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惜物,被茶文化喚醒的鋦瓷手藝

可能和我一樣,很多人和鋦瓷的故事,都是始于一場事故。兩年前,最喜歡的茶器,在茶博會上杭州匠人王崗那買的急須和公道杯,在搬家的時候打爛了。那時候那個心碎呀,同事提醒,茶閱世界里有家專門鋦瓷的地方——鋦瓷堂。近一個月的等待后,茶器修復好后,那種失而復得的心情,那種覺得比之前更好看的喜悅,讓我對鋦瓷這一門手藝頓生敬意。

就此,結識了鋦瓷堂的藍天佑和方瑞華夫妻倆。夫妻倆2007年來到深圳,之前是做弱電工程,但沒有一份工作是穩(wěn)定的。直到2012年的某一天,他們遇到一件鋦瓷作品,那件作品上鑲有108個鋦釘,他們被它美和技藝深深打動。方瑞華回憶,小時候,在潮汕老家,就有挑著擔子敲著銅鑼,喊著“鋦盆鋦碗鋦大缸”的鋦瓷人走街串巷。


《清明上河圖》鋦瓷場景


鋦瓷,一種在陶瓷上鉆洞,再用金屬鋦釘做搭扣(“鋦子”)使殘器得以卯合的修復技術。鋦瓷,作為一門民間手藝,有著幾百年歷史,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上就描繪有“鋦瓷”的場景。一般情況下,鋦瓷包含“找碴對縫——定位點記——鉆瓷打孔——制作鋦釘——上釘補漏”五個基本工序。


鋦瓷分為“粗活兒”和“秀活兒”。在以前,一個瓷碗對于平常百姓來說,是相當貴重的物件,不小心摔了碰了,也不舍得扔,交給鋦匠修復好,只要能繼續(xù)使用,不缺不漏就可以。這樣的修復手藝,就叫粗活兒。還有一些富裕人家收藏觀賞的花瓶、茶杯等等文玩擺件,在修復的時候不但要滿足實用性,還要讓修復的器物變得更加美觀,鋦匠就會在手藝中加上藝術處理,讓修復好的瓷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二次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這就叫秀活兒了。


制作鋦子


從前的人,東西壞了想著修;現(xiàn)在的人,東西壞了就是換。鋦瓷人,就是一群將壞了的東西修復使之煥發(fā)新生的一群人。曾經,鋦瓷這門手藝,因為瓷器工業(yè)化生產而失去價值產生了斷層。近些年,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復蘇,茶文化的興盛,鋦瓷,這一古老的手藝又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工匠精神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鋦瓷手藝人這個行列。


隨后,為了更了解鋦瓷行業(yè)里手藝人的生存狀態(tài),小編又拜訪了一些深圳茶葉市場的鋦瓷手藝人。他們接觸鋦瓷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喜歡茶、有的是因為喜歡紫砂壺、有的是因為瓷器,愛好延續(xù)到了后面,自然而然就接觸到鋦瓷。對于從事的這一行業(yè),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要“心靜”,必須沉得下來,才能做好這門手藝。


鋦瓷的部分工具

“鋦子”


手工活就是要靠多磨多練,學會簡單的鋦瓷并不難,可能七天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步驟,但是做好卻需要一輩子。方瑞華剛開始學習鋦瓷的時候,她師傅給安排的第一個任務是每天磨100個鋦釘。方瑞華曾經做過測試,她制作和鑲嵌好2個鋦釘?shù)臅r間是15分鐘。而一個破損的瓷器,上面的鋦釘動輒就是十幾二十個,而且往往用到的還不止一個工藝。


現(xiàn)在,為了將一件器物的價值和美感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鋦瓷也不再局限于鋦瓷,金繕、鏨刻、精工、包邊、漆藝、鑲嵌等等也加入了鋦瓷人的手藝行列。同時,鋦瓷人不但要精通各種修繕技藝,還要兼具繪畫功底和美感。否則,一件鋦瓷作品僅僅是做完了,而不是做好了。



一件破損的器物擺在面前,不是拼起來鋦好就這么簡單的事。首先得根據(jù)器物破損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修補方式。然后,設計修補思路,讓器物更美、更加有藝術價值。在電視紀錄片《非凡匠心》第一季里,就有一個這樣的情節(jié),中國鋦瓷第一人“王老邪”王振海家里擺著一件缺口的元青花八棱梅瓶。那是王老邪十幾年前從古玩行里淘來的,因為覺得沒有找到合適的鋦釘,十幾年了,王老邪都沒有動手去修,在等著合適的鋦釘出現(xiàn)。



鋦瓷,不僅是鋦瓷人謀生的生計,也改變著他們的心性。曾經浮躁、暴躁的人,因為接觸到鋦瓷,久而久之,心性變得沉靜恬淡。從事鋦瓷,其實是件辛苦的事,久久高度集中精神盯著一件東西對眼睛的傷害;久坐對頸椎的傷害;使用大漆修復時過敏的苦不堪言……


但更多時候他們是樂在其中的,靠手藝吃飯,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底氣。鋦瓷不但能讓他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器物,其中不乏價值不菲的寶貝。鋦瓷人不但能將近距離賞玩這些寶貝,還能通過自己的手藝讓寶貝們二次新生,這本身是一件極有成就感的事情。


王振海代表作品“七合盞”


而且,來將破損器物鋦瓷的這群人,更是讓鋦瓷人對這份辛勞甘之如飴的。這群人敬天惜物,這群人溫暖寬厚,他們將自己的心愛之物托付,本身是一種信任和認可。當器物修好后,他們對這二次重生的器物會更加珍愛,對鋦瓷人的手藝也會非常感激和認同。


物,承載著歷史,承載著人情,鋦瓷人,讓脆弱破碎的物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本身是一件有福報的事。


文/容若之水

圖/部分來源于網絡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