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也以產茶之奇而奇

  武夷山景區(qū)屬典型的丹霞地貌,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911)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成為中國世界遺產之一。

  武夷山內每一處景點都有它獨特的韻味,在民間擁有著凄美愛情傳說的大王峰與玉女峰、一句“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币驳啦槐M蜿蜒十五華里美景的九曲溪......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峰巖交錯,讓游客所到之處皆為不同景致的山水畫意。

  天下名山產靈草,武夷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武夷茶在唐代就以"晚甘侯"著稱于世,宋、元時期被列為貢品。元代在九曲溪四曲南畔設立的"焙茶局"(御茶園),成為元、明兩代貢茶中心。十六世紀,武夷山創(chuàng)制出了烏龍茶和紅茶,成為這兩大茶類的發(fā)源地。清康熙年間,武夷茶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的歐洲人把武夷茶作為中國茶的總稱。

  2003年武夷山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稱號。

  2005年被評為全國三綠工程示范縣(市)。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夷山鐘靈毓秀,人杰地靈,人文薈萃,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都在武夷山留下了自己的印跡。出生于武夷的文化名人和居住過,游覽過武夷秀美風光的歷史文化名人更是數不勝數。

  武夷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頗多,其中就有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目前國內外發(fā)現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的。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后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占地48萬平方米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

  資料來源:最閩北

  編輯//官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