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應龍琴紫砂壺

找到約9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江蘇和信2018秋季拍賣會紫砂專場(下篇)



江蘇和信2018秋季拍賣會紫砂專場

2121-何道洪? 春牛壺江蘇和信??

此壺直腹臥足,氣宇軒昂。闊口出唇,直流,環(huán)狀柄,壓蓋式,寬帶拱形鈕猶如牛鼻。胎質細膩,色澤典雅。



底款:道洪? ?蓋款:何、道洪? ? ??

尺寸:15*7cm

HE DAOHONG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HE DAOHONG

SIZE:15*7cm


RMB:800,000-1,000,000



2122-何道洪? 松風組合茶具江蘇和信??

此套茶具集壺、杯于一體,構思巧妙,形制完整。器型整體為上下兩段的組合結構,上段為壺身,長嘴與扁平圈把相呼應,身形做平直處理、蓋為嵌入式配以柱鈕,形制在統(tǒng)一中力求變化;下段為四面洞開,恰好容納四個茶杯,作者借蘇東坡“松風竹爐,提壺相呼”名句為器物命名,杯身鐫有唐宋詩文,極具文人趣味。



蓋款:道洪? ?把款:何、道洪

銘文:紫泥新品泛春華。道洪新作,一粟書銘。(身)

尺寸:尺寸不一,5件

備注:附證書

參考:1,《宜興紫砂》P366,文物出版社。

? ? ? ? ? ?2,《壺錦》P78,錦鋒公司出版。

? ? ? ? ? ?3,《紫砂壺全書》P84,華齡出版社。

HE DAOHONG

A SET OF PEAPOTS WITH DECORATION BY HE DAOHONG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five pieces


RMB:1,200,000-1,600,000



2123-何道洪? 秦樸壺江蘇和信??

此壺壺體呈圓形、氣質沉穩(wěn)周正,四棱內凹,增強了壺器的力度與立體感,四平足、壺、嘴、把斷面亦為方形,矮束頸、肩部略向內凹,一橋形鈕立于頂上,風格與壺體統(tǒng)一并自成氣度,整把壺造型剛勁有力而又不失流暢,通過角線面的處理,呈現(xiàn)出剛健利落的壺蘊。


底款:何道洪制? ?蓋款:道洪

尺寸:15*7cm

參考:1,《子壺齋》P107,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出版社。

? ? ? ? ? ?2,《當代紫砂名陶錄》P124,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 ? ? ? ? ?3,《百年百壺》P90,唐人工藝出版。

HE DAOHONG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HE DAOHONG

SIZE:15*7cm


RMB:1,000,000-1,500,000



2124-何道洪? 松竹梅提梁江蘇和信??

此件作品以松竹梅為主題,運用多種泥色和塑、貼、刻等多種技法制成。段泥圓筒壺身,挺括雅潔。壺蓋如竹節(jié),蓋面貼塑褐色松段,松段主干作壺紐,上飾松果數(shù)顆,松針五簇。針葉歷歷,兩只刻劃細膩的松鼠戲于其間,形態(tài)生動可愛。

深褐色梅干做成提梁,棱角分明夸張,壺身一面飾綠梅數(shù)朵,壺體另一面飾竹葉數(shù)片,以墨綠竹段為流,屈胥有致,妙不可言。壺把和壺流形若樹干,整體造型頗有自然之意。恰切地表現(xiàn)了翠竹沖虛簡靜,妙粹靈通,梅樹冰肌鐵骨和松的堅毅不拔,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



底款:何道洪制? ?蓋款:何道洪? ?

尺寸:22*24cm

備注:附證書

參考:《紫砂風云-居仁堂紫砂寶典》P162。

HE DAOHONG

PINE,BAMBOO AND PULM SHAPED TEAPOT WITH OVERHEAD HANDLE

SIZE:22*24cm


RMB:8,000,000-9,000,000



2125-汪寅仙? 文革蓮子江蘇和信??



蓋款:寅仙

尺寸:18*11cm

WANG YINXIAN

LOTOS LEED SHAPED TEAPOT

SIZE:18*11cm


RMB:10,000-20,000



2126-汪寅仙? 漁翁壺套組江蘇和信??

整器圓潤光滑,色調古雅淳樸,意韻深厚沉郁。此壺造型奇特,整體如同一老翁頭帶帽子垂釣于江邊,那種融于自然的意韻油然而生,而且又有大度豁達與陽剛之氣的存在。壺身飽滿大氣,線條圓潤有利,沉穩(wěn)而不凝滯,有趣的在于壺嘴,可看作是老翁的手處于垂釣狀態(tài),粗環(huán)壺把與整體相對應,而壺蓋便如同老翁的帽子,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心平氣和起來。配套兩口杯子,做成了兩條胖胖的小魚,魚嘴張開,魚尾為把,極富于動感,頗具現(xiàn)代陶藝設計風格。



底款:寅仙? ?蓋款:寅仙? ?把款:汪、寅仙??

銘文:獨釣寒江雪 山頭上人。(身)

尺寸:尺寸不一,3件

備注:附證書

參考:1,《中國紫砂大師》P304,上海古籍出版社。

? ? ? ? ? ?2,《紫砂風云-居仁堂紫砂寶典》P140。

? ? ? ? ? ?3,《壺藝寶典》P43,壺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 ? ? ? ? ?4,《汪寅仙紫砂作品集》P126,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

WANG YINXIAN

A SET OF PEAPOTS WITH DECORATION OF FISH MAN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three pieces


RMB:300,000-500,000



2127-汪寅仙? 夔龍供春壺江蘇和信??

此壺造型似樹癭壺,壺身通體紋理纏繞,形如嶙峋老樹,癭瘤滿布,以枝梗為把,彎流敦實。整器質樸古拙,把握舒適,出水流暢,自然生動。汪寅仙大師創(chuàng)作此“夔龍供春壺”時,匠心獨具,在繼承古壺的質樸稚趣的同時,以杏葉為壺蓋,以葉梗上趴著一條既靈氣生動卻也憨態(tài)可掬的夔龍,與前人作品相比,更有逸趣、更富生機。



蓋款:寅仙、汪? ?把款:寅仙、汪

尺寸:18*11cm

備注:附證書

參考:1,《汪寅仙紫砂作品集》P106,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 ? ? ? ? ?2,《當代紫砂群英》P113,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WANG YINXIAN

TEAPOT IN DESIGN OF ANIMAL KNOB

SIZE:18*11cm


RMB:700,000-800,000



2128-蔣蓉? 荷花套組江蘇和信??




底款:蔣蓉? ?蓋款:蔣蓉? ?

尺寸:尺寸不一,9件

備注:附證書

參考:《蔣蓉陶藝》P9,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JIANG RONG

A SET OF TEAPOT BY JIANG RONG?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nine pieces


RMB:300,000-500,000



2129-俞國良? 綠泥線圓壺江蘇和信??




底款:錫山俞制? ?蓋款:國良? ?

尺寸:19*7.5cm

YU GUOLIANG

A GREEN PURPLE TEAPOT BY YU GUOLIANG

SIZE:19*7.5cm


RMB:30,000-80,000



2130-朱可心? 合菱江蘇和信??




底款:朱可心印、愷長? ?蓋款:愷長? ?

尺寸:18*12cm

ZHU KEXIN

A PURPLE TEAPOT BY ZHU KEXIN?

SIZE:18*12cm


RMB:150,000-300,000



2131-朱可心? 魚化龍江蘇和信??



蓋款:可心

尺寸:19*11cm

ZHU KEXIN

A PURPLE TEAPOT BY ZHU KEXIN?

SIZE:19*11cm


RMB:400,000-600,000



2132-朱可心? 勁松報春壺江蘇和信??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壺身呈雞心型,高足線,高頸箍以母子線相吻合,鈕、把、嘴皆以樹干為形,壺嘴似勁松向上傲立,整體枝與節(jié)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四季常青。壺身貼塑松針,造型古樸沉穩(wěn),盡顯松樹之莊重肅穆、傲骨崢嶸。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可心? ?

尺寸:18*13cm

參考:1,《紫砂風云-居仁堂紫砂寶典》P394。

? ? ? ? ? ?2,《宜陶之旅》P254,李祐任陶藝公司。

? ? ? ? ? ?3,《鈺壺雅集》P12,五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 ? ? ? ?4,《當代紫砂名陶錄》P57,唐人工藝出版社。

ZHU KEXIN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SPRING

SIZE:18*13cm


RMB:800,000-1,000,000



2133-顧景舟? 洋桶江蘇和信??

顧景舟大師由于早時曾跟有“洋桶王”之稱的儲銘學壺,所以洋桶壺成了他早年做得最多的一種造型。此件牛蓋洋桶壺造型簡練,使用方便,適宜把玩,便于提攜,紫砂光素器的經典作品之一。此壺器形古樸大方、典雅素淡,挺拔雄健、風骨高俊,口蓋嚴密,整體勻稱濕潤,流圓渾有勢,做人亦是如此,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它的迷人魅力雋永而深邃,早已烙印在每個愛壺、懂壺人的心中。


底款:曼晞陶藝? ?蓋款:顧景洲? ?

尺寸:16*14cm

參考:1,《紫韻雅玩》P200,天地方圓雜志出版社。

? ? ? ? ? ?2,《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P23,江蘇美術出版社。

? ? ? ? ? ?3,《明清紫砂珍賞》P218、219,西泠印社出版社。

GU JINGZHOU

A PURPLE TEAPOT BY GU JINGZHOU?

SIZE:16*14cm

RMB:2,500,000-3,000,000



2134-顧景舟? 磉扁壺江蘇和信??

一捧紫砂土,見證著先生一生的堅守與追求。紫砂作為中國傳統(tǒng)手工技藝,在先生的手中已不單單是文化傳承,更多體現(xiàn)的是更高層次、能夠引領時代的創(chuàng)造與延續(xù)。

桑扁為扁壺型的演化。先生這件桑扁壺,端莊中自有一種超脫的氣質,質樸中不失一股風流雅韻。大平蓋壓肩,更方便沖泡;壺肚較深,利于葉片自然舒展;直流嘴如珠炮噴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斷水極其利索;圈形壺柄略呈方形,與壺嘴的陽剛之氣相呼應,大氣得體;方中帶圓,圓中有方,線條的碰撞與融合,釋放東方雅致之美,隱見先生泰斗之大氣雄渾,佳器天成。

“一壺生涯,但飲無妨?!鳖櫹壬膭?chuàng)作注重把握器物的細節(jié),勤于工法,每器必精是他一貫秉承,他認為紫砂形制再怎么變化,終究要“為茶事所用”,此款桑扁壺極好的應證了這一點。

茶禪一味。


五十余載競摶埴,

卻憶年華已古稀。

魯陽奮戈猶未晚,

愿留指爪踏雪泥。



底款:景舟制陶? ?蓋款:顧景舟? ?把款:壺叟

尺寸:16*9cm

GU JINGZHOU

FLAT SHAPED TEAPOT

SIZE:16*9cm


RMB:4,500,000-5,500,000




2135-顧景舟? 范曾畫? 仿古壺江蘇和信??

壺為扁腹形,壺體圓潤,短流,圓形壺柄,乳釘形蓋。圓圈把勻勢而起,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范曾在壺身一面繪有“童叟嬉戲圖”,又有陶淵明《歸去來辭》中詩句:樂夫天命復奚疑,更添情趣。這一仿古壺是大師跨界合作的典范,一個是紫砂界的泰斗,一個是中國的書畫巨匠,兩人的合璧之作,藝術價值不言而喻。


蓋款:顧景舟? ?把款:壺叟? ?底款:景舟制陶

銘文:樂夫天命復奚疑,范曾。(身)

尺寸:17*8cm

參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P113,江蘇美術出版社。

GU JINGZHOU

A PURPLE TEAPOT BY GU JINGZHOU?

SIZE:17*8cm


RMB:22,000,000-28,000,000



2136-王寅春? 菱花江蘇和信??




底款:王寅春? ?蓋款:寅春? ?

尺寸:14*11cm

WANG YINCHUN

A PURPLE TEAPOT BY WANG YINCHUN?

SIZE:14*11cm


RMB:500,000-600,000



2137-裴石民? 蜂巢江蘇和信??

此壺以一個完整的蓮花作為身筒,圓潤飽滿,囊紋勾勒出重疊的蓮瓣,自然生動。荷意清心明目,飽滿圓潤,蓮蓬作壺蓋,上停一只蜜蜂,卷曲的荷葉巧塑成嘴,生動有趣,造型別致。自古以來,荷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開花濁水中,抱性一何潔!蜜蜂寓意精業(yè)勤懇,作者寓情于景,將生活之物融于紫砂,盡顯妙趣。



底款:裴石民? ?蓋款:石民

尺寸:16*11cm

PEI SHIMIN

A PURPLE TEAPOT BY PEI SHIMIN

SIZE:16*11cm


RMB:800,000-1,000,000



2138-民國? 程壽珍? 周盤江蘇和信??

此壺形制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紋一氣呵成,線條挺拔、流暢,六瓣梅花飽滿豐腴,氣度極佳。此壺器型圓潤、飽滿,轉折過渡處理自然、老練。壺嘴與壺把、壺身緊密呼應,嘴把上揚舒展,且比例恰到好處,甚見功力。梅花周盤壺型暗合太極之意,大開大合,有形而無窮,任爾大風大浪,我自巍然不動,方顯智者胸襟。梅花周盤,于道勁中出媚姿,縱橫中見青銅遺韻,肅然絕俗。真美姿也!



底款:冰心道人? ?蓋款:金壽

尺寸:15*7cm

CHENG SHOUZHEN

A PURPLE TEAPOT BY CHENG SHOUZHEN

SIZE:15*7cm


RMB:500,000-700,000



2139-民國? 程壽珍? 漢扁壺江蘇和信??




底款:陶廠制? ?蓋款:壽珍? ?把款:真記? ?

尺寸:20*8.5cm

參考:《宜興紫砂珍賞》P152,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CHENG SHOUZHEN

FLAT SHAPED TEAPOT

SIZE:20*8.5cm


RMB:30,000-80,000



2140-民國? 程壽珍? 漢扁江蘇和信??




底款:壽珍? ?蓋款:壽珍? ?

尺寸:16*8cm

CHENG SHOUZHEN

A PURPLE TEAPOT BY CHENG SHOUZHEN

SIZE:16*8cm


RMB:30,000-80,000



2141-民國? 程壽珍? 掇球江蘇和信??




底款: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際物品展覽會曾得優(yōu)獎? ?蓋款:壽珍? ?把款:真記

尺寸:17*13cm

CHENG SHOUZHEN

GLOBULAR SHAPED TEAPOT

SIZE:17*13cm


RMB:100,000-200,000



2142-民國? ?施馥森? 魚化龍?江蘇和信??



蓋款:馥森

尺寸:17*7cm

SHI FUSEN

A PURPLE TEAPOT BY SHI FUSEN

SIZE:17*7cm


RMB:20,000-30,000



2143-民國? 葉德熙? 綠泥壺江蘇和信??




蓋款:玉良

尺寸:16*9cm

YE DEXI

A GREEN PURPLE TEAPOT BY YE DEXI

SIZE:16*9cm


RMB:20,000-50,000



2144-民國? 束金壽? 柿子壺江蘇和信??




蓋款:金壽

銘文:石泉槐火試新茶,北巖氏作。(身)

尺寸:21*11cm

SHU JINSHOU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PERSIMMON

SIZE:21*11cm


RMB:30,000-50,000



2145-民國? 仿古壺江蘇和信??




底款:金鼎商標

尺寸:22*13cm

A PURPLE TEAPOT OF JINDING

SIZE:22*13cm


RMB:50,000-100,000



2146-民國? 邵寶琴? 線圓壺江蘇和信??




底款:錫山俞傳? ?蓋款:寶琴? ?

尺寸:13*8cm

SHAO BAOQIN

A PURPLE TEAPOT OF SHAO BAOQIN

SIZE:13*8cm


RMB:20,000-50,000



2147-清? 花款獅頭壺江蘇和信??




蓋款:臣記? 、花印

尺寸:11*8cm

LION SHAPED TEAPOT

SIZE:11*8cm


RMB:10,000-20,000



2148-清中期? 哥釉水盂一對江蘇和信??




底款:戊戌年制

尺寸:尺寸不一,2件

A PAIR OF WATER POTS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two pieces


RMB:30,000-80,000



2149-清? 月泉款六方蓮子江蘇和信??




蓋款:月泉

尺寸:20*11.5cm

A PURPLE TEAPOT OF YUEQUAN

SIZE:20*11.5cm


RMB:50,000-100,000



2150-清? 鳥鳴款菱花壺江蘇和信??




蓋款:鳥鳴山客獨眠

尺寸:18*16cm

A PURPLE TEAPOT OF NIAOMING

SIZE:18*16cm


RMB:30,000-80,000



2151-清? 鷹華款筋囊壺江蘇和信??




蓋款:鷹華

尺寸:19*12cm

A PURPLE TEAPOT OF YING HUA

SIZE:19*12cm


RMB:30,000-80,000



2152-清? 孟臣水平、福記水盂一組江蘇和信??




底款:孟江記臣(壺)、福記(水盂)? ?蓋款:水平

尺寸:尺寸不一,2件

A PAIR OF WATER POTS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two pieces


RMB:30,000-80,000



2153-清? 邵大赦? 權寅赦記壺江蘇和信??




底款:權寅赦記? ?蓋款:赦記? ?把款:權寅? ?

尺寸:13*7cm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SHAO DAHE

SIZE:13*7cm


RMB:28,000-30,000



2154-清? 江祖成? 第邑臣記壺江蘇和信??




底款:第邑臣記? ?蓋款:臣記??

尺寸:17*8cm

JIANG ZUCHENG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JIANG ZUCHENG

SIZE:17*8cm


RMB:22,000-28,000



2155-清? 邵景南? 朱泥蓮子江蘇和信??




底款:邵景南印

尺寸:12*8cm

SHAO JINGNA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SHAO JINGNAN

SIZE:12*8cm


RMB:18,000-25,000



2156-民國? 魚化龍壺江蘇和信??




蓋款:為盛

尺寸:19*12cm

TEAPOT WITH INSCRIPTIOND BY WEISHENG

SIZE:19*12cm


RMB:15,000-18,000



2157-清? 許仕英? 宮燈江蘇和信??




底款:人生乃樂耳 士英

尺寸:17*12cm

XU SHIYING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XU SHIYING

SIZE:17*12cm


RMB:20,000-25,000



2158-清? 小水平朱泥江蘇和信??




底款:一勺水之多? 孟臣? ?蓋款:水平??

尺寸:10*5cm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HORIZONTAL

SIZE:10*5cm


RMB:10,000-20,000



2159-上合桃江蘇和信??




蓋款:協(xié)新陶廠、王熙臣

尺寸:18*10cm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PEACH

SIZE:18*10cm


RMB:25,000-30,000



2160-明? 陸羽高風壺江蘇和信??




蓋款:永樂

尺寸:17*11cm

YONG LE TEAPOT

SIZE:17*11cm


RMB:30,000-50,000



2161-明? 滌我壺 ?江蘇和信??



蓋款:永樂

尺寸:17*9cm

YONG LE TEAPOT

SIZE:17*9cm


RMB:30,000-50,000



2162-清? 菱花壺江蘇和信??




尺寸:18*15cm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FLOWER

SIZE:18*15cm


RMB:30,000-50,000



2163-元? 龍泉窯三足香爐江蘇和信??




尺寸:11*10cm

CENSER IN THE SHAPE OF THREE-LEGGED?

SIZE:11*10cm


RMB:40,000-50,000



2164-民國? 施馥森? 松鼠葡萄江蘇和信??

施福生,又名馥森,宜興蜀山北廠人。1921年生于宜興紫砂世家。其父為紫砂名流施金廷(施金庭)。1935年,施福生與朱可心等為江蘇省立宜興陶瓷職校擔任實習技師。1954年宜興紫砂工藝廠建立,為建廠七人小組成員之一。長期擔任宜興紫砂工藝廠產品質量檢驗員直至離休。施福生善制魚化龍壺、大型松鼠葡萄咖啡壺等高極紫砂茶具。與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吳云根、顧景洲等老藝人知交甚厚。施福生的兒子施小馬、女兒施秀春都是當今紫砂界實力派高級工藝師。此壺精煉紫砂綠泥,壺身圓碩飽滿,圓珠形筒身飾以葡萄藤蔓和松鼠,壺流、壺鈕及壺把皆以枝干作配襯。細觀此壺,葉脈舒卷,刻畫清晰,枝葉伸張舒展有致,點綴葡萄數(shù)顆鮮活欲滴,藤蔓間塑五只松鼠跳躍穿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松鼠姿態(tài)各不相同,細節(jié)處理得形象逼真,靈巧生動。



底款:施福生造

尺寸:18*12cm

SHI FUSE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SHI FUSEN

SIZE:18*12cm


RMB:50,000-80,000




2165-清? 邵友蘭? 仿古江蘇和信??

邵友蘭,陽羨(今江蘇宜興)人,清嘉慶至咸豐年間宜興制壺高手,為清中期紫砂名家。道光年間曾為清宮制作貢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有他的傳器。與邵大亨等名家同時,曾與邵二泉和陳曼生等合作,由友蘭制壺,二泉、曼生鐫銘。 仿古式為邵大亨原創(chuàng),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沿襲至今。此壺紫泥選料精細,砂質細膩,撫之溫潤,胎薄工精。腹部圓弧而向內收斂,短頸,肩部微折,線條挺秀。一彎流上挺,出水順暢利落,圓形耳把,自肩部生出,后圓轉接入腹部下端,握之舒適。壓蓋蓋沿、口沿作圓唇外翻,上下子母雙線,緊密吻合,上接圓珠鈕。此壺肩、流、把、蓋與壺身整體結構自然,協(xié)調勻稱,形制豐腴飽滿,滿溢靈韻娟秀之氣。小包嘴細品有大亨之韻。



蓋款:友蘭

尺寸:12.5*7.2cm

SHAO YOULA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SHAO YOULAN

SIZE:12.5*7.2cm


RMB:50,000-100,000



2166-明? 龍泉窯暗刻花卉紋盤江蘇和信??




尺寸:43.5*7cm

MING DENASTY DISH

SIZE:43.5*7cm


RMB:50,000-100,000



2167-清? 祭紅釉盤(一對)江蘇和信??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尺寸:尺寸不一,2件

QING DENASTY DISH

SIZE:Different dimensions,two pieces


RMB:30,000-80,000



2168-清? 石林中人? 印方壺江蘇和信??

石林中人,考為蔣之翹(1596-1659)明末清初學者、藏書家。字楚稚,號石林,人稱“蔣石林”,又號雪樵,別署石戶農,秀水(今嘉興)人。致力古學,明亡后隱居不出,家道清貧,好藏古籍。蔣之翹愛好壺藝,清乾隆張廷濟弟季勤藏有“石林壺”一持,為《陽羨名陶錄》編者吳騫(槎客)題銘鋟匣,曰:“渾渾者陶之始,舍則藏吾與爾,石林人傳季勤得,子孫寶之永無忒?!保ú榭寂c宜興紫砂有關之‘石林’者,計有明末清初蔣之翹、清中期繆頌、清晚期何心舟等三人,后兩者年代不合,以蔣之翹較為接近。) 此壺紫泥為胎,色呈紅棕。壺身四方如印,壺底至口沿逐漸收斂,壺體曲線流暢,變化合度,口沿起雙層厚圈線,壺蓋上堆塑太獅鈕,器型周正,做工精湛,富有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



底款:石林中人

尺寸:21*16cm

A PURPLE TEAPOT OF SHILIN ZHONGREN

SIZE:21*16cm


RMB:100,000-200,000



2169-清? 陳礪成? 朱泥梨形江蘇和信??

此壺色澤殷紅,艷而不嬌,質感細膩,壺身穩(wěn)健,把玩于掌珠,耐人尋味。壺身飽滿圓潤,線條流暢自如,做工精妙。流暢灑脫,毫無拘束,給人以清爽自然之感。壺底鐫刻銘文“礪成”二字刻工流暢自然。



底款:礪成

尺寸:9*7.5cm

CHEN LICHENG

A PURPLE TEAPOT OF CHEN LICHENG?

SIZE:9*7.5cm


RMB:350,000-450,000



2170-清? 邵文元? 螭龍美人肩??江蘇和信??

此壺以紫泥為胎,泥料極佳,燒造成熟,可見壺身肌理朗潤,寶光內蘊,以手撫之,似撫嬰兒之肌膚,光滑細膩。壺體渾圓可喜,體型碩大,嵌入式蓋,蓋上堆雕螭龍鈕,螭龍卷耳獨角,如意形鼻上翹,身軀粗壯,作盤身回首仰望勢。器身光滑無折角,壺腹中部一側置流嘴,流嘴彎曲上翹,敦秀可愛,外接弧形執(zhí)把,順滑圓熟,與流嘴相互呼應,流嘴、執(zhí)把于圓轉之處更添活潑靈動氣息,古樸惹喜。美人肩為清初經典壺型之一,制作中對壺的整體性把控極為嚴格,須有飽滿的力度和整合的視覺觀感,其造型為壺身呈一大圓珠,壺鈕為一小圓珠,好似母子連珠,形制圓潤。而邵元文的此件作品,一改常見款式,圓鈕變?yōu)辇堚o,使簡潔明快的壺體增加古樸靈動之氣。此壺整體工藝精巧,造型古意盎然,莊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氣又不失陽剛之氣,線條流暢,精美絕倫,觀之精氣滿盈,氣度不凡。



底款:邵、文元? ?蓋款:邵、文元

尺寸:30*21cm

SHAO WENYUAN

A PURPLE TEAPOT OF SHAO WENYUAN

SIZE:30*21cm


RMB:500,000-700,000



2171-清? 蔣萬泉? 龍頭一捆竹江蘇和信??




蓋款:萬泉

尺寸:21*12cm

JIANG WANQUA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JIANG WANQUAN

SIZE:21*12cm


RMB:500,000-700,000



2172-清? 黃玉麟? 魚化龍江蘇和信??




蓋款:玉麟

尺寸:19*10cm

參考:《砂壺選粹——天地方圓紫砂藏品集》P195,上海古籍出版社。

HUANG YULI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HUANG YULIN

SIZE:19*10cm


RMB:500,000-700,000



2173-清? 黃玉麟? 供春江蘇和信??

此壺以精煉段泥制成,造型似樹癭,取瓜蒂為蓋,蓋內鈐“玉麟”,壺身通體紋理纏繞,形如嶙峋老樹,癭瘤滿布,以枝梗為把,彎流敦實。整器質樸古拙,把握舒適,出水流暢,自然生動。

黃玉麟所制供春式樹癭壺,歷來為收藏精品。此壺式器名“供春”,傳說莫衷一是,顧景舟認為,黃玉麟客居于吳大澄門下時,二人根據(jù)明代文獻記載所創(chuàng)制的造型。



蓋款:玉麟

尺寸:17*13cm

參考:1,《宜興紫砂珍賞》P139,遠東圖書公司。

? ? ? ? ? ?2,《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P136 ,臺灣出版。

? ? ? ? ? ?3,《宜興紫砂》P214,文物出版社。

HUANG YULIN

TEAPOT IN DESIGN OF LUCID GANODERMA

SIZE:17*13cm


RMB:700,000-1,000,000



2174-清? 孟侯? 十六竹江蘇和信??



把款:孟侯

尺寸:24*15cm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BAMBOOS

SIZE:24*15cm


RMB:600,000-800,000



2175-明? 陳子畦? ?古蓮子江蘇和信??

此壺造型簡潔,質感溫潤細膩,色澤深黝含光。蓮子素有美名,“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可靜心、可養(yǎng)性,乃清供佳品。此壺取蓮子之形,經巧意構思,重新塑造,壺身飽滿卻有清逸之感,線條柔和而有強勁力道,引而不發(fā),持而不盈。亭亭而立,于靜默之中訴盡千言。借蓮子之清味,賦茗茶以清芬,觀之賞之,有如荷塘清風拂過,朗月疏照。嘆作者不凡制壺功力,恬適澹泊心性由壺而見。有壺如此,茶飲之事方得完備,至性至雅。



底款:子畦

尺寸:13*9cm

參考:《紫砂風云-居仁堂紫砂寶典》P345。

CHEN ZIQI

TEAPOT WITH DECORATION OF LOTUS?

SIZE:13*9cm


RMB:1,800,000-2,500,000



2176-清? 王南林? 大圓珠(素身圓珠壺)江蘇和信??



底款:王南林制

尺寸:21*14cm

WANG NANLIN

TEAPOT IN THE SHAPE OF PEARL

SIZE:21*14cm


RMB:1,000,000-2,000,000



2177-清? 楊彭年? 阿曼陀室 玉成窯江蘇和信??

此壺壺身近扁方形,平蓋、橋形鈕,蓋、身以子母扣合。自肩部伸出流嘴與壺把,小彎流前凸,圈把自肩部收于腹底,表露靈秀韻勢。肩部篆書銘“叔陶作壺其永寶用”,壺腹行書銘“嘉慶乙亥秋九月桑連理館制,茗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 頻迦識”底部楷書銘江聽香、錢叔美等曼生之好友、食客15人。壺把印款“彭年”,底部款識“阿曼陀室”。桑連理館,是曼生在溧陽時的府邸之名,曼生常常在此會友、吟詩作畫。



底款:阿曼陀室? ?把款:彭年?

銘文:嘉慶乙亥秋九月桑連理館制,茗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頻迦識。(腹)

? ? ? ?江聽香、錢叔美等曼生之好友、食客15人。(底)

尺寸:16*5cm

參考:《宜興紫砂》P130,文物出版社。

YANG PENGNIAN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YANG PENGNIAN

SIZE:16*5cm


RMB:5,500,000-7,500,000



2178-明? 淡然齋? 堆泥高旦壺江蘇和信??

此壺制作于乾隆年間,整體渾厚,圈足有力,蓋子飽滿,周身用本色泥繪裝飾。清初盛世之期,宜興紫砂工藝受到皇室宮廷關注,開始定制宜興紫砂器。入宮后交造辦處藝人裝飾,因此出現(xiàn)了描金、堆泥、加漆等工藝,使原本樸實的紫砂更顯雍容華貴,淡然齋印款最高出現(xiàn)在明末一直沿用到清中,極有可能是皇室閑章。而此款堆泥高旦壺制作手法和泥料屬清乾隆時產物,而壺身泥繪技藝精湛,書法功力渾厚,堪稱極品,御題詩也印證為宮中之物。泥料火候略淺,對比北京故宮珍藏之物同為欠火,由此可見,當時這批紫砂器并非宜興所燒,而是造辦處的窯燒成。所以確定為宮廷御用之物。



底款:淡然

尺寸:15*8cm

TEAPOT WITH INSCRIPTIONS BY DANRANZHAI

SIZE:15*8cm


RMB:3,000,000-4,000,000

煎茶道和點茶道之后,出現(xiàn)了新的泡茶道

中國泡茶道簡史

?

丁以壽

  中國泡茶道蘊釀于宋元至明朝前期,形成明中期。興盛于明朝后期,衰于清朝及民國,復興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泡茶道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廣泛,并遠傳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對朝鮮茶禮和日本煎茶道影響很大。

泡茶道的醞釀

  泡茶道是中華茶道的又一代表形式,自明朝中期形成以來流行至今。  

  泡茶有兩個來源,一是源于唐代“痷茶”,二是源于宋代點茶。  

  唐代陸羽《茶經·六之飲》記:“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納茶于瓶或缶中,以沸水(湯)淹泡(沃),有如后來的泡茶。陸羽倡導煎茶,故對這種“痷茶”持反對態(tài)度?!隘u茶”是指病態(tài)的、夾生的茶,具貶義。用瓶、缶泡茶時斟茶總是不便,于是改用有柄有流的壺來泡茶,斟茶也方便,從而形成壺泡法。中唐的“痷茶”實是壺泡法的萌芽?! ?/p>

  在點茶法中,略去調膏、擊拂,便形成了末茶的沖泡,進一步將末茶改為散葉茶,就形成了“撮泡”。從南宋畫家劉松年《茗園賭市圖》和《斗茶圖》、元畫家趙孟頫《斗茶圖》來看,其中人物都是左手持盞,右手拿湯瓶,直接在盞中注湯泡茶。并且畫中風爐上出現(xiàn)提梁、側把、短流的煮水壺,此壺顯然不是作為點茶用的湯瓶,因此推測撮泡約萌芽于南宋。

趙孟頫《斗茶圖》  

  文征明(1470~1559),明代著名詩人、書畫家,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四人合稱“吳中四才子”,畫史上又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畫。《惠山茶會圖》描繪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jié),文征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潘和甫及朱朗七人游覽無錫惠山,在惠山山麓的“竹爐山房” 以茶會友、飲茶賦詩。此畫記錄了他們在山間聚會暢敘友情的情景。松樹下茶桌上擺放多件茶具,桌邊方形竹爐上置壺烹泉,一童子在取火。尤可注意的是,爐上水壺流短,不似湯瓶的長流,因而應非點茶,而是泡茶?! ?/p>

  如果說《惠山茶會圖》還不是很明確表現(xiàn)泡茶,那么《品茶圖》則是確切地表現(xiàn)泡茶的。畫中茅屋正室,內置矮桌,桌上只有一壺二杯,主客對坐,相談甚歡。側室有泥爐砂壺,童子專心候火煮水。畫上自題七絕:“ 碧山深處絕塵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末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對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笨芍摦嬜饔诩尉感撩?531年),屋中品茶敘談者當是文征明、陸子傅二人。此畫表現(xiàn)的顯然是在壺中泡茶,繼而斟入盞中品飲。

文征明《品茶圖》局部)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著名書畫家,為“吳門畫派”代表人物之一。《事茗圖》畫面是青山環(huán)抱,林木蒼翠,溪流潺潺,參天古樹下,有茅屋數(shù)間。茅屋之中一人正聚精會神伏案讀書,書案右側擺著一壺一盞等茶具,墻邊是滿架詩書。邊屋之中一童子正在煽風煮水。畫卷上人物神態(tài)生動,環(huán)境優(yōu)雅,表現(xiàn)出幽人雅士品茗雅集的清幽之境,是當時文人學士山居閑適生活的真實寫照。此畫內容表現(xiàn)的也是在壺中泡茶,繼而斟入盞中品飲。

唐寅 《事茗圖》(局部)

  從文征明、唐寅在正德、嘉靖年間所作茶畫可以判斷,到明朝中期,散葉茶的直接沖泡茶法漸漸取代了碾磨成粉末的點茶法。所以說,從南宋,歷元,直至到明中葉,是泡茶道的醞釀時期。

二?泡茶道的形成

 ?。ㄒ唬┨锼囖恐笕匪?/strong>  

  田藝蘅,字子藝,自號隱翁。在田藝蘅之前,論水的書,有唐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宋葉清臣的《述煮茶泉品》等,但其實均是短文,不足以稱書。《煮泉小品》撰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不僅述及源泉、石流、清寒、甘香、靈水、弄泉、江水、井水等,詳論天下之水,還記錄了當時茶葉生產和烹煎方法,是關于烹茶用水的一部經典之作。書中記:“有水有茶,不可無火?!薄叭说獪?,而不知火候?!薄皽蹌t味不出,過沸則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無衣,乃得點瀹之候耳?!薄爸蟛璧靡?,而飲非其人,猶汲乳泉灌嵩蕕,罪莫大焉。飲之者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苯允墙涷炛??! ?/p>

  明朝前期,延續(xù)宋元以來的點茶法,到了中后期,泡茶法興起?!吧鷷癫桢T中,則槍旗舒暢,清翠鮮明,方為可愛?!保ā吨笕∑贰ひ瞬琛罚┰诓璁T中沖泡芽茶,這是關于明朝撮泡法的最早文獻記載,表明杯盞撮泡法在明朝嘉靖年間已經開始流行。  

 ?。ǘ堅础恫桎洝返於ㄅ莶璧赖幕A  

  張源,字伯淵,號樵海山人,包山(即洞庭西山,在今江蘇震澤縣)人。所著《茶錄》,有藏茶、火候、湯辨、泡法、投茶、飲茶、品泉、貯水、茶具、茶道等二十三則,每則都是張源自己的親自體驗和心得,發(fā)前人之未發(fā)?! ?/p>

  從張源《茶錄》的記載來看,泡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 ?/p>

  1.備器  

  泡茶道茶藝的主要器具有茶爐、湯壺(茶銚)、茶壺、茶盞(杯)等?! ?/p>

  2.選水  

  關于品泉擇水,張源有精辟之論:“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闔窺其體”(《茶錄·品泉》)茶與水的關系的概括。且比較了山頂、山下、石中、砂中、土中泉水的特點,“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薄傲饔邳S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者愈于安靜,負陰者勝于向陽”(《茶錄·品泉》)。負陰的流泉勝于靜止向陽的泉水。且泉水以無味、無香為真,“真源無味,真水無香”(《茶錄·品泉》)。張源還認為“雪水雖清,性感重陰,寒人脾胃,不宜多積”(《茶錄·井水不宜茶》)。“貯水甕,須置陰庭中,覆以紗帛,使承星露之氣,則英靈不散,神氣常存。假令壓以木石,封以紙箬,曝以日下,則外耗其神,內閉其氣,水神敝矣。飲茶,惟貴茶鮮水靈,茶失其鮮,水失其靈,則與溝渠水何異?”(《茶錄·貯水》)張源闡述貯水方法,尤其強調茶鮮水靈。

  3.取火  

  “烹茶要旨,火候為先。爐火通紅,茶瓢始上。扇起要輕疾,待有聲稍稍重疾,斯文武之候也。過于文則水性柔,柔則水為茶降;過于武則火性烈,烈則茶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要旨也。”(《茶錄·火候》)  

  4.候湯  

  “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比蟊媸牵骸耙辉恍伪?,二曰聲辨,三曰氣辨。”每大辨認又各有五小辨。形辨則“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涌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聲辨“如初聲、轉聲、振聲、驟聲皆為萌湯,直至無聲方是純熟。”氣辨“如氣浮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直至氣直沖貫,方為純熟。”(《茶錄·湯辨》)又稱:“今時制茶,不假羅磨,全具元體,此湯須純熟,元神始發(fā)。故曰湯須五沸,茶奏三奇?!保ā恫桎洝美夏邸罚┨扑渭宀琛Ⅻc茶用的是末茶、粉茶,故湯用嫩不用老,明人用散葉茶在甌壺瀹泡,故水用老不用嫩?! ?/p>

  5.習茶  

  張源《茶錄》的茶藝是壺泡法,壺泡法的主要程序有:浴壺、投茶、注湯、滌盞、釃茶、品茶。  

  “探湯純熟,便取起。先注少許壺中,祛蕩冷氣,傾出,然后投茶?!迸莶柚跋葴貕?。溫壺之后投茶,投茶量視壺的容量大小斟酌而行,不可偏多或偏少而失中正。“茶多寡宜酌,不可過中失正。”投茶量大了則泡出的茶“味苦香沉”,投茶量小了則泡出來的茶“色清氣寡?!辈鑹剡B續(xù)泡過兩次之后要用冷水蕩滌,使其涼潔,然后繼續(xù)泡茶,“不則減茶香矣。罐熱則茶神不健,壺清則水性常靈?!狈煮P不宜早,早了茶的色、香、味還未蘊育好,飲用時不宜遲,遲則茶的香氣揮發(fā)?!绑P不宜早,飲不宜遲。早則茶神未發(fā),遲則妙馥先消?!保ā恫桎洝づ莘ā罚 ?/p>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投茶有上投、中投、下投三法?!跋葴蟛?,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后湯后茶,曰上投。”(《茶錄·投茶》)不同季節(jié),采取不同的投法。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  

  “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茶錄·飲茶》)  

  張源認為茶有真香、真色、真味,因此不能在水中加堿,茶中加料如香、花,盞中加果,“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經點染,使失其真。如水中加堿,茶中著料,碗中著果,皆失真也。”(《茶錄·點染失真》)  

  “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保ā恫桎洝げ璧馈罚┊斎?,張源的“茶道”是廣義的“茶之道”,涵蓋茶的采制、貯藏、泡飲之道?! ?/p>

  張源《茶錄》,第一次對壺泡茶藝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是泡茶道的經典之作,標志著泡茶道的正式形成。  

  萬國鼎《茶書總目提要》考訂張源《茶錄》“成于萬歷中,大約在1595年前后”。顧大典《茶錄》序說他:“每博覽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無間寒暑,歷三十年,疲精殫思,不究茶之指歸不已。”上溯三十年,為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結合田藝蘅《煮泉小品》、陳師《茶考》,可以判斷泡茶道的形成約在嘉靖至萬歷前期這一段時期內。對對泡茶道得形成有貢獻的,還有吳寬、沈周、僧大機等人。

三?泡茶道的興盛  

 ?。ㄒ唬┰S次紓《茶疏》集泡茶道大成  

  許次紓(1549-1604),字然明,號南華,錢塘人,著《茶疏》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全書約四千七百字,有擇水、貯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點、湯候、甌注、蕩滌、飲啜、論客、茶所、洗茶、飲時、宜輟、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權宜、宜節(jié)等三十六則。  

  《茶疏》的最大特色在于烹試、品飲的茶道方面。關于“擇水”,“清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标P于“煮水器”,“金乃水母,錫備柔剛,味不咸澀,作銚最良?!闭J為金屬作煮水器較宜,尤其是錫。又說:“茶茲于水,水籍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辈?、水、器、火四者相輔相成,缺一則茶不成?! ?/p>

  關于“火候”,“火必以堅木炭為上,然木性未盡,尚有余煙,煙氣入湯,湯必無用。故先燒令紅,去其煙焰,兼取性力猛熾,水乃易沸。既紅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過之后,寧棄而再煮?!标P于“湯候”,“水一入銚,便須急煮,候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闭J為泡茶以水有微濤為恰好,大濤鼎沸至無聲為過時的老湯不堪用?! ?/p>

  茶具必先清潔,“湯銚甌注,最宜燥潔。每日晨興,必以沸湯蕩滌,……”茶壺宜小不宜大,“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于散漫。大約半升,是為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辈璁T:“純白為佳,兼貴為小。”定窯最貴,不易得矣。茶壺質地,“首銀次錫,”“其次內外有油瓷壺亦可”。  

  關于“烹點”,“先握茶手中,侍湯既入壺,隨手投茶湯,以蓋復定。三呼吸時,次滿傾盂內,重投壺內,用以動蕩香韻,兼色不沉滯。更三呼吸傾,以定其浮薄。然后瀉以供客。則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闪钏鲏l(fā)其逸思,談席滌其玄衿。”關于“飲茶”,“一壺之茶,只斟再巡。初巡鮮美,再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币粔夭柚荒苷鍍纱巍jP于客人,“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  

  許次疏還寫了“茶所”、“飲時”、“宜輟”、“不宜用”、“不宜近”、“出游”、“權宜”、“宜綴”、“良友”等品茶的環(huán)境、條件等多方面,集明代泡茶道之大成?! ?/p>

  (二)羅廩水火相戰(zhàn)聽松濤  

  羅廩(1537-1620)字高君,浙江慈溪人,著《茶解》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首為總論,以下分原、品、藝、采、制、藏、烹、水、禁、器等。自謂:“茶通仙靈,久服能令升舉。然蘊有妙理,非深知篤好不能得其當。……乃周游產茶之地,采其法制,參互考訂,深有所會。遂于中隱山陽,栽植培灌,茲且十年。春夏之交,手為摘制。聊足供齋頭烹啜,論其品格,當雁行虎丘?!鄧L謂茶酒二事,至今日可稱精妙,前無古人,此亦可與深知者道耳?!保ā恫杞狻た傉摗罚 ?/p>

  關于品茶,“茶須色、香、味三美具備。色以白為上,青綠次之,黃為下;香如蘭為上,如蠶豆花次之;味以甘為上,苦澀斯下矣。”“茶色貴白,白而味覺甘鮮,香氣撲鼻,乃為精品。”“茶須徐啜,若一吸而盡,連進數(shù)杯,全不辯味,何異傭作?!辈枰嫾毱罚渑c屠隆所言“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同理。  

  關于烹茶湯候:“李南金謂當用背二涉三之際為合量,此真鑒賞家言。而羅大經懼湯過老,欲于松濤澗水后,移瓶去火,少待沸止而瀹之,不知湯既老矣,雖去火何救耶?此語亦未中竅。”言之有理。  

  又謂:“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zhàn),儼聽松濤,傾瀉入甌,云光縹緲,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p>

  (三)徐勃無茶語言無味  

  徐勃(1570-1645),字惟起,,號興公,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喜藏書、刻書,以紅雨樓為藏書室名,積書達五萬三千卷。萬歷中與曹學佺主盟閩中詞壇,被稱“興公詩派”?! ?/p>

  徐勃曾協(xié)助福州知府喻政編《茶書》,又撰《蔡端明別記》、《茗譚》、《武夷茶考》,精于茶藝,為閩中茶人領袖。曾撰《武夷采茶詞》六首和《閩道人寄武夷茶》、《試武夷茶》詩等,與謝肇制、周千秋等茶詩酬和(見《雨后集徐興公汗竹齋烹武夷太姥支提鼓山清源諸茗》)?! ?/p>

  “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韻,若無名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兩相為用,缺一不可。饗清福者,能有幾人?  

  王佛大常言,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余謂—日不飲茶,不獨形神不親,且語言亦覺無味矣。  

  幽竹山窗,鳥啼花落,獨坐展書。新茶初熟,鼻觀生香,睡魔頓卻,此樂正索解人不得也。  

  飲茶,須擇清癯韻士為侶,始與茶理相契,若腯漢肥傖,滿身垢氣,大損香味,不可與作緣?! ?/p>

  茶事極清,烹點必假姣童、季女之手,故自有致。若付虬髯蒼頭,景色便自作惡??v有名產,頓減聲價?!保ā盾T》)  

  (四)黃龍德茶飲四時  

  黃龍德,字驤溟,號大城山樵。著《茶說》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前。分產、造、色、香、味、湯、具、侶、飲、藏十章。黃龍德自述仿北宋黃儒《品茶要錄》體例,但實際上乃是自創(chuàng),內容切實,時有創(chuàng)見?! ?/p>

  “茶灶疏煙,松濤盈耳,獨烹獨啜,故自有一種樂趣。又不若與高人論道,詞客聊詩,黃冠談玄,緇衣講禪,知己論心,散人說鬼之為愈也。對此佳賓,躬為茗事,七碗下咽而兩腋清風頓起矣。較之獨啜,更覺神怡。”(《茶說·八之侶》)  

  “飲不以時為廢興,亦不以候為可否,無往而不得其應。若明窗凈幾,花噴柳舒,飲于春也。涼亭水閣,松風蘿月,飲于夏也。金風玉露,蕉畔桐陰,飲于秋也。暖閣紅壚,梅開雪積,飲于冬也。僧房道院,飲何清也,山林泉石,飲何幽也。焚香鼓琴,飲何雅也。試水斗茗,飲何雄也。夢回卷把,飲何美也。古鼎金甌,飲之富貴者也。瓷瓶窯盞,飲之清高者也。較之呼盧浮白之飲,更勝一籌。即有甕中百斛金陵春,當不易吾爐頭七碗松蘿茗。若夏興冬廢,醒棄醉索,此不知茗事者不可與言飲也?!保ā恫枵f·九之飲》)  

 ?。ㄎ澹╆惱^儒茶試小壺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白石山樵等,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與同郡董其昌齊名。二十九焚棄儒生衣冠,退隱小昆山南。后筑室東佘山,杜門著書。工詩善文,兼長繪畫。頗藏異書,喜鈔校舊籍。著作豐富,有《陳眉公全集》、《白石樵真稿》、《晚香堂白石山房稿》等多種,并輯《寶顏堂秘笈》等?! ?/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道的風行,離不開紫砂壺的興起,兩者相互促進。早期紫砂壺,容量較大。陳繼儒基于文人雅致的品茗趣味,倡導使用小壺泡茶,使之更具審美意韻。他與紫砂藝人多有交往,他的茶道理論對包括時大彬在內的一大批紫砂藝人的創(chuàng)作產生過影響?! ?/p>

  時大彬最初仿供春,喜歡做大壺。后來與陳繼儒交往并受其影響,根據(jù)文人的品味把砂壺縮小,使之更加符合品茗的趣味?!俺踝苑鹿┐旱檬郑沧鞔髩?,后游婁東,聞陳眉公與瑯琊太原諸公品茶、試茶之論,乃作小壺。幾案有一具,生人閑遠之思,前后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標大雅之遺,擅空群之目矣。”(吳騫《陽羨名陶錄》)時大彬為紫砂器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千載良陶讓一時”。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陳繼儒造就了時大彬。  

  陳繼儒的小壺茶觀點也得到同時代茶人的贊同。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說:“壺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盡色香味之蘊。故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壺蓋宜盎不宜砥,湯力茗香,俾得團結氤氳”。馮可賓的《岕茶箋》也說:“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弊仙靶厥瞧奋淖罴巡杈摺! ?/p>

  “自古名山留以待羈人遷客,而茶以資高士,蓋造物有深意?!▽簦┘鹊檬ト酥?,又得圣人之時,第蒸、采、烹、洗,悉與古法不同。而喃喃者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當不會令慶叔失笑。慶叔隱居長興,所至載茶具,邀余于素鷗黃葉間,共相欣賞,……”(《白石樵真稿·書岕茶別論后》)陳繼儒生活的晚明時期,泡茶道流行,不但煎茶道早已絕跡,點茶道也已衰亡。所以陳繼儒批評了那些仍堅持認為茶道唯在陸羽《茶經》、蔡襄《茶錄》的迂腐觀念。他與茶友周慶叔每于素鷗黃葉間品茗論道,共相欣賞。  

  陳繼儒喜對茶史也有研究,曾為夏樹芳《茶董》作序,后又自著《茶董補》,是為補夏樹芳《茶董》之不足,又別著《茶話》一書?! ?/p>

 ?。堊谧硬桉彼?/span>  

  張岱(1597~約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卻不曾作官,性好山水。他的生平可從其《自為墓志銘》中知其梗概:“……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師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睆堘分鲐S富,然流傳至今的,唯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環(huán)文集》及《石匱書后集》幾種。其中《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為張岱的代表作品,書中蘊含其對故國之思,文字清新率真、描繪生動,是明末小品文的佳作?! ?/p>

  明代,品茶已成時尚,各地茶館林立,成為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張岱在《露兄》一文中寫到,崇禎年間,紹興城內有家茶店用水用茶特別講究,“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進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有天合之者?!睆堘诽貏e喜歡這家茶館,于是就給它取了個“露兄”的店名,典出宋代米芾的“茶甘露有兄”?!?/p>

  張岱是鑒茶辨水的能手,《閔老子茶》記載他拜訪老茶人閔汶水品茶鑒水的經過,過程十分有趣(略)。禊泉乃紹興名泉之一,曾一度被掩沒,后因張岱的發(fā)現(xiàn)才又重顯威名,名噪一時?!凹滓?,過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fā),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保ā短这謮魬洝れ罚堘窡o意間發(fā)現(xiàn)禊泉,更以其專精的品水經驗,指出辨識禊泉的訣竅。  

  張岱還請徽州歙人專事松蘿茶的師傅來紹興傳授經驗,改進家鄉(xiāng)的“日鑄茶”,名之為“蘭雪茶”?!啊检ㄈ巳肴砧T。杓法、搯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蘿。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郁,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色如竹擇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氣,余戲呼之蘭雪。……”(《陶庵夢憶·蘭雪茶》)蘭雪茶蘭雪一經出現(xiàn)后,立即得到人們的好評,在社會上風行一時?! ?/p>

  張岱不僅嗜茶,而且識茶,從制茶到品茶,無一不精。積多年的經驗,張岱曾撰有《茶史》一書,手稿交于閔老子“細細論定”,并計劃刊印。其目的是“使世知茶理之微如此,人毋得浪言茗戰(zhàn)也。”但不久戰(zhàn)禍四起,清兵入關后隨即南下,張岱逃難避亂,在匆促中稿本散失,只存序文,后輯于《瑯環(huán)文集》中,這是中國茶史上一大損失?! ?/p>

  除前述諸入之外,對泡茶道的興盛和發(fā)展有貢獻的,還有陸樹聲、徐渭、屠隆、高濂、張謙德、熊明遇、夏樹芳、周履靖、文震亨、李日華、周高起、屠本畯、聞龍、馮可賓、張大復、袁宏道、李漁等人。

四?泡茶道的衰退  

  清代,滿族入主中原,與元蒙一樣,對漢人始終存有戒備心里,大興文字獄,士人為避禍,紛紛轉向實證、考據(jù),流行明代的陸王心學、性靈文學、茶道藝術由盛轉衰。經過改朝換代的劇烈變動,茶道也漸呈衰勢。當然,說泡茶道入清后開始衰退,但并非消亡,而且在局部地區(qū)還有所發(fā)展。作為中國茶道的代表工夫茶道就形成、興盛于清代?! ?/p>

  工夫茶主要流行于廣東、福建和臺灣地區(qū),是用小壺沖泡青茶(烏龍茶),屬泡茶道的一種,主要程序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等?! ?/p>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譴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保ㄔ丁峨S園食單·茶酒單·武夷茶》)袁枚(1716-1797),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生當康乾盛世,曾任溧水、江浦、江寧等縣知縣,因父喪辭官歸里,在江寧城西小倉山筑隨園,又號隨園老人,著述頗豐。袁枚是杭州人,平時習慣飲江浙名茶陽羨、龍井,初時不習慣武夷巖茶。乾隆丙午(1786年),袁枚上武夷山,僧道獻以武夷巖茶,小壺,小杯,嗅香、試味,徐徐咀嚼。始覺龍井雖清,不如巖茶醇厚;陽羨雖佳,不若巖茶韻致。這是最早的關于武夷巖茶的泡飲方法及品質特點,雖無工夫茶之名,卻有工夫茶之實。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然無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各一,惟杯之數(shù),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杯,舊而佳者,貴如拱璧,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于壺內沖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后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非拇戰(zhàn)轟飲者得領其風味。……”(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工夫茶》)俞蛟,字清源,又字六愛,號夢廠居士,乾嘉時人?!秹魪S雜著》于嘉慶六年(1801年)四月成書于廣東齊昌官舍之凝香室,俞文所記器具有白泥爐、宜興砂壺、瓷盤、瓷杯、瓦鐺、棕墊、紙扇、竹夾等,其泡飲程序則為治器、候湯、納茶、沖點、淋壺、斟茶、品茶等。工夫茶得名在清朝中葉的乾嘉年間?! ?/p>

  “工夫茶,閩中最盛。茶產武彝諸山,采其茶,窨制如法。……壺皆宜興砂質,龔春時大彬,不一式。每茶一壺,需爐銚三。候湯,初沸蟹眼,再沸魚眼,至聯(lián)珠沸則熟矣。水生湯嫩,過熟湯老,恰到好處頗不易,故謂天上一輪好月,人間中火候,一甌好茶,亦關緣法,不可幸致也。第一銚水熟,注空壺中,蕩之潑去;第二銚水已熟。預用器置茗葉,分兩若干,立下壺中。注水,覆以蓋,置壺銅盤內;第三銚水又熟,從壺頂灌之周四面;則茶香發(fā)矣。甌如黃酒卮,客至每人一甌,含其涓滴,咀嚼而玩味之。若一鼓而牛飲,即以為不知味,肅客出矣?!保娜兜A外史·工夫茶》)茶用武夷茶,器有爐、銚、宜興砂壺、銅盤、茶甌等,其泡飲程序有治器、候湯、滌壺、納茶、沖點、淋壺、斟茶、品茶等?!兜A外史》的作者寄泉,號外史,清代咸豐時人?! ?/p>

  “潮郡尤嗜茶,其茶葉有大焙、小焙、小種、名種、奇種、烏龍諸名包,大抵色香味三者兼?zhèn)?。以鼎臣制宜興壺,大若胡桃,滿貯茶葉,用堅炭煎湯,乍沸泡如蟹眼時,瀹于壺內,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約三四器勻斟之。每杯得茶少許,再瀹再斟數(shù)杯,茶滿而香味出矣。其名曰工夫茶,甚有酷嗜破產者?!保◤埿奶痘浻涡∽R》)潮州人酷嗜工夫茶,宜興小砂壺,若琛小杯,候湯、納茶、沖注、勻斟,茶的品類較多,已不限于武夷巖茶。張心泰,晚清時人。  

  連橫在其《雅堂先生文集》“茗談”中記:“臺人品茶,與中土異,而與漳、泉、潮相同,蓋臺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薄败匚湟模瑝乇孛铣迹厝翳?,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連橫,宇雅堂,臺灣人,生當清末民國時期,撰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考釋》等書。臺灣與漳州、泉州、潮州同尚工夫茶,茶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非此不能待客。

  進入民國,戰(zhàn)亂頻仍,茶道低迷。新中國成立后,受極左路線影響,包括茶道在內做的傳統(tǒng)文化受到批判。中國茶道在二十世紀跌入低谷。

五?泡茶道的復興  

  中國茶道的復興卻是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復蘇,進入新世紀的新發(fā)展階段。

  ?。ㄒ唬┊敶璧览碚撗芯亢蛯嵺`  

  臺灣是現(xiàn)代中國茶道的最早復興之地。吳振鐸、林資堯、蔡榮章、林瑞萱、范增平、吳智和、張宏庸、周渝等是臺灣較早致力茶道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人。  

  林資堯(1941—2004),字易山,曾任臺灣中華民國茶藝協(xié)會秘書長,后轉任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長,長期致力于國際茶文化交流和茶道教學,尤愛茶禮,促進茶禮生活化、社會化。尊禮古圣先賢,曾有祭孔、祭神農、祭屈原、祭陸羽等茶禮;體現(xiàn)大自然的運作、時節(jié)的更替,創(chuàng)作四序茶會;后來又創(chuàng)五方佛獻供茶禮、金色蓮花茶禮、郊社茶禮,為中國茶禮的建設開拓有功?! ?/p>

  蔡榮章自1980年以來長期致力于現(xiàn)代茶藝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其夫人林瑞萱主持坐忘谷茶道室,夫婦倆志趣相投。蔡榮章著有《現(xiàn)代茶藝》(臺灣中視文化出版社1984)、《茶道教室》(臺灣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茶道基礎篇》(臺灣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3)、《說茶之陸羽茶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茶道入門三篇》(中華書局2006)等,林瑞萱著有《心經講義——茶道精神領域之探求》(臺灣陸羽茶藝股份有限公司1989)等,夫婦合著有《現(xiàn)代茶思想集》(臺灣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xié)會2000)等。蔡榮章、林瑞萱夫婦為中國當代茶道的理論和實踐做出重要貢獻?! ?/p>

  范增平出版了《臺灣茶文化論》(臺北碧山巖出版社1992)、《茶藝學》(修訂版,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臺灣茶藝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3)等,吳智和出版了《中國茶藝論叢》(臺灣大立出版社1985)、《中國茶藝》(臺灣正中書局1989)等。張宏庸出版了《茶藝》(臺灣幼獅文化事業(yè)公司1987)、《臺灣傳統(tǒng)茶藝文化》(臺灣漢光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9)等?! ?/p>

  澳門的羅慶江在《“中國茶道”淺談》(《農業(yè)考古》2001,4)中對中國茶道概念的闡述以及對茶席設計都有一定的探索性?! ?/p>

  大陸方面,在茶藝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上有突出表現(xiàn)的則有吳覺農、莊晚芳、張?zhí)旄?、童啟慶、陳文華、余悅、林治、丁文、袁勤跡等。

  莊晚芳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志上發(fā)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fā)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yǎng)之道?!彼岢鲋袊牟璧聭恰傲?、美、和、敬”,并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p>

  張?zhí)旄I钊胙芯恐型獠璧馈⒉瓒Y,于1996年提出以“儉、清、和、靜”為內涵的中國茶禮。他認為:茶尚儉、勤儉樸素;茶貴清,清正廉明;茶導和,和衷共濟;茶致靜,寧靜致遠?! ?/p>

  童啟慶出版了《習茶》(浙江攝影出版社1996)、《生活茶藝》(金盾出版社2000)、《影像中國茶道》(浙江攝影出版社2002),為現(xiàn)代茶藝、茶道提供了范式?! ?/p>

  陳文華不僅在《長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中國茶文化學》(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等著作中,對茶藝、茶道概念和特征、精神作了精要的闡釋,而且還發(fā)表了《茶藝·茶道·茶文化》(《農業(yè)考古》1999,4)、《論中國茶道的形成歷史及其主要特征與儒、釋、道的關系》(《農業(yè)考古》2002,2)、《論中國茶藝及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地位》(《農業(yè)考古》2005,4)等論文,進一步對茶藝、茶道進行理論闡釋?! ?/p>

  余悅在《中國茶韻》(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中對茶藝、茶道概念、茶道與儒道釋的關系等作了精要的闡釋,他在《儒釋道和中國茶道精神》《農業(yè)考古》2006,5)、《中國茶藝的美學品格》(《農業(yè)考古》2006,2)、《中國古代的品茗空間與當代復原》(《農業(yè)考古》2006,5)等論文中進一步闡釋了茶藝美學、茶道精神?! ?/p>

  林治的《中國茶藝》(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0)、《中國茶道》(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0)、《中華茶藝集錦》(中國人口出版社2004)、《茶道養(yǎng)生》(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對各類茶的沖泡技藝、茶藝六要素美的賞析、茶藝美學基礎、茶道精神、茶道養(yǎng)生等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p>

  丁文在《茶乘》(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9)中對茶道與儒釋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袁勤跡通過實踐來詮釋現(xiàn)代茶藝,她的《龍井問茶》、《九曲紅梅》、《人淡如菊》等茶席設計及表演已成為經典。  

 ?。ǘ┊敶钑膭?chuàng)立  

  1. 四序茶會  

  四序茶會是原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長林資堯所制定,透過茶會,表現(xiàn)一種大自然圓融的律動。說它是一種群體修行,也不為過。

  在會場內,懸掛“四季山水圖”和“名壺名器名山在,佳茗佳人佳器生”的茶聯(lián),烘襯出茶會的主題。茶席的布置為正四方形,而茶桌和正中央的花香案則鋪以青、赤、白、黑、黃等五色桌巾,象征著四序遷流,五行變易。在悠揚的古琴曲聲中,司香和司茶引導來賓入席,大家在正四方形條席人坐。司香行香禮,以香禮敬天地及賓客,然后茶會開始。4位司茶則依秋、冬、春、夏的時序,手捧代表秋冬春夏四季的插花款款入場,先行花禮,之后入座。東面茶席是代表春季的青色,南面茶席是代表夏季的赤色桌,西面茶席是白色的秋季,北面茶席是黑色的冬季。24把座椅象征24個節(jié)氣。在悠揚琴聲中,司茶優(yōu)雅地燙杯、取茶、沖水,然后均勻斟進小茶盅,分敬給客人。沏茶四巡,司茶按順時針次序轉動,象征四季更疊。司茶依序奉上第一道茶、第二道茶、第三道茶以及第四道茶??腿寺勏愫螅奋匚?。賓客品味茶湯,也品味著大自然的芳香。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轉。當《梅花三弄》奏完之時,司茶起身,依序收回茶杯和茶托,并細致地清洗茶具。再度起身時,司茶行花禮。接著,與司香列隊恭送賓客離席。人們在這樣一個寧靜、舒適的場所,通過茶藝、茶道、茶禮的熏陶,完全將自己融人大自然的韻律、秩序和生機之中,既品出了茶的真趣味,又徹底得到了放松。  

  2. 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是由臺北陸羽茶藝中心總監(jiān)蔡榮章所創(chuàng)立的一種茶會形式,人人自備茶具、茶葉圍成一圈泡茶、奉茶、品茶。如果規(guī)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給左邊三位茶侶,最后一杯留給自己。如此奉完規(guī)定的泡數(shù),聆聽一段音樂演奏后(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結束茶會。

蔡榮章先生  

  參加無我茶會,每人攜帶的茶具可根據(jù)茶類而定,盡量要小巧簡便?;疽笫敲咳诵鑾_泡器具,四只杯子、奉茶盤、茶巾、手表或計時器、熱水瓶、茶葉(以每沖泡四杯茶所需的量分成小包或直接放在沖泡器中)、坐墊等?! ?/p>

  到了無我茶會會場后,首先是報到抽簽,依號碼找到位置。號碼為順序排列,座位形式多用封閉式,即首尾相連成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的環(huán)形或方形、長方形等等。數(shù)十人乃至數(shù)百人的大茶會往往是在露天舉行,均無桌椅。每人找到位置后,將自帶坐墊前沿中心蓋掉座位號碼牌,在座墊前鋪放一塊泡茶巾(常用包壺巾代替),上置沖泡器,泡茶巾前方是奉茶盤,內置四只茶杯,熱水瓶放在泡茶巾左側,提袋放在坐墊左側,脫下的鞋子放在坐墊左后方。當茶具等安放完畢,根據(jù)公告中的時間安排,茶會的第一階段是茶具觀摩與聯(lián)誼,這時,可在會場內走動,亦可互相拍照留念?! ?/p>

  到了約定時間,各人開始泡茶,泡好后分茶于四只杯中,將留給自己飲用的一杯放在自己泡茶巾上的最右邊,然后端奉茶盤奉茶給左側三位茶侶,奉茶人將茶放在左邊第一位受茶人的最左邊,左邊第二位受茶人的左邊第二位,左邊第三位受茶人左邊第三位。如果您要奉茶的人也去奉茶了,只要將茶放在他(她)座位的泡茶巾上就好。如您在座位上,有人來奉茶,應行禮接受。待四杯茶奉齊,就可以自行品飲。飲后即開始沖第二道,奉第二道茶時,用奉茶盤托沖泡器具或茶盅依次給左側三位茶侶斟茶。飲后沖泡第三道,奉茶同第二道。進行完約定的沖泡次數(shù)后,如安排演講或音樂欣賞等活動,就要安坐原位,專心聆聽,結束后方可端奉茶盤去收回自己的杯子,將茶具收拾停當,清理好自己座位的場地(所有廢物全由自己收拾干干凈凈并倒入果殼箱中),與大家道別散會,或繼續(xù)其他活動。  

  無我茶會有七大精神。第一,無尊卑之分。茶會不設貴賓席,參加茶會者的座位由抽簽決定,在中心地還在邊緣地,在干燥平坦處還是潮濕低洼處,不能挑選。自己將奉茶給誰喝,自己可喝到誰奉的茶,事先并不知道。因此,不論職業(yè)職務、性別年齡、膚色國籍,人人平等;第二,無求報償之心。參加茶會的每個人泡的茶都是奉給左邊的茶侶,而自己所品之茶卻來自右邊茶侶,人人都為他人服務,而不求對方報償;第三,無好惡之心。每人品嘗四杯不同的茶,由于茶類和沏泡技藝的差別,品味是不一樣的,但每位與會者都要以客觀心情來欣賞每一杯茶,從中感受到別人的長處,不能只喝自己喜歡的茶,而厭惡別的茶;第四,無地域流派之分。不分彼此,天下一家,以茶修德,以茶會友,奉行一碗茶中的和平友好;第五,求精進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與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別,要時時檢討,使自己的茶藝日益精深;第六,遵守公告約定。茶會進行時并無司儀或指揮,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進行,養(yǎng)成自覺遵守約定的美德;第七,培養(yǎng)集體的默契。茶會進行時,均不說話,大家用心于泡茶、奉茶、品茶,時時自覺調整,約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個茶會快慢節(jié)拍一致。并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講,即使千百人的茶會亦能保持會場寧靜、安詳?shù)臍夥铡?/p>

  在“無我茶會”中,無尊卑之分,無地域流派之分,無報償之心,無好惡之心,求精進之心,大家以公共約定的時間和秩序為準則,因而它的包容性強,修身養(yǎng)性效果佳?!盁o我”與“無己”“無私”“忘我”相似,是一種哲學境界?! ?/p>

  綜上所述,泡茶道蘊釀于元代至明代前期,正式形成宇明代中期,鼎盛于明代后期,衰于清、民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新走上復興之路。

  本文原為丁以壽主編《中華茶道》第八章“茶道歷史”之“第三節(jié)中國泡茶道簡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本文經丁以壽授權發(fā)布。

?

作者介紹

  丁以壽,1963年1月生,安徽省無為縣人。1986年7月畢業(yè)于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葉專業(yè),留校工作至今?,F(xiàn)為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茶業(yè)系教授,茶文化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農業(yè)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所長,安徽省茶業(yè)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茶人聯(lián)誼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恫栉幕盗薪滩摹?、《中國名優(yōu)茶系列叢書》、《圖說中國茶文化》編委,《茶業(yè)通報》常務副主編。

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5件絕世紫砂器

?

乾隆皇帝在《烹雪迭舊做韻》詩中特別注記:“宜興磁壺煮雪水茶尤妙”。由此可見宜興紫砂壺不僅見于文人墨客的茶寮,也是平民百姓和帝王茶席上競逐的佳品。

?

?

今年4月8日(截止2019年5月20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了“紫砂風潮——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器及其他”展覽,一批精美的宮廷紫砂藏品亮相,引人矚目。

?

臺北故宮博物院

?

其中有5件堪稱絕世佳器,品相完好絕妙,連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也不及它們,非常罕見!一起來看一下!

?

清乾隆?「修身理性」款紫砂茶葉末釉琴

?

尺寸:長 110.7 公分

?

此作為傳世唯一紫砂胎仿仲尼式琴。通體施鱔魚黃釉并有打磨痕,多處露出胎色。岳山及腹下有窯變藍、紫和月白等各色大小斑點。

?

?

琴徽填以白釉,雁足與軫均皆為白玉。龍唇、岳山、軫槽、雁足孔等未施釉,露紫砂胎。龍池內以篆書刻「維沙陶瓦,制從鴻蒙。鳶飛魚躍,為歌南風」四句詩。

?

?

琴首系絲線穗七根,每一絲穗各系一玉珠,琴背鳳沼內同樣以篆書刻出「修身理性」四字琴名。?傳達出做琴師傅以為琴能陶冶性情,具有教化的功能。

?

?

乾隆十一年(1746)皇帝降旨宮廷刻手朱彩在琴首鐫刻乾隆皇帝詠〈宋瓷琴〉御制詩,詩末署「乾隆丙寅秋八月御賞幷題句」紀年銘(乾隆十一年,1746),并落「乾隆御賞」、「幾暇怡情」兩枚鈐印。

?

此琴也為之加配「錦囊漆匣」,這是目前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流傳記錄。

?

紫砂鈞釉蟠桃水注

?

尺寸:最高10.3公分

?

此器狀連蒂帶枝葉蟠桃,中空,尖端有小孔為流,另端折枝高起處為注口。

?

全器滿釉,光澤內斂,積釉處天藍凝厚,薄處泛黃;釉面現(xiàn)小白點并砂眼多處。

?

?

腹部隱約陷下「萬壽齊天」四字。底部有小支釘痕三。此種以動植物天然肖形為題材,制作像生且巧妙實用的文房用品,為明末清初盛行的風氣,桃形的水往或筆洗,屢載于文人筆記中。

?

?

本器塑形生動,所施天藍釉色屬鈞釉系統(tǒng);雖然金華、景德鎮(zhèn)、廣窯皆盛產仿鈞釉色作品,但此件文具似較近于宜興的制作技法、釉及造形。

?

清乾隆紫砂紫金釉套杯

?

尺寸:高3.6公分

口徑5.6公分

底徑3.1公分

?

紫砂紫金釉套杯,由五件大至小可依序套合之小杯相疊成套,俗稱套杯。以紫砂為胎,外壁施罩紫金釉,杯內于燒成后加鑲金屬,整體典雅富麗。

?

?

從紫金釉套杯配有專屬之木匣、錦袱,或可推測其為當時受到皇帝珍賞之品茗茶器。

?

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

?

尺寸:通蓋高 11.6、高 6.4公分

口徑 6.4、底徑 7.1 x 7.1 公分

?

宜興胎畫琺瑯五彩四季花卉方壺,壺身周正,壺流、壺鈕及壺把亦作四方。壺身、壺蓋四面,以琺瑯彩繪飾四季花卉,整體炫麗而繽紛。

?

?

壺底正中先以白色彩料打底,后書「康熙御制」四字藍料楷書款,或可推測其為康熙皇帝御用的茶器之一。

?

?

根據(jù)乾隆三年《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為乾隆皇帝推動一系列為文物配匣的作品中,首批入選的「宜興四方畫琺瑯四季茶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

尺寸:高 8.7、壺 7.0、口徑 5.7 公分

?

宜興胎畫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以四瓣瓜稜為壺身,以繾綣瓜葉為壺蓋,整體頗具像生趣味。

?

?

此類作品壺內與壺把相對應處,可觸摸一道縱向接跡,壺內、外底部皆留有一周接痕。

?

?

也就是說,該類制品并非以四瓣泥片拼接,而是先以長方形泥片圈圍筒狀置于底片(壺底),修整時再以工具壓印出瓜稜。

?

?

其壺腹兩側以琺瑯彩繪飾桃實、桃花,象征長壽;流嘴二側則為月季花,象征長春,取「萬壽長春」之吉祥寓意。

找到約9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