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玄米茶產地

找到約20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細說日本茶的種類

基本常識

茶的基本分類示意圖

日本出產的茶葉主要以蒸青綠茶為主。這與茶葉的傳入,飲茶習慣,日本茶產區(qū)的氣候特性以及茶樹品種的培育種植等都有關系。雖然在20世紀的中后期也有嘗試過制作紅茶,但因性價比不如中國和南亞的紅茶而未能成功。20世紀80年代甚至嘗試過烏龍茶的制作,但一樣不盡如人意。

與中國綠茶主要以炒青為主不同,日本綠茶則主要是以蒸青為主。蒸青綠茶的歷史實際上更悠久一些。傳統(tǒng)的蒸青工藝簡而言之就是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后揉捻、干燥、碾壓、造形而成。相傳這種工藝是在唐末宋初傳入日本。

蒸青工藝由于保留了較多的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芳香物質等內含物,形成了“三綠一爽”的品質特征,即色澤翠綠,湯色嫩綠,葉底青綠;茶湯滋味鮮爽甘醇,帶有海藻味的綠豆香或板栗香。日本人似乎更加喜歡這種口感,因此一直沿用并進行了自動化、機械化的探索,至今已相當成熟。

而我國的蒸青綠茶目前只剩下為數(shù)不多的以湖北恩施玉露為代表的少數(shù)茶葉品種。

日本主要產茶區(qū)域示意圖

日本最常見的茶

日本茶中最常見也是最常喝到的茶,是日本蒸青綠茶的典型代表。制作時,將露天茶園里摘下的新芽快速蒸熟(25-30秒),揉搓使其干燥。特點是苦澀感和香甜感較為均衡。主要產地是靜岡和鹿兒島兩縣。其它地方也有廣泛種植和制作。各地由于茶樹種和水土氣候等因素,煎茶的口味也有不少差別。

濃郁鮮艷的綠色

深蒸煎茶越來越受到茶人們的歡迎,因為吧蒸制的時間延長了2-3倍,導致原本茶中的苦澀感得到了更好的抑制,因此口感也會順滑圓柔不少。因為制法的關系,葉底完成度較普通煎茶為茶,故而茶湯的渾濁度也更高。產地基本和普通煎茶一致。

上等茶的代表

玉露在日本茶中是名副其實的高端茶,當新芽掛枝2-3芽枚的時候,需要在茶園里用葦簾、稻草或黑色化纖布遮蓋20天左右(術語叫做“覆下”),遮住陽光培育的茶。限制光線使新芽發(fā)育,可以抑制兒茶素的生成,進而增加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反應到口感上,明顯苦澀感減少,味道鮮美被放大,像海苔一樣的“覆香”是其最典型的特征。玉露目前主產地是京都府的宇治市、福岡縣的八女市以及愛知縣西尾市等。

另有一種覆下期15天左右的かぶせ茶(譯作被茶或冠茶),主要出產在三重縣的茶園,被看作是玉露很好的補充。

莖部集結的清爽

玉露和煎茶的粗茶加工的最后一步,是利用篩選器過濾掉莖和碎渣,稱為“出物”。將這些茶莖集合起來制成的成品茶被稱為“莖茶”。其主要特征是獨特的清爽香味和甜味。其中,玉露和高級煎茶的莖,被稱作“雁が音”,也屬于高端茶。光澤鮮艷的綠色莖茶,甜味十足。紅褐色的粗壯的莖干是經過機械修剪的堅硬部分,石川縣將其作為“棒茶”出售。

最受平民歡迎的茶

一番茶,是摘取當年最初生長的新芽而生產的茶,也就是“新茶”,由于量少所以珍貴。后面根據(jù)采摘的順序,被稱為“二番茶”、“三番茶”。一般的番茶是指將非新茶的茶菁依照煎茶的制作方式制作的具有獨特風味的蒸青綠茶。這些茶菁大多是比較粗壯的老葉,所以也有“晚茶”的稱呼。由于采用露天種植,而且對于茶葉的外形要求不高,因此價格適中。產區(qū)也基本與普通煎茶一致。

壽司店中的常備物

與莖茶同為玉露和煎茶的粗加工“出物”,價格不高。由于形態(tài)不好看,通常被制成茶包,便攜性一流。加入水后,茶中的物質解析的更加快速,因而很受時間緊迫的茶客們的歡迎。

茶筅點茶后吃下肚

抹茶的原料叫做碾茶(てん茶),和玉露一樣在新茶的時候需要覆下遮光培育。然后將嫩葉細致地摘下蒸熟后,不揉搓而使之干燥,再去除葉脈和莖的部分。最后再用石臼磨成很細的粉末。

抹茶道是日本抹茶主要的品飲方式,是從宋代茶道中演進而來的。由于茶粉和水是半相容的狀態(tài),需要使用茶筅進行外力攪拌而使之完全溶解,是為“點茶”。點好的茶,泡沫豐富,口感豐富,旨味(海苔味)和香甜味都很明顯。由于茶被全部喝下,所以各種營養(yǎng)物質也是吸收最好的。

目前日本抹茶的主要產區(qū)是京都府的宇治市、福岡縣的八女市以及愛知縣西尾市等。

碾茶

煎焙香濃郁的茶

焙茶是用煎茶和莖茶的茶菁混合后進行翻炒烘焙制成。由于加熱是的咖啡因氣化并發(fā)生轉化,因而對胃的刺激很小,更適合腸胃敏感的人群或者小孩引用,睡前喝也不太可能影響到睡眠。產區(qū)與煎茶基本重疊。

煎炒過的米混入

將泡過水的再蒸過的玄米翻炒,再與番茶或煎茶混合后即是“玄米茶”??赏瑫r享受到炒玄米的焙火香味和茶的清爽的味道。由于摻有玄米,煎茶和番茶的使用量減少,所以咖啡因也少,是也能推薦給孩子和老人的茶。由于品飲方便,也越來越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

來源:茶貴人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年輕人也不愛喝茶了?且看這些熱愛日本茶的年輕人如何創(chuàng)新

新消費導讀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是有著悠遠的飲茶史,也同樣面臨工業(yè)化社會帶來的新挑戰(zhàn)。

迄今為止,對日本民族文化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可以說非「千利休(日本茶圣)」莫屬。但現(xiàn)如今忙碌都市生活讓人們少了閑情逸致坐在茶室中飲茶,千利休所遺留下來的茶道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為了振興日本茶,2014 年起日本官方開始舉辦日本茶大賞(日本茶AWARD),每年評選出日本各地的優(yōu)質茶品種。

與此同時,日本也相繼出現(xiàn)一些由年輕人創(chuàng)辦的新式茶鋪,這些茶鋪在沿襲傳統(tǒng)的基礎上,引入現(xiàn)代店鋪設計風格,還從茶種挑選、沖泡方式與產品上大膽創(chuàng)新。

這些茶鋪既有共通之處,又根據(jù)自身對日本茶的定位和理解,進行著不同的探索和嘗試。它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日本年輕人能重新愛上日本茶。

不止抹茶和茶道

日本以抹茶與茶道聞名世界,不過對普通日本人來說,平常喝的茶主要為煎茶、番茶、玉露和玄米茶等品種的日本茶。尤其煎茶占到日本茶產量的60%以上。

(2019年日本茶AWARD海報)

茶道發(fā)源于中國,此后傳入日本,和中國茶文化發(fā)展類似,日本茶也歷經變化,特別是在公元16世紀,日本茶圣千利休(1522年-1591年)將「茶道」發(fā)揚光大。

茶道也可以說是大部分外國人對日本茶文化的最普遍認識。千利休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融入了飲食、園藝、建筑、花木、書畫、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工匠精神與生活美學。

因此,千利休的美學影響不僅只是茶葉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不過,進入歷經了幾個世紀,日本的茶文化也不得不面臨了新的課題——進入工業(yè)化社會,人們再也沒有閑情逸致坐在茶室中飲茶,取而代之的是方便購買的瓶裝茶。

昭和56年(1981年),伊藤園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罐裝烏龍茶飲料,幾年后又推出了罐裝綠茶飲料。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日本茶文化進入了現(xiàn)代化。因為飲茶變得更為方便。

但它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對我們這一代而言,茶道是很抽象的名詞,離我們很遠,從出生以來我們所接觸的茶,就是便利店或路旁自動販賣機所販售,裝在塑料瓶里的茶。”新式日本茶鋪體驗店「東京茶寮」的社長青柳智士如此描述。

而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大行其道,也讓傳統(tǒng)沖泡茶在日本年輕人中卻遠不如手沖咖啡受歡迎。

為了振興日本茶,2014 年起日本官方開始舉辦日本茶大賞,每年評選出日本各地的優(yōu)質茶葉品種,以幫助消費者發(fā)掘更多日本茶產品。這一大會每年舉辦,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最終發(fā)布改為線上進行。

獲獎者既包括百年老店,也包括近年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新式茶鋪。

畢竟在全世界的飲品里,喝茶的人口占了30億以上,比咖啡的25億還是略勝一籌,平均每5人就有2位愛喝茶,茶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只不過要服務現(xiàn)今的這些茶葉愛好者,需要推陳出現(xiàn),創(chuàng)新飲茶的潮流與商業(yè)模式。

這幾年,日本也相繼出現(xiàn)由年輕人創(chuàng)辦的新式茶鋪,他們希望也可以像千利休那樣,采用各種器具、空間與飲茶的儀式,企圖傳達不只是茶葉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背后的現(xiàn)代生活美學。

下面介紹的三家新式茶鋪,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獲得了一定肯定(如得獎等),通過它們或許可以一窺日本年輕人如何看待并發(fā)展他們的茶文化,以及如何創(chuàng)新茶這一商業(yè)模式。

「東京茶寮」

「東京茶寮」位于三軒茶屋,第一眼進去,大概很容易誤以為這是家咖啡店。這家店的兩位創(chuàng)業(yè)者在開設這家店時還不足30歲,開業(yè)時就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

東京茶寮的店面設計以白色作為基礎色調、并搭配黑色和原木色的極簡風格,面積不足30平米,為了能讓客人將注意力集中于茶本身,店內沒有任何多余的元素。

不過,它最值得關注的地方不是設計,東京茶寮最大的突破是將手沖咖啡與日本茶結合形成獨特的「手沖茶文化」,這在世界上算是首例。

店主之一的谷本干人以手沖咖啡為原型設計了日本茶沖泡器Green Dripper,他還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日本茶品牌Green Brewing,東京茶寮是其品牌的旗艦店。

谷本干人看到,日本年輕一代已不再對茶和飲茶感興趣,煎茶文化等正被漸漸遺忘。為了拉近茶與年輕人的距離,加上日本茶沖泡和咖啡萃取在原理上的異曲同工,他發(fā)明了以手沖咖啡為原型的日本茶沖泡器Green Dripper。

東京茶寮沖泡過程也分為三泡。水溫由低到高,每一泡會釋放不同的風味物質。第三泡時,會加入玄米茶,以體驗烘焙茶的香氣。

這種新的沖泡方式不僅提升了茶的風味,還將全新的西方審美理念引入日本茶的沖泡過程,受到日本年輕人的喜愛。

除了沖泡方式外,東京茶寮還非常推崇「Single Origin(單一農園/品種)」的概念,這也與單品咖啡很相似。

在谷本干人看來Single Origin概念是日本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不僅對生產優(yōu)質日本茶的茶農有利,也將促進日本茶整體品質的提升。

由于煎茶不存在專業(yè)資格,新的沖泡和測評方式在推廣時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也成為近幾年日本茶得以創(chuàng)新的關鍵。

除了提供日本茶沖泡服務外,谷本干人還將茶具與沖泡茶葉的標準化,并在官網上公開沖泡配方。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家里用同樣的方式,沖泡出同樣風味的茶品。

與其被條條框框的思維束縛,不如想辦法拉近日本茶與年輕人的距離。只有當日本茶像咖啡一樣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時,日本茶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才能真正被年輕一代,傳承并發(fā)展下去?!钙贩N茶専門店 心向樹」

「心向樹」是日本唯一家品種茶概念的茶葉零售店,于2016年創(chuàng)業(yè)。店主川口史樹是個從小學開始就開始喝滴濾咖啡的咖啡黨,對于自己的「心向樹」,他表示“能讓自己這樣著迷,日本茶的魅力非常深奧”。

實際上,川口史樹在研究生畢業(yè)之后進入的是一家造紙公司,主要工作是培育、開發(fā)造紙需要的原料樹的新品種。在接觸到育苗的工作后,他開始下決心培育茶樹苗,與茶道的緣分就此展開。

他看到的一個現(xiàn)狀是日本茶雖然有產地區(qū)別,比如宇治茶等,但對于茶的品種卻沒什么意識,因為日本茶是混合的。這是能穩(wěn)定茶的品種以及維持成本,但是代價是抹殺了茶的個性。

因此,川口史樹開始思考能否改變,能否售賣具有個性的茶,也就是品種茶,目前店鋪銷售的茶種類已經超過100種。

川口史樹認為,影響茶味道的主要有三大要素,第一是品種,但僅靠品種無法決定味道,味道根據(jù)環(huán)境、栽培方法、田地的條件而變化,這是第二個要素,第三是加工不同也會產生區(qū)別。

不過在日本,基本所有的加工都是在混合的前提下進行的,心向樹以品種為基準的話,就意味著它們需要創(chuàng)新技術,目的是找到適合各品種茶的加工方式。

并沒有任何茶道背景的川口史樹,對自己的品種茶抱有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他也沒有表示過擴大日本茶影響的使命感,“我是因為工作而了解了茶的品種,對于這一點,大家知道了也還是可以不喝,但一無所知是非??上У?。”

現(xiàn)在茶專賣店在日本各地開張,這些店鋪大多有品種茶進行售賣——標注產地和品種。從這一趨勢看,就和咖啡一樣,茶品種也逐漸成為日本消費者選擇的要素之一了。

「櫻井焙茶研究所」

櫻井焙茶研究所位于東京表參道,店鋪面積不大,里面共有 8~10 個座位。由于店名中有“研究所”字樣,加上店員都身著白大褂,從外往里看,像一間忙碌的實驗室。

這家店看起來更接近人們印象中的茶鋪,主要采用黃銅與木頭裝飾,將傳統(tǒng)日式茶道與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進入店鋪的第一感受是安靜,緊接著便會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茶香。

店中的茶師會向每一位客人耐心的解釋每種茶的產地、風味特點和品鑒方法。根據(jù)茶品種、水溫和烘焙度差異,沖泡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整個沖泡的過程中茶師動作簡潔凝練,儀式感十足。平時喝慣茶包和瓶裝茶的年輕人才發(fā)現(xiàn),沖泡日本茶原來可以是如此嚴謹、優(yōu)雅的事。

櫻井焙茶研究所的日本茶共分為三泡,沖泡之前會將茶葉進行現(xiàn)場焙烤。第一泡和第二泡都使用相對低的水溫,展現(xiàn)茶葉原本的甘味和清香。比較特別的是第三泡,茶師會根據(jù)時令加入不同花草,并在茶湯中加入冰塊冷卻,倒入雞尾酒杯中品嘗,這種新的沖泡方式,在年輕人中很有人氣。

自稱“研究所所長”的店主名叫櫻井真也,也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之前在著名的和果子店「HIGASHIYA」工作多年。

在HIGASHIYA工作期間,曾當過調酒師的他發(fā)現(xiàn)雞尾酒與日本茶有許多共通之處;也發(fā)現(xiàn)無論和食、日本酒還是咖啡,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唯獨日本茶,頗有些被人遺忘在時代洪流中的意味。這也成為他開設櫻井焙茶研究所的契機。

同時,為了給日本茶注入新的活力,櫻井研究烘焙所將喜愛的酒,與日本茶相結合,開發(fā)出如煎茶金酒、焙茶朗姆酒、抹茶啤酒等茶味雞尾酒。

就像官網中寫道那樣,“我不僅希望能傳遞日本茶帶來的愉悅與價值觀,還能促進日本茶與時俱進。”在櫻井真也看來,過去的傳統(tǒng)茶屋是為沿途旅人們提供休憩之地的場所,櫻井焙茶研究所能夠延續(xù)這種古老的功能,成為都市人休息的空間,更能讓年輕人在這里發(fā)現(xiàn)日本茶的新魅力。

來源:新消費內參

作者:鮑妍伊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玉露、煎茶、焙茶,到底是什么茶?



在日本街頭,會看到一道特別的風景:走幾步路就有色彩鮮艷的自動販賣機。每次路過,都被花花綠綠的瓶子包裝吸引,仔細一看會發(fā)現(xiàn),這些販賣機里,茶飲料占了三分之一,有純茶,也有奶茶,還分熱飲和冷飲。即使下雪天,也可以走在路上喝到一杯熱茶,心里想著就暖暖的。



//

日本年輕人為什么愛喝茶飲料?

//


日本茶飲料在年輕人中十分受歡迎,如果說隨處可見的居酒屋是夜晚撫慰一天辛勤勞作者的棲息地,那各色茶屋就是白天給人們加油充電的休息站。



不管是體驗茶屋的沖泡茶,還是路邊的茶飲料,會發(fā)現(xiàn)純茶基本不含糖分,奶茶甜味較淡。無糖或少糖,幾乎已是普通日本民眾的健康守則之一。喝茶解膩、消脂不管是否成效如何,都讓年輕人能買一份安心。這樣的設定,在中國一定是行不通的,喝茶飲料和奶茶,對于大部分中年輕消費者來說,就是為了那幾分甜才喝的。


日本的快消茶飲料需求最大的是綠茶、烏龍茶飲料,其他還有紅茶、麥茶等混合茶飲料。在綠茶飲料中,雖然在制作手法上,日式茶飲料通過蒸的方式來制作,而非中國茶的“炒制”,沒有中國茶葉香,但茶味卻不減,成為口感不錯的日常飲品。



日本人喝茶的傳統(tǒng)源于中國,但日本人茶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的確值得想贏得年輕市場的中國企業(yè)借鑒,并且這塊市場很大。



為什么看好茶飲料?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曾說,中國茶飲料的發(fā)展,利用6%的茶葉原料,創(chuàng)造了40%的茶葉產值。


根據(jù)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2017年報告顯示,我國茶葉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同時消費逐漸升級,預計將達到4.9億。而在轉型大趨勢下,我國茶企也正面臨著如何通過品牌化考驗以進一步擴展市場的考驗。


“95 后”“00后”消費群體崛起,他們對價格敏感度不斷降低,價格超過5元一瓶的農夫山泉旗下茶飲“茶π”、“東方樹葉”、統(tǒng)一旗下的“小茗同學”等,都是銷量不錯的中國茶飲料.今年,小米順利完成“平仄”原味茶飲料的眾籌。說明茶飲料市場,未來可期。


在發(fā)展方向上,陳宗懋認為,我國茶飲料功能化水平還不夠。在日本,茶飲料有細分的消費人群,針對肥胖人群、小孩、和尚、婦女、老年人等不同人群,開發(fā)有上百種不同茶飲料。





//玉露、煎茶、焙茶,到底是什么茶?//



眾所周知,茶自中國傳入日本,最早始于奈良時代,經由最澄、空海等遣唐使、學問僧,把茶帶進日本,但當時的茶,并未在日本造成流行,一直到鎌倉時代的榮西禪師從宋朝,把當時宋朝流行的泡茶方式,碾茶法—以石臼以茶葉磨碎,造就了日本茶道的誕生,抹茶雖由中國傳入日本,但現(xiàn)在在中國卻沒有被保留下來,非??上?。


從鎌倉初期(宋朝)將碾茶傳入日本后,以釜來炒茶,將炒茶法帶入日本的,則要到了室町時代(明朝)東渡日本的隱元禪師,及至江戶時代,永谷宗円更發(fā)明了以茶葉採摘下來后,先蒸制—揉捻—烘干,反覆多次的方式來制茶,成為煎茶的起源,而煎茶的味道,也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現(xiàn)在到日本超市??吹礁鞣N“永谷園”茶泡飯的配料,即為其后代子孫創(chuàng)立。


誠然,日本茶屬“不發(fā)酵的綠茶”,即茶葉採摘后,不放置發(fā)酵,立刻拿去蒸,再經揉捻、烘干,主體雖是如此,但細部的栽種方式、蒸製時間、揉捻次數(shù)、只留葉肉或取用莖梗的不同,造就了各種風味完全不同的茶品,著實讓人眼花瞭亂。



在販賣機里 ,我們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茶:


玉露:只取第一次手摘的嫩芽(一番茶),并且只有葉肉,不含莖梗,可說是最高等級的煎茶,但需低溫沖泡(約50度到60度的水溫)。


抹茶:把碾茶研磨后呈粉狀的茶,顏色鮮綠,日本茶道即以抹茶為主。(由于抹茶價格昂貴,另“料理用抹茶”或“烘焙用抹茶”,即為下等抹茶或加了人工添加劑的抹茶,才能經高溫烘培后仍讓食品保持鮮綠的顏色,如果做一公升的冰淇淋,用了15g的抹茶粉,大概才出現(xiàn)綠色的感覺!由此可知,中國街頭市售的抹茶冰淇淋,或是抹茶類甜點,色澤能如此鮮綠,加入的根本不是抹茶而是一般的茶末,或是加了色素與香精而成。)


煎茶:為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飲用的茶,價格較低,但上等煎茶亦不便宜,一般煎茶屬“淺蒸煎茶”,即只蒸30~40秒,隨即揉捻、干燥,但靜岡從江戶時代開始有“深蒸煎茶”,延長蒸的時間達60~90秒,葉片雖較碎爛,但沖泡時,味道比“淺蒸煎茶”快出來。


玄米茶:以煎茶再加上烘炒過的糙米,加工所制的茶,所以有茶香亦有米香,也有用上等煎茶所做的玄米茶,故價差頗大。





還有些多為日本人自己喝的茶:


芽茶:在制作玉露或煎茶時,由于葉片所夾帶的嫩芽較細嫩,制茶時會成為丸狀小粒,為求茶葉外觀整齊,一般會把嫩芽分離出來成為芽茶,其茶味甘甜、顏色較深綠、咖啡因含量也較高,大多留下來茶農留自己喝,因此市面上較少看到。


玉綠茶(ぐり茶):一般日本茶呈針尖狀,但玉綠茶因最后一道工序并不揉捻,所以葉片會捲起來,有中國式的炒制(主要在九州地區(qū),由江戶時代明惠上人發(fā)揚光大)與日本式的蒸制(大正時期出現(xiàn))兩種,沖泡溫度略高,約70度左右。


番茶:日本茶園在每年四月第一次采摘的新茶叫“一番茶”,經施肥、整枝、防除后,到六月第二次采的叫“二番茶”,再次防除、施肥后,到九月采收者為“秋冬番茶”,日文“番”為“次”之意,因此一、二番茶會拿來做煎茶,二、三番茶會拿來做番茶,而番茶為整枝葉片烘培,且有焦香味,但高溫沖泡不易苦澀,為京都一般人家常喝的茶。



以往覺得玉露、煎茶這類茶不好喝,大概是因為水溫出過高的關系,其實如果把日式茶作為日常有味道的“水”來飲用,低溫沖泡其實是個很好的選擇。




//

產品的“精品主義”

靠實力之余,也靠臉

//



日本產茶量十分有限,多疑大部分還是靠進口。不少知名日本茶飲公司,也只“生產設計和茶葉萃取技術”。在全球篩選供應商的時候,這些公司已經將篩選因素量化成可復制的標準,然后把茶葉引進日本進行深加工。


精品主義不但體現(xiàn)在嚴格的工廠化生產標準上,也體現(xiàn)在精美的產品包裝上。第一眼看到這些日本茶飲,往往是通過視覺沖擊來激發(fā)消費欲望,面對這些看起來很好喝的飲料,再糾結也沒有選擇困難了。


通過顏色劃分產品的方式,在新中式茶包裝中也開始管飯運用,這些設計其實也借鑒了日本的茶飲料包裝,顧客可以按顏色快速判斷自己心儀的查品類。每款茶葉還有不同的產地、香氣、沖泡方式都被明明白白寫在塑料瓶上,一目了然。



另外,就是消費者最難以抗拒的饑餓營銷了。在日本,不只是茶飲料,很多產品都喜歡出“季節(jié)限定”、“地域限定”,或跨界合作推出限時限量款發(fā)售。拿日本網紅茶品牌LUPICIA來說,節(jié)日限量、季節(jié)限量、地域限量或主題限量款,都成為消費者每年都期待的收藏品。



在日本,還有很多糕點工廠、巧克力工廠,他們除了日常生產,還吸引著大批粉絲和游客前來打卡。而日本的茶室、茶屋也有很多與當代知名建筑設計師合作的產物,除了門店之外,連LUPICIA工廠的廠房都經常登上各種建筑學雜志。



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深厚源遠,在中國新一代人的成長環(huán)境中,茶的印象老氣的、過時的,甚至認為茶是中老年人的保健飲品,無法跳出條條框框來普及茶文化。但其實喝的健康,不分年齡,是中國茶的定位太老了,而問題不在于年輕人。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品質依然是首要生產力,它們與古老中國茶還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但作為日??煜嬈?,的確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國,這一部分年輕市場還很大,我們期待有人進一步嘗試。





拋開日本茶飲料好不好喝的問題,它能成功打入年輕人群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的品牌,都有明確的定位和完整的視覺體系,在展示優(yōu)質的產品之前,也需要迎合消費者的偏好和梳理品牌形象,這樣才能快速脫穎而出。



■編輯_初空

找到約16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