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文士茶藝表演

找到約1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細說茶藝表演

自從20世紀70年代,臺灣茶人提出“茶藝”概念后,茶文化事業(yè)隨之興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藝館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會則為茶藝表演的出現(xiàn)提供了平臺。幾十年過去,茶藝表演作為中國茶文化精神傳播的載體,早已發(fā)展為一種廣受人們關(guān)注和喜愛的藝術(shù)形式了。

回顧歷史,從晉代開始,中國最早的茶道萌芽時期,到茶道盛行的唐代,都沒有出現(xiàn)專職的茶藝表演,但已經(jīng)有了與現(xiàn)代茶藝表演有相似之處的歷史記載了。據(jù)《封氏聞見》記載,唐代的御史大夫李季卿在走訪江南一帶的時候,曾請茶人常伯熊來表演煮茶。常伯熊在表演時,手拿茶壺,口中說著茶名茶產(chǎn)地,一一詳細說明出處典故等,在座諸位無不深深佩服。現(xiàn)在的茶藝表演,也有解說詞,其解說詞就包含了常伯熊所做的。

而茶圣陸羽在其所著之《茶經(jīng)》中,也對茶藝表演的過程有詳細描述,對選茗、置水、備具、烹煮、品茗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講究,而且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茶藝表演程序。這些都已經(jīng)有了濃厚的藝術(shù)形式,和及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極大的推進了茶藝表演的演變過程。

近代,人們在改革開放和改革開放和物質(zhì)生活日益滿足的條件下,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想要從滿足生理需要的大眾飲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傳承,然在近百年的民眾生活中漸以消失的中國茶文化精神。林林總總的茶藝館所推出的茶藝表演,無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導人們領(lǐng)悟體會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優(yōu)良載體。茶藝表演的出現(xiàn)由中國古代的雛形,漸趨成為普及茶文化必不可缺的茶藝形式,從可能性的存在變?yōu)橐环N實際需要。

因我國地域遼闊且民族眾多,各地有各地的茶風茶俗,也就導致了茶藝表演類型頗多,繁花似錦。對于茶藝表演的分類,國內(nèi)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一般是采用以人、茶、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來對茶藝表演進行分類。

按人為主體來劃分的話,可以分為宮廷茶藝表演、文士茶藝表演、民俗茶藝表演及宗教茶藝表演四大類型。宮廷茶藝表演是古代皇帝為了祭祖、敬神、宴賜群臣時進行的茶藝表演,一般場面宏大、禮儀繁瑣且等級相當森嚴,政治氛圍比較重。文士茶藝表演,是歷代文人雅士在品茶斗茗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茶藝表演,文化內(nèi)涵厚重深遠,注重環(huán)境和意境及品茗的人。地域性及民族性原因?qū)е挛覈拿袼撞杷嚤硌?,每一種都有其獨特韻味。而宗教茶藝表演,目前廣泛流傳的有禪茶茶藝表演和太極茶藝表演等,其特點是講究禮儀、氣氛莊嚴肅穆,茶具古樸簡單,注重修身養(yǎng)性或以茶釋道。

為了順應自然的茶性,我們會以茶為主體來進行分類。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和黑茶,再加上花茶和緊壓茶,以茶為主體的茶藝表演就有八大類。

根據(jù)茶藝表演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表演型茶藝表演和待客型茶藝表演。表演型茶藝側(cè)重表演者的茶藝技巧,對茶藝表演的整體把握程度。待客型茶藝表演一般是一位主人和幾位嘉賓一起賞茶、聞香、品茗,環(huán)境自然舒適,側(cè)重品茶氛圍和賓客心境。

茶藝表演其實不單單只是一種表演,它在中國茶文化的傳承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意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真正花在學習茶文化上的時間不會很多,而茶藝表演作為一種可以說帶有休閑娛樂性質(zhì)的表演形式,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們與茶文化的距離,茶文化也借茶藝表演得到了傳承。

而現(xiàn)在茶藝表演經(jīng)常會跑偏主題,追求美女、名器、幽境,卻反而忽視了重要的茶。最后才是以茶藝師盛裝亮相,進行茶藝表演。一場茶藝表演下來是讓人看得如癡如醉還是讓人困得想入睡,主要的區(qū)別在于茶藝師表現(xiàn),是浮于表演還是有專注的在投入其實觀眾都看得很明白。

所以最好的茶藝表演是走心的,對茶的投入,對茶的表現(xiàn),一切只是為了茶,明白了什么是茶藝表演,這樣想著也就不會被外在各種因素喧賓奪主了。

三學堂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承中國茶文化之美!在這里你可以學習茶知識、茶文化、茶藝培訓、養(yǎng)生等知識。感謝您的關(guān)注,期待能夠分享更多更好有價值的內(nèi)容給您

《茶經(jīng)》效應:圍觀史上最光鮮的常伯熊茶藝走秀

面對煎茶道的風口,哪些人開始躍躍欲試

?《茶經(jīng)》問世后,煎茶道開始在文士階層中廣泛開展起來,“都籃”的風行與《茶經(jīng)·五之煮》式語言成為中唐新風尚的獨特風景。

?《封氏聞見記·飲茶》中封演的一段文字無疑是煎茶道興起時的風暴眼,這是《茶經(jīng)》問世后,最近距離的茶時尚觀察。讓我們看看當時的人們是怎么看待《茶經(jīng)》與新的茶器及新的煎茶道風尚的?

?常伯熊是怎樣在中國的茶藝舞臺上走秀的?他的煎茶道表演是怎樣的,和《茶經(jīng)》里煎茶道的描述一樣嗎?

時尚風暴眼:來自《封氏聞見記》的現(xiàn)場報道

《茶經(jīng)》寫完后,社會上有什么反響呢?今天我們很榮幸地能從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一窺當時的情形。封演說:“楚人陸羽新近創(chuàng)作了一部茶書,論述茶的功效和煎茶、烤茶的方法與程式,并為此專門設計了二十四種茶器,都裝在‘都統(tǒng)籠’中。遠近的人無不傾心羨慕,都希望能家藏一套。”

《封氏聞見記》與《茶經(jīng)》都記錄了飲茶風尚盛熾的情況,如“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薄颁钑r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渝間,以為比屋之飲。”

從這則鮮料的見聞看,《茶經(jīng)》引起大家興趣的,一是它倡導的養(yǎng)生功能,這恐怕是第一位的;道教風氣向日常生活的滲透,已經(jīng)興起了許多養(yǎng)生食單,茶,無疑是新貴。

二是能裝下“二十四器”的“都統(tǒng)籠”,也就是“都籃”。這套新的茶道用器頗能吸引人,透著不一樣的品性?!岸钠鳌钡脑O計原則是從寺院風格中來的,講求的是實用、得便、雅凈、儉樸、平和、沖淡。寺院里的用器強調(diào)不要攀比,用人之所棄,都是卑微的東西。但陸羽的“二十四器”還有儒家的用意在里面,像風爐、鍑等的造型,還有“精行儉德”與茶祖神農(nóng)氏的提法等。最能反映煎茶道隨處即可展示的,就是盛納“二十四器”的都籃。

三當然是陸羽所倡導的新的煎茶道程式了。社會上似乎對此頗為期待,這時一個叫常伯熊的茶藝師不負眾望地出現(xiàn)了。他在陸羽論述的基礎上加以廣泛潤色,對煎茶道的推廣起了很大作用,聲名甚至掩過了陸羽。

四是煎茶道開始走出寺院,進入文人與士人、特別是“王公朝士”的生活圈子。文人作為一個飲茶的階層出現(xiàn),這是中唐才有的事。文人正式與茶聯(lián)璧,使茶的文化底蘊提升了。《茶經(jīng)》效應:茶藝師常伯熊的走秀與煎茶道風行

《封氏聞見記·飲茶》最讓人激動不已的地方,還在于封演記述了一次實實在在的煎茶道茶藝表演。

還是這個常伯熊。他在臨淮縣館受官方邀請,做過一次很出色的現(xiàn)場演示。當時他穿著黃衫、戴著烏紗帽,將茶器一一列開,表演的程式流暢,還配合對茶的解說,“區(qū)分指點,左右刮目”。反響是很驚艷的。

這是歷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次茶藝展示,也是《茶經(jīng)》中的煎茶道第一次面世。地點在今天的安徽泗縣,常伯熊據(jù)說就是安徽人??紤]到《茶經(jīng)》成書于江浙的苕溪一帶,我們從中可以大致看到《茶經(jīng)》的影響范圍。當然,這個影響也是逐步在擴大的,從今天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的情況看,兩京(長安與洛陽)、江西之間更像是《茶經(jīng)》中“二十四器”風尚盛熾的地方,陸羽成神也在那里。

《詠淮古詩選》(左圖)的注釋里引《天啟淮安府志》(中圖)確認常伯熊的籍貫是今安徽泗縣人。

《茶經(jīng)》的流傳,使得文人階層更注重茶器的風雅、煎茶的情趣、詩藝的覓煉、境界的追求。本來是寺院的茶藝,在新的茶器“都籃”成為便攜之物后,以一種雅致的作派,進入世俗文人的日常生活。

他們按照《茶經(jīng)》“四之器”的方式制作或玩賞茶器,以“五之煮”的流程煎茶,更用其中的“三沸候湯”語言來表情達意,試探彼此心目中的茶境認同。

“蟹眼”、“魚眼”、“騰波鼓浪”等《茶經(jīng)》詞匯就成為文人們作詩的口頭禪,如“便涼即嗜眠,煮茗還破睡。不為蟻穴戰(zhàn),猶尋蟹眼沸。果欲夢何夢,應知味非味?!?宋王安中)、“呼童烹露芽,蟹眼時一斟。是中有雋永,透入肝腸深?!?宋王柏);“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白居易)等。

有一種休閑,叫《茶經(jīng)》式煎茶

陸羽的煎茶道是一種文人間雅集的藝術(shù)活動。煎茶與清談、賦詩并重。分室內(nèi)與野外兩種。在室內(nèi)的座隅間還常常有“茶經(jīng)掛圖”(書寫《茶經(jīng)》正文的素絹掛圖)。有的還常伴隨著琴瑟之音,如“茶美睡心爽,琴清塵慮醒”、“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綠水靜留賓”。

《中華茶史·唐代卷》版的唐代煎茶示意圖

標準的煎茶程式是什么樣的呢?第一步驟是備茶。首先炙烤餅茶,用“夾”夾住茶靠近火烤,烤好后將其儲放在“紙囊”里,為的是茶的香味精氣不外泄。等餅茶晾涼后,拿“碾”研磨成粉末,再用“羅”篩濾一遍,使茶末更細,再存于盒內(nèi)。

第二步驟是煮水。在“鍑”里盛上水,放在“風爐”上煎煮。

第三步驟投茶。第一沸水開時,根據(jù)“鍑”內(nèi)湯的多寡,從“鹺簋”中取出適量的鹽花添入,用以調(diào)味。等第二沸水開時用“瓢”(柄勺)酌湯一勺放在旁邊,一邊拿“竹筴”在鍑湯中心循環(huán)擊拂攪拌,再用“則”(茶量)量末,對著中心下末。等到茶湯勢如奔濤濺沫,第三沸時取先前放在旁邊的第二沸水止沸,做培育湯花之用。湯花是下了茶末之后,在沸水中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湯花,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

第四步驟分茶、奉茶。到上面說的第三步驟,茶已烹煮完畢,將煮好的茶分酌于“茶碗”(唐詩大多稱為“茶甌”),茶碗專作飲茶之用,分茶時必須沫餑平均,要求是很高的。

臺灣《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版的唐代煎茶法示意圖

煮茶操作程序中,如有茶渣濺沫,需使用一定的茶器予以清理,例如“滌方”貯茶沫、渣滓,“巾”擦拭茶漬。飲用的茶器一律放在“具列”上,茶事完畢則以“札”刷洗“鍑”,茶器清潔后收容于“都籃”。

都籃:休閑的風景

由于煎茶道在文士階層中的廣泛開展,產(chǎn)生了大量的寫煎茶、品茶的詩。如唐劉言史《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粉細越筍芽,野煎寒溪濱??止造`草性,觸事皆手親。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熒熒爨風鐺,拾得墜巢薪。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慇勤。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此游愜醒趣,可以話高人。”李商隱《即日》:“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既寫出了煎茶的過程,也寫出了煎茶的環(huán)境與休閑志趣。

五代畫家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描繪了當時的宮廷生活,右床上漆底朱邊的都籃赫然在目。

便攜的都籃,作為煎茶的便利之物,在院內(nèi)或野外,都被看成風雅休閑的代名詞。清飲的茶,使得文人們交游性情、價值認同也迥異于盛唐,而成為宋代文化形態(tài)的前導。都籃甚至在宋代更為風行,如劉摯《煎茶》:“飯后開都籃,旋烹今歲茶。雙龍碾圓餅,一槍磨新芽。石鼎沸蟹眼,玉甌浮乳花。詩思一坐爽,睡魔千里遐?!敝苠觥蛾懹鹑罚骸皵M酌松根泉,先酹松下土。甌犧副都籃,拾薪自煎煮。一杯復一杯,并酌連四五。寄謝山中人,腹痛不累汝。”蔣堂《堯峰新井歌并序》:“而我時邀墨客去,松澗遠挈都籃游。”晏殊《煮茶》:“稽山新茗綠如煙,靜挈都藍煮惠泉。”梅堯臣《嘗茶和公儀》:“都藍攜具向都堂,碾破云團北焙香。湯嫩水輕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傍?!倍伎煽闯鲇啥蓟@引出的煎茶之趣。

煎茶,作為文士階層的一種休閑方式,極大地塑造了他們的主靜重養(yǎng)、清思朗逸、內(nèi)斂理性的文化性情。儒家“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要旨使得人士們通過煎茶之藝的體驗實踐,步入審美化的生命境界。同時,天人合一的道心與此生即是凈土的禪悅也鼓蕩著他們走向社會與自然。

在中唐煎茶道的流行時尚中,常伯熊成為了該風尚中的一個風向標。晚年的常伯熊因為飲茶過量,患上風疾,也勸人不要多飲了。這句話里似乎試探出煎茶道的邊界與變革的信息。(來源:陸羽文化。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南昌大學2019級表演(茶藝)專業(yè)中秋雅集

祝大家中秋快樂

中秋雅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但在昨天,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南大,與明月,與香茗,與知己,共度中秋。

當異鄉(xiāng)成為了故鄉(xiāng),他們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


走進四樓茶藝室,便望見我們茶藝隊員的身影。


隊員們指引著前來參會的新茶友,簽名、凈手、就座。



今天的茶友,有一些特殊。

他們是今年表演(茶藝)專業(yè)大一的新生,同時這個專業(yè)也是第一年開始招生,也是全國首個茶藝表演專業(yè)。

每一片葉子的相遇,都不是偶然,正如隊員們和學生的相遇,在這個夜晚,發(fā)酵出新的情愫,如茶如月,如你如我。

主題茶藝表演

人生喜事四之有二,喜慶熱鬧的

《新娘茶》拉開了今晚的帷幕

《普洱清韻》的古曲,洗滌了外界的喧鬧,在一杯普洱中,平靜自己的內(nèi)心。

中秋自古都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文人墨客賞今時月,品《文士茶》。

七碗茶會

主題茶藝過后,場內(nèi)稍作調(diào)整,

正式開始七碗茶會。

在一呼一吸之間,進行全身心的放松,靜候著七杯茶的到來。

每一位同學、隊員,都像是一片小小的葉子,在一個特殊的日子,來到了美麗的南昌大學,每一次的相會都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就像是茶與水的結(jié)合,在這個月夜,開始醞釀美好。

愿今天的月色,照亮前行的路,愿今晚的月光,灑進你們的美夢,愿今后的日子,一直有茶相伴。也希望,無論你們身在何處,在做什么,不要忘記,在你的身后有一個家,為你停留。

分享交流

燈光亮起,拉回思緒,回到當下。小茶友們開始分享,這第一次參加茶會的感受。許是大一的同學剛踏入校門,有些許青澀,派了兩位班長拋磚引玉。

何胤儒同學說“這是一次從未見過也很有新意的茶會。喝完茶,覺得很放松,茶的味道也很棒,希望以后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茶?!?/span>

王冰冰同學的發(fā)言,則有些感性,浸潤了不少同學的眼眶,也包括她自己。“這是我們班第一次參加茶會,我相信以后也會有更多的機會。茶藝隊的學長學姐們都好溫柔,老師對我們也像是家人一樣,今天本應該是團圓的日子,我們的很多外地的同學都回不了家,但這個茶會卻讓我們感覺像是回到了家一樣。”


譚鴻友同學的想法則比較深刻,他說“這一場茶會,仿佛經(jīng)歷了一生。從第一杯茶的平淡,到苦澀,再到香甜,最后第七杯消逝。很短暫,卻很有意義。”

而后,有許多的同學也紛紛發(fā)表了對這次茶會的感受。

茶文化研究所所長李曉路老師,也對這次茶會作出了總結(jié),為茶藝專業(yè)的同學在今后的大學學習中指明了方向,他強調(diào),我們的專業(yè)學生要做到“一體兩翼”,一體指的是“茶”這個載體,“兩翼”一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二為“外語學習交流”,通過兩開花式的培養(yǎng),也相信茶藝專業(yè)的學生,在未來會更優(yōu)秀,更突出,成為茶界的新興力量。

招生就業(yè)處的梅娜老師發(fā)言,則樸實親近。她邀請同學們來和她分享生活中遇見的事情,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找她解決,同時也回憶了當初做輔導員帶學生的日子,和藹可親的語言也感染了在座的學生們。

特別鳴謝

林恩茶業(yè)

最后,由“林恩茶業(yè)”提供的伴手禮,也為這場茶會增色了一份溫情。


日出日落,月望月朔,茶會雖已結(jié)束,但茶路漫漫,對于這些同學們來說,大學生活也剛剛開始。世間萬物不停地變換流轉(zhuǎn),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那些美好的褪色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拼湊成了我們完整的人生,值得讓我們活得肆意精彩。


一起抬頭,看月亮吧。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guān)注,進行線上報名

通過面試后,即可加入大學生茶藝隊


圖源:南昌大學大學生茶藝隊

文案|排版:朱冉冉

我知道你在看

找到約1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