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茶,中國人的精氣神
杯小茶有時在想,為什么幾千年過去,茶成了我們的國飲。即使找遍所有在中國發(fā)源的飲料,好像也只有茶最能代表中國人的性格。仔細想想,會發(fā)現(xiàn)很多原因。東方人的性格是內(nèi)斂的,講究中庸之道,講究“和”,與人相處以德服人。而茶在早期入藥的時候,就是一種藥性
近代川藏茶馬古道的“背子”及其文化價值略論
近代“川藏茶馬古道”的“背子”及其文化價值略論茶馬古道最本初的功能是商道,茶馬古道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政府、各民族不停地給它賦予了太多的角色和任務,它已成為一條文化傳播之路、經(jīng)濟交流之路、民族聯(lián)系之路。從這條路上,我們不要僅僅看到物品,更要看到
存點茶,老了喝
有好多茶,可以存著慢慢喝,而且越存品質(zhì)越高,也會更好喝。在如今存錢真不如存些茶,保證自己健康安享晚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存些好茶,等十多年,二十多年時,我們也老了,說不定退休了,也要退出江湖,帶著我們存了許久的好茶,找我們老朋友,一起享受好茶。
立春用一杯茶的時間,向萬物道一聲“春安”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今年的立春時間為2021年2月3日22:58:39星期三,農(nóng)歷庚子年,十二月廿二。立春,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即“開始”,“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東方為春。春者,萬物之所出也。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在生生
遇一杯好茶,共一人白首
們常常會在乎所喝的茶好不好,飲茶的環(huán)境好不好,卻未曾發(fā)現(xiàn),其實和誰一起品才最是重要的。世上好茶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些茶,你或許此生無份,有些茶你可能避而遠之,由此便產(chǎn)生“好茶”、“壞茶”。然而,任何一種茶,都各有其佳處。茶無好壞,只有喜歡與不喜歡,適
茶葉跨界流動與瑤族邊民互惠——以中越邊境猛硐瑤寨為例
【摘要】基于民族志田野調(diào)查方法,從跨界人類學理論視角出發(fā),探析了中越邊境茶葉流動與瑤族邊民生產(chǎn)性互惠表現(xiàn)形式、組織架構。認為從互惠性到文化共享性強化了瑤族傳統(tǒng)茶俗茶文化,而共享的生態(tài)文化理念、跨界市場文化規(guī)則建構了區(qū)域命運共同體。加強跨界區(qū)物
近代“川藏茶馬古道”的“背子”及其文化價值略論
茶馬古道最本初的功能是商道,茶馬古道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政府、各民族不停地給它賦予了太多的角色和任務,它已成為一條文化傳播之路、經(jīng)濟交流之路、民族聯(lián)系之路。從這條路上,我們不要僅僅看到物品,更要看到人的活動,如我們本文要講的“背子”(又稱“背夫
2021,愿你我,還有一杯茶的時光
2021,終于來了。2022,終會來。2023,我不知道那個時候的自己在哪里?但愿你我,還能有杯茶,絮絮叨叨。余光中,曾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只是這一句,已經(jīng)把人的關系,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那天看一篇報告,2020年,我們整
泡茶讓我們“知禮、專注、優(yōu)雅、敬畏”
泡茶的人都懂得“知禮、專注、優(yōu)雅、敬畏”。一個長期泡茶的人,總是會讓你看一眼就覺得舒服。特別是那些長期深入投入泡茶的人,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就自帶深沉之光芒。長期泡茶的人具有以下品質(zhì)1、知禮禮,《說文解字》:履也,履足所依也。引申曰:凡所依皆曰履
茶,一杯有思想與意境的水
茶,是一杯有思想有的水。只有在你朱唇輕啟的那一剎那,才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完美碰觸。若無喝茶這一環(huán)節(jié),單以品貌評論優(yōu)劣,便是犯了茶之大忌。據(jù)說東坡曾擯去官服,一身布衣去寺廟游玩,恰逢廟里的方丈為人勢利,對其身份判斷一錯再錯,于是上演了“坐,請坐,請
76歲老人虧本開了一輩子“一元茶館”,用一杯茶溫暖了整座城!
當今社會,許多人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也許,你早上吃的包子是由“血脖肉”包成的;你喝的豆?jié){是由“豆?jié){粉”勾兌的;你買的衣服鞋子也可能是劣質(zhì)的;甚至你路上遇見的殘疾乞丐也是假的。他們沒有善意,只想掙錢。但卻有這樣一個人,默默開了一間老茶館,一杯茶只
閩南茶故事,回味上世紀80年代的烏龍茶
“拳頭燒酒曲,流香一枝春”,這句俗語中,“流香”和“一枝春”指的是茶葉,由此可見,南拳、南音、烏龍茶早已根深蒂固地融入泉州人的生活之中。熱愛收藏的吳林海就喜歡收集上世紀80年代的烏龍茶,因為這些老茶承載了許多人當時的回憶。充滿歲月感的茶具紙包
我國茶文化休閑旅游概述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具有40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先輩以茶為載體,以中國為中心,向世界各國和地區(qū)傳播茶的品種、茶的培育加工技術和茶道等。俗語道:“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作為雅俗共賞的一種存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一個重要的載體。俗語又曾道:
走進茶的世界,用一杯茶點綴生活
喝茶就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一杯香茶在口腔里轉一圈,浸潤整個口腔,之后再下肚。泡茶的過程令人平靜,結合茶中的有益成分,人就因此開心起來,身心也更加放松,心情也不知不覺平靜了很多。在茶中擁有豐富多樣的香氣成分,是天然的香水,聞起來可以舒緩安神、
循序漸進的五世茶祖——淺述“世界茶源”在普洱市
2013年5月23日,國際茶葉委員會將“世界茶源”牌匾授予普洱市云南省普洱市轄10縣(區(qū))。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jīng)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考察研究和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證,普洱市居于“世界茶源”的地位,證據(jù)是“五世同堂”。茶樹演化發(fā)展的5個重要進程
茶葉是誰發(fā)現(xiàn)的?漫話茶史上的三個“第一”
茶是中華民族最早發(fā)明且享用的飲料,“始于神農(nóng)時代,聞于周公時期,繁于唐代,榮于宋朝”。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無論最早發(fā)現(xiàn)茶的用途,還是飲茶、種茶、制茶,皆淵源于我國。第一個發(fā)現(xiàn)茶的人:“中華茶祖”神農(nóng)氏神農(nóng)氏是被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奉為祖先的“三皇五
宋代分茶不容易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云:“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里的“分茶”,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把茶分到品茗杯里,而是誕生于北宋初年的一種獨特的烹茶游藝。圖文無關,僅供參考北宋初年的陶谷在書中記載了“茶百戲”的游藝:“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
予我一盞茶的時光
余光中,曾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只是這一句,已經(jīng)把人的關系,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那天看一篇報告,2020年,我們整個過的不太容易,全球新冠感染者9800多萬,死亡人數(shù)接近兩百萬,愿逝者安息。生者都接力共勉,共同抗疫。月光中,
茶袋革新推動茶飲風行
將茶葉放入茶壺或者杯中,注入沸水,頃刻間茶葉遇水翻滾,熱氣裊裊——這是包括十四世紀以后的中國在內(nèi),全世界的傳統(tǒng)徹茶法。然而,美國人發(fā)明的袋泡茶橫空出世,短短一個世紀,定義了世界普及率最高的紅茶飲用法?,F(xiàn)在的英國,80%以上的紅茶屬于袋泡茶。美
王維毅:潮人食茶與華夏茗飲的文化之同
編者按:作者王維毅為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概述語:華夏茗飲,“混煮羹食”至今已經(jīng)兩千載。潮人食茶,“茶灶香龕”算來剛好一千年。從茶以藥用,到混煮羹食,再到撮泡清飲,這一路下來便是幾千年。籍由可見,人類與茶的對話,的確蘊含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