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黃茶的說法由來:小樹模仿大樹的訣竅?

最近,看到一個專家寫普洱茶,說普洱茶是“黃茶”,理由有二,一個是揉捻之后堆香,這是黃茶工藝;第二,是毛茶蒸壓后,茶性就變化了,就發(fā)酵了,所以是黃茶。

這種分類法,我表示蛋疼。

專家是正兒八經的專家,只不過,從來沒有研究過普洱茶,上了一次云南茶山,看到有廠家用小樹茶作假大樹茶的手法,就想當然。

堆香,是近幾年由一個大品牌“引領”,大家都看到了發(fā)財的訣竅。的確,這種方法做茶,口感模仿能力很強,只不過,4-5泡過后,小樹茶的口感馬上即刻顯露,最多,賣茶小妹告訴你:你不會泡。

不會泡茶,就能把古樹變?yōu)樾洌?/p>

至于蒸壓后就變性,這就等于告訴你,葡萄壓成汁就變成了葡萄酒,顯然荒唐。

專家的文章羅列了一大堆科學術語,數據,我表示看不懂,葡萄汁和葡萄酒都喝不出區(qū)別的專家結論,實在不敢信。

我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茶葉是一個人文的東西。展現(xiàn)的,是這個時代的東西,展現(xiàn)的,是要你所認為的美而已。

比如,現(xiàn)在流行“單株”,它有什么道理呢?一點道理都沒有,只不過反應了這個行業(yè)沒有誠信,自采“單株”,不過就是為了誠信二字而已

現(xiàn)在市場喝茶分為兩種,一種是發(fā)酵,一種是不發(fā)酵,有沒有道理呢?生吃和熟吃,不過是各有所好,各有習慣,你不能說大家都只能喝葡萄酒,發(fā)酵的才好,葡萄汁沒有發(fā)酵就不好。

有人說喝生茶好,有人說喝生茶不好,有人說熟茶燥熱,有人說熟茶養(yǎng)胃。這都是各自身體的反應。

其實,我們都是“泡茶喝”,不是生吃茶,絕大部分都是水,水、水。喝什么茶,既沒有這么神奇,也沒有這么可怕。

普洱茶的奇談怪論比較多,是不是自己擅長的都有人信口開河,因為茶葉人人都在喝啊,人人都在存啊,人人都變成了專家。

普洱茶由生轉熟的這個過程比較復雜,農業(yè)部普洱茶標準里有個“熟成”的詞匯,希望大家好好琢磨一下。

行業(yè)內的專家都在爭論,我認為可以理解,畢竟代表各自不同的立場,茶商去爭論生茶是什么茶,政治斗爭的事情,搞不清楚狀況,就別瞎摻和。行外人也都插一腳進來,而且還是一副你死我活分樣子,很奇怪啊,爭贏爭輸,你的茶賣不出去還是賣不出去。

很多人并不是茶學專業(yè)出身,即使快速看過陳椽先生的分類學,仍然還是稀里糊涂,曬青毛茶變個形狀就搞成發(fā)酵茶的笑話一樣存在。

我的建議是,爭論留給專家,市場留給市場,茶客該喝啥喝啥。

所謂爭論,所謂探討,前提還是要這個市場的存在,才有意義。如果普洱茶都搞沒了,任何爭論就失去了前提。

編者注: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寫作《普洱茶營銷》、《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說普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