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顯山露海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19 秒)

最美高鐵線穿梭的好山好水間,竟有這么多好茶

  來源:澎湃新聞-長三角鐵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聯(lián)合推出的“坐著高鐵看中國”活動

前天重點報道了

被稱為“最美高鐵”的

杭黃高鐵和合福高鐵

從如詩如畫之富春江畔

到禪茶一味的閩越之地

領略了山川秀麗的大美中國

這兩條高鐵線

不僅是風景秀美的旅游線

也是一條坐著高鐵

享受慢生活的品茶線

名山名湖名城

一定不能少了名茶

此次坐著高鐵看中國

一共為我們帶來

“最美高鐵”沿線的7種好茶

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侃侃

這兩條高鐵線上

都有哪些名茶

杭州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三面云山一面城,江河湖山交融。杭州鐘靈毓秀,山峰奇秀,郁郁蔥蔥,清泉汩汩。徜徉在這美麗的氛圍里,游西湖、品龍井,豈不美哉!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主要出產(chǎn)在中國杭州的西湖周邊,早在中國古代的宋朝年間,這種茶葉就已經(jīng)聞名天下。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若能去到西湖龍井原產(chǎn)地,縱情山水之間,近距離品飲這杯歷史名茶,所得之意境必將更加美妙。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坐著高鐵,相約杭州,一起去嘗嘗正宗的西湖龍井可好?

黃山

  黃山市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yī)學、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的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chuàng)制。每年清明谷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鋒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茶,由于其色、香、味、形俱佳,品質(zhì)風味獨特,1955年被中國茶葉公司評為全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茶之珍品。已成為國際友人和國內(nèi)游客饋贈親友的佳品。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shù)氐闹腥~、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制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由安徽茶農(nóng)創(chuàng)制于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捌罴t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逼铋T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后”。

  精制加工后的祁紅茶,外形條索緊結細小如眉,苗秀顯毫,色澤烏潤;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國際茶市上把這種香氣專門叫做“祁門香”;茶葉湯色和葉底顏色紅艷明亮,口感鮮醇酣厚,即便與牛奶和糖調(diào)飲,其香不僅不減,反而更加馥郁。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國傳統(tǒng)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尖茶,產(chǎn)于安徽太平縣(現(xiàn)改為黃山市黃山區(qū))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茶葉中所含的化學成分達500多種,具有抗菌、抑菌作用、減肥作用、防齲齒、抑制癌細胞等功效。清咸豐(1859),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開出一塊茶園,生產(chǎn)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fā)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F(xiàn)在,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并參加世界地理標志大會、世博會等活動。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獨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品其味則幽香撲鼻,醇厚爽口,回味無窮,大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

婺源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xiāng)婺源的詩句。婺源民風淳樸,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整個兒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畫,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處處都散落著難以言喻的美。婺源縣境內(nèi)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相得益彰,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于一體。

  婺源綠茶

  婺源綠茶,江西省婺源縣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記載?!端问贰な池洝锋脑吹闹x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婺源綠茶外形緊細圓直,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具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特點?!版脑淳G茶”從18世紀開始就已進入國際市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咸豐年間,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共制綠茶數(shù)千箱運往香港銷售,“俞德盛”茶號所制“新六香”綠茶還遠銷西歐。

  婺源綠茶品種繁多,葉質(zhì)柔軟,持嫩性好,芽肥葉厚,有效成分高,質(zhì)量上乘,素以“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品質(zhì)著稱,宜制優(yōu)質(zhì)綠茶。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西北部,是全球第23處、全國第4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地,素有“碧水丹山”之譽,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森林覆蓋率達80.4%,被譽為“天然氧吧”,物種資源極其豐富,已知植物種類3728種、動物種類5110種,是全球生物界矚目的“生物模式標本產(chǎn)地”,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也被譽為“閩邦鄒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此生活、著書、講學長達50年,開創(chuàng)了新儒學。這里還有兩千多年的閩越文化、有儒釋道三教同山的宗教文化、有“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的紅色文化,各種文化彼此交融。來武夷山游玩,您不僅可以游覽削崖聳起、壁立萬仞的天游峰,您還可以于九曲溪乘筏泛舟,千回百轉(zhuǎn)、貫穿群山,宛如人行畫中,更能品嘗享譽中外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和紅茶正山小種,還可以觀賞印象大紅袍實景演出,給您帶來全方位的享受。

  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zhì)特征的烏龍茶。產(chǎn)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其形態(tài)特征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nèi)質(zhì)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武夷巖茶名巖產(chǎn)區(qū)為武夷山市風景區(qū)范圍。

  武夷巖茶品質(zhì)獨特,它未經(jīng)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shù)厝罕姷南矏?,曾有“百病之藥”美譽?!拔湟膸r茶”是產(chǎn)于閩北武夷山市武夷山巖上烏龍茶類的總稱,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

  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又稱拉普山小種,屬紅茶類,與人工小種合稱為小種紅茶,首創(chuàng)于福建省崇安縣(1989年崇安撤縣設市,更名為武夷山市)桐木地區(qū),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福建武夷山深處當?shù)夭柁r(nóng)于明朝中后期機緣之下創(chuàng)制而成,后來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功夫紅茶。歷史上該茶以星村為集散地,故又稱星村小種。

  鴉片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入侵,國內(nèi)外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出現(xiàn)正山茶與外山茶之爭,正山含有正統(tǒng)之意,因此得名。正山小種是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熏制的原因,茶葉呈灰黑色,但茶湯為深琥珀色。正山小種產(chǎn)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產(chǎn)地保護。

福州

  依山傍海、綠樹長青,最美榕城。福州簡稱“榕”,是福建省省會,地處福建東部、閩江下游,現(xiàn)轄6區(qū)1市6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福州市常住人口780萬,是一座歷史文化和海洋文化交相輝映、生態(tài)優(yōu)美的宜居宜業(yè)城市,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建城已有2200多年歷史,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后因為境內(nèi)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曇石山、船政、三坊七巷、壽山石等四大文化名片。福州是中國最“綠”的城市之一,森林覆蓋率為58.06%,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福州也是空氣質(zhì)量最好的城市之一,空氣質(zhì)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列第3,城內(nèi)于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烏龍江如綠帶穿城而過,形成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nèi)”的獨特風貌。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fā)源地,已有近千年歷史。福州茉莉花茶特點:福州茉莉花茶是用經(jīng)加工干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通常以綠茶為茶坯,少數(shù)也有紅茶和烏龍茶。其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

  茉莉花茶是市場上銷量最大的一個花茶的種類,茉莉花的香氣一直為廣大飲花茶的人所喜愛,被譽為可窨花茶的玫瑰、薔薇、蘭蕙等眾生之冠。宋代詩人江奎的《茉莉》贊曰:“他年我若修花使,列做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費地是我國的東北、華北,以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成都等城市為主。

集合了山川之靈氣

是大地的恩澤

我國是茶的發(fā)源地

好山好水

才能出這樣的好茶

讓我們在徜徉于美景的同時

品一品這山水間的好茶吧~

圖片:全景網(wǎng)

  注:內(nèi)容源自澎湃新聞-長三角鐵路,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尋味冰島:陡坡上的王子山,松軟土壤里的王子樹

  10月19日下午,我們一行——我與李興澤、彭枝華、董太陽及其他的兩個孩子,從冰島老寨返回勐庫,回程路皆是下坡,汽車駛出寨門幾百米處,剛好在轉(zhuǎn)彎處有停車的地方,同行的董太陽說這里有一棵比較古老的茶樹,即大名鼎鼎的冰島王子山的王子樹,建議我們?nèi)タ纯础?/span>
  作為這次冰島考察的專職司機——李興澤便將車停在轉(zhuǎn)彎空地上,不影響來往的車輛。我自己因為身體不好,來勐庫的第二天便生病了,影響了工作,所以當天在冰島老寨采訪的行程結束得較早;而看古茶樹這種安排,于我并無太大的壓力,反而是一種放松,所以也沒有拒絕,欣然前往。

  腳下是西半山冰島老寨的王子山古茶園,對面就是東半山,天地之大,在這里便已明顯感受到,雖無海之闊,卻有天之空、山之??;同行的他們走在我前面,才幾分鐘,就被古茶園所淹沒,只聞人聲,只見一棵棵樹根斑駁的古茶樹以及勐庫的晴天。

  勐庫特有的晴天,天空中有云彩,遠處的群山有云彩的投影,明與暗,清晰得想忽略都難,天上的一朵云便是地上的一座山,地上的一座山或許就是一些人的一輩子,一生都圍繞著這座山而活,為一年的開支,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在這座山里刨出路、刨希望。好在冰島出名了,冰島五寨都為此受益,財富也隨之而來,成為整個云南茶區(qū)的明星村,也成為臨滄茶區(qū)的富裕村;但更多的小微產(chǎn)區(qū),還在追求與努力的路上,也確實還是在“刨”,所付出的艱辛與時間注定要比明星村多出無數(shù)倍,影響的,也將不止是一代人。
  云彩悠悠而過,不急不慢,山里的人們也習慣了日升日落、云卷云舒,當然,是日常,而不是美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構成美景的一部分;或許,山外的世界才是他們想象的美景,從冰島茶葉不值錢的年代到現(xiàn)在,這個夢想大概不曾變,盡管,冰島成為了外界想象的景色。

  勐庫、冰島茶山的質(zhì)樸之美,倘若用華美的詞語來表達,反而會失真,但毋庸置疑的是,它透著滇西大地獨有的生生不息的厚重與力量。就連我們步入的王子山古茶園里,也透著自然的氣息,可以隨意的步入、隨意的看,沒有一塊商業(yè)品牌的牌子影響自己的視覺,更沒有什么木欄之類的圍住一棵茶樹作為宣示所有者的影子,包括后面我們所看到的那棵王子樹。
  茶園里還透著冷熱適宜的溫度,沒有盛夏的熱,也沒有冬天的冷,舒適得能讓人懷疑勐庫、懷疑冰島的季節(jié)變遷。難怪李興澤說,他常常懷念勐庫的生活,尤其是這個時節(jié),他固執(zhí)地認為這個時節(jié)的勐庫才是最美的,美如對過往的念想,也美如對未來的遐思。

  整片古茶園都在一個陡坡上,他們是當?shù)厝?,他們早已熟悉了陡坡,所以一再囑咐我走路小心些;而我也確實小心,小心到又拖了他們的后腿——我再次走到最后面,這與2018年勇闖西雙版納滑竹梁子格外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去滑竹梁子時是上坡,這次是下坡。

  其實我貪戀的是所走之處的細微,包括古茶樹的芽葉、花,包括古茶園的土壤、植被。作為第一次到勐庫、到冰島的我來說,一切都充滿好奇,自然也不會在意辛苦,反而會在意自己會不會錯過什么,所以我盡可能的留意周圍,遇到喜歡的,也會以自己蹩腳的攝影水平用相機拍下來,實在不想錯過什么——這是一次難得的考察機會,當我將部分圖片發(fā)到朋友圈時,很多朋友看到后都很羨慕。
  最先進入我眼簾的,其實是那些石頭;從停車處稍走幾步,就能遇到石頭,生于土壤中,看著稍顯突兀,但長得堅硬,似乎歲月這把殺豬刀并不會對它們形成威脅,冷冷地看待這個世間的風云,如果沒有人為因素、沒有塌方,估計它們會繼續(xù)這樣,再冷冷地佇立幾百年。

  穩(wěn)如磐石,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既然如此穩(wěn),那些寄生植物也就找到了一個安穩(wěn)的家,比如苔蘚類,就依附于它們身上;當然,這個時節(jié)苔蘚是不會呈現(xiàn)水靈靈的樣子給我們的,盡管看著很綠、很鮮活,但用手一摸,是感受不到一絲的水分的,很像一小塊薄薄的綠毯。苔蘚,也只能待來年、待雨季,重新綻放生的靈動;可前提是,它們得堅持到來年的雨季。
  古茶園剛剛被人翻過土,痕跡過于明顯,所以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出來,這與之前在冰島老寨采訪字光蘭時所獲得的茶園管理信息一致,即翻土。古茶樹下的植被,尤其是雜草,早已沒有了應有的光澤,或露于土壤之上,或埋于土壤之下,或一半掩埋、一半在上面。

  可能也正是因為古茶園被剛剛翻過土,加之土壤為腐殖土,且坡度較大的緣故,所以我走在古茶園里,每走一步都會覺得身體往下沉,每挪一個腳步,再回頭看,之前所走、所站的地方都明顯有一個很深的坑——這應該不是我胖的原因吧!還有一點也很有意思,就是我想努力地多在一個地方站一會,最后發(fā)現(xiàn)這也是一個難題,土壤下沉會導致人站不穩(wěn),如果想多站一會的話,想來想去,感覺還是坡度較大與腐殖土較厚交集在一起的原因。
  雖是秋季,但這片古茶園的土壤并不干燥,相反,濕度還是比較大的,淺層下即是濕潤的土壤,與外表層土壤的顏色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我所踩出來的深坑更是證明。李興澤說,從2009年關注冰島茶區(qū)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年的歷史,每年都會來冰島的茶園,也會持續(xù)觀察這個茶區(qū)的土壤,他發(fā)現(xiàn)冰島茶園里的土壤一直都是松軟的,按他的話來說,就是“土質(zhì)是真的好,不像壩區(qū)的(土壤)是硬邦邦的”。他所說的“硬邦邦”,其實就是土壤的結板,土質(zhì)硬化對古茶樹的殺傷力是致命的,有人形容這個現(xiàn)象就像古茶樹被掐住了脖子、不能呼吸,會加速古茶樹的死亡;這與在勐海縣老班章所看到的茶王樹也很貼切,因為去參觀的人特別多(買老班章茶葉的人比較少,看老班章茶王樹的人特別多,買不買好像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要看一看,順便再拍幾張照片發(fā)一下朋友圈),茶王樹周圍的土壤已是“硬邦邦”的,土壤結板比較嚴重,與茶樹需要的松軟土壤相去甚遠。

  人怕出名豬怕壯,茶樹也一樣。這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取舍似乎也是一個難題。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棵茶樹,出名(當然不是惡名遠揚)往往會帶來積極、迅速的財富效應,一棵茶樹倘若能成為茶界耳熟能詳?shù)摹安柰鯓洹?、能成為明星,那自然會帶來更高的價格;可同時也會帶來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如人流量較大,隨之而來的或許就是土壤結板、加速茶樹的死亡。土壤結板是茶樹死亡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個概率比較低,遠遠低于蟲害、山體滑坡所導致的死亡。
  好在我們所看到的這片茶園沒有這個現(xiàn)象,恐怕得益于腐殖土較厚與濕度較大的完美結合,希望這樣的美好能夠一直延續(xù)下去。

  古茶園里過于安靜,安靜得只有我們的聲音,沒有春茶季的人聲鼎沸;而更多的時候,都是無聲,我們都在趕路,趕赴一場尋找冰島茶的約定。就在我糾結于不能多站一會的時候,傳來李興澤叫我的聲音,原來他的觀察更細致,他發(fā)現(xiàn)了翻土時不小心被弄斷的樹根的須根,推測應是古茶樹的須根,手里抓的一把土壤里,能看到很多須根,有粗有細,有老有嫩,呈密集狀,向土壤深處擴散、延伸,與土壤之上的茶樹一樣,亦向上方、向天空擴散、延伸,感覺就是向上呈傘狀,吸收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向下呈傘狀,吸收著土壤養(yǎng)分,中間是一段主干……古茶樹這努力生長的樣子,卻成為了我們久久不愿舍棄的風景。
  只是這被工人誤鋤的須根,我們看著都很可惜,不知道主人看到會不會心疼。土壤之下的樹根要拼盡多少努力,才能長成這手中土壤里的諸多須根,雖然,土壤之下,我們看不到須根每向下一厘米所付出的艱辛,甚至,很多人都不會去關注土壤之下的世界,因為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土壤之上的枝繁葉茂,畢竟,茶樹能長成如傘蓋的模樣也確實好看,以貌取人在茶園里同樣適用,僅多變成“以貌取樹”而已,去看那些看得到的東西仿佛更實在,更有說服力,也沒有錯。但對普通人來說,這已足夠,能親臨古茶山一覽古茶樹風姿的,其實,也只是少數(shù)人,更多的人,更多的消費者,也只是在終端看看產(chǎn)品而已、看看商家拍攝的古茶樹而已。所以像我們這樣能夠深入到一線產(chǎn)區(qū)作深度考察的,還是倍感幸運,也不覺得辛苦。

  而十月中旬到冰島,正趕上當?shù)厥涨锊璧奈猜?,巧的是,王子山這片古茶園的秋茶還沒有采摘,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枝頭嫩綠的茶芽;雖是秋天的茶芽,但也水靈、輕盈,葉片黃綠,正面有革質(zhì)感、有光澤;芽嫩綠得不忍觸碰,有的已初放,有的還呈閉合狀,待放。芽與葉都散發(fā)著旺盛的生命力,抵消了秋意,將春與夏對生命的期盼留在了枝頭,也延續(xù)至此時。
  雖然深知冰島茶名貴,也無人看護,可出于對自然萬物生命的尊重,尤其是這水靈、輕盈的茶芽與古茶樹根部、主干上苔蘚類生長留下的斑駁的痕跡相比,依然充滿感動,我終究沒下手、沒采摘一片茶葉,舍不得,也不覺得遺憾。作為過客,看到了便好,便已知足。

  倒是茶花多數(shù)已稍顯枯萎,有“殘花”之感,花瓣散開,花蕊略彎曲;人低頭的時候,往往是處于劣勢,當然也可能是性格溫和,但茶花低頭的時候,往往處于生命的末端。這樣說好像也不對,因為還有茶籽,還可以延續(xù)生命。在王子山,我們只看到極少數(shù)的茶花開得鮮艷,或許,只能怪自己來得稍晚了些,沒趕上它們最美的容顏。

  王子山雖為陡坡,但茶樹的密度并不低,對于習慣翻土的當?shù)夭柁r(nóng)來說也是好事,至少水土保持方面不會太差。也是在王子山,我們看到了茶農(nóng)自己家茶園的界限管理模式,即用各種材料所立的樁,再以塑料線或鐵絲拉成線,以此分界,這讓我想起了冰島五寨之一的地界。想想也好,這樣的分界方法簡單、直接,不管請哪里的工人來采摘、管理都比較方便,主人交待一下即可。分界從山頂往山腳下延伸,直直的一條線,確實容易分辨。后來在靠近王子樹的地方,我還看到了竹子編織的籬笆所圍起來的一道矮矮的墻,我私下猜測,那應該也是分界的標志,只是它與之前從山頂往下的分界相比,是橫著的,與山腳下的公路平行。

  及至王子樹,李興澤往回走,他回去開車來山腳下的公路邊接我們,因為我們都不愿意再爬坡返回去了。
  與王子山整片古茶樹相比,王子樹確實高大,根部粗壯,就像一個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老人一樣,布滿滄桑;主干至分叉處有一米左右高,再往上,即成傘蓋狀,向四圍伸展枝葉;整棵茶樹高度在5米多,這在冰島茶山算是難得的了。董太陽一時心血來潮,將他自己的兩個孩子放到茶樹上,然后他在下面拍照,當然,我也湊熱鬧??墒?,時間久了,兩個孩子也不樂意了,最后帶著哭腔說要下來,董太陽也將他們接到地面。

  事實上,當?shù)厝耸菍⑦@棵王子樹稱為“山王子”,或許有“冰島茶山王子之意”,而我為了表述方便、更容易記住,稱之為“王子樹”。
  從王子樹再往下,距離公里已經(jīng)很近了,能聽到偶爾駛過的汽車的聲音,但走過去,還是要花費一點時間的。至王子山古茶園盡頭,是灌木叢、喬木,而我最頭疼的是肆意瘋長的雜草以及陡坡。陡坡雖陡,但可以小心翼翼,可以用手抓著植物,僅多就是走慢一點罷了;而雜草長得完全掩蓋了山路,甚至是山溝,所以在經(jīng)過一處山溝時,判斷失誤,一腳踏空,摔到溝里,好在溝不太深,又本能地用右手撐住地面,才不至于傷到頭部、腰部,好在沒有摔到相機。等我從溝里爬上來,才發(fā)現(xiàn)右手有血跡,可能是被鋒利的雜草劃破了,一下子還沒有找到傷口在哪里,隱隱的疼。

  等我到公路的時候,李興澤他們已經(jīng)在車上等我了,之前沒有準備藥品,包括酒精,所以用紙巾簡單的包住傷口,到快接近勐庫鎮(zhèn)的董太陽家里,我們稍作休息,董太陽找來了高度白酒,我接了三分之一杯到門口清洗傷口;而他的兩個孩子,或許是因為一天行程的疲憊,其中一個已經(jīng)睡著了。
  生病與摔倒,讓這一天記憶深刻,我記住了王子山,記住了王子樹,當然,不是深仇大恨,而是加深了對冰島的記憶。也是這一天,就在前往王子山古茶園停車之前,在從冰島老寨下來的路上,我從車窗看到了魏成宣,因之前只是在微信上聯(lián)系過,從未見過真人,而那兩天通過微信朋友圈也知曉她來冰島、也彼此聯(lián)系過,說冰島老寨見,但我終究還是不敢確認是她、不敢打招呼,應是自己過于靦腆吧,錯過得如此完美。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一如冰島茶區(qū)有自己的性格一樣,這樣的世界才豐富多彩,云南的普洱茶也才滋味萬千、回味無窮,不至于單一到枯燥;不用過于去改變自己,而是堅守本真,這樣才自然,“自然應該是可見的精神,精神應該是不可見的自然”,沿著自己的路堅持下去,如實,記錄如此,生活如此,對朋友如此,就很難得了。

  本文作者:

  楊春(竹里館館主):專注云南地方史15年,出版著作多部,現(xiàn)在研究方向為茶葉、非遺、傳統(tǒng)建筑等云南特色文化,側(cè)重口述史。參與著作《易武與古六大茶山》《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等。

  楊春啟動「尋味冰島」圖書項目,歡迎茶友提供線索或素材,聯(lián)系微信:yc_zhuli。

  特別致謝

  本項目由勐庫云章茶廠支持

略數(shù)中國近代知名茶商(下)

謝正安


謝正安,安徽徽州歙縣人,黃山毛峰創(chuàng)始人,其創(chuàng)辦的“謝裕大”茶行居徽州五大茶行之首。


1875年,謝正安在歙縣漕溪(今徽州區(qū)富溪鄉(xiāng))選采肥壯的新鮮嫩葉,在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大膽改進,經(jīng)過“下鍋炒(五桶殺青)、輕滾轉(zhuǎn)(手輕揉)、焙生胚(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顯毫)”等工序精心制作,形成“外形似雀舌均齊壯實,鋒顯毫露,色為象牙,魚葉金黃。沖泡后,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的獨特新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鋒芒,又因其產(chǎn)地鄰近黃山,謝正安遂給它取名為“黃山毛峰”。


建國后,黃山毛峰一直為全國名茶中的佼佼者。改革開放后,"謝裕大"茶莊改名為"天茗莊",經(jīng)原國家內(nèi)貿(mào)部核準,成為安徽茶業(yè)唯一"中華老字號"茶莊。


汪立政


汪立政(1827~1895),績溪八都余川人(今上莊鄰村),字以德。1840年赴上海茶葉店為徒,勤勞忠厚,深得業(yè)主信任;1850年自辦汪裕泰茶葉店于滬南,督工精制四方名茶,薄利多銷,聲譽鵲起而在業(yè)內(nèi)獨占鰲頭,此后在上海、奉賢、蘇州、杭州等地設分號9處。汪裕泰經(jīng)營有方,業(yè)務發(fā)達,馳譽中外,盈利豐厚,執(zhí)滬上業(yè)內(nèi)之牛耳,為旅外績溪人中的富商巨賈之一。


汪裕泰茶號,位于靜安寺路20號近西藏路口。網(wǎng)友“稔之舟”補充道,蠻有故事的汪裕泰茶號——久享盛名的上海汪裕泰茶莊,是績溪縣上莊鎮(zhèn)余川村人汪立政(名錫純,字以德,1827—1895)所開創(chuàng),汪立政祖孫三代,歷120年,先后在上海、臺灣和國外等地開設了茶莊、茶行、茶棧。鮮為人知的是胡適先生出生于小東門里咸瓜街的汪裕泰茶號樓上。


汪立政富而有道,急公好義,對家鄉(xiāng)的公益事業(yè)多有資助。余川村口的環(huán)秀橋毀于道光癸酉(1873),當時死難者無數(shù),沿河良田皆廢為沙灘,對此他一直牽掛在心。晚年,他捐金二千數(shù)百元,并派專人監(jiān)工重建,雖未親眼目睹夙愿的實現(xiàn),但其子完成了此項義舉。汪立政子汪惕予因致力于懸壺濟世,只能勉力維系汪裕泰店業(yè);其孫振寰1919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后,繼承汪裕泰店業(yè),刻苦鉆研,善于革新,幾經(jīng)努力,于1927年在上海西藏路開設汪裕泰總號、辟有5個門市部,接著又在浙江路和福履路分設2個門市部,以批發(fā)兼零售,銷售新制的綠茶、紅茶、花茶和茶磚而馳騁滬上??谷諔?zhàn)爭初期,他又悄悄地將資產(chǎn)轉(zhuǎn)移美國和日本,在國外開設分銷部,挽救了經(jīng)濟上的損夫,且及時地將汪裕泰茶葉打入國際市場,1949年離開大陸后,仍在海外維系店業(yè)。


吳錫卿


中華老字號—民國茶業(yè)(茶葉罐)茶葉筒—徽州府歙縣昌溪吳錫卿創(chuàng)設北京“吳鼎?!辈枨f(舊徽州,領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1987年撤徽州地區(qū),設立地級黃山市,市政府駐屯溪。)


吳錫卿,安徽歙縣昌溪村人,生于1876年春,祖上為安徽茶商世家,兄弟6人,吳錫卿排行老四,1887年舉家前往北京,初夏創(chuàng)辦吳裕泰茶棧,由吳錫卿出任總管,幾十年后才改號吳裕泰茶莊。吳家先后在城里城外開了8家大小茶莊,后來發(fā)展到11家,他們是:崇文門內(nèi)“乾泰聚”、“福盛”、“吳鼎?!辈枨f,“吳鼎?!奔唇癯缥拈T菜市場舊址,專門經(jīng)營高檔茶葉,供豪門顯貴享用。吳錫卿曾任北京市京師茶行會會長長達十年之久,被認為是百年老店吳裕泰茶莊的創(chuàng)始人,于1930年逝世。


張文卿


張文卿,安徽歙縣人,張一元茶莊的創(chuàng)辦人。張文卿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擺設茶攤,光緒二十六年開設“張玉元”茶莊。光緒三十四年(1908)張文卿在前門外觀音寺街路南購房開設了一間門臉的店鋪,取名為“張一元”茶莊。取意“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亦即“開市大吉、日新月異”之意。不久遷至觀音寺街路北一處三間門臉的店鋪營業(yè)。1912年張文卿又在大柵欄開設“張一元文記茶莊”。以“文”字表示為張文卿所開,三個茶莊以張一元文記為主。茶莊開業(yè)后,由于店址優(yōu)越、經(jīng)營得法,以質(zhì)量上乘而聲名遠揚。


張一元文記茶葉盒


張一元茶莊茶葉質(zhì)量上乘、色味醇正,茶莊的業(yè)務好、發(fā)展快,得益于創(chuàng)業(yè)者張文卿經(jīng)營有方。1925年張文卿親自到福建開辦茶場,在福州郊外半山坡蓋了幾十間房,雇傭當?shù)毓と税醇竟?jié)收購新摘的茶葉,并選最好的茉莉花自己薰制,再依北方人的口味就地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葉花茶。以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被京城百姓認可,并廣為傳頌。張文卿自己辦茶廠不僅可以熏制特味的茶葉,而且要比在北京從茶葉批發(fā)商手中買貨價錢要便宜得多。所以,同等級的茶葉張一元比別的字號茶莊賣得便宜。張一元茶莊還經(jīng)常派人到一些茶莊了解售價,掌握商品行情,并且買回別人銷售的茶葉與自家同級茶葉比較,不斷使自家茶葉質(zhì)量優(yōu)于同行。當時,該茶莊就設有電話和函購業(yè)務。凡買2.5公斤以上茶葉者,均送貨上門。盡管生意好,可茶莊仍很重視廣告宣傳。北京的商店,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戲劇來招徠顧客,張一元茶莊是第一家??箲?zhàn)前夕,張一元茶莊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每次播放時,門前總是圍著許多聽眾,為銷售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方祖壽


浙杭望江門大街吳元大龍井茶莊商標


方祖壽,安徽翕縣人。1919年開辦吳元大茶店。茶店位于浙江杭州望江門內(nèi)。首創(chuàng)茶葉郵包業(yè)務,首在遼寧打開銷路,而后擴大到山東禹城等地,及至津浦、膠濟、隴海等鐵路沿線各城鎮(zhèn)的一些茶店。大銷路茶葉有中低檔旗槍,還有茉莉、玉蘭、桂花窨制的花茶以及白茶“壽眉”。該茶莊的茶葉罐繪有“多子商標”,并分別繪有“母子圖”或“五子圖”等。,畫面生動形象。


汪自新


汪莊


汪自新(1868-1941),籍貫:安徽績溪縣。簡介:汪自新,字惕予,又號蜷翁一代儒商、一代名醫(yī)。1927年汪自新因杭州茶廠業(yè)務來到西湖,但見湖光山色,景致怡人。偶爾湖中一兩只小船,悠悠蕩蕩,自在非凡。耳畔隱隱約約地傳來絲竹樂響,宛若天籟。 “我若能卒于此地,此生也足亦?!蓖糇孕聞恿嗽谖骱呅藿▌e墅的念頭。他盤算著,在此修建別墅,即能將這一帶湖光山色攬于懷中,又可方便打理杭州茶廠事務,豈不兩得?據(jù)說,當年他修這個園林別墅,也遭到了當?shù)厝说姆磳?。原因是汪自新修建此地,占了太多西湖的地盤,奪了太多原本屬于老百姓的風景。直到汪自新承諾其百年以后,所有建筑連同園林,一并無償歸還政府,還湖于民,老百姓這才答應他開工建園。1929年,歷經(jīng)兩年的修建,山莊終于建成,始稱“青白山莊”,因汪自新鄉(xiāng)情難舍,后更名為“汪莊”。1930年,汪自新將上海“余村花園”轉(zhuǎn)讓,資金悉數(shù)并入“汪莊”。


穆興永



穆興永,乾隆十七年(1752年)出生于浙江錢塘。民族工商業(yè)家、浙江著名商人、天津百年老字號正興德茶莊的創(chuàng)始人。起初他做的是小本米面生意,主要從事糧食運輸和米面加工,后來逐漸開設起了米鋪、錢鋪、染坊、茶葉店、洋貨店等,成為了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津“八大家”中的穆家,是從清乾隆末年起家,經(jīng)過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以至光緒諸年間,逐漸發(fā)展興旺起來的。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穆家所經(jīng)營過的龐大產(chǎn)業(yè),最后終因外國資本的進入而沖擊而衰落,但唯一例外的就是正興德茶莊。


朱昌琳



朱昌琳,派名諮典,字雨田,又禹田、宇田,晚年自號養(yǎng)頤老人,清長沙縣人。長沙朱氏,系明藩岷莊王朱楩后裔,數(shù)更遷徙,歷經(jīng)安徽南陵、湖南寶慶,于清代前期定居長沙東鄉(xiāng),后居省垣。朱昌琳于清道光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822年3月17日)出生。父朱原善,字采鵠,一字玉堂,“自幼天分過人”,“年十四出應童子試,即常列前茅”,后因父親去世、家道拮據(jù),乃出外就館,曾入長沙府幕,后在省城草潮門開一小碓坊以營生。


朱昌琳自幼“生而和靜”,少承儒業(yè),考取秀才后,鄉(xiāng)試屢不第,乃以教書為業(y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湘中農(nóng)業(yè)豐收,谷價驟賤,至“千錢三石”,“富室困弊”,人多以谷賤不愿經(jīng)營。時朱昌琳在省城富紳唐際盛家課讀,乃借資購入千斛。次年,沅、湘大水,谷價驟漲,至“倍十又五”。朱昌琳乃將積谷全部拋售,大獲厚利,朱家“以此起富”。


清代湖南盛產(chǎn)茶葉,尤以安化黑茶在西北各地享有盛名。朱昌琳即在安化設立總茶莊,由安化采辦茶葉,于漢口、涇陽、羊樓司、西安、蘭州等地設分莊,雇傭人員不下數(shù)千,運至陜西涇陽,又取涇陽之水,制成茶磚,運銷新疆、西藏、蒙古各地,盈利日增。此外,他還在長沙縣麻林市、高橋、金井等地,辟有大片茶園,生產(chǎn)緑茶、紅茶和磚茶,以硃漆木匣盛裝,上蓋“乾益陞”牌號,運銷全國各地。


翁耀庭


翁隆盛茶號茶葉罐


翁耀庭,民族工商業(yè)家、浙江著名商人、百年老字號翁隆盛茶號的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設于1729年的翁隆盛茶號,店址初設于杭州梅東高橋。太平天國后,翁氏為發(fā)展業(yè)務,將店址遷至當時的商業(yè)鬧區(qū)清河坊,又擴建五層洋房,門楣上裝飾“獅球”,注冊商標,氣派煥然一新。茶號所制的龍井茶品質(zhì)優(yōu)良,采購認真,選而復選,專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因而膾炙人口,在國內(nèi)茶葉同行中首屈一指,在國外、港、澳、東南亞一帶亦信譽卓著。翁隆盛茶號以歷史悠久,品質(zhì)優(yōu)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成為茶葉行業(yè)中久享盛名的一家名牌商店。


吳恒有


民37年浙江吳恒有茶葉老號發(fā)票


清末人士,創(chuàng)辦吳恒有茶店。位于杭州鼓樓外大街。該店以銷中、上檔龍井茶為主,同時經(jīng)營華北等大城市茶葉店的批發(fā)業(yè)務。茶莊前后經(jīng)營50年,至1953年關閉。


高夢征


20世紀初杭州高義泰布店老板。高夢征開設茂記茶莊,位于杭州官巷口附近。北伐戰(zhàn)爭前后,在西湖區(qū)獅峰購進荒山13公頃,開辟茶園作為生產(chǎn)基地,制作龍井茶在茶莊銷售,成為杭州有名的茶莊之一。1950年土地改革時期,茶莊停業(yè)。


方冠三


昔日杭州方正大茶莊老建物
圖片資料來源:
http://oldblog.voc.com.cn/uploadnew/2007-01-29/1170074567_5602.jpg


清末民初之際,杭州有三大茶號,分別是汪裕泰、翁隆盛和方正大,前兩家都是經(jīng)營百馀年的老茶庒,而方氏的茶號最晚成立,是徽商方冠三於1917年所創(chuàng)建的?;罩輾v來是人文薈萃之所,所轄的休寧是中國狀元第一大縣,明清之際徽州商人更是稱雄商界五百馀年。但是徽州當?shù)厣蕉嗟厣?,因此人們不得不往外發(fā)展討生活,是以當?shù)赜小盖笆啦恍?,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的俗話,但是也正是徽州人勇於向外發(fā)展的冒險犯難精神,方得以成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徽州商人。


據(jù)茶莊後人敘述,創(chuàng)始元老方冠三僅識了幾個字,年方十五便得背上簡單行囊,背井離鄉(xiāng)出門討生活去,他落腳杭州後,先在乾泰昌茶行當起學徒,由於其為人溫和干練,深受老板器重。從業(yè)十馀年後單立門戶,在杭城最繁華的地段羊壩頭大街上開了一家茶莊,并取了個寓意深刻的字號「方正大」。杭城茶庒的經(jīng)營向來競爭激烈,而方正大茶庒於此間立足,以其徽商自古以來所傳承的克勤克儉,在多年經(jīng)營之後頗得同業(yè)推崇,規(guī)模日漸擴大,甚至兼并了原先的乾泰昌茶行。1930年,方正大在杭州最繁華地段羊壩頭大街的拐角上,造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五層洋房為其總號。當年茶庒不僅做龍井茶的門市銷售,還辦有郵售、廠商批發(fā)等業(yè)務,在廣東、香港都設有辦事處。根據(jù)目前被保留的75本賬冊中記載,1930-1936年間有關方正大茶號的貨源、銷售和往來銀行帳目記錄,茶庒生意往來客戶遍及各省及港澳、海外各地,帳冊中即有產(chǎn)品銷往香港永通、香港廣茂隆的記載,粗略估計當年與方正大茶號有交易往來的客戶即有上千家之多,每年吞吐的茶葉數(shù)以萬斤計。


吳裕一


1927年吳裕一開辦鼎興茶店。位于杭州太平坊。以經(jīng)營中下檔旗槍茶為主,兼營桐鄉(xiāng)杭白菊花,為杭州市茶葉店中實力較雄厚的店家之一。1953年停業(yè)。


鄭鑒源


鴻怡泰茶號發(fā)票


鄭鑒源(1902-1959年),江西婺源沙城李村人。自1922年始,鄭鑒源兄弟陸續(xù)開設"鑒記芬"、"德記芬"、"鄭德記"和"鄭鑒記"四家茶號,又在上海浙江北路開設了"源利"茶廠。1925年,鄭鑒源連著在金陵東路開設了"潤記·鴻怡泰"零售茶莊,在天潼路開設了注冊"鑒記"商標的"源豐潤"茶棧。隨后,又在河南北路辦起了"源利"分廠。還相繼在江西的上饒、玉山,安徽的屯溪、祁門,浙江的溫州、諸暨、奉化、新昌等產(chǎn)茶區(qū),就地加工精制后打上源豐潤"鑒記"商標,直運上海洋行。 1947年末,鄭鑒源改組"中貿(mào)公司"為"中國茶葉公司",又分別在南京路和寧波路的繁華地段,開設了"久豐潤綢緞莊"和"信孚永錢莊"。上海解放后,鄭氏事業(yè)又有新發(fā)展。1956年,鄭鑒源的茶廠、茶莊、茶棧等,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轉(zhuǎn)為公私合營企業(yè)。


張偉人


張偉人(1879-1933),名駿,別名丕烈,號醒庵。福建泉州人。


清光緒五年(1879)生。祖籍同安縣,祖父張白源以販賣茶葉為生,嘉慶十八年(1813),攜子張滿水到泉州,在涂山街頭擺設茶葉攤,銷售武夷巖茶和閩北粗茶,后開設泉苑茶莊,名牌茶葉有水仙種、鐵羅漢等。


張偉人童年在私塾讀書,長大在泉苑茶莊任事。勤學好問,能鑒別茶葉優(yōu)劣、產(chǎn)地、品種,常到武夷山觀察茶山茶園,熟悉茶葉生產(chǎn)情況和采制技術。  


民國5年(1916),其兄長、茶莊經(jīng)理張丕成病逝,便接管茶莊,開始配制新產(chǎn)品。選用貯藏多年、質(zhì)厚、色濃、耐泡的舊茶,摻和醇香的新茶,添加桂花、樹蘭,創(chuàng)制出新產(chǎn)品,使泉苑的名牌產(chǎn)品色、香、味更上一層樓。


武夷山歷史上的茶莊亦稱茶號、茶行,多為茶葉精制、包裝(古時稱“箱茶”)的加工廠,開設者均系雄厚的外地茶商,也有少數(shù)本地茶商。當時茶莊的經(jīng)營方式有三種類型:其一,自栽自制型,其二,購茶經(jīng)營型,其三,雇工經(jīng)營型。舊時的武夷茶莊隨著時間逝去,多以蕩然無存,只有那些留下來的茶莊名號和鮮為人知的傳說及為數(shù)不多的老房子,見證著昔日茶莊的存在和興旺。

武夷山市志記載:舊時武夷茶莊的經(jīng)營者有漳州、泉州、廈門、潮汕、廣州、山西和本地茶商,而經(jīng)營歷史悠久的有集泉茶莊、奇苑茶莊、泉苑茶莊等,他們均擁有百數(shù)十年的名聲。在眾多的茶莊中,因鄉(xiāng)土及方言關系分有幫別:以閩南方言為準的茶商,包括漳泉所屬各縣及旅居潮汕的閩南茶商,稱下府幫,主要有集泉、奇苑、泉苑等;以潮汕方言為準的茶商,名潮汕幫,主要有興記、瑞興等;以廣州方言組成的廣東幫;以山西等地為主的叫西客幫;本地籍者為本地幫。


泉苑茶莊出產(chǎn)的名牌茶葉十分講究質(zhì)量,包裝前,撿凈茶枝,篩去茶末,統(tǒng)一顏色,每一小泡包成扁平四方形,五泡一束,兩莊合一,裝進錫罐,價格昂貴。大宗產(chǎn)品銷往東南亞各國。


1917年,泉州城內(nèi)涂門街頭前后四條街發(fā)生火災,泉苑茶莊全被焚毀,損失慘重。張偉人沒有氣餒,憑恃庫存200多箱武夷茶(每三箱約50公斤),又高價向同安一茶莊購進一批武夷巖茶,繼續(xù)配制出售。不到一年,東山再起,重振茶莊。 

張偉人擁有武夷山的青云巖、蕊珠巖兩家茶廠,又與幔云巖、碧石巖、天井巖、彌陀巖、竹窠巖等茶廠建立茶葉包銷關系,出高價買下武夷慧苑東巖茶廠,奠定泉苑茶莊牢固的基礎?!?/span>


1927年,被流氓陳桂林為首的市衛(wèi)隊綁架,泉苑茶莊用2萬銀元方才贖回?!?/span>


1933年病逝,時年54歲。


王淑景



王淑景,名連譽,又名廣施,安溪縣西坪鄉(xiāng)堯陽村人,生于光緒二年(1876)。淑景自幼聰明穎異,曾受學于泉州進士黃摶扶,學有淵源,工文善詩?!?/span>


民國10年(1921),淑景在廈門開禾路(竹樹腳)創(chuàng)設堯陽茶行,其茶葉在漳泉各縣和臺灣、上海、海南等地銷售外,還銷至檳榔嶼、吉隆坡、新加坡以及印尼吧城、井里汶、三寶垅、泗水、棉蘭和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埠,成為著名茶商。 


淑景為人慷慨,對國民革命,出錢出力,有過貢獻。對地方公益事業(yè)亦有建樹,曾任安溪縣崇信里里長,廈門安溪同鄉(xiāng)會、王氏宗親會理事。曾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辦安溪民辦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并任董事、監(jiān)事。 


民國24年(1935)8月15日,淑景逝于廈門,歸葬安溪堯陽?!?/span>


淑景所創(chuàng)茶行,由其子繼承經(jīng)營,民國26年在香港開設堯陽茶行香港分行。


歐陽康



歐陽康字玉良,長樂桃杭人,1866~1942年。他小時候當過學徒,后繼承祖業(yè),精心經(jīng)營花茶加工,并接管了家族企業(yè)。他擔任恒元堂下的“生順”茅茶行兼茶棧的老板,他精心經(jīng)營企業(yè),表現(xiàn)出不凡的膽略與才能,成為名聞遐邇的“東南茶王”。當年歐陽家族所產(chǎn)花茶的商標,用的就是他的頭像,創(chuàng)辦當年福州著名的商號“一枝春”、“第一峰”、“阜興春”、“逢春館”。很多老人只要一提起花茶,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一枝春”。他們都說當時很多人以能喝到生順的花茶引以為榮,是身份的象征。歐陽康經(jīng)營的“生順茶?!?,它見證了上下杭商業(yè)街繁榮的歷史,是讓福州茉莉花茶走向世界的起源地,是福州唯一完整保存的明清代集花茶制造廠、毛茶收購站、成茶倉庫、茶農(nóng)客棧、茶王宅院于一體的古跡。據(jù)《福州工商史》記載,“生順茶棧”高峰批售量,年約兩萬擔,被稱為“茶幫之王”。


洪天賞


鴉片戰(zhàn)爭“五口通商”后,福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茶港。當時,福建各地的茶葉都在這里出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花茶的流行,福州有六七十家商戶經(jīng)營,他們以茉莉花茶為主,也有應市場需求,以珠蘭、水圭、白玉蘭、柚子花窨制的。他們中最著名的有三家:“洪怡和”、“福勝春”、“洪春生”。這三家同屬于臺灣金門洪家開的,居福州茶商魁首。當時的北口茶客的口頭禪說,“刀牌香煙洪家茶”,意思是兩者可以相提并論,是煙茶業(yè)中最常見、熱銷的品牌。


洪家祖籍江西樂平縣,北宋末“靖康”之變,金軍大亂中原,洪家祖先洪楷公于南宋紹興年間遷徙至金門烈?guī)Z島的青岐村。據(jù)洪家四世孫洪植錦說,洪家老厝背后有個小山坡,前面有個大水潭,左邊是清水巖祖師廟,右邊有座關帝廟,正前方是一望無際、浩瀚的臺灣海峽,風水極佳。洪家茶的創(chuàng)始人洪天賞生于1859年,年幼時其父早喪,精神得到磨礪,十分堅強,很早就到福州闖蕩。由于天資聰穎,習文練武,達到較高境界。洪氏舊宅初在塢里,即今之臺江安平附近,與尚書廟相隔僅數(shù)十米。洪天賞年輕時經(jīng)常去尚書廟玩耍,深受民族英雄陳文龍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資料整理:福茶之心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聯(lián)系郵箱:744373898@qq.com)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