驗知道,普洱茶的好壞,決定因素是一批用肉眼看不到的小生命。陳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當?shù)夭柁r(nóng)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茶葉出現(xiàn)了大問題,便會診斷道:“茶蟲子”病了。他們所說的“茶蟲子”,就是微生物菌群。
???????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普洱茶移植到經(jīng)緯度近似的其他省份生長就不對了?為什么云南茶區(qū)相隔不遠的每一座山,出品都不一樣?這些問題,就像問茅臺酒為什么只能出在貴州仁懷一個特定的小地方而不能四處釀造一樣,答案是共通的:只因微生物菌群有異,又不愿意整體遷移,因而構(gòu)不成同樣的發(fā)酵。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憑著發(fā)酵方式的不同,來具體劃分普洱茶與其他茶種的基本區(qū)別了。綠茶在制作時需要把鮮葉放在鐵鍋中連續(xù)翻炒殺青,達到提香、定型、保綠的效果,為此必須用高溫剝奪微生物活性,阻止茶多酚氧化,因而也就不存在發(fā)酵。烏龍茶就不一樣了,制作時先鼓勵生物酶的活性,也就是用輕度發(fā)酵提升香氣和口味后,隨即用高溫炒青烘干,讓發(fā)酵停止。紅茶則把發(fā)酵的程度大大往前推進了一步,比較充分地待香待色,然后同樣用高溫快速阻止發(fā)酵。這就是說,烏龍茶和紅茶雖然也曾與發(fā)酵邂逅,但很快灑淚訣別于爐邊,不再往來。至于清清純純的綠茶,則從未與發(fā)酵約會。
???????普洱茶也會有一個翻炒殺青的過程,但時間很短,翻炒時茶葉被不斷拋離鍋壁,在空氣中冷卻,因此葉片的溫度不會超過60℃的界限,微生物也就不會被殺死,發(fā)酵過程延續(xù)下去了。即使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通過人工發(fā)酵來制作的熟茶,也不讓“渥堆”的溫度超過界限。更重要的是,在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中,先要經(jīng)過一次次重力揉捻,使微生物進入茶葉,然后又要用緊壓的方式變成餅、團、沱、磚的形狀,使今后的長期發(fā)酵獲得一個穩(wěn)定的溫床。
???????照理,在普洱茶的各種發(fā)酵溫床中,磚形更便于密集存放和搬運,但是,為了微生物菌群在發(fā)酵過程中能夠流暢運行,還是讓餅形的數(shù)量大大超過磚形。這讓我聯(lián)想到田徑運動場、摩天大轉(zhuǎn)輪。
???????普洱茶在制作完成后的這種發(fā)酵,被專家們命名為“第二次自然接種”,又被茶客們俗稱為“后發(fā)酵”或“長發(fā)酵”。如果溫度、濕度和貯存環(huán)境適當,這種發(fā)酵就在長年累月之間無聲無息地讓茶品天天升級。因此,即便是上了年紀的老茶品,也會在微生物菌群的辛勤勞作下,成為永久的半成品、不息的變動者、活著的生命體。發(fā)酵過程可以延續(xù)十幾年、幾十年,形成一個從今天走回古典的“陳化”歷程。這一歷程的彼岸,便是漸入化境,妙不可言,讓一切青澀之輩只能遠遠仰望,歆慕不已。

???????這里,還出現(xiàn)了一個美學上的有趣對比。
???????按照正常的審美標準,漂亮的還是綠茶、烏龍茶、紅茶,不僅色、香、味都顯而易見,而且從制作到包裝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打理得美輪美奐。而普洱茶就像很多發(fā)酵產(chǎn)品,既然離不開微生物菌群,就很難“堅壁清野”、整潔亮麗。從原始森林出發(fā)的每一步,它都離不開草葉紛亂、林木雜陳、蟲飛禽行、踏泥揚塵、老箕舊簍、粗手粗腳的魯莽遭遇,正符合現(xiàn)在常說的“野蠻生長”。直到最后壓制茶餅時,也不能為了脫凈蠻氣而一味選用上等嫩芽,因為過于綿密不利于發(fā)酵轉(zhuǎn)化,而必須反過來用普通的“粗枝大葉”構(gòu)成一個有梗有隙的支撐形骨架,營造出原生態(tài)的發(fā)酵空間。這看上去,仍然是一種野而不文、糙而不精的土著面貌,仍然是一派不登大雅之堂的泥昧習性。
???????但是,漫長的時間也能讓美學展現(xiàn)出一種深刻的逆反。青春芳香的綠茶只能淺笑一年,笑容就完全消失了。老練一點的烏龍茶和紅茶也只能神氣地挺立三年,便頹然神傷。這時,反倒是看上去蓬頭垢面的普洱茶越來越光鮮。原來讓人耽心的不潔不凈,經(jīng)過微生物菌群多年的吞食、轉(zhuǎn)化、分泌、釋放,反而變成了大潔大凈。你看清代宮廷倉庫里存茶的那個角落,當年各地上貢的繁多茶品都已化為齏粉,淪為塵土,不可收拾,唯獨普洱茶,雖百余年仍筋骨疏朗,容光煥發(fā)。二七年春天從北京故宮回歸普洱的那個光緒年間出品的“萬壽龍團貢茶”,很多人都見到了,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形象。
???????這就是賴到最后才登場的“微生物美學”,一登場,全部不起眼的前史終于翻案。這就是隱潛于萬象深處的“大自然美學”,一展露,連人類也成了其間一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于是,千年古茶樹——無形微生物——當今飲茶人,構(gòu)成了一組似遠實近的生命鏈,融會貫通。
???????說到這里,我想讀者諸君已經(jīng)明白我所說的普洱茶的“核心機密”是什么了。


???????細算起來,人類每一次闖入微生物世界都非常偶然。開始總以為一種食品餿了,霉了,變質(zhì)了,不知道扔掉多少次而終于有一次沒有扔掉。于是,由驚訝而興奮,由貪嘴而摸索。
???????中國茶的歷史很長,而由微生物發(fā)酵而成的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時候被人們發(fā)現(xiàn),什么時候進入歷史的?
???????那么,就讓我把普洱茶的歷史稍稍勾勒一下吧。
???????中國古代,素來重視朝廷興亡史,輕忽全民生態(tài)史,更何況云南地處邊陲,幾乎不會有重要文人來及時記錄普洱茶的動靜。唐代《蠻書》、宋代《續(xù)博物志》、明代《滇略》中都提到過普洱一帶出茶,但從記述來看,采摘煮飲方式還相當原始,或語焉不詳,并不能看成我們今天所說的普洱茶。這就像,并不是昆山一帶的民間唱曲都可以叫昆曲,廣東地區(qū)的所有餐食都可以叫粵菜。普洱茶的正式成立并進入歷史視野,在清代。
???????我在上文曾寫到清代帝王為了消食而喝普洱茶的事情。由于他們愛喝,也就成了貢品,既然成了貢品,那就會風行于官場仕紳之間,還要嚴選品質(zhì)和茶號,精益求精。普洱茶,由此實現(xiàn)了高等級的生命合成。從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道光、咸豐,這些年代都茶事興盛,而我特別看重的,則是光緒年間(1875年-1909年)。主要標志,是諸多“號級茶”的出現(xiàn)。
???????“號級茶”,是指為了進貢或外銷而形成的一批茶號和品牌。品牌意識的覺醒,使普洱茶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經(jīng)典時代”,以后的一切活動也都有了基準坐標。
???????早在光緒之前,乾隆年間就有了同慶號,道光年間就有了車順號,同治年間就有了福昌號,都是氣象不凡的開山門庭,但我無緣嘗到它們當時的產(chǎn)品。我們今天還能夠“叫得應”的那些古典茶號,像宋云號、元昌號,以及大名赫赫的宋聘號,都創(chuàng)立于光緒元年。由此帶動,一大批茶莊、茶號紛紛出現(xiàn)。說像雨后春筍,并不為過。
???????我很想隨手開列一批茶號出來讓讀者諸君嚇一跳,看看即便在交通艱難、信息滯塞的時代,一旦契合某種生態(tài)需求,也會噴涌成一種不可思議的商市氣勢。但是,我拿出來的一張白紙很快就寫滿了,想從里邊選出幾個重要的茶號來,也不容易。剛勾出幾個,一批自認為比它們更重要的名字就在云南山區(qū)的老屋間嗷嗷大叫。我隱約聽到了,便倉皇收筆。
???????只想帶著點兒私心特別一提:元昌號在光緒元年創(chuàng)立后,又在光緒中期到易武大街開設(shè)分號而建立了福元昌號,延綿到二十世紀還生氣勃勃,成為普洱茶的“王者一族”。這個茶莊后來出過一個著名的莊主,恰是我的本家余福生先生。
???????就像我曾經(jīng)很艱苦地抗議自己的書籍被盜版一樣,余福生先生也曾借著茶餅上的“內(nèi)票”發(fā)表打假宣言:“近有無恥之徒假冒本號……”,我一看便笑了,原來書茶同仇,一家同聲,百年呼應。
???????茶號打假,說明市場之大,競爭之烈,茶號之多,品牌之珍。品牌的名聲,本來應由品質(zhì)決定,但是由于普洱茶的品質(zhì)大半取決于微生物菌群的微觀生態(tài),恰恰最難說得清。因此,可憐的打假者們不得不借用一般的“好茶印象”來涂飾自己的品牌。例如,這家說自己是“陽春細嫩白尖”,那家說自己是“細嫩茗芽精工揉造”,甚至還自稱“提煉雨前春蕊細嫩尖葉,絕無參雜沖抵”云云,其實是以綠茶的坐標揚己之短,避己之

不得不注意光緒和茶業(yè)的宿命。
???????浩劫過去,茶香又起。只要茶盅在手,再苦難的日子也過得下去。畢竟已經(jīng)到了二十世紀,就有人試圖按照現(xiàn)代實業(yè)的規(guī)程來籌建茶廠。一九二三年到勐海計劃籌建茶廠的幾個人中間,領(lǐng)頭的那個人正好也是我的本家余敬誠先生。
???????后來在一九四年真正把勐海的佛海茶廠建立起來的,是從歐洲回來的范和鈞先生和馮紹裘先生。他們背靠中國茶業(yè)公司的優(yōu)勢,開始試行現(xiàn)代制作方式和包裝方式,可惜在兵荒馬亂之中,廠房被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炸毀,重建又千難萬難。他們到底有沒有投入批量生產(chǎn)?產(chǎn)了多少?銷往何方?至今還說不清楚。我們只知道十年后戰(zhàn)爭結(jié)束,政局穩(wěn)定,一些新興的茶廠才實現(xiàn)規(guī)?;默F(xiàn)代制作。從此,大批由包裝紙上所印的字跡顏色而定名的“紅印”“綠印”“藍印”“黃印”等等品牌陸續(xù)上市,五彩斑斕地開啟了“印級茶”的時代。
???????那又是一個車馬喧騰、旌旗獵獵、高手如云的熱鬧天地?!疤柤壊琛本痛瞬辉僬驹诘谝痪€,而是退居后面,安享尊榮。如果說,“號級茶”在今天是難得一見的老長輩,那么,“印級茶”則還體力雄健,經(jīng)??梢砸娒?。
???????無奈海內(nèi)外的需求越來越大,“印級茶”也撐不住了。普洱茶要增加產(chǎn)量,關(guān)鍵在于縮短發(fā)酵時間,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也是從偶然錯誤開始的故事。有一個叫盧鑄勛的先生在香港做紅茶,那次由于火候掌握不好,做壞了,發(fā)現(xiàn)了某種奇特的發(fā)酵效果。急于縮短普洱茶發(fā)酵時間的茶商們從中看出了一點端倪,便在香港、廣東一帶做了一些實驗。終于,一九七三年,由昆明茶廠廠長吳啟英女士帶領(lǐng),在這些實驗的基礎(chǔ)上以發(fā)水渥堆的方法成功制造出了熟茶。熟茶中,陸續(xù)出現(xiàn)了很多可喜的品牌。
???????當然,也有不少茶人依然寄情于自然發(fā)酵的生茶,于是,熟茶的爆紅也刺激了生茶的發(fā)展。在后來統(tǒng)稱“云南七子餅”的現(xiàn)代普洱系列中,就有很多可以稱贊的生茶產(chǎn)品。從此之后,生、熟兩道,并駕齊驅(qū)。
???????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普洱茶還嚴重缺少科學測試、生化分析、品牌認證、質(zhì)量鑒定,因此雖然風行天下,生存基點還非常脆弱,經(jīng)受不住濫竽充數(shù)、行情反轉(zhuǎn)、輿情質(zhì)詢。日本二十幾年前由癡迷到冷落的滑坡,中國在二七年的瘋漲和瘋跌,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二八年由沈培平先生召集眾多生物科學家和其他學者集中投入研究,開啟了“科學普洱”的時代。
???????我用如此簡約的方式閑聊著普洱茶的歷史,還是覺得沒有落到實處,就像游離了一個個作品來講美術(shù)史,才幾句就心慌了。然而普洱茶那么多品牌,有哪幾個是廣大讀者都應該知道的呢?它們的等級如何劃分?我們有沒有可能從一些“經(jīng)典品牌”的排序中,把握住普洱茶的歷史魂魄?



???????為口感排序,非常冒險。
???????尤其是,任何頂級形態(tài)都達到了足夠的高度,而每種高度都自成峰巒,自享春秋,更不易斷其名次。為普洱茶的峰巒排序,還遇到了特殊的困難,那就是,抵達者實在太少,難以構(gòu)成廣泛輿論。大家甚至都知道哪幾位老兄藏有哪幾種品牌,說高說低,都有“挾藏品而自重”“隱私心而待沽”之嫌。因此,大家往往只默默地排序于心底,悄聲地嘀咕于壺邊。說大聲了,怕遇冷眼。
???????好像都在等我。
???????因為我嫌疑很小,膽子很大。
???????那么,就讓我來吧。
???????我對“號級茶”排序的前五名為——

?????????????????????第一名:“宋聘”;
?????????????????????第二名:“福元昌”;
?????????????????????第三名:“向質(zhì)卿”;
?????????????????????第四名:“雙獅同慶”;
?????????????????????第五名:“陳云號”。

???????我對“印級茶”排序的前五名為——

????????????????????第一名:“大紅印”;
????????????????????第二名:“甲乙級藍印”;
????????????????????第三名:“紅印鐵餅”;
????????????????????第四名:“無紙紅印”;
????????????????????第五名:“藍印鐵餅”。

???????我對“七子餅”排序的前五名為——

???????????????????第一名:“七子黃印”;
???????????????????第二名:“七五七二”;
???????????????????第三名:“雪印青餅”;
???????????????????第四名:“八五八二”;
???????????????????第五名:“八八青餅
”。

???????寫完這些排序,我在大膽之后突然產(chǎn)生了謙虛,覺得應該拜訪幾位老朋友,聽聽他們的說法。
???????先到香港,叩開了柴灣一個巨大茶葉倉庫的大門,出來迎接的正是白水清先生。在堆積如山的茶包下喝茶,就像在驚天瀑布下戲水,非常痛快,因此每次都會逗留到午夜之后。今天一看,喝茶處已經(jīng)裝修一新。
???????白先生對普洱茶的見識,廣泛而又細致。原因是做了幾十年的普洱茶貿(mào)易,當初很多場合是不能“試泡試喝”的,只憑兩眼一掃,就要判斷一切,并由此決定禍福。這種長年訓練,使他的眼光老辣、迅捷而又全面。我甚至建議他編一部《白水清普洱茶詞典》出版,因為他有這種知識貯備。說起“號級茶”,他首先推崇當年的四個茶莊:同慶號、同興號、同昌號、宋聘號。在品牌上,他認為最高的是“紅標宋聘”,口味濃稠而質(zhì)量穩(wěn)定。其次他喜歡“向質(zhì)卿”的高雅、鮮爽,“雙獅同慶”的異香、霸氣?!案T焙汀败図樚枴?,好是好,但存世太少,呈現(xiàn)得不完整,不方便進入隊列。此外,他還欣賞幾個茶莊,例如江城號、敬昌號等等。
???????何作如先生在普洱茶上,是很多高人的“師傅”。很多年前我只要和金庸先生、白先勇先生聊天,他每次都來泡茶,我們?nèi)瞬恢浪贸鰜淼牟枋呛蔚日滟F,現(xiàn)在想來還十分慚愧。他堅守茶的等級,并以此展現(xiàn)身份。對于低等級,他一見扭頭就走,理也不理。他把“號級茶”分了“四線”,這是我迄今見過對“號級茶”的最精細劃分。一線三名,“宋聘”“雙獅同慶”“福元昌”;二線兩名,“陳云號”“仁和祥”;三線三名,“本記”“敬昌”“同興”;四線也是三名,“江城號”“黃文興”“同昌號”。除了這“四線”外,他直陳自己所要求的普洱茶境界,那就是一喝便產(chǎn)生“直墜丹田”的強烈體感。要達到這一境界,他主張以原生態(tài)的制作方式走生茶之路,不做太多加法。他還非常重視沖泡技術(shù),講究水質(zhì)、水溫、投量、壺型、間歇等等關(guān)鍵細節(jié)。
???????沈培平先生對現(xiàn)代普洱茶發(fā)展的貢獻,人所共知。那天我在飛機上正好與他鄰座,就聊了起來。他是一位宏觀的管理者,既有科學思維,又有敏銳口感,因此對各種品牌都有一種鳥瞰的高度。他對“號級茶”的排序,一口氣列了十名:“宋聘”“福元昌”“向質(zhì)卿”“雙獅同慶”“陳云號”“大票敬昌”“同昌號(黃文興)”“江城號”“元昌號”“興順祥”。他對“印級茶”排了六名:“大紅印”“甲乙級藍印”“紅印鐵餅”“無紙紅印”“藍印鐵餅”“廣云貢餅”。他對“七子餅”排了九名:“七子小黃印”“七五七二(青餅)”“雪印”“月印”“八六五三”“七五八二”“八五八二”“七五四二”“八八青(七五四二)”。除此之外,他還提供了自己對熟茶的排名:“紫天”“八中熟”“南寶磚”“文革后期磚”以及對“新生代普洱茶”的排名:“易武春尖”、“橙中橙”“紫大衣”“九九易昌”等等。他的目光,童叟無欺。
???????張奇明先生開設(shè)的大可堂茶館,專供普洱茶,早已成了上海極重要的一個文化會所。有的茶客甚至摹仿西方人著迷星巴克的語言,說自己平日“如果不在大可堂,就在去大可堂的路上”。很多朋友看到那里有一方由我書寫的碑刻,以為是我開的。其實,我只是一名常去的茶客。張奇明先生對“號級茶”的排序為:“宋聘”“陳云號”“向質(zhì)卿”“大票敬昌”;對“印級茶”的排序為:“大紅印”“紅印鐵餅”“無紙紅印”“甲乙級藍印”“大字綠印”“藍印鐵餅”;對“七子餅”的排序為:“黃印”“七五七二”“雪印”“八五八二”“八八青餅”。
???????王家平先生在網(wǎng)絡微博上的署名是“茶人王心”,據(jù)說投情頗深,讀者也不少,可惜我不上網(wǎng),看不到。算起來,只要我在北京期間,與他喝茶的次數(shù)特別多。每次看到他胖胖的手居然能靈巧地泡出一壺壺好茶,深感驚訝。他對“號級茶”的排序為:“宋聘”“陳云號”“雙獅同慶”“向質(zhì)卿”;他對“印級茶”的排序為:“紅印”“藍印鐵餅”“甲乙級藍印”“無紙紅印”;他對“七子餅”的排序為:“八五八二”“雪印”“八八青餅”。
???????另外,我還分頭詢問了一些優(yōu)秀茶藝師如姚麗虹、黃娟、海霞她們的排序,幾乎也都大同小異??梢?,在口味等級上,高手們分歧不多。
???????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雖然說得如此痛快淋漓,但是,“號級茶”已經(jīng)越來越少,誰也不能經(jīng)常喝到了?!案T爆F(xiàn)在存世大概也就二、三十小桶吧?“車順號”據(jù)說只存世四片,我已偵知被哪四個人收藏了。都是我的好友,但他們互相不說,更不對外宣揚。怕被竊,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更怕的是,一番重大的人情,或一筆巨大的貿(mào)易,如果提出要以嘗一口這片老茶作條件,該如何拒絕?
???????珍貴,不僅是因為稀少?!疤柤壊琛钡慕?jīng)典口味,借著時間的默默廝磨,借著微生物菌群的多年調(diào)理,確實高妙得難以言表。
???????鄧時海先生說,福元昌磅礡雄厚,同慶號幽雅內(nèi)斂,一陽一陰,一皇一后,構(gòu)成終端對比。在我的品嘗經(jīng)驗里,福元昌柔中帶剛,果然氣象不凡,同慶號里我只中意“雙獅”,陳云號藥香濃郁,也讓我欣喜,但真正征服我的,還是宋聘。宋聘,尤其是紅標宋聘而不是藍標宋聘,可以兼得磅礡、幽雅兩端,奇妙地合成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沖擊力,彌漫于口腔胸腔。
???????我喝到的宋聘,當然不是光緒年間的,而是民國初年宋家與袁家聯(lián)姻后所合并的“乾利貞宋聘”茶莊的產(chǎn)品。那時,這個茶莊也在香港設(shè)立了分公司。每次喝宋聘,總是多一次堅信,它絕非浪得虛名。與其他茶莊相比,宋、袁兩家的經(jīng)濟實力比較雄厚,這當然很重要,但據(jù)我判斷,必有一個真正的頂級大師一直在默默地執(zhí)掌著一部至高的品質(zhì)法律,不容有半點疏漏。
???????照理,堪與宋聘一比的還有同興號的“向質(zhì)卿”——一個由人物真名標識的品牌,據(jù)說連慈禧太后也喜歡。但奇怪的是,多次喝“向質(zhì)卿”,總覺得它太淡、太薄、太寡味,便懷疑慈禧太后老而口鈍,或者向家后輩產(chǎn)生了比較嚴重的“隔代衰退”。到后來,不管到哪一個茶室,一聽這個品牌就興味索然。沒想到有一天夜晚在深圳,白水清先生拿出了家藏的“向質(zhì)卿”,又親自執(zhí)壺沖泡,我和馬蘭才喝第一口就不由得站起身來。那口感,是一種充分柔爽中的充分堂皇。而且,還有一種大空間的潔凈,就像一個老庭院被仆役們?yōu)哌^很久很久。無疑,這是典型的貢品風范。但是,如果要我把它與宋聘作對比,我還會選擇宋聘,理由是力度。
???????我對“印級茶”的喜歡,也與力度有關(guān)。即使是其中比較普及的“無紙紅印”“藍印鐵餅”,雖都還只是中年,卻已有大將風度。在京城初冬微雨的小巷茶館,不奢想“號級茶”了,只掰下那一小角“紅印”或“藍印”,再把泉水煮沸,就足以滿意得閉目無語。當然也會試喝幾種“新生代”普洱,一般總有一些雜味、澀味,如果去掉了,多數(shù)也是清新有余,力度薄弱。那就只能耐心地等待,慢慢讓時間給它們加持了。


???????說到力度,我不能不表述一種很深的遺憾。普洱茶的口感,最珍貴、最艱深之處,就是氣韻和力度。但是,科學家們研究至今,還無法說明氣韻和力度的成因。有人說,茶中之氣,可能來自于一種叫“鍺”的成分,對此我頗有懷疑。我想,鍺,很可能是增加了某些口味,或提升了某些口味吧?應該與最難捉摸的氣韻和力度關(guān)系不大。雖然最難捉摸,但一上口就能立即感知,而且是一切老茶人的共同感知,這是何因?依我看,秘密還在那群微生物身上。天下一切可以即時爆發(fā)的氣勢,必由群體生命營造,可惜我們對這種群體生命,還那么無知。把原因歸之于鍺,好像是以化學替代了微生物學。
???????除了氣韻和力度,普洱茶的特殊香型也還是一個謎。過去有一種幼稚的解釋,以為茶樹邊上種了某一種果樹就會傳染到某種香型,這種說法已被實踐否定。據(jù)現(xiàn)在的研究,普洱茶的香氣,是芳樟醇(也即沉香醇及其氧化物)在起作用。這種說法可能比較靠譜。但是,普洱茶除了樟香之外的其他香型如蘭香、荷香、棗香、青香,那是芳樟醇范圍里邊的不同類別,還是出現(xiàn)了其他什么別的醇?
???????還有,科學家認為,普洱茶的防癌作用主要是靠茶紅素,但是,我們對茶紅素又了解多少?它究竟是什么?何時能分解出來?
???????又有科學家設(shè)想,普洱茶的最好原料是千年古茶樹,那些茶樹為什么千年不凋,仍有產(chǎn)出?除了微生物的辛勞之外,是不是還有一種“長壽基因”?如果是,那么,這種“長壽基因”到底是以一種什么方式存在著、轉(zhuǎn)換著?
???????這樣的問題,可以無休無止地問下去。
???????很快我們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普洱茶的很多重大問題,大家都還沒有找到答案。因此,最好不要輕言自己已經(jīng)把普洱茶“徹底整明白”了。記住,就在我們隨手可觸的某個角落,那群微生物正交頭接耳地在嘲笑我們。而且,它們確實也有足夠的資格嘲笑。
???????由此想起幾年前,閆希軍先生領(lǐng)導的天士力集團聽到了“科學普洱”的聲音,便用現(xiàn)代生物發(fā)酵工藝萃取千年古茶樹中有效無害的成分提煉成“帝泊洱”速溶飲品,為普洱茶的功能化、便捷化、國際化打開了新門戶。在香港舉行的發(fā)布會上得知,為了研究的可靠性,他們曾經(jīng)一次次動用上百只白老鼠做生化實驗。我隨即在發(fā)布會上站起來說,自己是一百零一只白老鼠,無意中也接受了實驗,而且還愿意實驗下去。
???????但是,我更想在實驗中把自己變小,小得不能再小,然后悄悄溶入那支微生物菌群的神秘大軍,看它們?nèi)绾螐脑忌值墓艈棠敬笕~種開始,一步步把普洱茶鬧騰得風起云涌。
???????當然,對我來說,普洱茶只是一個觀察樣本,只要進入了微生物的世界,那么,我對人類和地球的感受也就完全不一樣了。于是,我再由小變大,甚至變成巨人,笑看茫茫三界。
???????對不起了,普洱茶,我所關(guān)切的事,畢竟要比你大得多。

找到約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