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深處老烏山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無量深處老烏山

老烏山為無量山的一條支脈,自古為銀生轄地。老烏山?jīng)]有景邁山那樣壯觀、讓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關注。

走進老烏山深處,一片片規(guī)模不大,幾十畝、幾百畝古茶園散落在老烏山的箐溝、凹地、山梁之間。在2006年普洱市進行古茶樹普查的時候,將按板鎮(zhèn)羅家、文立、那布三個村,古茶園面積僅統(tǒng)計了2870畝。老烏山地橫跨鎮(zhèn)沅縣振太鎮(zhèn)、按板鎮(zhèn)、勐大鎮(zhèn),景谷縣小景谷鄉(xiāng)、鳳山鄉(xiāng)等,方圓數(shù)十公里。當?shù)鼐用褚砸妥濉⒐嶙?、拉祜族為主。海?500--2200米,年平均氣溫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mm。這里有近似氣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樹栽培歷史,森林植被好,氣候溫涼,土壤肥沃富多種礦物質,通透性好,是生長優(yōu)質茶葉的好地方。

老烏山逶迤綿亙,終年云霧繚繞、雨水充足,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征,而茶葉作為一種依地理與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靈性之物。老烏山是茶葉生長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為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鎮(zhèn)沅縣將對其進行詳細普查,預計在老烏山保存的古茶園面積超過萬畝,古茶園面積僅次于景邁山,茶葉總面積近4萬畝。

按板鎮(zhèn)位于鎮(zhèn)沅縣城西南部,明置鎮(zhèn)沅州所在地,距離縣城60公里,東鄰恩樂鎮(zhèn)與古城鄉(xiāng)接壤,西接振太鎮(zhèn),南與田壩鄉(xiāng)和景谷縣鳳山鄉(xiāng)接壤,北靠勐大鎮(zhèn)。振太鎮(zhèn),史稱“太和”,自古就是茶馬重鎮(zhèn)。元朝破后大理國統(tǒng)一了西南廣大地區(qū),大量外來移民涌入,促進了當?shù)亟?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偏僻的老烏山在元、明、清各朝代都有各種避戰(zhàn)亂、躲官司、逃荒等外鄉(xiāng)人來到深山,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一起和睦相處,開荒種茶,所以老烏山上的茶園面積相對分散,分布廣,有的茶園直到今年也藏在深山人未知。

隨著茶葉的增多,老烏山上的茶園就運輸?shù)桨窗褰?、振太街上交易,漸漸就聲名遠揚,成為地方名茶。歷史上鎮(zhèn)沅按板、振太等地盛產(chǎn)食鹽,鹽、茶是當?shù)氐闹饕禺a(chǎn),人們紛紛到此從業(yè)經(jīng)商、眾人涌入,山里就形成固定趕集的山街,馬幫也自然成為這里的主角。

佛教徒在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從大石寺過老烏山到抱母井,通威遠廳,達普洱府。沿途周邊土地肥沃,地勢平緩,村寨較多,皆種有茶,現(xiàn)存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園。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傳道立冠,成中國道教最南之地。周邊的文立、海子等地盛產(chǎn)茶葉,找一個區(qū)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為街,易馬置茶。

和尚寺是老烏山最高峰,這近可達大井、小井、按板井,遠上銀生城或翻哀牢山“金山丫口”上官道進京。和尚寺旁有一高山湖泊叫波啰壩,湖闊水清,游魚成群,湖邊草甸遍山,谷幽林靜。趁山花爛漫的農(nóng)歷四月十六,在此開湖捕魚,制換新物,結識新人,聚眾狂歡,稱“鰲魚節(jié)”或“鰲光會”,是各少數(shù)民族共同的“情人節(jié)”,是老烏山里一年一度的盛典。

老烏山自古產(chǎn)茶,眾人的到來進一步豐富了茶的品種,促進了茶業(yè)的發(fā)展,整個山“寨與茶為鄰,人與茶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有一茶種深得和尚所愛,并開園種植,因其不同,被傳為“老和尚”茶。老烏山更因為“一山容兩派,兩道共長生”而被傳揚。老烏山野茶遍山,茶花滿谷,茶繞山寨。這里的茶有的葉大如掌,有的葉細及指,有的樹直高壯,有的枝繁葉茂、篷及庭院,有的色深似藍,有的色淺如翠。

老烏山從唐朝便開始人工栽培茶葉,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歷史。在老烏山上生長著三株很古老的茶樹,為目前在鎮(zhèn)沅縣境內發(fā)現(xiàn)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樹。其中在和尚寺村地邊有一株古茶樹,有根部圍徑達2.68米,茶樹高達10.6米多,樹冠幅度7.3×8.7米,在離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級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徑超過30厘米,是當?shù)噩F(xiàn)存古茶樹中最大的一棵,人稱“茶神樹”;每年茶山上人們還定期舉行祭典,對其頂禮膜拜,以示尊崇。

“老烏山茶樹王”還有一個有趣而又真實的故事。在大集體年代,大茶樹生長在一羅姓的自留地里,生產(chǎn)隊定要他家每年交干茶15公斤。多年后,羅姓茶地的主人覺得不劃算,讓給其他人家,這就形成地為一家,茶樹為另一家的怪象。過去茶葉不值錢,“老烏山茶樹王”樹高體壯、葉茂蔽蔭,影響農(nóng)作物生長。說來奇怪,一年老羅攀上大茶樹砍茶枝,在下樹時莫名其妙跌落下來摔成重傷,村民都說“這是神樹,只能采摘,不能砍”。羅家人專門請人殺雞懺悔獻飯,總算撿回一條命。直到幾年前茶葉價格起來一些,為了方便管理,羅家用幾十棵古茶樹換回來這棵“茶神樹”,但茶樹的干茶從過去每年能采20多斤,現(xiàn)在只有10斤左右,2014年賣得近2萬元,這也成為老羅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每年開摘茶葉前,村里人都要去祭拜一番。

2006年,李琨等幾位愛茶人專門請著名茶葉專家肖時英老師進山考察。老先生一路走走停停,東看看西望望,興致極高。當老先生看到“老烏山茶樹王”時呆住了。大家都不出聲,看老先生移步觀樹,看看摸摸,摸摸看看,一聲不出。許久,老先生才讓人上樹采花、果、葉。一小伙健步上樹,意外之事再次發(fā)生,小伙險些跌落,大家都認為茶神發(fā)怒。見此情此景,老先生解釋說:“山里濕度大、水氣高,再加之樹體寄生植物太多,使樹內小環(huán)境的濕度增大,此樹又分枝少、桿直立,使得滑上加滑、易跌落,并非茶神作怪?!敝罄舷壬种v,茶果滿枝,而頂芽不長,是茶樹之衰象,是沒管養(yǎng)采好的結果。后來茶樹主人在老先生的指點下,合理保護,幾年后老樹發(fā)新芽,再現(xiàn)勃勃生機。

一行下來、老先生多多感嘆。嘆老烏山茶種之豐富,感茶文化之淵源。大家備受鼓舞,后又發(fā)現(xiàn)“許家箐”大茶樹、尖山“陪嫁老茶樹”,“河頭藤子茶王”?!袄虾蜕小辈枰脖幻鼮椤袄蠟踝喜琛保破鹆艘还蓪ぴL老烏之風,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老烏山遍地長茶,色烏潤、毫滿身,勁足、湯厚、底夠。這里多為丹巖地形,地表“豬肝石”雖被采用,但深層爛石密布,茶樹根深體壯,能吸能藏。并在長期的生長中融為一體,順勢而發(fā)。所制茶骨風巖韻,且香沉凝重,味香甘爽,淡沖更佳、冷湯尤優(yōu)等特點。老烏山還習慣做一種“掃把茶”深得茶商喜愛。

在現(xiàn)代茶園高投入高產(chǎn)出模式的影響下,老烏山古茶樹被大量臺刈矮化,很多古茶園被毀了種成臺地茶。千百年來這里的先民總結了一套管理茶葉的經(jīng)驗:茶不采不發(fā),但要培根樹形、采養(yǎng)結合、側修枝頂留葉,適時分枝留養(yǎng),使枝條分布均勻。這些形如辮、柔如藤、韻如柳的茶樹被冠以“辮子茶”、“藤子茶”、“柳條茶”,時下流行被稱為“藤條茶”,干茶中含梗帶蒂有片,為放養(yǎng)型古茶樹,傳統(tǒng)采養(yǎng)模式,而非茶葉品種,“藤條茶”在老烏山比較多,成為了古樹茶中的級品。

本文節(jié)選自

《無量深處老烏山》

作者丨包忠華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15年2月刊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