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宜興紫砂泥分幾種泥

找到約80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玩紫砂壺必看的書單:從入門到行家,你就差了這12本書

很多人喜歡紫砂壺,但是不知道怎么入門,入門呢又不知道選擇什么樣的書,下面介紹十二本經(jīng)典的書籍,從泥料,到工藝,再到收藏。

你需要的知識都在里面。

《 陽羨茗壺 》

著 / (明)周高起、

(清)吳騫

這本書是由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與清代吳騫《陽羨名陶錄》兩本書合錄而成。

《陽羨茗壺系》書成于明末崇禎年間,該書記述了宜興紫砂壺替代銀、錫、瓷壺的情況。書中著重介紹了供春、時大彬等31位紫砂民間藝人的造壺技藝及其作品。還記述了紫砂壺的泥料產(chǎn)地及制壺地點。

《陽羨名陶錄》是《陽羨茗壺系》后又一本寶貴的紫砂典籍,它與《陽美合壺系》相比,增補了藝人沈子澈、陳子畦、陳鳴遠,徐次京、惠孟臣、葭軒、鄭寺侯。

下卷設《從談》《文翰》兩個樣目。《從談》收錄了文人對紫砂壺泡茶的特殊功能,工藝價值的有關記載?!段暮病肥珍浟嗣髑逦娜速澝雷仙皦氐脑娫~銘賦等,按記、銘、贊、賦、詩等類歸類介紹。

《 紫砂入門十講 》

著 / 徐秀棠 山谷

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收藏紫砂壺應當從哪方面開始,紫砂壺應該怎么養(yǎng),鑒別紫砂壺的要領是什么,如何去分辨紫砂壺的胎土與做工,收藏紫砂壺要具有什么樣心態(tài)觀念,都有哪些紫砂名人名作等等。

本書共分十講內容,分別從紫砂壺的選購與使用、紫砂壺的收藏意識和定位、紫砂的門類和工藝特征、紫砂裝飾、紫砂老店號、明清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印記款識、紫砂近當代紫砂名人名作、紫砂壺的鑒別與收藏這十面來闡釋了紫砂的入門知識,圖文并茂,文字活潑,值得一讀。

《 宜興紫砂

傳統(tǒng)工藝 》

著 / 徐秀棠

此書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宜興紫砂傳統(tǒng)工藝特色、技巧等,很多資料來源于他對中國紫砂的親身實踐,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于繼承傳統(tǒng),宏揚紫砂藝術意義重大。

《 茗壺圖錄 》

著 / (日)奧玄寶

《茗壺圖錄》分上、下兩卷。上卷為文字,由源流、式樣、形狀、流鏨、泥色、品匯、大小、理趣、款識、真贗、無款、別種、用意等14章節(jié),系統(tǒng)論述茗壺的歷史與制藝、品賞等;

下卷為圖式,包括壺形與款識等。故此書圖文并茂,特色鮮明,是研究明清茗壺特別是其在日本流傳歷史的頗有價值的專著。

《 宜興紫砂珍賞》

著 / 顧景舟 徐秀棠

此書以紫砂工藝發(fā)展軌跡,精選各個時期名匠代表作。尤為重視有明確紀年墓葬出土的紫砂器,也適當選擇了幾件日期民間生活日用紫砂器。

顧老在該書“紫砂陶史概論”中,據(jù)考古資料及相關史料對宜興自南宋以來制陶史況、紫砂陶的創(chuàng)始發(fā)展、工藝演進和鑒賞,及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幾位大家的成就等作了全面的介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該書圖錄說明以列作品作者姓名(真名)或作品銘款(仿品或不能確定者)作真與仿的區(qū)別,實屬首次。這是顧老對鑒定真?zhèn)胃叨茸孕藕透矣谪撠煹捏w現(xiàn),并以理論和實物相結合方式對重點作品都寫了鑒賞評論,以指導讀者鑒別、欣賞,這二者應為紫砂史上濃重一筆。

《 故宮經(jīng)典—

宜興紫砂圖典 》

著 / 王建華

《宜興紫砂圖典》是《故宮經(jīng)典》系列圖書之一。

“宮廷紫砂”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檔紫砂器,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內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制的紫砂器。二是由宜興地方官根據(jù)皇帝的喜好向宮廷進獻的紫砂器。

故宮收藏的宜興紫砂共有400余件,本書從中遴選出200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重點突出雍正、乾隆兩朝的御用的宮廷紫砂,對乾隆以后的名家款器物的也盡可能地全面地加以闡述,并加入了新入藏的現(xiàn)代國家級大師的作品。準確客觀地反映故宮紫砂收藏的全貌。

《 宜興紫砂器造型圖集 》

著 / 潘春芳

本書是由南京藝術學院潘春芳教授,集五十年來積累的有關宜興紫砂研究學術成果和收集的宜興紫砂專業(yè)資料編輯而成的一本以造型測繪圖為主的史料性書籍。

全書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渾樸精雅的紫砂器》文稿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論述了宜興紫砂的特殊泥料、獨特的制作工藝以及宜興紫砂的起源和發(fā)展;第二部分為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國內著名收藏家等的紫砂收藏珍品的造型測繪圖。

《宜興紫砂器造型圖集》不僅是從事宜興紫砂研究及從業(yè)人員的詳實資料,也是從事古玩收藏人士的參照材料,而且是一本實用的專業(yè)資料書籍。

《中國紫砂茗壺珍賞 》

著 / 韓其樓

本書圖文并茂。全書近30萬字,收錄了古今中外紫砂茗壺珍品586件,并全面地介紹了歷代紫砂名家的藝術傳略,紫砂茗壺珍品的鑒賞知識,以及當代紫砂藝術發(fā)展的新方向。

人以藝彰,物以文傳,作者為了整理完善紫砂壺藝的脈絡,將歷代名家名壺串構成完整的茗壺大系,書中設有“欣賞篇”、“知識篇”兩大專題,前者又分明、清、近、現(xiàn)代四章,各章又分列各代名家名壺,都是最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之作。并作翔實可信的解析和論證。

《 宜興古代紫砂器

全形拓 》

著 / 陳圣泓

這是陳圣泓教授繼《千載一時:時大彬漢方壺拓本題詠冊考》之后又一部有關古代紫砂器研究的力作。其中包括《砂器墨拓》《虛齋名陶圖錄》(上、下)和《明清各名家砂壺全形集拓》三種宜興古代紫砂器全形拓文獻,全面而真實地展現(xiàn)了古砂器全形拓的歷史,彌補了紫砂文化史上的一段缺失,對于紫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搶救”意義。

《 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 》

著 / 黃健亮、黃怡嘉

隨著出土、出水、歐陸文博資料的進入,近十年來,宜興紫砂的研究工作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許多謎團漸漸撥云見日,因此書中對于以往著錄的資料進行了厘清,并對斷代作了校準工作。

《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特別增加了茶壺的工藝、款識特寫,也盡可能以接近茶壺的原寸刊印,這些改變,相信有助于讀者更深刻地體認朱泥壺之美。《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收錄文博藏品與私人珍藏凡二百五十項。為歷來最深入淺出的宜興紫砂朱泥壺必備工具書。

《 朱泥寶記 》

著 / 三和寶記

朱泥專書之一, 1993 年臺灣唐人工藝出版, 224 頁全彩精裝,收錄價值不菲的明清高檔朱泥精品近兩百件,對眼界閱歷大有益處,是一本入行者出窺堂奧,內行者拍案贊賞的佳著。

《 明清紫砂珍賞 》

著 / 李長平

《明清紫砂珍賞》和一般現(xiàn)在經(jīng)??吹降淖仙皥D錄不盡相同,它所著錄的不只限于紫砂壺,不只是把重點放在明清,更不只有囿于名匠與名人的作品,而是著力于補遺:一、補充從晚清至上個世界三十年代或更晚一些的作品;二、補充茶具之外的多種文化生活作品;三、補充用了“筆畫細而多的山水革命花卉”為裝飾紫砂陶提供了例證。

僅靠平時收集的碎片知識填補在紫砂方面的空白,肯定是不夠的,增長知識最快的方法一定是看書。

這十二本書可以幫助你從入門到行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買來品讀。

來源: 紫砂壺鑒賞與收藏秘籍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了解紫砂文化,先了解工具


一件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但要有巧妙的構思以及創(chuàng)新的靈感,更需要經(jīng)過無數(shù)道復雜的成型工序,這些工序的完成不但要有藝人精湛的制作技藝,也要有繁雜的制作工具,兩者缺一不可,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紫砂藝人們用的這些“器”便是經(jīng)過歷代紫砂藝人不斷的創(chuàng)新、改革和研究出來的。

?

“不會做工具,就不會做壺?!边@是紫砂泰斗顧景舟向徒弟們灌輸?shù)牡谝粋€理念。

制壺工具顧景舟所用工具




紫砂壺所用工具

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915年生于江蘇宜興川埠鄉(xiāng)上袁村,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曾自創(chuàng)堂號為自怡軒。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烧f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得用”是一句宜興方言。內涵是豐富的。得,得手、順勁、應心;用,不僅要好用,還要耐用。

?

做一把壺,要多少工具?顧景舟的一把掇只壺,用了二十多道工序,一百二十多件工具。這一百二十多件工具,只用來做掇只壺;如果,換做另一種壺,那工具就要重做。為什么?因為,壺不同,制壺的工具也應不同。顧景舟要求徒弟們用十個抽屜來裝工具。這一點,與坊間的銅匠頗為相仿。銅匠的工具,是用擔子挑的。


何為工具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有史以來,工具為人類服務,創(chuàng)造著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在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發(fā)展演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類文化遺產(chǎn)受到重視的今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公約》不但將人類社會延續(xù)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劃歸為亟需保護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而且將工具、實物等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物質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chǎn)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span>


究其緣由,一方面,就普通勞動而言,工具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物質文明史上起著減輕人類勞動負擔、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作用,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得以表現(xiàn)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分工使得傳統(tǒng)手工技藝朝向精細化發(fā)展,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結合的工藝美術隨之誕生。


對于美的表達,手工制作者施藝的過程中要達到完美和優(yōu)異,除了藝人以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和技藝水平進行巧妙處置和平衡外,工具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民間手工藝界就流傳“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等諺語,工具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2006年5月,“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標列在冊,紫砂工具在這門技藝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經(jīng)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隨意到專業(yè)的演進過程。


明代正德年間(1491—1521),金沙寺僧“捏筑為胎,規(guī)而圓之,刳使中空”,萌芽時期的紫砂器制作借鑒陶器的制作技藝,用捏筑的方法塑造器物的外型。至供春時期,紫砂器的制作技法向前推進,“斫木為模”,并“茶匙穴中,指掠內外,指螺文隱起可按”。時大彬時期,紫砂器的制作方法走向成熟,“時悟其法,則又棄模。而所謂削竹如刃者,器類增至今日,不啻數(shù)十事”,自此,形成獨特的手工制作技法,并發(fā)展出一套完備的工具體系。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所使用工具材質以金屬、木材、竹子為原材料,而竹子則是紫砂工具的一大特色,所占比重極高。宜興盛產(chǎn)竹,是江蘇省最大的竹制品基地,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譽。連綿蘇、浙、皖三省幾十萬畝的竹海,縱橫八百里,形成了一片竹子的翡翠海洋。竹子質地堅硬,彎曲強度、抗拉力和承重力極強。同時密度大,伸縮小,結構相對穩(wěn)定,不易變形,是紫砂工具就地取材的理想原料。紫砂工具通??梢苑譃榛A、成型、整型、刻畫、拋光、鈐印等幾類:


類別

工具

基礎工具

泥凳、套缸、搭只、木轉盤、轆轤、矩車、泥扦子、滋泥筷、水罐頭、噴水壺、水筆帚

成型工具

拍子、鳑鲏刀、尖刀、挖嘴刀、小銅管、蓋座、的捻子、骨頭針、虛坨

整型工具

木雞子、獨果、蓖只、復只、砑只、勒只、線梗、捖石

刻畫工具

刻刀

拋光工具

明針、皮毛布

鈐印工具

印錘、頂柱



泥凳:凳形的紫砂制作工作臺,通常由硬木制成,現(xiàn)在兩側凳腿多改為了柜體,以方便收納制作工具。



套缸:用于放置紫砂坯體半成品的粗陶缸,上面覆薄膜(先前無薄膜時用濕布)和缸蓋,以保持缸體內的濕度,防止坯體風干,便于后期繼續(xù)制作。現(xiàn)今多用塑料便攜箱代替。



搭只:古稱“椎”,即一種敲打泥條、泥片的器具。“用木重首作椎,椎唯練”,搭只從日用陶成型工具演化而來,呈帶柄半圓柱體狀,搭面中間微凸、四周略低、光潔細膩。通常由硬木制成。



木轉盤:古稱“月阜”,“土稚不耐指,用木作月阜,其背虛緣,易運代土左右”。紫砂泥因質地軟爛,不宜用指捏,要放在形如半月、背部邊緣虛空的基座上操作。木轉盤是紫砂器全手工成型的基礎工具,要求中間略高于四周、均勻光滑,在打身筒、清蓋板、勒大只時,轉盤方面比轆轤有明顯的優(yōu)勢,一般每人要備大小尺寸兩只以上的轉盤。木轉盤能使制作者拍打壺身時,通過自然慣性旋轉使壺身圓正,并在校驗坯體的線面完整度上發(fā)揮較大的作用。現(xiàn)多與轆轤配合使用。






轆轤:木轉盤的改良形式,借鑒陶瓷拉坯工具而來。由上下兩只圓盤及中間一圓柱組成,里面的軸承可以使盤面自由旋轉,相較木轉盤穩(wěn)定性強,容易操控。



矩車:亦稱“規(guī)車”,是一種裁割紫砂圓片或開口片的基礎工具,由矩車柄、規(guī)腳、刀片、規(guī)腳榫四個部分組成,可自由調節(jié)尺寸。質地一般為竹木材質,矩車釘為鐵片制成,銷釘為竹質或木質。



泥扦子:從柄到首逐漸變窄變薄的尺狀工具,用于抹平拍打后的泥條或起放泥片,通常由竹片或硬木制成。



滋泥筷:用來調制滋泥或將滋泥涂抹于紫砂坯件上的長形條棍。



水罐頭:用于明針保濕的儲水容器,多為紫砂制成,中間常見一道隔山,便于干濕分離。



噴水壺:紫砂坯體保濕的容器,底部為一圓柱形儲水容器,上部為一水平中空的直管,使用時通過吹動上部的小管噴水,多為紫砂材質?,F(xiàn)多為塑料手動噴水壺替代。



水筆帚:用布扎制,沾水濕潤后涂抹于坯體防止干燥的保濕工具。現(xiàn)多用毛筆代替。



拍子:用來拍打身筒、拍片子、推墻刮底的木制用具。古稱“掌”,“一薄一厚,分聽土力”,根據(jù)泥料的特性,拍子有大有小,質地以不易變形的硬木為主。拍子是紫砂工藝的基礎工具,通常打身筒的拍子起碼要有三把,大、中、小各一把。



鳑鲏刀:用來切削紫砂泥條、挖挑坯件的細柄刀具,因刀頭形似“鳑鲏魚”而得名。材質有鋼制、木制等。鳑鲏刀以刀面弧度適中、刀頭尖中帶圓的為佳。



尖刀:紫砂成型過程中進行切、削、挑、挖、刮等動作的刀具,通常用來雕琢嘴部、鈕部或復滋泥等用途。古稱“鑐”,其形狀及作用為“長視筆,闊視薤,次減者二,廉首齊尾,亷用割,用剃,用剔;齊用抑,用趁,用撫,用推,凡接紋深淺,位置高下,齊亷并用,壺事此獨勤。”鑐,是鎖中的簧片,這里形容很薄的刀片,尖刀長如毛筆,闊如韭葉,一頭鋒利、一頭平正,鋒利的一面可以割、剃、剔,平正的一面可以壓、撫、推坯體。是鑲接、塑型的主要工具。用舊了的鳑鲏刀通常不會丟掉,可以改良成尖刀繼續(xù)使用。尖刀的種類形制較多,有鐵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彎尖刀等。



小銅管:一種細長的金屬管,用于鉆鑿流根部的出水孔。



挖嘴刀:砂壺嘴洞挖制的金屬刀具。一端尖直,另一端彎曲如蝎尾。



蓋座:用于承載蓋坯的環(huán)狀基座,制作蓋子時使泥坯不變形。



的捻子:的子的制作工具,通常由一根細小的竹剖切而成。在制成的子時,與圓柱形的泥段成直角搓動,捻出球形的的子。小竹管的弧度決定的子的形狀。



骨頭針:制作的捻子時插于泥段中心,起到固定作用的小細棍。




虛坨:一種用于制作壺蓋等凸面的輔助模具,使用時將泥片置于其上,用手輕拍泥片邊緣,泥片因邊緣受力中間上凸。一般為石膏、木、紫砂材質。



木雞子:兩端平齊的橢圓形木頭,因形似雞蛋而得名,《宜興瓷壺記》中形容其為“有木如腎,補規(guī)萬范所困”,用作規(guī)整圓口內沿及子口。



獨果:用于規(guī)整嘴洞、蓋眼的小柱體?!兑伺d瓷壺記》形容獨果為“釵之股”,形似古代婦女裝飾用的釵。根據(jù)用途的不同分為平頭和尖頭兩種制式,材質以木、竹為主。



蓖只:《宜興瓷壺記》載:“用竹木如貝,竅其中納柄,凡轉而藏暗者籍是?!庇糜谧仙皦厣砼黧w輪廓的修整,由自然弧度的竹片制成,常見的有肩蓖只、腹蓖只、蓋蓖只等。



復只:整理、定型滋泥的專用工具,通常在添加壺身肩線和壺蓋上復線時使用。




勒只:一種修整頸、底、足等與壺身交接轉折處的長條狀工具,兩端根據(jù)紫砂造型的需要呈現(xiàn)一定的線條形變換。




線梗:修整器物外表裝飾線的一種長條形工具,有牛角、金屬、竹、塑料等材質,因器物線形和部位的不同,每種線形都需要不同的線梗。



砑只:雕琢器皿細節(jié)的工具。平面微凸,邊緣呈一定的小弧度,用來修飾器型細部的轉折部分。



捖石:是一種轉角略帶弧度的小方片,一般“用石如碓,為荔核形”,通常用來加工底和蓋內部的滋泥填充后的死角,使內壁光潔圓潤。用竹、紫砂、塑料凳材質制成,分捖蓋石和捖底石兩種制式。



刻刀:一種紫砂坯面的裝飾工具,由刀片和刀管兩部分組成,通常用來鐫刻名款、書法和字面,增加紫砂器的文化屬性。



明針:古稱“角”,為牛角制成的薄片,其形“闊寸,長倍五,或圭或笏,具前薄后勁,可以服我屈伸,為輕重用。用于紫砂表面精加工,前粗后細,通過在成型的生坯表面進行刮壓,使器物表面光滑規(guī)整。根據(jù)用途的不同,分為身筒明針、嘴鋬明針、蓋頭明針等。



皮毛布:紫砂器皿表面拋光工具,通常采用細軟、光潔的軟豬皮制作而成,主要用以加工坯件的轉折部位及明針觸及不到的地方。



印錘:錘狀工具,用于敲制印款,常用木頭或金屬等材質制成。



頂柱:支撐坯體的柱狀工具,用于輔助印款的敲制,通常將制作完畢的紫砂坯體倒置其上,然后通過印錘敲擊印章在底部形成印款。由木頭或紫砂材質制成。

紫砂活動 | 顧景舟:功在壺外,始有人格,方有壺格

本文轉自徐風《一壺乾坤》。徐風先生的《一壺乾坤》中紫砂藝術家的故事,展示了紫砂藝術的歷史傳承,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并參與3月格局商學·格局匯宜興紫砂游學活動。


顧景舟:高山仰止


顧景舟代表著一個紫砂時代。


在紫砂茶壺上,他的名字是莊嚴的經(jīng)典,是不可估價的財富;在紫砂典籍里,他的作品承接著遠古、傳遞給未來,關于他的故事,就像蠡河的水那樣源遠流長。


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他一生是個手不釋卷、有著古典風范的文人,更準確地說,他是個有著濃重文人氣息的紫砂藝人,或者是紫砂藝人中的文化人。



關于顧景舟,權威資料的表述通常是這樣的:

?

顧景舟,原名景洲,早年曾用藝名曼唏、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瘦萍,晚年愛用壺叟、老萍。少年就讀于蜀山東坡書院。十八歲時,遂承祖業(yè),隨祖母邵氏習陶從藝,并博覽古今紫砂制陶名著,吸取前人精華,練就一手扎實的制壺技藝,躋身于壺藝名家之列。二十歲左右,曾應上海古玩商郎氏藝苑聘請,仿古做陶。

?

在旁人看來,這位名揚海外的壺藝大師,平時寡言少語,脾氣有些古怪。


了解他的人卻認為,他的內心世界豐富博大,精神常在書山墨海、古人圣賢間邀游。所謂寂寞花開,情同此理。


顧景舟一生,性格有些優(yōu)郁,心境很高,排斥庸俗的東西。他看不起壺匠,任何時候不肯放棄自己的藝術主張。


狷介孤傲、嚴謹精確、細微極致……這些都可以列入顧景舟的“側影”,但要完整地歸納顧景舟是有難度的,像他的壺,有時一個轉身,又是另一番情懷與景致。


也許,紫砂壺在顧景舟的眼里,從來就是一種寄托自己才情的器物,有時候,干脆就是他的化身。


早年顧景舟在上海為古玩店做仿古壺,見過大世面。他和江寒汀、吳湖帆、唐云、王仁輔、來楚生等海上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經(jīng)常切磋書畫陶藝。有時談得酣暢,或吟詩作畫,顧景舟做壺,江寒汀壺上作畫,吳湖帆裝飾書刻,如“石瓢壺”,乃顧景舟信手之作,壺與字畫融為一體,簡潔明快,流暢舒展,諧調秀麗,給人以整體形象大方、樸素、便利、實用之感。


?石瓢壺


顧景舟喜歡跟文人在一起玩,但一般的文人是不入他法眼的。他曾經(jīng)用江南的一道鮮美的農家菜“蘿卜煨肉”來形容文人跟紫砂的關系。蘿卜須在肉鍋里煮爛,才能釋放出它的無比鮮美;如果用清水煮蘿卜,必然寡淡無味。那么,文人與紫砂,到底誰是蘿卜,誰是肉?那就要看文人的分量與品味如何,不排除一些“無厘頭”的藝界混客,在紫砂壺上附庸風雅。顧景舟認為,他們是在揩紫砂的油。


顧景舟還私下里和朋友說過,七十歲前,若是書畫界的高手在他的壺上題書作畫,他還能接受,但七十歲后,他就不希望自己的壺上再有別人的任何東西了。


書畫篆刻也好,紫砂壺也罷,都有一個境界的問題。七十歲后顧景舟的境界還在往上走,那些過去合作過的老友們的藝術境界,是否也在上揚呢?不是一個等次的藝術,“合作”豈不成了累贅?


顧景舟一生和多少文人有過合作?那應該不是一個小的數(shù)字。最大的風頭,是他與劉海粟合作的一把“夙慧壺”。高身筒,俊朗挺拔,劉海粟在壺的一面寫下一枝鐵骨老梅;壺的另一面,是海老的書法,“夙慧”二字,蒼骨潤肌,遒勁沉雄。當時,此壺拍出了紫砂史的“天價”:三百三十六萬元??上?,其時兩位大師均已作古,只是作為一段佳話載入歷史。


在顧景舟的同輩中,沒有哪一個的文化底蘊可以和他比肩。所謂“曲高和寡”,是因為周圍可以對話的同道,實在寥寥。那些窯場上的粗坯漢子、循規(guī)蹈矩的壺匠藝人,固然浮樸可愛,但終究不通文墨,顧景舟與他們在某些志趣方面如隔星漢,彼此之間何以交談,何以交心?


歷史上,沒有哪個藝人像他那樣重視紫砂以外的學問。所謂“功在壺外”,實際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他的作品風格,靜穆沉穩(wěn),如千年老佛,是入定之美。那些平淡的細節(jié),匯合起來便是驚嘆與神奇,有如坐在一口古并邊,看平靜的水面,了無波瀾,但你聽到了井底下,有激流奔涌。


早年,徒弟們知道,顧景舟非常講究壺外工夫。他一生好學,精通古文、書法、陶瓷工藝學和考古鑒賞等學問,直到晚年,他仍堅持每天寫小楷數(shù)頁。他喜歡看《新民晚報》,喜歡它的海派風味,尤其喜歡看《夜光杯》副刊,那上面,經(jīng)??梢钥吹嚼吓笥训奈淖?。他懷念在上海的歲月,老上海常常在他的夢中變幻著永不退色的華彩。



他睡覺喜歡朝右睡,床邊終年點著煤油燈,旁邊是一摞經(jīng)常變換的書本,從《山海經(jīng)》《閑情偶寄》到《菜根譚》《隨園詩話》,無所不讀。一個紫砂藝人的閱讀量之大,真讓許多文化人汗顏。他常常在半夜醒來,一燈煢煢,萬籟俱寂,正好讀書。后來有了電燈也是這樣。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蚊帳,靠燈的一面,總是被熏得黃里發(fā)黑。


顧景舟的文筆相當不錯,其著述《宜興紫砂壺藝概要》、《紫砂陶史概論》、《壺藝的形神氣》、《壺藝說》等,嚴謹而精辟,文字也非常精當好讀。這一點,同時代的藝人們自嘆遙不可及。


他還常年寫日記,厚厚幾大本,可借由于涉及許多紫砂界的人與事,他的親屬不愿發(fā)表,否則我們可以領略到多少隱藏在一個博大胸懷里鮮為人知的往事與隨想。


狷介而正直,是顧景舟的性格基調。某年,縣里某領導調離,顧景舟念其平易近人,關心紫砂發(fā)展,故贈壺一枚,以茲紀念。后來那領導仕途遇到麻煩,調查人員來問那壺值多少錢,又套他的話(當時顧壺一枚已價值十余萬元以上),希望他說成那枚壺是領導索要。他大怒,說顧某之壺,泥巴捏成,只贈朋友,不送貪官。我壺贈友,有何不可?遂拂袖而去。


始有人格,方有壺格。


民國宜興名人儲南強一九二八年在蘇州地攤上覓得的供春壺,到底是不是真品?顧景舟對此一直心存疑問。幾十年里,顧景舟收集史料,作了大量考證與研究。他一直有話要說,但每當他要發(fā)表關于“供春壺真?zhèn)巍钡难芯拷Y果時,總是有人出來加以勸阻。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保護紫砂的大好形勢”。于是顧景舟只得“顧全大局”。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供春壺的研究。紫砂藝人潘持平曾撰文記述了顧景舟臨終前與他的一段談話:

?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下午,在宜興人民醫(yī)院的病房里,顧老叫我記錄他口授的關于供春壺的鑒別。此時顧老頭腦雖然清晰,但吐字已不清楚,且言不達意。歷時二小時,方知其所述之意。顧老說他一生曾看過十三把供春壺,每個藏家都說壺是供春做的,只因壺蓋損壞,由黃玉麟配蓋,這也未免太巧合了吧。顧老說,那十三把壺,其實都是黃玉麟做的。其中的十二把,他都對藏家說了實話,只有對上海松江徐姓老人所持之供春壺,顧老違心地說是真的。我問顧老,為什么對他要說違心話?顧老說,徐姓老人年逾古稀,視此壺為珍寶,且又有心臟病,我怕闖大禍,故違心說是真的。


真話有時是帶毒的,是可以致命的。面對著一個風燭殘年的生命,顧景舟以少有的世故,小心翼翼地把真話藏了起來。不過,在紫砂壺上說違心話,對于顧景舟來說,這也許是絕無僅有的一次。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顧景舟性情的另一面。


當時有一位文藝界的高官,同時也是名頭很大的書畫家,某次以自己的一幅畫,欲換顧景舟的一把壺。公平地說,此公以自己之畫,換景舟之壺,除了敬重,實際也是一種藝術交流。其畫跋題字中“以畫換壺”之詞,只是一種戲稱而已。但顧景舟的理解不同,那畫題跋中“以畫換壺”的字句,一直讓他心里不很舒服。于是將那畫扔在一邊。為什么?他的壺可以送知心朋友,但絕不交換。之后的兩年里,對方托人頻頻催壺,顧景舟就是不予理睬。后來,縣里領導出面,顧景舟才勉強答應。私下里,他不屑地說:“以畫換壺?他一幅畫,連我一個壺嘴也換不到呢!他知道我做一把壺要花多少功夫嗎?”


顧景舟的一把壺,最長的時間做了兩年多。其間一直在反復揣摩、修改。不懂的人,私下里還罵他懶坯,真是天知道。


在他看來,做人與做壺是一體的。而制作紫砂壺的每一個步驟,就像寫書作畫,都有它的法度。許多年后,徒弟葛陶中回憶說:起先顧老要我捶泥,一團泥整整捶了三天,為什么要這樣?就是要鍛煉正確的姿勢和用力方向,用韌勁而不是用蠻力,識別擠掉空氣的熱泥的成色,從而掌握從生泥到熟泥的全部要領。



不光捶泥,打身簡也是這樣。徒弟李昌鴻回憶道:他要求轉幾圈必定要幾圈,多一圈都不行。有一次我背對著他打身筒,他從我拍打的聲音就判斷出多了還是少了,常常喊:昌鴻,你多敲了幾下了!

?

又如,他對制壺工具的要求之苛刻,甚至超出了出征將士對武器的精確講究。他常說,不懂工具,就等于不懂制壺。他的工具有一百三十多件,每一件都有出處。他做壺,一招一式,都有講究的。他打的泥片,厚薄均勻,幾平不差分毫。有一次,他一口氣做了四把洋桶壺,進窯燒成后,有人把它們稱了一下,其中的三把壺,分量完全一樣,另一把壺,只重了一錢(五克)。


他知道是哪一把壺重了一點點。他略帶遺憾地說:“那張泥片,我少打了兩記?!?/span>


紫砂壺有光器、花器、筋囊器之分。顧景舟以紫砂光器成家,他雖然沒有在記述的文字里鄙薄花器,但在許多人的回憶里,他是不大看得起花器的。二六年,筆者在寫作《花非花一紫砂藝人蔣傳》時,對蔣蓉老人進行詳細采訪,其間,蔣容多次講到她與顧景舟的恩怨,主要是在藝術觀念方面的分歧。在顧景舟看來,紫砂光器是文人壺,主張以簡潔替代繁復,以神似替代形似;而紫砂花器則缺乏想象力,媚俗花哨。顧景舟常常半開玩笑地指著將蓉的花器壺說:“瘌痢頭花!”


顧景舟的譏諷并無惡意,說到底他性格里還有手藝人的成分。但由于他的一言九鼎,蔣蓉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堅持紫砂花器創(chuàng)作,很不容易。在相當長的歲月里,以顧景舟為代表的光器和以蔣蓉為代表的花器相互砥礪,共寫了當代紫砂的歷史篇章。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行業(yè)都應該有自己的領軍人物。紫砂到了二十世紀,一直在呼喚它的領軍人物問世。顧景舟的出現(xiàn),雖有機緣巧合,但確是天降大任,是紫砂發(fā)展承前啟后峰回路轉的必然結果。


顧景舟的作品,每一件都可圈可點。如“僧帽壺”,原是元代景德鎮(zhèn)青白釉瓷器,明代永樂、宣德及清康熙年間,均有僧帽瓷壺出品。紫砂僧帽壺當從此出。原本是傳統(tǒng)的造型,到了他的手里,卻集各家之大成,開創(chuàng)了簡樸大度、協(xié)調秀美的風格?!吧眽亍鼻哑阶?,六方壺體;僧帽為蓮花塊面組合,壺鈕為蓮心,靜穆中不失盎然之趣。是行欲方、智欲圓、剛柔相濟、方圓互見的砂壺珍品。


僧帽壺


他的代表作之一“提璧壺”,是20世紀世紀50年代,與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高莊合作的作品。該壺堪稱當代紫砂壺中表現(xiàn)材質美、工藝美、形式美、內容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絕品。1979年鄧穎超訪問日本時,該壺曾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叭缫夥鹿艍亍眲t是顧景舟在傳統(tǒng)仿古扁壺的造型上加飾如意筋紋,使作品的氣韻更加生動。壺的形、氣、神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把┤A壺”是顧景舟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的創(chuàng)作。


?提璧壺


這時候的顧景舟,歷盡文革滄桑,在紫砂界,已經(jīng)確立了掌門地位。他弟子頗多,或為官,或成名,桃李滿園,夫復何求?嚴冬過盡,春聲可聞;他的心態(tài)應該是非常平和、愉快的。內心里,那些一生的積累,已經(jīng)到了井噴的境界?;蛟S,他要營造一座紫砂的樓宇,或是構造一座紫砂的寶塔。它應該有巍峨的器宇,是簡潔的繁復;是嚴密的疏朗,是細微的宏偉。不,他心里的紫砂,可能還不止是那樣的分量。他選擇了雪花,六角形,自天邊飄來,一片片,似有若無。世界上還有比雪花更輕盈、更瑩潔的東西嗎?但他就是要用這雪花之輕,來表現(xiàn)乾坤之重?! ?/span>


景舟性情,于一片雪花,便窺見一斑。一層一疊,團團如蓋;六層之塔,大慈大悲;這是顧景舟大師理想中的美妙世界:涼臺靜室、明窗松風、晏坐行吟、清談把卷;天地山川、星河燦爛、白云為蓋,流水作琴……壺把,如滿弓,蓄勢待發(fā);壺嘴,窈窕娉婷,如美人水袖,一拂處,令江湖失色。本山綠泥,自黃龍山出;龍窯燒出嫩金黃,溫潤如玉。壺胎,飽滿如鼓。雪之花,塵之夢;冰清玉潔,晶紋可觸。微笑,雪花的微笑,平和,寧靜,包容。那分明是景舟大師之心懷。口與蓋,嚴合適度;壺嘴出水,一注如虹,盈尺而不浮花;無論賞玩、實用,都非常相宜。  


據(jù)說,“雪華壺”出窯后,一直擱在顧景舟大師案頭。弟子們發(fā)現(xiàn),他時常將其珍賞于掌上。弟子問何故?乃笑而不答。弟子們以前總是問,顧輔導,制壺有秘笈嗎?  


?雪華壺


只見他慈祥的眼睛,特別晶瑩透亮,那眼波深處,但見一派山川坦蕩、萬籟蕭蕭?! ?/span>


現(xiàn)在他們仿佛明白了,何等心境,即何等胸懷;而秘笈,則如蓮心,藏之蓮蓬,出于污泥,一塵無染。徹悟者,即秘笈全解也!

找到約79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