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現(xiàn)代陸羽

找到約1,117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茶文化之源管窺:唐代茶圣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淺析

摘要:本文的要義在于淺析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興的內在聯(lián)系,從水文化視角揭示茶與水、茶文化與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疊、交叉關系,認為水文化實乃茶文化之源頭活水,“茶水民族”早已成為一個永久性的中華民族指代符號。論述了陸羽的水學思想、茶學思想與大禹治水精神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管子的水思想、孔孟儒家的水思想和老莊道家的水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他對水質資源分布及其優(yōu)劣與否和純凈及污染情況極為重視,首創(chuàng)鑒水分類和優(yōu)劣標準,深化與提高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強化了唐人自覺保護名泉和水質的意識。此外,中茶文化對外傳播,其中也包含著中國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識、水科學。

關鍵詞:茶文化;水文化;陸羽水思想;水質資源優(yōu)化;鑒水分類和標準;文化傳播

本文的要義是淺析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勃興的內在聯(lián)系。唐宋以后,闡述水與茶或水文化與茶文化之關系可抵要端者,當以自詡“余齋居無事,頗有鴻漸之癖”的浙江錢塘著名茶人、明代茶文化家許次紓所論最為至要,他在《茶疏·擇水》中明確提出:“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痹S氏又言:“余嘗言有名山則有佳茶,茲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吾兩浙、兩都、齊魯、楚粵、豫章、滇、黔,皆嘗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發(fā)源長遠,而潭此澄澈者,水必甘美。” 許氏“無水不可與論茶”之論,發(fā)人所未言,或可從不同視角有助于我們揭示茶與水、茶文化與水文化二者的主次、重疊、交叉關系。實質上,茶產于山水之間,山水之自然地質屬性決定茶之品位與品性,而水文化實乃茶文化之源頭活水。

在以往的中華茶文化研究中,鮮有透過水文化史視角,將水文化作為茶文化之源的系統(tǒng)論述。我們都知道,水、陽光和空氣——自然資源三大元素構成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生命賴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所在。水作為一種自然元素,不僅是人之生命永恒依托的物質資源,更是人達至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資源。人類文化學者認為,水文化是人類文明初始的母體文化,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也可以說就是一部水文化發(fā)展史。人類文明生產史和生活史最早開發(fā)、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水,人類古代文明的起源也大都發(fā)源于江河湖海水流域一帶。例如,世界文明史上所言的五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發(fā)源于今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發(fā)源于今西亞的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發(fā)源于今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發(fā)源于今歐洲的愛琴海諸島,中華文明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中國是茶文明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唐人陸羽《茶經》記敘中國西南部的原生茶樹為喬木,直徑可達“一尺兩尺乃至數(shù)十尺”,而其中“巴山陜川有兩人合抱者”。這是世界茶文明史上有關野生茶樹最早的明文記載。中國西南部地域廣闊,地貌復雜多樣,水資源極其豐富,雨水充沛,也是史書記載的中國先民種茶、飲茶與藝茶的起始地,以及中國茶業(yè)、茶經濟最早的起始地。東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卷一《巴志》云:“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桑、蠶、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這說明,此地此時所產之茶已納貢王室。

茶文明從西南部的山水之間走出來,匯入中華文明長河,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千百年來茶水待客、邀友品茗、無茶不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風民俗和禮儀禮俗,茶水文化涵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心性、精神與性格,“茶水民族”早已成為一個永久性的中華民族指代符號,并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費孝通先生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學術研究結論。以往我們談茶文化,談水文化,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談中華文明發(fā)展史,往往都是各自作為一個單獨命題來論述的,很少講“茶水文化”、“茶水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符號。而這關系到我們怎樣重寫中華茶文明史,怎樣更好地把中華茶文明寫入中華文明史。

這是誘發(fā)筆者思考和重點考察“陸羽的水質資源優(yōu)化思想和唐代茶文化”這一命題的起因之一。

起因之二,陸羽《茶經·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畜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彼J為,凡用山水,最好選取乳泉或石池漫流之水,至于湍急的山水最好勿飲,如長喝此水,幾可使人患頸疾(先秦時,即已知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土地、水質等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左傳·成公六年》:“土薄水淺,其惡易覯……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而由幾處溪流匯合后積蓄于山谷之水,雖看上去澄清,但因水不流動,從暑熱之日到霜降前,“或潛龍畜毒于其間”,即水質可能已被污染,故用此水,必須要先挖開缺口,流放掉那些沉積多日的污水,引來上游下泄的新鮮泉水,然后才可取之飲用。凡用江河之水,須到距離有人居住的遠處去取水。凡用井水,則要從人們日常汲水的井中去打水。與陸羽生活于同時代的唐詩人劉長卿在《送崔處士先適越》詩中有言:“小江潮易滿,萬井水相通?!边@很能說明此一時代唐人對水的有關認識已很深刻。

從中我們也可以窺知,陸羽對唐代的水質資源分布及其優(yōu)劣與否和純凈及污染情況可謂極為重視,知曉水品之優(yōu)劣與水資源環(huán)境、人體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并形成了其關于水質評價的認定標準,其中包含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劣與否及環(huán)境變化與保護的初步科學認識,以及引導人們開始重視對水資源、水品質的科學認識和環(huán)保理性意識。當代中國著名茶文化專家丁文在《唐人品水重山泉》一文中曾指出,品水標準系自“陸羽首創(chuàng)”,其“鑒水總分三類:山水、江水、井水”,其“鑒水優(yōu)劣的標準有二:一是流動,‘流水不腐’;二是無污染”。

以今天的現(xiàn)代水質科學技術知識來分析山泉水礦物質成分和測定天然飲用水技術標準,十分容易。但在唐代陸羽所提出的鑒水品水標準,卻是首創(chuàng)性的,它開創(chuàng)和確立了中國古代飲用水之標準。更為重要的是,“陸羽的品水標準為后世人所認同”,“自宋元以后直到近代,出現(xiàn)了以賣水為業(yè)者,所賣之水皆為山泉水”(丁文:《唐人品水重山泉》)。這是我們認識陸羽水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出發(fā)點。

相比而言,在數(shù)百年后的明代,許次紓《茶疏·擇水》云:“江河溪澗之水,遇澄潭大澤,味咸甘洌。唯波濤湍急,瀑布飛泉,或舟楫多處,則苦濁不堪。蓋云傷勞,豈其恒性。凡春夏水長則減,秋冬水落則美?!? 陸樹聲《煎茶七類》云:“井取多汲者,汲多則水活?!睆埓髲汀睹坊ú萏霉P談》直言:“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試茶十分,茶只得八分?!崩顣r珍《本草綱目》卷五《水部》云“水為萬化之源”,“井泉地脈也,人之經血象之,須取其土濃水深,源遠而質潔者,食用可也”;“貪淫有泉,仙壽有井,載在往牒,必不我欺”;“城市近溝渠污水雜入者……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也”。顯然,明人對唐人陸羽關于水質的優(yōu)劣和純凈與污染評定標準以及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劣與否及環(huán)境變化與保護的認識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繼承和發(fā)展。以此略考明代的飲用水認知與評定標準和方法,無疑帶有新的生產、生活實踐和科學認識特點。此與明代城鄉(xiāng)建設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歷史條件相對等,也說明相比唐代而言,明代的茶產業(yè)和茶飲對水質、水資源、水環(huán)境影響的要求要嚴格得多,因為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發(fā)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其誘導因素或許更為復雜和多樣。這是茶文化研究的另一個課題,此不贅。

起因之三,《唐全文·陸文學自傳》記載:“上元初,結廬于苕溪之濱,閉關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宴永日。常扁舟往來山寺,隨身惟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子蓋今之接輿也?!标懹鸬囊簧c山水相伴,其知水、識水、親水、愛水頗深。他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品鑒天下名泉佳水,對水質之優(yōu)劣對茶味的影響頗有心得體會,故其煮茶時極重所選之水,曾依次將天下名泉劃分為二十等級。

據(jù)唐人張又新《煎茶水記》載:

卷末又一題云《煮茶記》,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歡,因之赴郡。 至揚子驛,將食,李曰:“陸君善于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子南零水又殊絕。今日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命軍士謹信者,挈瓶操舟,深詣南零,陸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陸以勺揚其水曰:“江則江矣。 非南零者,似臨岸之水?!笔乖唬骸澳宠凵钊?,見者累百,敢虛紿乎?”陸不言,既而傾諸盆,至半,陸遽止之,又以勺揚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駭,馳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蕩覆半,懼其鮮,挹岸水增之。處士之鑒,神鑒也,其敢隱焉!” 李與賓從數(shù)十人皆大駭愕,李因問陸:“既如是,所經歷處之水,優(yōu)劣精可判矣。”陸曰:“楚水第一,晉水最下?!崩钜蛎P,口授而次第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蝦蟆口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巖縣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 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武關西洛水第十五,未嘗泥; 吳松江水第十六; 天臺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余嘗試之,非系茶之精粗,過此不之知也。

此乃唐大歷元年(766年)陸羽游揚州大明寺時所發(fā)生之事,因陸羽品水時識破軍士取水不實,而引出李季卿命人把陸羽口授的茶水品第依次記下之事。此即后世所傳的陸羽所排定二十等次的宜茶之水。不過, 一生嗜茶的唐代才子張又新《煎茶水記》言:“此二十水,余嘗試之,非系茶之精粗,過此不之知也。”由此恰可證明,陸羽排定的二十等次宜茶之水曾經后人一一品鑒,或勘定無誤。唐人對與茶學、茶藝、茶飲有關的問題,從不輕信所謂權威定論,而是要事必躬親,去實踐,去親歷。這是唐代茶文化極為可貴的品質。也正因此,《煎茶水記》又稱《水經》,文雖不足千字,但對陸羽《茶經·五之煮》內容卻是有所突破的,張氏更重水品,其文對水品的記載也更詳、更清晰。這似可表明,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在陸羽的引導下開始走向自覺。

關于被陸羽列為“天下第二泉”的無錫惠山寺石泉水,陸羽游無錫惠山時曾作《游慧山寺記》(《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慧山,古華山也。……梁大同中,有青蓮花育于此山,因以古華山精舍為慧山寺。

寺在無錫縣西七里……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馬亭,以備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罛甓,淵淪潺湲,濯漱移日。……從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閣,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長洲,東泊江陰,北淹晉陵,周圍一萬五千三百頃,蒼蒼渺渺,迫于軒戶?!?/p>

夫江南山淺土薄,不自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余頃。此山又當太湖之西北隅,縈聳四十余里,唯中峰有叢篁灌木,余盡古石嵌崒而已?!弦扎Q林望江,天竺觀海,虎丘平眺郡國以為雄,則曷若茲山絕頂,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開邃宇,飛檐眺檻,凌煙架日,則江淮之地,著名之寺,斯為最也?!垷o其源,流將安發(fā)?予敦其源,亦伺其流,希他日之營立,為后之洪注云。

“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寺石泉水,因了陸羽《游慧山寺記》洋洋灑灑和繪聲繪色的激揚文字而名揚天下,天下嗜茶品泉者接踵而至,歷代不衰。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泉水最多的國度之一,與人文和旅游記憶有關的名泉大大小小以千數(shù)計,遍布全國各地的泉水之甘美、之純潔,名聞遐邇;另一方面,在唐代茶飲和茶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背景下,自陸羽評定名泉之后,人們對天下名泉的認知度和喜愛度超越前代,以名泉水沏佳茗,無形中深化與提高了唐人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的認知度,逐漸強化了唐人自覺保護名泉和水質的意識。然仍不免有好事者,他們對名泉的喜好達到超出人之正常理性約束的癲癡程度。例如,據(jù)唐代無名氏《玉泉子》記載,唐宰相李德裕因最愛飲惠山泉水,竟命人千里“鋪遞”至京師,供其品飲。此事雖然荒唐奢侈,卻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名泉意識以及名泉文化已在唐代社會各個階層普及開來,并帶動唐代飲茶須以佳水配之的風尚。

在此,頗值一提的是,在陸羽《茶經》問世之前,年長陸羽五十歲的唐代著名中醫(yī)藥學家、浙江寧波人陳藏器通過刻苦研習各類本草醫(yī)書和中醫(yī)藥理論及診治方法,撰著《本草拾遺》十卷,其中他從“本草茶療”之概念出發(fā),提出“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著名論斷,并動手調配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療秘方為人治病。據(jù)《三秦志》所言,當時“病家云集,門庭若市”。而且,陳藏器曾以藥茶為唐玄宗十八子李瑁治好了旁者無法治愈的怪病。為此,唐玄宗昭告天下,賜陳藏器為“茶療鼻祖”。更為重要的是,陳藏器在《本草拾遺》特別指出,從山地溢出的礦泉水為“玉井水”,此水“味甘平,無毒”,而且久服可“令人體潤,毛發(fā)不白”。所謂“玉井水”,陳藏器《本草拾遺》言:“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是也?!睎|晉王嘉《拾遺記》卷十《昆侖山》載:“昆侖山有柰,冬生子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笨梢姽湃藢τ窬乃|有清醒認識,對其保健功效頗為推崇。

陸羽一生博學多能,除茶學之外,于詩文、音韻、小學、書法、戲曲、史志、旅游、地理、考古、水學、農學、工學、醫(yī)藥、飲食等方面多有涉獵,成就不俗,在唐代文壇活躍一時,而且曾流寓浙江,他撰寫《茶經》時,對浙江寧波人士、著名中醫(yī)藥學家陳藏器的學問與卓識,不可能未有所聞,亦不可能未有所習所得。例如,《茶經·七之事》引用與茶食、茶療和茶藥有關的古籍藥典計有《神農食經》、《晉書》、《搜神記》(干寶)、《食檄》(弘君舉)、《食論》(華佗)、《食忌》(壺居士)、《爾雅注》(郭璞)、《雜錄》(陶弘景)、《后魏錄》、《本草》、《枕中方》、《孺子方》等等。

在陸羽《茶經》問世后,唐人競相傳抄,推動唐朝飲茶之風遍及各地。《新唐書·隱逸·陸羽傳》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zhí)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其后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在如此“尚茶成風”的影響下,文人墨客鑒于陸羽對山泉水的品鑒和推崇,特別是他對水質資源優(yōu)化標準的界定以及水質特性的高度概括,讓唐代士子和茶人從中感受到與此前不同的更值得稱道的茶飲審美享受。這期間,更有推波助瀾者,如唐常州刺史獨孤及撰《慧山寺新泉記》:

此寺居吳西神山之足。山多小泉,其高可憑而上。山下靈池異花,載在方志。山上有真增隱客遺事故跡,而披勝錄異者,賤近不書。無錫令敬澄字深源,以割雞之余,考古案圖,葺而筑之,乃飾乃圬。有客意陵陸羽,多識名山大川之名,與此峰白云相與為賓主。乃稽厥創(chuàng)始之所以而志之,談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廣,勝掩他境。

其泉伏涌潛泄,潗漝舍下,無沚無竇,蓄而不注。深源困地勢以順水性,始雙墾袤丈之沼,疏為懸流,使瀑布下鐘。甘溜湍激,若釃醴乳。噴發(fā)于禪床,周流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經營于法堂。瀑潺有聲,聆之耳清。濯其源,飲其泉,能使貪者讓,躁者靜,靜者勤道,道者堅固,境凈故也。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發(fā)于自然,非夫人疏之鑿之之功,則水之時用不廣。亦猶無錫之政煩民貧,深源導之,則千室褥褲。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功若響答,其揆一也。予飲其泉而悅之,乃志美于石。

因了唐代文人墨客的交口相贊,名泉以詩文褒揚而馳名天下,所以,唐代詠茶與山泉佳水的名詩名文不絕于口,在唐山水田園詩之外,別具一格。例如,儲光羲《詠山泉》:“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陸龜蒙《謝山泉》:“決決春泉出洞霞,石壇封寄野人家。草堂盡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被矢θ健稛o錫惠山寺流泉歌》:“寺有泉兮泉在山,鏘金鳴玉兮長潺潺。作潭鏡兮澄寺內,泛巖花兮到人間。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長苔草。處處縈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無冬春。任疏鑿兮與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偏依佛界通仙境,明滅玲瓏媚林嶺。宛如太室臨九潭,詎減天臺望三井。我來結綬未經秋,已厭微官憶舊游。且復遲回猶未去,此心只為靈泉留。”

唐人尚山尚水、尚茶尚藝,所作詠山泉詩文雖不免仍有仿效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的影子,但此時的唐人筆墨之下更多地是凸顯隋唐大一統(tǒng)文明時代新氣象,他們盡情謳歌的山泉直抵唐山水文化和唐茶文化精神之魂魄——有泉水流動不止“年年長自清”的生命回響,有流泉潺潺“此心只為靈泉留”的生命觀照,唐人的水文化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與升華。這正是唐代茶文化橫空出世的根基所在。

起因之四,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將所考的唐代茶區(qū)總括為山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大主產區(qū),并一一辨析各地所產茶葉之優(yōu)劣等級。

那么,從陸羽水學思想形成基點出發(fā),我們如何對唐代茶區(qū)的形成以及唐茶文化的奠基作出合乎歷史發(fā)展邏輯的合理、科學地解讀?

首先,水文明是華夏民族建立夏國家文明體的母體記憶,《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理天下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修建排灌水利工程,以利民墾田種植。此為古史傳說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guī)模水利治理工程,中國古代水思想和水資源的治理、開發(fā)及利用起步于此。大禹是中華民族水治理和水思想的先行者,其無私奉獻精神和因勢利導的科學精神,代代相傳,這無疑是陸羽水學思想形成的基點之一。

其次,在春秋戰(zhàn)國思想家中,《管子·水地》提出,地者和水者都是萬物之重要思想,強調:“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枪示哒吆我?水是也。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為之正。” 孔子從社會歷史和倫理教化出發(fā),將水之形態(tài)和性能與人之精神和道德相聯(lián)系,開創(chuàng)儒家水思想體系。他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等發(fā)人深省的睿智思想,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世代傳承的寶貴思想資源。老子和莊子建構了道家水思想體系。老子《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對水之種種境界的無限延伸和提升,包含著無比深刻的思想,也奠基了中國水文化得以破除水功利唯一性的超然品質?!肚f子·天地》篇提出,“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內化了中國人從水思想中自覺升華人生境界的通路。另一方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水利的利用和開發(fā)從防洪排澇轉向農田灌溉——修建大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特別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兼有防洪和航運的雙重功效,帶動農業(yè)生產力和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理當是構成陸羽水思想形成的另一個基點。

再者,魏晉南北朝以來,農田水利的重點開發(fā)和利用向江淮流域轉移。在南朝,太湖流域已是天下聞名的富饒地區(qū),“畝值一金”。至唐代農田水利建設又達至一個興盛階段,據(jù)《新唐書·地理志》等記載,唐代修建的水利工程達1130多項,“安史之亂”后在江淮流域的水利建設更是取得了新的大發(fā)展,長江流域一躍取代黃河中下游而成為全國農業(yè)經濟優(yōu)勢區(qū)位地帶,先進的水利開發(fā)和利用造就出江南魚米之鄉(xiāng)。這是構成陸羽水思想的又一基點。

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情況下,歷經歷朝歷代的水利與水資源有效開發(fā)、利用和治理,至唐代,在世界上領先的中國先進水生產力終于花開花落,形成了《茶經》上所說的八大茶產區(qū)(涵蓋今川、鄂、湘、贛、皖、蘇、浙、閩、桂、粵、黔、豫、陜等省域)。由此,大唐茶葉種植業(yè)獲得迅速發(fā)展,手工制茶作坊日漸發(fā)達,推動茶葉流通商品化和茶飲普及化程度日益加深,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唐代茶產業(yè)區(qū)域化和茶加工制作與保存專業(yè)化,茶業(yè)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經濟門類,唐中期之后隨著茶葉生產及流通的規(guī)模化,征收茶業(yè)賦稅漸成定制。茶在唐代很快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飲料,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品茶飲茶漸成風俗,茶事日盛。據(jù)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列入唐代貢茶的計有十四品目名茶。其中,產于吳越之地的“顧渚紫筍”和西蜀之地的“蒙山紫筍”甚為唐皇室所喜愛,命在顧渚山和蒙山監(jiān)制督造貢茶。顧渚山和蒙山均有泉水,可謂顧渚貢茶和蒙山貢茶成為唐代貢茶佼佼者的立身之本——好山好水產好茶。

同時,陸羽在《茶經·一之源》提出飲茶者應作“精行儉德之人”,他將自己的水學思想與茶學思想與管子思想、孔孟儒家思想和老莊道家思想相融合,開啟唐茶文化精神內核,一方面預示唐茶文化正式奠基,另一方面自《茶經》問世亦標志茶學由此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此后,唐人抄茶書、著茶書、讀茶書、談茶書,蔚成風氣。

中茶文化相繼傳到海外,這其中也包含著對外傳播中國古代的水思想和水意識、水科學。例如,中國茶傳至朝鮮半島,韓國茶道對水質、水量、水溫和泡茶時間也有相當?shù)闹v究與要求。高麗王朝時的文學家、哲學家、茶人李奎報(1169—1241)所作茶詩云:“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風。”“評茶品水是家風,不要養(yǎng)生于世榮?!笨梢娞迫说脑u茶品水之風亦傳入朝鮮半島,以“活水香茶”為品鑒標準。唐茶傳至日本后,日本飲茶效仿唐朝餅茶煎飲法,講究取水要汲取清流。日本茶道尤為重視煮水器茶釜,并視其為可登大雅之堂的茶儀禮具,日本人認為用茶釜所煮之水,其水質明顯要優(yōu)于一般壺所煮之水。

古來謙謙君子均以水德自居,水生萬物,德行天下。故酈道元《水經注》云:“水德含和,變通在我?!睎|坡君子嘗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睂Σ枵叨?,則不可飲無茶。竹,無水不生;茶,無水不生。故君子之道,無水,不可與言竹;茶人之道,無水,不可與論茶!斯言誠哉!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雜志;作者:胡克夫(石家莊),系河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兼秘書長、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陸羽茶交所嚴建紅:茶是健康美好生活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每天享受中國茶的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如果你認可嚴建紅和陸羽國際集團的理念,你也許會問:中國的茶文化到底有多博大精深?中國茶有標準體系嗎?中國茶業(yè)產業(yè)發(fā)展得究竟如何?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會讓很多中國人心生自豪,而對后兩個問題的回答,卻會讓人陷入深思。傳統(tǒng)茶業(yè)市場缺少專業(yè)標準體系,束縛了中國茶產業(yè)和茶文化發(fā)展的腳步。湖北是中國茶文化的濫觴地,萬里茶道從這里啟程。唐代“茶圣”陸羽便是湖北天門人,從他寫下《茶經》后,茶葉便進入了中國乃至全球人民的生活。

一千多年后,湖北省在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倡議的助推下,正面臨著重大發(fā)展機遇,而一家沿襲“茶圣”之名的新型茶業(yè)集團正在這片土地上高聲疾呼,以過人的魄力為傳統(tǒng)的中國茶行業(yè)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標準、交易和文化體系,這就是天門人嚴建紅創(chuàng)辦的陸羽國際集團。

放牛娃的進城和回鄉(xiāng)

1973年,嚴建紅出生在湖北天門的一個農村家庭。雖然是農村出身,但嚴建紅坦言,與上一輩人相比,自己的成長經歷是完整而幸運的。1990年,嚴建紅考上了湖南財經學院,四年后進入建設銀行工作。在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時代大潮下,嚴建紅恰好遇上了1994年這個建行轉折發(fā)展的關鍵年,打開了他的視野和格局。

當時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重大任務,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基本框架。在時任建設銀行行長王岐山的領導下,建設銀行將代理財政職能和政策性貸款職能移交了出去,開始按照商業(yè)銀行的要求全面改革經營管理體制,并著手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身處銀行大刀闊斧改革的重要時期,作為初出茅廬的學徒,嚴建紅有機會全方位了解了大型國有銀行的改革思路,這成為他此后在金融行業(yè)順流而行的重要啟蒙。

在金融改革大勢中,保險業(yè)的發(fā)展也十分迅猛。在建行鍛煉了兩年的嚴建紅,敏銳地意識到到保險是剛需行業(yè),具有廣闊的前景。1996年,他跳槽來到了當時成立不過十年的平安保險。平安保險是我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在平安的九年,讓嚴建紅接觸到了國內一流管理思想和全球商業(yè)視野,摸透了市場化保險企業(yè)的深層肌理。職業(yè)生涯小有建樹后,嚴建紅選擇了回歸校園繼續(xù)充電,考入西安交大就讀博士。讀博期間,他前往紐約大學斯頓商學院做訪問學者,持續(xù)學習先進的管理思想。

2006年從美國訪學歸來,嚴建紅感到心態(tài)和思想都漸趨成熟,于是從平安保險辭職,加入了生命保險,用八年時間做到了資產管理公司的常務副總,管理著3000多億元的資產。年富力強的黃金17年都植根于保險行業(yè),嚴建紅已然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具有現(xiàn)代企業(yè)家精神的管理者。雖然在保險投資界已有名望,但對嚴建紅來說,比起身居要職、年薪數(shù)百萬,自己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更大的人生價值,顯然是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嚴建紅意識到,茶和保險一樣,都屬于可選、但又其實是必須的生活需求。自己的家鄉(xiāng)天門,處處流傳著“茶圣”陸羽的故事。中國茶文化雖然擁有兩千多年的深厚底蘊,但茶行業(yè)的發(fā)展程度卻仍然較為初級。在中國5000多億元規(guī)模的茶葉市場中,占有率最高的茶企所占份額不到0.5%,不僅沒有普及的茶標準,更遑論像立頓茶那樣在國際市場中發(fā)揮重要影響的品牌。行業(yè)發(fā)展難以升級。嚴建紅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考慮回鄉(xiāng)把自己的下半輩子奉獻給家鄉(xiāng)、奉獻給茶業(yè)。

老品牌 新創(chuàng)業(yè)

缺少集約化、規(guī)模化生產的中國茶市場,看似龐大,實則存在很大的缺陷。2012年,嚴建紅思考進入茶行業(yè),應該選擇一條怎樣的道路?靠規(guī)模生產茶產品去復制一個中國的“立頓”?這種傳統(tǒng)模式早已失去了先發(fā)優(yōu)勢,而且面臨很大的產業(yè)鏈整合困難。中國五千年的茶文化積淀,陸羽的基因和行業(yè)的需求,需要一個更好的平臺去表達。

在這種背景下,嚴建紅沒有選擇加入數(shù)萬茶企大軍去競爭廝殺產品品牌,而是做平臺,做標準和交易制定者。“當一個行業(yè)兩頭極度分散時,最有價值的是B2B平臺,因為它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個定位野心足夠大,也就意味著需要政策和資金等多方支持,不可謂不難。幸運的是,嚴建紅剛好處于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交匯點。

2013年,嚴建紅正式開始籌備創(chuàng)業(yè)。他回到老家天門,與市政府、各位專家交流創(chuàng)業(yè)意向。天門市原本有一個30年歷史的陸羽研究會,還有大量熱心陸羽研究的專家和市民,茶的情懷韻味和文化價值深刻地浸入了這座小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嚴建紅將天門陸羽研究會下屬的小企業(yè)改制成了市場化現(xiàn)代企業(yè),成立了陸羽國際集團。2014年10月,嚴建紅正式辭去生命保險的高管職位,全身心投入到陸羽的傳承發(fā)展事業(yè)上來。

這么多年,中國茶業(yè)的發(fā)展都沒有本質升級,陸羽為什么有信心作出改變?嚴建紅認為自己和集團處于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當口。在陸羽之前,茶行業(yè)的傳統(tǒng)散裝交易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幾十年,行業(yè)沒有進化,是因為不遇“天時”。茶葉銷售的主力軍是進城的茶農,而市場上大部分茶產品屬于政商禮節(jié)茶,沒有像立頓一樣做到老百姓中間去,這導致茶行業(yè)變得不透明?!皹藴驶?、透明化才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根基,不透明就沒法做到文化自信?!眹澜t說。近年來,通過關系賣茶的現(xiàn)象得到了遏制。茶生產出來是農業(yè)產品,賣出去是健康食品和文化產品,廣義上是一個健康和文化產業(yè)的范疇。反腐讓茶產業(yè)面向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消費者需要健康美好的茶生活方式,這便是前二十年茶業(yè)不曾遇到的“天時”。

“地利”因素則更加直接地吸引著嚴建紅。陸羽是湖北的文化符號,也是受到全球茶業(yè)尊重的茶研究鼻祖。陸羽符號的巨大價值,讓同為天門人的嚴建紅很快找到了切入口,也順利得到了省政府批復茶交易所的政策優(yōu)惠。至于“人和”,嚴建紅認為,“需求就是人和”。中國茶消費有著巨大需求,消費者、廠商、經銷商都有建立一個有公信力平臺的需要。電商平臺消費效率的大大提升,國家的“互聯(lián)網(wǎng)+”政策,都為茶業(yè)產銷增加了助力。嚴建紅說:“感激時代給了機會,給行業(yè)8000萬從業(yè)者帶來了巨大變化?!?/p>

陸羽國際集團成立五年多來,已經在天門興建了中國茶文化和茶標準的坐標——陸羽茶經樓;在武漢成立了中國首個省級茶交易平臺——陸羽茶交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首家第三方茶標準中心----陸羽茶業(yè)標準評級中心;在全國核心城市建成了“陸羽會”茶文化中心;在武漢和天門擬打造陸羽國際茶文化產業(yè)園……伴隨著諸多“第一”,嚴建紅的戰(zhàn)略眼光、國際視野、企業(yè)家精神,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打磨成型。

天門陸羽像與茶經樓博物館

以標準引領的雙輪驅動

“陸羽會”和“茶交所”是陸羽國際集團不可分割的兩個輪子,構成文化和交易的“雙輪驅動”。茶交所是陸羽國際集團發(fā)展的前驅輪子。過去全國各地的茶城只是線下交易,沒有第三方倉儲機構,也沒有資金安全的農貿與商鋪市場。通過借鑒斯里蘭卡等國的茶業(yè)管理經驗,陸羽國際集團組建打造了中國首家省級茶業(yè)交易所,推動了中國茶交易模式的創(chuàng)新。

陸羽會屬于茶產品推廣和文化體驗板塊,陸羽會以天門的茶經樓為中心,在全國各地打造陸羽標準中華好茶推廣和文化交流線上線下平臺。陸羽會計劃落戶全國核心城市,借鑒茶版COSTCO模式,提供消費者“真、好、惠”的陸羽標準中華好茶一站式體驗和消費平臺。

通過兩個輪子的配合,經過五年的發(fā)展,陸羽國際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省級茶葉交易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茶交所綜合電商和陸羽嚴選消費電商平臺。下一步,集團規(guī)劃建設5000個區(qū)域會員直采中心,培養(yǎng)5000到10000名“陸小羽”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瓣懶∮稹眰儗⒂杏媱澋乇慌囵B(yǎng)為專業(yè)的陸羽標準中華好茶的標準、文化推廣大使,在陸羽標準、交易、文化平臺支持下,線上線下傳播中國茶文化。

為培養(yǎng)和招募陸小羽,陸羽國際集團建立了陸羽學院開放式平臺,投資發(fā)起了湖南電視臺茶頻道、中國茶業(yè)商學院,由陸羽標準評級中心統(tǒng)一運營陸子茶道培訓。以傳播陸羽標準、傳承非遺陸羽茶文化為特色,陸子茶道區(qū)別于市面上一般強調操作的茶藝培訓,在陸羽圣地湖北天門和浙江湖州為總基地、全國設分授課點半公益性地傳播陸羽茶文化。在未來的陸羽國際茶文化產業(yè)園里,陸羽標準評級中心、陸羽學院、中國茶青年眾創(chuàng)中心,將是最重要的中國茶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設施。

嚴建紅把茶葉市場交易分為四個時代:農貿市場時代、商品市場時代、電商百貨時代、交易所時代。嚴建紅說,交易所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需要符合資質的投資人、企業(yè)和消費者進入。“陸羽茶交所的模式對茶行業(yè)具有重大基礎設施和意義,中國茶行業(yè)三十年期待的復興,我們希望陸小羽和陸羽的生態(tài)合作伙伴一起,以標準、交易、文化為凝聚,能夠五至十年能迎來中國茶產業(yè)的偉大復興,讓中國人信任中國茶,讓世界愛上中國茶?!辈璁a業(yè)要重新構建整體現(xiàn)代化商業(yè)基礎設施,要有現(xiàn)代化經營管理人才加入,需要擁抱新的商業(yè)模式,更需要奉獻和發(fā)心。

中國茶業(yè) 陸羽標準

嚴建紅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理想主義者?!袄硐氩皇强障?理想要照進現(xiàn)實?!睂τ谶@位在金融業(yè)打拼了近20年、轉行投身茶行業(yè)5年的成熟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使命。陸羽國際集團的使命是“弘揚陸羽茶文化、振興中國茶產業(yè)”,讓消費者不再困惑茶“真不真、好不好、貴不貴”,一杯好茶、一間茶室,無論生活多忙碌,每一個中國人每天都應該享受中國茶的健康美好生活方式。

嚴建紅曾在許多場合強調,要完成陸羽國際集團茶文化傳播使命,必須先完成“標準”和“交易”?!爸袊栊枰葘懞谜?才能揮灑行書草書”。標準是陸羽國際集團的第一核心競爭力。早在2015年,陸羽成立了由國家有關權威部門共同組建的、全國首個第三方消費者標準評級平臺----“中國茶葉標準評級中心”(現(xiàn)正式明確為陸羽標準評級中心),計劃對全國6億茶消費者開放被稱為“茶消費者豆瓣”的陸標評分,對專業(yè)茶生產貿易和收藏投資者推出陸羽綜指、陸羽行業(yè)指數(shù)等。目前,陸羽已經對中國50個最重要茶產區(qū)、1200種茶做了5年基礎研究和20000個標準樣審評,對200個核心茶企做了供應鏈深度研究。經過評級后,陸交所簽約的200個茶企占全國茶產量20%,產區(qū)服務占了中國茶供應的70%,初步形成了中國核心產區(qū)和龍頭茶企的供應鏈體系。

陸羽茶交所的經營定位是:國際一流的茶產業(yè)綜合服務商。陸羽茶交所也是一個電子化的茶葉交易和直采市場。標準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十分重要,有意向的茶企要先經過陸標中心內審、專家外審、大眾陪審后,方可進入交易所。現(xiàn)在通過陸交所發(fā)出交易信息,是與經銷商、投資者、消費者直接達成交易,打破了冗長的“茶企-經銷商-茶城-經銷商-消費者”五級分銷體系,價格也實現(xiàn)了透明化,去中間化。

陸羽的核心價值在于標準和文化?!皹藴屎臀幕顷懹鸬幕?也是我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基因”,嚴建紅說。陸羽專注為消費者建立起專業(yè)、易理解、可信任的標準化體系和文化推廣體系。中國茶是世界茶文化的祖宗,但一直沒有建立起消費者信任的標準化體系。因此,形成茶業(yè)專有的文化語言體系,以便其像法國紅酒、意大利香水一樣能用標準術語描述產品,也是嚴建紅正在全力研究的工作。

陸羽標準評級中心——標準構建信任

嚴建紅十分看重茶文化的價值傳播。他說自己只是陸羽國際集團的商業(yè)帶頭人,而茶經樓博物館館長、陸羽標準評級中心、陸羽學院這樣的角色,分別由具有使命感的陸羽標準和文化傳承帶頭人來承擔,“把茶文化和茶的美好生活方式以布道的形式傳播出去”。一個企業(yè)最難的,是把企業(yè)家個人的理想變成團隊的理想。在嚴建紅看來,他已經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了這任務,而在團隊建設上更長遠的布局,是讓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行業(yè)和跨界人才加入到陸羽的事業(yè),成為陸羽事業(yè)的合伙人,將茶這一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帶給每一個需要的人。

陸羽國際集團第一個五年,以茶交易為驅動,成長非???“三年茶交易量突破100億”。新的五年,陸羽國際集團制定了茶交所-陸羽會復合新零售戰(zhàn)略,對標茶的COSTCO,擬線下發(fā)展5000個茶的會員中心,線上發(fā)展10萬以上綜合電商店長,打造國際一流的茶文化產業(yè)集團,推動中國茶創(chuàng)新平臺早日上市,嚴建紅早已在心中盤算好了時間表。

在嚴建紅看來,在茶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是個無比正確的選擇:“茶文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禮物,在完成現(xiàn)代化交易體系和傳統(tǒng)茶文化體系構想這方面,它有先天結合的優(yōu)勢?!眹澜t用“標靶說”來比喻投資與創(chuàng)業(yè)的區(qū)別:投資時面對的是移動標靶,看見好項目、好公司就去投資;而創(chuàng)業(yè)是固定標靶,天天都往一個靶子上射飛鏢,早晚都在琢磨這一個“茶”字,而且?guī)铀袉T工都瞄準這一個靶子射擊。“日日行,哪怕千萬里”,中國茶的傳承創(chuàng)新之路,只要秉承了中國茶的使命和價值,就一定能夠越走越寬廣。

陸羽國際集團的企業(yè)文化中,有一句響亮的口號----中國茶業(yè)、陸羽標準。這八個字,既道出了陸羽國際集團作為國內茶產業(yè)綜合服務商的自信,更代表嚴建紅帶領陸羽走向全球的雄心。(本文系嚴建紅董事長接受北京湖北商會訪談稿節(jié)選)

來源:時時企聞網(wǎng)觀

如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茶及其文化之九:《中國西湖龍井茶: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價值》

摘要:中龍井茶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綠茶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汲取了天地之精華,融合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本文通過對其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特征與鑒別、工藝與特色、應用與影響、傳承與前景等分析,闡述了中國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價值。水平有限,錯誤難免,敬請海涵(一家之言;2024.04)。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西湖龍井;歷史文化;現(xiàn)代價值


一、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淵源

1.1起源與傳說

西湖龍井茶,作為中國綠茶的瑰寶,其起源與傳說充滿了神秘與浪漫。據(jù)史書記載,龍井茶的發(fā)源地位于杭州西湖之畔的龍井村,這里山水相依,氣候宜人,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關于龍井茶的起源,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龍井村住著一個善良的老婦人,她每日辛勤勞作,照顧著家中的茶園。有一天,老婦人在山間勞作時,遇到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老者告訴她,在村中的一口古井旁,有一株神異的茶樹,只要用心照料,便能產出世間難得的香茗。老婦人聽后心生好奇,便按照老者的指引找到了那株茶樹。

老婦人精心照料這株茶樹,每日澆水施肥,不辭辛勞。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香氣。老婦人采摘下這些芽葉,經過精心炒制,制成了香氣撲鼻的龍井茶。村民們品嘗后紛紛贊不絕口,龍井茶的名聲也由此傳遍了四方。

這個傳說不僅為龍井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反映了龍井茶與自然環(huán)境、人文歷史的緊密聯(lián)系。龍井茶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綠茶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汲取了天地之精華,融合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如今,龍井茶已經成為了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獨特的品質與風味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茶友前來品嘗。

1.2歷代發(fā)展與變遷

西湖龍井茶的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千年滄桑,其發(fā)展與變遷可謂波瀾壯闊。早在唐代,龍井茶便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了文人墨客的青睞,成為詩詞歌賦中的???。宋代時,龍井茶的生產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品質更加優(yōu)良,逐漸在茶文化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明清時期,龍井茶更是名揚四海,成為貢品,備受皇室喜愛。

近代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茶文化的普及,龍井茶的生產工藝不斷革新,品質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龍井茶產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產區(qū)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攀升。據(jù)統(tǒng)計,目前龍井茶的主要產區(qū)包括杭州西湖、錢塘、越州等地,年產量已達到數(shù)千噸,成為國內外茶葉市場上的熱門品種。

在歷代發(fā)展與變遷中,龍井茶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和品質特色,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體系。如今,龍井茶已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獨特的品質和文化內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茶文化愛好者。同時,龍井茶產業(yè)也帶動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未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對茶文化的深入了解,龍井茶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同時,龍井茶產業(yè)也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品質和服務水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

二、龍井茶的文化內涵

2.1詩詞歌賦中的龍井茶

詩詞歌賦中的龍井茶,不僅是對其品質與風味的贊美,更是對其文化內涵的深刻詮釋。自古以來,龍井茶便以其獨特的韻味和品質,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汀L拼娙岁懹鹪凇恫杞洝分惺①濤埦琛跋闳缣m蕙,味如甘霖”,其香氣清幽,滋味醇厚,令人陶醉。宋代詩人蘇軾更是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來形容龍井茶與西湖美景的相得益彰,將茶與景、情與景融為一體。

龍井茶在詩詞歌賦中的描繪,不僅展現(xiàn)了其外在的色香味之美,更深入挖掘了其內在的文化內涵。龍井茶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在詩詞中,龍井茶往往被賦予高雅、清新、自然的品質,成為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寄托和心靈慰藉的象征。同時,龍井茶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龍井茶的文化內涵和品質特征。他們通過品茗、賞茶、論道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龍井茶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同時,龍井茶也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成為國內外茶葉市場上的熱門產品之一。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龍井茶的銷量和出口額均呈現(xiàn)出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充分證明了其在現(xiàn)代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應用價值。

2.2茶文化習俗與龍井茶

龍井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瑰寶,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茶文化習俗緊密相連。自古以來,龍井茶便是文人墨客品茗論道的佳選,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使得品茗成為了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在茶文化習俗中,龍井茶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每逢春茶采摘時節(jié),龍井茶產區(qū)便會舉辦盛大的茶事活動,吸引眾多茶友和游客前來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龍井茶的制作工藝和品質特征,更傳承了深厚的茶文化習俗。例如,在龍井茶產區(qū),有一種名為“龍井問茶”的傳統(tǒng)習俗,即游客在品茗之余,可以向茶農請教茶事,了解龍井茶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種習俗不僅增進了游客對龍井茶的了解,也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此外,龍井茶還常常作為禮品饋贈親友,寓意著吉祥如意、健康長壽。在重要的節(jié)日或場合,人們往往會選擇品質上乘的龍井茶作為禮品,以表達對親友的敬意和祝福。這種習俗不僅體現(xiàn)了龍井茶的高貴品質,也彰顯了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龍井茶還與詩詞歌賦等藝術形式緊密相連。歷代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往往會揮毫潑墨,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茶賦。這些作品不僅贊美了龍井茶的獨特魅力,也豐富了中華茶文化的內涵。例如,唐代詩人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對龍井茶的品質和制作工藝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贊美,使得龍井茶的美名遠揚。

綜上所述,龍井茶與茶文化習俗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深入了解龍井茶的文化內涵和茶文化習俗,我們可以更好地領略到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三、龍井茶的品質特征與鑒別方法

3.1品質特征概述

西湖龍井茶的品質特征堪稱茶中極品,其獨特的品質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精湛的制茶技藝。首先,龍井茶的外形扁平光滑,色澤嫩綠,猶如一片片翡翠般誘人。其香氣清新持久,帶有一種獨特的蘭花香,讓人聞之陶醉。在口感上,龍井茶滋味鮮爽回甘,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成朵,展現(xiàn)出其卓越的品質。

據(jù)科學研究顯示,西湖龍井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這些成分對于人體健康具有諸多益處。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能夠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疾病。而氨基酸則有助于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在鑒別西湖龍井茶的品質時,我們可以從外形、香氣、口感等方面入手。優(yōu)質龍井茶的外形應扁平光滑、色澤嫩綠;香氣應清新持久、帶有蘭花香;口感應鮮爽回甘、湯色清澈明亮。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茶葉的產地、采摘時間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例如,產自西湖核心產區(qū)的龍井茶往往品質更佳,而春季采摘的茶葉則因氣候適宜、茶樹生長旺盛而品質上乘。

此外,西湖龍井茶的品質特征還體現(xiàn)在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上。自古以來,龍井茶就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飲品之一,他們通過詩詞歌賦贊美龍井茶的獨特品質和文化魅力。同時,龍井茶還承載著豐富的茶文化習俗和民間傳說,這些文化元素共同構成了龍井茶深厚的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西湖龍井茶以其卓越的品質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喜愛。無論是作為日常飲品還是禮品饋贈,龍井茶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去品味和欣賞。

3.2鑒別方法與技巧

鑒別龍井茶的方法與技巧,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藝術。首先,觀察茶葉的外觀是鑒別龍井茶的第一步。優(yōu)質的龍井茶,其葉片應呈現(xiàn)扁平光滑、色澤嫩綠的特點。同時,茶葉的大小、形狀也應均勻一致,無雜質。此外,聞其香氣也是鑒別龍井茶的重要手段。正宗的龍井茶,其香氣應清新持久,帶有獨特的蘭花香或豆香。在品嘗時,要注意觀察茶湯的顏色、滋味和口感。優(yōu)質的龍井茶,其茶湯應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口感醇厚。

除了傳統(tǒng)的感官鑒別方法外,現(xiàn)代科技也為龍井茶的鑒別提供了更多手段。例如,通過化學分析,可以測定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從而判斷其品質。同時,利用光譜分析、色譜分析等技術,還可以對茶葉中的化學成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鑒別提供科學依據(jù)。此外,一些專業(yè)的茶葉鑒定機構也提供了權威的鑒定服務,通過專業(yè)的鑒定流程和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鑒別結果。

在鑒別龍井茶時,還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誤區(qū)。例如,有些人認為茶葉越嫩越好,其實并非如此。龍井茶的采摘時間、制作工藝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品質,因此不能僅憑茶葉的嫩度來判斷其優(yōu)劣。此外,有些人還容易將龍井茶與其他綠茶混淆,因此需要對各種綠茶的特點有所了解,才能更準確地鑒別龍井茶。

綜上所述,鑒別龍井茶需要綜合運用感官、化學分析等多種手段,并結合對龍井茶特點的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判斷龍井茶的品質,為消費者提供優(yōu)質的茶葉產品。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茶葉品質要求的提高,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先進的鑒別方法和手段出現(xiàn),為龍井茶的鑒別提供更加準確、便捷的服務。

四、龍井茶的生產工藝與產區(qū)特色

4.1生產工藝流程

西湖龍井茶的生產工藝流程,堪稱茶界之瑰寶,每一步都凝聚著茶農的智慧與汗水。從采摘開始,茶農們便遵循嚴格的采摘標準,只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嫩茶葉,確保茶葉的品質與口感。采摘后的茶葉需經過初步篩選,去除雜質,保留純凈的茶青。

隨后,茶葉進入殺青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它決定了茶葉的色澤、香氣和口感。茶農們采用高溫快炒的方式,迅速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固定茶葉的品質。據(jù)研究,適當?shù)臍⑶鄿囟群蜁r間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和香氣物質。

接著是揉捻與干燥。揉捻過程中,茶葉在茶農的巧手下逐漸卷曲成條,形成獨特的龍井茶形態(tài)。而干燥則進一步去除茶葉中的水分,使茶葉更加干燥、易保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茶農們會根據(jù)天氣和茶葉的實際情況調整干燥時間和溫度,確保茶葉的品質。

最后,經過精細的篩選與分級,西湖龍井茶便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每一片茶葉都蘊含著茶農的心血與智慧,每一口茶湯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香氣與韻味。正如茶圣陸羽所言:“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蔽骱埦璧纳a工藝流程正是對這一古老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4.2產區(qū)特色與地理環(huán)境

西湖龍井茶產區(qū)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條件,為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西湖區(qū)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為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同時,西湖區(qū)的土壤多為酸性紅壤和黃壤,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為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

西湖龍井茶產區(qū)的特色不僅在于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更在于其獨特的地理分布。西湖龍井茶主要產于龍井村地帶,這里群山環(huán)抱,云霧繚繞,形成了獨特的微域氣候。這種氣候特點使得龍井茶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充分吸收天地之精華,形成獨特的品質特征。此外,西湖龍井茶產區(qū)的海拔高度也對其品質產生了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海拔較高的茶園所產的龍井茶品質更佳,因為高海拔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更為優(yōu)越,有利于茶葉的生長和品質的提升。

正是基于這樣的產區(qū)特色和地理環(huán)境,西湖龍井茶得以在品質上獨樹一幟。其茶葉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回甘,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西湖龍井茶還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醫(yī)療保健價值而備受推崇。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西湖龍井茶的應用與影響也日益廣泛。

五、龍井茶在現(xiàn)代社會的應用與影響

5.1醫(yī)療保健價值

西湖龍井茶在醫(yī)療保健領域具有顯著的價值,其獨特的營養(yǎng)成分和藥理作用為人們的健康帶來了諸多益處。龍井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能夠有效預防和改善多種慢性疾病。

據(jù)研究表明,龍井茶中的茶多酚能夠顯著降低血脂、血糖水平,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具有顯著效果。此外,龍井茶還具有提神醒腦、消食去膩、利尿解毒等功效,對于改善人體代謝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

在實際應用中,龍井茶的醫(yī)療保健價值得到了廣泛認可。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飲用龍井茶,不僅改善了身體狀況,還提高了生活質量。例如,一些高血壓患者通過飲用龍井茶,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減少了藥物的使用量。同時,龍井茶還成為了許多美食搭配的佳品,為人們的飲食生活增添了更多健康元素。

此外,龍井茶的醫(yī)療保健價值還得到了醫(yī)學界的認可。許多醫(yī)學專家和學者對龍井茶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發(fā)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和專著。這些研究成果為龍井茶在醫(y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人們更好地了解和利用龍井茶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綜上所述,西湖龍井茶在醫(yī)療保健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kS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對茶葉文化的深入了解,相信龍井茶的醫(yī)療保健價值將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5.2美食搭配與茶文化體驗

西湖龍井茶不僅以其獨特的品質特征受到茶友們的喜愛,更在美食搭配與茶文化體驗中展現(xiàn)出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美食搭配上,龍井茶以其清香醇和的口感,成為眾多美食的絕佳伴侶。例如,在品嘗杭州名菜“龍井蝦仁”時,用龍井茶泡制的茶水作為調料,不僅提升了蝦仁的鮮味,更使得整道菜品充滿了茶香的清新氣息。此外,龍井茶還可與甜點、糕點等搭配,為味蕾帶來別樣的享受。

在茶文化體驗方面,西湖龍井茶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隨著茶文化的普及和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茶室、茶館應運而生。這些場所不僅提供優(yōu)質的龍井茶供人品鑒,更通過茶藝表演、茶文化講座等形式,讓人們在品味茶香的同時,深入了解龍井茶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這種沉浸式的茶文化體驗,不僅提升了人們對龍井茶的認知和喜愛,更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參與茶文化體驗活動的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不乏年輕人和外國友人的身影。這充分說明了龍井茶在美食搭配與茶文化體驗中的獨特魅力。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的線上平臺也開始推出與龍井茶相關的美食搭配和茶文化體驗課程,讓更多的人能夠足不出戶地感受到龍井茶的魅力。

正如茶圣陸羽所言:“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西湖龍井茶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茶之一,其美食搭配與茶文化體驗不僅是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更是對現(xiàn)代人品質生活追求的一種滿足和提升。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西湖龍井茶將在美食搭配與茶文化體驗中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的魅力,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與樂趣。

六、西湖龍井茶的傳承與發(fā)展前景

6.1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路

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路上,西湖龍井茶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魅力。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茶之一,龍井茶在傳承中保留了其獨特的品質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龍井茶產業(yè)也面臨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挑戰(zhàn)。

在傳承方面,龍井茶的制作工藝和品質標準得到了嚴格遵循和傳承。茶農們世代相傳的制茶技藝,使得龍井茶的品質得以保持和提升。同時,龍井茶的文化內涵也在傳承中得到了弘揚和發(fā)展,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創(chuàng)新方面,龍井茶產業(yè)不斷探索新的發(fā)展方向。一方面,通過引進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高茶葉生產的效率和品質。例如,利用智能化設備對茶葉進行精準采摘和加工,確保茶葉的品質和口感。另一方面,龍井茶產業(yè)也注重與旅游、文化等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打造龍井茶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龍井茶的魅力。

此外,龍井茶產業(yè)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動龍井茶走向世界。通過參加國際茶葉博覽會、舉辦茶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龍井茶。同時,龍井茶產業(yè)也注重與國際茶葉市場的對接,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茶葉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正如著名茶文化專家所說:“傳承是根基,創(chuàng)新是動力。”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路上,西湖龍井茶將繼續(xù)保持其獨特的品質和文化內涵,同時不斷探索新的發(fā)展方向和模式,為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6.2發(fā)展前景與挑戰(zhàn)

西湖龍井茶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茶,其發(fā)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龍井茶因其獨特的醫(yī)療保健價值而備受青睞。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龍井茶的年銷售量持續(xù)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龍井茶的品質和品牌建設成為關鍵。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利潤,采用劣質茶葉冒充龍井茶,嚴重損害了龍井茶的聲譽和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加強品質監(jiān)管和品牌建設成為龍井茶發(fā)展的當務之急。

同時,龍井茶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是其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傳統(tǒng)的手工采摘和制作工藝是龍井茶獨特品質的重要保障,但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如何將這些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穩(wěn)定性,成為龍井茶產業(yè)面臨的重要課題。一些茶企已經開始嘗試引入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控制水平。此外,龍井茶的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也是其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通過深入挖掘龍井茶的文化內涵,開展茶文化活動和旅游項目,可以進一步提升龍井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其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然而,龍井茶的發(fā)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首先,隨著國際茶葉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的加劇,龍井茶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和競爭力,以應對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優(yōu)質茶葉的挑戰(zhàn)。其次,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龍井茶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產品種類和包裝形式,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最后,龍井茶產業(yè)還需要加強與其他產業(yè)的合作與融合,形成產業(yè)鏈協(xié)同發(fā)展的態(tài)勢,以推動整個產業(yè)的升級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西湖龍井茶的發(fā)展前景廣闊但也充滿挑戰(zhàn)。只有不斷加強品質監(jiān)管和品牌建設,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同時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才能實現(xiàn)龍井茶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張朋兵,編著.中國茶[m].沈陽: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2024-04.

[2]羅軍.中國茶密碼[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04.

[3]余悅,葉靜,著.中國茶俗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2.

[4]鄭國建,著.中國茶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02.

[5]胡冬財.漫游中國茶[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23-06.

[6]羅軍,編著.中國茶典藏[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09.

[7]漢竹,王玲.品鑒中國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01.

[8]郭孟良.中國茶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09.

[9]馬哲峰,著.讀懂中國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11.

[10]鄭培凱,朱自振.中國茶書[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2-01.

[11]畢節(jié)市農業(yè)農村局主編.中國茶全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21-10.

[12]宛曉春.中國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01.

[13]吳建麗,編著.探尋中國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21-06.

[14]林治,編.中國茶情[m].北京:中國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1-09.

[15]王春玲,著.健康中國茶[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11.

[16]于觀亭,著.中國茶膳[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03.

[17]陳書謙,主編.中國茶品鑒[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07.

[18]陸羽.茶經[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06.

[19]李雪松,著.茶香中國-綠茶之鄉(xiāng)[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2.

[20]朱家驥,阮浩耕,著.西湖龍井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21]程啟坤,著.西湖龍井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04.

[22]李大椿,主編.西湖龍井茶[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01.

[23]姚國坤.龍井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08.

[24]潘家瑋,何關新.龍井尋蹤(西湖龍井茶人口述史料)[m].中國杭州文史資料叢書,杭州:杭州出版社,2021-04.

[25]唐學文,主編.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職業(yè)技能培訓叢書)[m].洪祥寶,江萬緒,副主編.戚國偉,陳鳳仙,主審.浙江省職業(yè)技能教學研究所組織編寫.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

[26]馬宏智,王冬,賈文珅,著.近紅外技術快速鑒別西湖龍井茶[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12.

來源:探索N9,老九,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096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