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竹溪葉艷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國畫中的中華茶道

清代江蘇嘉定人陸廷燦(字幔亭)曾任崇安知縣,負(fù)有進(jìn)獻(xiàn)武夷茶之責(zé)。為盡責(zé),亦有情趣,其于采摘、蒸焙、湯候頗多觀察研究,查閱有關(guān)茶書,分析見聞,遂成一代茶學(xué)重鎮(zhèn)。其《續(xù)茶經(jīng)》仿陸羽體例,對歷代茶事均有論及。但其第九章《茶之圖》在內(nèi)容上與陸羽略有差異。從陸羽《茶經(jīng)》看,所謂“十之圖”其實(shí)是將《茶經(jīng)》內(nèi)容書寫在素絹之上,張掛于飲茶之處,其實(shí)是茶館設(shè)計(jì)的最原始思想。而陸廷燦則直接將有關(guān)茶道的繪畫和茶器圖案,記敘下來以為其主要內(nèi)容,為人們認(rèn)識茶道繪畫打開更為真切明了的窗口。

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之第九章《茶之圖》所列歷代圖畫名目有:

唐?張萱《烹茶仕女圖》(見《宣和畫譜》。)

宋?宣和御府藏 唐?周昉《烹茶圖》一

宋?中興館閣藏 五代?陸滉《烹茶圖》一

宋?周文矩《煎茶圖》一、《火龍烹茶圖》四

宋?李龍眠《虎阜采茶圖》(見題跋)

范司理龍石藏 宋?劉松年 絹畫《盧仝烹茶圖》一卷,有元人跋十余家

王齊翰《陸羽煎茶圖》(見王世懋《澹園畫品》)

董逌《陸羽點(diǎn)茶圖》,有跋。

元?錢舜舉《陶學(xué)士雪夜煮茶圖》(見詹景鳳《東崗玄覽》)

史石窗名文卿《煮茶圖》,袁桷作《煮茶圖詩序》

馮璧《東坡海南烹茶圖并詩》

嚴(yán)氏《書畫記》有杜檉居《茶經(jīng)圖》

汪珂玉《盧仝烹茶圖》(見《珊瑚網(wǎng)》)

明?文徵明《烹茶圖》

沈石田《醉茗圖》,題云:“酒邊風(fēng)月與誰同,陽羨春雷醉耳聾。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夢周公?!?/p>

沈石田《為吳匏庵寫虎丘對茶坐雨圖》

陸包山《烹茶圖》(見《淵鑒齋書畫譜》)

元?趙松雪《宮女啜茗圖》(見《漁洋詩話?劉孔和詩》)

上述茶道繪畫,今能見者鮮。除陸滉、董逌、馮璧、沈石田外,其他畫家作品有存。

今撰著《中華茶道圖志》,以與茶道相關(guān)緊密度論,分五個層次。第一類,就是以品茗為主體,不僅占畫面主體位置(不一定正中間),而且茶床、茶幾、茶器、茶具為主要道具,且以品茗情思為畫中主人的表情。比如上述茶畫外,有劉松年《磨茶圖》,郭純《人物》、唐寅《事茗圖》、丁云鵬《煮茶圖》、錢穀《竹亭對棋圖》,呂時敏《茗情琴意圖》、華喦《金屋春深圖》、顧洛《小倩小影圖》等。第二類,不以品茗為主題,但有明顯的烹茶內(nèi)容,其突出者有仇英《松溪論畫圖》、唐寅《西洲話舊》,清代倪田《鐘馗仕女圖》、冷枚《十宮詞圖》《邀月圖》等。第三種情況屬于雅集、豪族家居類的一些作品內(nèi)容,如趙佶《文會圖》、崔子忠《杏園宴集圖》、楊晉《豪家佚樂圖》、美國克利夫蘭藝術(shù)館藏葉芳林《九日行庵文宴圖》。第四種情況是,候湯煮茗僅僅是角隅內(nèi)容,例如西安考古所《柳岸貨魚圖》、蘇六朋《清平調(diào)圖》及臺灣故宮博物院《斟酒圖》。第五種情況是取繪畫適宜品茗的意境。以北京故宮《桃源仙境圖》、西安博物院藏清人吳晨《高隱圖》為典型,我們甚至看不到茶器,看不到飲茶的動作,但其意境卻與品茗切題。

特別要指出的是,宋遼金元的出土壁畫除耶律家族墓等有數(shù)幅大家公認(rèn)的《備茶圖》之外,大部分應(yīng)該分別納入上述第二、第三和第四種內(nèi)容。還有,我們分別選取遼寧省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的兩幅仇英的《清明上河圖》,也可以劃入上述幾個內(nèi)容之中。而且西安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為人們展現(xiàn)了都市茶館的初期形態(tài)。

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無法囊括所有存世的以品茗論道為主體內(nèi)容的茶道畫,卻將一部分山水畫納入書中,請同行們批評。過去我簡單地認(rèn)為,存世茶畫就是我們以前曾經(jīng)在圖冊、網(wǎng)絡(luò)上見到過的茶道畫。真正專心一意地整理時才發(fā)現(xiàn),整理茶道畫是一個復(fù)雜的工作。因?yàn)樵S多館藏國畫就從來沒有面世過!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例如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所藏國畫品相很高,數(shù)量也不少。特別是呂煥成的《蕉陰品茶圖》在茶道畫中是不多見的。

雖然如此,我本人認(rèn)為,中國茶道自唐宋以后,作為一種曾經(jīng)十分高端的文化形態(tài),漸趨衰微,甚至有人就說中國沒有茶道。這可能有違歷史實(shí)際。

“茶道”猶如“周禮”鮮見于館閣文獻(xiàn),只好求之于文人畫中。文人一直是中國茶道的中堅(jiān)。飲茶作為一種生活習(xí)俗被視為開門七件事之最后一種,也就可有可無。至于弘歷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已經(jīng)淪為淺層次的物質(zhì)生活方面。

清朝直到民國,中國茶館總要掛一個牌子,上書:“莫談國事”。這是將文人排除在高管隊(duì)伍之外的必然結(jié)果。茶道,是一種道。道又是什么?道,就是一種人人得而效法的天下之公器??滴跚?、民國總統(tǒng)將治國權(quán)衡懷揣自己袖內(nèi),誰還敢學(xué)孔子,有老子在,誰敢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dāng)鄭燮的“難得糊涂”成為人們?yōu)槿颂幨赖淖毅憰r,追求“堅(jiān)貞清白”最宜“精行儉德”的茶道何有立足之地!清代文化大家袁枚,對歷史上的茶道清飲,應(yīng)該有所體悟,他也只能說出的“味外味”這近乎佛教偈子的茶物語。

因此,從大的方面講,茶道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是對時代精神的折射。既然不能見諸文字,文人便訴諸丹青。在這些意境幽遠(yuǎn)、山青水靜、茶香撲面而來的畫圖中,我們?nèi)匀荒軌蝮w悟文人風(fēng)骨和茶人情懷。茶事不僅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是他們激揚(yáng)文思的媒介、修身勵志的道場。這些畫都比較重視茶事活動的山水樹木等環(huán)境的烘托與提煉。

本人不才,能力有限,可見圖冊及文章之有關(guān)茶畫者不全,錄述如下:

唐、五代(618—960)

閻立本(約601—673)《蕭翼賺蘭亭圖》(遼寧省博物館)

周昉(713—741)《調(diào)琴啜茗圖》

孫位(約九世紀(jì))《高逸圖》(上海博物館)

唐?無名氏《宮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五代?顧閎中(約910—980)《韓熙載夜宴圖》

五代?周文矩《重屏?xí)鍒D》(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遼、夏、金、元(960—1368)

李公麟(1049—1106)《龍眠山莊圖?延華洞》(臺北故宮博物院)

無名氏《北齊校書圖卷》

宋?王詵(1048—1104)《繡櫳曉鏡圖》,團(tuán)扇

宋徽宗趙佶(1082—1135)《文會圖》

《鶴林玉露》——書畫合璧

河南登封黑溝宋代壁畫《備宴圖》《伎樂圖》《宴飲圖》《育兒圖》

河北白沙一號宋墓《開芳宴》

洛陽關(guān)林宋代磚雕畫

山西長治市故漳村宋代磚雕《奉茶恭候》

江參(南宋前期,師董源、巨然)《千里江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蘇漢臣(1094—1172)《靚妝仕女圖》

宋人物冊頁《斟酒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劉松年(1155—1218)《盧仝邀茶圖》

劉松年《縫紉?斟茶圖》

劉松年《博古圖》

劉松年《斗茶圖》

劉松年《市井斗茶圖》

劉松年《磨茶圖》

劉松年《十八學(xué)士圖》

劉松年《六人斗茶圖》

李復(fù)題劉松年《盧仝烹茶圖》

馬遠(yuǎn)《西園雅集圖》

無名氏《春游晚歸》

南宋?義紹《五百羅漢圖?備茶》

陳居中(寧宗嘉泰年間為畫院待詔)《文姬歸漢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何澄(1223—?)《歸莊圖》(吉林省博物館)

劉貫道(1258—1336)《消夏圖》《夢蝶圖》

錢選(1239—1289)《盧仝烹茶圖》

趙孟頫(1254—1322)《斗茶圖》

佚名《扁舟傲睨圖軸》

朱德潤(1294—1365)《秀野軒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林下鳴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趙原《陸羽烹茶圖》

佚名《樓閣圖》(遼寧省博物館)

佚名《竹林宴聚圖軸》

佚名《舟中讀書圖》

盛懋(1340—1370)《清舸清嘯圖》(上海博物館)

河北涿州元代壁畫《備宴圖》《云鶴線圖》

陜西蒲城元代壁畫《獻(xiàn)酒圖》《歌舞圖》

西安東郊元代壁畫《奉茶圖》

山東濟(jì)南歷城區(qū)《夫妻對坐圖》

北京大興遼墓M1東壁、南壁壁畫、東壁、北壁(《考古》2004-2)

河北省宣化遼墓M1《備茶圖》《喝酒圖》《備茶、備經(jīng)圖》,M7東壁《備茶圖》

河北省宣化遼墓M7前室東壁《備茶圖》,M7后室東壁《持盞侍女圖》,M10前室東壁《備茶圖》,M10《碾茶圖》《煮水圖》,M6前室東壁《備茶圖》,M5后室東南壁《點(diǎn)茶圖》,M5后室西南壁《備茶圖》,M2《奉茶進(jìn)門圖》,M2《備經(jīng)圖》《備茶圖》,M4后室東南壁《進(jìn)茶圖》,M4后室西南壁《宴飲圖》

遼寧法庫縣葉茂臺遼肖義墓墓門旁西側(cè)壁畫《獻(xiàn)食圖》,東南壁《相迎圖》

河北涿州遼代壁畫墓東壁《宴樂圖》

內(nèi)蒙古滴水洞金墓壁畫《點(diǎn)茶圖》,金代(1115—1234)

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龜墓圖

陜西甘泉金代壁畫《夫婦宴飲圖》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畫墓北側(cè)壁左側(cè)《夫妻對坐圖》《丁蘭圖》《夫人像》《奉茶點(diǎn)》

明(1368—1644)

藍(lán)瑛(1585—1664)《草堂臥云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

謝環(huán)(生卒不詳,洪武成名,永樂入宮,宣宗賜錦衣衛(wèi)千戶待遇)《杏園雅集圖》(鎮(zhèn)江博物館)

杜瓊(1396—1474)《南村別墅》十景圖冊之四闿楊樓(上海博物館)、《友松圖卷》

沈貞(1400—1482)《竹爐山房圖》

呂文英(1421—1505)《貨郎圖?夏景》

沈周(1427—1509)《東莊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虎丘送客圖》(南京博物院)、《畫山水》(臺北故宮博物院)

郭純《1370—1444)《人物》(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1470—1559)《真賞齋圖》(上海博物館)、《茶具十詠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孝感圖》(遼寧省博物館)、《林榭煎茶圖》(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滸溪草堂圖卷》、《惠山茶會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品茶圖軸》《影翠軒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

唐寅(1470—1524)《仿唐人仕女圖》《蜀宮宮妓圖》《漁溪隱逸圖》《西洲話舊》《畫山水》《事茗圖》《琴士圖》《陶穀贈詞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仇英(約1498—1552)《人物故事》、《寫經(jīng)換茶圖》、《東林圖》、《漢宮春曉》、《松亭試泉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赤壁圖》(遼寧省博物館)、《清明上河圖》(遼寧省博物館)、《松溪論畫圖》(遼寧省博物館)、《臨溪水閣圖頁》(北京故宮博物館)、《桃李園圖》(日本知恩寺)、《桃源仙境圖》(北京故宮博物館)及《麗園庭深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謝時臣(1487—1567)《高人雅集圖》

陸治(1496—1576)《竹泉試茗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問(1497—1576)《煮茶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吳偉(1459—1508)《鐵笛圖卷》(上海博物館)

杜堇(15—16世紀(jì)初)《梅下橫琴圖》

周臣(1487—1522)《柴門送客圖》(南京博物院)

錢穀(1508—1572)《惠山煮泉圖》、《竹亭對棋圖》(遼寧省博物館)、《竹溪高士圖》(西安博物院)及《桐溪消夏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董其昌(1555—1636)《仿宋元人縮本畫及跋》冊頁

明?戴進(jìn)(1388—1462)《春酣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尤求《紅拂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佚名《千秋絕艷圖》

佚名《入蹕圖》

劉俊《雪夜訪普圖》

錢貢(16—17世紀(jì)初)萬歷十四年(1586)《山水間》、萬歷四十年(1612)《魚樂圖》《歲寒圖》《太平春色》

項(xiàng)元汴(1525—1590)《梵林圖卷》(南京博物院)

李士達(dá)[16—17世紀(jì)初,萬歷二年(1574)進(jìn)士]《坐聽松風(fēng)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孫克弘(1532—1611)《消閑清課圖卷?賞雪》《消閑清課圖卷?煮茗》(臺北故宮博物院)

石芮《軒轅問道圖》

丁云鵬(1547—1618)《煮茶圖》《濾酒圖軸》(上海博物館)

袁尚統(tǒng)(1570—1661)《歲朝圖》(蘇州博物館《明清書畫圖冊》)

項(xiàng)圣謨(1597—1658)《謝彬松濤散仙圖軸》

吳彬(1573—1643)《文士雅集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崔子忠(1574—1644)《杏園宴集圖》

陳洪綬(1599—1652)《品茶圖》《授徒圖》(絹本設(shè)色,美國加州大學(xué)美術(shù)館)

余令《煮茶聞道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佚名《云山深處聽琴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明?佚名《南都繁會圖卷》

佚名《西園雅集圖》(82.5×101.5厘米,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髡殘(1612—1692)《幽棲圖》

周洽(1625—1700)《竹溪春晝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呂煥成(1630—1705)《蕉陰品茶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王翚(1632—1717)《石泉試茗軸》(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梧軒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臨許道寧山水軸》(臺北故宮博物院)

吳歷(1632—?)《云白山青圖》

吳宏(生卒年不詳)《柘溪草堂圖軸》[160.8×79.8厘米,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南京博物院]

楊晉(1644—1728)《豪家佚樂圖》(南京博物院)

禹之鼎(1647—1716)《幽篁坐嘯圖》

王樹穀(1649—?)《四友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

郎廷極(1663—1715)《郎廷極行樂圖》(自題名《茗情琴意圖》)(青島市博物館)

顏嶧《江樓對弈圖軸》(廣州美術(shù)館),此畫于乾隆庚寅歲(1740)春二月75歲時作

陳枚(?—1864),上海人,所繪《月曼清游圖》之《秋桐聚戲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佚名 《刻絲夜宴桃李園》(原為宮廷制造,遼寧博物館)

王概(生卒不詳,康熙時作品較多)《秋帆曠攬圖》(上海博物館)、《秋景山水圖軸》(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秋山喜客圖卷》(浙江省博物館)

冷枚(約1669—1742)1739年作《邀月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黃慎(1687—1768)《春夜宴桃李園圖》

郎世寧(1688—1766)《弘歷觀畫圖像》(北京故宮博物院)

姚文翰(18世紀(jì))《四序圖》

華喦(1682—1756)《金屋春深圖》(廣東省博物館)、《金谷園圖軸》(上海博物館)、《竹溪六逸圖》(水墨設(shè)色,日本中西文之藏)

顧洛(1763—約1837)《小青小影圖》

金廷標(biāo)(?—1767,1760年入宮供奉)《仙舟笛韻》《品泉圖》

潘承桂(生卒年不詳)《蘆湖賞月圖》《琴瑟和鳴圖》

蘇六朋(1791—1862)《清平調(diào)圖》《游僧晚歸圖》《秋賞圖》

王素(1794—1877)《高士論詩圖》(西安博物院)

費(fèi)丹旭(1802—1856)《倚欄圖卷》《姚燮纖綺圖》《聽秋啜茗圖》(浙江省博物館)

真然(1816—1884)《淮陰垂釣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沙馥(1831—1906)《瓊筵飛觴圖》《攜琴訪友圖》(均藏于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張筠(生卒年不詳),近代畫家,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光緒九年(1883)翰林,后任四川主考官。精詩文工書畫,1861年作《說書納涼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錢慧安(1833—1911)《烹茶洗硯圖》(上海博物館)、《簪花圖》、《人物花卉四條屏?柳下背書圖》(西安考古所)

任薰(1835—1893)《人物》(臺北故宮博物院)、《臨泉調(diào)琴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吉朝(生卒年不詳),1899年作《靈山積玉圖》(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吳昌碩(1844—1927)《品茗圖》(上海朵云軒)

倪田(1855—1919)《鐘馗仕女圖》(徐悲鴻紀(jì)念館)

黃鉞徵(生卒年不詳)《黃鉞徵符康阜冊?曉霧烹茶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陳字 (1634—?)《青山紅樹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樹穀《四友圖軸》

汪承霈(?—1805)《群仙集祝圖》

袁耀(?—1788)《瀟湘煙雨圖軸》(安徽博物院)

吳晨(生卒年不詳)《山水冊》(西安考古所)

潘振鏞(1852—1921)《天街夜色》(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

(本文為梁子《中華茶道圖志》一書序言,作者:梁子,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