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快速了解閩南茶文化的精華!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是茶藝,它包括:環(huán)境、茶葉、茶水、茶具、火候。而作為閩南茶文化精髓的閩南茶道,已經(jīng)具備以上的五點(diǎn)要求。

1.環(huán)境


茶道講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彥曾說:“構(gòu)一小房,相傍山齋,內(nèi)設(shè)茶道,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永日平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務(wù),不可少廢者?!北磉_(dá)了古代文人騷客追求清寂的精神世界。

閩南人則愛鬧中取靜,擇街邊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廳堂一角,擺下茶幾,數(shù)人圍坐,會友聊天,洽商生意。萬石植物園內(nèi)有很多茶室,有在樹蔭石凳,有在寺廟庭院,隨游客興致,擇席而坐,邊品茗邊觀嘗天然。

太平巖寺的“茶人之家”最為清雅,“茶人之家”為王震題寫,是福建省茶葉學(xué)會、省、市茶葉進(jìn)出口公司以及萬石植物園合辦的品茶“沙龍”,供給烏龍茶的各種極品,廈門名點(diǎn)。

2.茶葉

茶以新為貴,優(yōu)質(zhì)茶葉是茶道的基本前提。閩南人大多愛喝烏龍茶,它是介于不發(fā)酵茶(綠茶)與全發(fā)酵茶(紅茶)之間的品類,形狀光彩青褐,故稱“青茶”。烏龍茶經(jīng)沖泡后,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閩南人多選擇安溪的“鐵觀音”。

3.茶水

泡茶對水有嚴(yán)格的要求,由于水有軟硬之分,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

明代許次經(jīng)在《茶疏》中說:“精茗,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蹦掀胀铀挛謇戏宓娜⒐睦藥Z的“三不正”井水為最佳,如今多用自來水,符合泡茶對水之要求。

4.茶具

閩南人飲烏龍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其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懊瞎珘亍庇址Q“孟臣罐”,容量僅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放在圓形茶盤中,極具藝術(shù)鑒賞價值。

5.火候與湯候

茶道講究火候與湯候?;鸷蛑钢笏幕鹆?,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有水有茶,不可以無火。非無火也,失所宜也?!笔钦f品茗,必須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

閩南的品茶行家燒水,既防“嫩”又防“老”。水未燒沸,謂之嫩;水開過頭,謂之老。用沒有燒開的水泡茶,茶葉中的水溶性物質(zhì)不能盡數(shù)浸出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茶湯不鮮美。水燒過頭,使溶解于水中的氣體不斷排出,同樣使茶湯缺乏鮮爽味。燒水時間過長,水分蒸發(fā)過多,開水中的鹽類物質(zhì)含量增加,特別是亞硝酸鹽增加不利于健康。

所以,廈門人說“水老不泡茶”。泡茶時間不宜過長,以3一5分鐘最相宜,泡得過長,茶湯內(nèi)的多酚類會增加,帶有苦澀味。所以,廈門人泡茶,有“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之說。沖泡烏龍茶兩泡便棄之真有點(diǎn)可借,一般可沖泡三四次。

原創(chuàng): 亞太茶業(yè)微刊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