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的風骨
文丨砂海墨韻
在紫砂壺器型的傳承和發(fā)展中,石瓢是其中非常特別的一款,業(yè)內稱作“跌不破的形”,即無論時代變遷,石瓢仍有它的一席之地,可見器型之經典。
石瓢壺最早由清代的陳曼生創(chuàng)作,相傳,陳曼生在做官之余,經常微服簡從,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選古物,加以收藏。一日,忽然見到一個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
▲陳曼生像
曼生觀看其器許久,只見此器形狀獨特,似瓜非瓜,雖顯陳舊,卻難掩其典雅古樸的面貌。觀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樣,曼生不禁大喜過望,立馬取出紋銀二兩購買下來。
?
曼生得了這件東西如獲至寶,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凈,再細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乃紫砂玩家,依這個造型制壺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為原形繪壺再加上壺蓋、壺嘴以配之,經過易稿數(shù)百次,終成壺式,起名曰“石瓢”。
▲曼生石瓢
我們最早可見的石瓢,便是曼生款的器形,其由當時的制壺名家楊彭年所作,陳曼生在壺身上刻繪銘文,“不肥而堅,是以永年”。
?
而往后歷代紫砂名工名家皆做過石瓢器形,多有改動演變,而其中極有特色的,便是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
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應紹,字子冶,嘗任訓導,上海松江人。
?
他工詩文,其詩耀艷深華、纏綿悱惻;擅書畫,晚年尤工蘭竹,用筆放逸,為世所重;精鑒賞,凡鐘鼎彝器、秦磚漢瓦無不立辨真?zhèn)巍?/span>
?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酷愛紫砂壺,并自號為「壺公」
?
曼生石瓢不肥而堅的銘文,子冶石瓢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將清瘦矍鑠的感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穩(wěn)而挺,有骨力。
整個壺體巧妙地運用了三角形的對照變化,身筒與蓋合為一個大的三角,把圈為三角,鈕為三角,三足也構成三角,甚至直流與身筒也構成了“虛”的三角。
這些三角更能巧妙而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可以說,子冶石瓢是幾何壺型中運用三角形的經典之作。
子冶石瓢的骨力,體現(xiàn)在它器形的簡潔利索、清奇脫俗。
壺身內外氤氳著一種剛健挺拔的風骨,一種正直文人所特有的不同流俗、遺世獨立的風骨。
?
整器透出一股剛韌之氣,抑揚頓挫,挺拔凜然。
而從器形演變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從陳曼生到瞿子冶,文人的氣韻在石瓢上體現(xiàn),書畫相合,文意十足。
這樣經典的子冶石瓢不容錯過。