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飲茶歌盧仝

找到約6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淺析陸羽《歌》之標題及詩意

明志·懷念·感恩

——淺析陸羽《歌》之標題及詩意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吃茶去》雜志)茶圣陸羽這首著名的歌體詩,在茶人中廣為傳誦。初看詩意比較直白,其中“黃金罍”、“白玉杯”為珍貴器具;“省”與“臺”是朝廷里的重要部門;“西江”為陸羽故鄉(xiāng)竟陵(今湖北天門)的母親河,闡明作者不羨慕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非常懷念故鄉(xiāng)、故人的情懷。但結(jié)合陸羽生平和此歌的寫作背景,有其更深的含義。

古體詩詞中,除另有詞牌的“詞”以外,有長短句的被稱為“歌”,有別于“詩”和“詞”,如著名的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簡稱《七碗茶歌》。

古代大部分歌體詩都是有標題的,有些為無題或失題。陸羽的這首歌,在《全唐詩》中標題為《歌》,文字略有不同,當(dāng)代大多稱之為《六羨歌》。

本文就這首歌的標題及詩意作些粗淺探討。

罍——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大型盛酒器和禮器,多用青銅或陶制成。

多種版本

據(jù)筆者涉獵的資料,古籍上的《六羨歌》有多種版本。

以年代為序,最早是中唐李肇(?—854)《唐國史補·卷中》的記載:

羽少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在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詩寄情,其略云:

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

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這與今天流行的《六羨歌》有些變化,首先一二兩句是顛倒的,“杯”字用作“盞”字。以筆者愚見,“盞”字更為準確,因為古代飲茶以茶盞、茶碗為多,很少提到茶杯。三四兩句均多了一個“亦”字。

李肇所記“其略云”,說明只是大概而已,而不是確切文字。

其次是中唐趙璘(約802—約868)《因話錄》記載。趙璘在該書記云:“(陸羽)與余外祖戶曹府君,外族柳氏,外祖洪府戶曹諱澹,字中庸,別有傳,交契深至。”關(guān)于《歌》的記載,則是這樣的:

余幼年尚記識一復(fù)州老僧,是陸僧弟子,常諷其歌云: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趙璘記載說是幼年時記識復(fù)州一位年老的陸僧弟子,常諷此歌。說明也是憑記憶所記的大概而已。

可以看出,前四句句式已改。

最近發(fā)現(xiàn)的文獻表明,陸羽卒于803年,與原先記載的804年相差一年。上述兩種文獻均距陸羽身后不遠,具有較高的可信性。

(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合并出版的《唐國史補·因話錄》)

北宋太平年間編成的《太平廣記》則是這樣記載的:

至大和,復(fù)有一老僧,云是陸弟子,常諷歌曰: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惟羨西江水,曾向晉陵城下來。

這一記載與趙璘所記相比,第五句只用一個“羨”字。從詩歌朗誦來說,“千羨萬羨” 比“惟羨”朗朗上口?!短綇V記》記載此說引于《大唐傳載》,筆者網(wǎng)上檢索未發(fā)現(xiàn),可能是誤記。如果《大唐傳載》有記載,年代則早于《唐國史補》。

成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全唐詩》,是根據(jù)明人資料搜集擴充的。該書記載此歌的標題為《歌》,題下附錄:“太和中,復(fù)有一老僧,云是陸弟子,常諷此歌”。其中“太和”為“大和”之誤,“大和“紀年為 827—835 年,其時陸羽已逝世30年左右?!陡琛分畠?nèi)容與《太平廣記》相比,僅一個字不同,“晉陵”被改為“金陵”。

上述文獻中的“竟陵”、“晉陵”、“金陵”,均作為今湖北天門古地名,但準確古地名為“竟陵”或更早的“景陵”,后兩個可能因音節(jié)相近而誤用。

可能系口頭流傳

陸羽文史底蘊豐厚,文筆精妙,著述較多,只是他未能出仕,經(jīng)濟也不寬裕,除《茶經(jīng)》外,其它著作均未結(jié)集刻印,誠如歐陽修《集古錄跋·陸文學(xué)傳跋》云:“它書皆不傳,獨《茶經(jīng)》著于世。”

根據(jù)上文所述,古籍上記載陸羽這首多版本的《歌》,文字是有所變化的,其中較早的《唐國史補》說只是記其大概;《因話錄》記載為成年或晚年寫出的“幼年記識”;后兩種則沿用《因話錄》所記。這說明此《歌》原作已無從查考,而可能是他人、尤其是復(fù)州老僧口頭流傳下來的。

一般認為,此歌作于陸羽約56歲寓居饒州(今江西上饒)玉芝觀時。陸羽約49歲,應(yīng)戴叔倫之邀,前去洪州(今南昌一帶),準備在太守李皋戰(zhàn)勝叛軍坐鎮(zhèn)湖南后同去入幕。無奈李與叛軍相持不下,戴叔倫又因未能及時服從朝廷調(diào)譴而被問罪,陸羽因此不得不離開州府移居玉芝觀,好在他還能隨遇而安,在玉芝觀開山種茶 ,建造山舍。

約定成俗的《六羨歌》題名誤導(dǎo)詩意

古代沒有發(fā)達的印刷業(yè),一旦年代久遠,失傳或失題的著作甚多,由后人標注題目則是司空見慣之事。我們可以想像,此歌陸羽原作是有題名的,由于未能勒石或刻書,后人傳誦時不需題名,久而久之就丟了題名。因多種版本寫到6個“羨”字,不知何時開始,人們便據(jù)此題名為《六羨歌》。

《全唐詩》以《歌》為題,僅是根據(jù)格式命題的統(tǒng)稱而已。

按古代詩歌命題慣例,很多無題詩歌以開頭幾字命題,那么這首歌應(yīng)命題為《不羨歌》。而按詩意,也應(yīng)該命名為《不羨歌》。

而按《全唐詩》記載,第5句為“惟羨西江水”,那么全詩僅有5個“羨”字,如按《六羨歌》類推,則應(yīng)為《五羨歌》。

筆者以為,《六羨歌》、《五羨歌》均不能反映詩的原意,因為詩中只有兩個或一個“羨”字,另外4個實為意義相反的“不羨”,將“不羨”命名為“羨”,有悖于陸羽的原意,有誤導(dǎo)詩意之嫌。

因此,《六羨歌》其實是錯誤命題,只是約定成俗而已。

因悼念恩師而作,

明志中蘊涵懷念與感恩

從詩意來看,讀者首先會感到這是一首明志歌。

作為隱士,陸羽地位卑微,他在茶學(xué)及詩文方面的杰出才華,朝廷曾先后詔命他擔(dān)任九品太常寺太祝和六品太子文學(xué),體現(xiàn)了盛唐時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制度與氣度。也許是害怕“侯門深如?!?,也許是看到了很多官場好友及李冶進京后的悲慘遭遇,看清了官場的險惡,淡泊名利、習(xí)慣于隱士生活的陸羽,兩次詔命均不就,這與他歌中所寫的志向完全吻合。

據(jù)《唐國史補》記載,陸羽是在他處獲悉智積禪師圓寂后,深情懷念恩師的即興悼念之作:“羽少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在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詩寄情”雖然歌中既沒有點出智積禪師大名,也沒有悼念文字,但讀者完全能讀出其中深深的懷念與感恩之情。

在每一位游子的心目中,故鄉(xiāng)總是與風(fēng)土人情聯(lián)在一起的,尤其是與厚待、善待于己的親友、尊長、故舊聯(lián)在一起的。陸羽所懷念與感恩的尊長、故舊,除了恩師智積禪師外,還包括他的養(yǎng)父母兼啟蒙師李儒士夫婦、老師鄒夫子、太守李齊物、崔國輔及眾多善待于他的僧俗人物。雖然他不想過寺僧生活,但是,如果不是恩師收養(yǎng)他,也許不會成就為茶圣。以精行儉德為做人宗旨的陸羽,對智積禪師等人的深情懷念與深深感恩完全在情理之中。筆者以為這比簡單地理解為懷念智積禪師或明志之作更加合情合理。

綜上所述,陸羽這首《歌》,因懷念故鄉(xiāng)、故人而作,明志中蘊涵著深深的懷

念與感恩之情。雖然此歌技巧一般,文采平平,但情深意切,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jù)詩意,筆者認為將此《歌》命題為《西江水》或《西江歌》更為確切,陸羽早年寫的《四悲詩》中,也有“夢魂和淚繞西江”之句,可見他是將西江視為故鄉(xiāng)的。

以上是筆者的一點粗淺體會,拋磚引玉,請識者見教。

【摘自2015年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竺濟法(浙江寧波)】

世界讀書日——“七碗” 長歌為誰吟

讀詩札記

“七碗”

長歌為誰吟

在茶的品飲詩中,唐代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俗稱“七碗茶詩”),其生命力堪稱強大,對后來的茶文化產(chǎn)生了持續(xù)的影響。

盧仝(約 795-835),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凹疑踟?,惟圖書堆積”,好讀書而又不愿為仕,隱居少室山。

他的詩文風(fēng)格頗近韓愈,也深得韓愈賞識。韓愈的文風(fēng)“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也就是敢于講真話。 盧仝的詩作深受韓愈的影響,不乏譏諷權(quán)貴宮禁之作。后人評論“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p>

作為盧仝的代表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雖是詠茶詩,但可說本色依然。

正如白居易所論“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此詩緣起于他的好友孟諫議贈寄新茶,所贈之茶,則是大名鼎鼎的與皇帝同款的陽羨貢茶。盧仝品飲之際揮筆寫下的這首長詩,其詩風(fēng)恣意鋪張、奇肆酣暢。按內(nèi)容展開,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

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一句,似乎在向我們炫耀“意不意外,驚不驚喜”?摘鮮焙芳、至精至好的極品貢茶從天而降,盧仝自然就順理成章地開始了急不可耐的烹飲: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此段以數(shù)字引領(lǐng),有漸入佳境、一氣呵成之勢。它吟出了飲茶所帶來的一連串"拾級而上"的精神愉悅。這個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精彩地道出了品茶人常有但往往無法準確表達的內(nèi)心愉悅感,以至于引起了后世人們跨時代的共鳴。

于此同時,“無俗客”“自煎吃”,既是詩人“孤悶”的直接寫照,又真實地表露了詩人耿介的性情。從解渴、除悶到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釋放內(nèi)心的壓抑,進入到百慮皆忘,直至飄搖欲仙的高度。按理說, “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一句的詠嘆,境界高標,余音具足,在此收尾應(yīng)是恰到好處。但,盧仝偏偏不!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之后意猶未盡,又突然來了這一段貫通天地的大回旋?!芭钊R山,在何處?”似乎又把我們拉回到開頭的“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拉回到“孤悶”“枯腸”,拉回到“平生不平事”。并與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一起,發(fā)起了對全社會底層百姓包括茶農(nóng)深重苦難的天問。在兩個大大的問號中,全詩戛然而止??芍^首尾呼應(yīng),卒章顯志。

《毛詩序》論:“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痹娭兴鑼懙?一碗"至"七碗",從字面上看,當(dāng)然是表述了品茶對于精神世界的陶冶,是一種真切的飲茶審美體驗,但實質(zhì)是對生活的一份希冀和寄托。從全詩主旨來看,“七碗之吟” 盡管寫得十分精彩,也僅僅是由驚喜到悲憤之間的一個情感過渡而已,津津樂道于茶的香色味,想必并不是盧仝的本意。

于良子

中國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茶葉學(xué)會茶藝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級職業(yè)技能高級考評員、競賽裁判。

編著有《談藝》、《茶事百味》、《茶經(jīng)注釋》等;合編有《中國茶經(jīng)》、《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古代茶葉全書》等。

馀事書法篆刻藝術(shù),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xié)會員,浙江省書協(xié)篆刻委員會委員。作品為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西泠印社、浙江美術(shù)館等收藏。

審稿: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 關(guān)劍平教授

來源:中國茶葉學(xué)會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舊書重讀:約定俗成的歲時飲茶

曠達齋 錄 原創(chuàng)作者:余悅


中國國際茶文化創(chuàng)始會長王家揚先生關(guān)于《大美中國茶》"圖說"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讀者對這套叢書的極大興趣。現(xiàn)征得叢書主編余悅研究員同意,特轉(zhuǎn)發(fā)《圖說中國茶》一書。該書出版于2014年,卻寫作完成在10多年前。"悅讀茶書會"公眾號現(xiàn)推送該書第七章:"且盡盧仝七碗茶"一一中國茶俗。今天發(fā)送的是第五節(jié)"其他相關(guān)茶俗"的"約定俗成的歲時飲茶"部分。



不同的節(jié)日,不同的節(jié)氣,往往是民俗活動最盛行,民俗事項最紛繁,也是民俗特色最鮮明的。歲時茶俗,就正是如此。


元旦青果茶


元旦指農(nóng)歷元旦,即大年初一,為一歲之首,江西許多地方講究吃青果茶。“人最重年,親族里鄰咸衣冠交賀,稍疏者注籍投刺,至易市肆以青果遞茶為敬?!保鳌ふ隆督ú尽罚┰班l(xiāng)鄰?fù)鶃硗洞?,以青果遞茶為敬。”(清·同治《廣昌縣志》)所謂“青果茶”,是在茶中加放一只青果,俗稱檀香橄欖,品味時更顯淡雅清香。寓意一年之中都清吉平安,回味甘甜。



這種風(fēng)俗流行于江南一帶,美籍華人浦薛風(fēng)所著《萬里家山一夢中》也回憶道:“家鄉(xiāng)風(fēng)俗,元旦(即農(nóng)歷元旦,大年初一)喜泡橄欖茶,特別是每一茶館必然備此。橄欖初加咀嚼,呈露澀滋味道,但旋轉(zhuǎn)為甘甜,潤舌生津。”元旦之日,還有的“進元寶茶蛋等?!保駠栋擦x縣志》稿本)所謂“元寶茶蛋”,實際上就是茶葉煮的蛋,以“元寶”命名,意為招財進寶。


正月傳茶會友


“傳茶會友”是貴溪縣婦女們正月里的一種聚會。每年正月初十以后,男人們在外做客,女人們便由一家發(fā)起,邀請平日來往親密的姐妹和左鄰右舍的女賓來客吃茶。吃完一家,次日又換一家,少則一二桌,多則三五桌。婦女們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從村里大事,到家庭隱私,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往往從下午一點鐘左右開始,至夜方散。(參閱舒惠國編著《茶葉趣談》)



供茶接春


每年公歷二月四日前后的立春,為全年的第一個節(jié)氣。早在周代,就有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并有祭祀太嗥、芒神的儀式,以祈求豐收。漢承周俗,魏晉南北朝此俗仍盛,唐宋又發(fā)展了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俗,明清以來民間有食青菜、迎土牛、貼春帖、喝春茶等俗。江西還有“供茶接春”之俗,即“供茶、果、五谷種子, (上艸下熱)香燈,放花爆,謂之接春。”(清·同治《玉山縣志》)



元宵茶俗


元宵節(jié)為每年陰歷正月十五日晚上舉行,以通宵張燈,供人觀賞為樂。江西的元宵茶俗,一是“上元張燈,家設(shè)酒茗,竟絲竹管弦,極永夜之樂?!保ㄇ濉さ拦狻缎陆h志》)二是慶賀元宵的燈彩之中,“河口鎮(zhèn)更有采茶燈,以秀麗童男女扮成戲劇,飾以艷服,唱采茶歌,亦足娛耳悅目?!保ㄇ濉ね巍躲U山縣志》)也有的地方是“雜以秧歌采茶,遍行近村,索茶果食?!保ㄇ濉ね巍稏|鄉(xiāng)縣志》)三是“夜深,婦女以茶果、香燭供紫姑神,問家常瑣細事?!保ㄇ濉ね巍冻缛士h志》)紫姑雖名為廁神,但主管卻并非茅廁之事,而是占卜預(yù)測吉兇福禍。



驚蟄炒害蟲


每年公歷三月六日前后的驚蟄,天氣轉(zhuǎn)暖,漸有春雷。江南民諺云:“驚蟄聞雷,谷米賤似泥”,也有認為“是日雷鳴,夏季毒蟲必多?!彼?,江西遂川縣山區(qū)為了減少害蟲,使莊稼不被害蟲侵襲,有“炒害蟲”的習(xí)俗。驚蟄這天,農(nóng)民將谷種、茶種、豆種、南瓜種、向日葵種等各類種籽一小撮放入鍋中炒熟,分給孩子們吃掉,意為吃掉害蟲,保護作物豐收。



飲立夏茶


每年公歷五月六日前后的立夏,我國習(xí)慣以此時作為夏季的開始。江西各地,有飲“立夏茶”的習(xí)俗?!傲⑾娜眨瑡D女聚七家茶,相約歡飲,曰‘立夏茶?!^是日不飲茗,則一夏苦晝眠也?!保ㄇ濉で 赌喜h志》)“立夏日,士民家煮粉團食,謂之立夏羹。又有相約歡會飲茶者,曰立夏茶。謂是日不飲茶,則一夏苦?!保駠墩哑贾韭浴罚┰小读⑾牟柙~》,描述這一風(fēng)俗。


城中女兒無一事,四夏晝長愁午睡。

家家買茶作茶會,一家茶會七家聚。

風(fēng)吹壁上織作筐,女兒數(shù)錢一日忙。

煮茶須及立夏日,寒具薄持雜藜栗。

君不見村女長夏踏紡車,一生不煮立夏茶。


除飲“立夏茶”外,“立夏,田家人多以茶葉蛋、米粉肉、熟田螺是日點綴佳節(jié)之食品,或宰狗食外,似亦仿古烹狗祖陽之意?!保駠渡溪q縣志》稿本)



此外,端午節(jié)時,江西民間有正午到野外采擷百草為茶,稱“午時茶”。一般傷風(fēng)感冒等寒暑時疾,抓一把午時茶熬水喝莫不見效。“八月中秋節(jié),親友饋送各種月餅,以助月下茗戰(zhàn)之資?!保ㄇ濉ね巍躲U山縣志》)所謂“茗戰(zhàn)”,原指斗茶,后用于廣泛性地稱飲茶。在江西民間,連中秋吃月餅也被視為品茶的助興而已。



茶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來煎茶,以示好客;家人共飲,同享天倫之樂。當(dāng)然,茶俗中也有些成規(guī)陋習(xí)。明清時期,官場的“端茶送客”就是其中之一。凡上司召見下級,大官接見小官,或言語不合,話不投機,或正事以完畢,對方卻無意告辭,上司便雙手端起茶杯,侍從見了齊呼“送客”,“端茶”于是成了“逐客”。清人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行記》第四十四回,就描述了一幕“端茶送客”的鬧劇。類似的習(xí)俗還有如拜謁上司或長者,仆人獻上的蓋碗茶照例不能取飲,主客同然。若貿(mào)然取飲,便視為無禮。當(dāng)然有主人端茶下“逐客令”的,也有主人令仆人“換茶”,表示留客的,這叫“留茶”。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于官場,染幾分官氣。行于江湖,染幾分江湖氣。某些地方還有“吃講茶”的風(fēng)俗。所謂“吃講茶”是一種古老的民俗遺風(fēng)。在江南水鄉(xiāng)一帶,過去老百姓之間因種種原因發(fā)生了糾紛,雙方堅持抗衡,又怕打官司,不訴諸公堂,就相約去茶館,請雙方都信得過的人物,根據(jù)事理和社會公德標準,從中勸說調(diào)停,以求得問題的和平解決。


總之,茶是禮敬的表示,是友誼的象征,是中華民族一個突出的特征。茶,又是生活情趣中重要的東西,還是最親切、最平常的東西。茶俗的范圍廣闊而且千差萬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人事,由茶竟生發(fā)出五花八的表現(xiàn)形式,既是一種價值取向又是一種特殊的消費。

找到約6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2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