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英德在哪里

找到約57條結果 (用時 0.019 秒)

茶業(yè)全產業(yè)鏈關鍵難點在哪里?

  來源:光陰知味

  Q:茶業(yè)全產業(yè)鏈關鍵難點在哪里?

  積慶里茶業(yè):茶業(yè)全產業(yè)鏈構建立足點在我看來有兩點。第一,土地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它肯定是基礎。第二,茶園的區(qū)位。它周邊的環(huán)境、交通、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各方面也會制約茶業(yè)發(fā)展,或者說影響后續(xù)一些產業(yè)的發(fā)展,所以發(fā)展全產業(yè)鏈還是要以基地為基礎?;剡x在哪里?它的發(fā)展難度如何?這些方面都需要考慮。如果單純找一處很偏僻的茶園,風景很好的茶園,但它很難發(fā)展起來,因為它的流量成本會比較高??腿诵枰ゲ鑸@體驗的話,客人的成本很高,時間成本很高,他要去的體驗成本也很高,你推廣的成本也很高。

  所以關鍵點是要找合適的一個基地。找到一個合適的基地,然后才可以長期去規(guī)劃和發(fā)展,否則沒辦法去縱向和橫向去延伸產業(yè)鏈。

  Q:在IP提煉方面,積慶里有何考慮,計劃?

  積慶里茶業(yè):在品牌IP的提煉方面,我們目前還在探索的階段。積慶里已經發(fā)展了幾條產業(yè)鏈,所以它整個IP不能只單純包括茶業(yè)、旅游,還有我們其他的產業(yè)鏈需要涵蓋進去,比如油茶、香菇,后續(xù)會以積慶里的生活方式總結作為IP發(fā)展的方向。在積慶里古村落,我們提倡怎樣的生活方式,以什么價值觀,怎樣的價值理念去推廣自身的品牌,然后來闡述我的生活態(tài)度,從這些方面去思考,提煉,提升。

  Q:線上線下流量的互通,互相引流變現(xiàn),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積慶里茶業(yè):其實我們的產業(yè)鏈往下是可以繼續(xù)延伸的,例如我們現(xiàn)在茶園里面的茶宴、茶食品,它本身兼具傳播性質,更容易推廣傳播出去,是天然自帶流量的項目和產品。根據服務對象,我們可以考慮茶食品以及后續(xù)的茶葉深加工。茶業(yè)產業(yè)鏈我們線上線下的流量互通,主要途徑諸如我們的茶園每年有幾十萬的游客,這些流量都是免費的,不需要我們再額外付出獲客成本的,這些流量是非常精準的,而且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度、認可度都是比較高的,這一類流量我們都使他們沉淀下來,讓他們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關注我們的淘寶、天貓、京東等旗艦店,通過這些渠道讓這些游客的流量沉淀。

  從線上是怎么樣導流到線下的呢?我們全平臺都有經營,都開設我們的旗艦店,在很多平臺的積慶里旗艦店都可以買到我們的產品。我們對一些經常光顧的客人,離茶園不是特別遠的客人,我們會引導、邀請他們到茶園來旅游,來茶園體驗,因為茶葉跟其他東西不一樣,它更多是一種生活方式,現(xiàn)在大家出行的需求也比較高,由此線上的流量又被引導到我們的線下,引導到我們的茶園來體驗了,等那些客人來到茶園,真正見識到我們茶葉的種植環(huán)境,我們茶葉的加工環(huán)境之后,他們就對品牌更加信任。

  Q:積慶里茶葉產品主要銷區(qū)是哪里,出口嗎?

  積慶里茶業(yè):我們企業(yè)的茶葉主要是用于內銷,國內基本就消化完了,大部分都是在廣東銷售。我們的天貓后臺的電商數據顯示,70%用戶都在廣東省,廣東省外的區(qū)域大概占30%。

  我們企業(yè)有出口的資質,但是出口的價格太低了,所以我們沒怎么大量做出口。外國對中國茶的采購,還是以原料茶為主,或者我們中國的茶企還沒有找到高附加值的海外銷售渠道。在出口方面,中國茶的品飲方式,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從各方面來講都還沒有深入到外國友人的價值體系里面,所以中國茶出口的價格相對比較低。為此,出口方面,我們有出口資質,但是一直都沒有大批量出口,小批量以成品形態(tài)對外出口,價格比較高,以我們國內的價格銷售出去的。

  我們企業(yè)茶葉的均價大概在270每斤,折算成公斤的話,大概就是540塊每公斤,所以我們的價格相對于出口碎茶產品的價格是很高的。茶葉出口數據統(tǒng)計,均價大概都在十幾塊錢一斤,最多20塊錢一斤。我們積慶里的價格是均價的10倍,有些甚至是20倍差價,于是我們出口的意愿就不大,不愿意出口。

  Q:英德紅茶為什么在北方發(fā)展的緩慢?

  積慶里茶業(yè):首先,茶葉這個產品,它并不是一個標準品,同樣的茶葉,100個人喝就有100種體驗,所以它屬于非標品,然后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它適用于提升生活品質,提升生活質量。在滿足于人們生存需求之后,才產生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茶葉還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性特點,所以我們見到很多茶商會把茶葉當成特產來賣。

  然后,是品牌的輻射。區(qū)域公共品牌,它的輻射肯定都是以點到面的。在廣東英德,它向廣東這一個區(qū)域輻射強度肯定是更大的,在廣東,英德紅茶作為區(qū)域公共品牌的影響力更大,大家對它的認知度也更高。區(qū)域公共品牌的輻射強度,隨著地域擴展,越遠離產地,它的輻射強度越低,所以到北方,英德紅茶的影響力就比較低了。企業(yè)到北方去開發(fā)市場,難度會非常高,企業(yè)投入的成本也會比在廣東區(qū)域內開發(fā)客戶的成本高很多。

  Q:茶旅的客人主要是周邊的嗎?外地都是哪里的?

  積慶里茶業(yè):茶園離珠三角區(qū)域的車程大約兩個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左右,是周末出行非常好的一個選擇。我們茶園離高速的出口也非常近,高速出口一出來20分鐘左右就到茶園了。所以我們的游客大部分是廣東省內珠三角的,更遠一點的,是江西、湖南這兩個地方,因為我們的茶園剛好處于他們自駕車來回線路上。比較遠的自駕游客人,是從北京開車過來的,他說是在抖音里看到我們茶園的風光,從北京一路開車游玩一路過來。

  茶園離高鐵站大概30分鐘左右,離機場大概90分鐘。區(qū)位好,交通通達。

  注:內容源自光陰知味,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2020年廣東省茶產業(yè)及茶文化考察調研報告——基于英德紅茶產區(qū)的所見所感

2020年8月1日至11日,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茶哲所)在所長李萍教授帶領下,對廣東省潮州市(潮安、饒平)和清遠市(英德)兩個茶葉主產區(qū)進行了為期11天的茶產業(yè)與茶文化考察調研。

一、基本概況

茶哲所第四屆暑期調研來到了素有儲茶、銷茶、喝茶第一大省之稱的廣東省。經過前后滿10天的實地考察調研,考察團全員感覺到了此次調研活動超預期的圓滿與成功,體驗到了鳳凰單叢和英德紅茶兩大廣東名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制程及味道,領略到了工夫茶文化的器、技、藝、法,人文傳承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美學與哲學層面的魅力。所有這些有代表性的茶產業(yè)和茶文化的物質與精神品相及其內質,都將成為最終實現(xiàn)茶哲所的根本使命,即構建中國茶道哲學思想體系所不可或缺的一線情況和依據。

考察組到潮州拉壺工藝省級大師吳錦全工作室參觀

二、看見和遇見

本次茶哲所調研第一站在潮州,共觀訪了千庭、天池、宋凰等六七家規(guī)??壳暗牟杵髽I(yè),參觀了鳳凰茶古茶園,走訪了工夫茶文化和鳳凰單叢茶博館、潮州陶瓷博物館及有代表性的潮州手拉壺作坊、百師園非遺展館等,對潮州的“兩個茶”及其產業(yè)和人文歷史傳承,有了總體上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唯有一點小遺憾的是,在潮期間茶山走得比較多,對潮州工夫茶文化、特別是對市井民俗的了解體驗稍顯薄弱了些,這恰恰是考察所更加需要深入的重點。

調研第二站在英德,主要到訪了八百秀才、英九莊園、龍潤農業(yè)、上茗軒、英州紅、積慶里、石門山、高德信等近十家省、市級龍頭茶企。于此期間,還有幸偶遇了廣東著名茶人陳棟廳長,并且聆聽到了他一個多小時的英德乃至廣東茶產業(yè)和茶文化大課,從而加深了對嶺南茶文化的整體認知,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此行的調研內容。

應該說,潮州和英德兩地的產茶歷史都很悠久,其中,潮州鳳凰茶的宋種名號遠播海內外,英德紅茶的前身可溯及《茶經》所載的“嶺南出…韶州”,且在近現(xiàn)代兩地所產的單叢、英紅都享有很好的市場口碑。尤其能夠引人關注的是,“鳳凰單叢”和“英德紅茶”作為《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xié)定》首批28個茶葉品類列冊的中國名茶,又都雙雙列入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名單之中,可見兩地的名茶品類都享有同樣的市場地位和歷史機遇。潮州鳳凰單叢和英德出產的紅茶,在過往的中國茶界皆有各自的高光亮點并享有良好的口碑,值此《合作協(xié)定》即將付諸實施之際,我們也更寄望兩地名茶在未來歐盟市場的拓展中,能夠顯示出專項地理標志保護的優(yōu)勢,進而引領我國茶產業(yè)整體向著更高的品質要求健康發(fā)展。

此次考察調研所到的潮州和英德兩地,一個地處粵東與閩南相接處,一個位于粵中北跟湘南鄰界,兩者都是廣東出產好茶的重點區(qū)塊。潮州、英德兩地的茶產體量有四萬多噸,占到了廣東省茶產業(yè)總量的近半壁江山。潮州鳳凰山和英德喀斯特地貌各有其美,除了具有共性的先天地理優(yōu)越,滿足了好山好水出好茶的基本條件之外,兩者的緯度相近、物種繁多、種質資源豐富且歷史底蘊豐厚,無疑也構成了一種天地人和的共有優(yōu)勢。

在實地考察的真切感受中,我們注意到了潮、英兩地的茶類結構和茶事結構有明顯的不同。英德的茶品類比較豐富,除了著名的主打品種英紅之外,還有英綠和白茶,傳統(tǒng)符號性的飲茶方式是“擂茶粥”。而潮州的茶產業(yè)相較英德紅茶則顯得另有突兀,它既有鳳凰茶葉產業(yè)又有工夫茶器具產業(yè),是“兩個茶”和兩大茶產業(yè)(即鳳凰單叢茶產業(yè)、工夫茶器具包括手拉壺產業(yè))的互構其味、相互支撐?!半p載體”的相輔相成再加之潮人食茶文化的特殊傳承,以及潮人工夫茶文化的自成一體,總的概括應當稱其為是個“2+1”的“二元一體”。

從兩地的茶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情況來看,潮州鳳凰單叢在茶產業(yè)語境下要顯得相對傳統(tǒng)一些,包括茶葉產業(yè)結構和生產方式、生產手段等均帶有明顯的傳統(tǒng)轍痕。而英德紅茶則已經走出了現(xiàn)代化種植、管控、制備等科技領先的路子,以大公司為主體的產業(yè)集群已經形成,且基本實現(xiàn)了公司+農戶,茶葉+旅游,田園式+智能化的以茶為主、多點延申的格局。更為重要的是,英德紅茶的產業(yè)擔當和文化擔當已見端倪。在實地調研中,考察團見識并見證了幾乎都很漂亮的茶莊園,以及科技含量很高的智能制作。其中,英九莊園智能茶廠、石門山茶廠都已上馬了茶制備最先進的3.0智能生產線,從茶青輸送到制成干茶都在這一條生產線上不落地完成。這套制備先進的生產線完全達到了食品級的衛(wèi)生要求,且日處理茶青能力最高達到一萬五千斤,實可謂亮點閃目。此外,更高光的、足以燃起茶產業(yè)興奮點的是英德龍潤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盈德茗)梁總告訴我們,他們已率全國之先研制成功了智能采茶設備,并將于近期投入試運行。智能采摘的實現(xiàn),對中國整個茶產業(yè)可謂是重大利好,它將對茶產業(yè)日益突出的茶葉產能放大、采摘成本攀升的矛盾和難題從根本上予以破解。智能采摘是茶葉生產第一環(huán)繼機械割采之后的革命性進步,值得我們?yōu)橛⒓t的產業(yè)擔當點贊。

通觀英紅茶產業(yè)現(xiàn)時情況和發(fā)展勢頭,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茶企發(fā)力、科技助力、文化賦能的全產業(yè)鏈優(yōu)化優(yōu)質發(fā)展模式,跨越式的產業(yè)升級已經展現(xiàn)眼前,非常值得包括潮州在內的他者的學習與借鑒。

考察組與鳳凰鎮(zhèn)政府領導座談

三、痛點與期望

中國茶產業(yè)和茶文化經歷了和仍在經歷著從農耕到現(xiàn)代的轉變,而且我們清晰地看到,劇烈的變化也就是在最近的十幾年。這就意味著我們所處的時代性與既往相比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尤其是茶的文化性越來越為更多的人們所重視,包括種茶制茶、售茶賣茶、喝茶飲茶等所有與茶相關的群體,其中的大多數從幾年前的無所謂茶文化也照樣做茶、賣茶和喝茶,到現(xiàn)在的不論是涉茶初端還是終端個個都要講點茶文化。這很能說明以茶為飲的需求與選擇,正在逐漸向其物質性與精神性并重,且以精神內需逐點高移為標識的趨勢已經形成。正因如此,首當其沖的茶產業(yè)都在積極思考如何才能將茶產業(yè)和茶文化更為緊密地結合與融合成一體,這就是當下茶企、茶區(qū)普遍性的所謂“痛點”問題,以及大家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密鑰在哪里。

首先,要充分認識和重視中國是茶文化的始祖國,茶之所以能夠在所有植物類飲品中成為獨一無二的茶文化,說到底是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物質可飲和精神可飲的雙重屬性?,F(xiàn)代國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最大的需求差異在于大基數的人缺的不是吃,而是“喝”,尤其顯著的是將“喝”指向了有品相、有內涵的精神飲品、要素養(yǎng)生的品質化升維。況且,我們都十分清楚,茶產業(yè)和茶文化在國家級大健康戰(zhàn)略中居位顯著、意義重大。那么,我們茶產業(yè)要做茶文化的初心和側重點就應該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既要講求“物”的呈現(xiàn),也要重視“文”的內涵。否則的話,就會很容易陷入只做表面,不及內里,只做物質的展示,而忽略精神的挖掘,或者只是吊出某一概念而缺乏實質內涵。如此去做茶文化,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能夠打動人心的可持續(xù)的文化加持。

俗眼看茶界,想做和在做茶文化的確實很多,但偏離了做茶文化靶心的也的確不少,流于外而乏于內,重其形而輕其意,缺少一個靈魂的賦予,這也就是所謂的“痛點”之一。如果單就茶產業(yè)與茶文化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而言,可以借用《茶經》的語式來表述,做茶文化的力點不外乎以下三大類:“下者做推銷,中者做推廣,上者做推升”。站在消費端和文化端看此三者,為推銷而為的茶文化,更多的是滿足茶消費的物質性需求,供購雙方形不成一定的穩(wěn)定性;為推廣而為的茶文化,可以通過品牌品質號召力來增強茶消費的黏合力,同時也從茶史、茶事、茶性、茶用等方面讓消費端的文化需求明顯感受到了被關注、被感染、被熏陶;為推升而為的茶文化,具有明顯提升個體和群體品質化生活及人文素質的潛在的文化賦能,具有推動人類社會向“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所謂“痛點”之二,即眾所周知的,茶文化是“和”的文化,同時也是“去燥”養(yǎng)心的文化。直白地說,茶文化最忌浮躁。然而,時下進入大眾視野的茶浮躁以及做茶文化的浮躁現(xiàn)象卻是隨處可見。這就給茶企業(yè)、茶品牌和茶產業(yè)在做茶文化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比較嚴肅的要求,你不能順附于“浮”或者給人以穿鑿的茶文化印象,更不能只是賦予了某一概念而沒有能夠深入人心的文化內涵。

其次,推進茶產業(yè)與茶文化在當下歷史條件的緊密結合,離不開政府主導和茶企發(fā)力這兩股力量。茶產業(yè)是茶文化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茶文化反作用于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走向和質量,兩者結合的最佳效果或效應來自于有作為、有擔當力的推動。顯而易見,能夠形成主導性的茶文化推廣、推升的不是“散戶”,而是有產業(yè)擔當和文化擔當的社會主體和實體的推力。在英德調研期間,剛好看到了這樣兩種力量的合二為一。據此,我們也希望英德紅茶能夠率先于廣東扛起這面大旗,引領和帶動廣東茶產業(yè)步入與時代發(fā)展同頻共振的健康軌道,籍由向著更高層次挺進。

再次,由衷祝愿此次調研的潮州和英德兩地在大力發(fā)展茶產業(yè)規(guī)模化的同時,能夠在形上層面的茶文化內涵發(fā)展與完善方面有更好的重視,形成戰(zhàn)略規(guī)劃,通過深一步的文化資源整合與運用,把茶文化與茶產業(yè)相結合的基礎構建工作落地落實。切入到潮州和英德兩地實情,把茶產業(yè)做大做好的自信,在政企兩個層面底氣都很足、效果也很好,但在茶文化意義上的出茶書、宣茶事、講茶話等項,客觀地說,對標國內茶文化做得好的地方和品牌,都會顯現(xiàn)出是一種明顯的弱項。換言之,不太重視茶文化基礎構建的底盤質感,也是廣東茶文化推廣推升的一個短板。因此,尤其期望廣東茶主產區(qū)的政府主導和用心于茶的企業(yè)家們,要切實加大茶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發(fā)掘茶文化在促進茶產業(yè)發(fā)展中的無形價值以及社會價值。要做好于茶產業(yè)有長效的茶文化,須用企業(yè)家精神而不是老板精神去做,如此才能讓廣東茶文化及其母文化——中國茶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作者:王維毅

來源:茶道哲學研究,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中國茶知識全解,茶葉產地分布在哪里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人飲茶,據說始于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中國各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平時很喜歡喝茶的,但對茶的類別和知識還是一知半解。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于中國茶知識。



分布篇


六大茶類的大致分布圖:



?綠茶 ?


綠茶是六大茶類中唯一的不發(fā)酵茶,產區(qū)分布:北到山東、陜西、甘肅,南到海南,都生產綠茶。其余還包括: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重慶、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幾乎涵蓋了南方各省。



?白茶 ?


白茶屬于輕微發(fā)酵茶,主要產于閩東的福鼎和閩北的政和等地,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等品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制作而成。



?黃茶 ?


黃茶為輕發(fā)酵茶,按照鮮葉采摘的老嫩程度不同,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三種。主要的代表有湖南岳陽的君山銀針、四川的蒙頂黃芽、浙江的莫干黃芽、安徽的霍山黃芽等。



?青茶 ?


青茶,也稱為烏龍茶,兼具綠茶的清香和紅茶的醇厚,是半發(fā)酵茶,主要產于中國的福建、廣東、臺灣等地。



?紅茶 ?


紅茶,發(fā)源地是近福建省武夷山桐木關(村),最早的紅茶為小種紅茶。此外還分布于安徽的祁紅工夫和云南的滇紅工夫,福建的閩紅工夫、江西的寧紅工夫、湖北的宜紅工夫、湖南的湖紅工夫(湘紅工夫)、四川的川紅工夫、浙江的越紅功夫、江蘇的宜興紅茶、廣東的英德紅茶等地。



?黑茶 ?


黑茶,為后發(fā)酵茶,主要產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廣西、陜西、安徽(古黟黑茶)等地。



發(fā)酵篇


六大茶類的劃分基礎是在制作中,由茶葉發(fā)酵的不同程度決定的。發(fā)酵程度同時影響著茶的口感和功效,這就是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發(fā)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溫和,比如紅茶、黑茶就適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不發(fā)酵或是輕度發(fā)酵的茶,茶性微寒,適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較弱的人應適量。



品類篇



綠茶:葉綠湯清,清香、醇美、鮮爽


白茶:色白隱綠,湯色黃白,清香甘美


黃茶:葉黃湯黃、金黃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也叫烏龍茶,青綠金黃,清香醇厚


紅茶:香高色艷味濃,葉紅湯紅,濃厚甘醇


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陳香醇厚


以上這些都是形容詞,最重要是親自體驗,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處。


沖泡篇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茶性,順應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fā)揮茶的口感、香氣、湯色。六大茶的沖泡方式多種多樣,只要記住綠茶和黃茶不要悶著,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沒有特定的沖泡手法,別人告訴你的方式不見得適合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喜歡就好。


儲存篇


雖然是干茶,為了保持茶葉的活性和口感,儲存起來也是稍稍需要講究一些。茶葉儲存三大原則:干燥、避光、密封。



綠茶、黃茶: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烏龍茶:常溫密封保存;長時間不喝,放冰箱冷藏


紅茶:常溫密封保存,切忌防潮


黑茶:常溫保存,陰涼通風、切忌日曬


功效篇


?綠茶 ?


六大茶類之首。

零發(fā)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熱祛燥,提神醒腦。

不適合腸胃較弱的人群。


?白茶 ?


茶中珍品。

輕度發(fā)酵,茶性清涼。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

適合降糖需求人群。


黃茶


中國獨有茶類。

湯色杏黃清澈。

輕微發(fā)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神醒腦,消食化滯。


?烏龍(青茶)


綠葉鑲紅邊,綠茶+紅茶之和。

又叫青茶,屬半發(fā)酵茶。

降血脂、膽固醇,適合三高人群。

提神醒腦,不宜空腹飲用。


?紅茶 ?


世界人民最愛。

茶性溫潤,無刺激。

口感甜醇。

調節(jié)脾胃功能,

適宜腸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 ?


紅、濃、陳、醇。

后發(fā)酵茶類,微生物發(fā)酵。

香氣獨特,口感醇厚。

改善腸道環(huán)境,

調節(jié)脂肪代謝。



茶,不是功課,不是束縛,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資格愛茶。喝茶是享受,本著享受和放松的心態(tài)去喝茶,暫時不必想著去弄懂它,反而會越喝越懂。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種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找到約55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