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中國夢鐵觀音多少錢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6500萬!金融茶爆炒到天價!普洱茶,別忘了血與淚的教訓

六星孔雀,已經炒到了6500萬元一件,相當于192萬元一公斤,78萬元一餅。產普洱茶的云南,多少小茶商和打工茶人,奮斗十年,才夠得到一餅78萬天價的茶葉。然而,2005年,這些茶以300元/餅的價格,都很難銷售。誰能想得到,孔雀的后期轉化,上演了88青的傳奇。一躍成為超級明星。市場上,想找一餅,那叫一個難!

然而,萬事萬物都有其價值。價格遠遠超過價值的時候,都是泡沫,是泡沫,總會破的。78萬一餅,6500萬一件的茶葉,終于還是把茶葉炒作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01-莊家炒作,散戶接盤

茶葉炒作輪流玩,鐵觀音率先出場,金駿眉湊一把火,如今,巖茶又把炒作推向了高潮。但普洱茶,特立獨行,玩起了茶葉金融??抠Y本來運作,像極了2007年的狂歡。至于結果,大家都清楚,2007年,7542從2.2萬元/件的價格,突然高臺跳水,回到8000塊,隨后,牽連全線,普洱茶市場崩盤。

炒作,永遠都是資本家操盤,把價格拉升,創(chuàng)造價格一路狂漲,而且永遠沒有天花板的感覺。讓吃瓜群眾兩眼望著,突然有一種炒茶能一夜暴富的錯覺。隨后,投機商跟著圍觀鼓掌,隱隱之中,臉上寫著:絕不會錯過這個發(fā)大財?shù)暮脵C會,朋友圈實時更新金融茶行情。一天十條,絕不落下,為的就是讓不明情況的吃瓜群眾心生羨慕。

品牌粉絲,也就是散客,還有部分吃瓜群眾,看著價格瘋漲,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割韭菜的一個,只會悔恨上車太晚。從炒家到吃瓜群眾,每個人都想在炒作里分一杯羹,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會被割韭菜。資本逐利,人性懶惰。當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價格一夜之間又漲了幾萬塊,閉上眼睛,睡一覺起來,手里有幾餅金融茶,一餅茶好像又賺了幾千塊。

這種時候,誰還會早上六點起床去茶城開門,誰還會每天996上班,全民一起玩金融得了。殊不知,只看見行情風風火火的吃瓜群眾們,不過是資本家棋盤上的一顆棋子,把韭菜收割之后,隨時可以拋棄。

2007年不就是這樣嗎?

2004年,3克普洱茶膏拍出1.2萬元。2006年,100克宮廷普洱散茶以20多萬元的高價拍出。馬上就吸引了吃瓜群眾,其它行業(yè)的老板,帶著錢,紛紛上車做普洱茶。同時,炒家毫不客氣地開著車,到自己控制的茶莊收茶。給市場營造一種普洱茶供不應求,現(xiàn)在上車,還能大賺一筆的感覺。改行做普洱,想投資茶葉賺錢的,紛紛入圈。人多了,資金也多了。韭菜已經養(yǎng)大,可以開始割了。2007年3月,大廠商以300%的幅度拉升市價,4月,某大牌茶高達2.2萬元一件,漲價幾十倍。

那時候,炒茶的人在夢中都會笑醒,價格一天會漲三次,半夜三更,價格又漲了,芳村茶市,簡直就是普洱茶一統(tǒng)江湖。在全民都看到普洱茶漲漲漲,散戶想把茶葉買進來坐等繼續(xù)升值的時候。

2007年4月中旬,2.2萬元/件的茶葉突然跌到1.7萬元/件,7月,跌到8000元一件,隨后,普洱茶全線崩盤。如今,相同的戲碼再次上演,吃瓜群眾卻不亦樂乎。都覺得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會被人割韭菜。但是,到現(xiàn)在,很多散戶還不明白:是誰把自己套牢?

然而,似曾相識的場景又一次出現(xiàn),如今6500萬/件的金融茶,2019年,10多萬一餅。2020年5月,漲到50萬一餅。如今,一年不到,已經漲到78萬一餅。這樣的場景,像不像2007年的狂歡前夜?

-02-教訓,不能忘記

廣東,普洱茶的風向標!

2020年4月,金融茶炒作已經局部暴雷:2019年4月,茶商林女士邀約親朋好友一起炒茶。從上家葉某的手里購買了很多火熱的明星產品。林女士想要以錢換茶的時候,葉某拍著胸脯說:茶就留在這里,有買賣合同就行。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初,到了該交貨的日子,林女士去提茶,卻被告知沒有。林女士一臉懵,貨沒有,那能不能把錢退回來。茶商葉某表示,錢也沒有。林女士的錢,都被葉某交到上家那里,玩更大的金融茶去了。

茶商林女士有冤無處訴,說好的到期大賺一筆,卻沒想到,茶沒了,錢也沒了。投資賺錢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反而虧了520多萬。這些錢并不全是林女士的,很多是朋友的。無奈之下,林女士只能將手中的茶葉變賣給朋友。

圖片

然而,林女士的上家葉某,更是一萬個委屈。仿佛他才是最大的受害人。和葉某交易的60幾個人。投資少的幾十萬,多一點的上千萬。而葉某,他欠下家8000萬,上家欠他1億。本想,收回來就能賺兩千萬。誰知,玩大了,葉某的上家跑路。葉某也跟著跑路,頃刻之間,從人生巔峰跌落到資不抵債。

這一場面,跟2007年何其相似,4月,上游商家開始拋貨,中間茶商接盤,6月,中間茶商拋貨完成,茶葉堆在了茶老板的店鋪和倉庫里,等到茶店老板想找散客接盤的時候,普洱茶崩盤了。那一場雪崩,多少茶商從千萬富翁、百萬富翁,一夜之間,回到了貧窮的解放前,多少茶店老板從小康家庭,欠了一屁股的債。

如今,把明星茶當期貨爆炒的東莞茶商,一夜之間損失過億。受害者問上家怎么賠償自己,商家說貨沒有,錢也沒有,怎么賠?無奈之下,只能玩起老招數(shù):一哭二鬧三上吊,拉一個橫幅,你還我血汗錢。

如今,在金融茶里狂歡中的散戶,會不會也有這么一天?金融茶,玩的是買賣合同的方式,貨在別人手里,拿著合同去交易。瘋狂的時候,一個金融茶紙箱都賣到6000塊。這,簡直就是荷蘭郁金香的低配版。

寫在最后:

瘋狂爆炒,這個牛吹得再大,泡沫吹到最后,一旦到了撐不住的那天。資本跑路,留給整個普洱茶行業(yè)的,只怕是類似于2008年的寒冬。一旦撤資,如今被牢牢套住的老板們,定會缺衣少食,入不敷出,凍得死去活來,只能抱著臂膀望著天空:這一場風雪快些過去!

可是,跌落神壇容易,再現(xiàn)輝煌難。小到一餅茶,大到一個家。如果整天想著玩金融,炒股炒茶發(fā)財,不實事求是積累金錢,整天做投機取巧的美夢,莊家要做空你,真的很簡單。

家如此,國亦如此。中國近乎保守到讓人瞠目的金融制度,正是看見了金融老大美國,做空拉美,做空日本,做空東南亞的前車之鑒。而普洱茶行業(yè),有了2007年的血淚教訓,吃瓜群眾依然歡快的踴躍其中。整個金融茶市場,甚至沒有監(jiān)管。

炒作,勝了,利在炒家!敗了,整個行業(yè)背鍋!一旦泡沫被戳破,最后只能600多萬茶農,1000余萬涉茶人口背鍋!而炒客,等到血本無歸的時候,甚至還不知道,是誰做了這個局!自古只見新人笑,何時聽聞舊人哭!炒郁金香、君子蘭,藏獒,哪一個讓人失望過?各位炒客,保重!

?李埏:翠湖邊的飲茶人

李埏(1914—2008),字子沂,號幼舟,彝族,云南石林縣人。著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學科創(chuàng)建者。早年受業(yè)于張蔭麟、吳晗、錢穆等人。畢生研究中國古代史,對中國土地制度史和中國商品經濟史的研究尤為深入。代表作有《中國封建經濟史論集》。

第一部分:不自小齋之光

在許多人的回憶里,李埏家那個不自小齋書房是美好的。

不足十平方米的客廳里,有一個茶幾,一組陳舊的沙發(fā)與幾把椅子。家里除了書,沒有什么裝飾品。學生來了師母會端上一杯茶,然后白發(fā)先生便開始上課。這是一種久違了的古典授課方式,有幸聆聽李埏授課的人并不多,龍登高在《師徒》里回憶說,“先生對我的正式課堂講授很少,幾乎都是在其古香古色的不自小齋書房或簡陋的小客廳一對一地談話或聊天。這對教師資源的利用來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浪費,對徒弟來說,則是極大的壟斷性消費,現(xiàn)在回想起來,簡直就是奢侈性享受了?!?/p>

登堂入室的吳曉亮仔細觀察過李埏,體型中等,面龐清瘦,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眼神睿智而犀利,卻不時透露出一絲溫和與慈祥。

那時節(jié),屋外緬桂冒尖,屋內茶香四溢,那個溫和的聲音從沙發(fā)一角響起,順著李埏的指引,一群人來到了另一個滿是茶香的李唐江山,芽尖上露水還沒有揮發(fā),采茶姑娘已經整裝待發(fā),新的采摘標準剛剛抵達,長安不少人在等待新茶。

戰(zhàn)國秦漢時的鹽鐵,唐宋時期的茶葉,明清時期的棉布,就是對各自時代商品經濟的特征乃至經濟發(fā)展進程打下自己烙印的重要商品。李埏對學生講,茶葉經濟,于國于民,非常重要。茶葉從生產運銷、市場等各方面來看,都具有與其他商品不同的獨特性與新異性,對商品經濟的影響更廣、更深。它的突出特點是適應面廣,極適應小農的個體生產,是一種天然的小商品生產,與小農經濟的細碎性、分散性緊相一致,小至一株兩株,只要一寸土地就可以種植,當然也可以是茶園大規(guī)模種植。它在南方比其他任何經濟作物都普遍,可以廣泛存在于窮鄉(xiāng)僻壤,不像甘蔗、漆等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

李埏 著 《中國封建經濟史論集》

戰(zhàn)國秦漢時的鹽鐵,不是小農家庭所能普遍生產的,因而不能帶動農民廣泛卷入商品經濟之中,茶葉卻將農民廣泛卷入商品生產之中,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茶葉市場,不僅存在于生產地南方,而且北方尤其是塞外游牧民族更需要它以消化脂肪,穩(wěn)定廣大的市場促進了遠距離貿易。

中國境內農業(yè)民族與周邊的游牧民族之間的交易,唐以前是絹馬貿易,唐后期則一變而為茶馬貿易。絹因受革質品的替代而市場有限,茶則沒有替代品,并且只有南方才有生產,擁有這樣廣闊的市場,茶在南方的生產便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擴大。而通過茶這種特殊商品,中原王朝可以對周邊民族實行羈糜政策。

茶葉廣泛流通,又帶動了其他商品的生產與流通,如受飲茶之風的帶動,作為飲具的瓷器,在唐宋時代更為推廣,也更為考究。

多年后,龍登高回憶起李埏講茶葉經濟的內容,由衷感慨道,“真是一種享受,賽過極品鐵觀音?!边@些話不只是龍登高聽進去,李埏的學生林文勛、孫洪升與黃純艷也都聽進去了。林文勛寫了《唐宋茶業(yè)生產發(fā)展原因補論》論文、孫洪升寫了《唐宋茶業(yè)經濟》的專著,黃純艷也寫了《宋代茶法研究》專著,都引用過李埏這段論茶妙論。可是說,這種分散的模式,從唐代到現(xiàn)在都沒有改變,這也是茶行業(yè)沒有出現(xiàn)特別大企業(yè)的主要的原因。但是發(fā)散的茶葉經濟有益于邊遠山區(qū)的茶農致富,一旦交通改善,茶葉很快又能融入商品市場,這就是當下普洱茶茶山的崛起之謎。

孫洪升 著 《唐宋茶業(yè)經濟》

孫洪升寫道:“每次上課,我們研究生都在客廳落座,師母給每位學生泡一杯茶,先生亦泡一大杯。先生在授課中或因口干,或因咳嗽,需要停頓下來喝茶潤嗓?!?/p>

黎孝謙在《李埏傳》里說,品茗是李埏一生的摯愛。李埏好抽煙,后來戒了。好喝酒,年輕時候多豪飲,晚年因為身體原因,也戒了。只有茶始終伴隨李埏一生,尤其是中年以后,無日不飲。李埏到過中國大部分產好茶的地方,但最好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普洱茶,非勐海、鳳慶一帶的大葉茶不飲。

李埏講課,黃純艷回憶,沒有紙,不用筆,也沒有講稿,內容都在他腦子里。上究三代,下論唐宋,邏輯嚴密,語言簡練,沒有一句多余的話,所引史料,隨口而出,如探囊取物,聽的人真是如坐春風,兩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在那個不大的庭院里,花竹茂盛,陽光明媚,白發(fā)先生與年輕學子,杯盞交替。在為《唐宋茶業(yè)經濟》一書所寫的序言里,李埏說,“探討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對商品的個案研究。 這種研究已經有許多成果了 , 但對茶業(yè)則尚待深入。洪升君發(fā)宏愿,竭數(shù)年之力,焚膏繼暑,廢寢忘餐,成此一書初稿。在此數(shù)年中,我和他朝夕共學,時相討論,甚為歡快。分袂以后 , 他仍鍥而不舍 , 繼續(xù)增益修潤,今終底于成 , 即將付梓,問序于我。喜青勝于藍,愛書所感以歸之,是為序 ?!甭淇顣r間是1999年,澳門回歸后三日。

陸羽寫就《茶經》那一年,他落款時間是“盛唐滅胡明年”,茶里無小事。李埏說,“學知識不只是在課堂上,更是在煙、酒、茶之間?!?/p>

在《從錢帛兼行到錢櫧并用》里,李埏說,茶葉的興起和二作制的普及,在我國農業(yè)史上,是劃時代的標志。

(宋)劉松年《攆茶圖》

茶,作為一種優(yōu)良飲料,在唐以前很久,人們就已經知道而且應用了。可是茶業(yè)的興盛卻是唐代的事情。前人以為,唐代飲茶之風始盛,所以引起茶的廣泛種植。這種說法是倒果為因的。誠然,消費可以刺激生產,但生產畢竟是消費的前提。飲茶之風在六朝時確已出現(xiàn),可是茶的種植不廣,原因是當時的農業(yè)生產力還不足以大量生產這種經濟作物。我們在當今的產茶區(qū)還可以看到,茶的生產和糧食作物的生產有矛盾。它向糧食作物爭土地、爭肥料、爭節(jié)令、爭人手。只有當糧食作物的產量有所提高,從糧食作物的生產中能勻出相當?shù)娜耸趾屯恋貢r,茶才能相應地獲得發(fā)展。

據(jù)陸羽《茶經》,唐朝肅、代之際,產茶地區(qū)已擴及十道中的八道,多至四十余州。又據(jù)《舊唐書·食貨志》 ,到德宗之世,茶稅已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重要收入。這些情況清楚地表明,唐朝前期的農業(yè)生產發(fā)生了多么大的變化。除茶之外,其他經濟作物如蠶桑生產的大量增加,也同樣反映了這種狀況,不過不若異軍特起的茶葉那樣令人注目??梢哉f,茶葉的興起和二作制的普及,在我國農業(yè)史上,是劃時代的標志。

茶水滋養(yǎng)人,更滋養(yǎng)一方天地,許多年后,敞亮的人才發(fā)現(xiàn),因為李埏的慧眼,開啟了云南大學與茶學研究的綿延傳統(tǒng)。在高校里,一個選題往往會覺得一個學生一生的研究方向,李埏在這方面可謂慎之又慎。他的弟子刑鐵說,“李先生特別重視研究生論文題目的選擇”。李埏講,培養(yǎng)研究生的關鍵是要讓研究生學會選題目,選準選妥題目。刑鐵1982年9月入學的,直到1983年11月才最終把論文題目定了下來。林文勛、刑鐵等人,也多次談到李埏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眼光。

云南大學

李埏的眼光自然不只是對自己帶的碩士、博士有效,他指導過很多年輕人走上了茶學的研究。云南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的林超民,當時并不是李埏所帶學生。1970年,林超民大學畢業(yè)后,陰差陽錯地進了勐海茶廠當工人,李埏覺得這是好事,建議林超民好好研究茶文化。林超民后成為普洱茶文化的開荒者,他的《普洱茶史話》《普洱茶與少數(shù)民族》《普洱茶散論》已是研究普洱茶的必讀篇章。

木霽弘講過了一個故事,他剛開始做茶馬古道研究那會,支持他研究的人并不多,反而是云大二位白發(fā)“老倌”很是贊同,一位是張文勛先生,一位是李埏先生。張先生給了木霽弘一筆茶馬古道考察經費,說在他老家大理,現(xiàn)在還保持著喝烤土罐茶的古老傳統(tǒng),茶馬古道貫穿古今,張文勛自己也是茶愛好者。李先生告訴木霽弘,唐代就有著名的茶道,以江西浮梁為中心,那些山上一籮一筐的茶葉從各種草市、墟市匯集而來,所以數(shù)量很嚇人:“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稅十五萬余貫”。他希望木霽弘帶來的茶馬古道研究耳目一新,李埏自己愛喝大葉茶,也關注云南茶葉經濟的研究。

李埏長期都關心地方史,林文勛點出主因,李埏的中學老師夏光南以云南史地見長,李埏研究生指導老師向達也希望李埏在云南史有所作為,他在云南大學任教時候,李埏受方國瑜所托,摘錄了不少宋史與云南相關的資料。他希望自己的學生中,有人能夠把前輩的期望與自己心愿達成,大力研究云南地方經濟。他告訴林文勛,研究云南要有全局觀與眼光,不能就云南而研究云南,他要林文勛集合四川一道研究。后來,林文勛的博士論文是《北宋四川輸入貿易研究》,書里有章節(jié)討論了茶業(yè)對四川經濟的深遠影響。在宋代,其他地區(qū)的茶都是專賣,只有四川茶可以民間通商,盤活經濟。他在《唐宋茶業(yè)生產發(fā)展原因補論》里,沿著商品經濟的思路,討論因為南方人口的向山區(qū)流動,帶來了梯田的發(fā)展,而茶樹在山區(qū)的試種帶來了經濟的活力。茶樹是山區(qū)的代表作物,適合分散勞動力,小門小戶,是小農經濟的代表。最重要的還是,市場的興趣,資本力量介入再次盤活了茶業(yè)經濟。

1979年5月4日,在全省經濟科學規(guī)劃會議上,李埏做了《重視云南經濟史的研究》發(fā)言,他說云南省幅員如此遼闊,民族如此眾多,經濟狀況如此復雜多樣,且不說那遙遠的古代,即近百年的近代,亟待研究的課題也不勝枚舉。他具體列舉了滇越鐵路、“同慶豐”商號、馬鈴薯和玉米的傳入、烤煙、茶葉的栽種等諸多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馬鈴薯在云南多地種植,克服了高寒地區(qū)不能種水稻的特點,作用之大難以估量,但云南缺乏對馬鈴薯的研究。煙葉1930年代才引入到云南,不久就是出口大宗,也要對其做歷史考察。茶葉更是重要的傳統(tǒng)商品,多少年在藏區(qū)銷量很大,是傣族兄弟的巨大貢獻,是西南邊疆經濟的重要紐帶。但茶葉的歷史,我們并不清楚,需要好好研究。

木霽弘講,李埏的“埏”通俗一點玩泥巴的意思,雅一點是陶器的意思,這倒是很符合他的喝茶雅好。木霽弘小名是鏡湖,后來改成木繼紅,他走上茶的研究后,筆名是“霽弘”,帶水好泡茶。木霽弘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茶關聯(lián)深者,其名都與風水、草木、火土有關,這倒是很符合陸羽當年定的風格,坎卦巽卦離卦缺一不可。

云南大學有兩棟教學樓書法出自李埏之手,一曰:文淵,一曰文津,都是帶水的,淵水可以泡好茶,好茶生津有味,真好。

李埏與夫人趙毓蘭都喜草木,親花草,飯前屋后,遍植花卉佳木,終年花香不斷。

其“不自小齋”源于《日知錄》里的一句話:“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自小小也,自大亦小也”。

日月之輝,米粒之光,小小一室,茶香書香。

第二部分 翠湖邊的飲茶人

刑鐵形容一個人才華的時候用了一個很妙的比喻:同樣收獲了兩袋高粱,力氣型的人把這兩袋高粱弄得很干凈扛回來;才華型的則把這兩袋高粱釀成幾杯口感很好,度數(shù)合適的酒。刑鐵認為自己的老師李埏屬于后者,他有此般才華又得益于兩點:一是家學淵源,一是師承高貴。

李埏出生在云南有名的官宦與學問之家,李埏三子一女也都是知名教授。李埏師承吳晗、張蔭麟、錢穆等人。朋友圈更是名師云集,1942年李埏結婚時,到場嘉賓有唐蘭、湯用彤、聞一多、吳晗、鄭天挺、羅庸、姜亮夫、雷海宗、姚從吾、任繼愈、楚圖南、徐嘉瑞、江應樑、繆鸞和、尚鉞等人。

那個時候的翠湖周邊,多處都有李埏與師友訪勝飲茶記錄。

李埏的老師輩中,張蔭麟、錢穆、鄭天挺、聞一多都是極為嗜茶之人。聞一多從長沙南遷昆明路上,都在訴苦說只有白開水沒有茶的日子不叫日子,到了昆明聞一多要用微薄的工資照顧一大家子,只能抽劣質煙喝劣質茶,他抱怨說,“快一個月了,沒有吃茶,只吃白開水,今天到夢家那里去,承他把吃得不要的茶葉送給我,回來在飯后泡了一碗,總算開了葷?!?/p>

如今的翠湖

好在聞一多有門手藝,刻印章賣補貼家用。李埏見聞先生生活困窘,便邀請聞一多到自己好友當校長的學校去兼職,幫聞一多解決了一大家子住宿以及吃飯問題,鄭天挺在日記里也多次提到李埏,1940年8月16日,李埏正式成為歷史系四個研究生之一。鄭天挺先生茶癮極大,幾乎每天都在喝茶,日記里多有買茶記錄。在聯(lián)大時期,教授往往不在教室,而是在茶館,在田間地頭,在自己暫短的棲息場所。我們所懷念的那種民國課堂氛圍,大部分也與這種“私授”有關,也是傅斯年所謂大學,并非有大樓,而是有大師。

李埏的授業(yè)師張蔭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大哥哥”,在學生面前沒有什么架子,經常招待學生到茶館喝茶或去點心鋪喝豆?jié){,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深受他人格與學問的熏陶。李埏回憶說,張蔭麟很重視選題和選材,“常警告我們,不善于選題的人就只能跟在別人后面轉;不善于選材的人就不能寫出簡練的文章。由于他誨人不倦,我感到課外從他得到的教益比在課堂上還多。因為在課堂上他是講授專題,系統(tǒng)性邏輯性強,不可能旁及專題以外的學問;在課外,則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從那些談話中,使我們不惟學到治學之方,而且學到做人的道理?;叵肫饋?,那情景真是誼兼師友,如坐春風,令人終生難忘。到遵義后,因為那是一個小小的山城,師生聚居在一起,學生得到他的陶冶更多?,F(xiàn)今在宋史的研究和教學上很有貢獻的徐規(guī)教授就是那時在他的作育下而踏上畢生研究宋史的道路的。”

翠湖邊的先生坡

李埏成為宋史研究的專家,自然也與張蔭麟的熏陶不無關系,張蔭麟晚年因為家庭變故,受聘搬遷到遵義的浙江大學,他病重后,召李埏前去相助教學,當時李埏研究生尚有一年才畢業(yè),但為了自家先生,毅然放棄學業(yè)趕往遵義。張蔭麟終究還是英年早逝,這位深受梁啟超、陳寅恪等人器重的天才,37歲便離開人世,李埏是最后送他的少數(shù)幾位學生。

李埏茶友里,頻繁舉杯者莫過于錢穆。錢李二人游山玩水,品茗論道,足跡不僅僅在翠湖周邊,還在石林、宜良、遵義以及北京多地。錢穆初來乍到云南,起初寄宿宜良巖泉寺,泡溫泉,喝儼茶,李埏便常伴身側。聽錢穆點評滇中風物與美食,讀新鮮出爐的《國史大綱》。

錢穆

李埏與錢穆相識于北京,當時李埏在北京師范大學上學,初聽錢穆講座便沉迷其中,課后又認真請教,錢穆覺得是個機緣,便邀約李埏到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茶館一邊喝茶一邊談治學經驗。

錢穆對李埏說,“你過去念過的書,也不能說是白念。以后再念,也不是一遍便足。有些書,像《史漢通鑒》,要反復讀,讀熟,一兩遍是不行的。你現(xiàn)在覺得過去讀書是白讀,這是一大進境??墒呛笾暯瘢嗒q今之視昔。古人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學無止境呀!現(xiàn)在你應該著力的,一是立志,二是用功,何患乎無師。我就沒有什么師承啊?!?/p>

多年后,李埏在自己客廳為學生授課時,也會常常想起年輕時候的際遇。但對錢穆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么多來聽課的人,只有李埏一人虛心求教。坐下有數(shù)百人又如何,只要我能影響一人,這場講座便也值得了。錢穆也愛講張載拜訪范仲淹的例子,張載年輕的時候想沙場建功立業(yè),范仲淹說建功立業(yè)又何須從軍,寫好文章不也可以嘛!于是張載便發(fā)奮攻讀,終成一代大儒,“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xiàn)在也是無數(shù)讀書人的座右銘。

錢穆好山水,尤愛流水,因為流水活潑,水聲悅耳,可以清思慮,除煩惱,怡情養(yǎng)性。李埏因為張蔭麟到了遵義,而后錢穆也來這里任教,師生他鄉(xiāng)重逢。錢穆在《師友雜憶》寫的這段經歷,讀來滿齒含香:“余尤愛遵義之山水。李埏適自昆明轉來浙大任教,每日必來余室,陪余出游。每出必半日,亦有盡日始返者。時方春季,遍山皆花,花已落地成茵,而樹上群花仍蔽天日。余與李埏臥山中草地花茵之上,仰望仍在群花之下。如是每移時。余尤愛燕子,幼時讀《論語》朱注學而時習之,習,鳥數(shù)飛也。每觀雛燕飛庭中,以為雛燕之數(shù)飛,即可為吾師。自去北平,燕子少見。遵義近郊有一山,一溪繞其下,一橋臨其上。環(huán)溪多樹,群燕飛翔天空可百數(shù)。盤旋不去。余尤流連不忍去?!?/p>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問從生活里來,到生活里去。

20世紀20年代的昆明

后來,李埏在昆明站穩(wěn)腳跟,邀請錢穆到五華書院任教,他們在翠湖邊同吃同住,朝夕相處,一是錢穆有胃病,需要照顧,受張蔭麟早逝的影響,李埏很是關心。二是這么難得的耳提面命機會,錯失可惜。當時精于中國通史的,就張蔭麟與錢穆,這二位老師共同的弟子,只有李埏。

錢穆對李埏說:“治史須識大體、觀大局、明大義,可以著重某一斷代或某一專史,但不應密閉自封其中,不問其他。要通與專并重,以專求通,那才有大成就。晚近世尚專,輕視通史之學,對青年甚有害。滇中史學同人已不少,但愿為青年撰寫中國通史讀本者,唯張蔭麟先生與我,所以我們時相過從,話很投機。你有志治宋史,但通史也決不可忽。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那就不好,勉之勉之!”

西南聯(lián)大文學院起初在云南蒙自,錢穆說:“學校附近有一湖,四周有行人道,又有一茶亭,升出湖中,師生皆環(huán)湖閑游。”“及雨季過,湖水皆盈,乃成一極佳散步勝地?!嗝咳毡刂梁?,常坐茶亭中,移晷不厭?!?/p>

第三部分 銀杏道上的追憶

我是1998年進入云南大學的,正趕上學校改革,第一次按照學院而不是專業(yè)招生,我進的是人文學院,有中文系、歷史學、新聞系、人類學系、檔案系,是文科類的大學院,1999年自愿選擇系的時候,我選了中文系,原因很簡單,因為愛寫作啊。那個時候有一種寫大學的風氣,一進云南大學就著實被銀杏道景觀迷住了,于是我就寫了篇《銀杏道上的遐思》投給《銀杏》文學社,一位96級的主編刊登了這篇文章,他又復印了另一篇文章給我,篇目叫《我愛公孫樹》,作者是李埏,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個叫“李埏”的人。

云南大學銀杏道

1999年底有種世紀末的煩躁感,我寫了《兩個云南大學》,投稿給《云南大學報》,帶有批評性質不指望會發(fā),沒有想到卻發(fā)出來,還在網絡上獲得很多好評,電臺選讀,論壇熱議?!鞍装l(fā)先生少了,漂亮女生多了”,要穿越去民國,那個時候的聯(lián)大與云大令人神往,后來牛軍老師就說,云大好幾個民國老人,你快去蹭課聽聽。他說的幾個老師中就有趙仲牧先生,張文勛先生,李埏先生,張文勛先生我一入學就聽他在慶來堂訓話,趙仲牧先生聽過講座,只有李埏先生在歷史系,好像已經不給學生上課,也沒有他開講座的消息,于是先找了他的文章看。結果找了幾篇都是枯燥乏味的論文,頓時沒了興趣,我喜歡的是張文勛寫的劉文典那種名士風流,趙仲牧寫青云街那種青石板路上的惆悵,還有石鵬飛編的《東陸春秋》都是有趣好玩的故事……直到2001年,我在圓西路盡頭,云大東一院門口的“清園書店”翻到了一本超級厚的書,名叫《不自小齋文存》,那些我熱愛的故事散落在章節(jié)里,需要用手的溫度一一打開。我有一種久違了的閱讀快感,原來有些人的運氣就是好到這么不講道理啊,一生遇名師無數(shù),培養(yǎng)弟子無數(shù),久違了李埏先生。書店老板也是讀書人,他說李埏家就在東一院,說不定有機會遇到。

《不自小齋文存》等藏書

2001年,我又寫了一篇批評云南大學的文章:《云南大學:被遺忘與被損害的》,沒有想到,一時間獲得幾位老師的認可,趙仲牧先生激動地約我吃豬腳,對周邊說,云南大學還是有人啊。當時的校長,甚至還約我吃飯,我說起對另一個時空大學的向往,校長淡然道,李埏是我老師!

于是我終于有機會與李埏先生坐在銀杏道,說說讀書心得。

那個時候,西南聯(lián)大還不為人知,謝泳有本講西南聯(lián)大知識分子的書《逝去的年代》在學生中流傳,里面許多人,便是李埏朝夕相處的師友,同學。許多故事,我又在何兆武的《上學記》里讀到一些。只是那些年,我對歷史的興趣遠不及文學,白白錯過了這份機緣。再后來,我便是在木霽弘老師那里,聽了李埏先生許多掌故,木老師說他會做一本李埏口述史,現(xiàn)在終究成了遺憾。

我走上茶文化研究后,先是讀了林文勛、孫洪升、黃純艷等人的唐宋明茶業(yè)經濟研究,就像看電視劇一樣,一直等著有人寫清代,后來終究還是沒有等到。2012年,我寫《茶葉戰(zhàn)爭:茶葉與天朝的興衰》,繼而寫《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到現(xiàn)在籌備寫西南聯(lián)大、云南大學與昆明乃至云南的研究茶與飲茶傳統(tǒng),算了有許些因緣。

許多人對我這樣不出生在核心茶區(qū),卻立志研究茶的行為很好奇,這一切自然是與云南大學有關。

本章節(jié)主要參考書:

黎孝謙,《李埏傳》,學苑出版社,2018

武建國,林文勛,吳曉亮主編《永久的思念:李埏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李埏,《中國封建經濟史論集》,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李埏,《不自小齋文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李埏,《李埏文集》,云南大學出版社,2018

林文勛,《宋代四川商品經濟史研究》,云南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周重林,云茶代言人,著有「茶葉戰(zhàn)爭」「民國茶范」等。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荒村”變“瘋村”茶葉炒到崩了天?。ɑ仡櫍?/a>

“芳村” 原稱 “荒村” 在廣州市荔灣區(qū),珠江西岸,北、東面臨珠江(南航道),與白云區(qū)石井鎮(zhèn)、荔灣區(qū)西關、海珠區(qū)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與番禺區(qū)大石鎮(zhèn)、南海區(qū)桂城平洲相鄰;西與南海鹽步、黃岐接壤??偯娣e46.2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03年)。2005年4月,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行政區(qū)劃調整方案:撤銷芳村區(qū),將其行政區(qū)域劃歸荔灣區(qū)管轄。明末清初,遍植花果,四野芬芳,遂諧音改名芳村。



“芳村” 一直是全國茶行業(yè)的聚焦點,可以說是普洱茶的 ?“華爾街” ?一手信息都來源于這里,更是大益普洱茶的主要中轉站。



2007年,經歷一波大行情,把普洱茶推向萬山之顛,一餅十幾元的普洱茶抄到翻幾陪甚至十幾陪,從大益品牌開始炒,再到下關,再到中茶,再到一些小廠茶,一個一個的輪著炒起來。垃圾茶,綠茶,鐵觀音,濕滄茶,只要把它壓成餅就能賣個好價錢,一些不懂普洱茶的人也跟風整噸整噸的收回來,吸引了一大批新的普洱茶粉絲,可是代價太大了,一些跟風者當年收的普洱茶藏了十年,到今天還賣不回原來的價格,有些還是垃圾茶,只能報銷!


炒作給茶行業(yè)帶來了重創(chuàng),普洱茶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問津。直到2010-2012年,沉寂多年的普洱茶開始了新的編章 “古樹茶”,各路新興品牌橫空出世,雨林,合和昌,潤元昌,國皓,七彩孔雀等等,主打古樹茶概念,將普洱茶推上高大上的品位。各大品牌使出混身招數(shù),快速發(fā)展渠道,搶占資源,擊鼓傳花,專營店遍地開花。不能不說的是雨林,合和昌,潤元昌。雨林實力雄厚,有利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想賺快錢一夜暴富的粉絲,一條街能見到好幾間雨林專營店。合和昌,小紅盒品鑒裝滿街派發(fā),沒人不認識。潤元昌,茶博會從來不參展,從一些網絡渠道入手,發(fā)展的也很出色。短短幾年間,這些品牌把大益,下關,中茶的粉絲都撬動了。



2013年,進入暴炒高峰期,從幾百元一餅,到幾千元一餅,甚至過萬元一餅的新茶,比比皆是。一件新茶幾萬元到十幾萬一件,一點也不嫌貴,火熱程度無法比喻,廠家連供貨都跟不上,都賺的盆滿缽滿。泡沫大了總有一天會破,2014年年初開始進入調整,嚴重泡沫的“古樹茶”概念產品一路下瀉,至今有些已跌去6-7成,深套很多投機者。

經歷2014年的暴炒,一些新興品牌受到嚴重重創(chuàng),很多已默默無聞,剩下的都只是茍延殘喘。提前透支普洱茶價值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不能說只影響一些炒作品牌,而是整個茶產業(yè)鏈也會受傷,茶農也是一樣很受傷,平時的勐海產業(yè)園炊煙四起,因此變得冷冷清清。



2016年,事隔兩年,沉寂只有兩年的普洱茶蠢蠢欲動,各大品牌已做好一觸即發(fā)的準備,這也是受外來資金的影響,因為人民加速貶值,股市經濟數(shù)據(jù)不支持,樓市國家開始出臺調控,很多人都看上了普洱茶行業(yè)。



2016年4月6日,大益廠家早就盯上了線上直銷,開啟了益友會搶購活動,“皇茶一號”,熟茶500件,搶購價6000元每件,當日搶購情況火爆。4月18日,“皇茶一號”,生茶1200件,搶購價8000元每件,一件難求。期貨價不斷創(chuàng)新高,莊家不停收貨拉價,新一輪的牛市導火線開始點著!從2016年初到201717年初,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套皇茶的價格竟然突破了30萬的大關,簡直就是夢,多少人悔恨當初賣早了?



全國各地大益茶博會也玩起了現(xiàn)場搶茶熱,人氣火爆,搶到賺到,誰會不排隊?大好景象,大益公司不斷出產品,數(shù)量一次比一次大,配貨價不斷創(chuàng)新高,期貨價不斷創(chuàng)新高。



市場從來對大益茶的包裝品相非常高,一點破損都是退貨或者扣個三五百,沒包裝的大益茶與原包裝的價格可以說是天淵之別,有人花6000大洋找一個蘭韻空箱,甚至8000的高價。



茶價一天幾個停板,現(xiàn)在的大益茶已經不是單純的普洱茶概念,動不動就莊家收大貨、重倉控盤、一片牛市行情走勢,價格只有更高沒有最高,真可與股票投資模式如出一轍!但無可否認的是投資大益茶是實物投資與股票是本質區(qū)別,而且操盤沒人監(jiān)管,有錢盡管拉高價。


廠家看到這種情況,無法忍受利潤的誘惑,一邊增加產品的出貨量,一邊又根據(jù)市場價格提高配貨價。有實力的茶商成為莊家,做一批茶的大股東,成為茶價第二次升高的推手,緊接著實力較弱的茶商從大茶商那里進貨,成為茶價第三次升高的推手。一群炒客又從實力較弱的茶商那里買入,成為茶價的第四次升高的推手。這個時候,莊家又會從炒家那里高價買入少量超高的產品,進行新一輪的循環(huán)。


2017年4月底山韻上市,期貨價18500-23500元每件,廠家配貨價9600元每件,約15000件,配貨價創(chuàng)歷史高價。




7月15號金大益諜照傳出,投資市場迎來一陣恐慌,市場預估1701金大益期貨價在38000左右,導致投資者擔憂金大益的上市會產生巨大的吸金效應,致使市場出現(xiàn)流動性不足,進而無法支撐大行情走下去,投資者出現(xiàn)了普遍性的恐慌,而一些的交易者開始出貨換倉,準備資金等待金大益到來,由此第一波大回調形成。

8月4日,金大益在8月4號發(fā)布上市海報,隨之發(fā)布了8月7號益購商城的搶購活動,16500元每件的配貨價,再創(chuàng)歷史高價!總件數(shù)約16000件,套用市場大量資金,市場應聲而倒,跌聲一片,主力產品全線翻綠。其實廠家已有打壓降溫之意,不想產品漲的太快,死的過早,就如2014年馬餅補倉、臨時漲價等等。8月7號配貨信息發(fā)布:


行情一直回調到11月份,部份產品價格已跌去3到4成。在行情不好,加上雨林品牌產品行情不斷的情況下,2017年11月5日,廠家有計劃的推出軒轅號上線,配貨價30000元每件,再創(chuàng)歷史高價!總件數(shù)2800件,但總經銷商的配貨數(shù)量一直不公布,總數(shù)量遠遠不止這個數(shù)。(當時期貨價在51000左右)


配貨信息:

各位渠道商伙伴,2017年年度壓軸產品“軒轅號”(號級新標桿)將于11月5日正式上線。配貨價:30000元/件。配貨標準:標準店、形象店1件,旗艦店、體驗館(S1、S2)2件,體驗(S3以上)3件;渠道商依照不同級別配貨標準為1-8件;專柜及有些補助性事項本次不配貨,以系統(tǒng)具體數(shù)量為準。產品發(fā)貨共計2800件左右。同時,該產品不會加蓋渠道商識別編碼(不查竄貨),允許全國范圍內自由交易。



市場慢慢回復信心,直至今日,軒轅號已實破190000每件的價格,比一些老茶還要貴?。。∵@時廠家正好多出貨,產品一個接一個。



有關期貨:

期貨可以做多(先低價位買入,再高價位賣出),也可以做空(先高價位賣出,再低價位買入)。在市場中,做多的人叫做多頭,做空的人叫做空頭。



期貨空頭就是做空的一方,也就是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賣出期貨合約規(guī)定的標的物,可以是具體商品,也可以是股票等等,做空方做空期貨當時并沒有標的物,只是他認為標的物的價格未來會下跌,假如,他的判斷沒錯,執(zhí)行期貨合約時,可以用低于做空時的合約價格從市場買入標的物,轉移給多頭方。賺取差價。


案例:

有一個商人到了一個山村,村子周圍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種地的農民說,我買猴子,100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試著抓猴子,商人果然給了100元,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這比種地容易多了。
很快商人買了兩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商人這時又出價200元一只買猴子,村民見猴價翻番,便紛紛去抓,商人又買了。此時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商人又出價300元一只買猴子,猴子幾乎抓不到了。商人出價到500元一只,山上沒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這里。



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對農民們說,我把猴子300元一只賣給你們,等商人回來,你們500元賣給商人,你們就發(fā)財了。村民瘋了一般,砸鍋賣鐵,湊夠錢,把三千多只猴子全買了回去。助手帶著錢走了,商人再也沒有回來。

助手帶著錢走了,商人再也沒有回來。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們堅信商人會回來500元買他們的猴子,終于有人等不急了,猴子還要吃香蕉,這有費用啊,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處是猴子。?這就是傳說中的茶市!



還記得大益七宗最嗎?

第1宗“最” 最“假大空”的渠道體系!

第2宗“最” 最“貪得無厭”

第3宗“最” ?最“最大炒家”

第4宗“最” ?最“不守規(guī)則”

第5宗“最” ?最“低俗”,還與渠道爭利!

第6宗“最” ?最“小氣”

第7宗“最” ?最“落伍”的營銷




歷史上,大益熟茶與生茶的價格基本同價,甚至熟茶比生茶貴,但現(xiàn)在大益的生茶與熟茶價格嚴重偏離,因為都炒生茶,廠家在生茶的系列中盡情獲利,總是看著期貨的價格來配貨,高獲利的手段看起來像殺雞取卵,哪怕市場出現(xiàn)崩盤,反正利潤已經到了廠里,也顧不得經銷商了,以后線上直銷才是廠家的重點。

中國人好賭,買漲不買跌的心態(tài),注定大益產品的投資屬性,現(xiàn)在的大益茶價格大家可以想象,泡沫大了總有一天會爆,就看誰接最后一棒!

從歷史行情來看大益茶,可以看出,以前一般5年左右一波行情,現(xiàn)在二三年就來了,而且時間短,波段多,也是機會多,風險大。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出品:天下茶圈

編緝:小方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