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香港茶王

找到約28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黑暗,“香港茶王”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香港茶王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今天的關(guān)鍵詞——黑暗。


天是黑的,今天黑,明天黑,未來黑,永遠黑。


一開始,都不會信,到后來,大家都學會了相信,這還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都會習慣。


員外郎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世界復(fù)雜,你到底敢相信誰?


有讀者提問,茶界誰的書可以相信,我說誰的也別相信,包括我的,非要找一個,信自己。


01


身邊的朋友總是喜歡去香港買茶,前幾年比較多,這幾年逐漸少了下來,但是,老茶的市場越來越大,喝的群體越來越多,身邊朋友的朋友也開始跑香港買茶。


為什么非要去香港買茶呢?


因為傳說老茶都在香港,尤其是百年老茶,印級老茶。其實,都是只是傳說。


去香港買茶,都要找世界茶文化協(xié)會的幾個會長買茶,為什么都非要找會長才能買茶呢?好像這個會的成員都是會長,不是名譽就是現(xiàn)任,大家都是官,大概香港的茶商都與乾隆帝心態(tài)一樣好,天朝撫有四海,凡是冠名世界的來頭就比較大。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另擇時間再談。


或者是大家都覺得找“香港茶王”、“教父”買茶是一件極度榮耀的事?


買一堆貴的離譜的假老茶,這有什么值得顯擺的呢?


是表示你有錢,還是你就是有文化品位?


這是購于“香港茶王”,也就是世茶會王會長的茶,圖片如下:



茶葉名稱為“1960年代正易武古樹茶青,參香棗香老餅茶”。


既然是號稱60年代的茶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上世紀六十年代云南茶產(chǎn)業(yè)的背景,資料來源于《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主編:魏謀城):


1960年,這是大躍進的第三年... ...于是個茶區(qū)全民上山,大采茶葉,普遍出現(xiàn)“一把捋”“抹光頭”的采摘法,甚至砍到茶樹,掃落地茶以充任務(wù),年終總結(jié),全年發(fā)展新茶園不過10萬畝,產(chǎn)量比上年下降兩萬擔,茶園進一步受損。


1961年,全國茶葉產(chǎn)量和收購均比上年陡降60%左右,云南省也基本如此... ...茶樹成了三炷香(光丫枝),生產(chǎn)嚴重下降。云南全省茶園由上年的62.82萬畝銳減為46.7萬畝,一年之間減少16萬畝。(筆者注:2018年,云南省茶園約為600萬畝。)


1962年,開始實行收購茶葉獎售政策。


1963年,收購毛茶實行價外補貼20%。


1964年,嚴禁茶葉自由上市以利增收增產(chǎn)。


1965年,云南省委書記閻紅彥親自抓保山縣老營萬畝茶樣板的建設(shè)工作。


1966年,從原來中國茶葉土產(chǎn)進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劃出,成立中國茶葉土產(chǎn)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由于當時貫徹執(zhí)行質(zhì)量驗收制度被視為資本主義的關(guān)、卡、壓,加以批判。因此收購不講質(zhì)量,收進了無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萬擔,積壓在倉庫多年。


1968年,這一年茶葉加工、銷售和出口數(shù)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銳減。


1969年,省茶司下放職工29人到思茅的省第四“五七”干校,脫產(chǎn)高“斗、批、改”,留下堅持業(yè)務(wù)工作的僅有11人。


始于1958年的“大躍進”經(jīng)濟實驗,事實證明是一場大失敗,全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饑荒,史稱“三年自然災(zāi)害”。


原新華社記者楊繼繩在《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中記載,安徽無為縣昆山鄉(xiāng)新華村一老婦人所食之肉乃其子之尸,當時即將餓死的人爭吃無主尸肉也時有發(fā)生?!坝浀媚晟贂r聽外婆提過一句關(guān)于大饑荒時的慘狀,當時已非缺糧是真的無糧可炊,當樹皮草根被吃完后,村民撈出自家糞坑中的蛆蟲洗了煮食,蛆蟲吃完吃觀音土,盡管如此依然餓殍一片。有一家媳婦因無營養(yǎng)產(chǎn)下死嬰且累得虛脫,家人閉門含淚燒開了鍋……”


1958年開始“大躍進”,持續(xù)到1962年,1963年到1966年“四清運動”,1966年,文化大革命。整個60年代,內(nèi)地運動不斷,搞經(jīng)濟生產(chǎn)被視為搞“資本主義”,生產(chǎn)秩序被全面打亂。


這是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云南省公司的記錄也可以清楚地表明當時云南茶產(chǎn)業(yè)的狀況。


值得普洱茶人幸運的是,在這種艱難困苦,缺衣少糧,人相食的年代,云南人民依然頑強地生產(chǎn)了王會長的“1960年代易武古樹茶”。


02


王會長怎么知道是易武的古樹茶青呢?


《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志》大事記一欄中有記載:


“1958年,廢除青毛茶按季節(jié)生產(chǎn)季節(jié)命名的成規(guī),將原來稱為春尖、春中、春尾,二水,谷花,底茶等茶名,一律不分季節(jié)而按質(zhì)量分為五級十等?!?/p>


從這條記錄我們可以知道,1958年開始,云南茶產(chǎn)業(yè)的原料收購變化,以級別來論價,而不是季節(jié)來論價,1958年之前的收購方式類似今天的山頭純料茶的收購。


也就是說思茅的壩子茶,勐海的壩子茶、勐海的大山茶、易武的茶等等,屬于勐海茶廠毛茶收購片區(qū)覆蓋的茶,都是按級別收購,不分什么山頭茶、壩子茶,更不知道何為“臺地茶”、“古樹茶”。


臺灣有個茶商寫作的茶書把“1958年”篡改為“1985年”,這樣一顛倒,市場當然就認為1985年之前的茶品都是純料了。于是,市場還真有源源不斷的60年代古樹茶出現(xiàn)。


而且,當時以易武為首的古六大茶山并非原料來源的主產(chǎn)區(qū),與勐海的產(chǎn)量天差地別,時至今日,易武茶區(qū)都只是核心優(yōu)質(zhì)原料產(chǎn)區(qū),而并非產(chǎn)量的主要來源地。



當時的收購價,鳳慶、思茅、臨滄價格最高,勐海的價格最低,原因在于條形好看、內(nèi)涵物質(zhì)的高低與否。這可以說明,當時的產(chǎn)業(yè)判斷茶品原料好壞的標準與今天大相徑庭。


今天認為的好茶,在當時的評定則是最差。


如"省茶司"志書大事記中所載:


“1967年,收進了無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萬擔,積壓在倉庫多年?!?/p>


這可以清楚地表明,當時的產(chǎn)業(yè)認為“野生茶”、“荒野茶”等等古樹茶一類的茶是無用的茶,甚至與假茶無異。


03


“香港茶王”的茶葉名稱為“1960年代正易武古樹茶青,參香棗香老餅茶”,餅茶也就是當時的“圓茶”,圓茶又稱“僑銷圓茶”,是外銷的品種。


外銷品種有著嚴格的“標準樣茶”管理體系,從毛茶收購到成品茶加工,知道貿(mào)易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有“標準樣茶”。


比如收購環(huán)節(jié)有:收購建議樣、收購標準樣、收購參考樣、收購檢查樣、請示處理樣。


成品茶加工環(huán)節(jié):加工建議樣、加工標準樣、加工試行樣、貿(mào)易成交樣。


對于“標準樣茶”的制樣單位、加工單位、寄送、包裝、保管、處理、費用等等都有一套繁復(fù)的管理。


管理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工方、貿(mào)易方、收貨方保證大貨與樣茶的一致性,這就需要“拼配”。


茶葉實施大規(guī)模的拼配之后,茶區(qū)的特點就消失,保留的是茶品的特征,比如當時7542、8582等茶品,否則,云南茶產(chǎn)業(yè)實行繁復(fù)的一套“標準茶樣”體系就失去意義。


有些所謂的市場大師通過所謂的茶餅來分析原料、通過口感來判斷原料,其實可以判定為這些人在作秀,只是一種表演,與實際的茶品判斷毫無關(guān)系。



所謂的“1960年代易武古樹茶”,不過是一場子虛烏有的滑稽戲,只不過,茶王、教父都喜歡吹牛,有一次,某茶葉媒體采訪,茶王說1992年就來云南省茶葉公司進口茶葉,其實不知道,一個樣茶管理都如此嚴格的公司,怎么可能讓一個門外漢進門。


只不過,市場就是這樣奇怪,越是奇葩的聊天,媒體傳播越是快,越是奇葩的身份,越是一大堆信眾。


員外郎說,我也是一身清白,為了夢想,我可以穿越一切。


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吳疆說普洱

作者: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寫作《普洱茶營銷》、《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說普洱》。

香港茶人到底怎么藏茶?打開“香港茶王”的茶倉,聽王曼源教你如何收茶

在踏進“香港茶王”王曼源在香港某高樓里的一處700平方的倉庫之前,我們已經(jīng)見識了他在中環(huán)鋪面里的最貴的那幾個平方——


△你已經(jīng)被老茶包圍了


△角落里放著八八青,隨便翻翻抽屜找出一泡福元昌



(詳情請回顧舊文《百茶人之王曼源:與“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幾十萬》)


雖然江湖之大,之前大小企業(yè)、各種藏家、不同品類的茶倉已經(jīng)見過無數(shù);


盡管也聽聞這只是一個小倉庫,可能也只占了王曼源藏茶總量的不到十分之一……


但當真的置身于其中,聞著這從未聞到過的各色老茶聚集的味道,而且意識到這里隨手一件茶葉單品的價值都可能超過自己的年薪的時候,那種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還真的無法用語言形容。


△王曼源,人稱“香港茶王”,世界茶葉交流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長,香港普洱茶界的頂級收藏家之一。我們即將參觀的,就是他的茶倉。




應(yīng)聲開門的是王曼源先生的太太,我們喊她林姐。


這些年,倉庫這邊的進出貨和管理,王曼源已經(jīng)漸漸交給了太太和兒子。而因為海關(guān)進出的茶葉太多,海關(guān)執(zhí)勤人員都管林姐叫“茶媽媽”了。


“今天林小姐很開心?!蓖趼纯粗诿锩ν獾奶蛉?,“因為今天剛剛出了一批貨?!?/p>


“我們一天沒生意、一個禮拜沒生意,都很經(jīng)常的,不過我們也沒壓力,因為有的時候生意是一下就來了?!蓖趼凑f,“來,喝口茶,我?guī)銈儏⒂^?!?/p>



茶倉700平,占了整整一層樓,庫存主要以80年代、90年代的老茶為主,也有一部分號級茶,以及普洱茶以外的其他不同品類老茶。



當敬昌號、鴻泰昌號、7542、白紙文革磚……等不同時期的老茶以成箱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哇……”的聲音。


王曼源顯然已經(jīng)習以為常,自顧自的介紹——



“這邊有一些是從東南亞從臺灣又回流回來的。


“這是早期90年的年代的易武的大塊茶磚,這邊是60、70、80年代放在箱子里的。


“下關(guān)80年代出口的沱茶,很早期的了,這種你們看過沒有?


“這是60年代的宋聘,福華號宋聘,整件的,一件84片。


“這是100g的92方磚,現(xiàn)在一塊都是幾千塊了。


“70年代老水仙,原來的木箱壞掉了,我們就換了紙箱。


“這個呀?桂花鐵觀音,都是老的鐵觀音的做法了?!?/p>

……


粗粗估略,幾百個品類,這里絕對是綽綽有余。


看的眼花繚亂,聽的頭暈?zāi)垦?,我們問,“這么多品類,這么多茶,你要找的時候,找得到哇?”


王曼源哈哈大笑,“錢我找不到,但茶我一定找得到。”


△一款早年的邊銷下關(guān)沱


而除了一些赫赫有名的老茶以外,一些你想不到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眾老茶”,這里也不少。



數(shù)箱“柚子茶”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王曼源取出給大家看,原來是一種柚子里面放了鐵觀音的老茶,“這個有點像今天的小青柑一樣,但是這是早期的,應(yīng)該是80年代的,用來當藥用的。”



一種標記為“NK抹”的,也并不是抹茶,“是老的普洱茶篩出來的比較細的茶末,早前我們收來做袋泡茶的。但是是比較高端的茶末,很多茶莊著我們要,我們還不給呢。”王曼源說。


△老的滇紅


△老的三級白牡丹


△老的傳統(tǒng)工藝鐵觀音



這么多的箱子,每一個箱子里面除了裝茶,也都裝著一個故事。什么樣的茶值得收,往往訣竅就藏在故事里。


“就好像我曾在四川收了一批沱茶100克的,當時有人拿給我看,我說有多少,我全部拿完了,現(xiàn)在那個廠都已經(jīng)倒閉了差不多20年了。后來那個拿茶給我看的人,問我還有沒有那批茶,說有人在找那個茶了,我說有,剩下的不多了,但是不賣。他問我加價多少倍,我說,不是錢的問題,這個茶都絕版了?!?/p>



在收茶這件事上,王曼源一直有自己的思維。


“比如說,我一般會傾向收一個新廠第一批做出來的茶。因為它要做品牌,打廣告,后面才能越做越好。


“1999年有一個曾經(jīng)因為一款茶一炮而紅的茶企,第一批茶當時我一看,還有多少全部都要了,后面他們的老板再找到我,說可不可以賣給他,讓我出個價。我說謝謝,但不是多少倍了,現(xiàn)在這個茶你自己再去做,都再也做不出來了。他笑說,我比他聰明?!?/p>



收新茶,更多是靠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


“一般感官、手感上,抓一下、聞一下,這個茶可不可以就知道了。然后再開湯出來,60%以上了,可以那就是可以了,很簡單?!?/p>


“好像我一個朋友,他走的地方比我多,每個茶山都走遍了,但是我以前走過的,我就不走了。這個茶山為什么是這個香氣,我已經(jīng)抓住了,再一直走一直走,就亂了。”



“我收過一批紅茶,當時是在福建一個偏遠的茶山上偶然發(fā)現(xiàn)的,他一給我喝,我就覺得這個茶不錯。我問他做了多少出來,他說做了幾個種類差不多3萬斤,但是銷售很難,而且請了人,現(xiàn)在錢都發(fā)不出了。


“我說這個沒有問題,你全部做好要多少錢一斤?他說全部做好,差不多要25塊1斤。我感覺這個人也是很公道很老實。我就問他,你25塊大概賺到多少錢?他說可能也就3塊錢左右。

“我說那你全部給我裝箱好了,運費我自己付,你把它給我發(fā)到廣州哪里哪里。這樣他就又多了錢可以賺,他開心我更開心。他說做生意沒有人這樣的,但是我感覺那個茶我買回來,我也有錢賺,當然我們還要做深加工。


“現(xiàn)在那個茶我們還在慢慢賣,那一年的質(zhì)量真的很好,后面他也有陸續(xù)寄樣給我,但是那個品質(zhì)就沒有那一年好了,同一個人、同一個廠。有些也不是別人后面故意做差,就是那一年剛巧有那么好。”



而收老茶更是一件冒風險的事,它更需要眼光和當機立斷的決策能力,這件事很多時候并不一定有錢就能做到。


“以前我在臺灣一個地鐵站那邊有差不多300多平方的一個倉庫,后面不夠用,就賣掉了,當時正好有一個賣家要出幾桶號級茶,我太太就用這個賣房子的幾乎是全部的錢,換了四筒茶葉回來,就是2000年初的事?!?/p>




而與王曼源共處的兩天里,我們追問的最多的,就是他如何每每都在茶葉市場一個新趨勢即將出現(xiàn)的時候,都會比一般人的轉(zhuǎn)變早個五六年。


這次王曼源也終于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我的思維,我都是用好茶、跟老茶思維,慢慢思考出來的?!?/span>


“就好像白茶我也是這樣,我只要一喝到好的、老的東西,我就會慢慢的去想。其實紅茶我五六年前也開始在研究,是不是新鮮的好,我個人覺得再放個三五年,會更好喝?!?/p>



“像喝到宋聘號,你之前也有問,年代那么久遠了,怎么判斷它的原料來源,然后再自己做復(fù)刻。其實你只要了解了那個歷史,你就知道那時候的運輸條件都不一樣,翻一座山都要走幾天,你做易武的宋聘,怎么可能用班章的料?走路都要走多少天,以前的茶葉又那么不值錢,怎么可能?所以這就是老茶給我的思維。”


93、94年的時候,王曼源也曾經(jīng)回過老家包茶山做茶,“但是做了一年我就不做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幾百個人的管理,這種我們不懂,后來就不想太累了,如果你有好的現(xiàn)成的原料,我就現(xiàn)金來收,拿回來之后,我們自己做深加工,做自己的產(chǎn)品。”



王曼源在云南勐海也有茶倉,那里存放的是數(shù)以百噸起的普洱茶原料,一直堅持“老茶思維”的他,即使今天做新茶,也用的都是存放3年以上的原料。


“因為我希望這個茶是一拿到,即使不放,也是可以喝的?!?/p>


而除了原料的年份和品質(zhì)以外,王曼源還格外重視未來存放后的轉(zhuǎn)化。


“爺爺做茶,孫子喝茶、賣茶”,這是王曼源基于“老茶思維”,一直想傳達的概念?!斑@個茶不但新茶好喝,而且再放十年、三十年,讓兒子孫子拿著它也更有價值?!边@是王曼源今日做茶,也非常關(guān)注的點。


而正是這一點,跟“壓箱底”創(chuàng)始人林玉成對于茶葉的理念,不謀而合——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炒的,做茶必須要做值得存放的好茶,好茶壓箱底才會有價值。


△“壓箱底”創(chuàng)始人林玉成與王曼源


于是,一直堅持出品高端老茶拼配產(chǎn)品的王曼源,首次與 “壓箱底”品牌合作監(jiān)制、出品一款高性價比的入門級普洱茶——“壓箱底888青餅”,用的正是3~8年的老茶,源于他自己對一款非常喜歡的80年代老茶的味覺記憶和復(fù)刻。



相比那款80年代老茶的原料,復(fù)刻版的“壓箱底”888選料其實更為精細,綜合王曼源先生多年喝茶、做茶、藏茶的經(jīng)驗。今天的工藝也比80年代大廠的機械化制法,更為考究。因此,他對這款茶未來的轉(zhuǎn)化預(yù)判也是更加看好的。


“此次888青餅的原料也是我壓箱底的好料,如果不是林玉成的誠意邀約,我是舍不得拿出來的。”


經(jīng)王曼源拼配過后的888青餅,芽葉肥碩、條索顯毫,飲之如醇似蜜。


△餅形規(guī)整、厚薄均勻、松緊適度


△茶葉紋理清晰、條索潤澤呈深墨綠、白毫顯


△湯色金黃透亮,入口陳韻飽滿。品之細膩滑潤,陳香縈繞豐沛,層次豐富又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生津持久。


△葉底嫩度較好、柔軟明亮、光澤度也較好


借由“壓箱底收藏茶·傳家三寶”的發(fā)布,香港榮源號及王曼源先生也正式成為“壓箱底”品牌的香港區(qū)域合伙人。

香港茶王葉惠民教授落地粵港澳大灣區(qū)石芽壩百年茶山

“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形容此刻的茶書院再合適不過了。這個坐落在博羅縣湖鎮(zhèn)鎮(zhèn)崗南村的小山村里窩藏著一個叫石牙壩茶書院的地方,這里遠離著城市的繁華與喧囂,舒適而神秘。而創(chuàng)辦這個茶書院的正是來自香港茶王葉惠民教授。葉惠民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茶道家,近代中國茶文化的開拓先鋒、忙碌游走世界傳播著茶文化,更是高校里學生口中贊不絕口的茶教授。

創(chuàng)辦茶書院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傳播茶的文化,并將此發(fā)揚光大。葉惠民教授長駐香港,并在香港打開了茶的新視野,開設(shè)了茶藝班,上過各種茶藝頻道,接收新生進行茶道的培訓。而葉惠民教授也從不閑著,步履不停走出港澳,走遍中國,走出中國。在葉惠民教授堅持不懈地帶領(lǐng)下,到現(xiàn)在遍布各地的茶會友都離不開葉惠民教授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諄諄教導(dǎo)的耐心。葉惠民教授喜歡天南地北浪游并傳播著茶的“種子”,可謂成效卓著、碩果累累。而落地于石牙壩茶書院源于葉惠民教授的家鄉(xiāng)也在此處,不單單是榮回故里,更多能體現(xiàn)的是“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xiāng)親?!?/p>

茶書院在不打破古老建筑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各種茶元素,葉惠民教授更是監(jiān)督著一磚一瓦地砌成。茶書院里的茶,從選種到種植、采摘、到杯子里的茶水,這中間的任何一個步驟,葉惠民教授都是事必躬親,精益求精,日復(fù)一日孜孜不倦的傳承精神更是令人拜服。

正值春夏,白日里可以坐在吊籃里聞著微風吹過的痕跡、靜看花落的聲音,午后的茶書院更是一副“多應(yīng)午后茶灶起,山下看來是白云”美景,夜幕來臨時隨手抓上幾把魚料便可做一個悠閑的垂釣者,享受著“野茶抽心起,山花照眼明”的美好。偶然還能看到魚塘里嬉戲的小魚兒。忙碌的婦人在草堆遠處投喂著小鴨子們。三五成伴的小孩們在草皮上嬉笑怒罵著,一副“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童趣。

到不了陶淵明的“桃花源”,不妨來石牙壩茶書院賞一口好茶,吃一頓家常便飯,讓我們一起來浪酒閑茶。您大可相信,這是一個讓您來了都不想走的茶院子。

來源:財報網(wǎng)、鳳凰網(wǎng)、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73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0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