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吳氏紫砂壺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紫砂壺歷史上的開山鼻祖:金沙寺僧和供春

關(guān)于紫砂文化,明末的時候,江陰人周高起在《陽羨茗壺錄》“創(chuàng)始”篇中說:“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聞之陶家云:僧閑靜有致,習(xí)與陶缸甕者處,其細(xì)土,加以澄煉,捏筑為胎,規(guī)而圓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蓋的,附陶穴燒成,人遂傳用。”又在“正始”篇中說:“供春,學(xué)使吳頤山家青衣也。頤山讀書金沙寺中,供春于給役之暇,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xì)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掠內(nèi)外,指螺紋隱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現(xiàn)節(jié)腠,視以辨真。今傳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世以其孫龔姓,亦書為龔春?!?/span>

傳說金沙寺的僧人是用細(xì)缸土制造茶壺的第一人,但因身處偏遠(yuǎn)而沒有留下姓名,從而使供春成為中國紫砂史上第一位被記載下名字的大師,成為紫砂壺的正式創(chuàng)始者。金沙寺僧人因是出家人,住持寺中,活動范圍有限,之所以“久而逸其名”,就是因為影響太小之故,如果供春不去金沙寺,寺僧創(chuàng)始的一套制壺技藝就會不為人知。而供春臨時棲身于此,偶然的機(jī)會學(xué)到了技藝,而且熱衷于此,就把這個技藝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推廣開來,同時也把紫砂器(細(xì)陶)從日用器(粗陶)中獨(dú)立出來。

對于這樣一位紫砂壺歷史上的開山鼻祖,后人萬分景仰。很多文人在其作品中也都表達(dá)了對供春及其作品的贊美之意,如張岱的《陶庵夢憶》:“宜興罐(壺)以供春為上。文震亨的《長物志》:“壺以砂者為上,供春最貴?!毙爨P的《宜興縣志》:“供春制壺,款式國不一,雖屬瓷器,海內(nèi)珍之,名公巨鄉(xiāng)高人墨士,恒不惜重價購之?!敝茕摹度珀柊僭?zhàn)ⅰ?“臺灣郡人,茗皆自煮,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之?dāng)?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

另外,關(guān)于供春的身份,有兩點(diǎn)需要進(jìn)一步說明。一是他的出生日期,這個在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我們可以推算一下。既然他的主人吳頤山在明正德戌年(1514年)中了進(jìn)士,在金沙寺讀書必早于此年。不管吳頤山那時有多大年紀(jì),那時候供春應(yīng)該是十二三歲的孩童,據(jù)此可以大致推算,供春應(yīng)出生于1500年前后,也就是弘歷十三年前后。

二是關(guān)于他的姓氏。供春姓供嗎?周高起在寫下“世以其孫龔姓,亦書為龔春”的字樣后,又在其旁記錄下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人皆證為龔,予于吳問卿家見時大彬所仿,則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訟云。”周高起以自己所親見的時大彬仿供春壺,認(rèn)為“書為龔春”是不對的。吳騫在《陽羨名陶錄·叢談》中羅列了許多名人對茶壺的評說,順便提到了這個姓氏,如《茶疏》的作者許次紓下筆為“龔”,《長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寫“供”,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書為“龔”,不一而足?!段迨返淖髡邔Υ擞凶约旱目捶?“宜興紫砂,創(chuàng)于吳氏之仆曰供春,及久而有名,人稱龔春?!币驗椤段迨返淖髡咧梨?zhèn)江(京口)一位名叫談長益的人寫過供春傳,因此他的這個說法比較合乎生活實際,即供春一開始是吳氏的書童,名“供春”后來名氣漸大,復(fù)姓歸宗,而為“龔”。他的早期作品,如有款記應(yīng)為“供春”,成名后的作品應(yīng)該為“龔春”。

紫砂文化能傳承到如今,還得感謝紫砂創(chuàng)始期的紫砂壺歷史上的開山鼻祖,因為有了他們,紫砂文化才得傳揚(yáng)世界各地,對于這樣的開山鼻祖,敬仰之情冉冉升起。

紫砂壺“曾用名”,你聽過幾個?

最早記載紫砂陶器茶事的要數(shù)屠隆作于1590年的《茶說》,其后許次紓于1597年在《茶疏》上說:“近日饒州所造,極不堪用,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庇浵铝瞬枞?、文人發(fā)現(xiàn)紫砂陶壺“宜于茶性”的特質(zhì)。


從那以后,500年來紫砂陶壺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稱謂。“五百年起個名”,或“紫砂為何姓紫”中曾記下一些紫砂陶壺的“老名”,或者說“小名、乳名”。


紫砂一詞最早出自詩人徐渭。明代的書畫大家徐渭(1521——1593)曾有一些詩寫了“紫砂”一詞。如,“青箸舊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何用迢迢三百里,紫砂盆去買宜興”等,徐渭指的是茶葉罐,而不是說紫砂壺。其后的著名文獻(xiàn)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及其之后300年罕見用“紫砂”的詞匯。



在著作中記載紫砂陶茶葉罐早于“紫砂茶壺”,有紀(jì)年的是1590年屠隆的《茶說》和《考槃余事》。


明代作家屠隆的描述。屠隆(1541——1605)是明代戲劇家、文學(xué)家。他作為作家接觸廣、視野寬,且著作多。明萬歷年18年即1590年作的《茶說》,在《藏茶》一章記載:


“------又買宜興新制大罌,可容茶十斤以上,洗凈焙干所用-------用時以新燥宜興小瓶取出,約可受四五兩”。


又在《擇器》一章里說:“------金銀為優(yōu),貧賤者不能具,則瓷石有足取焉-----無釉瓦瓶,滲水而且有土氣,用以煉火飲之,逾時惡氣纏口而不得去,亦不必與猥人俗輩言也。”


他還寫了以談家俱為主的《考槃余事》。在這部書中,他記載了文房用品多達(dá)40余件,其中介紹了紫砂茶罐。在卷三的《茶箋》中有:紫砂茶罐“寬大厚實者,貯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減香氣。”



瓦 瓶


“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吳人。瓦瓶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龔春尤稱難得,黃質(zhì)而膩,光華若玉。”——《袁中郎隨筆》雜著卷·時尚。


甌 注


“近日饒州所造,極不堪用。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薄鳌ぴS次紓1597年著《茶疏》。饒州,即景德鎮(zhèn)地區(qū),這里說“極不堪用”不是其色其型,而是指泡茶功能不如“大而不雅”的紫砂壺。


陽 羨 茗 壺


明周高起1644年著《陽羨茗壺系》,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本關(guān)于宜興紫砂壺的專著。書中對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源流、名家、派別等進(jìn)行了論述?!蹲仙肮偶褡g》


宜興罐、砂罐


“宜興罐,以龔春為上,時大彬次之,陳用卿又次之。錫注,以王元吉為上,歸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錫注,錫也。器方脫手,而一罐一注價五六金,則是砂與錫與價,其輕重正相等焉,豈非怪事!”——明·張岱著《陶庵夢億》卷二·砂罐錫注。



荊 溪 壺


“茶疏煮,速如風(fēng)雨。導(dǎo)至一室,明窗凈幾,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余種,皆精絕……”——明·張岱著《陶庵夢億》卷三·閔老子茶。


時 大 彬 罍


“自余來陽羨,有客示以時大彬罍,甚小,而其價甚貴。余心惡之,曰:必?fù)羲橹疄榭臁6^時大彬者,必屏諸四夷為快-------”——徐應(yīng)雷“書時大彬事”載《明文海》卷二百五十三,頁二、三。


宜 壺


“宜壺作者推龔春,同時高手時大彬。碧山銀搓濮謙竹,世間一藝俱通神。——陳維崧《贈高侍讀澹人以宜壺二器并系以詩》


茗 注


“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是人而知之矣?!薄濉だ顫O《閑情偶寄》


宜 興 泥 壺


“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甸則姜千里,嘉興銅爐則張鳴岐,宜興泥壺則時大彬……”——清·王士禎撰《池北偶談》


瓷 壺


“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吳人。瓷壺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銅爐稱胡四,扇面稱何得之,錫器稱趙良壁,好事家爭購之。然其器實精良,非他工所及,其得名不虛也?!薄濉ね跏康潯毒右卒洝?/span>



宜 興 砂 壺


“宜興砂壺以時大彬制者為佳……”——清·錢泳輯《履園叢話》卷十二·藝能。


“宜興沙壺創(chuàng)于吳氏之仆曰供春,及久而有名,人稱龔春,其弟子所制更工,聲聞益廣,京口談長益允謙為作傳?!薄濉㈣帯段迨啊?/span>


宜 興 茗 壺


“嘗謂友人錢小謝曰:‘……宜興茗壺不能刻山水,雖摹古人畫本亦不佳。’數(shù)語真得此中甘苦者?!薄濉なY寶齡《墨林今話》


宜 興 砂 注


“壺以宜興砂注為最,錫次之……”——清·劉鑾《五石瓢》。


供 春 小 壺


“臺灣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供春者,吳頤山婢名,制宜興茶壺者,或作龔春,誤,一具用之?dāng)?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清·周澍《臺陽百詠?zhàn)ⅰ?/span>


宜 興 甆 壺


《宜興甆壺記》是1654年春天周容在《朱萼堂》觀看徐龍文現(xiàn)場制壺的記錄。據(jù)臺灣歷史學(xué)家徐鰲潤先生2008年出版的新著中考證,“甆”字為時大彬創(chuàng)造。時大彬把“紫砂陶和宜鈞”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甆”字,可惜不為知識界認(rèn)可,故周高起不用“甆”字。后來,吳騫錄輯《陽羨名陶錄》時,把“甆”改為了“瓷”。



宜 興 紫 砂 陶


作為專用名詞“宜興紫砂陶傳統(tǒng)技藝”,于2006年列入國家“非遺名錄”。


宜 興 紫 砂 壺


作為“官方命名”應(yīng)是2007年出版的《宜興紫砂陶》,才在600年歷史上第一次給“紫砂壺”入了“正冊”,也才有了“統(tǒng)一”的稱謂。


2014年,作家蔣巍陪同公安部領(lǐng)導(dǎo)訪問葛盛陶莊,本土作家徐風(fēng)作陪,公安部文聯(lián)盛清憲、河南廣電局張海容等齊聚陶莊,藝談甚歡之下,在陶胚上刻下了“世界是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這句贊美詞,從此宜興紫砂壺的名字廣為流傳。

你知道紫砂陶刻的起源嗎?




? ? ?紫砂陶刻裝飾,最早見于元代壺銘『且吃茶、清隱』五字草書。紫砂壺雕刻它與古代陶器刻文同為一個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記述姓名或記上所敘銘文,起初都在壺底部刻劃,這只是紫砂壺雕刻的雛形,還談不上雕刻裝飾工藝。我們先從宜興壺藝的創(chuàng)始人供春說起。供春是士人吳頤山的侍童,是時吳氏為準(zhǔn)備三年一次的京試而寄居于金沙寺靜讀,而供春則服侍吳氏的起居飲食。供春閑時就觀察寺僧和當(dāng)?shù)靥展ぶ谱鞲黝惼髅蟆?jù)說他有一天利用一塊紫砂泥捏成一個茶壺。吳氏拿供春為他所制的茶壺供其友儕觀賞,大家看后頗為欣賞,也請供春為他們制壺,由此宜興壺開始風(fēng)行,且漸及全國。



? ? ? 作為一個侍童的供春的教育水平自然不高,就連工整地寫出自己的名字或許也有困難。因此,他請求主人吳氏替他在壺底署款,而后由自己親手刻上。壺底秀麗的楷書刻款就成為明朝宜興壺的特徵之一。隨著文人的參與合作,為滿足自賞,繼而將雕刻的部位移到壺腹,鐫刻簡單的銘文與詩句,以后更發(fā)展到刻畫或書畫同時銘刻。



? ? ??到十六世紀(jì)中期,名壺手時大彬在其早年仍需要求士人替他書寫銘款。但很快他能自行銘款,且無需用筆墨先行書寫起稿。據(jù)說在后期,時大彬更能運(yùn)刀如筆。



? ? ??到了十九世紀(jì)初期,宜興陶藝最重要的人物是陳鴻壽。陳鴻壽字曼生,生于一七六八年的乾隆時代。他是一位深受文化薰陶的學(xué)者,對古文經(jīng)學(xué)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書法、繪畫和篆刻,被譽(yù)為西冷八家之一。他傾心于紫砂銘刻,經(jīng)常構(gòu)思書畫,并親手在砂壺上鐫刻詩文,且多有精品。陳氏曾任宜興縣令三年之久,并致力復(fù)興宜興陶業(yè)。據(jù)說他曾設(shè)計十八款宜興壺新式樣,并聘請楊彭年、楊葆年、楊鳳年、邵二泉、申錫及吳月亭等名家制作這些茶壺。以陳曼生的意見來說,一件茶壺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參與。首先由壺手捏制茶壺,待其坯胎乾至皮革硬度時,則請書畫家在壺上施予繪畫或書畫的裝飾,隨后再請人在壺上刻畫,完成后始進(jìn)行燒窯步驟。因此,一件作品可能有四個印章,包括壺手的、繪畫的、雕刻的和訂制茶壺主人的室名。實際上,清代嘉道年間,士人與壺手通過融洽無間的合作和探索,不僅制作了精美的紫砂藝術(shù)品,也歸納出來一套獨(dú)特的紫砂雕刻裝飾藝術(shù),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紫砂陶刻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

找到約5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