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倉儲價值形成機制

楊子笠

普洱茶作為發(fā)酵食品,具有長期持續(xù)發(fā)酵之特點。業(yè)界認為,新茶要真正轉化成老茶,需要醇化30年。這也就意味著,茶葉從廠家生產出來,只是半成品(成熟度不夠的茶品),其需要后期倉儲持續(xù)再加工,慢慢在歲月長河中轉化為成品(指熟化的茶品)。當然,廠家也可以通過原料醇化,產品生成出來,擺放幾年再上市交易。但這樣的茶品,相對于老茶來說,也僅僅走過了普洱茶的兒童期,才進入普洱茶的青少年期,最多只能算青年,后面還有漫長的醇化道路要走。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普洱茶作為長期持續(xù)發(fā)酵的食品,在至少數十年的時間內,只要你不將它喝掉,它就一直處于持續(xù)加工狀態(tài),其品質與價值也會隨著倉儲加工時間的不斷延長而得到提升,甚至在某些時間節(jié)點發(fā)生質的飛躍。

一、倉儲價值的五個進化階段

我們以新茶轉化為老茶需要30年,作為一個時間軸,按熟化程度可分為新茶(0—10年)、中期茶(10—30年)與老茶(30年以上),再細分為:

新茶(0—5年)——次新茶(5—10年)——初熟中期茶(10—20年)——中熟中期茶(20—30年)——深熟老茶(30年以上)

這三個階段,或者再細化的五個階段,也就是普洱茶后期倉儲持續(xù)加工品質提升的五個檔次,新茶的品質檔次最低,中期茶發(fā)生質的飛躍,老茶是品質最高的檔次。根據品質檔次,就可以劃分成四個價值檔次,從基礎品進階,通過時間的洗禮,一直進階到文物:

基礎品(新茶)——精品(初熟中期茶)——奢侈品(中熟中期茶)——文物(老茶)

其對應的倉儲則是:基礎倉——精品倉——奢侈品倉——文物倉

基礎倉以放新茶為主,精品倉則是優(yōu)質的中期茶為主,奢侈品倉放20年以上的優(yōu)質中期茶,文物倉則以老茶為主。

2008—2018 新茶

1998—2008 精品中期茶(性價比)

1988—1998 奢侈品中期茶

1988年以前 老茶(文物)

理論上,只要入倉新茶品質過得去,具備越陳越香的屬性,都會按照三十年的轉化周期,從基礎品,變成精品,再變成稀少而昂貴的奢侈品,最終變成奇貨可居、不可再生的文物。

除了時間與品質轉化這個最核心的價值拉升因素,還要考慮山頭、品牌、名人、歷史經典茶品、工藝、市場行情、庫存、時代背景、行業(yè)發(fā)展大周期、不同時期的選料標準與工藝、茶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倉儲地點與形態(tài)、不同時期市場的偏好、交易方式與價格形成機制、稀缺性、內在品質等,這些綜合因素共同決定了一款茶的價值與價格。

二、天量庫存下的倉儲投資策略

復盤歷史上留存到現在的老茶,以及二十年以上具有奢侈品屬性的中期茶,它們都是剩者為王,本身具有稀缺性和歷史代表性,以及良好的品質。這表明,要經過二三十年的倉儲,從精品茶邁入奢侈品,甚至文物之境界,首先要能穿越產業(yè)大周期,經過至少兩個產業(yè)周期與市場漲跌,通過大浪淘沙留存下來,其稀缺性不言而喻。到現在,歷史同時期的小伙伴都不見了,它不代表歷史誰代表歷史?品質是基礎,就不用多說了。

現在的老茶以及奢侈品中期茶,很大程度上是歷史機緣造成的,當年這些茶葉都不太值錢,而且產量有限,收藏的人也沒想到若干年后價格會漲得這么猛!

現在倉儲茶葉家家都在做,各個年份的庫存越來越多,現在陳期十多年的茶不稀奇,再過十多年,陳期二三十年的茶也不會稀奇。按照過去的老經驗,無法讓我們走得更遠。

倉儲新茶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將來更好喝更好賣,這是倉儲流通價值;二是為了投資,這是倉儲投資價值。用于流通的茶,最好二十年以內賣完,喝掉;用于收藏的茶,可以倉儲二十年以上,以打造未來時代的奢侈品與文物。

倉儲是目前廠商的標配,家家在建倉,也就意味著市場上有著天量的基礎倉庫存,這些茶存放十年左右,具備一定醇化價值,大部分的茶還是要以中期茶的名義流通到終端,并被消費者喝掉。也就是說,陳期10到20年的茶,大部分是要被喝掉的,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繼續(xù)收藏,成為陳期二十年以上的奢侈品中期茶。奢侈品中期茶喝掉一部分,剩下的擺放三十年以上,成為老茶,進入文物之最高境界。

而實際情況是,普洱茶的大眾消費市場沒有真正開發(fā)出來,天量的庫存得不到及時消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期茶、老茶庫存會越來越多。離開稀缺性支持,中期茶與老茶也會變得不值錢。怎樣破這個局?

一方面,我們要積極開發(fā)大眾市場,激活普洱茶的消費屬性,讓80%的普洱茶,在新茶與初熟中期茶階段喝掉,剩下的20%長期收藏。這就是普洱茶倉儲的二八法則:倉儲流通貨占80%,倉儲投資貨占20%。

另一方面,在庫存過剩的年代,我們要嚴格挑茶,倉儲流通貨我們要挑精品,打造“精品中期茶”的概念;作為倉儲投資的茶品更要好上挑好,用四個維度來把關:

首先要嚴格控制稀缺性:

按照精品、奢侈品與文物之高門檻來挑茶。新茶放十年以上,只有30%成為精品中期茶。精品中期茶中,只有20%成為奢侈品中期茶。奢侈品中期茶中,只有20%成為老茶。也就是,不是所有的中期茶都是精品與奢侈品,不是所有的老茶,都是文物。

按照這個原則來挑倉儲投資品,即從精品中期茶中挑20%來建投資倉。

其次要收藏具有品質代表性的茶品。每個時代都有其對品質的理解,都有能代表其品質的經典之作。我們收藏不同歷史階段具有品質代表性的茶品,就能很好地將其塑造與宣傳成歷史上的經典之作,從而占據某段歷史的價值制高點。

再次是茶品要具有一定認知基礎。也就是要有一定名氣和口碑。最好處于價值洼地,可以抄底收藏,然后通過宣傳造勢打造成知名收藏茶品。

最后要挑未來倉儲轉化提升空間大的茶品。

三、年份茶價值拉升模型

1、年份茶三十年價值拉升路線圖(從新茶修煉成文物)

倉儲價值進階路線圖:基礎倉→精品倉→奢侈品倉→文物倉。操盤周期為三十年,讓新茶修煉成文物。

2、整合價值拉升模型的最大機會——從精品倉介入

最大機會在于精品倉。精品倉上吃基礎倉,下吃奢侈品倉,甚至文物倉。精品倉,一方面可做大流通、大消耗,做平價流通臺;另一方面可建超級利潤倉。

精品倉的超級整合,就是讓別人花時間建倉,我從中期茶精品切入,兩頭吃。

四、倉儲交易平臺進行高效超級整合的關鍵節(jié)點

5年以內,新茶(交易,建倉)

5到10年,次新茶(預判走勢,建倉)

10到30年,中期茶(10—20年為精品中期茶,20—30 年為奢侈品中期茶)

30年以上,老茶

飲品、投資品、文物(少數20—30年中期茶,老茶)

新茶建倉(每年10%上升),二次建倉(5到10年,8到10年,是轉化為中期茶的關鍵期,價格也會大幅度上升,提前兩三年抄底建倉,用精選方式建倉)

倉儲醇化價值大周期(倉儲價值進階路線圖):基礎倉儲(四六)——精品中期茶倉儲(五五)——奢侈品中期茶倉儲(二八)——老茶文物倉儲(5%)

以生茶為例:

生茶包括前發(fā)酵、民國紅湯茶(復刻民國工藝)、傳統(tǒng)工藝三大版塊

前發(fā)酵:15%

民國紅湯茶創(chuàng)新(紅湯新生茶,原料醇化為主):15%

傳統(tǒng)工藝(陳品后期醇化為主):70 % 喝新茶10% ,長期倉儲60%(5年以上)

喝新茶:5年以內

前發(fā)酵、紅湯新生茶、傳統(tǒng)工藝喝新茶,40%

5到10年,次新茶

60%(喝掉10%)

10 到20年

50%(消耗30%)

20年到30年

20%(消耗15%)

30年以上

5%(文物)

五、高效超級整合的切入模型

從關鍵節(jié)點介入,布局尾部市場:

(1)抄底布局的關鍵節(jié)點

(2)做平價大流通的關鍵節(jié)點

用行業(yè)發(fā)展大周期,結合建倉三十年價值拉升模型,做一個當前行業(yè)大周期的中期茶超級整合平臺模型。當前是上一個周期的尾部,中期茶處于紅利的尾部效應階段,又是下一個大周期的頭部階段。尾部轉化為頭部有玄機……

收藏家時代的尾部效益:精品中期茶高位運行,結構性炒作與價值投資并存,風險大。

去杠桿(平價走大貨) 加杠桿:短期炒作,穿越周期的長期投資

中期茶、新茶價格倒掛——建精品中期茶倉儲良機

庫存堰塞湖→低價去庫存→新舊茶價格倒掛→中期茶市場交易火熱→再建倉的周期性運動:

2007年新茶天量庫存→2008至2010年新茶低價去庫存→2011年至2014年,新茶價格逐年飛漲,多年前的庫存新茶已經轉化為中期茶,天量中期茶面臨巨大的出貨需求,市場出現中期茶交易平臺幫其出貨→2015至2018年,新茶與中期茶價格倒掛,市場追中期茶,造成又一輪全民建倉熱→2020年起,新一輪中期茶堰塞湖與低價去庫存運動。

文/白馬非馬 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