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用茶做的菜

找到約611條結果 (用時 0.02 秒)

以茶入菜 成全春天的浪漫

《孟子·告子上》云:“食色,性也”。喜愛美好的東西(食物),乃本性使然,令人心生向往。對于中國人來說喝茶是雅事,享受美食則是樂事。以茶食佐茶,更是美上加美了。

吃茶的歷史

中國人在開始飲茶之前,就開始有“吃茶”的習慣。

最初,我們的祖先是把茶葉當作藥,從野生的大茶樹上砍下枝條,采集嫩梢,先是生嚼。后到了春秋時期,古籍《晏子春秋》中首次出現(xiàn)了關于茶的文字記載:“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脫粟之食,五卵、茗菜而已”。其中“茗菜”就是用茶做的菜。

古人把采摘早的嫩茶葉叫“茶”,摘得晚的老葉叫“茗”,把摘回來的鮮茶葉加水下鍋煮成湯飲來吃,這就是“茗菜”。

金朝時,官方記述國家傳統(tǒng)禮儀的史書《大金國志·婚姻》中,就有記載,當時結婚嫁娶的習俗里,須有茶食點心:“婿納幣,皆先期拜門,親屬偕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而到了明清,一些類似《清明上河圖》的風俗畫里,出現(xiàn)了干凈體面的茶食鋪子,門口挑起一襲幌子,上面寫著“官禮茶食,嘉湖細點”八個大字。

現(xiàn)代社會,隨著飲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以茶入菜”為特點的許多“茶飲”和“茶膳”又逐漸興起,也讓吃茶的文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些用茶做出的美食佳肴,囊括了中國人對茶與食物的熱愛與虔誠。

世界各地的茶菜

通常,茶葉入菜的方式一般有四種:將新鮮茶葉與菜肴一起烤制或炒制;在茶湯里加入菜肴一起燉或燜;將茶葉磨成粉撒入菜肴或制成點心;用茶葉的香氣熏制食品。

茶和菜的搭配,不僅僅是放在一起就好了。要做茶菜,用料要考究,整體的色澤要素雅,搭配要合適,要能夠讓茶葉綻放鮮香才可。一定要適宜,不可盲目胡亂地炒在一起。

中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基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誕生了不同的茶葉?;诓煌牟桀悾舱Q生了各式各樣的茶菜。

安徽

茶菜代表:黃山毛峰蝦仁、祁門紅茶燜牛肉、太平猴魁戲白絲、六安瓜片花生芽

黃山毛峰蝦仁

相傳,清末安徽的廚師就在用“雀舌”“鷹爪”等茶葉去炒河蝦仁了。

近年來由中國烹飪大師、高級技師安徽天鵝湖大酒店行政總廚胡建東領銜的團隊與安徽農業(yè)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發(fā)的安徽名茶宴,多款精致的徽式美饌分別搭配不同名茶,韻味交融,相得益彰,邀您品春茶、食春味。

杭州

茶菜代表:龍井茶香雞、龍井蝦仁

龍井茶香雞

杭州的春天,茶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在與眾多業(yè)態(tài)的結合中,茶與美食的結合最順理成章,源遠流長。以茶入菜,成就了龍井茶香雞、龍井蝦仁等杭州名菜,劃下了杭幫菜與其他菜系的獨特之筆。

龍井茶香雞精選八個月的放養(yǎng)雞,加上上等龍井和調料,充分攪拌腌制完成后,再用紫砂微薰兩小時,直到茶香雞入口軟嫩,濃郁茶香也會隨著蒸汽暈開。

云南

茶菜代表:普洱茶燉排骨、普洱茶香雞、涼拌茶

普洱茶燉排骨

云南人連花都不會放過,更何況是茶葉。普洱茶燉排骨就是一道云南人愛吃的美食。

普洱茶很適合燉肉,比如和排骨在一起。用去掉茶葉的茶湯將排骨浸泡去油腥,然后再放入鍋里燜。要實在麻煩的話也可以直接在茶湯里加入各種醬料,然后放入排骨文火慢燉。

廣東

茶菜代表:廣東太爺雞

廣東太爺雞

廣東人真的會吃雞。太爺雞是將雞浸完豉油鹵水后,再用普洱、甘蔗加糖熏制出層次豐富的茶香、甜香,古人用四字形容為“透骨醉香”。

由于此雞系經鹵煮后用茶葉制而成,透骨醇香,所以又稱“太爺茶香雞”。

日本

茶菜代表:茶泡飯、抹茶點心

茶泡飯

日本茶泡飯使用的“茶”,最早、最具有普及性的就是煎茶,也就是最常見的日本綠茶,除此之外還有抹茶、玄米茶、紅茶等日本茶。茶泡飯中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佐料,比如:芥末、醬油、味醂、醬湯、芝麻等;還有各種各樣的配菜,如梅干、鮭魚、鱈魚籽、海苔、金槍魚、鰻魚、鯛魚等。

茶泡飯雖然是在日本流行起來的,但是追根溯源,最早還是在我們中國出現(xiàn)的,只不過漸漸地失去了傳承。

江南的春天,悠揚的絲竹飛揚,清新的茶味飄香,平和的美食著味,將心境入詩入畫,留在了春天。

來源:《徽茶》2023年4月刊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膳:從“飲茶”到“吃茶”

  撰文︱馮忠鳴

  編輯︱Candylan

  圖片︱關茶

  文章節(jié)選自《沱茶天下》

  對于茶,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飲茶”外,一種新的時尚又在我國許多地方和世界一些國家流行開來,這就是從“飲茶”到“吃茶”的轉變,諸如將烏龍茶、紅茶或綠茶的茶末、茶粉加入到食品中,從而創(chuàng)出全新的食品,如山西的茶心面包,杭州的茶可樂、茶汽水,臺灣的李白茶酒,北京的茶冰淇淋,四川的蒙頂貢茶酒,貴州的眉窖茶酒等。
  在日本,茶食品也大行其道,茶末蕎麥面、茶末點心、茶末豆腐、茶末巧克力、綠茶口香糖等都是市場上的暢銷食品。

  據有關資料介紹,日本80%以上的人都喜歡茶制食品。其中,茶末雪糕、茶末烤馬鈴薯、茶末蛋糕最受歡迎。

  (備注:文中的茶末包含茶粉、抹茶等關聯(lián)的茶葉深加工產品。)

  “吃茶”在“飲茶”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但“吃茶”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將茶葉加入作為個體的單個食品或某一類食品中,而“茶膳”則是在“吃茶”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將茶作為菜肴和飯食的烹制方法和食用方法融人日常生活,形成茶飯、茶菜、茶食品、茶飲料的全面配套的特色餐。又由于人們對飲食有了新的追求.所以茶膳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從而使之成為茶葉消費的一種全新形式。
  翻開茶文化的歷史書籍時就會發(fā)現(xiàn),將茶入飯并不是今日新潮,其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早在周朝,我國就有吃茶的記錄了。

  據《詩經》記載:“采荼薪樗,食我農夫?!痹娭械摹拜薄本褪遣?。

  東漢壺居士寫的《食忌》說:“苦茶久食為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薄蛾套哟呵铩酚浭觯骸皨胂帻R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文五卯,茗菜而已。”

  唐代儲元羲曾專門寫《吃茗粥作》一詩。清代乾隆皇帝十分鐘愛杭州名菜“龍井蝦仁”,慈禧太后更喜歡用“樟茶鴨”歡宴群臣。
  今天,我國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吃茶葉的習慣,如云南省基諾族有吃涼茶的習俗,傣族有竹筒茶,有一些地方還愛吃腌茶。

  國外也有許多著名茶膳,日本1802年出現(xiàn)的《名飯部類》中就記有11種用茶做的菜,泰國的一些地區(qū)早就有將茶炒后做成副食的習慣。
  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茶膳的重現(xiàn)標志著茶文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也為茶葉消費拓寬了道路。

  最有代表性的茶膳有:北京的特色茶宴,有玉露凝雪、茗緣貢菜、龍井竹蓀湯、銀針慶有余等;上海的碧螺腰果、紅茶鳳爪、旗槍瓊脂、太極碧螺羹等;臺灣的茶宴全席、茶果凍、烏龍茶燒雞等;香港的武夷巖茶扣鮑魚角、茉莉香片清炒海米;日本的茶拌雜魚、茶末紫菜湯等。
  茶膳口味清淡而不油膩。另外,茶膳講求精巧,觀賞性強。

  茶膳有益健康,雅俗共賞。茶膳多以春茶入菜,因春茶不施用化肥,又富含多種維生素,茶葉本身即有殺菌作用。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本草拾遺》中也說“茶為萬能之藥”。因此茶膳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同時,茶膳也順應人們返璞歸真的飲食要求。
  美味飲食和文化品味是茶膳可以一并包容的最大特點。今日茶膳從飯菜的色、香、味、形、器、名稱、環(huán)境、服務都表現(xiàn)出與茶文化相結合的氣息。如取材于古典名著《紅樓夢》的“怡紅快綠”,融民俗與銀針茶于一體的“銀針慶有余”,再加上裝備特色的桌椅、餐具、茶曲、茶藝、表演等,使人大飽口福,又耳目一新,將餐飲消費上升到文化消費的高層次。

  茶膳,不僅是茶葉消費的新形式,更是餐飲文化中一枝瑰麗的奇葩。

茶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


茶背后的禮儀


咱們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除了自己喝茶之外,茶還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禮儀。


以茶相待,這是中國人重要的禮儀。這個禮儀起源于宋朝,當時幾乎家家有茶了,這個禮儀便代代相傳下來。現(xiàn)在,只要到別人家里去,主人都會泡茶招待你,


三道茶:現(xiàn)在有些地方還保留有女婿第一次上門要喝三道茶的習俗。

第一道是糖茶,象征著甜甜蜜蜜。

第二道是棗茶,祝早生貴子。

第三道是湯圓茶,團團圓圓。


端茶送客:到了清朝,官場上來了客人要敬茶,話不投機就端茶送客。當時,茶演化出很多復雜的禮儀。


以茶代酒:三國時期,孫權的后代孫皓很喜歡喝酒,一位大臣非常有才,深受孫皓的尊敬。但是這位大臣不會喝酒,孫浩賜酒的時候命人悄悄把酒換成茶,這樣其他人就不知道。這個故事就是“以茶代酒”的由來。



茶背后的戰(zhàn)爭


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在1840年爆發(fā)了著名的鴉片戰(zhàn)爭。緣由就是英國和當時的清政府存在的貿易逆差,英國的貿易逆差正是因為它進口了中國大量的茶葉導致的


當時,中國的茶葉占到英國家庭開支的十分之一,這個數字十分驚人。英國政府非常生氣,就在他們的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換取中國茶葉。這樣一來,英國節(jié)約了大批錢還讓中國人上癮。


林則徐曾在澳門月報上給英國女王寫過一封公開信:你們英國本國都不許賣鴉,你知道這個東西危害深遠,你卻把它賣到中國來。中英貿易200多年,中國賣給英國的永遠是健康的東西:綢緞,陶瓷,茶葉,大黃等。其中茶葉的出口量非常大,因為歐洲人食肉量大,他們需要喝茶來潤腸通便。


當時,清政府嚴格把控中國制茶技術,不允許出口茶樹茶種。英國人就把中國茶苗偷到印度,雇傭中國的工人,把中國的茶引到了印度。印度產的大吉林就是英國女王下午茶的原料。



普洱茶背后的歷史


普洱茶在歷史上有一段傳奇的歷史。從云南出發(fā)有一條茶馬古道,古人就把茶壓得緊緊實實駝在馬背上,運往西藏遠銷歐洲。運送周期短則4個月,長則半年。茶馬古道全是高山峽谷,路上濕度極高,云霧繚繞。


時間長了,駝在馬背上的茶被了,出現(xiàn)了受潮的問題。再加上這些地方經常下雨,等茶到達目的地,泡出來發(fā)現(xiàn)茶不是以前的味道,顏色也變成了紅色。這就是普洱茶的由來。



茶背后的菜肴

在諸多的民族當中有一個基諾族,這個民族同胞就生活在云南,基諾族人到現(xiàn)在依然保留著一種飲食傳統(tǒng),就是用茶葉來拌菜。

作為中國第五十六個民族,基諾族的涼拌茶是一種非常少見的飲食方式。這種涼拌茶,以當地產的新鮮茶葉為原料。加上酸筍,酸螞蟻,白生,大蒜,辣椒,鹽等調料,調入山泉水拌勻,就成了基諾族人獨特的美食。

曾經有一份關于中風發(fā)病率的研究表明,基諾族人中風發(fā)病率非常低,研究發(fā)現(xiàn):經常食用涼拌茶對基諾族人的健康功不可沒。

其實,用茶做菜,并不是基諾族人獨有的做法。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一位齊國的宰相用茶做過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子,相傳,晏子是最早拿茶做菜做粥的人。

有名的茶葉菜肴除了涼拌茶葉,還有綠茶枸杞糯米粥,牛肉愛上普洱茶等,茶友們感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查查菜譜哦~

圖文部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88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3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