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坨茶的功效

找到約35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俗人說茶

(《吃茶去》雜志)說起茶,中國人最不陌生了。因為茶的發(fā)源地就在中國,唐代陸羽《茶經》云:“茶者,發(fā)乎神農氏,起于魯周公”。在中國,從古至今,不管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雅士還是俗人,幾乎都有喝茶的經歷。

我是一介俗人,也喜歡喝點茶,但日常生活中卻并未養(yǎng)成長期喝茶的習慣,對于喝茶也從不講究,對于茶文化的研究也不多。但對于茶,我卻有自己的話要說。

茶在中國被譽為“國飲”。中國茶的品種很多,喜歡喝茶的也人很多,但是各茶入各眼,每個人對茶的品種和喜好程度也不同,對茶的感受也就各異了。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關于茶的典籍、文獻及著述也是汗牛充棟,無以計數(shù)。

與糧食一樣,茶來自于一種植物,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之間的精華。但茶與糧食卻有大不同。糧食供人一日的三餐,可以裹腹,可以延續(xù)生命。茶對于人來說,似乎可有可無,不喝茶人照樣能活下去,但光喝茶不吃糧食那是萬萬不行的。話雖如此,但對于中國人來說,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東西。吃了糧食,人的肚子不餓,心里不慌,但總覺得缺點什么。有了茶,人的生活才多了一分悠閑和優(yōu)雅;喝了茶,人體也多了一些健康。宋代吳自牧《夢粱錄·鲞鋪》中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元代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寫道:“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p>

在中國,不管家窮家富,家家都有人在喝茶,而且都以茶來招待客人。你不管去誰家里,坐下來之后,主人就先給你沏上一杯茶喝上,然后才開始說事。這是中國的人情風俗,幾千年來皆是如此。有些人,不但在自家里喝茶,在別人家里喝茶,而且會邀上朋友專門去茶樓里喝茶,甚至還把茶葉作為禮品送人。由此可見,喝茶對于中國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日常的生活習慣。

喝什么茶葉?用什么泡茶?用什么盛茶?如何煮茶?如何沏茶?如何喝茶?這些在中國講究甚多,人們稱之為“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國,但被日本人發(fā)揮到了極致。

中國的古人喝茶是特別講究的,但到了當代,除了一些所謂的名流、雅士之外,一般人似乎對喝茶并不怎么講究了。富人、名士有他們的喝法,窮人、俗客有他們的喝法。富人、名士喜歡喝的是名貴的茶;窮人、俗客就喝普通的茶。富人、名士用山泉水泡茶,窮人、俗客就用井水、自來水泡茶。富人、名士用名貴的玉器、瓷器杯子喝茶;窮人、俗客用粗瓷碗、玻璃杯、搪瓷缸甚至一次性紙杯喝茶。富人、名士慢條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窮人、俗客就大口大口地飲。不管怎么喝,大家喝到嘴里的都是茶,其它無關緊要。

“杯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長。”茶看似一個很簡單的物什,但內涵卻是很深遠的。喝茶的人很多,但大家對于茶的品味、感受、理解、認識卻是大不一樣的。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品位、情趣、意境、文化或者更多的東西;有些人喝茶喝的只是茶的味道,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人的可能只是把它當作一種解渴的飲品。《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有一段嬉笑賈寶玉喝茶的言論:“一杯是品茶,二杯就成了解渴的蠢豬了,三杯可就是飲牛、飲騾子了”。我認為,妙玉的調侃之語雖然不無道理,但不能就說怎么喝茶就高雅,怎么喝茶就低俗或者愚蠢。因為,茶本來就是一種解渴的東西,所謂的其它東西是后人附加上去的,并不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在我這三十多年的生活中,也有過一些喝茶的經歷和感受。

我的家鄉(xiāng)在關中的西府。我們那里從不產茶,但是鄉(xiāng)民卻一直有著喝茶的習慣。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喝茶,但以老漢居多。記得我小時候,我們那里的老漢喝的最多的是那種形狀類似小窩窩頭的圓坨坨茶,對于品牌和品種似乎沒什么講究。老漢們常把圓坨坨茶掰上一小塊放在搪瓷缸里,然后倒上開水,放在火爐上熬,等水沸騰之后,茶液顏色變成黑青色之后才算是熬好了。然后,他們把熬好的茶水倒在另外一個搪瓷缸里喝,喝完了再繼續(xù)熬。誰家要過紅白喜事時,大門口席棚下的禮桌旁總有人專門在熬茶,供那些前來看秦腔戲的老漢們喝。我小時候曾經幾次喝過那種熬過的茶,口味釅濃苦澀,簡直難以下咽,但是過一會之后嘴里會泛出一絲絲甜味兒。常喝熬茶的老人,大都牙齒黑黃,樣子很是難看。我當時想不通,熬茶這么難喝,為什么老漢們還這么愛喝?有些老漢就告訴我:熬的茶喝著勁大,提神解乏。后來,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我想這是莊稼人的苦中作樂,他們習慣了苦,能從苦中品出甜來吧。

我父親是一個愛喝茶的人,不過他一般喝的是泡茶,泡的大多是茉莉花茶。泡茶的味道有一絲淡淡的清香和甜味。我上小學到初中的那幾年,幾乎每天跟著父親喝茶。剛開始,父親不讓我喝,說是碎娃喝茶不好,喝多了晚上會睡不著覺。父親喝茶的時候,我會給茶杯蓋里倒一點抿上幾口,慢慢也就養(yǎng)成了喝茶的習慣。父親的茶基本上都是我給泡的,父親見我勤快,也喜歡喝茶,慢慢也就不再說我了。后來,我給他泡茶的時候,也會順便給自己也泡上一杯。父親就常說我小小年紀竟成了一個“水煙客”(西府方言,意思是說能愛喝茶抽煙)。實際上,那時我只愛喝茶,不會抽煙,更不敢在大人面前抽煙。直到我上了高中之后,開始長期在學校寄宿,慢慢地和父親相處得少了,也就再很少喝茶了。

參加工作后,我一個人很少有閑情逸致去喝茶、品茶,也幾乎沒有買過茶葉。七八年前,曾有人送過我一套茶具,我就打開看過一次,然后放在房子的角落里再沒動過,紅木外盒上已然落滿了一層灰塵。有幾次喝茶,是和同事、朋友去的茶樓,當然喝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聊天說事,圖得是一個環(huán)境的幽雅清凈罷了。盡管在茶樓里我喝過不少名茶,什么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信陽毛尖、云南普洱等等,但是說實話,對于我這樣一個俗人來說,好像喝什么茶都似乎沒有多大區(qū)別。關于茶的品種、分類、口味及制作工藝等,我也一直沒有好好研究過,也很少和別人去談茶。在我看來,只要是茶,都是好的,不在于喝什么茶,也不在于怎么喝。去茶樓喝茶,對于我而言是一種應酬,算是附庸風雅吧。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2009年的初春去長安縣一個朋友家里喝茶。去朋友家喝茶之前的半個月,有一次我與一個同事喝冰啤喝出了點胃病,吃了幾大把的胃藥都未見效。到朋友家里后,人家給我倒了一杯綠茶,我們邊喝邊聊。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茶喝得越多,我的胃部就越是脹痛。我終于坐不住了,就問朋友家里有沒有胃藥。他說沒有,又問我怎么回事。我就說明了原由。他笑了笑說,不著急,我給你換一壺紅茶喝喝看。我忍著胃痛說,再喝茶我估計就該躺醫(yī)院了。他說,看來你不懂茶啊,紅茶有養(yǎng)胃之功效呢,你先喝一杯再說。沒一會功夫,一壺紅茶就泡好了。他先給我倒了一小杯。我迫不及待呷了幾口,很快就把一杯紅茶喝完了,然后又連續(xù)喝了好幾杯。幾杯紅茶下肚之后,胃痛果然很快就減輕了許多,半個小時后,我感覺自己跟正常人幾乎沒什么兩樣了。我們又繼續(xù)坐在客廳里高談闊論起來。臨走時,我對朋友表示感謝。他說:“你以后要好好研究一下茶,也要多喝茶呢,這是個好東西。但是你現(xiàn)在有胃病,盡量別喝綠茶,多喝點紅茶,紅茶養(yǎng)胃呢……”他正說著,就把自己的一罐紅茶給我分裝了半罐。我不好意思要,他硬塞在了我的背包里?;丶抑螅覉猿趾攘艘恢芏鄷r間的紅茶,胃就不再脹痛了,比吃藥還管用。后來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好友如茶》,對此事進行了記錄。從那以后,我對茶有了新的認識,也開始慢慢關注起茶的文化來了。

茶確實是一個好東西。大量研究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化成份,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xiàn)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癥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可見,茶葉的藥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廣,是其它飲料所無可替代的。適量飲茶,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但也應注意喝茶的量和濃度。胃寒的人,不宜過多飲茶,特別是綠茶,過量會引起腸胃不適;神經衰弱者和患失眠癥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飲茶,更不能飲濃茶,否則會加重失眠癥;服藥的人不應該用茶水送服,以免降低藥效;正在哺乳的婦女也要少飲茶,因為茶對乳汁有收斂作用。

茶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在中國,從古到今一直有人在喝,不但中國人喝,而且從我國西漢時就隨著瓷器、絲綢出口到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等國家。因此說,茶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

我這個西府俗人,以前有飲酒、抽煙的惡習,唯獨對喝茶一直沒有養(yǎng)成習慣。步入而立之年后,我發(fā)現(xiàn)飲酒、抽煙對身體的傷害越來越大,現(xiàn)在正想方設法逐漸戒除這些惡習。但人總得有些物質上的嗜好吧,不然生活過得也太寡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喝茶。喝茶不僅能解渴生津、養(yǎng)生保健,還能陶冶性情,何樂而不為呢?

好了,不說了,我那里還有一罐“陜青”放了都一年多了,還沒怎么動過呢,我現(xiàn)在就去泡一杯吧。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劉省平)

安化黑茶:生命之飲,茶中粗糧有益身心!

  茯茶,是黑茶中的代表之一。因以前在伏天加工,被稱為“伏茶”;又因其口感及藥效似土茯苓,故稱為“茯茶”。 

  茯茶一般呈黑褐色,外表看起來“粗枝大葉”,又被稱作“茶中粗糧”。不過,它的好處可細膩著呢。

  首先茯茶采用成熟度較高的的茶葉為原料,木質化程度較高,富含纖維和多糖,故而茶湯更甜爽,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積食,對于養(yǎng)胃和去油膩是頂呱呱的好手。
  其次,茯磚茶會發(fā)“金花”,正是特有的“金花”使得茯磚茶具有了不同于其他茶類的色、香、味。
  茯茶外表“粗獷”,但溫和暖胃,舒心解膩,可以說是茶中“暖男”。
  茶馬古道上的歲月
  較早之前,茯茶就是邊銷茶,通過茶馬古道運輸。悠悠古道,馬鈴聲聲,承載了多少艱辛血汗。
  當初的馬幫,勇敢又堅強,告別家人走上這條古道,是從一個高原到另一個高原,從一座雪山到另一座雪山,終于將茶葉換成皮貨和馬匹。
  而位于雪峰山北段的茶馬古道,在千年以前,是當?shù)夭枞~外運的主道。安化的茶葉就是通過這條山間小路將被運往西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亞和歐洲。

  安化黑茶,生命之飲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安化黑茶歷史悠久,代表種類包括茯磚、花磚、三尖等。至16世紀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國領先地位,萬歷年間被定為官茶,大量遠銷西北。
  安化黑茶一直是以肉食為主、少食蔬菜的少數(shù)民族的“生命之飲”,有效彌補了少數(shù)民族日常蔬菜吸收不足的問題。
  尤其是大時大節(jié)在進食多量肉類或肥膩的食物后,喝上一杯香味濃郁的黑茶會感到特別舒服。
  茶中粗糧,有益身心
  黑茶中含有氨基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調節(jié)脂肪代謝的功能,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起到增進食欲的效果。
  說是粗糧,主要還是其含有茶梗,不過,黑茶的養(yǎng)生價值并不低于其它茶,因為茶梗中茶多糖含量較高。

  茶多糖,經研究表明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被廣泛運用。
  有金花,是個寶
  金花,即呈現(xiàn)在茯茶上就是那些斑斑點點的金黃小顆粒,學名叫冠突散囊菌,是一種益生菌。
  金花是茯磚茶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通過“發(fā)花”工藝長成的自然益生菌體。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就是要求有“冠突散囊菌”這項指標的黑茶類品種。
  在黑茶的后發(fā)酵過程中,它可催化促進茶葉中的物質轉化,消除青味,茶湯變得棕紅,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還具有較強的促消化、溶解脂肪、調節(jié)糖類代謝等功效。
  所以金花不僅沒毒,還能改善黑茶口感,有益健康!
  若是有經常抽煙喝酒,血糖高,便秘等問題的人,平日不妨多喝些茯磚茶,調養(yǎng)身心,促進健康。

  黑茶沖泡有方法
  黑茶的沖泡,簡單的可以用蓋碗或者紫砂壺沖泡,經過溫具、投茶、醒茶、注水、正泡、出湯、分飲這幾步。
  由于黑茶多為葉底基本完整的緊壓茶,可以采用冷開水進行洗茶,目的主要是洗去浮沫,不使茶醒得過快。
  洗茶后,用100℃熱水沿著邊緣慢慢倒入:不要把開水直接淋到茶上,不要用堅硬物挫刺,保持茶坨的自然狀態(tài),再蓋上蓋碗5~8秒“醒茶”。醒茶后就可以沖泡出湯,再分杯品飲。
  通過自然“醒茶”,緊壓的茶坨慢慢散開,湯色由淺入深。此時觀察黑茶形態(tài)的變化,亦是一種享受。

  提醒:如果醒茶過快,頭兩三泡就是橙紅甚至湯色變黑。出湯過快,苦澀、過濃,又不耐泡,感覺不到安化黑茶的純正黑魅力。
  當然,茯磚茶還很適合煮一煮再喝,用蒸壺或者鐵壺,能更好的激發(fā)內含物質,茶味盡出。(作者:杯小茶,來源:茶的故事,圖來源:茶友網(wǎng))


喝懂“標桿茶”是了解六堡茶的快捷途徑

這些天寫了篇百年六堡的從采摘到工藝滄桑變遷的文章,收到很多茶友的反饋,分享交流老茶體感、交流認知的留言很多,詢問詳細信息,對詳情追問的茶友也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 ? ?在這里我挑選了一個不同聲音的茶友留言,在這里與大家交流一下。這位茶友是這樣留言的:“這樣的老茶的時間用肉眼很難去判斷,也只能聽當事人講故事了。如果有茶樣能否用科學的數(shù)據(jù)去分享它,用數(shù)據(jù)講話要比講故事來的直接也能讓人明白?!?/span>


老茶市場魚龍混雜?


? ? 看了這位茶友的留言,頗有感觸。毋庸諱言,事實上海內外留存下來的老茶真的非常非常少了的,以至于沒有一定的渠道和沒有茶緣分的普通茶友,連見都不可能見到。而且,缺乏誠信的市場環(huán)境下,以至于很多做舊的所謂老茶、茶化石,黑乎乎一團團,或滿是灰塵,塵埃蛛網(wǎng)一坨坨,充斥市場,某些商人再編些故事,之后,上當受騙者不乏其人,而這種所謂老茶,也充斥著有些茶展作為六堡茶久遠歷史的佐證。

? ? 事實上,真正的留存下來的老茶,數(shù)量稀少,加之近年來被很多藏家出手在市場上大量收購,真品已經非常非常罕見了的。甚至一些老茶人,喝了十多年茶,因為圈子關系,根本喝不到真老茶。更遑論微信朋友圈中那些常常喝老茶的群體,他們喝到的老茶的真實性讓人疑惑。

? ? ?筆者所著的《六堡茶大事典》里就收集了不少源流清晰、出處有據(jù)的存世老六堡茶。


? ? 正因為有這些老茶亂象,所以這位茶友的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 ? 但是,老茶真的不能用感官,憑著肉眼,憑著沖泡從滋味和香氣、口感去判斷嗎?事實并非如此,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辨別與品茶經驗,并且喝過一些不同年份的真正老茶,建立起自己的評判標準,還是很容易判斷出真正老茶的,相信有過這方面認知的資深茶友,會有共識。具體的一些方法筆者所著的《中國六堡茶》上也有詳細闡述。


老茶湯色,紅濃澄清,通透明亮。可以作為一項判斷的輔助指標。

??

存世老茶非常珍貴,茶界流傳為”喝一泡少一泡“了,真實情況確實如此。


從葉底也可判斷出很多信息,如倉儲狀況,并為判斷年份提供輔助依據(jù)。


六堡茶科研應引起重視

? ? ?

? ? 至于這位茶友說到“如果有茶樣能否用科學的數(shù)據(jù)去分享它,用數(shù)據(jù)講話要比講故事來的直接也能讓人明白?!边@個想法,本人是很贊同的。但,這方面我更覺得應該是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而不能輕輕巧巧地把責任讓普通茶人去肩負,更不要期待個人無償捐出這些珍貴的老茶去做研究。

? ? 眾所周知,資深茶友也很清楚,很多留存下來的真老茶,都價值不菲了,不是什么炒作的問題,而是留存的數(shù)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普洱如此、六堡老茶也是如此。而且,不是很多人以為的“有價無市”,或者是“天價為幌子而沒真交易”。事實上,以我所接觸的六堡茶圈子內,真正的夠年份、品質優(yōu)的老茶,是完全不愁沒人買的,前提是要年份真實、價錢合理雙方能接受,成交還是挺活躍的。關鍵的一點是必須是真貨,真老茶。

? ? ?眾所周知,存世下來的老茶,九十年代的價錢已經不低了,而存量更少的七八十年代,更是追捧者眾,倉儲好品質優(yōu)的老茶,往往一茶難求。更何況,如果到了六十年代,當年(文革期間)生產的數(shù)量不大,而存世的量更少,價錢更是非常非常高了,品質好倉儲好的老茶,基本上已經是過萬甚至是數(shù)萬元一市斤了。市面上,往往更多的是以克為成交單位,以8~10克作為一泡,以品嘗價進行交易了。而更何況,更早期的五十年代、三十年代的老茶,存世量幾乎在圈子內人人心中有數(shù),多少數(shù)量,具體在哪些人手上,幾乎都是公開的秘密。價錢也基本上是天價,平常普通茶友,根本是沒機會見到,更沒機會喝到的。

存世老茶,普通茶友難得一見。


? ? ?所以,當這位茶友說拿出這些百年老茶作為檢驗,去驗證一些老茶去做理化分析研究其內含物質、以數(shù)據(jù)說話時,不禁啞然失笑。存世量就那么三幾十克僅僅作為分享而不是售賣的百年老茶,怎么可能夠有足夠數(shù)量拿去做分析研究呢?況且,這些茶又應該怎么估價呢?

? ? ?相關的茶業(yè)部門機構或高等院校的科研,假如經費足夠的話,是應該從市場上,購買一點點不同年份的老茶來進行學術研究的。但是畢竟市場經濟的社會中,研究這些價值不菲的老茶是需要成本的。這些研究經費,更不可能讓茶人及普通的茶商茶企去負擔。

? ? ?我們很多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茶業(yè)發(fā)展的有關部門的科研力量,以及一些發(fā)展茶業(yè)的資金,確實可以更多地用之于六堡茶相關方面的研究上,其倉儲前后的物質變化、六堡茶的保健功能機理、六堡茶的祛濕功效的化學成分、六堡茶調節(jié)腸胃的機理等等,期待這方面多出科研論文,而不是說到其理化成分及作用機理等等就含糊其辭或者語焉不詳。


建立標桿提高老茶認知水平


? ? ?歸根結底,我們認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過實踐,通過對標桿茶的認知,喝懂標桿茶,才是了解六堡茶的最佳途徑。

? ? 回頭看看,為什么這位茶友會認為“老茶的時間用肉眼很難去判斷”呢?其實,那就是缺乏老茶的判斷經驗。如果一個人經常能接觸到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這些老茶,而且,經常能夠通過各類感官去觸摸、了解、沖泡、感受這些茶不同年份的特征,那判斷三十年內的茶會很難嗎?

? ? 再舉一反三,再偶然接觸一些更老的茶,如四十年,五十年的,感受其與二三十年的差異,這樣判斷起來,不是容易得多了么?在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之后,再接觸到七八十年的老茶,再接觸到百年老茶,還會覺得不能判斷嗎?

老茶的湯色通透明亮。

? ? ?說到喝對六堡再喝懂六堡茶,關鍵之處是必須建立正確的標桿,你必須喝到比較真實年份的初期茶(3年-10年)、中期茶(10年-30年)建立起自己的評價體系,這樣才好作為其他年份茶的參照坐標,盡可能地準確作出判斷。而且,不同的倉儲環(huán)境、溫度濕度、茶底之品質、加工工藝等等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茶的“色香味氣韻”,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這諸多因素是如何影響到茶,并體現(xiàn)出來的?

筆者繪制的不同年份的老茶與不同品感層面上的消長對比圖。


? ? ?記得很早的時候,有茶友跟我交流,說到在山區(qū)、在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下,三年湯色已經非常紅濃、非常醇、非?!瓣悺绷恕D菧皇菚`導了我們判斷嗎?確實,這需要我們綜合判斷。高濕環(huán)境下影響到茶的湯色,但也會對茶香造成影響。不同的環(huán)境,影響茶的品質直至“色、香、味、氣、韻”的因素,不是單一的,是多重變量的,所以,更需要熟悉各種環(huán)境下存放出來的六堡茶的特征。

? ? ?在眾多茶友的要求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判斷,筆者整理了一組六堡茶的標桿茶,有5年標桿、10年標桿、15年標桿、20年標桿、25年標桿,均是自然陳化的老六堡,倉儲良好,供大家品鑒認知相應年份的六堡茶的特點。大家可以掃描二維碼之后,在商城選擇適合自己的標桿茶,認真地沖泡品飲感受。



? ? ?加入六堡茶網(wǎng)絡學院,可以不斷地收到六堡茶相關知識文章,了解到一品六堡的經典茶品,并可以加盟參與銷售,期待您的加入!


商城里有不同年份的標桿茶,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一步一步地深入學習。



技巧及建議:


? ? ? 置茶比例個人傾向于100ml的容量置入8克,也就是說,如果壺是150ml的話,放入12克。當然,這個比例,大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作調整,但建議不宜偏少太多,壺大而茶量不足會影響品感。

? ? ?前面洗茶(潤茶)這道,要快,盡量控制在3秒以內,免得析出太多內含物質。每道茶以大開水高溫沖泡,8道前基本可以快進快出,建議8道后適當增加時間,漸歸于本質,越往后越能感受原種的品質特性。

找到約33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