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五子茶的功效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竹殼茶

  

竹殼茶(原名葫蘆茶),海外僑胞稱”仙茶”,又稱葫蘆茶,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產(chǎn)品用深山采集的10多種常用草藥,通過特殊工藝配制而成,用竹殼包裝成葫蘆狀,其性味甘和可口。

目錄
民間涼茶
功效
制作
歷史發(fā)展
相關傳說


一、民間涼茶

竹殼茶廣東紫金的出品,以整片竹籜(竹殼)包扎成五個連珠葫蘆狀,底部貼上紅紙標簽,過去在廣州市中藥店懸掛出售,頗為引人注目,是廣東民間涼茶之一。這些年因利潤低微,且外觀“老土”,故在廣州已難覓蹤跡??伤鼌s是真材實料之品。竹殼茶,內含鴨腳木葉、葫蘆茶、雞骨草、金銀花、車前草、金不換、救必應等中草藥,據(jù)說民間已有近四百年的飲用歷史。

二、功效

清熱解暑

茶功擅清熱消暑,利濕消滯,用治感受暑熱、感冒食滯、大腸濕熱等病癥。

助消化

三四口之家,每次取茶丸兩個,加水煎滾5分鐘即可飲用。湯味苦中帶甘,醇和宜人。尚可煎水外洗以清熱止癢。 竹殼茶主要原料是葫蘆茶。葫蘆茶屬草本植物,葉片外形如倒轉葫蘆;采葉曬干為茶葉,性味微苦、澀、涼,有清肺利咽、清熱利濕、消滯殺蟲的功效,能治咽喉腫痛,肺燥咳嗽痰血,濕熱瀉痢,暑濕證,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常與其它藥配成清暑消滯類涼茶,也可單方100至150克煎水當茶飲。

防蟲保健

葫蘆茶的全草能防腐殺蟲,《嶺南采藥錄》記載:“干置衣箱中,辟蠹去蛀虱?!睆V東民間用它腌制咸魚和肉類,以防蠅蛆。 竹殼茶現(xiàn)已制成袋泡劑和沖劑等新劑型,前者易名為“保健茶”,加入了現(xiàn)代廣東民間涼茶的行列。

三、制作

竹殼茶都是采用紫金當?shù)睾艹R姷脑现谱鞫傻?,制作工序十分簡單。但竹殼茶的制作有它的獨到之處,既不像鐵觀音、高山茶那樣是炒出來的,也不像涼茶那樣是煮出來的,它是經(jīng)過蒸煮兩道工序形成的茶葉。

紫金地處山區(qū),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紫金竹殼茶的原材料就是從當?shù)夭烧獊淼摹V駳げ璧脑牧现饕喭茹迦~、金不換、救必應、金銀花、雞骨草、金錢草、葫蘆草等,這些都是在山上很常見的中草藥。

竹殼茶的制作十分簡單,先將采來的鴨腿沐葉等原材料分別去土洗凈,曬干后按一定比例配料,加適量水放入鍋中蒸煮,直至水被煮干,經(jīng)過蒸煮后的中草藥烘干、攪碎成顆粒,再經(jīng)過精選,竹殼茶就制成了。通過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竹殼茶清涼、醇香。紫金竹殼茶之所以長盛不衰,首先在于它能把各種中草藥巧妙地利用起來,草藥的配制中也十分講究比例,一般以鴨腿沐葉、金不換和救必應為主,其它只起到調節(jié)作用。再次,紫金竹殼茶在蒸煮時很講究火候,一般以溫火為主,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將草藥中的藥效蒸發(fā)出去。

另外,紫金竹殼茶在原材料的選取上也十分考究,只取優(yōu)質的原材料才能煮出優(yōu)質的竹殼茶。  

四、歷史發(fā)展

“紫金竹殼茶其實不叫竹殼茶,它原來可能是一種藥。”一位茶廠的老板如是說。在紫金,關于竹殼茶究竟是茶還是藥的爭議一直存在,這也說明人們對紫金竹殼茶的歷史知之甚少?,F(xiàn)在的紫金人印象中的竹殼茶只是解放后的竹殼茶,對于解放前竹殼茶的發(fā)展史一無所知。

1956年,農(nóng)村合作社成立,全國上下大搞建設,紫金縣在這時也成立了竹殼茶生產(chǎn)組,使竹殼茶的生產(chǎn)得到了保障。幾年后,紫金縣二輕公司成立飲料食品廠,紫金縣藍塘鎮(zhèn)一戴姓人氏將自己對竹殼茶的獨到做法帶到飲料食品廠,第一次將竹殼茶作為飲料進行大量生產(chǎn),那時上海、湖南、浙江等地的訂單如雪片般飛向紫金……在文革前期,紫金竹殼茶還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地,二輕食品飲料廠銷售最多的一次曾達到10噸。但這時竹殼茶的包裝卻十分粗糙,都是用竹筍殼包裝而成,形狀像一個細長葫蘆,泡茶時茶杯里有許多茶渣,喝起來很不方便。


紫金竹殼茶用竹筍殼包裝的歷史一直持續(xù)到1986年才結束,才改成小袋裝,這時竹殼茶的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不再是那種又黑又難看的葫蘆團了,而成了一粒一粒的顆粒,袋裝茶一個最重要的好處就是泡茶時茶水分開,方便沖泡和飲用。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紫金竹殼茶的發(fā)展進入快車道,許多商家看到竹殼茶的廣闊前景,就爭相投資生產(chǎn)竹殼茶,現(xiàn)在紫金生產(chǎn)竹殼茶的茶廠達六七家,生產(chǎn)包括竹殼茶、保健茶、龍絲茶、溪黃草等品種,但這些廠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十分有限,口味和包裝都沒什么突破,因此銷售量一直上不去。

據(jù)紫金縣有關資料記載,竹殼茶因其配方的獨特性,既可作飲料飲用又可作茶喝,具有消炎殺菌、生津健胃、抗衰老保健等功效,深受群眾的喜愛。上世紀90年代,紫金竹殼茶獲得了全國保健品金獎。

五、相關傳說

明末清初,永安縣橫坑社(今紫金縣烏石鎮(zhèn)橫坑村)有一農(nóng)民叫范源,到羅浮山下姑丈家探親,與表弟張浩結伴登羅浮山。

羅浮山,峰巒奇艷、古木參天、寺觀錯落,令人留戀忘返,不覺已是日落西山,他們倆只好借宿于山上的“沖虛觀”。午夜,范源突然上吐下瀉、畏寒怯冷。張浩無法,只好叩開沖虛觀道長清虛子的房門,說明原委。清虛子說:“施主莫慌,你將這兩粒藥丸讓你表哥服下即可?!狈对捶怂幫韬?,頓覺似一股清泉下肚,接著出了一身汗,疴嘔頓失,安然入睡。

翌日晨,范源和張浩來到客廳,見到清虛子道長與另一道士閑敘。范源上前向清虛子深深一鞠躬道:“感謝道長昨夜治好我的急??!”清虛子用手一指:“善哉!你要謝就謝這位峨眉山云游道士五谷子道長吧,是他配好的丹丸治好你的?。 狈对绰牶?,向著五谷子又是深深一鞠躬:“感謝道長治病之恩!像我昨夜急病,在我老家時有發(fā)生,因無藥救治,不少人丟了生命,懇求道長,以慈悲為懷,賜予藥方,我必廣傳峨眉山道長之功德。”五谷子見范源心善,便取過筆墨,將“救必應”、“鴨腳木”等20多味草藥的藥方列出交給范源,范源雙手接過,向兩位道長深表謝意,偕同表弟下了山。范源回到橫坑老家后,便和妻子戴氏上山按藥方采藥,然后將草藥曬干搗粉,制成丹丸珍藏。

有一年,永安地區(qū)流行疴嘔急病,有的人不治身亡。范源將丹丸送與鄰居試服,果然靈驗,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方圓百里均來求藥。爾后,范源拜名醫(yī)為師,成了遠近聞名的郎中。他在永安縣城開了一間“和生堂”藥房,又先后生了五個兒子,取名仁、義、禮、智、信。

范源七十有三時得了重病,彌留之際,將五個兒子和媳婦叫到床前:“孩子們,你們知道為父的藥房為什么叫‘和生堂’嗎?這是和氣生財?shù)囊馑?,我希望在我過身后,你們五兄弟要同心協(xié)力經(jīng)營好‘和生堂’。現(xiàn)在我交給你們每人各一個藥方,以后你們按藥方采回草藥,交由你媽統(tǒng)一配制丹丸,才能使家業(yè)興旺?!蔽鍌€兒子都說:“爸爸,我們明白了,你放心吧!”范源聽清了兒子們的回答,才咽下最后一口氣。

料理完父親的后事,五子和五媳婦卻各懷心事,都想另起爐灶,戴氏經(jīng)不起五對子媳大吵大鬧,只得變賣了縣城的“和生堂”藥房加上多年積蓄,分給了五個兒子,最后便回娘家鳳凰崗的藍塘村暫住。范家五子分得錢財后,都想發(fā)財,便辦起五間藥房,誰知由于配方不齊,所制丹青丸療效太咸,店鋪前門可羅雀。正在五子生意蕭條之時,傳來母親戴氏在藍塘新辦的“和生堂”生意興隆的消息。這時五子和五媳才想起先父“和氣生財”的教導,于是五子五媳一起來到鳳凰崗藍塘村,跪在母親戴氏面前,請求母親原諒。戴氏見兒子和兒媳回心轉意,心里高興,便回到了橫杭村,手把手教會五個兒子及媳婦扎竹殼茶的方法,將苗眉竹殼浸軟,再將藥粉均勻地撒在竹殼上卷好,用黃麻繩扎成5個圓鼓,表示五子同心。從此,永安(紫金)縣城和藍塘兩地都盛產(chǎn)竹殼茶,成為紫金縣聞名于世的三大特產(chǎn)之一。

注:內容來源茶葉知識文化,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皇”乾隆癡愛蒙頂山茶

中國人的飲茶之習、中國茶文化的空前繁榮,是與歷代封建帝王之嗜茶和積極倡導飲茶之風、積極參與茶文化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貢獻最大者,當屬宋徽宗與乾隆皇帝:宋徽宗以茶學著作《大觀茶論》而聞名于世,而乾隆皇帝則以《御制詩集》收錄其近200首茶詩,成為中國歷代茶詩最豐者之一而大名鼎鼎。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古往今來,茶以養(yǎng)顏、養(yǎng)神、養(yǎng)生、祛病強身之功效而深受皇室和民間追捧,嗜茶者多長壽。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嘉慶四年(1799年),終年88歲,人稱“米壽”。而“茶”字拆開,則由“廿”“八十”“八”組成,其和數(shù)等于一百零八,象征著人的生命之長壽,故有“茶壽”之喻。

乾隆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茶皇”。乾隆六十年(1795年),84歲的乾隆皇帝決定次年讓位給十五子颙琰(即后來的嘉慶皇帝)。一位老臣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乾隆皇帝卻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也!”此事傳為千古佳話,從中可見他嗜茶淡位,其話可謂意味深長,意境高遠。在位六十年間,他先后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親臨西湖茶區(qū),幾乎嘗盡天下名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人”皇帝。他嗜茶成癖,尤其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了“焙茶塢”,整天悠然品茶。他留下許多茶事軼聞,一生寫下帶有茶字或者專門描寫茶的詩歌上千首,在歷代愛茶的帝王中堪稱第一,稱之為“茶皇”,實至名歸。他還是中國最高產(chǎn)的詩人,終生寫詩四萬余首。古今中外,論詩作數(shù)量無人望其項背。

封建帝王對茶的嗜好,往往會形成一種社會風尚。宮廷飲茶和茶宴,肇始于中唐時代(公元766年-835年),也就是蒙山茶始作貢茶(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后。至清朝,飲茶依然風靡。清代宮廷茶文化集養(yǎng)生養(yǎng)身、愉悅情志、教化安邦作用于一體,既屬于皇室貴族喜好,又屬于朝堂國事政務,在宮廷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供皇族日常品飲外,貢茶亦用于賞賜、宴會、藥用、祭祀諸事。作為最負盛名、時間最久的貢茶,蒙山茶在清代達到了自唐代“號為天下第一”以來的又一高峰,出現(xiàn)了以“仙茶”為代表的獨特貢茶品種,茶品類為當時貢茶之最,并且專供祭天祀祖,在當時所有貢茶中地位獨一無二。清朝詩人沈廉在其《退筆錄》中記載:“仙茶每年采送各上臺,儲以銀盒,亦不過錢許,其矜如此?!?/p>

清朝歷代皇帝嗜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 (1743年)規(guī)定,每年正月從初二至初十之間選吉日在重華宮舉行茶宴,宴請文武百官,“列坐左廂,宴用盒果杯茗”,飲茶品茗,聯(lián)楹賦詩。宴會上,乾隆皇帝圣制《三清茶》詩,還會賞賜給近臣御茶及宮廷御制的“三清茶碗”以示恩寵。這種品茗與詩會相結合的清宮茶宴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之久,傳為清宮韻事。

縱觀乾隆皇帝的茶詩,主要從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視角出發(fā),來寫其茶緣、茶情、茶趣、茶品、茶事、茶禪、茶境,從而反映其飲食心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乾隆四年(1739年)前后,他寫下一首御制詩《烹雪疊舊作韻》,描寫其在品嘗蒙山茶后發(fā)出的贊嘆和感悟,表現(xiàn)的是一個圣明天子的情懷和“石鐺聊復煮蒙山”的逸興,體現(xiàn)的是作為帝王的他對作為貢茶、仙茶的蒙山茶的由衷褒獎,一定程度上對提升蒙山茶知名度、美譽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詩為:“通紅獸炭室釀春,積素龍墀云遺屑。石鐺聊復煮蒙山,清興未與當年別。圓甕貯滿鏡光明,玉壺一片冰心裂。須臾魚眼沸宜磁,生花犀液繁于纈。軟泡何妨濫越甌,大烹詎稱公鴛列。挑燈即景試吟評,檐間冰柱摐階坼。我亦因之悟色空,趙州公案猶饒舌。忽憶江南災饉馀,撫字心勞荒政拙。九重豈宜耽晏安,大君原為斯民設。安能比戶免饑寒,三代高風真邈絕?!?/p>

這首七言長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即開頭六句,講的是乾隆皇帝烹茶、飲茶、賞茶的景象,表現(xiàn)出天子的派頭,燒的炭是制成獸形的,極其奢侈,把茶室烘得春意濃濃,雪水好似古老如龍的銀桂花遺下的屑末,用如石樣的紫砂陶罐烹煮蒙山茶,這樣的興致與當年作王子時雅趣一樣。第二部分,即后四句,描寫的是乾隆帝在品嘗蒙山茶后,思想幾乎進入?yún)⒍U悟道的境界,唱道:“我亦因之悟色空,趙州公案猶饒舌”,反映出當時他的矛盾心理以及對茶農(nóng)艱辛勞作和窮苦生活的同情。蒙山茶終竟是清心提神之物,使他清醒,想到江南饑饉,使他發(fā)出“我本無閑人,亦不容我閑”的慨嘆,更有茶詩中“政實宜寬弗宜猛”之句作為由茶引發(fā)的自警句。

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一個身為與民同憂的國之君主和偷閑品茶的詩人之間互相矛盾的乾隆皇帝。作為一直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理念的乾隆皇帝,這種品茶心態(tài)是難能可貴的。有學者根據(jù)成書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雅州府志》中“其中頂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種仙茶之處……共八小株?!链耗┫某跏及l(fā)芽,五月方成葉,摘采后,其樹即似枯,常用柵欄封鎖”的記載,以及當時蒙頂山茶區(qū)主要生產(chǎn)邊茶,細茶產(chǎn)量低、名茶少的狀況及以后來的《名山縣志》推測,乾隆皇帝烹煮的蒙山茶,極有可能就是當時的蒙山貢茶—“仙茶”。

乾隆皇帝沒有到過四川,卻對蒙山茶又是嘗又是評,硬是把蒙山茶喝得有聲有色,可見歷史上蒙山茶作為唐代、清代第一貢茶不可撼動的地位,而蒙山茶又因“茶皇”乾隆的率先垂范品飲和經(jīng)典傳世茶詩而更具文化影響力和品牌穿透力。

作者簡介

陳開義,男,50歲,四川省茶葉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雅安市茶葉流通協(xié)會會長、雅安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四級調研員、雅安市作協(xié)會員。先后在《中華茶文化》、《茶博覽》、《茶周刊》、《中國茶業(yè)》、《星星詩刊》、《四川文學》、《四川畫報》、《四川文藝》和今日頭條、中華名茶網(wǎng)、茗邊、搜狐網(wǎng)、新浪網(wǎng)等60余家媒體發(fā)表各類文章500多篇(件)。有作品入選《2019四川詩歌年鑒》、《雅雨清風——雅安70年文學作品精選集》等專輯。著有個人文集《杯中歲月》。

來源:四川省茶葉行業(yè)協(xié)會

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茶皇”乾隆癡愛蒙頂山茶

中國人的飲茶之習、中國茶文化的空前繁榮,是與歷代封建帝王之嗜茶和積極倡導飲茶之風、積極參與茶文化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貢獻最大者,當屬宋徽宗與乾隆皇帝:宋徽宗以茶學著作《大觀茶論》而聞名于世,而乾隆皇帝則以《御制詩集》收錄其近200首茶詩,成為中國歷代茶詩最豐者之一而大名鼎鼎。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古往今來,茶以養(yǎng)顏、養(yǎng)神、養(yǎng)生、祛病強身之功效而深受皇室和民間追捧,嗜茶者多長壽。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嘉慶四年(1799年),終年88歲,人稱“米壽”。而“茶”字拆開,則由“廿”“八十”“八”組成,其和數(shù)等于一百零八,象征著人的生命之長壽,故有“茶壽”之喻。

乾隆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茶皇”。乾隆六十年(1795年),84歲的乾隆皇帝決定次年讓位給十五子颙琰(即后來的嘉慶皇帝)。一位老臣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乾隆皇帝卻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也!”此事傳為千古佳話,從中可見他嗜茶淡位,其話可謂意味深長,意境高遠。在位六十年間,他先后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親臨西湖茶區(qū),幾乎嘗盡天下名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茶人”皇帝。他嗜茶成癖,尤其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了“焙茶塢”,整天悠然品茶。他留下許多茶事軼聞,一生寫下帶有茶字或者專門描寫茶的詩歌上千首,在歷代愛茶的帝王中堪稱第一,稱之為“茶皇”,實至名歸。他還是中國最高產(chǎn)的詩人,終生寫詩四萬余首。古今中外,論詩作數(shù)量無人望其項背。

封建帝王對茶的嗜好,往往會形成一種社會風尚。宮廷飲茶和茶宴,肇始于中唐時代(公元766年-835年),也就是蒙山茶始作貢茶(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后。至清朝,飲茶依然風靡。清代宮廷茶文化集養(yǎng)生養(yǎng)身、愉悅情志、教化安邦作用于一體,既屬于皇室貴族喜好,又屬于朝堂國事政務,在宮廷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供皇族日常品飲外,貢茶亦用于賞賜、宴會、藥用、祭祀諸事。作為最負盛名、時間最久的貢茶,蒙山茶在清代達到了自唐代“號為天下第一”以來的又一高峰,出現(xiàn)了以“仙茶”為代表的獨特貢茶品種,茶品類為當時貢茶之最,并且專供祭天祀祖,在當時所有貢茶中地位獨一無二。清朝詩人沈廉在其《退筆錄》中記載:“仙茶每年采送各上臺,儲以銀盒,亦不過錢許,其矜如此。”

清朝歷代皇帝嗜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1743年)規(guī)定,每年正月從初二至初十之間選吉日在重華宮舉行茶宴,宴請文武百官,“列坐左廂,宴用盒果杯茗”,飲茶品茗,聯(lián)楹賦詩。宴會上,乾隆皇帝圣制《三清茶》詩,還會賞賜給近臣御茶及宮廷御制的“三清茶碗”以示恩寵。這種品茗與詩會相結合的清宮茶宴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之久,傳為清宮韻事。

縱觀乾隆皇帝的茶詩,主要從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視角出發(fā),來寫其茶緣、茶情、茶趣、茶品、茶事、茶禪、茶境,從而反映其飲食心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乾隆四年(1739年)前后,他寫下一首御制詩《烹雪疊舊作韻》,描寫其在品嘗蒙山茶后發(fā)出的贊嘆和感悟,表現(xiàn)的是一個圣明天子的情懷和“石鐺聊復煮蒙山”的逸興,體現(xiàn)的是作為帝王的他對作為貢茶、仙茶的蒙山茶的由衷褒獎,一定程度上對提升蒙山茶知名度、美譽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詩為:“通紅獸炭室釀春,積素龍墀云遺屑。石鐺聊復煮蒙山,清興未與當年別。圓甕貯滿鏡光明,玉壺一片冰心裂。須臾魚眼沸宜磁,生花犀液繁于纈。軟泡何妨濫越甌,大烹詎稱公鴛列。挑燈即景試吟評,檐間冰柱摐階坼。我亦因之悟色空,趙州公案猶饒舌。忽憶江南災饉馀,撫字心勞荒政拙。九重豈宜耽晏安,大君原為斯民設。安能比戶免饑寒,三代高風真邈絕。”

這首七言長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即開頭六句,講的是乾隆皇帝烹茶、飲茶、賞茶的景象,表現(xiàn)出天子的派頭,燒的炭是制成獸形的,極其奢侈,把茶室烘得春意濃濃,雪水好似古老如龍的銀桂花遺下的屑末,用如石樣的紫砂陶罐烹煮蒙山茶,這樣的興致與當年作王子時雅趣一樣。第二部分,即后四句,描寫的是乾隆帝在品嘗蒙山茶后,思想幾乎進入?yún)⒍U悟道的境界,唱道:“我亦因之悟色空,趙州公案猶饒舌”,反映出當時他的矛盾心理以及對茶農(nóng)艱辛勞作和窮苦生活的同情。蒙山茶終竟是清心提神之物,使他清醒,想到江南饑饉,使他發(fā)出“我本無閑人,亦不容我閑”的慨嘆,更有茶詩中“政實宜寬弗宜猛”之句作為由茶引發(fā)的自警句。

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一個身為與民同憂的國之君主和偷閑品茶的詩人之間互相矛盾的乾隆皇帝。作為一直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理念的乾隆皇帝,這種品茶心態(tài)是難能可貴的。有學者根據(jù)成書于乾隆四年(1739年)的《雅州府志》中“其中頂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種仙茶之處……共八小株。……至春末夏初始發(fā)芽,五月方成葉,摘采后,其樹即似枯,常用柵欄封鎖”的記載,以及當時蒙頂山茶區(qū)主要生產(chǎn)邊茶,細茶產(chǎn)量低、名茶少的狀況及以后來的《名山縣志》推測,乾隆皇帝烹煮的蒙山茶,極有可能就是當時的蒙山貢茶—“仙茶”。

乾隆皇帝沒有到過四川,卻對蒙山茶又是嘗又是評,硬是把蒙山茶喝得有聲有色,可見歷史上蒙山茶作為唐代、清代第一貢茶不可撼動的地位,而蒙山茶又因“茶皇”乾隆的率先垂范品飲和經(jīng)典傳世茶詩而更具文化影響力和品牌穿透力。

來源:中國茶產(chǎn)業(yè)周刊 陳開義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