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下關茶廠廠志

找到約23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八十華章:關茶陳香,下關茶廠的八十華章(一)

關茶陳香

下關茶廠的八十華章

云南省下關茶廠的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41年春的云南中國茶業(yè)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廠;1948年改為新康藏茶廠,1950年新中國接收后改名中國茶業(yè)公司云南省公司下關茶廠;1958年至1959年短暫改名為大理茶廠;在云南省1994年股份制試點中發(fā)起成立“云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民營化改制,重組為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941年下關茶廠的前身——康藏茶廠成立至今走過了80年陳香歲月,今天茶界人士常常把沱茶與下關茶廠之間相互替代。其實,康藏茶廠成立之初,沱茶并不是下關茶廠的“主業(yè)”。從傳統(tǒng)的團茶、姑娘團茶到餅型團茶演變而來的沱茶,定型于20世紀初,是由大理著名的商號永昌祥等茶商創(chuàng)制而來的,在康藏茶廠成立的1941年以前,便已在云南茶界和川渝地區(qū)家喻戶曉。20世紀50年代初的公私合營,下關地區(qū)數(shù)十家制茶商號中,還在持續(xù)經營的永昌祥下關茶廠、西南茶廠、德興昌茶莊等,先后通過購買等方式,合并到了國營的下關茶廠。70多年間,邊銷茶、沱茶、小包裝散茶、七子餅茶等四大類產品成為下關茶廠的主導產品。下關茶廠(改制為下關沱茶集團公司)的產品、歷史和文化,成為滇西茶事乃至云南茶業(yè)的核心組成部分。

(50年代未下關茶廠廠大門)


從“散收、無采造法”到“全川人士,

盛贊下關沱茶”

史籍對云南茶葉的描述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唐代樊綽《蠻書》所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边@一時期六詔已經統(tǒng)一成了南詔國,洱海周邊逐漸成為云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飲茶習俗為主體的茶文化逐漸形成,加之“妙香佛國”的茶禪生態(tài)使大理地區(qū)同時成了茶文化交流的中心。元代,在永寧(今麗江地區(qū)的寧蒗縣)又開設茶馬市場, 明代《滇行紀略》、《茶苑》、《滇略》、《嘉靖·大理府志》等均認同大理點蒼山感通寺所產之茶的性狀和滋味都比肩全國名茶。清代,從北勝州(今永勝縣)、永平縣到麗江的茶馬交易,不斷確立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茶馬古道地位。

(茶馬古道)

地處鹽馬古道,茶馬古道和南山南方絲綢之路交匯點的大理下關,自古以來就是滇西的交通樞紐,也是滇西滇南的茶葉通往內地和康藏地區(qū)的重要集散地。

明代謝肇淛《滇略》卷三中記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這是關于云南茶葉對散茶通過蒸壓加工后形狀演變的歷史記載。綜合《永昌祥簡史》、《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志》、《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的描述,2002年4月,中共大理州委外宣辦、大理州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下關沱茶創(chuàng)制一百周年新聞發(fā)布會”,正式確認“現(xiàn)代形狀的云南沱茶創(chuàng)制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云南迤西的鶴慶商幫、騰沖商幫、喜洲商幫通過“川銷滇茶,滇(緬)銷川絲”,聯(lián)通了內地與南洋的商路。作為抗戰(zhàn)時期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必經之地的大理創(chuàng)造了商業(yè)奇跡。到20世紀的30年代,下關相繼有復義和、天德昌、元春茂、茂恒、復春和、洪盛祥、寶元通、成昌等數(shù)十家商號建立茶葉精制廠。原產于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三個主要產區(qū)的茶葉,被穿梭于崇山峻嶺中的馬幫源源不斷地運往大理的下關進行再加工,又將加工好的茶葉運到麗江、昆明等銷區(qū)。鱗次櫛比的堆店,都是堆放茶葉和騾馬寄宿的營地。一家接一家的茶葉工坊,數(shù)以千計的茶葉揀選與揉制工人云集下關。由于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各廠家為樹立自已的品牌,都設計有獨立的商標、內票、包裝,也帶動了印刷業(yè)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竹籃筍葉茶葉外包裝,蒸揉時需要木器業(yè)、竹器業(yè)和縫紉業(yè),又帶動其他一批產業(yè)的發(fā)展。

下關各茶號批量生產沱茶,銷往四川,由于加工沱茶選料等級最高,選料考究,制作精細,產品享有盛譽。陳邦賢《自勉齋隨筆》記有民國時期下關沱茶:“在四川一帶,茶風很盛……以沱茶為最多,沱茶又以下關的沱茶為最上品。茶味頗濃,顏色呈金黃色,且可以耐泡”?!对颇贤ㄊ烽L編》載:“全川人士,盛稱永昌祥的下關沱茶,村鎮(zhèn)茶肆,亦以其名稱榜。” 


康藏茶廠、新康藏茶廠與下關制茶業(yè)

1940年年末,蒙藏委員會委員格桑澤仁與云南中茶公司(不同時期名稱多變,本文統(tǒng)一簡稱為“中茶云南公司”)經理鄭鶴春多次會晤,協(xié)商恢復云南的茶葉通過原有傳統(tǒng)的渠道和辦法銷往西藏事宜。為采購到便宜的原料,仿制大山緊茶推銷康藏,康藏茶廠籌建之初,擬設廠于緬寧(今臨滄臨翔區(qū)),后經改議改設于下關。1941年3月,云南中茶公司與蒙藏委員會代表人格桑澤仁簽署合約,雙方各投資國幣拾萬元,一次繳足,創(chuàng)設康藏茶廠,專制緊茶、磚茶銷往康藏各地,商標使用“寶焰牌”圖案,云南境內產制運輸由云南中茶公司負責,康藏境內運銷,由康藏貿易公司推進??挡夭鑿S在下關創(chuàng)建后,隨即開始了緊茶的揉制加工,期初由私人承攬包制。1941年8月,租用荷花村文昌宮等為廠地,9月在大理的聚星石印號印刷了內票、外票等“寶焰牌”商標標識, “寶焰牌”廣告畫,開始在下關荷花村制作緊茶,為下關精制茶正式使用“寶焰牌”商標的開端。

(1941年的“寶焰牌”商標)

1943年股東蒙藏委員會退股,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獨資經營康藏茶廠。因荷花村地處鄉(xiāng)村,遠離市區(qū),不利于業(yè)務開展,5月遷至下關西大街羅氏住宅。1945年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又增設“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下關轉運站”,主要負責滇西方向順寧茶廠加工的紅、綠茶和下關本地收購的茶葉轉運到昆明。這一時期,滇南的佛海地區(qū)因戰(zhàn)事影響,直至1947年尚未恢復,根據(jù)資料介紹1947年佛海茶葉產量約為13000馱,各地茶號復業(yè)產制緊茶的有七家,其中有就有5000馱運銷下關。

(康藏茶廠成立紀念)

1948年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決定康藏茶廠改名為“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新康藏茶廠”。新康藏茶廠租用下關西大街79號“廣裕祥”商號18間房子作為新廠址,“茶葉轉運站”業(yè)務也移交新康藏茶廠。1949年下關一般商號雖已收縮,停工,歇業(yè),但下關“茶葉公會”成員仍多達48家。由此可見當時下關制茶業(yè)的興旺,下關地區(qū)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云南茶葉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早期工人潮茶場景)

(早期揉制下關沱茶)

未完待續(xù) 敬請期待

撰文︱杜發(fā)源  圖片︱下關沱茶  編輯︱青子

普洱茶百年發(fā)展史,拼配貫穿始終

“頂級普洱茶根本不需要拼配,千年古樹,單株純料才是最好的!”

“今天上市的這款古樹茶絕對是純料,品質完全不是拼配能比的!”

“只有最次的茶才需要拼配,普洱茶我只喝純料,要的就是那種霸道!

普洱茶需要拼配嗎?十五年前,這是一個毋容置疑的問題,但在如今的普洱茶市場,隨著“山頭純料”概念的爆火,某些人開始對拼配口誅筆伐。

事實真的如這些人所說嗎?拼配茶到底是好是壞?實際上,拼配不僅貫穿普洱茶的發(fā)展始終,還會引領業(yè)界走向未來。


號級茶的小范圍拼配

清朝道光年間,傳統(tǒng)六大茶山之首的倚邦發(fā)展勢頭漸頹,易武趁勢迅速填補市場空白,一躍成為六大茶山茶葉的核心地區(qū),并由此開啟了一段輝煌的易武時代。

在此后的幾十年里,整個云南的普洱茶從業(yè)者都往易武涌來,建茶園,辦茶莊,跑運輸,易武百里地域,山山茶園,處處茶香,商旅熙熙攘攘,馬幫往來不絕。

僅易武一地,就集聚了六大茶山近7成的茶葉加工、銷售,成擔成擔的茶葉,由十一條通向境外的道路,銷往緬甸、印度和尼泊爾等眾多國家。

而如今拍賣價動輒幾百萬的號級古董茶,有很多就出自當年的易武,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母T?、同慶號、同興號、同昌號、慶春號和乾利貞宋聘號等等。

便捷順暢的交通,絡繹不絕的客流,大型集散地的規(guī)模,都是號級茶得以實現(xiàn)拼配的物質保障,但僅有物質沒有動力,拼配技術也難以迅速發(fā)展。

而一眾茶號的出現(xiàn),以及貢茶這一最高榮譽的爭奪,大大加速了普洱茶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而如果僅用純料制茶,制茶手法又大差不差,那各家茶品是很難形成差異的。


因此,在大家都嚴格把控原料質量的前提下,競爭的焦點就落在了對不同原料的拼配上。換句話說,想要從一眾茶號中脫穎而出,就要精通普洱茶的拼配技術。

不過,由于缺乏史料和實物,在很長一段時期中,關于號級茶時代的拼配技術,以及原料使用的實際情況,世人都是不太清楚的。

率先填補空白的,是《老茶是純料的還是拼配的?》一文,作者從現(xiàn)存號級茶的內飛文字記載入手,初步解讀出號級茶基本都是拼配料,但僅限于小范圍拼配。

他給出的依據(jù)是,云南省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而各大茶山基本都分布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當時的馬幫運輸效率也十分低下,交通運輸就成了首要難題。

更重要的是,除了極少數(shù)貢茶外,大多普洱茶的利益都較低,從成本角度考慮,茶莊不會大范圍搜集原料用于拼配,而是從鄰近的茶山中挑選比較有特色,能優(yōu)勢互補的茶葉。

這一時期的拼配技術,是號級茶的核心技藝之一,每家茶莊絕不外傳的拼配秘方,實際上代表著各自對普洱茶的理解,個人的理解匯在一起,就形成了百舸爭流的號級茶時代。

印級茶的等級化拼配

1953年,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三大改造,而云南大大小小的地方茶廠,私營茶莊,傳統(tǒng)茶號自然也不例外。

這些被收歸國有的普洱茶品牌,不能再沿用以往各自的茶號,而是統(tǒng)一使用“中茶”的國家商標,制茶方式也從手工作坊進步到機械生產,印級茶時代就此拉開。

根據(jù)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年志,以及下關茶廠廠志等史料記載,三大改造后到市場經濟改革前的這段時間,茶葉生產都有拼配。

從歷史角度考慮,建國后政局穩(wěn)定,交通也得到了部分改善,最重要的是各大茶山茶莊都收歸國有,國家統(tǒng)一調配原料生產,自由度更高的拼配也就應運而生。

1972年,是普洱茶發(fā)展的又一重要節(jié)點,從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開始,由于普洱茶對外繁榮,嘜號制度得以確立。

別看嘜號只是一串小小的字符,對于普洱茶界的影響卻十分深遠,所用配方,用料登記,制茶廠家,以及散茶餅茶,熟記規(guī)定后都能一目了然。

以經典配方7542為例,頭兩位數(shù)代表配方創(chuàng)制年份為75年,第三位代表原料等級為4級,最后一位數(shù)代表生產茶廠為勐海茶廠(1為昆明茶廠、2為勐海茶廠、3為下關茶廠、4為普洱茶廠)

知識延伸:7542,7581。聊聊普洱茶嘜號的由來。

在嘜號投入使用后的幾十年間,普洱茶的買賣就是以嘜號和批次為主要特征的,在上個世紀末時,老茶客們買茶不說其他要求,而是直接說出一串嘜號。


也正是因為嘜號的產生,上個世紀的普洱茶經典配方才能留存下來,至今仍在生產,比如7542、7572、7581、8653等,都是備受茶客喜愛的好茶。

當時的云南七子餅茶非常重視拼配,其中單芽撒尖、芽葉撒面構成餅面,5-7級的茶葉構成芯茶,而最粗老的茶梗,則用來做底茶。

比如最高級的7532,撒尖用單芽,撒面用芽葉,做芯用5-6級的葉?;旌狭?,而底茶則是以相對粗老的7級料。

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是,當年制茶沒有名山名寨的概念,不管是老班章還是布朗山,都是按照芽、葉、梗的等級定價和收購,也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從茶農那收來的原料,生產前由老師傅開湯審評,按照茶葉特性的強弱劃分,滋味和茶氣不足的,就拼進些滋味足、苦澀強的,這就是印級茶時代的拼配。


臺地茶的互補式拼配

通俗地理解這兩個概念的話,“有性繁殖”就是常規(guī)播種育苗,而“無性繁殖”則是扦插育苗,而如今市場主流的密植高產臺地茶,使用的就是無性繁殖技術。

土地方面,1984年,為期4年的茶園改造項目結束,40萬畝新開辟的臺地,為云南省大規(guī)模種植臺地茶提供了物質基礎,后幾年的一些時間可以證明這一點:

良種方面,1987年,云抗10號、云抗14號這兩個由云南省茶研所選育出的無性系優(yōu)良茶種,被國茶品委會認定為國家級良種,并作為重點品種大規(guī)模推廣。

特別是產量極高的云抗10號,當時種植面積占全省推廣總面積近九成,是創(chuàng)下畝產面積最大,單位產量最高的雙冠王,也是臺地茶家族中的老大哥。

資金方面,1986年,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云南省與世界銀行達成戰(zhàn)略合作,用貸款栽種了近百萬畝的臺地茶,短短三年后,第一批臺地茶就已經可以采摘。

在臺地茶出現(xiàn)之前,云南基本采用有性繁殖,栽種喬木大葉種茶,由于距離限制和生長緩慢,大多分散在各大茶山中,豐富內質也使其耐泡度遠高于臺地茶。

古樹茶的爆火,并不能抹殺臺地茶的功績。時至今日,下關茶廠、勐海茶廠等一線品牌,大部分品類,尤其是面向大眾市場的,都是以臺地茶為主料的。

而由于生長周期快營養(yǎng)不足,施肥打藥導致的土壤污染等問題,臺地茶的內質確實不如古樹茶和喬木茶,為了優(yōu)化口感,均衡品質,拼配更是重中之重。

從號級茶到印級茶,從臺地茶到古樹茶。拼配讓各種品類顯優(yōu)隱次,讓各大茶廠能夠控制成本,讓消費者能買到好喝不貴的老茶,也讓整個普洱茶行業(yè)均衡發(fā)展。

作者:陸離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下關19年記憶沱茶:憶難忘,最難忘是那下關沱茶五十年的記憶!

  原文標題:【記憶沱茶】憶難忘,最難忘是那下關沱茶五十年的記憶!
  撰文︱朱子綱、壽客

  編輯︱Candylan

  圖片︱關茶

  緣起

  馮炎培先生,原云南省下關茶廠廠長,1982年起任廠長達20年,1992年兼黨委書記,1995年任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9年,馮炎培先生藉以80歲之際,于初春精選臨滄茶區(qū)名山優(yōu)質春茶原料,親選原料,親自配比,精心制作一款“記憶沱茶”,以饗廣大茶友對下關沱茶的厚愛,更作為老茶人對制茶50年的一份茶情收藏,特以詩句記之:

  耄耋隨心翻廠志,

  坦然掩卷憶征程。

  創(chuàng)新求實繼傳統(tǒng),

  未負擔當識“茶經”。
  記憶沱茶

  產品信息

  【產品名稱】記憶沱茶

  【產品屬性】普洱茶(生茶)

  【凈含量】280克/盒×18盒/件=5.04千克/件

  【產品原料】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產地】云南大理

  【生產批次】201901


  為何名曰“記憶沱茶”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結緣下關沱茶,迄今一甲子有余。曾見證沱茶從"復興牌"到"中茶牌",再到"松鶴牌";曾見證從國家質量銀質獎到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云南下關沱茶(即銷法沱)三次榮獲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云南下關沱茶(甲級)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業(yè)內業(yè)外口碑載道。云南沱茶(甲級)記憶半世紀提升之歷程,"寶焰牌"緊茶深得十世班禪大師垂愛。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加工工藝相結合,品牌創(chuàng)新,外形內質上乘。沱茶之道,盡得益于茶品之升華。

  茶成坨,開緊壓茶紀元;沱有源,冠普茗新篇。余精選臨滄地區(qū)名山之春茶,歷數(shù)月比配,承下關茶廠百年傳承技藝,積半世紀制茶體悟,持八十壽茶人之本色,親定茶樣。茶融于水,也融入歷史人文之積淀。茶敬清和客,竹懷淡定人。天意識靈草,抱樸守本真。于醇香回甘中,難忘的是下關沱茶五十年的記憶,故名之曰:記憶沱茶。

  下關茶廠老茶人  馮炎培  己亥年六月十九


  八十翁“馮炎培”監(jiān)制
  馮炎培先生(右一)親自品鑒配制記憶沱茶
  優(yōu)質春茶原料

  記憶沱茶精選臨滄茶區(qū)名山優(yōu)質春茶,精制而成。

  沱型周正,松緊適度

  色澤青褐油潤

  條索肥壯、勻整
  白毫顯露

  湯色金黃透亮,

  香氣濃郁、高揚,

  花果香濃,

  杯香馥郁、持久

  湯色

  滋味醇厚,

  口感豐富、層次感明顯。

  回甘生津強烈、持久。

  葉底柔軟,富有光澤,

  手觸之有彈性。

  產品包裝
  01

  每個沱茶280克,單個沱茶獨立包裝。
  02

  配有精美手提袋,大氣美觀。

  馮炎培先生

  馮炎培先生,50年代初進入下關茶廠,先后當過工人,做過車間管理員、財會出納等工作。下關茶廠1978年民主選舉的車間主任,1981年任副廠長兼內外銷茶車間主任,1982年起任廠長達20年之久。2002年退休,從事茶業(yè)工作50年。

  1959年起先后評為“大理州雙先”先進工作者,云南省第四屆優(yōu)秀企業(yè)家,大理州優(yōu)秀廠長,中國輕工業(yè)總工會“全國輕工業(yè)優(yōu)秀企業(yè)家”等,1997年評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專業(yè)技術人才。

  1982年,正值壯年的馮炎培執(zhí)掌國企下關茶廠,擔負起了“摸著石頭過河”的重任,帶領下關茶廠勇闖市場?!皥F結、開拓、求實、進取”的企業(yè)精神,凝結著馮炎培先生對關茶人的期望與要求,也是他帶領大家開拓市場、注重傳承、狠抓質量、重視科技,穩(wěn)扎穩(wěn)打、扎實做事,鑄就了下關沱茶發(fā)展歷史上20年的輝煌成就。

  這20年,市場從川滇拓展到中西部廣大地區(qū),云南下關沱茶(即銷法沱)三次榮獲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云南下關沱茶(甲級)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這20年,管理大幅提升,走上“國家二級企業(yè)”新臺階,公司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建立;這20年,“八五”重大技改項目落實,職工隊伍生機勃勃……馮老的貢獻彪炳史冊,退休后,2010年獲得“覺農勛章獎”及“云南老茶人貢獻獎”等榮譽,彰顯了馮老在茶界的盛譽?!?/span>
  憶難忘,

  最難忘是那下關沱茶五十年的記憶!
找到約23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