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老徐鑒茶:雖不是正宗高桿茶,但它茶味飽滿,茶湯潤滑,回甘也不錯!
上一期咱們喝了北京茶友寄來的六個茶樣之一的百花潭,我感覺他做的茶還挺靠譜的,這一期我們就接著再喝一個他寄來的茶樣,我挑了其中的2024高桿春茶(茶商),茶名的后面寫了一個茶商,應該是茶商做的茶不是他自己做的吧,高桿茶在易武產(chǎn)區(qū)屬于是一個很小眾
名山區(qū)金鼓村大地指紋
大地指紋景點位于雅安市名山區(qū)紅星鎮(zhèn)金鼓村,原為十多座并列連續(xù)的圓頂小山包,狀如銅鼓,古時多種有茶樹,20世紀70年代被大量開發(fā)種植為茶園,因有的茶行沿山水平環(huán)繞至山頂、有的茶行縱行并排,恰如人手的指紋,被攝影愛好者譽為“大地指紋”,是名山茶園
臨滄這座博物館堪稱世界級茶基因寶庫
白鶯山古茶園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茶樹品種最多樣化的古茶園,地處瀾滄江西岸,位于臨滄市云縣漫灣鎮(zhèn)大丙山中麓,在這里可以看到茶樹從野生到家種的整個變化過程。從山腳到半山腰,古茶樹分散于村落及田間,形成村中有茶、村邊種茶、漫山遍野皆是古茶的景象。千百年來,
茯茶,一片樹葉的旅程
一片樹葉,一塊茯茶磚,一種古法技藝,從600多年前一個炎炎夏日里散發(fā)出的遙遠而迷人的香氣,化出了“澄泓玉露香凝座,璀錯金花炫照瞳”的驚喜。那年,它溯涇河北上西行,走萬里征途到達羅馬,成就了茯茶“遙知駝馬馳西極,至味還將萬國同”的千年佳話。茯茶
“茶船古道”尋跡,古道漫漫出蒼梧,六堡茶韻傳四方(上)
茶船古道溝通著不同地域的多元文明,促進了輻射地區(qū)的文化交融,而且還滋養(yǎng)著海內外無數(shù)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園。茶船古道溝通著不同地域的多元文明,促進了輻射地區(qū)的文化交融,而且還滋養(yǎng)著海內外無數(shù)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園。茶樓文化廣流行每日晨曦初開
“茶船古道”尋跡,古道漫漫出蒼梧,六堡茶韻傳四方(下)
區(qū)域交流漸活躍茶船古道為遠方的大城市帶去了茶葉,也為沿線偏遠山區(qū)帶來了現(xiàn)代文明的光輝。“茶船古道是古時六堡鎮(zhèn)乃至梧州與外面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之一。”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陳伯昌說。在古代,單靠人力肩挑背扛徒步行走,六堡茶不可能穿州過省、漂洋出海
茶人對茶的喜愛,早已超越了世俗
一切有命,茶也有命,我命中有茶,我與茶,命與命的交情。一壺熱茶,一組茶具,一泡茶葉。我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源于茶。喝茶,講究茶緣,也講究慧根,能與茶投緣,是一種福氣。就像白落梅說的那樣,“茶有茶的宿命,壺有壺的因果,過客有過客的約定,世間萬物
《諸暨市茶文化年鑒(2023)》編印完成
日前,《諸暨市茶文化年鑒(2023)》編印完成。這本《年鑒》由諸暨市茶文化研究會組織編寫并列入《年度計劃》,全書共4萬多字,135頁。諸暨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原市委副書記張振華題寫了書名。該書綜合反映2023年諸暨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茶”統(tǒng)
簡談易武:易武古樹茶特點
橫拓茶土三千里,縱引風云數(shù)百年古道起點,貢茶源頭,六山宗師易武地理位置易武鎮(zhèn)位于勐臘縣北部,離勐臘縣城111千米,距州府景洪122千米。東與老撾接壤,國境線長100千米,北與江城縣整董鎮(zhèn)相鄰,南與勐侖鎮(zhèn)和瑤區(qū)鄉(xiāng)相連,西與象明鄉(xiāng)相望。簡談易武,
西藏墨脫縣卡布村:陌上茶林綠成蹊 香氣氤氳滿乾坤
清風徐來,蓮花盛開。眼下,墨脫云霧繚繞,茶山吐翠,層層疊疊,宛若仙境一般。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來到達木珞巴民族鄉(xiāng)卡布村革林茶場,還未走近,便能聞到山中飄來的清新茶香和泥土芬芳,令人神清氣爽。“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古詩恰如其分地描繪了
吉安遂川:茶霧里
小舅媽已人到中年,茂密的青絲已夾雜了多綹銀線,叫嚷孩子的聲音里,高亢有力,夾帶著歲月的風塵。而笑瞇瞇的外婆,和很多采茶的婦人一樣,早已把血肉和骨頭隱進茶山。那樁茶事,那個喝茶的長發(fā)女孩,誰會記得呢?它只變幻著在我腦海中出現(xiàn),那笑容,還像春風吹
茶王節(jié) 勐海普洱茶歷史文化概述(六)
普洱茶歷史名茶和貢茶周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jīng)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漢據(jù)《史記·大宛列傳》載:“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
萬象浮華,不過茶三盞
“有的人喝茶很簡單,就是用普普通通的器具,然后煮茶分杯。有些人喝茶甚至粗獷,就是抓一把茶葉泡在水里大口喝;而有的人卻很莊重,器具一大堆,甚至對動作也有考究。”這其中有沒有優(yōu)劣之分?每個人喝茶的方式確實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僅憑這個來區(qū)分優(yōu)劣,未免
茶王節(jié) 勐海普洱茶歷史文化概述(五)
勐海茶深受綠水青山的滋潤,經(jīng)歷千年的傳承積淀,造就了20個普洱茶產(chǎn)業(yè)之最:一是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樹齡達1700多年的巴達野生茶王樹;二是有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先民之一“濮人”,即今布朗族的先民。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是中國唯一的布朗族鄉(xiāng);三是擁
黑茶——時光沉淀的韻味與健康密碼
在茶的世界里,黑茶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一杯黑茶,不僅能生津止渴,更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喝茶時的生津止渴之感,是茶葉的奇妙饋贈。茶葉中的有機酸、維生素C可促進唾液分泌,多酚類化合物、氨基酸、游離糖和皂苷化合物與口
白茶——時光沉淀的珍寶
白茶,一種獨具魅力的茶類,以其獨特的品質和特性在茶界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白茶的制作工藝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極高的技術要求。不炒不揉,僅通過日光或室內萎凋,再加以文火烘至足干,保留了茶葉最本真的狀態(tài)。也正因如此,白茶的外觀大多呈現(xiàn)灰綠,表面附著著細
老徐鑒茶:這款百花潭條索黑,茶香濃,滋味好,恭喜這位茶友!
今天品鑒的茶樣來自北京茶友寄,這位茶友之前來過我們工作室,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他寄來的這些茶是今年他去到易武做的,包裹里有六個茶樣分別是:大黑山、彎弓、曼秀、白茶園、百花潭、2024年春易武高桿。今天我們先來喝一下百花潭,剩下的五個茶樣我單獨
易武氣蘊:關于易武,你應該知道的事
橫拓茶土三千里,縱引風云數(shù)百年為古道始,為貢茶源,為六山宗一、普洱喝茶看山頭,古、新六大茶山知多少?云南擁有豐富的古茶樹資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大茶山了。而六大茶山也分為新六大茶山和古六大茶山,那它們分別是哪幾座山頭?又是如何進行區(qū)分的
守正創(chuàng)新“黎明”茶 助力云南茶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春茶采收季剛過,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黎明”茶生產(chǎn)基地里,工人們正加班加點,一片片品質上乘,包裝上乘的普洱茶被打包、裝車,源源不斷發(fā)往全國各地。西雙版納茶區(qū)是我省最古老的茶區(qū)之一,明、清時期已經(jīng)是普洱茶的主產(chǎn)區(qū),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
決定古樹茶品質的 不僅僅是樹齡
植物學的范疇里并沒有“古樹茶”一說,“古樹茶”一詞源自“古茶樹”的語境,意指采摘古茶樹上的鮮葉加工而成的成品茶葉。古茶樹通常指生長年代相對較為久遠的茶樹,沒有明確的樹齡標準,一般約定俗成的是指生長百年左右和以上的茶樹。目前對于茶樹樹齡的測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