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錫陶瓷茶葉罐

找到約39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器物非金玉 品潔自生華:茶葉罐的百年圖景

過了臘八之后,年味兒逐漸濃厚了起來。這時候京城的茶葉店,也迎來了一年當中的旺季。不少老字號茶莊的門前,又排起了選購茶葉的長隊。老百姓為什么在年根兒集中采買茶葉呢?一方面是留著招待來家里拜年的高親貴友,另一方面則是準備把它當作過年串門兒時的伴手禮。

但送禮的茶,不僅要考慮質量,還牽扯到包裝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們有一種誤解,仿佛包裝太樸素的茶葉自己喝還行,要是送禮就差點意思了。為了迎合這樣的消費心理,市面上的茶葉包裝真可謂琳瑯滿目花樣頻出。就拿茶葉罐的材質來說,金屬的很常見,硬木的不新鮮。有的為了凸顯檔次,還在茶葉罐外面包上真皮,更有甚者還要鑲嵌上玉石。實話實說,這路茶葉罐的成本,都超過了茶葉本身,是名副其實的買櫝還珠。咱老百姓喝茶,還是務實點好。

比起現在浮夸的禮品茶包裝,百年前老茶莊的茶葉罐,就沒有那么多花哨的噱頭了,可以說是簡單實用又不失美感。新春之際,筆者結合自身收藏的各式老茶罐,聊一聊當年茶葉包裝的講究與趣事。

清錢慧安《烹茶洗硯圖》,一個小童正站在火爐邊,拿著蒲扇,對著紅泥小火爐扇風烹茶。爐子上架著一把東坡提梁壺,爐邊還放有一個色彩古雅的茶葉罐。

自古好茶需珍存

一只小小的茶葉罐,其實擔負的任務還挺重。既要包裝茶葉,方便顧客饋贈親友,也可宣傳字號,幫助商家推廣品牌。但歸根到底,茶葉罐的第一要務還是保證茶葉的風味與口感。再好的茶一旦串味變質,那可就全報廢了。因此關于茶葉罐的研究,也一定要從中國茶文化中對于好茶的保存思路說起。

我國古代由于茶樹培管技術的限制,基本上只能在春季采摘制作佳茗。物以稀為貴,春季生產的新茶便成為了人們珍視的禮物。唐代詩歌中,便有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白居易《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蕭員外寄新蜀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等諸多詠誦新嫩春茶的名篇。

由于產能的低下,春茶古時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奢侈品。產茶的地區(qū),多集中在中國的南方。飲茶的人群,卻遍布全國各地。數量的稀少與運輸的不便,使得古人對春茶格外惜愛。茶葉的保存,也就自然成為了愛茶人們自古關注與研討的課題。

新嫩珍貴的春茶霉變,往往是因保存不善而受潮,從而導致含水量過高。為了防止茶葉變質,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其中的含水量。唐代陸羽所著《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該書中就已經詳細記錄了對于細嫩春茶的保存方法。換言之,中國古人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已經開始關注茶葉的存儲問題。

《茶經》“二之具”章節(jié)中,記載用于茶葉干燥的工具就有五種之多,包括“棨”、“樸”、“焙”、“貫”和“棚”。其中最為主要的工具是“焙”,《茶經》原文中這樣記載: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墻,高二尺,泥之?!?/p>

焙上面再架上“棚”,用以擱置烘干茶餅。這便是文獻中,關于儲存茶葉方法的最早記載了。

焙茶

陶瓷茶罐講究多

特別要指出的是,唐宋皆以蒸青綠茶餅為茶界主流。至于如今主流的散茶,是明代初年朱元璋提出“廢團改散”后才開始盛行的。茶葉形態(tài)的變化,自然也會導致保存方式及用器的流變。自明代初年至今,各類散茶皆改以茶葉罐為主要存儲容器。

說起明代人存茶,還有一段奇聞逸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建設新安江水電站時,在遂安縣的一處古塔內發(fā)掘出一只大缸。考古工作者通過缸的形制和上面的題刻判斷,這是一只明代的大缸。他們小心翼翼地打開密封的缸蓋,只見一缸黑乎乎的木炭。起走木炭,再掀起一層薄薄的桃花紙,一股茶香撲鼻而來。滿缸的綠茶歷經四百年,不僅沒有腐敗變質,竟然還清香依舊。古人到底是用怎樣具體的技巧和方式,才可以使得如此細嫩的春茶得以數百年不腐?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想必總是要耗費相當的財力與精力才可以辦到吧?可能也正是因為不便于普及與推廣,明代的神奇存茶方式也最終失傳。

就像那口出土的大缸一樣,明代茶葉罐的主流材質一直都是陶瓷。在諸多陶瓷茶葉罐中,宜興紫砂又因透氣性極佳而成為上品。明代文人徐渭《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一詩中,便有“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舊封題谷雨,紫沙新罐買宜興”的詩句。詩中的“紫沙新罐”,便是如今“紫砂茶罐”的舊稱。

清代除去陶瓷茶葉罐之外,也開始逐步流行錫制的茶葉罐。但不管是陶罐、瓷罐還是錫罐,其造價都相當昂貴,而且使用和養(yǎng)護的方式也較為繁復。作為達官顯貴的府邸用品,或是文人雅士的案頭清供,當然不在話下。但若是茶葉店鋪用來包裝商品,顯然成本就太高了。所以舊時只有極其高檔的茶葉,茶莊才會用紫砂罐、青花罐或錫罐包裝出售。

清雍正青花福壽紋茶葉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竹質茶罐更親民

相較之下,竹質茶葉罐因價格低廉而得以更為廣泛地應用。民國以來,竹質茶葉罐多是直接取材自竹節(jié),利用其外表堅硬內心中空的特點來放茶。工匠將竹節(jié)內外打磨光滑,在外壁涂以紅漆打底,接著手寫茶莊字號、地址、電話以及宣傳用語,再手繪仙鶴、博古等傳統(tǒng)紋樣。最后施以清漆保護圖文不易磨損,再配上蓋子便可裝茶。

成熟的竹子外壁才厚實耐用,所以竹質茶葉罐一般體積較大。又因選材是自然生長的竹節(jié),所以高矮粗細會有微小的差別。但以筆者收藏的數只民國“北京西鴻記茶莊”竹質茶葉罐來看,外壁花色圖案雖有不同,高度都在24厘米上下,直徑都在8厘米左右。同一字號的幾只竹質茶葉罐,高矮粗細之間的差別皆在1厘米以內。竹質茶葉罐的規(guī)格大小可保持基本相同,也應是制作工匠在選材時的用心之處。

上世紀三十年代北京西鴻記茶莊竹質茶罐(作者自藏)

除去竹質茶葉罐,還有一種紙質茶葉罐。兩者的規(guī)格大小幾乎相同,只是選材從天然的竹節(jié)換成了人工的紙筒。由于紙的防潮性能不好,所以外面還要涂以厚漆。工匠在漆面上直接書寫與繪畫后,不再施以清漆保護。因此從質感和質量上,紙質茶葉罐都比不上竹質茶葉罐。這種紙質的茶葉罐,從民國一直沿用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筆者收藏有一只“北京市豐臺區(qū)供銷合作社”的紙質茶葉罐,與民國時期的紙質茶葉罐大小制式完全相同。筆者另收藏有一只北京“王府井百貨商店”的大號紙質茶葉罐,可見紙質茶葉罐可不是小茶店的專利,像王府井百貨商店這樣的綜合性商場也有使用。

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王府井百貨商店紙質茶罐(作者自藏)

不管是竹質或是紙質茶葉罐,雖然造價低廉但卻不夠堅固耐用。更為重要的是,存儲細嫩茶葉的首要問題就是防潮,而竹與紙的防潮效果都不算理想,一旦周遭空氣濕度過大還是有可能影響內中存放茶葉的品質。因此,民國時期竹質與紙質茶葉罐多在北方茶莊中小范圍使用。新中國成立之后,竹質和紙質的茶葉罐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又因為竹與紙都不便于長期保存,以致如今留下的竹質或紙質茶葉罐也顯得彌足珍貴。

鐵皮茶罐應用廣

民國的茶莊、茶店與茶棧中,盛放細嫩春茶最常使用的還是鐵皮茶葉罐。近代以來,隨著與西方接觸日益增多,一種叫做“馬口鐵”的舶來品材料開始出現,使得鐵皮茶葉罐最終得以普及。

馬口鐵,正式名稱為鍍錫鋼片,是一種表面鍍有一層錫的鐵皮。馬口鐵最早產于波希米亞(今捷克境內),該地自古就有先進的金屬工藝。

17世紀,一些歐洲國家都曾希望建立自己的馬口鐵工業(yè),但由于需要大筆資金,所以遲遲未得到發(fā)展。直到1811年,英國人布萊恩·唐金和約翰·霍爾開辦馬口鐵罐頭食品業(yè)之后,馬口鐵制造才大規(guī)模發(fā)展起來。因為是舶來品,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洋鐵(Tin Plate)。中國第一批洋鐵是從清代中葉始自澳門進口的,“馬口”二字,便來源于澳門的外文名稱“MACAU”的譯音。

由馬口鐵制成的鐵皮茶葉罐,非常利于保護細嫩茶葉的品質與風味。首先,鐵皮茶葉罐避光效果良好。上等的春茶中,維生素C的含量頗高,維生素C若受到光線照射,會與其他食品成分發(fā)生作用以致大量流失。其次,鐵皮茶葉罐密封性絕佳。要知道,防止茶葉受潮和串味,是中國古代愛茶人最為頭疼的問題。宋代的愛茶人,甚至因此發(fā)明了奢侈且怪異的存茶方式。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是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他的家鄉(xiāng)是宋代著名的茶區(qū),盛產一種名曰“雙井茶”的名優(yōu)茶。歐陽修《雙井茶》一詩中“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的名句,就透露出了宋代那種特殊的存茶方式:頭春滿布白毛的嫩茶,不僅要放在精細的絲質囊袋中保存。同時為了防止其受潮和串味,還要用十斤普通茶拱衛(wèi)在一兩春芽外,作為擋箭牌,吸附外界環(huán)境中的潮氣和異味。中國古人對于春茶的愛護與珍視,幾乎到了極端的狀態(tài)。

綜合以上諸多優(yōu)點,鐵皮茶葉罐在晚清民國茶莊中的應用最為廣泛。筆者收藏的揚州景吉泰茶莊茶葉罐上,印有如下文字:“茶葉用紙包最易走味,本號有鑒于斯,特制五彩鐵罐裝儲,可使歷久不變。凡居家旅行送禮均極相宜。”

鐵皮茶葉罐成為了民國茶莊盛放高檔春茶的必選包裝,例如筆者自藏老北京東安市場天盛茶莊的馬口鐵茶罐,歷經近百年密封性仍然極佳,表面光潔如新,甚至還閃露著金屬的光澤。您家里如果有那種老式鐵皮茶葉罐,只要干凈衛(wèi)生沒有長銹,其實完全還可以繼續(xù)用來存茶。時至今日,馬口鐵也仍是茶葉罐的主流材質。

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東安市場天盛茶莊馬口鐵茶罐(作者自藏)

其實不難看出,不管是竹質、紙質還是馬口鐵,舊時的茶葉包裝都是以簡單實用為主,兼具美感和宣傳性。相較而言,我們如今不少奢華的禮品茶包裝,既不實惠也不環(huán)保,是到了該被市場淘汰的時候了。清代鄭板橋在《李氏小園》一詩中,曾談起自己選擇茶器具的標準是“杯用宣德瓷,壺用宜興砂,器物非金玉,品潔自生華”。這里的潔,一是講干凈清潔,二是講品味高潔。

一件茶器具,是不是名家所做,有沒有投資潛力,有沒有升值空間,這都不是鄭板橋這樣真正的愛茶人應該關心的事情。其實過年給親友選購茶禮時,對于茶葉包裝不妨也采用板橋先生這兩句詩為原則:器物非金玉,品潔自生華。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北京日報、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博會茶包裝館見聞 一件“嫁衣”的奇思妙想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博覽會茶包裝館里,來自全國各地70余家茶包裝參展商紛紛在展位“駐點”,產品覆蓋“紙品包裝、竹木禮盒、軟包彩印、陶瓷制品、金屬制罐、塑料制品”等多種材料。

茶博會不僅是茶產業(yè)各類商品銷售的主要平臺,也是集中展示行業(yè)新思想、新技術、新風向的一個重要窗口。當前,年輕消費群體逐漸崛起,茶行業(yè)也迎來了一場新時代的革新。

環(huán)保成為新主流

記者發(fā)現,不少參展商展出的茶包裝新奇創(chuàng)意,植根于傳統(tǒng)卻又緊隨時代潮流,“俘獲”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心,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許多參展商展出了環(huán)保主題的茶包裝。

“我們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立足本木,回歸自然?!痹诒灸玖甲鞯恼刮磺?,企業(yè)負責人吳斌饒有興致地說,“您看到的這款包裝外形創(chuàng)意來源傳統(tǒng)茶倉,包裝上的木紋還原質樸木色,盒身采用中國傳統(tǒng)榫卯工藝拼接,是十分環(huán)保的一款產品。還有這款環(huán)保禮盒,盒蓋是相框設計的,喝完茶葉后,禮盒的蓋子還可以當做相框使用,或者作為一個藝術品放在家里也不錯?!弊哌M展區(qū),可循環(huán)再利用的茶包裝產品,讓人應接不暇:首飾柜形的茶餅收納盒、茶盤狀盒蓋茶盒、果盆形的散茶收納盒……“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就是突出環(huán)保性和多功能性?!眳潜蟊硎尽?/p>

與本木良作理念相同的還有來自廈門的幾家企業(yè)。在廈門尚品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展區(qū),一款由三個茶杯狀陶瓷罐組成的包裝禮盒引人注目?!拔覀冃峦瞥龅倪@種陶瓷茶罐,茶葉喝完以后,拔下蓋子就是一個聞香杯?!睆B門尚品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蘭樟連說。

撕下盒蓋的貼膜,竹茶盒秒變“紙巾盒”;取出茶包,條形竹茶盒變身香盒;仿古食盒設計的木茶盒兼具盛放食物和收納功能……在廈門脈承工貿有限公司展區(qū)里,一個個新穎的包裝設計讓西藏拉薩采購商張華駐足良久。“幾款產品的設計都比較前衛(wèi),我是做冬蟲夏草品牌禮盒的,打算讓參展商按我們的要求在禮盒表面繪制圖案,購買一批回去?!睆埲A表示。竹制的茶包裝不僅簡約、雅致,由于竹的特殊質地,產品耐用性強,十分契合環(huán)保的理念。在企業(yè)負責人高上釵看來,“現在許多年輕人追尋極簡風、國潮風,我們的產品以竹為材質,聚焦實用性,配上富有內涵的文案,成為不少茶商的定制包裝合作伙伴,真正用品質為品牌增品味?!?/p>

看似簡約其實不簡單

走進廈門合臻包裝有限公司的展位,琳瑯滿目的紙盒包裝呈現在記者眼前?!昂玫牟璁a品既要里子,也要面子,簡潔而不簡單?!惫句N售經理王英認為,外包裝就是茶產品的“嫁衣”,已經不僅僅是保護或者是打包的作用,更多的是一個價值提升功能。從市場對公司推出的幾款原創(chuàng)設計的反饋看,包裝批發(fā)商和部分茶企定制的暢銷外包裝目前偏向采用現代風格的清爽色調布局,整體沒有過多的繁復紋路裝飾,包裝的配色與盒型樣式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理念,多角度添加時尚元素。

“如今不少茶葉企業(yè)根據顧客的指定需求,從茶葉選料、制作工藝、品質級別和包裝形象設計等方面為顧客量身打造出個體專屬風格的產品?!笔仪f龍之泰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策劃負責人李珊表示。

物以“錫”為貴

錫茶罐、錫茶碟、錫茶則……來到永康市錫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客商們走進來就不太想動了。這里的手工錫茶器輕盈雅致,古樸中帶著禪意。

“市面上高端的茶葉罐均以錫茶葉罐為主。一般來說金屬都會有種金屬味,而錫卻沒有?!惫矩撠熑硕∨逝式榻B,用錫制成的茶葉罐因為自身的材質,相對其他材質來說密封性更強,而且因為罐身比較厚實,罐頸高,溫度恒定,保鮮的功能更勝一籌。

“錫本身就是貴金屬,每件手工成品都應當有其價值,我們這里裝小罐茶的錫罐要賣400元,大漆錫膽茶葉罐批發(fā)價格在千元以上,物以‘錫’為貴嘛?!倍∨逝市χf,往年我們幾乎每屆茶博會都有來,今年在專業(yè)的“包裝館”參展,不僅走進展區(qū)的客流量明顯比往年多,與企業(yè)洽談接觸的客商也更多了,對參展商而言,展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有了質的提升。(林奧 湯文娟)

原標題:一件“嫁衣”的奇思妙想——茶博會茶包裝館見聞

注:內容來源閩北日報,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茶史】民國時期茶葉包裝大賞,東西方文化的碰撞,顛覆審美認知!

茶,全球三大非酒精飲料之首,世界各地無處不有。

翻看歷史的時間軸,十七世紀,中國烏龍風行英倫;十九世紀,全球盛行茶葉和絲綢貿易;二十世紀,跨國茶企和民族茶企激烈競爭??s短從茶源地到茶杯的距離,是跨國茶企近百年才做到的事。

近代的商業(yè)競爭和新思潮的沖撞,讓古老的東方樹葉煥如新生。

各種變化在發(fā)生,但最直觀的是茶葉包裝盒。有陶瓷的、木質的、銀制的、牛皮紙的,也有漆器材質和馬口鐵等。

這些盒子、罐子們展示了當時茶業(yè)的興盛和繁榮,也呈現出那個時代的氣質和精神。

本文略長,但建議讀完,保證漲姿勢?。?!

一 這些盒子無比“傲嬌”

1. 巴拿馬世界博覽會得獎作品

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中國代表團獲得了1218枚獎章,是海外認可度最高的一屆世博會。

其中福州馬玉記商號參展,獲得金獎。由于茶商“精詳裝潢”,“又華麗實足代表華茶之特色”,因此獲得國內外一致贊譽。

 馬玉記獲獎白茶盒

 

馬玉記參賽白茶盒套裝

 

馬玉記參賽白茶盒套裝

 

 用來裝茶葉盒的箱子

 

2. 景泰藍罐-1925年京奉津浦兩路局鐵路聯運會紀念

 

 景泰藍茶葉罐

 

光緒十四年(1888),唐胥鐵路修到天津,稱唐津鐵路,中國鐵路網就是在此基礎上日漸形成的。原為官督商辦性質的開平鐵路總局隨即改組為添招股的津沽鐵路總局(遺址在三岔河口望海樓附近)。

 

1891年,為加強天津至山海關一段鐵路的防務,北洋官鐵路局設在山海關(該局界碑近年在北站外發(fā)現),這是中國官辦鐵路開始的標志。

 

 罐身內外

 

1907年,山海關至皇姑屯一段的鐵路建成。北京至奉天(今沈陽)鐵路全線開通,全長1042公里,成為貫通山海關內外的主要通道,清政府將其命名為京奉鐵路。

 

民國后,京奉路局隸屬北京政府交通部,為一等局。從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結束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結束這段時間,其關外段曾歸奉榆鐵路管理局管轄。1928年,京奉鐵路改稱平奉鐵路,轉年又改稱北寧鐵路。

 

這就是1925年,京奉津浦兩路局鐵路聯運會紀念特制的景泰藍罐。

 

 工藝細節(jié)

 

3. 祁門紅茶的“鏡面馬口鐵小箱”

 

無獨有偶,1917年茶葉外銷不振,但祁門模范種茶場獨出新意,在包裝上下功夫。其制祁門紅茶,“裝潢用鏡面馬口鐵小箱”,在漢口市場引起轟動。中外官商爭購作為饋送禮品,從而“獨得善價”。

4. 1926費城博覽會得獎作品

1926年費城舉辦世界博覽會,中國獲邀參展。

當年由華茶公司提供的紅茶、綠茶曾獲該屆博覽會甲等大獎,與江浙綢緞、江西瓷器、福州漆器等眾多的中國參展品,同被世人認為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代表物件,獲得不少掌聲之際,也為該公司的茶葉開展更廣大的銷路。

由于歷史原因,祁門紅茶的“鏡面馬口鐵小箱”被少數藏家珍藏,少有公開流傳圖片。而費城世界博覽會,在上海市檔案館中,也僅有世博會當時的招貼畫、上海美術學校的參賽作品、以及無錫榮氏面粉公司的獲獎獎狀。

受益于此屆博覽會,華茶公司在隨后的銷量大增。

二 做罐就要做主流:老字號茶莊的茶葉罐

上海是近代中國重要的茶葉出口港,由于當地人文薈萃,生活水平甚高,茶葉消耗量也大,因此許多出名的茶號紛紛于此地開業(yè)。

坐擁雄厚財力的老字號茶莊,采用當時世界的最新材質,為自家茶葉設計包裝,以此和一流跨國茶企正面交戰(zhàn)。

接下來我們先看一下,“主流茶葉罐”都是什么賣相。

1. 華茶公司

華茶公司是近代中國華商最大的茶葉出口公司,由粵商唐翹卿所創(chuàng)立,他是上海茶棧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其子唐季珊,曾留學英國,見識多廣,又富于商業(yè)手腕。

 

因此華茶公司在唐氏父子努力經營下,很快就壯大成為中國重要的民族企業(yè),唐季珊更因此博得“茶葉大王”稱號。

 

 百年經濟學堂所展示的華茶雙龍商標

 

華茶公司雙龍罐實體

 

下圖胭脂茶罐——白底紫嫣紅,彩繪山野扁舟圖。構圖為遠山、樹林、茅屋及一葉扁舟。

 

凈重約1盎司(28.375公克),故此小巧的茶罐所盛裝的茶葉量不大,而茶罐造型精美,內置歐美人士向來所喜的香花茶,故推測應是當年外銷的高級茶款。

 

 華茶公司瓷制胭脂罐

 

而華茶公司的封裝茶葉罐,新穎別致。罐體圖案選取歷史人物,整體形狀選擇菱形,配以圓潤罐蓋,造型靈動不失優(yōu)雅。形式新穎,采用棉線捆裝,在瓷制茶葉罐中較為少見。在罐蓋處加上華茶公司圖標,醒目而有質感。

 

 華茶公司原封瓷茶罐

 

 以棉繩捆綁的原封茶葉罐

 

 罐蓋上的華茶公司小標簽

 

最后是華茶公司的八仙過海茶葉罐。采用傳統(tǒng)神話中的形象,繪制罐身。使整體渾然天成,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

 

 八仙過海茶葉罐

 

2. 汪裕泰茶號

 

與華茶公司并為翹楚的汪裕泰茶號,是近代上海最大的茶莊。由徽州商人汪立政,在清道光年間創(chuàng)立,經歷祖孫三代約一百二十多年經營,成為甚有名氣的百年老茶號。

 

鼎盛時期,汪裕泰有八家連號店,三處加工廠,并在杭州、蘇州、臺北以及美國創(chuàng)辦茶莊;還在摩洛哥設有一個駐外辦事處。

 

汪裕泰第三茶號茶盒

 

根據少時曾在汪裕泰茶號當學徒的胡孝儀先生回憶道:“要說是汪裕泰的職員,別人是要側目相看的。在馬路上坐黃包車,不用報路名,只需說汪裕泰,車夫就能把你送到。能在汪裕泰茶號做事,不僅面子光鮮,而且內里實在……”

 

汪裕泰第三茶號茶盒

 

3. 翁隆盛茶號

 

翁隆盛茶號創(chuàng)設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創(chuàng)辦人翁耀庭,原籍海寧,店址初設杭州梅登高橋。

 

太平天國之后,翁氏為發(fā)展業(yè)務,將店址遷至當時的商業(yè)鬧區(qū)清河坊。又擴建五層洋房,門楣上裝飾“獅球”,注冊商標,氣派煥然一新,以百年老店、貨真價實以招顧客。

 

 翁隆盛茶號茶葉罐

 

翁隆盛茶號的名聲之所以歷久不衰、馳名中外,其主要經營特色是:所制的龍井茶品質優(yōu)良,自稱采購認真,選而復選。專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以此膾炙人口。龍井極品獅峰茶,曾獲巴拿馬博覽會獎狀。

 

 當時已經開始使用電話了

 

1937年抗戰(zhàn),杭州淪陷,各大茶號相繼歇業(yè),龍井茶產地人窮地瘦茶園荒。

 

1953年在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后,清河坊的零售門市部撤銷,而把湖濱同大元茶號改為翁隆盛茶號,后又易名獅峰茶葉店。

 

4. 正興德茶莊

 

正興德民國年間的禮品茶茶罐以金黃色為基調,正背兩面裝飾著淡綠、淡藍色的幾何圖案,新穎大方。邊側分別寫有宣傳詞:“助消化,佐清談,增君美滿生活。贈親饋友,禮品最宜”;“品質—無麗不臻,裝演—有美皆備”。

 

無巧不成書,當時家喻戶曉的“美麗牌”香煙的廣告語也正是“無麗不臻,有美皆備”。

 

 

正興德長方形茶葉盒,金色主調,淡藍色幾何圖案。

 

 

與正興德類同的廣告語,都有“無麗不臻,有美皆備”。

 

5. 啟元茶莊

 

啟元茶莊的茶罐上不僅標明了市內三家商號的地址,還特別明確了張家口怡安街店和綏遠城北門里店的地址。

 

正興德茶莊曾專門推出英文版淡黃色調的茶罐,天成厚茶莊的茶罐上“名滿歐亞”的紅色大字亦十分搶眼,因為早在清末民初通過天津轉口,南方的茶葉就已經廣銷三北地區(qū)并出口到俄羅斯等國。

 

 啟元茶莊藍色底茶葉罐

 

三 高手在民間:正如好戲在最后

 

在大環(huán)境的帶動下,除了知名茶莊、茶號的茶葉罐,各個民間手藝人、工坊的各式茶葉容器,同樣精美。

 

由于歷史原因,關于當時存留之物的文字描述較少。

 

1、牛皮紙等紙質茶葉盒

 

 廣東榮茂茶號的龍團香茶

 

 美珍茶莊紙質茶葉盒

 

2. 錫制茶葉罐

 

精品錫茶葉罐,包漿自然,雕工漂亮。所在地:上海。

 

輝記滿工雀鳥花卉紋案錫制茶葉罐

 

3. 馬口鐵制茶葉罐

 

 晉元興茶莊茶葉罐

 

天津禮和洋行閨秀圖案茶葉盒

 

乾和祥茶莊鐵盒

 

4. 紫砂茶葉罐

 

據說市場價已經16萬了

 

胖胖的很想抱有木有

 

5. 銀質茶葉罐

 

 天津永祥銀質茶葉罐

 

 很精致有木有,可以當傳家寶了

 

6. 釉彩茶葉罐

 

 黃鱔釉賞瓶,景德鎮(zhèn)窯

 

 

7. 瓷器

 

民國“坤記氏出品”,粉彩人物天女散花六方茶葉罐。

 

一面繪天女散花,另一面繪黛玉葬花。四面書不同體的書法,繪畫、書法細膩、規(guī)整,書畫俱佳,堪稱民窯精品。

 

上、下棱角處稍有剝釉,這正是該時期瓷胎疏松的特點所致。后配錫制老蓋子,配得相當精密。

 

 坤記氏天女散花六方茶葉罐

 

8. 各種好玩的周邊

 

在搜羅民國茶葉罐的過程中,小編也發(fā)現了民國前輩們的可愛之處。

 

 

當時上崗也是需要牌照滴~~

 

 

老鄉(xiāng)家中的傳家寶,老竹根精雕龍紋茶葉罐。

 

 

我們當時就知道世界需要“和平”——來,親,別打了,喝口茶先~

 

 

老錫器塹刻松鶴同春筒形茶葉罐。像不像麻匪的煙槍?

 

 

據說是海外回流的民國六面工茶葉桶,最下面的腳折了一只,但,不影響站立!

 

 

這個美翻了吧~你以為她是銀子的?其實她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層錫,里面是紫砂的!

 

 

親,貨真價實的紫砂內膽哦~

 

 

最后在壺底,她嬌滴滴地完成了自我鑒定——(人家很)“正點”!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之所以為大家呈現了一篇民國時期的茶葉包裝圖文,不過是想追憶近代茶業(yè)發(fā)展的美好往昔,也致敬茶業(yè)前輩的奇思妙想和絕妙創(chuàng)意。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找到約39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