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廣東喝早茶文化

找到約7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6 秒)

“衫可以少買 茶吾可以吾飲”論粵式早茶重要性

  早茶由來
  粵式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yīng)茶水糕點,設(shè)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xiàn)了茶居,規(guī)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
  在廣東,熟人見面相互打招呼或許不會說“好久不見”,卻必不可少會講一句“得閑飲茶”(有空喝茶),喝“早茶”之風廣州尤盛。
  這是一個將飲食文化滲透到生活日常的地域,這里茶樓林立,來往食客絡(luò)繹不絕。有人認為在廣州,‘一盅兩件’才是一天的正確開啟方式,這是永不過時的生活習慣,無論是退休老人還是青年男女,在閑暇時會選擇來茶樓吃點心,品品茶。這里有著精巧細致的點心,讓無數(shù)吃貨慕名而至,這里有難得一見的茶里煙火氣息,讓愛茶之人也愿一品究竟。

  來到粵式茶樓,琳瑯滿目的點心會讓你激動不已。喜歡甜食的有各式糕點,有傳統(tǒng)的、新式的甚至西式的也不罕見;若喜歡咸香風味的,也有各類肉食蒸品,熱菜冷盤也樣樣俱到。這些在茶樓中統(tǒng)稱為“茗點”,因為在“老廣”的眼中一口點心一口茶湯這才是舌尖上的享受,廣東人酷愛普洱茶,尤為菊花普洱熟茶。
  對吃喝講究的廣東人,上茶樓一般會自帶茶葉,因為喝茶不能隨便。此時撕開一袋大益普洱散熟茶或菊花普洱熟茶,配上精巧的點心,家人朋友間推杯換盞,最是愜意。
  在廣東喝早茶的習慣經(jīng)久不衰,當然不僅僅是美食的誘惑,更多的是能在這里找到一份慰藉,因為陪伴、歡聚、放松都能在這進行。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撰稿:梁瑞祥

  責編:周文龍

廣東人為什么如此中意"飲早茶"?

  廣東至今流傳著特殊的飲茶習慣,把稱為"嘆茶"(即享受之意),有"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壺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嘆早茶已經(jīng)是生活必需,每天一早,各色茶樓高朋滿座、人聲鼎沸,老食客們點上一盅兩件,茶香伴著熱氣縈繞在周圍,一份報紙,幾句街坊問候,享受屬于自己的美好時光,愜意的一天由此開始。到了周末,一家老小圍坐一桌,點上各色點心,聊天喝茶,是屬于家庭的美好時光。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中國,這樣悠閑的早餐唯獨在廣東可以看見,殊不知這樣的文化因茶而生,并已持續(xù)了幾百年。

  廣東飲早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結(jié)論。
  1637年,英國第一次從廣州運走112磅茶葉始,廣州,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英國人,一次次的揚帆遠航,圍繞著廣州港往返于世界版圖,運輸著中國的茶葉。自清康熙廢除禁海令開通海上貿(mào)易,開設(shè)"十三行"開始,廣州開始主導(dǎo)中國的對外貿(mào)易,一時四方商賈、各國洋行云集廣州。
  當時,有華人買辦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時,出于禮節(jié),不方便獨享中國大餐,又吃不慣西方人的牛奶加面包,靈機一觸,便用紅茶與糕點、點心代替,由于糕點、點心不難買到,快捷方便又適合大眾口味,很快便成了,并加入多種食品普及到大眾化了。
  另外、"飲茶"這樣類似喝咖啡的形式,是簡單而又高效的商務(wù)談判方式,受到了大量商人的青睞。茶館、茶居、茶樓,成了最好約談生意及商務(wù)應(yīng)酬的場所。愛吃的廣州人結(jié)合了國內(nèi)外、中西方飲食特色,將精華集聚于此,成為商人們每日首選的最佳聚會場所。
  1757年廣州獨攬中外貿(mào)易大權(quán),一躍成為全國對外貿(mào)易中心,茶葉、瓷器、絲綢,各國商賈云集在此,交易最暢銷的中國商品。廣州經(jīng)濟空前繁榮,茶樓茶館,彼落此起,歷久不衰,遍布廣州各個角落,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廣州茶館的"三茶兩飯",即在一天之內(nèi)有早茶、午茶、晚茶三次,午飯、晚飯各一次,這樣的方式極其近似于英國人的飲茶習慣(英國人一天飲茶5-9次),保障了四方來客全天都能留在茶館消費。
  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結(jié)束,上海、寧波、福州等各個港口開放,廣州商行失去了貿(mào)易的壟斷權(quán),外貿(mào)中心北移。各地運茶的陸路、水路開辟,更多的外國人從上海、福州進行茶葉、絲綢、陶瓷的出口貿(mào)易,昔日唯一的茶葉貿(mào)易港廣州日益蕭條。廣州人原以為"留住客戶的胃,就能留住生意"的美好愿望,就此破滅,但飲早茶的習慣卻被廣州的本地人保留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種種原因,飲早茶這種廣東特色的飲食文化曾一度在內(nèi)地中斷,而海外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粵式餐館、酒樓和香港、澳門地區(qū),卻得以將飲早茶文化發(fā)揚光大。
  到了改革開放之后,海外的廣東籍華人、華僑、華裔,特別是港、澳同胞的業(yè)界人士,在廣東各地投資開酒樓、餐館,又將飲早茶這一飲食文化帶回祖國南粵,將飲早茶這種廣東特色飲食文化加以開發(fā)、創(chuàng)新和推廣,并加入各地不同特色的小吃,融入早茶特點。隨著內(nèi)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飲早茶這種廣東特色飲食文化已經(jīng)推廣到更多地方。

  廣州茶館的"富貴氣派"較重,他們稱茶館為茶樓,一般高3層,底層有六七米高,二三層各高5米左右,舒適清雅。有單間,有雅座,有輝煌的大廳,有雅致的中廳;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東南亞式的。茶樓的點心講究精、美、新、巧,種類繁多。河海陸空、葷素俱備的各色餡料,蒸、煮、煎、炸、烤、焗各大制法,造就了廣州的點心文化。廣州人將所有的珍材用以烹制茶點,將一桌早茶做到了極致。
  飲茶,茶已逐漸讓位于豐富的點心,默默甘為茶點的配角。
  早茶點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廣東具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在點心發(fā)展方面,自從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馳道",廣東等與中原的聯(lián)系開始加強。漢代南越王趙佗,五代時南漢主劉龔歸漢后,在經(jīng)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宋金對峙等多個時代,大批中原人南遷,隨著北方各地飲食文化與嶺南交往頻繁。
  在經(jīng)歷了多個朝代之后,不斷與本土的風俗,物產(chǎn)結(jié)合,相融匯,北方的飲食文化對廣州點心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如增加了面粉制品,逐漸形成了特色飲食文化。
  廣東點心最早是以民間食品為主。廣東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大米,故當時的民間食品一般都是米制品。正是在這些民間小吃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歷代的常常演變發(fā)展,有了多種多樣琳瑯滿目的小炒小吃。
  廣州較早地從國外傳入了各式西點的制作技術(shù),廣州點心大師們吸取西點的制作技術(shù)精華,豐富了廣式點心。


  時至今日,廣東的點心師們憑著高超的技藝,利用不同的皮、餡千變?nèi)f化的組合和造型,制成各種各樣的花式美點。吸取全國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面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fā)展而成。品種多達幾千多款,是全國點心種類之冠,具有用料精博,喜用海鮮,品種繁多,款式新穎,口味清新多樣,制作精細,咸甜兼?zhèn)涞忍攸c,各款都講究色澤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能適應(yīng)四季節(jié)令和各方人士的需求。
  生意人將茶樓作為商談重地,平民在茶樓疏解壓力,飲早茶變成廣州人從容享受的生活態(tài)度,成為朋友、家人溝通的橋梁,偷得浮生半日閑。
  幾百年的浮沉,廣州街頭的洋行早已時過境遷,往日不再,茶樓日月更替,廣州的早茶卻始終衛(wèi)冕世界美食排行榜。
  一壺好茶,幾盅茶點,成為廣府文化最好的代名詞。


早茶的起源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江蘇揚州、泰州、鹽城、里下河地區(qū)和廣東。談及廣東的傳統(tǒng)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食在廣州,味在西關(guān)。

  蘇式早茶

  揚州、泰州地區(qū)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蘇式早茶,比較多的是豆制干絲和面點小食,比如餛飩,魚湯面,干拌面,炒面等各種面條,以及蟹黃湯包,鮮肉筍包,干菜包等等。其實南方人也有很多面點,但是這些面點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區(qū)別很大。至于干絲,是由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將一塊豆腐干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shù)募毥z,然后倒進沸水里反復(fù)沖燙。當然,干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diào)料來調(diào)和。醬油、水、糖、鹽,調(diào)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撒上姜絲、香菜、胡蘿卜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干絲。


  粵式早茶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yīng)茶水糕點,設(shè)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后來出現(xiàn)了茶居,規(guī)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jīng)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fā)精致多樣,這種傳統(tǒng)文化隨著廣東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qū)別在于價格和設(shè)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diào)(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于消化。常見的有發(fā)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廣東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mào)易興盛,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是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交換信息,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抒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lián):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而廣州著名的茶樓“陶陶居”三樓也有一副對聯(lián)寫道:

  “陶潛善飲,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飛,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陰?!?/p>

  想來應(yīng)是絕大部分廣東人喝早茶時的心理寫照吧。


找到約72條結(jié)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