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著名茶葉

找到約8,040條結果 (用時 0.017 秒)

八位在福建武夷山工作過的中國當代著名茶葉專家都是誰?

1.吳覺農(1897—1989)

浙江上虞人(豐惠鎮(zhèn)),著名農學家、茶葉專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榮堂,因立志振興祖國農業(yè)而更名為覺農。是我國現代茶業(yè)的奠基人,所著《茶經述評》是當今研究陸羽《茶經》最權威的著作,也是農業(yè)經濟學家,著有《中國茶葉問題》、《中國茶葉復興計劃》翻譯美烏克斯《茶葉全書》,被譽為當代“茶圣”,出有《吳覺農選集》等茶著。他最早論述了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創(chuàng)建了我國高等院校的茶業(yè)專業(yè)和全國性茶葉總公司。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抗戰(zhàn)勝利后,在上海組織興華制茶公司,任總經理,經營茶葉出口。1947年,在杭州創(chuàng)辦之江制茶廠,任董事長,進行機器制茶試驗。新中國成立后,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農業(yè)部副部長兼中國茶業(yè)公司總經理。并歷任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名譽會長,中國茶業(yè)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主建國會第一至四屆常委。

1942年,在武夷山首建了中國第一個茶葉研究所,并任所長。進行了多方位研究,為發(fā)展我國茶葉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這讓武夷茶大為受益,他在武夷山時創(chuàng)辦“茶葉學報”。對武夷茶史有詳實考評:認為王復禮《茶說》所記就是烏龍茶工藝,其后才產制出小種紅茶。吳覺農的《整理武夷茶區(qū)計劃書》,分析武夷茶區(qū)的當前狀況,回顧歷史興衰情況,提出了整理意見,含調整茶園管理、組織經營方式、改善生產制作、營銷等,是一份有內容但較超前的計劃書,對巖茶生產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2.王澤農(1907—1999)

江西婺源人,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茶葉生物化學家,中國茶葉生物化學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1907年5月出生。大學時專修農業(yè)化學,安徽農業(yè)大學茶業(yè)系主任、教授,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茶人聯(lián)誼會顧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

長期從事茶葉教育、茶葉科學研究工作,曾五次主編《茶葉生物化學》全國高等學校通用教材和《茶葉化學》等三部,編著《茶葉生物化學原理》《武夷巖茶土壤》,編譯《關于茶葉生物化學》等著作共200萬字,發(fā)表重要論文43篇,翻譯論文23篇,還擔任《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茶業(yè)卷》編委會主任及總論主編。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1942—1946年,在武夷山任國家財政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化研組組長。在當時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對正巖茶區(qū)50平方公里64座峰巖土壤的物理、化學、營養(yǎng)、活性鈣量、腐植質等方面進行實地取樣、化驗,并且分析了各域土壤的因素及土壤形態(tài),提出了土壤管理、土壤改良、科學種植、合理施肥等建議。這種深入調查,有數據、有分析、有建議的報告,對于當今武夷巖茶生產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3.蔣蕓生(1901—1971)

江蘇安東(今漣水)人,茶學家、園藝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茶學奠基人之一。曾任浙江大學農學院副教授,南通農學院、福建協(xié)和大學、福建永安省立農學院教授。建國后,歷任浙江農學院教授、茶葉系主任,浙江農業(yè)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第一屆理事長,浙江省茶葉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五十年代初負責創(chuàng)建浙江農學院茶葉系。蓍有《植物生理學》《茶葉薰花作物》。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1942—1946年,在崇安縣任國民政府財政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和吳覺農所長一道,以武夷茶為依托,開展茶業(yè)工作研究,為中國茶葉的振興做出了最大成就。對武夷茶進行研究,制定發(fā)展措施,使得以恢復和發(fā)展。

4.陳椽(1908—1999)

福建惠安人,茶學家、茶業(yè)教育家、制茶專家,中國制茶學學科的奠基人,現代高等茶學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茶學科技人才。在開發(fā)我國名茶生產方面獲得了顯著成就。對茶葉分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書》《茶業(yè)通史》等。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茶葉專家。

抗戰(zhàn)期間,在浙江英士大學農學院任教,專心致志開始研究茶學??谷諔?zhàn)爭勝利后,受聘到復旦大學任教,繼續(xù)為創(chuàng)立茶業(yè)教育體系而努力。先后編著了《茶葉制造學》《制茶管理》《茶葉檢驗》《茶樹栽培學》等4部教材。1982年,開始撰寫《茶業(yè)通史》,是一部集古今中外的有關史料的茶葉著作。他還論述了武夷山茶的“三起三落”的歷史,贊賞“武夷巖茶的創(chuàng)制技術獨一無二,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勞動人民雄視世界?!边@是對武夷制茶技術的高度贊譽。

5.莊晚芳(1908—1996)

福建惠安人,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茶葉栽培專家、中國茶樹栽培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原名莊友禮,筆名莊友、莊驥、挽風、茗叟。1930年考入中央大學農學院,畢生從事茶學教育與科學研究,培養(yǎng)了大批茶學人才。在茶樹生物學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1939年,擔任福建省茶葉管理局副局長。不久,他轉至浙江衢州協(xié)助吳覺農籌辦東南改良總場。1943年,聘任為福建省農林公司總經理,他吸收僑資,改善經營,取得很大成績,為閩茶復興打下了基礎。建國后,先后在復旦大學農學院、安徽農學院、華中農學院和浙江農業(yè)大學從事茶學教育。他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成為茶學專業(yè)的高級技術人才。1965年,他首次培養(yǎng)茶學研究生,開創(chuàng)我國茶學研究生教育的先端。晚年致力于茶業(yè)的宏觀研究,對茶歷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貢獻。著有《茶作學》《茶樹生物學》等。率先倡導茶文化的弘揚與研究,1983年前后在杭州、廈門倡建“茶人之家”。提出“廉、美、和、敬”的中國茶德。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1939—1940年,他在任省茶葉管理局副局長期間,曾到崇安縣(現武夷山市)籌辦福建省示范茶廠,任副廠長,與張?zhí)旄S長一道經營茶廠工作。在武夷山下,組織開辟新茶園數千畝,建立茶葉品種園390畝,結合生產進行茶樹扦插、茶葉播種期、茶苗種植期等試驗,為武夷茶的發(fā)展、改良作出貢獻。著有《中國茶史散論》一書,對武夷茶多有論說。并肯定紅茶是簡化了的烏龍茶制作工藝產制出的茶品,其產品出現遲于烏龍茶。

6.李聯(lián)標(1911—1985)

江蘇六合人。茶學家、茶樹栽培專家,茶葉科學研究先驅之一。中國茶葉學會、浙江省茶葉學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任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顧問和浙江省茶葉學會理事長。

1935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農藝系,1945—1946年先后在美國紐約州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進修和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生物學部從事茶葉酶性質的研究。歸國后,在南京中央農業(yè)實驗所任技正,并在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兼職副教授。1958年參加籌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并任研究員兼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主持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茶樹栽培技術的研究,主編《中國茶樹栽培學》。先后發(fā)表《舊茶園改造技術的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和報告,1979年起任農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1940—1946年,在武夷山中央茶葉研究所任技師,負責茶葉加工制作、機器裝備等方面工作,為中國茶葉的機械化生產進行多方面研究、實驗,取得了可喜成績。此后的崇安茶場的茶葉半機械化生產制作得益于他等人的啟迪。

7.林馥泉(1914—1982)

福建惠安人,臺灣著名茶學家。1940—1945年在崇安任福建省示范茶廠武夷制茶所主任。1945年臺灣光復后,受委派到寶島振興臺灣茶業(yè),任臺灣茶業(yè)傳習所所長。頗受同業(yè)人士敬重。臺灣著名茶人范增平拜其為師。1956年,林馥泉著《烏龍茶及包種茶制造學》,對臺灣包種茶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討,同時對武夷巖茶進行了全面介紹和高度評價??梢娛且晃涣私夂蜔釔畚湟膸r茶的茶人,被武夷山人尊稱為中國當代著名茶葉專家。

他勤奮敬業(yè),在任武夷制茶所所長期間,用三年多時間,對武夷巖茶的歷史及現狀進行全面調查,撰寫創(chuàng)作出《武夷茶葉之生產制造及運銷》一書,共九章,涵蓋:概況、茶史、茶名、產量、經營、栽培、采制、品評、銷售等,約十來萬字,特別是對當時51家現存茶廠和41山家荒廢、被併的茶廠,以及27家茶莊、280個巖茶花名、單叢、名叢;巖茶的采摘、制作的程序、方法;巖茶的審評;巖茶銷售;包頭和茶莊老板間的“包價”等方面的詳細調查記錄,對于今人了解當時的巖茶狀況,借鑒當時做法,都有著重要意義。《武夷茶葉之生產制造及運銷》這種歷史資料,可以說是武夷巖茶史上珍貴的書籍,是他留給武夷山后人的珍貴遺產。

林馥泉赴臺灣后,還惦念著武夷巖茶,在他1956年撰著的《烏龍茶及包種制造學》一書中,對武夷巖茶作隨感篇幅論述,讓臺灣茶界進一步了解武夷巖茶。

8.張?zhí)旄?1910—2017)

福建福州人,著名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祖籍福州,生于上海,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一生從事茶葉生產和教育、科研工作,特別在培養(yǎng)茶葉專業(yè)人才、創(chuàng)制制茶機械,提高烏龍茶品質等方面有很大成績,對福建省茶葉的恢復和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被譽為當代烏龍茶泰斗。曾任中華茶人聯(lián)誼會會長、福建茶葉學會理事長、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顧問等職。晚年致力于審評技術的傳授和茶文化的倡導。發(fā)表茶葉論文60余篇,其中《福建烏龍茶》獲全國優(yōu)秀科普獎,出有茶著《張?zhí)旄_x集》。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

民國24年(1935年)8月,主張成立福建(福安)茶葉改良場,張?zhí)旄H螆鲩L。民國27年10月,抗日戰(zhàn)爭暴發(fā),戰(zhàn)事擴大,??诒粩橙朔怄i,張?zhí)旄7蠲皩⒏牧紙鲋饕藛T隨帶圖書、儀器、檔案等遷移崇安赤石”(張?zhí)旄!段业幕貞洝?,更名福建(崇安赤石)茶業(yè)改良場,選址在武夷山麓,從此與武夷山結下不解之緣。

民國29年,福建省政府與中國茶葉公司在崇安設立福建示范茶廠,兼并了省茶業(yè)改良場,仍由他當廠長。茶廠下設福安、福鼎兩個分廠,政和、星村兩個制茶所和武夷直屬制茶所,為當時全國最大規(guī)模的茶廠。從此,崇安縣的茶葉成為福建省科研的一個重要基地。茶廠除仍繼續(xù)進行茶樹品種比較等試驗外,又在崇安搜集省內外44個品種,建立了茶樹品種園以及結合生產進行了扦插、茶籽播種期、茶苗種植期等實驗;還進行了閩茶分級、武夷巖茶含氟量(與協(xié)和大學化學系合作研究)、簡便揉茶機的設計等試驗研究。此外,還組織桐木關茶農成立茶葉生產合作社等業(yè)務(張?zhí)旄!段业幕貞洝?。經過近3年的努力,示范茶廠已具相當規(guī)模,有巍峨廠房,山上還有專制巖茶的茶廠、茶園,還辦有牛奶場等企業(yè)。

除了搞科研外,他還在崇安創(chuàng)立了一所初級茶葉職業(yè)學校,親任校長,培養(yǎng)了大批茶葉人才,許多學生都成為茶葉專家。民國31年7月,中央財政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在崇安縣成立,示范茶廠被研究所接收。張?zhí)旄U{邵武協(xié)和大學農學院任教。

民國35年7月,茶葉研究所改為農林部中央農業(yè)實驗所茶葉試驗場,張?zhí)旄T俅握埢爻绨苍囼瀳鲱I導工作,1950年調任中茶公司福建省公司任技術科長,1957年7月,張?zhí)旄1诲e劃為“右派”,下放崇安茶場“改造思想”,但他如同回到老家,仍發(fā)揮其專長,參與茶葉生產研究工作。此后幾十年來,張?zhí)旄nl繁地到武夷山指導茶葉生產,參與茶事活動。武夷山不少茶廠、茶園都有他的足跡,武夷巖茶節(jié)、茶王賽等重大茶事活動都留下他的身影。

張?zhí)旄_€考證了武夷巖茶的歷史,他說“有人認為武夷茶是在建甌(北苑)之后,但據前人的詩以及制茶的形狀的演變可以看出并非建甌?!?張?zhí)旄!陡=ú枋房肌?。“烏龍茶繼綠茶之后,為半發(fā)酵茶,約始于十六世紀。產地由武夷山傳到建甌、安溪各地,并傳入臺灣。至十七世紀,已有對外貿易?!薄凹t茶繼烏龍茶之后,為全發(fā)酵茶。約始于十八世紀。開始發(fā)明是正山小種(亦稱星村小種)的制法,是世界著名紅茶之一,產地在武夷山范圍內,故在國外有的也統(tǒng)稱為武夷茶?!?見《張?zhí)旄_x集》146—147頁2002.06)。還題寫了“烏龍茶故鄉(xiāng)武夷山”“正山小種發(fā)源地”贈送武夷山有關人員。張?zhí)旄5姆济臀湟牟杈o緊聯(lián)系在一起,武夷山茶人永遠銘記這位世紀茶人。

來源: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非著名茶葉”逆襲記

在武夷山市,新農人毛忠文、郭煌通過打造茶葉嚴選平臺,讓小農戶與小山場都能擁有自己的IP,用實踐回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促進農業(yè)經營增效”課題。

茶農肖榮貴家的山場,位于名不見經傳的肖家灣。好山好水孕育出肖家灣巖茶的獨特品質,但由于名氣不夠,這里出產的茶葉在市面上并不暢銷。

老肖手捧茶青

種了半輩子茶的老肖,做夢都想嘗嘗自己種的茶葉走紅的滋味。他試過注冊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小農戶想要對接大市場,難免力有所不逮。

在此背景下,新農人毛忠文、郭煌試著將這樣一個個“老肖”聯(lián)合起來,打造茶葉嚴選平臺,共同開拓市場,培育品牌,讓小農戶與小山場都能擁有自己的IP。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農業(yè)經營增效,深入開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當前,毛忠文、郭煌團隊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密切與小農戶的利益聯(lián)結關系,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軌道,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yè)鏈增值收益。

查無此茶

肖榮貴今年56歲,種了半輩子茶,可心里一直有個遺憾:自家的山場不差,自己的制茶手藝也不賴,可在市場上卻面臨“查無此茶”的尷尬。

老肖是地地道道的武夷山人。他的茶山,位于武夷街道柘洋村肖家灣自然村。這是一個為茶葉而生的村落——海拔500多米,黃柏溪自北向南穿流而過,森林廣袤,環(huán)境清幽,天然適合茶樹生長,村里幾乎家家戶戶種茶制茶。

15歲時,肖榮貴就跟著父親在生產隊學習做茶。那時候,大紅袍、肉桂市場還沒火起來。村民制茶所需的茶青,來自山上野蠻生長的菜茶與老樅水仙。

在所有茶類中,武夷巖茶制作工序最為煩瑣——新鮮的茶青需要經歷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環(huán)節(jié),才能成為合格的毛茶。那時候,這些復雜的工序全靠手工作業(yè)。

老肖在肖家灣山場查看茶樹長勢

“最累人的是搖青。”肖榮貴說,搖青是巖茶特殊品質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搖動發(fā)熱,讓茶葉碰撞、摩擦、擠壓,促進葉片內含物質氧化與轉化。在此過程中,必須動靜結合,時而搖動,時而靜置。至少要用篩子手動搖青七八輪,搖動次數一輪比一輪多,力度一輪比一輪大,“手都要搖斷了”。

受限于生產能力,肖家灣當時一年的毛茶產量只有1000多公斤。毛茶由村民手挑肩扛,送往縣里的國營茶廠加工成精制茶,再通過下梅村古碼頭,經由水路,銜接山路,進入位于閩江下游的福州市場。

經年累月,小肖成了老肖,小學徒成長為制茶行家里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只把茶業(yè)作為副業(yè)經營,更多的精力則用在種田上。

改變,發(fā)生在2000年以后——

“雙世遺”金字招牌,吸引越來越多人走進武夷山,認識了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工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此聲名大振;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提供了展示武夷山茶文化的生動窗口;一系列茶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武夷山茶產業(yè)注入發(fā)展新動能……武夷巖茶“出圈”了,并很快成為當地支柱產業(yè)。去年發(fā)布的“2022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中,武夷巖茶以720.66億元品牌價值,連續(xù)6年蟬聯(lián)中國茶葉類區(qū)域品牌價值第2位。

如今,武夷巖茶已是當地茶農的致富法寶。守著肖家灣的20多畝茶山,老肖過上了小康生活。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小疙瘩:自家的茶葉怎么也賣不過“三坑兩澗”。

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茶,武夷巖茶因茶樹生長于巖縫之中,獨具巖韻而得名。根據產地不同,武夷巖茶又有正巖茶、半巖茶、洲茶之分。其中,正巖茶指的是武夷山核心景區(qū)所產的茶葉,代表著武夷巖茶的最高品質。而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與流香澗、悟源澗等“三坑兩澗”出產的正巖茶,最受茶客追捧。坐擁“三坑兩澗”山場資源的天心村,也被稱為“中國巖茶村”。

“茶葉市場經常以出身論英雄,山場位置好不好、名氣大不大,決定了茶葉的身價與銷路?!崩闲そ洺D钸镀鹜鍙男⊥娴酱蟮囊粋€朋友逆襲的故事。多年前,這個發(fā)小成為天心村的女婿,如今在寸土寸金的“中國巖茶村”擁有20畝茶山。“就算只賣茶青,一季都能賣一兩百萬元;制茶篩下來的茶末兒,一斤也能賣200元?!痹诶闲ぱ劾?,對方儼然人生贏家,“茶葉根本不愁賣,端坐在家里,就有慕名而來的游客上門采購”。

反觀老肖家的茶葉,境遇略顯窘迫?!靶ぜ覟硾]什么名氣,茶商很少會主動前來收購?!彼f,毛茶生產出來后,要自己帶著茶樣,一家一家地找茶企收購,“有時候連工廠大門都進不去”。比起“三坑兩澗”等核心產區(qū),肖家灣的茶葉收購價往往只有它們的十分之一。

一些茶企收購了肖家灣的茶葉后,將其作為拼配茶的原料,最后再打上“三坑兩澗”的標識上市銷售。拼配茶是目前茶葉市場的主流產品,指的是茶葉生產商在加工環(huán)節(jié)將不同茶葉按比例混合。一方面,拼配能夠實現取長補短,優(yōu)化茶葉品質;另一方面,同一種茶葉產量有限,只有通過適當拼配才能實現量產。而最讓老肖耿耿于懷的一點,就是“做了一輩子茶葉,市面上卻沒有一款產品能體現肖家灣和自己的名字”。

尋找“合伙人”

老肖的煩惱,引發(fā)了老朋友毛忠文共情。

武夷山人毛忠文是當地最早的茶葉批發(fā)商之一。10多年前,他便開始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收購茶葉。與其他茶商不同,毛忠文的收購策略是“看茶不看人”——誰家今年的茶好,就收誰的。

有著多年收茶經驗的毛忠文深知,不是只有“三坑兩澗”才出好茶。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巖巖有茶,每一座茶山都有自己相對獨特的小環(huán)境,孕育出來的茶各具韻味?!泵椅恼f,核心景區(qū)出產的茶葉獨具“巖骨花香”,固然是茶中精品,但其他山場的茶葉品質同樣不俗。此外,山場也不是決定茶葉品質的唯一因素,管理、采摘、加工水平等同樣重要。

在毛忠文看來,老肖家的茶葉生長環(huán)境優(yōu)良,制作工藝穩(wěn)定。因此,老肖的茶每年都出現在他的收購清單里。合作多年,毛忠文深刻感受到了老肖的無奈。

有感于“同茶不同命”,老肖曾和武夷山大多數茶農一樣,試圖打造自己的品牌。幾年前,兒子肖遠勝幫他注冊了商標“樅古留香”。注冊商標容易,推廣起來卻困難。

“培育品牌,需要營銷推廣,這是個燒錢的買賣。我們的體量太小了,一年毛茶產量不過1500公斤,燒不起這個錢?!毙みh勝說。

毛忠文在焙茶

這幾年,武夷山也有“溪谷留香”“巖霸”這樣的年輕品牌以黑馬姿態(tài)闖市場,但他們背后是老肖望塵莫及的雄厚資金實力。

不久前,“巖霸”品牌所有者武夷山市永鵬茶業(yè)有限公司在武夷山景區(qū)玉女峰觀景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專利發(fā)布會。這次發(fā)布的“巖霸23℃凝香發(fā)酵技術”發(fā)明專利,是永鵬公司與省農科院團隊歷經多年研發(fā)的最新成果。不僅僅是技術創(chuàng)新,“巖霸”的擴張速度同樣驚人。從2018年第一家門店落地福州以來,短短4年間,“巖霸”已在全國布局近300家門店。

老肖看到了這些新聞,不由感慨:“打品牌、研發(fā)新技術、開拓市場,哪一樣不需要花錢,小農戶要培育自己的品牌簡直是天方夜譚?!崩闲そg盡腦汁想出來的商標名“樅古留香”,為此一直“香”不起來,只能束之高閣。

無奈的不僅是老肖,也不僅是肖家灣。在武夷山,相似境遇者大有人在。常年與茶農打交道的毛忠文,一直想為他們解憂。

他喜歡研究“三農”政策?!白屴r民更多分享產業(yè)增值收益”“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lián)結機制”“深入開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fā)展需要辦企業(yè),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從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毛忠文找到了一些思路。

“我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yè)經營主體總量的98%以上?!痹谒磥?,像老肖這樣的農戶小而散,與市場對接能力弱。要改變現狀,關鍵在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發(fā)揮企業(yè)聯(lián)農帶農作用,幫助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

如何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把寂寂無名的山場和茶人推向市場?毛忠文找來了老朋友、資深茶客郭煌。

郭煌提出了一個構想:創(chuàng)立一個平臺,面向全省乃至全國茶區(qū),不問出身,嚴選好茶。同時,在每一款產品上打出專屬于每一個山場與茶農的IP,為他們提供新的銷售渠道與新的推廣機遇,讓“三坑兩澗”之外的茶香也能飄出深山。

兩人一拍即合。去年3月,三靜純料茶嚴選平臺正式上線,毛忠文、郭煌團隊開始遍訪武夷山各大山場,尋找“合伙人”;9月,平臺與老肖等首批11名茶人簽訂購銷協(xié)議。

為自己代言

嚴選平臺與茶農、制茶師構建了緊密的利益聯(lián)結機制——以市場價收購茶葉,經過專業(yè)團隊包裝后通過線下門店銷售。

“與市面上主流的拼配茶不同,平臺主攻相對小眾的純料茶市場。每一款茶葉,都來自同一山頭的同一批原料,經由同一個制茶師之手制作而成?!惫驼f,比起拼配茶,純料茶更能體現不同山場茶葉獨特的品質與韻味。

毛忠文、郭煌團隊走進各個茶葉產區(qū),收集茶樣,勘察山場環(huán)境,記錄制茶過程與制茶故事。專業(yè)評茶師團隊從外形、香氣、湯色、口感等綜合因素進行評審鑒定后,這些茶葉才能上市銷售。

去年,該平臺一共挖掘了10多名制茶師,開發(fā)了近20款茶葉產品,涉及巖茶與白茶兩大品類。這些茶葉大多產自名不見經傳的山場,但都被賦予了專屬IP,擁有了自己的品牌故事。來自這些山場的默默無聞的茶人,紛紛走到市場前端,為自己的山場與茶葉代言——

貓耳石是當地極具特色的小山場,以風化巖為主,兼有亂石及少量黃壤,長年有流水相伴,日照充足,在冬天寒風最猛烈時,有周邊山體遮擋。這里生長的肉桂,葉片含水量較低,成品茶獨具辛辣口感。貓耳石制茶師祝德勝說:“我們這代人需要用心把茶做好,用心管理好茶山,把質量提高,將真正好茶呈現在世人面前?!?/p>

吳三地是武夷山市洋莊鄉(xiāng)漿溪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海拔超過1000米,現存2000多株百年以上樹齡的老樅水仙。經過歲月的洗禮,茶樹上長滿了青苔。因此,當地出產的水仙茶不僅茶湯甘甜,還帶著獨特的青苔味。此外,村里盛產毛竹,茶葉中還融入了竹葉清香。在茶葉生長季節(jié),制茶師吳章雄總要深入茶山,除苔、拔草、養(yǎng)護,時刻關注茶樹長勢。他制作的木質水仙,選用了百年樹齡的老樅水仙作為茶青,樅味明顯,帶有明顯的清涼感。

碧石巖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所說的坑澗,它的山場偏陽,日照時間充足,因而出產的茶葉更具天然高香。制茶師王小建說:“茶是做給自己的,只有自己喜歡喝,才能分享給來客?!?/p>

……

老肖等茶人擁有了自己的專屬IP

平臺也為老肖的“花香水仙”精心制作了文案:“肖家灣位于黃柏溪中游,在丹山碧水、青松翠竹、山村田園的組合中,形成了武夷巖茶獨特的產地優(yōu)勢?!薄爸撇鑾熜s貴以中足火烘焙,火味不會過于濃烈,又恰到好處地凸顯茶香,將水仙的特征表現得明明白白。”

當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及自己手持茶盞的照片被印在茶葉包裝盒上時,老肖竟有點恍惚:“從小做茶做到大,還沒有過這待遇?!?/p>

他的水仙與肉桂茶成為去年平臺的“銷冠”,500公斤精制茶銷售一空。比起銷售業(yè)績,更讓老肖激動的是,自己開始有了一點點名氣:“有一些茶客專程來探訪肖家灣,說喝過我家的茶,想要預訂新一季的茶葉。”

而新的一年,平臺也將擴大選茶范圍,將品類從巖茶、白茶拓展到紅茶、綠茶、普洱茶等更多類型。

嚴選平臺線下門店掛著老肖等茶人的宣傳畫

為進一步打響茶農IP,毛忠文、郭煌團隊還抓住短視頻與直播風口,準備成立MCN(一種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將這些“素人”茶農與制茶師打造成茶業(yè)圈的“網紅”?!拔覀冇媱潓⒅辈ラg搬到山場,讓這些茶農與制茶師當主角,以制茶工藝與茶文化為題材,進行短視頻創(chuàng)作與直播?!惫驼f。

不僅如此,他們還希望帶給茶農們更多現代農業(yè)理念:引導茶農開展茶園生態(tài)化改造,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套種鄉(xiāng)土闊葉樹與豆科綠肥,打造“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的生態(tài)茶園;引入可追溯機制,讓消費者可以追溯到每一泡茶的原產地、生長過程、采制時間等情況;邀請制茶大師到當地指導茶農精進制茶工藝;建立一個公共空間,讓廣大茶農可以共享經驗、交流互助……(本文來源《福建日報》,張輝《“非著名茶葉”逆襲記》)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畢業(yè)典禮暨茶業(y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交流會在杭舉行

  10月19日,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聯(lián)合舉辦的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畢業(yè)典禮暨茶業(y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交流會在杭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茶葉學會原理事長程啟坤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茶葉學會原秘書長俞永明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已故著名茶葉審評專家沈培和老師的愛人何玉明老師,浙江大學茶學系龔淑英教授,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女士,浙江省農業(yè)農村廳茶葉首席專家羅列萬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業(yè)職業(yè)技能培訓中心主任、中國茶葉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周智修研究員,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茶葉學會茶葉感官審評與檢驗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劉栩副研究員等領導和專家出席。

  魯成銀副所長在致辭中指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無論是研究所還是各位同學們,都排除萬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完成了學業(yè)。通過高強度的學習和考驗,學員們的茶學專業(yè)水平、審評技能及傳播技巧等綜合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他希望,全體畢業(yè)學員以精進之心,以匠人之心,傳承茶葉加工技藝和審評技能,為中國茶業(yè)復興而努力奮斗!

  不懼挑戰(zhàn) ?一展風采

  本次畢業(yè)典禮與往屆不同,15年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首批國家一級評茶師學員回到“母?!?,共同見證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學員畢業(yè)。

  畢業(yè)典禮現場,首批一級評茶師學員代表為了檢驗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學員們的學習成果,為各位學員出了認茶識茶、雙杯找對、茶湯質量排序、茶葉拼配等四個難題,由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學員代表逐一開展審評技能比拼。經過縝密的外形觀察、香氣嗅聞、滋味辨別、葉底查看等一系列操作,出場學員都經受住了考驗,無一失誤,正確率100%。

  15年后再回首 敬一杯謝師茶

  15年前,因為一杯茶,首屆高級評茶師班的學員帶著傾慕,帶著希望,不約而同來到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學習,收獲知識,收獲技能,收獲師生情。

  15年間,首屆高級評茶師班的學員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為茶產業(yè)發(fā)展和茶文化傳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他們有的榮獲了全國技術能手、省級突出貢獻專家、省級制茶大師、制茶技藝傳承人、省農業(yè)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與推廣服務專家、鄉(xiāng)村振興領軍人才,有的成為了勞模、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有的在茶產業(yè)發(fā)展的最前面做著最基礎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工作,無私奉獻。

  15年后,回歸母校,在他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和無限感恩。值此交流會之際,他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向各位老師們再奉上一杯濃厚香醇的茶湯,表達師生之間的深情厚意!

  畢業(yè)時刻 首發(fā)雙證

  在這一年里,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的學員們刻苦學習,從杭州到祁門,從長沙到安化,從武夷山又回到了杭州,從品種到加工、從實踐體驗到品質評定、從包裝材料到茶化學成分的分析,為的是不斷提升審評技能和綜合素質。畢業(yè)之際,專家、老師們?yōu)閳A滿完成學業(yè)的學員們頒發(fā)了畢業(yè)證書。還為學習期間表現優(yōu)異的學員頒發(fā)了優(yōu)秀學員和優(yōu)秀班干部榮譽證書和獎學金。

  此外,在本次畢業(yè)典禮上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學員還獲得了一本特殊的證書——中國茶葉學會茶葉感官審評技能水平六級證書。該證書參照中國茶葉學會團體標準T/CTSS 7-2020《茶葉感官審評水平評價規(guī)程》,根據標準中的九個等級設置要求,開展嚴格評價,對成績合格的學員頒發(fā)。下一步,中國茶葉學會也將逐步開啟面向國內外茶葉愛好者的普適性的水平評價,包括茶藝水平評價、茶葉感官審評水平評價、少兒茶藝水平評價等。

  深入探討 共話未來

  在茶業(y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交流會上,來自2006年首屆高級評茶師班的典型代表和第三屆審評師資班的學員代表紛紛現身說法,與各位專家、老師共同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立足當前工作現狀,探討未來茶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茶文化傳播和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為了鼓勵首屆高級評茶師班的學員們再接再厲,積極參與科學普及工作,助力全民茶葉科學素質提升。經自愿申報、資料審核、討論通過,中國茶葉學會聘請李達敏等12人作為中國茶葉學會茶葉科學傳播專家,聘請黃燕飛等13人作為中國茶葉學會茶葉科普志愿者,并為他們頒發(fā)了聘書。

  攜手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 助力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會上,由陳宗懋院士、龔淑英教授、周智修研究員、羅列萬研究員和首屆高級評茶師培訓班、第三屆茶葉審評師資班學員代表共同匯聚六大茶類茶湯,寓意未來各方將心手相牽,匠心傳承,守正創(chuàng)新,共同致力于茶業(y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助力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自2002年起,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中國茶葉學會開始聯(lián)合開展茶業(yè)人才培訓,依靠“國家級的師資隊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完善的課程體系、嚴謹的教學風格”,吸引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學員前來學習深造。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各類培訓班、研修班近500期,受眾5萬余人次,其中培養(yǎng)“全國技術能手”6名,高技能人才5000多名,500多名學員已成為行業(yè)骨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

  目前正值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退出目錄,改為由第三方機構開展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的轉型期,周智修研究員表示,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一方面將積極承接政府第三方等級認定,為行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知識和技能、符合崗位要求的茶葉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將推出針對國內外茶葉愛好者的普適性的水平評價體系,包括茶藝水平評價、茶葉感官審評水平評價、少兒茶藝水平評價等。

找到約7,900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40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