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會的“巖韻”究竟是什么?真相來了!

武夷巖茶,它最令人著迷之處在于它的“巖韻”。

何為“巖韻”?

攝影/朵朵

歷代茶人說“巖韻”

關于“巖韻”最具體、最精辟的表述當屬清人梁章鉅的說法,他高度概括為四個字:活、甘、清、香。

他說:“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钪蛔?,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微乎!”

對此,“巖茶泰斗”姚月明給出的解釋是:“活”是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冽;“甘”是回甘時間短而快,清爽甘潤;“清”是清純不雜、清快舒適;“香”是口含茶湯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飲后有齒頰留香之感。

攝影/右然

民國時期福建示范茶廠茶師林馥泉則給予了“巖韻”更精準的定位。他指出,巖茶是“臻山川精英秀氣所終,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其味甘澤而氣馥郁”。“巖骨花香”一語,今天仍是描述“巖韻”的最經典表達,是“骨”之味覺與“香”之嗅覺的組合體驗。

姚月明進一步指出,“巖骨”,俗稱“巖石味”,是一種味感特別醇而厚、能長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長的感覺;“花香”則并不是像花茶那樣,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長在武夷山的鮮茶在獨有的加工工藝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種有各種特有的品種香。

香氣銳則濃長、清則幽遠、馥郁具幽蘭之勝。他還認為,“巖韻與巖骨實際上是同義詞,指滋味而言,是內質上更深一層的表述……茶湯滋味是與口腔甚至胃部直接產生影響的,它實際上包含了香氣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分開?!?/p>

因此,“武夷巖茶首重‘巖韻’,味以活、甘、清、香為正,并十分講究‘山骨’、‘喉韻’、‘咀底’、‘杯底香’等體感享受。”

正巖產區(qū)典型的坑澗地形,這種微域小氣候環(huán)境是塑造“巖骨花香”之“巖韻”的關鍵

不難看出,無論是古代文人,還是近現(xiàn)代茶學家,對“巖韻”都傾注了許多情感與筆墨。而在民間,茶客們更是眾說紛紜,既有“品種香”、“地土香”、“香味兩絕”等“萬金油” 式的說法,也有具體到用青苔味、豆?jié){味、粽葉味、石頭味等類似的氣味來形容,更有故弄玄虛者云:“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因此,“巖韻”給人的感覺是:雖可被清晰地感知,卻似乎難以琢磨得透,費思量。

“巖骨花香”有科學依據(jù)

難道“巖韻”真的只是一種感官與精神體驗交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詩意表達嗎?不,已經有研究者把它“請”進實驗室了。

袁枚品武夷巖茶,自有一番工夫,他說:“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蹦敲矗覀円蚕葋硇嵝嵯?。

從鮮葉原料來看,各香氣成分以醇類物質為主。據(jù)福建農林大學的檢測,香氣成分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吲哚、茉莉酮酸甲酯、橙花叔醇等等。

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構成了巖茶成品茶的主要香氣成分,部分則通過加工產生新的香氣物質,從而最終形成“銳則濃長,清則幽遠”的香氣特征。而品種不同,主要香氣物質也不同。譬如,水仙以乙醇為主,肉桂以橙花叔醇為主。

在香氣總量上,呈現(xiàn)出正巖〉半巖〉外山的趨勢,并因品種而異。

茶圈流行這么一句話:“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肉桂的香氣總量約是水仙的2倍,種類更豐富。據(jù)1989年姚月明對這兩種毛茶作的生化成分對比分析,酯型兒茶素含量偏高有可能是導致肉桂滋味較之水仙欠醇厚的原因。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肉桂中,有種叫作正辛酸的成分含量特別高,它是形成肉桂辛銳持久香氣特質的關鍵。因此,這就可以解釋為何肉桂香氣“霸道辛辣”、水仙香氣“沉穩(wěn)內斂”了。

影響“巖韻”的微量金屬元素還有鎂、鐵、銅、鋅等。據(jù)武夷學院化學系的研究,巖茶中鎂的含量最高,鈣次之,然后依次是錳、鐵、鋅、銅。

其中,鎂是激活谷氨酰胺合成酶、茶氨酸合成酶及谷氨酸脫氫酶的關鍵元素,并直接影響了飽和或不飽和脂肪族類的羥類、醛類、酮類及酸類等呈香物質的合成。可以說,“巖韻”的形成不能沒有鎂。

盡管這一系列的生化分析已能勾勒出“巖韻”的大致“輪廓”,但“巖韻”的本來面目還不甚清晰,還有許多香氣、滋味成分還未被探明。

另外,氣候、山場、茶樹品種、制茶技藝、泡茶用水、水溫、沖泡方式如何影響“巖韻”的表達,亦大有文章可作?;蛟S,有朝一日,日新月異的茶業(yè)“黑科技”還會發(fā)明一種秒測“巖韻”的神器,只需往茶湯里輕輕一蘸,“嘀”的一聲,各種大數(shù)據(jù)應聲而出。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真有那么一天,“巖骨花香”品起來還會這么美嗎?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